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大学生虚无感的心理成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丽珠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9-62,共4页
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当代大学生虚无感的心理成因。认为在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我们应着重从他们的生命存在价值去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虚无感 心理成因 对策
下载PDF
“现实感”与“虚无感”的二元对立--关于特里林的乔伊斯批判
2
作者 许志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8-142,共5页
莱昂内尔·特里林以“现实感”与“虚无感”的二元对立,构建其乔伊斯批判的核心理念;通过小说美学的变异问题界定乔伊斯的道德虚无性及消极影响,显示独特的批评视角和立场,但把乔伊斯的创作理解为对经验的消解和嘲讽,或是作者... 莱昂内尔·特里林以“现实感”与“虚无感”的二元对立,构建其乔伊斯批判的核心理念;通过小说美学的变异问题界定乔伊斯的道德虚无性及消极影响,显示独特的批评视角和立场,但把乔伊斯的创作理解为对经验的消解和嘲讽,或是作者世界观意义上的疏离或冷漠的表征,却是过于武断的结论。本文试图对特里林的小说观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其乔伊斯批判提出质疑和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林 乔伊斯 现实 虚无感 二元对立
下载PDF
探析《山音》中的虚无感与物哀美
3
作者 徐竞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30-31,共2页
《山音》不仅在文章结构上堪称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还把婚外情的主题升华到艺术的高度,加上精炼的行文技巧,被誉为是一部"充满《源氏物语》般传统气息"的文学作品。本文将以川端康成杰作之一的《山音》为中心,探析其作品中的... 《山音》不仅在文章结构上堪称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还把婚外情的主题升华到艺术的高度,加上精炼的行文技巧,被誉为是一部"充满《源氏物语》般传统气息"的文学作品。本文将以川端康成杰作之一的《山音》为中心,探析其作品中的虚无感与物哀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音》 川端康成 虚无感 物哀美
下载PDF
浅析当代大学生虚无感的心理成因
4
作者 张丽珠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23-24,共2页
当前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存在着功利性、泛娱乐性、趋同性、虚无化、异化等特征,虚无成为一小部分"天之骄子"的生命存在方式。现如今虚无主义所带来的危害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关注的话题也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认... 当前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存在着功利性、泛娱乐性、趋同性、虚无化、异化等特征,虚无成为一小部分"天之骄子"的生命存在方式。现如今虚无主义所带来的危害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关注的话题也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应着重从学生的生命存在价值去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来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虚无感 精神 自我 价值
下载PDF
论鲁迅《野草》中“虚无感”与“生命力” 被引量:1
5
作者 耿琛 《写作》 2020年第6期101-107,共7页
鲁迅生命内部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一种是"虚无感",它消解鲁迅的生命意志,与之相对的则是"生命力",它使鲁迅得以坚韧存活。《野草》文本中流露出这两股力量生发的诸多源头,前者如《影的告别》表达思维中彻底的怀... 鲁迅生命内部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一种是"虚无感",它消解鲁迅的生命意志,与之相对的则是"生命力",它使鲁迅得以坚韧存活。《野草》文本中流露出这两股力量生发的诸多源头,前者如《影的告别》表达思维中彻底的怀疑倾向,《求乞者》无爱的世间生存体验,后者如《雪》渲染的孤独坚执者精神品质的抒怀,《过客》"走"的行动意志等。它们共同揭示了鲁迅生命内部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借助这些篇章我们也得以一窥鲁迅深层的心灵环境,对这样一位在痛苦中坚韧挣扎的精神界战士有了更深的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感 生命力 进化论 复仇
下载PDF
触摸不到的虚无感——女性主义解析《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边缘化
6
作者 赵秋楠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67-,共1页
作为《简·爱》前篇的《藻海无边》,是对这部经典名著中作为反面人物的疯女人的解读和改写。简·里斯通过对《藻海无边》中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的揭示了在外部世界的经济与性别的压迫束缚下,女性逐渐失去自... 作为《简·爱》前篇的《藻海无边》,是对这部经典名著中作为反面人物的疯女人的解读和改写。简·里斯通过对《藻海无边》中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的揭示了在外部世界的经济与性别的压迫束缚下,女性逐渐失去自我的过程及逐渐被边缘化的女性意识。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因逐渐被边缘化而日渐增长的触摸不到的虚无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化 虚无感 身份
下载PDF
论电影《无依之地》中的虚无感与生命力
7
作者 马悦琪 《声屏世界》 2021年第8期103-104,共2页
美国电影《无依之地(Nomadland)》描述了一群被称作房车游牧民的人,在现实的压力下以房车为家,横穿美国不断迁徙的故事。影片中美国西部荒凉壮丽的景色传递出宏大的虚无感和孤独感,导演镜头下房车游牧民的生活现状引人深思。文章从美国... 美国电影《无依之地(Nomadland)》描述了一群被称作房车游牧民的人,在现实的压力下以房车为家,横穿美国不断迁徙的故事。影片中美国西部荒凉壮丽的景色传递出宏大的虚无感和孤独感,导演镜头下房车游牧民的生活现状引人深思。文章从美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关于"家"定义的讨论和房车游牧民的虚无感与生命力三个方面对电影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依之地(Normadland)》 虚无感 生命力 房车游牧民
下载PDF
小情调、碎片化和虚无感(反方)
8
作者 刘波 《诗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3,共3页
在几篇文章里,我都曾提到过当下诗歌写作中的小情小调倾向。与以前的宏大抒情相比,诗人确实回到了自我和个体,却不经意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诗歌越来越封闭、自恋和狭隘。这样的“自我”写作很难获得多少与外界对话的可能性,也就... 在几篇文章里,我都曾提到过当下诗歌写作中的小情小调倾向。与以前的宏大抒情相比,诗人确实回到了自我和个体,却不经意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诗歌越来越封闭、自恋和狭隘。这样的“自我”写作很难获得多少与外界对话的可能性,也就缺少动人的现实感和历史感。这是很多青年诗人遇到的困境。有的试图调整,但困惑接踵而至:满眼皆是小情绪的抒发,它们是否更符合当下读者的诗意期待?在这些问题上,年轻诗人的写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可真正的先锋并不受情绪主导,也不完全依靠形式实验,只有内在的现代性与思想性才可构成真正的先锋,这也是很多先锋诗人止步于1980年代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感 碎片化 诗歌写作 情调 青年诗人 80年代 先锋诗人 可能性
原文传递
活着如何对抗生命的虚无感 真实地“活着”
9
作者 王莉文 枫月(图) 《世界博览》 2022年第24期58-61,共4页
25岁以后,人生最大的命题就是对抗生命虚无感。我们都不可避免会心生焦虑、迷范、无助、痛苦,甚至怨恨,这些都是生命虚无感的体现。
关键词 虚无感 活着 生命 对抗
原文传递
用简约表达虚无:贝克特的戏剧创作 被引量:3
10
作者 舒笑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51,共4页
1969年,爱尔兰小说家、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SamuelBeckett,19061989)凭借一部“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两幕剧《等待戈多》荣膺诺贝尔文学奖。,1H989年12月22日,贝克特在巴黎静静地走完人生旅途,结束... 1969年,爱尔兰小说家、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SamuelBeckett,19061989)凭借一部“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两幕剧《等待戈多》荣膺诺贝尔文学奖。,1H989年12月22日,贝克特在巴黎静静地走完人生旅途,结束了“生即是他的死亡”(blrthisthedeathofhim)的循环。2009年,我们钩沉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追忆贝克特的创作历程,可以发现“虚无感”“乌有感”构成了贝克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精髓;相应地,表达虚无、表达乌有成为支配贝克特创作的核心思想。表现在戏剧创作中,贝克特改变了传统戏剧的创作模式和表现规则,采用了极其简约抽象的表达手法,压缩、减损传统的戏剧要素,尽其所能,“让乌有显露出来”,使其剧作具备鲜明浓重的反叛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创作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创作 贝克特 虚无感 简约 诺贝尔文学奖 《等待戈多》 传统戏剧 人生旅途
下载PDF
底层众生的存在虚无与信仰重建——评张忌长篇小说《出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涛 《百家评论》 2017年第4期99-103,共5页
近些年来,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已成为文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此一问题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适应了大时代对中国文学独创性的审美诉求,而且在于契合了当代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如何贴近中国现实和人民大众生活仍是中国文学无法忽视... 近些年来,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已成为文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此一问题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适应了大时代对中国文学独创性的审美诉求,而且在于契合了当代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如何贴近中国现实和人民大众生活仍是中国文学无法忽视的课题。底层文学创作无疑丰富了中国叙事,接续了左翼文学传统,但当代中国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所能提供给文学创作者的仍有尚待挖掘的深厚内涵,仍需要多样的文学手法予以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手法 文学自身发展 中国文学 左翼文学 中国叙事 中国故事 方泉 虚无感 世俗生活 审美诉求
下载PDF
与虚无和好——苏瓷瓷论
12
作者 黄江苏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2期48-52,共5页
苏瓷瓷是80后作家中极其独特的一个。这独特不仅仅在于她的经历,也不仅仅在于她的文学风格——与残雪一样,她也是一个宣称"为了复仇写小说"的人~1,残雪的"复仇"指向的是专制文化对于个性独立的压迫,她的复仇则是指向日常生活的困窘... 苏瓷瓷是80后作家中极其独特的一个。这独特不仅仅在于她的经历,也不仅仅在于她的文学风格——与残雪一样,她也是一个宣称"为了复仇写小说"的人~1,残雪的"复仇"指向的是专制文化对于个性独立的压迫,她的复仇则是指向日常生活的困窘与残缺对生命活力和人性丰满的荼毒与戕害。在普遍热衷于书写小温情、小感伤的80后作家当中,苏瓷瓷犹如一个刀尖上的舞者,时时让人感觉到尖锐刺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风格 虚无感 弱小者 活下去 活着 李沐 一朵朵 她说 文学生涯 相信自己
下载PDF
从虚无通往存在——存在主义哲学视野中臧利敏的诗歌创作
13
作者 刘东方 夏君宜 《百家评论》 2016年第2期54-60,共7页
笔者没有详细考证臧利敏是否曾深入探究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不过,通过对臧利敏诗歌的悉心阅读发现,尽管其诗歌没有直接言说存在主义哲学理念,但是她的诗歌创作与存在主义思想之间确有一种内在的契合。一、时间与空间的"虚无"存在主义哲... 笔者没有详细考证臧利敏是否曾深入探究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不过,通过对臧利敏诗歌的悉心阅读发现,尽管其诗歌没有直接言说存在主义哲学理念,但是她的诗歌创作与存在主义思想之间确有一种内在的契合。一、时间与空间的"虚无"存在主义哲学对时间极度关注,存在主义学者热衷在时间中探求人的存在特征。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构成了人的实体或存在,自我存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时间性,"自我的存在处于时间中,它瞬息万变,没有任何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哲学 诗歌创作 儿童视角 虚无感 穆旦 自我存在 山水田园 孤独者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下载PDF
灵魂的叩问——读《守望的距离》有感
14
作者 吴江楠 《作文成功之路》 2019年第3期63-63,共1页
一个人站在高楼上俯瞰雨幕中的万物,凝望楼底移动的伞顶时,内心总是复杂而又多感的。叹人的卑微?生命的短暂?还是万物的虚无?仿佛此刻世俗的一切都凝缩在一个水晶球中在你眼前运动变化,思绪飘飘然,灵魂仿佛凌驾于万物之间,一种虚无感或... 一个人站在高楼上俯瞰雨幕中的万物,凝望楼底移动的伞顶时,内心总是复杂而又多感的。叹人的卑微?生命的短暂?还是万物的虚无?仿佛此刻世俗的一切都凝缩在一个水晶球中在你眼前运动变化,思绪飘飘然,灵魂仿佛凌驾于万物之间,一种虚无感或许油然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 距离 叩问 运动变化 虚无感 万物 内心
下载PDF
高级仪式感的发烧音乐伙伴 体验HIFIMAN EF400解码耳放一体机
15
《数字家庭》 2022年第8期80-87,共8页
身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已经习惯了以碎片化的方式来接受各方面的讯息,即使是休闲娱乐,我们也多数把方便快捷放在首位。不能说这种生活方式不好,只是长期处于这种“快消”的节奏,会给人一种飘渺、浮躁、不能脚踏实地的虚无感,把一切事... 身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已经习惯了以碎片化的方式来接受各方面的讯息,即使是休闲娱乐,我们也多数把方便快捷放在首位。不能说这种生活方式不好,只是长期处于这种“快消”的节奏,会给人一种飘渺、浮躁、不能脚踏实地的虚无感,把一切事物浮于表象来处理,无法深入其内在,最终达不到其根本效果,有违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信息爆炸 虚无感 一体机 碎片化
下载PDF
阿维格多·阿利卡画面的形式语言分析
16
作者 钱冲 《艺术家》 2023年第4期29-31,共3页
在20世纪上半叶抽象艺术的大潮中,阿维格多·阿利卡(Avigdor Arikha)随着潮流飘荡着,下半叶却突然中断了抽象画的创作,把画面定格为具象瞬间。彼时一群以具象绘画语言为出发点的青年艺术家团体暗流涌动。20世纪60年代,战争后的虚无... 在20世纪上半叶抽象艺术的大潮中,阿维格多·阿利卡(Avigdor Arikha)随着潮流飘荡着,下半叶却突然中断了抽象画的创作,把画面定格为具象瞬间。彼时一群以具象绘画语言为出发点的青年艺术家团体暗流涌动。20世纪60年代,战争后的虚无感正在慢慢消失,消费主义兴起,面对着疯狂寻找心灵寄托的人们,阿利卡提供了一种更为理性的处理方式。他摒弃外界干扰,回归自己的内心,把寄托放在家中,放在身边真实的世界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语言 抽象画 虚无感 具象绘画 消费主义 处理方式 抽象艺术 青年艺术家
下载PDF
生命哲学与生命教育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春林 黄艳红 《思想理论教育》 2007年第10X期14-18,共5页
生命教育在我国已经拉开了帷幕,这是中国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飞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客观地说,现行的生命教育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它缺乏生命理念的引导。然而,生命理念的确立并不是生命教育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必须依... 生命教育在我国已经拉开了帷幕,这是中国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飞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客观地说,现行的生命教育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它缺乏生命理念的引导。然而,生命理念的确立并不是生命教育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必须依靠生命哲学才能树立。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教育 终极意义 虚无感 尊严 自我形象 宏观性 人文精神 千家诗 历史时代 使人
下载PDF
意义失落加剧西方社会认同危机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新建 吕小康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0-22,共3页
在意义的虚无感漫延至生活的各种角落时,人们很容易将政治腐败、贫富差距、工作缺失等问题放大化、极端化、戏剧化。
关键词 认同危机 西方社会 意义 失落 政治腐败 贫富差距 社会系统 虚无感
下载PDF
太宰治战后小说的自杀意识 被引量:4
19
作者 焦欣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11-315,共5页
战后日本"无赖派"主要代表作家太宰治,是一位极其典型的"私小说"作家。他将其生活经历、生命感悟、精神气质和自杀倾向投射于小说,使其笔下人物具有强烈的虚无感、恐惧感、罪恶意识和自杀意识。太宰治的小说中自杀... 战后日本"无赖派"主要代表作家太宰治,是一位极其典型的"私小说"作家。他将其生活经历、生命感悟、精神气质和自杀倾向投射于小说,使其笔下人物具有强烈的虚无感、恐惧感、罪恶意识和自杀意识。太宰治的小说中自杀者并不仅仅是基于神经敏感、性格软弱和简单的自我否定而自杀,他们自杀于精神危机,拒绝在虚妄与恐惧中生活,以此表达个人式反抗与最后的呼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感 恐惧 罪恶意识 拯救 自杀
下载PDF
以商为业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小章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共5页
明眼人一眼就会看出,文章的题目来自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晚年的两篇著名的讲演:“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在这两篇讲演中,韦伯对近代学术与政治的文化前提、制度条件、内在性质、可能作用等做了精细的分析。在一系... 明眼人一眼就会看出,文章的题目来自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晚年的两篇著名的讲演:“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在这两篇讲演中,韦伯对近代学术与政治的文化前提、制度条件、内在性质、可能作用等做了精细的分析。在一系列具体的方面,投身于学术与投身于政治的意义,以及所要求于投身其中者的具体才质,无疑是很不相同的,但是,在这两篇讲演中,韦伯却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问题,那就是,在一个已经“除魅”了的世界上,在一个价值领域中大道不存、诸神复活的时代里,选择以学术为业或以政治为业,对于从根本上实现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成就一种“人格”或积极的“自我”,从而不至于“为万物皆空的神咒所吞噬”,究竟有什么价值,或者说,意味着什么?韦伯的回答具有一种悲情英雄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学术 内在性质 投身其中 价值领域 除魅 资本主义精神 道德行为 加尔文教派 德国社会学家 虚无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