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在语言教学与测评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
1
作者 张浩 刘雨禾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新兴技术,但此类技术在语言测评领域的应用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通过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回顾此类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理论基础,对其在语言测评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讨论将虚拟...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新兴技术,但此类技术在语言测评领域的应用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通过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回顾此类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理论基础,对其在语言测评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讨论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语言测评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以期对未来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连续统一体 语言测评
下载PDF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在因特网上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梅克冰 《出版与印刷》 2001年第4期26-30,共5页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可以真实再现现实生活中各种场景的方法,1965年,I.Sutherland进行了大量人机交互研究后,发表了"终极显示"(The Ultimate display)一文,并开发了早期的头盔式显示器.1984年,W.Gibson首次提到了虚拟现...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可以真实再现现实生活中各种场景的方法,1965年,I.Sutherland进行了大量人机交互研究后,发表了"终极显示"(The Ultimate display)一文,并开发了早期的头盔式显示器.1984年,W.Gibson首次提到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一词.一般认为,对虚拟现实的最佳定义来自<硅的狂想>(The Silicon Mirage)一书:"虚拟现实是使人可以通过计算机看见、操纵极端复杂的数据并与之交互的一种方式."分析这一定义,笔者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现实系统应当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因特网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设计及应用
3
作者 崔勇 宋一恒 +3 位作者 胡庆雷 李一民 郑建英 高晓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1,82,共6页
针对智能车项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硬件成本高、碰撞损耗大、场地占用大、学时有限等问题,采用CoppeliaSim、Matlab/Simulink和虚幻引擎构建具有高还原度与高自由度的智能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与虚拟现实数字实验室,同时设计了智能车实验... 针对智能车项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硬件成本高、碰撞损耗大、场地占用大、学时有限等问题,采用CoppeliaSim、Matlab/Simulink和虚幻引擎构建具有高还原度与高自由度的智能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与虚拟现实数字实验室,同时设计了智能车实验教学APP与配套实验课程。培养学生逐步掌握智能车的开发步骤与流程,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及综合实践能力。数字化智能车实验教学平台打破传统智能车项目受设备与场地的限制,打造了更加高效的实验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 虚拟仿真 虚拟现实 实验教学 数字实验室
下载PDF
人工气候室与虚拟现实环境下景观感知与评价的实验设计
4
作者 李丽 张子宣 +4 位作者 赵辉辉 庞玥 苏展勇 李元奎 林卫新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3,共10页
传统景观感知与评价通常受限于实际气象条件,研究景观感知与评价时往往淡化温湿度的影响,仅讨论特定物理环境下的问题。为全面系统地对景观感知与评价进行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人工气候室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景观感知与评价实验设计。... 传统景观感知与评价通常受限于实际气象条件,研究景观感知与评价时往往淡化温湿度的影响,仅讨论特定物理环境下的问题。为全面系统地对景观感知与评价进行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人工气候室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景观感知与评价实验设计。该方法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和风速等物理参数,同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复现自然场景中的植物、水景和天空等景观要素。这种设计允许研究者探索多种物理环境与景观设计的组合,从而获得综合全面的景观感知与评价。实践表明,该实验设计有效克服了由于天气条件限制而无法进行实验的困难,拓展了景观感知与评价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候室 虚拟现实技术 景观感知与评价
下载PDF
空间站出舱活动虚拟现实仿真设计与应用研究
5
作者 陈学文 晁建刚 +6 位作者 黄伟芬 刘伟波 张炎 林万洪 赵阳 黄鹏 傅嘉豪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针对传统实物/半实物仿真手段很难实现出舱活动全流程、全要素模拟仿真的难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突破物理环境限制的优势,建立出舱活动虚拟现实仿真系统。根据空间站出舱活动工程应用特点,以提升系统实用性和可用性为目标,融合虚拟... 针对传统实物/半实物仿真手段很难实现出舱活动全流程、全要素模拟仿真的难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突破物理环境限制的优势,建立出舱活动虚拟现实仿真系统。根据空间站出舱活动工程应用特点,以提升系统实用性和可用性为目标,融合虚拟图像的视觉沉浸感、现实操作的本体感及虚实空间感知一致性,设计一种满足逼真视觉感知和舱外作业操作要求的三维场景仿真、多模式手柄交互操作范式、连续操作动作的舱外作业仿真和交互操作虚实空间一致性的系统。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SZ-12至SZ-1816次出舱活动航天员训练、方案验证、联合演练和飞控支持等。该系统在地面完整复现了出舱全流程人机作业静/动态逼真综合场景,应用于出舱工程实践中,是出舱活动地面模拟仿真的必备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员 出舱活动 虚拟现实 仿真
原文传递
虚拟现实技术在新护士静脉治疗培训中应用效果的混合研究
6
作者 赵俊杰 张寅 +6 位作者 赫洋 陈燕 居贞瑾 郑欣 朱莉萍 周春燕 王佳玉 《上海护理》 2025年第3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在新护士静脉治疗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第1步,量性研究。2023年10-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新护士167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84),对照组采用传统培...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在新护士静脉治疗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第1步,量性研究。2023年10-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新护士167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84),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进行静脉治疗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VR制作的课件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教学效果及课程满意度。第2步,质性研究。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观察组14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访谈进行资料收集,采用Colaizzi七步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自我效能感和课程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操作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性研究针对新护士对VR应用于静脉治疗培训的感受共提炼出2个主题,7个亚主题:VR培训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直观、增强知识理解与记忆、提升操作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与兴趣、增强操作技能和自信心);VR培训体验的优化需求(清晰度可进一步提高、互动性与操作体验感有待增强)。结论在新护士静脉治疗培训中应用VR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程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新护士 静脉治疗 混合研究方法
下载PDF
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联合虚拟现实技术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访视方案的构建
7
作者 张云 王静 +3 位作者 张聚 杨岩岩 卜娜 冷敏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5年第2期90-96,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nteraction model of client health behavior,IMCHB)联合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访视方案。方法2023年7月—2023年11月,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构... 目的构建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nteraction model of client health behavior,IMCHB)联合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访视方案。方法2023年7月—2023年11月,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基于Cox-IMCHB联合VR技术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访视方案的初稿;整理2轮函询结果并经研究小组讨论,对方案进行修改后进行预试验,修订指标后形成最终方案。结果2轮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1轮函询的专家意见提出率为31.58%,第2轮函询的专家意见提出率为10.53%;第1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920,第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922;第1轮函询的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范围为3.47~5.00,变异系数为0~0.30;第2轮函询的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范围为3.95~5.00,变异系数为0~0.21;2轮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5和0.200(P<0.001),且第2轮函询结果较第1轮有所改善。经过2轮函询及预试验,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的基于Cox-IMCHB联合VR技术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访视方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Cox-IMCHB联合VR技术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访视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进一步丰富了围术期访视的理论研究,为临床制定围术期访视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围术期访视 乳腺癌
下载PDF
虚拟现实环境下的自由雕刻系统
8
作者 朱晓强 杨伊菲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57,共13页
形状建模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重要领域,其中虚拟雕刻是自由形状建模中的重要范式之一。传统的虚拟雕刻通常通过控制器对模型网格进行编辑,并在显示器上观察二维的模型可视化结果,存在视角受限、沉浸感差等问题。随着近年来虚拟现实(VR)... 形状建模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重要领域,其中虚拟雕刻是自由形状建模中的重要范式之一。传统的虚拟雕刻通常通过控制器对模型网格进行编辑,并在显示器上观察二维的模型可视化结果,存在视角受限、沉浸感差等问题。随着近年来虚拟现实(VR)的发展,其带来的沉浸式交互体验为虚拟雕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将VR与虚拟雕刻相结合,以准均匀网格为基础,实现了一个VR环境中的实时雕刻系统。系统设计主要包括表面点选择算法、网格优化技术、网格变形策略和拓扑融合方法,并进一步设计自由拓扑算法为雕刻建模提供更高的自由度。针对通用的雕刻过程,基于以上算法实现了一系列用户友好的雕刻工具,可保证网格始终具有封闭、流形和无自交等优点。此外,针对任意模型间无缝融合的需求,提出了2种以符号距离场引导的模型间融合方法,分别基于网格变形和网格融合。系统所创建的模型可应用于多种场景,实验结果展示了算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以及用户友好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三维建模 虚拟雕刻 自由拓扑 模型融合
下载PDF
基于OBE的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马春丽 霍枚玫 +1 位作者 刘少华 吴肖晓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5年第5期88-90,共3页
目的:基于OBE理念,探讨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职护理专业209名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护理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中选取5个实训项目,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高仿真模拟人开展混合式... 目的:基于OBE理念,探讨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职护理专业209名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护理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中选取5个实训项目,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高仿真模拟人开展混合式实践教学。课前在线推送教学资料包,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和典型案例分析,两组学生分别使用虚拟仿真软件和高仿真模拟人完成实践任务的预习。课中根据每个学习阶段的目标设定,完成学生代表讲解与演示,以及答疑、纠错与讨论、示范、练习、指导与总结、反馈等一系列教学环节。课后两组学生完成实践操作练习、测试等学习任务。通过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和调查问卷,评价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意愿、临床思维能力。结果:试验组学生实训项目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能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虚拟现实 混合式教学 实践教学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地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0
作者 邹渝 智晶子 闫宗平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2期199-203,共5页
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地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概况了高职地质专业教学中的痛点难点,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地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总结了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理论和实践专业教学的路径。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 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地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概况了高职地质专业教学中的痛点难点,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地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总结了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理论和实践专业教学的路径。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访谈调研,融合后的地质专业教学在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实践能力、教学满意度方面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高职 地质专业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视角下岩石力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1
作者 张岩 常启昕 +3 位作者 陈国庆 陈猛 闫长斌 高美奔 《西部素质教育》 2025年第1期21-24,共4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岩石力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视角下岩石力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包括改革原则、整体构想、具体实践三个部分。
关键词 岩石力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 数值模拟软件
下载PDF
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虚拟现实碰撞检测
12
作者 王大虎 张艳伟 +1 位作者 侯伟华 张新科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为了解决虚拟现实场景中碰撞检测性能不高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包围盒与果蝇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碰撞检测技术。首先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包围盒将物体进行包围,当检测到A、B物体生成的包围盒发生重叠,则完成包围盒碰撞检测;根据包围... 为了解决虚拟现实场景中碰撞检测性能不高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包围盒与果蝇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碰撞检测技术。首先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包围盒将物体进行包围,当检测到A、B物体生成的包围盒发生重叠,则完成包围盒碰撞检测;根据包围盒交叉空间对待检测物体进行特征点提取,根据提取的特征点进行果蝇种群的构建;然后以待检测物体的同类特征距离的倒数作为果蝇群体的实物浓度适应度函数,通过果蝇优化算法迭代,选择出最小特征距离;根据最小特征距离与设定的阈值进行对比,判断待检测的物体是否发生碰撞,实现待检测物体的混合碰撞检测。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果蝇的个体搜索步长,可以大大提高碰撞检测的精度。与虚拟现实中常用的碰撞检测技术相比,该算法的碰撞检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包围盒 果蝇优化算法 混合碰撞检测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交互设计中的创新研究
13
作者 郑童 冯薪硕 +1 位作者 张帆 许速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5年第2期24-26,共3页
VR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能够创造虚拟环境并给予用户身临其境感受的技术。其特征包括沉浸式体验、实时交互等的创建和呈现。在网络媒体中的应用中,VR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限制,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然而,当前VR技术仍面临设备成本... VR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能够创造虚拟环境并给予用户身临其境感受的技术。其特征包括沉浸式体验、实时交互等的创建和呈现。在网络媒体中的应用中,VR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限制,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然而,当前VR技术仍面临设备成本高昂、移动性和便携性有限、不适应和运动疲劳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需要寻找解决方案,包括降低设备成本、提升移动性和便携性、改进用户体验等。这些解决方案将促进VR技术的普及和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视觉艺术 交互与体验艺术
下载PDF
头皮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杨昆 王小莉 +1 位作者 伍俊 汪娅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3期462-468,共7页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在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西安高新医院接诊的脑卒中后MCI患者92例,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男27例,女19...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在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西安高新医院接诊的脑卒中后MCI患者92例,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67.43±8.32)岁;脑出血16例,脑梗死30例;行常规基础治疗,口服尼莫地平片(20 mg/次,3次/d)、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4次/d)。试验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66.50±7.79)岁;脑出血19例,脑梗死2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皮针和VR技术,3次/周,每次30 min。两组均治疗3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治疗3个月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统计学方法采用重复测量方差、LSD-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校正χ^(2)检验。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陶氏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大脑前动脉RI、动脉椎动脉RI、血清内毒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在组间、时间、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组间:治疗1、3个月试验组MoCA评分、ADL评分、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5.26±3.12)分比(23.87±3.10)分、(26.61±2.89)分比(25.33±2.97)分;(70.04±9.32)分比(65.39±8.25)分、(75.22±8.02)分比(71.11±8.87)分;(58.12±9.41)μmol/L比(53.39±8.32)μmol/L、(65.54±8.12)μmol/L比(59.26±9.3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动脉椎动脉RI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组内:两组治疗1、3个月MoCA评分、ADL评分、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动脉椎动脉RI均小于治疗前,血清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3个月MoCA评分、ADL评分、NO水平均高于治疗1个月,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动脉椎动脉RI均小于治疗1个月(均P<0.05),血清ET-1水平均低于治疗1个月(均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30%(42/46)比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3,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7,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VR技术可改善脑卒中后MCI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脑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轻度认知障碍 头皮针 虚拟现实技术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术前宣教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聂云飞 李胜云 +3 位作者 李婷婷 郝璀璨 陈伟华 韩二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术前宣教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宣教,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术前宣教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VR的术前宣教。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手术配合、注意事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健康量表(SCL-90)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患者中采取基于VR的术前宣教,可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有效降低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水平,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虚拟现实技术 术前宣教 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
下载PDF
徽州三雕艺术在虚拟现实中的运用研究
16
作者 王永虎 杨广红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51-56,共6页
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聚焦于徽州三雕艺术在虚拟现实中的再现,深入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再现中的应用,分析了沉浸式体验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并提出了徽州三雕艺术在虚拟现实中的再现策... 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聚焦于徽州三雕艺术在虚拟现实中的再现,深入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再现中的应用,分析了沉浸式体验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并提出了徽州三雕艺术在虚拟现实中的再现策略。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将文化传承与现代传播方式相结合,旨在建立现代与过去的桥梁,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不仅有助于维持文化符号的多元化,而且促进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三雕 虚拟现实 设计运用
下载PDF
基于AI智能体的儿童安全教育虚拟现实系统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熊海东 胡静 《移动信息》 202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儿童安全至关重要,但传统插画、视频等安全教育方式存在情境不逼真的问题,“AI智能体+虚拟现实”技术为儿童安全教育带来新可能,文中探讨了创新该系统的相关内容。首先,介绍了系统涉及的AI智能体和虚拟现实相关技术,包括AI智能体的学习... 儿童安全至关重要,但传统插画、视频等安全教育方式存在情境不逼真的问题,“AI智能体+虚拟现实”技术为儿童安全教育带来新可能,文中探讨了创新该系统的相关内容。首先,介绍了系统涉及的AI智能体和虚拟现实相关技术,包括AI智能体的学习、推理与决策能力及实现技术,虚拟现实的技术原理和应用优势。其次,阐述了系统设计,涵盖AI智能体的构建、知识库搭建,虚拟现实的教学内容与环境设计,以及系统整体架构。最后,重点论述了系统实现部分,如虚拟现实交互实现、AI智能体与虚拟现实资源整合、人机交互实现等。通过该系统,将突破传统教育瓶颈,为儿童提供生动、有趣、高效的安全教育环境,提升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安全教育 AI智能体 虚拟现实 系统设计 交互实现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辅助数字人系统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尹丽颖 敖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5年第1期159-162,共4页
本文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辅助数字人系统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其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的解剖学学习成绩,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理解深度、记忆效果等方面均表现出显... 本文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辅助数字人系统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其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的解剖学学习成绩,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理解深度、记忆效果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深度和记忆效果,增强操作技能,提升学习满意度和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解剖学教学 学习效率 数字人系统 教学效果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19
作者 刘洁 马颖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5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实践环节不足、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等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突破这些限制,并与课程教学在内容、方法和体验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其中,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模式包...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实践环节不足、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等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突破这些限制,并与课程教学在内容、方法和体验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其中,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模式包括创建虚拟实验室、设计操作场景、开发游戏、组织协作项目、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以及进行实时监测与反馈等,这些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然而,应用过程中也面临设备成本高、稳定性和兼容性差、资源匮乏、教师技术水平不足以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较弱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创新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0
作者 柳武妹 宋鹏飞 杨巧英 《珞珈管理评论》 2025年第2期33-56,共24页
随着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企业已经意识到两者在营销中的价值。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被认为可以丰富和重塑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带来新的零售体验。作为两种不同的沉浸技术,两者在技术特性和对消费者影响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随着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企业已经意识到两者在营销中的价值。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被认为可以丰富和重塑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带来新的零售体验。作为两种不同的沉浸技术,两者在技术特性和对消费者影响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导致了使用和研究上的混淆。而当前学术界缺乏整合的研究框架对这两种技术的营销影响进行分析与比较。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对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概念和特性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与区分,梳理了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营销工具对消费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影响、内在机制与边界条件,并进一步从技术接纳、媒介丰富度、心流体验和临场感的角度解释了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对消费者产生异同影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未来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希望给营销从业人员和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技术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消费者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