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瞬时热处理的虾夷扇贝精准开壳方法及品质分析
1
作者 倪锦 谈佳玉 +1 位作者 张军文 沈建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6,共12页
针对生鲜虾夷扇贝人工开壳存在开壳难和效率低,传统热处理开壳易影响生鲜品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瞬时热处理的虾夷扇贝精准开壳方法。为了探明虾夷扇贝瞬时热处理的精准开壳方法,通过测定虾夷扇贝的体型特征参数,构建精准化蒸汽喷射开壳... 针对生鲜虾夷扇贝人工开壳存在开壳难和效率低,传统热处理开壳易影响生鲜品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瞬时热处理的虾夷扇贝精准开壳方法。为了探明虾夷扇贝瞬时热处理的精准开壳方法,通过测定虾夷扇贝的体型特征参数,构建精准化蒸汽喷射开壳方法;对比不同瞬时热处理条件下虾夷扇贝的开壳完整率、色差、汁液损失率等,结合感官评价分析,确定最优的瞬时开壳参数。结果显示:相对于140℃蒸汽,在160℃蒸汽作用下,虾夷扇贝的开口宽度更大,开壳拉力值更小,开壳完整率更高,因此确定瞬时热处理的热源温度为160℃;蒸汽喷射时间越长,虾夷扇贝的开壳难度越小,开口宽度越大,综合感官评定,确定瞬时热处理的蒸汽喷射时间2 s。壳长110~120 mm,壳厚22~25 mm,质量为100~125 g/枚的虾夷扇贝,采用蒸汽喷射(160℃、2 s),虾夷扇贝开壳后的开壳完整率100%,汁液流失率0.86%。研究表明,采用瞬时热处理精准开壳能够较好地保持虾夷扇贝生鲜品质,为其自动化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蒸汽 开壳 品质
下载PDF
虾夷扇贝F_(1)自交衰退及其遗传调控机理
2
作者 赵亮 李仰平 +6 位作者 高杉 姜苹哲 林杉杉 张国瀚 范广其 蒋经伟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近交导致的种质退化严重影响虾夷扇贝养殖产业。为探明虾夷扇贝近交衰退的现象及遗传调控机理,在表型水平上,构建近交系数分别为0.5、0.25和0的自交组、近交组与自然群体对照组,追踪不同近交系数下虾夷扇贝幼虫期到成体期530日龄的性状... 近交导致的种质退化严重影响虾夷扇贝养殖产业。为探明虾夷扇贝近交衰退的现象及遗传调控机理,在表型水平上,构建近交系数分别为0.5、0.25和0的自交组、近交组与自然群体对照组,追踪不同近交系数下虾夷扇贝幼虫期到成体期530日龄的性状差异,同时选取7个适合度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基于近交衰退的适合度指标评价方法;在基因组水平上,利用1个自交家系的亲本及其21个子代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开展标记偏分离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针对存活率性状,在幼虫期,自交组近交衰退率是近交组的1.31~3.05倍;在成体期,自交组近交衰退率是近交组的0.97~7.29倍。而生长性状,在幼虫期,仅有自交组保持较低的近交衰退率(1.65%~2.56%);在成体期,自交组与近交组几乎未发生衰退。基于重测序分型得到125351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用于偏分离统计,约99%在子代中发生了显著的偏分离,其中23%属于配子偏分离、77%属于合子偏分离,合子偏分离中有89%为杂合子过剩,即超显性效应起作用,仅10%受显性效应影响为纯合子缺失。试验结果表明,超显性效应及偏分离作用在虾夷扇贝F_(1)子代存活率性状的自交衰退中起主要作用,为近交衰退的机理提供更有力证据的同时,也为虾夷扇贝种质遗传改良提供了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自交 适合度 偏分离 近交衰退
下载PDF
虾夷扇贝AMPK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
3
作者 吕珍立 黄晓文 +5 位作者 孙凤芝 邢强 王静 刘平平 安行健 吕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39,共12页
为了解AMPK基因家族在虾夷扇贝中的特征、进化及生物学功能,实验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虾夷扇贝AMPK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基因与蛋白结构分析、系统发生分析以及时空表达分析,通过虾夷扇贝亚致死温度胁迫实验,研究了AMP... 为了解AMPK基因家族在虾夷扇贝中的特征、进化及生物学功能,实验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虾夷扇贝AMPK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基因与蛋白结构分析、系统发生分析以及时空表达分析,通过虾夷扇贝亚致死温度胁迫实验,研究了AMPK基因家族在高温胁迫时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虾夷扇贝基因组中共存在3个AMPK家族基因,即PyAMPKα、PyAMPKβ、PyAMPKγ。时空表达分析发现,PyAMPK的3个家族基因在D型幼虫期之前均呈现较高的表达量,其中PyAMPKα基因在受精卵时期表达量最高,PyAMPKβ基因在囊胚时期表达量最高,PyAMPKγ基因在受精卵和2~8细胞时期的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PyAMPK在虾夷扇贝成体器官中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其中肾脏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受高温胁迫后,肾脏和鳃中的PyAMPK基因短时间内呈现显著的上调表达,并随着时间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AMPK基因家族参与了虾夷扇贝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能量代谢调节以及机体面对高温胁迫的应激调节过程。本研究有助于理解贝类AMPK基因的功能和进化,并为深入阐明贝类应对高温胁迫时的能量调节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AMPK基因家族 基因鉴定 表达分析 高温胁迫
原文传递
基于虾夷扇贝自交家系的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
4
作者 赵亮 高杉 +1 位作者 蒋经伟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9,共9页
为评估“先纯后杂”种质改良技术在虾夷扇贝中的应用效果,利用3个自交F_(1)家系(21#、12#、16#)的子代,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构建包含亲本正反交的9种组合,统计幼虫期和成体期的成活率性状并开展配合力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自幼虫期... 为评估“先纯后杂”种质改良技术在虾夷扇贝中的应用效果,利用3个自交F_(1)家系(21#、12#、16#)的子代,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构建包含亲本正反交的9种组合,统计幼虫期和成体期的成活率性状并开展配合力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自幼虫期3日龄起,各阶段存活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3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相同,在27、140、200、440日龄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140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效应值为-6.88~8.25;在幼虫期,不同交配组合中62.96%的特殊配合力与其反交组合是相反的方向,16#×12#展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最高值达18.33;在成体期特殊配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不同,从幼虫到成体的转换期(27~140日龄)多数组合出现了效应值下降趋势。21#×12#、16#×12#组合在存活率上的杂种优势展现了合理运用“先纯后杂”的育种策略的有效性;同时21#×21#、12#×12#、16#×16#组合在存活率上的优势显示了虾夷扇贝具有较强的遗传负荷清除效率。试验结果可为虾夷扇贝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双列杂交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自交
下载PDF
舟形藻生物膜诱导下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幼虫的变态及其蛋白质组学响应
5
作者 徐筱琰 杜美荣 +5 位作者 蒋增杰 姜娓娓 夏苏东 秦晓芳 严瑾 吕建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0-966,共7页
为深入了解舟形藻(Navicula sp.)生物膜诱导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幼虫附着变态的机制,选用舟形藻和虾夷扇贝幼虫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个浓度梯度舟形藻液(1A、10A、100A和1000A)下虾夷扇贝幼虫附着变态率以及幼虫响应舟形... 为深入了解舟形藻(Navicula sp.)生物膜诱导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幼虫附着变态的机制,选用舟形藻和虾夷扇贝幼虫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个浓度梯度舟形藻液(1A、10A、100A和1000A)下虾夷扇贝幼虫附着变态率以及幼虫响应舟形藻生物膜诱导的蛋白质组学差异。结果表明,稀释10倍后的藻液(1366 ind./mm^(2))所形成的生物膜对幼虫诱导率最高为45%,与空白组(13%)差异极显著(P<0.01),过高或过低浓度都导致诱导率降低。采用非标记定量技术(4D label free)蛋白质组学分析比较舟形藻生物膜和对照组幼虫发现,经舟形藻生物膜诱导后共316个蛋白质表达显著上调或下调。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组织蛋白酶K、组织蛋白酶L、NAD(P)H氧化酶(形成H2O2)、软骨基质蛋白、胶原蛋白和铁蛋白等。以上这些差异蛋白表达的上下调均与贝类幼虫在附着变态过程中形态学变化息息相关。因此,舟形藻生物膜诱导虾夷扇贝幼虫附着变态的有效成分可能是其产生的胞外多糖,幼虫体内的凝集素检测到舟形藻生物膜表面的多糖后,特异性与多糖结合,最终诱导幼虫完成附着和变态。研究结果可为虾夷扇贝人工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 舟形藻生物膜 变态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虾夷扇贝UROS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6
作者 杭雲娜 王怡颖 +6 位作者 孙红妍 范志越 王许波 田莹 郝振林 毛俊霞 常亚青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为探明尿卟啉原Ⅲ合酶(UROS)基因在贝类壳色形成中的分子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虾夷扇贝UROS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壳色个体中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虾夷扇贝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获得1个... 为探明尿卟啉原Ⅲ合酶(UROS)基因在贝类壳色形成中的分子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虾夷扇贝UROS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壳色个体中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虾夷扇贝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获得1个单拷贝的UROS基因,将其命名为PyUROS基因。PyUROS基因的序列全长为68808 bp,包括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共编码298个氨基酸。在PyUROS蛋白质序列中预测到1个HemD保守功能域,表明本试验中所鉴定的PyUROS基因为UROS基因。PyUROS基因在虾夷扇贝成体各组织中广泛表达,表明其在虾夷扇贝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PyUROS基因在虾夷扇贝不同外套膜区域及不同壳色个体间显著差异表达,推测其在虾夷扇贝壳色形成中发挥重要功能。本试验结果为贝类壳色形成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为贝类壳色遗传育种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壳色 血红素合成通路 尿卟啉原Ⅲ合酶
下载PDF
虾夷扇贝自交与杂交群体不同时期的生长比较和通径分析
7
作者 徐帅 王晓梅 +9 位作者 赵春暖 任利群 吴玉萍 陈洋 郑言鑫 于涛 韩海英 李波 张明燡 吴楠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6-458,共13页
为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杂交群体和虾夷扇贝自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以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采用数量性状对比、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等方法对在4月龄和2... 为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杂交群体和虾夷扇贝自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以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采用数量性状对比、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等方法对在4月龄和20月龄时的杂交群体与自交群体的数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杂交群体各数量性状的均值大于自交群体;4月龄时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小于20月龄时。4月龄时,对自交群体体质量性状(湿重、软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通径系数分别为0.673、0.831;对杂交群体体质量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452、0.574。20月龄时,对自交群体体质量性状(湿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630、0.547和0.523;对杂交群体体质量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通径系数分别为0.836、0.934和0.933。在通径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主要形态性状对湿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线性回归方程,总决定系数(R2)在0.690~0.939。研究结果可为虾夷扇贝不同目标的人工选育提供数据参考,有助于虾夷扇贝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自交与杂交群体 形态性状 体质量性状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虾夷锦”纹样在江户时代的传播与演变——以服饰和绘画为中心
8
作者 熊瑛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0,共8页
虾夷锦原本是清代的上等袍服和锦缎,在贡赏贸易中从北方丝绸之路进入日本北海道,又以“虾夷物产”之名传入日本内地,受到上流社会的珍爱。18世纪北海道的地方志插图、风俗画、肖像画中常常重点描绘虾夷锦制作的阿伊努盛装,其中清代蟒龙... 虾夷锦原本是清代的上等袍服和锦缎,在贡赏贸易中从北方丝绸之路进入日本北海道,又以“虾夷物产”之名传入日本内地,受到上流社会的珍爱。18世纪北海道的地方志插图、风俗画、肖像画中常常重点描绘虾夷锦制作的阿伊努盛装,其中清代蟒龙服饰纹样被提炼为新颖华美的图像程式,并传播至日本内地。虾夷锦被制为歌舞伎、艺伎服装之后,其典型纹样也迅速进入了版画,成为“役者绘”和“美人绘”服饰中的流行元素,不仅丰富了浮世绘创作的语言,还推动了江户晚期演艺服装纹样的效仿之风。尽管仿制的虾夷锦纹样从形象到内涵都发生了变化,却始终保留着蟒龙、祥云、江崖海水的固定格套,彰显着辗转而来的华夏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 阿伊努 清代官服 蟒龙纹样 浮世绘
下载PDF
虾夷扇贝育苗投饵设备的设计与研究
9
作者 李海东 刘家印 +1 位作者 叶竹乔 母刚 《南方农机》 2024年第9期122-124,共3页
在现代虾夷扇贝育苗基地中,投饵是虾夷扇贝育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虾夷扇贝育苗投饵主要依赖于人工投饵,人工投饵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对扇贝摄食情况与微藻培养情况的检测较为烦琐。目前市面上仍未见专用于虾夷扇贝育苗的投饵设备,通过... 在现代虾夷扇贝育苗基地中,投饵是虾夷扇贝育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虾夷扇贝育苗投饵主要依赖于人工投饵,人工投饵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对扇贝摄食情况与微藻培养情况的检测较为烦琐。目前市面上仍未见专用于虾夷扇贝育苗的投饵设备,通过查阅文献及现场调研的方法明确虾夷扇贝育苗投饵具体需求,设计了一种虾夷扇贝育苗自动投饵设备,并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四种常见饵料微藻的生物量与浊度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虾夷扇贝育苗自动投饵设备的结构设计以及对微藻生物量和浊度的标定研究,可实现虾夷扇贝育苗自动精准投饵与残饵高效检测,提高虾夷扇贝育苗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为虾夷扇贝育苗产业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育苗 微藻生物量 自动投饵
下载PDF
日本《夷酋列像》中的“虾夷锦”服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华怡 梁惠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2,共9页
《夷酋列像》是江户时期“虾夷绘”的代表作,也是中日服饰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画中所描绘的十二酋长中有十位都穿着来自中国的“虾夷锦”。本文梳理并分析了《夷酋列像》的源起及主要人物,尝试复原《夷酋列像》中“虾夷锦”的服饰形制... 《夷酋列像》是江户时期“虾夷绘”的代表作,也是中日服饰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画中所描绘的十二酋长中有十位都穿着来自中国的“虾夷锦”。本文梳理并分析了《夷酋列像》的源起及主要人物,尝试复原《夷酋列像》中“虾夷锦”的服饰形制及图案,并与明清时期的蟒袍、龙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夷酋列像》虽然是松前藩对于十二位酋长功勋的嘉奖,但在绘制过程中人为加入了“蛮夷外邦”的特征元素,画中酋长所着的“虾夷锦”在服饰纹样类型上与明清龙袍、蟒袍无异,但在纹样刻画的细节、服饰穿着方式、搭配习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证实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在东北亚地区的主体地位,为东北亚地区文化交流融合提供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酋列像 虾夷 蟒袍 龙袍 阿伊努 虾夷
下载PDF
东北亚丝绸之路下的虾夷锦及其文化现象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惠娥 张华怡 《服装学报》 2023年第2期156-161,共6页
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通过整理中日学者关于东北亚丝绸之路下虾夷锦的研究,对明清时期东北亚丝绸之路以及虾夷锦的研究现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虾夷锦是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史的有力实证,也是对明清时期服饰文化创新和中日两国服... 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通过整理中日学者关于东北亚丝绸之路下虾夷锦的研究,对明清时期东北亚丝绸之路以及虾夷锦的研究现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虾夷锦是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史的有力实证,也是对明清时期服饰文化创新和中日两国服饰文化传播交流案例的有力补充,对其研究有助于填补因研究视角及历史资料局限导致的虾夷锦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以及传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丝绸之路 虾夷 民族服饰 风尚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复合桑叶提取物对虾夷扇贝的益生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米锐 关晓燕 +6 位作者 王庆志 蒋经伟 李华琳 姜苹哲 徐永平 李淑英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3-820,共8页
为探明地衣芽孢杆菌复合桑叶提取物对虾夷扇贝的益生作用,试验共设4个投喂组:对照组中虾夷扇贝投喂基础饲料,地衣芽孢杆菌添加组中投喂添加地衣芽孢杆菌的基础饲料,桑叶添加组中投喂添加桑叶提取物的基础饲料,联合添加组中投喂同时添加... 为探明地衣芽孢杆菌复合桑叶提取物对虾夷扇贝的益生作用,试验共设4个投喂组:对照组中虾夷扇贝投喂基础饲料,地衣芽孢杆菌添加组中投喂添加地衣芽孢杆菌的基础饲料,桑叶添加组中投喂添加桑叶提取物的基础饲料,联合添加组中投喂同时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桑叶提取物2种物质的基础饲料。投喂试验共持续30 d,每10 d取样测定虾夷扇贝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投喂试验结束后,通过注射哈维氏弧菌的方式对各组虾夷扇贝进行攻毒试验。投喂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的消化酶及免疫酶活性最高,而对照组最低。表明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的消化能力、磷酸酶响应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的累积死亡率最低,对照组虾夷扇贝的累积死亡率最高,地衣芽孢杆菌添加组和桑叶添加组虾夷扇贝的累积死亡率差异不显著;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消化道中弧菌最少,对照组虾夷扇贝消化道中弧菌最多,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对弧菌的抑制效果更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与桑叶提取物联合施用时协同增效,对虾夷扇贝的益生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地衣芽孢杆菌 桑叶提取物 消化酶 免疫酶 抗病能力
下载PDF
冷胁迫诱导休眠方式对虾夷扇贝无水保活期生命特征及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向阳 姜沛宏 +2 位作者 邓杰 范秀萍 秦小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保活运输前的最佳诱导休眠方式,可为其保活流通提供理论依据。参考产业实际流通,采用散冰降温和急性降温和梯度降温3种低温诱导休眠方式处理虾夷扇贝,探讨了不同降温休眠方式对虾夷扇贝无水保活... 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保活运输前的最佳诱导休眠方式,可为其保活流通提供理论依据。参考产业实际流通,采用散冰降温和急性降温和梯度降温3种低温诱导休眠方式处理虾夷扇贝,探讨了不同降温休眠方式对虾夷扇贝无水保活期的成活率、生命特征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降温组在4℃条件下保活3 d后的成活率为93.33%,明显高于急性降温和散冰降温组;在降温休眠过程中,散冰降温和急性降温组由于温度骤变,无法检测到规律的心电图,梯度降温组的心率呈规律性缓慢下降趋势;保活期间,各组扇贝的心率均呈下降趋势,保活3 d后,散冰降温组已无规律心率,梯度降温和急性降温组仍有规律心率;3组降温方式的缩边率和外套膜响应时间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散冰降温和急性降温组的缩边率和外套膜响应时间显著高于梯度降温组,且心率与外套膜响应时间呈负相关关系;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肌糖原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对肌糖原的消耗最大,梯度降温组相较于其他组在保活期营养成分损失较少,且梯度降温组的闭壳肌在微观组织结构上排列紧密整齐,无明显断裂。研究表明,采用梯度降温诱导扇贝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后开始无水保活,有利于提高活体扇贝的成活率,减少其在流通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进而保持其活力,更有利于其无水保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冷胁迫 保活流通 生命特征 营养品质
下载PDF
虾夷扇贝分拣柔性抓取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卫国 孟德龙 郭晟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4-1051,共8页
为解决传统生产中海珍品分拣方式效率低、破损率高的实际问题,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对象,在对其形态特性、物理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三指柔性抓取装置,柔性手指呈“A”字型结构,柔性三指张开度Ф为14.66~197.44... 为解决传统生产中海珍品分拣方式效率低、破损率高的实际问题,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对象,在对其形态特性、物理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三指柔性抓取装置,柔性手指呈“A”字型结构,柔性三指张开度Ф为14.66~197.44 mm,并建立柔性手指模型,将虾夷扇贝实体简化为类球体,对柔性单指受力和柔性三指抓取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分拣装置柔性单指受力时向接触面受力一侧弯曲,柔性三指弯曲变形组成完整的包络曲面,包络自适应性能良好;对单一规格虾夷扇贝进行抓取成功率和夹持力试验显示,当气压低于0.2 MPa时,抓取成功率不足90%,当气压达到0.6 MPa时,平均抓取成功率在98%以上,壳体及边缘均无破损,且随着气压的增加,抓取成功率和夹持力均呈正相关变化;在气压为0.6 MPa时,对3种不同质量的虾夷扇贝进行抓取性能试验显示,实测横向、纵向抓取的最大夹持力分别为8.76、7.24 N,虾夷扇贝壳体及边缘无破损,且随着虾夷扇贝质量的增加,夹持力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所设计的分拣装置能够满足大部分贝类珍品分拣的需求,可应用于规模化生产扇贝、牡蛎、鲍和螺等多种贝类珍品的无损分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柔性手爪 包络仿真 试验平台
下载PDF
虾夷扇贝活力变化对其呈味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琰 李杨 +2 位作者 李漫 支慧敏 田元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4-61,共8页
目的研究虾夷扇贝活力变化对于呈味特性的影响。方法将活品虾夷扇贝在4℃干藏0、6、24 h后,使其分别处于不同的活力状态。通过扇贝组织形态、扇贝闭壳肌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及其关联化合物、腺苷酸能荷(adenylate ... 目的研究虾夷扇贝活力变化对于呈味特性的影响。方法将活品虾夷扇贝在4℃干藏0、6、24 h后,使其分别处于不同的活力状态。通过扇贝组织形态、扇贝闭壳肌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及其关联化合物、腺苷酸能荷(adenylate energy charge,AEC)值、线粒体活性、能量代谢物水平等指标分析活力;对加热熟制后的各样品进行感官评价,测定呈味化合物含量、计算味觉活度值;最后分析扇贝活力变化对呈味特性的影响。结果干藏期间扇贝外套膜收缩,活力轻微下降,但ATP及其关联化合物、AEC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线粒体活性由85.59%显著下降至59.21%(P<0.05),线粒体功能下降。另外,干藏导致糖酵解代谢物糖原由4.32 g/100 g下降至3.14 g/100 g,同时葡萄糖1-磷酸、果糖6-磷酸、磷酸二羟丙酮等代谢物含量显著上升(P<0.05),三羧酸循环代谢物丙氨酸含量由0.44 mg/g增加至0.71 mg/g。干藏导致扇贝中呈味化合物谷氨酸含量由0.93 mg/g下降至0.51 mg/g,精氨酸含量由9.05 mg/g上升至10.56 mg/g,滋味中鲜味降低、苦味上升。结论虾夷扇贝活力下降导致了谷氨酸含量的下降和精氨酸含量的上升,进而造成扇贝滋味中鲜味的下降和苦味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活力 能量代谢 呈味特性 感官评价
原文传递
超声清洗对活品虾夷扇贝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李鑫 潘澜澜 +4 位作者 张媛 曲敏 赵晨冉 李天宇 栾欣彤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49-154,共6页
通过3个时间(0、5、10 min)的超声清洗试验,分析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水质指标以及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虾夷扇贝的最佳清洗时间,并模拟3组扇贝气调包装(80%O_(2)、20%N_(2))下的流通运输,分析不同清洗时间对活品虾... 通过3个时间(0、5、10 min)的超声清洗试验,分析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水质指标以及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虾夷扇贝的最佳清洗时间,并模拟3组扇贝气调包装(80%O_(2)、20%N_(2))下的流通运输,分析不同清洗时间对活品虾夷扇贝的流通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清洗过程中3组虾夷扇贝的存活率都是100%,且均对质构和糖原无显著影响,其中超声清洗10 min的除杂率最高,为4.02%,菌落总数最少,为1.1×10^(5)CFU/mL,清洗后水质变差。不同清洗时间下,模拟运输过程中的虾夷扇贝菌落数均随着清洗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超声清洗10 min虾夷扇贝体内的菌落数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上升速率较为缓慢。超声清洗10 min为较理想的清洗时间,虾夷扇贝品质保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 超声清洗 活品品质 流通运输
下载PDF
大水体虾夷扇贝人工育苗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丹 于洪波 《科学养鱼》 2023年第6期71-72,共2页
虾夷扇贝是目前我国常见经济贝类中个体较大、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种。近年来,随着浮筏养殖和底播增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虾夷扇贝的养殖得到迅猛发展。由于其养殖效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喜爱,故而苗种出现了短缺现象。为解决这一... 虾夷扇贝是目前我国常见经济贝类中个体较大、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种。近年来,随着浮筏养殖和底播增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虾夷扇贝的养殖得到迅猛发展。由于其养殖效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喜爱,故而苗种出现了短缺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笔者进行了大水体虾夷扇贝人工育苗试验,现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养殖业者人工育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短缺现象 养殖业者 增养殖技术 人工育苗 经济贝类 养殖效益 营养价值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区域虾夷扇贝苗种繁育技术初探
18
作者 张凯 杨蓓蓓 +2 位作者 张振华 苏兆军 李永明 《中国水产》 2023年第8期59-61,共3页
黄河三角洲地区重点繁育滩涂贝类苗种集中在春夏季,秋冬季苗种繁育基地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一定资源浪费。笔者尝试引进虾夷扇贝进行冬季人工繁育,在提高育苗基地利用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探索了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虾夷扇贝繁育技术,以促... 黄河三角洲地区重点繁育滩涂贝类苗种集中在春夏季,秋冬季苗种繁育基地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一定资源浪费。笔者尝试引进虾夷扇贝进行冬季人工繁育,在提高育苗基地利用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探索了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虾夷扇贝繁育技术,以促进本地区贝类苗种繁育产业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育苗基地 苗种繁育 黄河三角洲地区 人工繁育 繁育技术 闲置状态 黄河三角洲区域
下载PDF
从“蝦夷绘”看清代东北边疆的贡赏体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安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中日两国18世纪皆出现以图像手段对边疆民族进行人种学描述的艺术传统。文章结合中日两国历史文献来分析有关库页岛"蝦夷"的视觉呈现,力求还原图像生产的历史情境,在此基础上聚焦江户"蝦夷绘"的代表作《夷酋列像》... 中日两国18世纪皆出现以图像手段对边疆民族进行人种学描述的艺术传统。文章结合中日两国历史文献来分析有关库页岛"蝦夷"的视觉呈现,力求还原图像生产的历史情境,在此基础上聚焦江户"蝦夷绘"的代表作《夷酋列像》及其成画背景,关注图像背后隐藏的清代东北边疆"贡貂赏乌林"制度,并探究这一制度所催生的跨国贸易与器物的授受关系如何借由图像的视觉符号来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酋列像》 贡赏制度 东北边疆
下载PDF
虾夷扇贝体形性状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张存善 常亚青 +4 位作者 曹学彬 刘小林 王诗欢 徐高蓉 银学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4,共8页
利用虾夷扇贝表型性状资料,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相关程度,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为扇贝的选择育种奠定基础。试验随机抽取126只体形规则的3龄大连獐子岛海区底播增殖的虾夷扇贝,其中雌雄各63只,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 利用虾夷扇贝表型性状资料,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相关程度,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为扇贝的选择育种奠定基础。试验随机抽取126只体形规则的3龄大连獐子岛海区底播增殖的虾夷扇贝,其中雌雄各63只,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分别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形性状为自变量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的分析了体形性状对虾夷扇贝解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壳宽是影响雌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壳宽是影响雄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而混合组受3个壳尺性状的共同影响;影响虾夷扇贝闭壳肌重的主要因素是壳宽,壳长、壳高的作用不显著;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因子,建立了壳长、壳高、壳宽对软体重、闭壳肌重的回归方程:(1)雌性Z=-128.573+1.355X2+1.407X3;W=-8.216+0.869X3;(2)雄性Z=138.493+1.082X1+2.524X3;W=-11.855+0.955X3;(3)混合Z=-133.939+0.606X1+0.679X2+1.709X3;W=-9.525+0.896X3。通过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对两性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定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多性状选择方案,为虾夷扇贝选育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体形性状 解剖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