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速度约束的五杆式人机合作机器人控制策略研究
1
作者 路敦民 张立勋 +1 位作者 杨向东 陈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9-1213,共5页
提出了基于速度约束的机器人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根据操作者的操作力、机器人轨迹偏差和当前速度,计算出控制量,实现对机器人末端轨迹的虚拟约束控制。对机器人利用该控制策略跟踪直线和圆弧两种轨迹的效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 提出了基于速度约束的机器人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根据操作者的操作力、机器人轨迹偏差和当前速度,计算出控制量,实现对机器人末端轨迹的虚拟约束控制。对机器人利用该控制策略跟踪直线和圆弧两种轨迹的效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实现人机合作机器人对轨迹虚拟约束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杆机构 人机合作机器人 速度约束 虚拟轨迹控制 控制策略
下载PDF
五杆式人机合作机器人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2
作者 路敦民 张立勋 +1 位作者 杨向东 陈恳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5596-5599,共4页
轨迹控制策略是人机合作机器人实现人机合作的重要条件。介绍了五杆Cobot的机构及其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速度约束和位置约束的人机合作机器人轨迹控制策略,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模型。两种控制策略均具有被动和约束的特征,主要区别是产生控... 轨迹控制策略是人机合作机器人实现人机合作的重要条件。介绍了五杆Cobot的机构及其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速度约束和位置约束的人机合作机器人轨迹控制策略,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模型。两种控制策略均具有被动和约束的特征,主要区别是产生控制量的方法不同。利用MATLAB对两种控制策略跟踪直线和圆弧轨迹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均可实现人机合作的要求,但位置约束控制策略轨迹约束精度更高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合作机器人 虚拟轨迹控制 控制策略 速度约束 位置约束
原文传递
合作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董玉红 张立勋 +1 位作者 王怀军 沈锦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3-428,共6页
为了使合作机器人(Cobot)在同一作业空间内与人直接进行物理合作,对Cobot的不完全约束关节机构和虚拟轨迹控制2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建模及实验研究.建立了基于双超越离合器的不完全约束关节机构的模型及约束控制模型,并以五杆式Cobot为实... 为了使合作机器人(Cobot)在同一作业空间内与人直接进行物理合作,对Cobot的不完全约束关节机构和虚拟轨迹控制2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建模及实验研究.建立了基于双超越离合器的不完全约束关节机构的模型及约束控制模型,并以五杆式Cobot为实验样机对关节机构的被动约束特性进行了实验验证.提出了基于操作力的轨迹规划方法,建立了轨迹规划模型,并对Cobot跟踪给定直线和圆弧轨迹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完全约束关节机构具有被动特性,可以约束Cobot关节的运动状态;轨迹规划方法可以实现Cobot的轨迹控制.文中的研究成果经过进一步完善,可以应用到合作机器人系统,对完善人机合作技术、扩大机器人产业和提高机器人的作业水平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机器人 不完全约束 虚拟轨迹控制 关键技术
下载PDF
合作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玉红 张立勋 王怀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91-94,共4页
根据合作机器人(Cobot)与人合作的特点,对其不完全约束关节机构和虚拟轨迹控制两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建模及仿真研究.建立了基于双超越离合器的不完全约束关节机构的模型,对该机构的被动约束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Cobot虚拟轨迹控制的原... 根据合作机器人(Cobot)与人合作的特点,对其不完全约束关节机构和虚拟轨迹控制两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建模及仿真研究.建立了基于双超越离合器的不完全约束关节机构的模型,对该机构的被动约束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Cobot虚拟轨迹控制的原理,提出了基于操作力的虚拟轨迹控制方法,给出了Cobot跟踪给定轨迹的仿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完全约束关节机构具有被动的特性,能够约束Cobot的运动;基于操作力的虚拟轨迹控制方法能使Cobot跟踪期望轨迹,满足人机合作的要求.研究Cobot的关键技术对我国开发机器人产品、改进人机合作技术等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机器人 关键技术 不完全约束 虚拟轨迹控制
下载PDF
Nonlinear optimal control for robotic yoyo playing
5
作者 袁德虎 金惠良 孟国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29-437,共9页
A general approach for controlling of periodical dynamic systems was presented by taking robotic yoyo as an example. The height of the robot arm when the yoyo arrives at the bottom was chosen as virtual control. The i... A general approach for controlling of periodical dynamic systems was presented by taking robotic yoyo as an example. The height of the robot arm when the yoyo arrives at the bottom was chosen as virtual control. The initial amplitude of yoyo could be mapped to the desired final amplitude by adjusting the virtual control. First,the yoyo motion was formulated into a nonlinear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which contained the virtual control. The reference trajectory of robot could be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optimal problem with analytic method or more general numerical approach. Then,both PI and deadbeat control methods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yoyo syst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alytic solution of the reference trajectory is identical to the numerical solution,which mutually validat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wo solution methods. In simulation,the initial amplitude of yoyo is set to be 0.22 m which is 10% higher than the desired final amplitude of 0.2 m.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amplitude achieves the desired value asymptotically in about five periods when using PI control,while it needs only one period with deadbeat control. The reference trajectory of robot is generated by optimizing a certain performance index; therefore,it is globally optimal. This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traditional control methods,in which the reference trajectories are empirically imposed on robot. What's more,by choosing the height of the robot arm when the yoyo arrives at the bottom as the virtual control,the motion of the robot arm may not be out of its stroke limitati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may also be used in the control of other similar periodical dynamic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 yoyo return map reference trajectory optimal contro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