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4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燥和储存方式对广藿香有效成分的影响
1
作者 郑海 王如意 +3 位作者 郑怡 钟木源 颜秀燕 周伟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70-17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储存方式和储存时间对广藿香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发汗、阴干、晒干和烘干法作为干燥方式,常规、低温和气调储存作为储存方式,储存180和360 d后的挥发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含量作为衡量标准。[结果]烘干...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储存方式和储存时间对广藿香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发汗、阴干、晒干和烘干法作为干燥方式,常规、低温和气调储存作为储存方式,储存180和360 d后的挥发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含量作为衡量标准。[结果]烘干和晒干法容易造成挥发油的损失,酮醇总含量较低;发汗法有利于有效成分保留。常规储存180 d后广藿香药材出现发霉、虫蛀、褐变以及有效成分降低的现象。气调储存广藿香药材变化较小。[结论]发汗法和气调储存可作为广藿香产地初加工方法及储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有效成分 产地初加工 储存方式 干燥方式
下载PDF
广藿香^(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植株的筛选及评价
2
作者 巫锴丽 刘键锺 +3 位作者 李成梅 曾建荣 庞玉新 严寒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为应对广藿香药材需求量急速增加、无突出优点的品种且品种单一的情况,解决广藿香道地药材缺失及种质退化、种质来源混乱、易遭受病害虫害等问题,本研究通过辐照诱变育种,设置梯度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愈伤组织、丛生芽、生根苗3种... 为应对广藿香药材需求量急速增加、无突出优点的品种且品种单一的情况,解决广藿香道地药材缺失及种质退化、种质来源混乱、易遭受病害虫害等问题,本研究通过辐照诱变育种,设置梯度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愈伤组织、丛生芽、生根苗3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广藿香进行辐照处理,观测再生植株外观形态,筛选出变异植株,测量其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广藿香酮及百秋李醇含量。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对^(60)Co-γ射线较为敏感,死亡率较高,生根苗对^(60)Co-γ射线较为耐受,死亡率较低,最佳诱变育种的方式是采用100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生根苗,其诱变率高达10%。本研究最终获得29株广藿香变异植株,分别为三叶轮生、异型叶、深裂叶、狭叶、卷叶、下卷叶和紫色叶7种形态类型植株,通过比较分析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抗氧化物质(丙二醛、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广藿香酮和百秋李醇含量,最终筛选得到15株具有潜力植株,分别为:抗逆且高有效成分植株SY7和ZY1;对环境敏感且高有效成分植株SY15、SY18和XY1;抗逆植株SY2、SY6、SY19、YY2、YY9和XJY1;高有效成分植株SY10和SY17;“酮型”广藿香植株SY3和JY1。其中SY7和ZY1为双重优良特性新种质,2株“酮型”广藿香植株对于解决道地药材缺失及其种质退化等问题具有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方法选育的广藿香变异植株,具有较强抗逆性、高有效成分等优点,为广藿香诱变育种以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成熟方法和潜在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60)Co-γ射线 生理生化指标 GC-MS 百秋李醇 广藿香
下载PDF
藿香提取物对夏季蛋种鸡产蛋性能、内分泌激素、抗应激能力、抗氧化能力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孙海霞 韩书宇 +4 位作者 刘静 郭梦宇 赵晓钰 安胜英 刘观忠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6-967,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藿香提取物(ARE)对夏季蛋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内分泌激素水平、抗应激能力、抗氧化能力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288只65周龄、健康且产蛋率相近的大午金凤蛋种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 本试验旨在探究藿香提取物(ARE)对夏季蛋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内分泌激素水平、抗应激能力、抗氧化能力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288只65周龄、健康且产蛋率相近的大午金凤蛋种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0.05%ARE组)、0.10%(0.10%ARE组)和0.15%(0.15%ARE组)藿香提取物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0.15%ARE组蛋种鸡第1~49天产蛋率极显著提高(P<0.01),各试验组第1~49天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0.15%ARE组第1~28天料蛋比显著低于0.05%、0.10%ARE组(P<0.05)。2)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藿香提取物对蛋种鸡蛋品质相关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3)0.15%ARE组第49天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雌二醇(E_(2))含量和促卵泡素(FSH)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0.10%ARE组第28天血清中FSH、促黄体生成素(LH)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ARE组(P<0.01)。4)与对照组相比,0.15%ARE组第49天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_(4))含量显著提高(P<0.05),第28天血清中瘦素(LE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5)0.15%ARE组第28天血清中皮质酮(CorT)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10%ARE组(P<0.01),各试验组第49天血清中CorT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15%ARE组第28天和第49天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显著降低(P<0.05)。6)0.10%ARE组第28天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第49天血浆中T-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7)0.05%ARE组种蛋受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10%ARE组(P<0.05);与对照组和0.05%ARE组相比,0.15%ARE组种蛋死胚率显著降低(P<0.05),母鸡提供的健雏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藿香提取物可以通过提高夏季蛋种鸡的抗应激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来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同时可以调整机体内分泌,进而提高夏季蛋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并且本试验中以0.15%藿香提取物的应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提取物 蛋种鸡 产蛋性能 内分泌激素 抗应激能力 抗氧化能力 孵化性能
下载PDF
广藿香-薄荷轮作和广藿香连作对其品质及其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文洁 李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目的】比较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与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轮作及广藿香连作对广藿香品质及其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为缓解广藿香连作障碍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藿香扦插苗和薄荷苗为试... 【目的】比较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与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轮作及广藿香连作对广藿香品质及其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为缓解广藿香连作障碍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藿香扦插苗和薄荷苗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共设3个处理:广藿香连作组(连续2年种植广藿香)、薄荷-广藿香轮作组(第1年种植薄荷,采收后第2年种植广藿香)、对照组(第1年不种植作物,采收后第2年在同一块地种植广藿香),在广藿香不同生长时期测定其主要农艺性状、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百秋李醇含量、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结果】广藿香植株生长180 d时,轮作组广藿香主要农艺性状(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百秋李醇含量均显著高于连作组(P<0.05)。轮作组的广藿香叶片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连作组分别升高54.23%(P<0.05)、115.71%(P<0.05)。轮作组的广藿香根际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速效钾)均显著高于连作组;轮作组的土壤细菌数和放线菌数较连作组分别增加98.95%(P<0.05)、71.61%(P<0.05),而轮作组的土壤真菌数量较连作组降低48.86%(P<0.05);轮作组的土壤过氧化物酶、脲酶活性较连作组分别增加827.66%(P<0.05)、655.00%(P<0.05),轮作组的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较连作组分别降低44.49%(P<0.05)、28.99%(P<0.05)。【结论】广藿香与薄荷轮作的广藿香农艺性状、百秋李醇含量及土壤微生态指标总体优于广藿香连作的相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薄荷 轮作 连作 连作障碍
下载PDF
广藿香精油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张国慧 王涤非 +4 位作者 刘雨宣 杜鑫 李永强 张继泽 高阳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29,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广藿香精油(Patchouli essential oil,PEO)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1日龄、体重(5.37±0.1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30头,随机分为A、B、C 3组,A...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广藿香精油(Patchouli essential oil,PEO)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1日龄、体重(5.37±0.1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30头,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作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饲喂基础日粮+100 mg/kg PEO,C组饲喂基础日粮+200 mg/kg PEO。预试期3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①与A组相比,C组可显著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末重(FBW)、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仔猪料重比(F/G)和腹泻指数(P<0.05);②与A组相比,C组能显著降低早期断奶仔猪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P<0.05);③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均可显著降低早期断奶仔猪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P<0.05),C组能显著提高早期断奶仔猪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P<0.05);④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均可显著提高早期断奶仔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并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⑤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均可显著提高早期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PEO能改善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氧化应激,提升抗氧化能力,以200 mg/kg的添加水平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精油 早期断奶 仔猪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藿香龙黄散对育肥牛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梁西平 刘秀玲 +1 位作者 贾茜 葛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
试验旨在探究藿香龙黄散对育肥牛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无病、体况良好、体重(385.0±16.3)kg、月龄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 试验旨在探究藿香龙黄散对育肥牛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无病、体况良好、体重(385.0±16.3)kg、月龄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添加0、1%、2%、4%藿香龙黄散的饲粮。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育肥牛血清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0.87%、17.83%和24.82%(P<0.05),尿素氮含量降低了20.25%(P<0.05);试验Ⅱ组育肥牛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了36.70%、28.63%和35.28%(P<0.05);试验Ⅱ组育肥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分别提高了18.99%和29.98%(P<0.05)。研究表明,在饲粮中添加2%的藿香龙黄散能够改善育肥牛的血清生化指标,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沉积,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龙黄散 育肥牛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原文传递
广藿香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闫晓琪 刘媛媛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80-81,111,共3页
广藿香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草药,临床应用上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功效,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其还具有抗肿瘤功效。通过调控凋亡基因及细胞周期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是基于恶性肿瘤常规治疗副作用及耐药性的辅助用药。本文将从该药物的理化性... 广藿香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草药,临床应用上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功效,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其还具有抗肿瘤功效。通过调控凋亡基因及细胞周期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是基于恶性肿瘤常规治疗副作用及耐药性的辅助用药。本文将从该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抗肿瘤机制,以及对乳腺癌治疗的相关性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恶性肿瘤 核转录因子 乳腺癌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孟河医派特色炮制品“藿香炒党参”中藿香用药品种辨析
8
作者 申海进 凡杭 +1 位作者 房海灵 刘产明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期212-215,共4页
《马培之医案》显示“藿香炒党参”临证确能发挥独特的治疗作用,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然其所用藿香品种尚待确认。参照国家药典、省市中药材标准及中药炮制规范,对马培之及同时期江浙代表医家著作中的藿香处方名称进行释名分析,结合马... 《马培之医案》显示“藿香炒党参”临证确能发挥独特的治疗作用,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然其所用藿香品种尚待确认。参照国家药典、省市中药材标准及中药炮制规范,对马培之及同时期江浙代表医家著作中的藿香处方名称进行释名分析,结合马氏师徒的本草著作《药性歌诀》《药性辑要》中对于藿香功能主治的概述,推断“藿香炒党参”所用藿香品种为藿香Agastache rugosos(Fsich.et Mey.)O.Kt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河医派 藿香炒党参 藿香 广藿香 品种辨析
原文传递
使用湿帘及藿香粗提液降低肉仔鸡热应激伤亡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王庆军 王晓燕 +3 位作者 王启鸣 乔云康 王龙 常仲乐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22-24,共3页
为研究使用湿帘及使用湿帘时结合饮藿香粗提液对降低肉仔鸡热应激伤亡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40日龄的健康罗丝308肉仔鸡,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分析单独使用湿帘和使用湿帘结合饮藿香粗提液对降低肉仔鸡热应激伤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湿... 为研究使用湿帘及使用湿帘时结合饮藿香粗提液对降低肉仔鸡热应激伤亡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40日龄的健康罗丝308肉仔鸡,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分析单独使用湿帘和使用湿帘结合饮藿香粗提液对降低肉仔鸡热应激伤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湿帘比未使用湿帘肉仔鸡的死亡率在24 h内分别为0.78%(117只)和0.12%(18只),表明使用湿帘的肉仔鸡死亡率明显低于未使用湿帘的肉仔鸡死亡率;湿帘结合饮水中添加藿香粗提液和未添加藿香粗提液的组相比,在24内肉仔鸡的死亡率分别为1.04%(156只)和0.55%(83只),在处理24 h至48 h之间肉仔鸡死亡率分别为0.53%(80只)和0.23%(35只);在饮用藿香粗提液期间,两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155g/d和142 g/d,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21 g/d和103 g/d;在停饮藿香粗提液后2 d,两组日采食量分别为165 g/d和151 g/d,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32 g/d和112 g/d,结果表明采用湿帘结合饮水中添加藿香粗提液可明显降低肉仔鸡的死亡率,采食量和日增重明显增加;实验还发现在饮用藿香粗提液期间实验组鸡的粪便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变得黏稠接近正常粪便状态,在停饮藿香粗提液后2 d,实验组鸡的粪便仍然比对照组粪便黏稠;以上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季节采用湿帘结合饮水中添加藿香粗提液饮水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肉鸡的死亡率,还可以有利于肉鸡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帘 藿香粗提液 降低 热应激 肉仔鸡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藿香紫苏饮免疫调节功能研究
10
作者 徐懿乔 宋娟娟 +8 位作者 周彬 冯洁 李伟 王晨 王忠稳 曹菁 郝江伟 黄盼 傅雅丽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研究藿香紫苏饮对由酒石酸长春瑞滨所诱导的免疫力低下斑马鱼的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通过给斑马鱼静脉注射0.2 mg/mL酒石酸长春瑞滨诱导建立免疫力低下模型,将斑马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藿香紫苏饮低剂量组(500μg/mL)、... 研究藿香紫苏饮对由酒石酸长春瑞滨所诱导的免疫力低下斑马鱼的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通过给斑马鱼静脉注射0.2 mg/mL酒石酸长春瑞滨诱导建立免疫力低下模型,将斑马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藿香紫苏饮低剂量组(500μg/mL)、藿香紫苏饮中剂量组(1 000μg/mL)、藿香紫苏饮高剂量组(2 000μg/mL),每组30尾。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分析各组斑马鱼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T细胞减少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藿香紫苏饮高剂量组(2 000μg/mL)斑马鱼体内剩余荧光微球数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藿香紫苏饮低、中、高剂量组斑马鱼T细胞荧光强度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藿香紫苏饮具有促进斑马鱼巨噬细胞吞噬、改善T细胞减少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紫苏饮 斑马鱼 巨噬细胞 T细胞 吞噬
下载PDF
基于化学计量方法研究不同产地广藿香的质量
11
作者 赵径华 马恩耀 +3 位作者 周劲松 杨诗慧 张路娣 刘奇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71-174,186,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阳春市、肇庆市、湛江市等10个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质量差异。[方法]以不同产区10批广藿香药材为材料,按照《中国药典》规定下的检测项进行检测,并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的差异性。[结果]不... [目的]了解广东省阳春市、肇庆市、湛江市等10个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质量差异。[方法]以不同产区10批广藿香药材为材料,按照《中国药典》规定下的检测项进行检测,并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的差异性。[结果]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特征明显,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百秋李醇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10批不同产地广藿香在质量品质方面上均有差异,其中产自广东省阳春市潭水镇和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的广藿香药材质量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化学计量方法 显微鉴别 薄层鉴别 质量品质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的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12
作者 马宿杉 苏建 +3 位作者 李舒琪 苏紫藤 王常顺 刘永利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78-386,共9页
目的:建立藿香正气软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SHIMADZU VP-OD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 目的:建立藿香正气软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SHIMADZU VP-OD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梯度波长为254、283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建立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批次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建立了藿香正气软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2个共有峰,15批藿香正气软胶囊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8以上;对甘草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欧前胡素、和厚朴酚、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厚朴酚10个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不同企业生产的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区分各样品的质量差异标志物为水合氧化前胡素、和厚朴酚、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厚朴酚和甘草苷。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准确、简便,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于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软胶囊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广藿香DXS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3
作者 曾晴 严雅玲 +2 位作者 严寒静 何梦玲 张宏意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5,共8页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是调控萜类合成途径中MEP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为探究广藿香DXS基因参与其主要萜类成分广藿香醇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依据本课题组前期获得的转录组DXS基因序列,以广藿香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PcDXS基...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是调控萜类合成途径中MEP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为探究广藿香DXS基因参与其主要萜类成分广藿香醇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依据本课题组前期获得的转录组DXS基因序列,以广藿香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PcDXS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ET-28a-PcDXS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蛋白表达,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广藿香根、茎、叶、芽中DXS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从广藿香叶中克隆到开放阅读框全长为2151 bp和1908 bp的PcDXS1、PcDXS2基因序列,分别编码716、635个氨基酸。预测PcDXS1蛋白分子量78.33 kDa,为稳定非跨膜非分泌蛋白,主要定位于叶绿体;PcDXS2蛋白分子量67.92 kDa,为不稳定非跨膜非分泌蛋白,主要定位于叶绿体。PcDXS1、PcDXS2均含有DXP_synthase_N、Transket_pyr和Transketolase_C结构域模块,属于DXS超家族。PcDXS1、PcDXS2分别与半枝莲、糙苏的DXS基因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使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的PcDXS1、PcDXS2融合蛋白主要在沉淀中表达。PcDXS1、PcDXS2基因表达量均在根中最低,PcDXS1基因在叶中显著高表达,PcDXS2基因在叶、芽、茎中高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深入研究DXS基因在广藿香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广藿香萜类代谢途径的基因调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不同地域来源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14
作者 王晓宇 梁晓欣 朱振远 《南方农业》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广藿香是我国岭南地区传统名贵中草药,其主要活性物质是百秋李醇,属于三环倍半萜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形成过程较复杂,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百秋李醇合成的相关基因。研究对7种不同地域来源的广藿香种质中的4个百秋李醇合成调控相关基因(... 广藿香是我国岭南地区传统名贵中草药,其主要活性物质是百秋李醇,属于三环倍半萜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形成过程较复杂,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百秋李醇合成的相关基因。研究对7种不同地域来源的广藿香种质中的4个百秋李醇合成调控相关基因(PatPTS、PatFPS、PatHMGR、PattTpsCF2)进行了表达差异分析,同时测定了不同来源广藿香样品中的百秋李醇含量。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样品中,4个百秋李醇合成调控相关基因表达量与百秋李醇含量均存在地域差异;PatPTS、PatFPS、Pat Tps CF2在不同来源广藿香样品中的表达差异与百秋李醇含量呈正相关;Pat HMGR基因在广东高要和广东石牌2个广藿香样本中表现为高表达,而在其他广藿香样本中表达差异与百秋李醇含量呈正相关。此次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来源广藿香药效成分快速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秋李醇 合成基因 表达差异 广藿香
下载PDF
藿香蓟能否选为柑橘园生草优势草种
15
作者 李文博 杨少锋 +2 位作者 向昌林(指导) 龙玉琳(指导) 向贤鹏(指导)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多年来,在学校柑橘园管理实践中,师生们一直在探索自然生草栽培模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一直没有优选出相对固定的野生草种,使得柑橘园野草乱生,影响柑橘生长。为此,我们进行柑橘园优势野生草种选育探究。
关键词 柑橘园 藿香 生草栽培 野生草种 野草 柑橘生长 优势草种 相对固定
下载PDF
藿香正气合剂治疗急性肠胃炎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刘朝辉 李晓双 隋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33-0036,共4页
研究藿香正气合剂在急性肠胃炎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60名急性肠胃炎病人,将他们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名患者。参照组接受标准的治疗方法,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额外使用了藿香正气合剂。对比两组患者在临... 研究藿香正气合剂在急性肠胃炎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60名急性肠胃炎病人,将他们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名患者。参照组接受标准的治疗方法,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额外使用了藿香正气合剂。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发热等症状的改善时间更短,痊愈率和总体显效率都更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更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更低,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都是有意义的(P<0.05)。结论 藿香正气合剂在治疗急性肠胃炎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并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合剂 急性肠胃炎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广藿香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康黎波 李翌 +1 位作者 邓宏达 宋小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68-1474,共7页
广藿香又名藿香,是我国传统药食同源植物,其茎叶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祛暑解表等作用,是消化系统疾患及暑湿时令之常用中药。广藿香油作为传统中草药广藿香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促进胃肠蠕动、抑菌抗炎、抗氧化、抗应激等作用,近年... 广藿香又名藿香,是我国传统药食同源植物,其茎叶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祛暑解表等作用,是消化系统疾患及暑湿时令之常用中药。广藿香油作为传统中草药广藿香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促进胃肠蠕动、抑菌抗炎、抗氧化、抗应激等作用,近年来在畜牧养殖中被广泛研究。本文从广藿香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展开综述,旨在为广藿香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广藿香 生物学功能 畜牧生产
下载PDF
广藿香和土藿香研究现状及相关建议
18
作者 荆文光 李楚 +4 位作者 赵小亮 杨建波 程显隆 马双成 魏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6期1342-1349,共8页
藿香类临床常用中药主要有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和唇形科藿香属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O.Ktze.(又名土藿香),两者由于名称类似,容易造成混淆和混用。从本草考证、现代标准收录、... 藿香类临床常用中药主要有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和唇形科藿香属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O.Ktze.(又名土藿香),两者由于名称类似,容易造成混淆和混用。从本草考证、现代标准收录、化学成分差异、安全性用药4个方面总结2种藿香的研究现状。本草考证显示,明代以前只有藿香一名,根据植物形态及繁殖方式的描述确定为现今使用的广藿香;温病学派兴起后,土藿香在江浙一带开始使用,具有一定的药用历史。2种藿香曾作为正品藿香来源短暂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但《中国药典》1985年版之后仅收载广藿香。比较其化学成分,2种藿香含有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其临床功效有别的主要原因。广藿香临床使用尚无不良反应报道,而土藿香挥发油中的甲基胡椒酚成分具有致癌性,临床应用需谨慎。综合现代使用和研究情况,为规范药品名称,避免临床使用混淆,建议相关标准恢复传统藿香之名,基原为广藿香,同时以土藿香之名收载藿香属藿香,以示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藿香 本草考证 标准 化学成分 安全性
下载PDF
“藿香正气”辩论会:解暑也分“阴阳”
19
作者 卢颖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9年第8期20-20,共1页
炎夏又至,防暑成了人们在艳阳下的“必修课”。每年这个时候,一向被视为“消暑至宝”的藿香正气类中成药都会热销,许多人都将其当成防暑的特效药常备家中。但最近却有媒体报道说,用藿香正气制剂解暑是个大大的误区!无论是藿香正气... 炎夏又至,防暑成了人们在艳阳下的“必修课”。每年这个时候,一向被视为“消暑至宝”的藿香正气类中成药都会热销,许多人都将其当成防暑的特效药常备家中。但最近却有媒体报道说,用藿香正气制剂解暑是个大大的误区!无论是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还是藿香正气滴丸,都不是解暑特效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类中成药 解暑 阴阳 藿香正气制剂 藿香正气滴丸 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液 媒体报道
下载PDF
藿香防治疫病应用浅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娟娟 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9-21,共3页
中医学遵从《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提倡对疫病应早期治疗“避其毒气”,体现防治并举的思想。防治疫病可运用化湿药,调畅气机,祛湿化邪。化湿药中藿香外可解表,内可化湿。追溯藿香的古代文献记录,藿香记载始见于东汉,其功效从最初... 中医学遵从《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提倡对疫病应早期治疗“避其毒气”,体现防治并举的思想。防治疫病可运用化湿药,调畅气机,祛湿化邪。化湿药中藿香外可解表,内可化湿。追溯藿香的古代文献记录,藿香记载始见于东汉,其功效从最初用于香料,发展为防治疫病要药。现从疫病防治理论角度,梳理藿香在疫病防治中的文献记载,分析藿香防治疫病的功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疫病 《黄帝内经》 功效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