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夷扇贝F_(1)自交衰退及其遗传调控机理
1
作者 赵亮 李仰平 +6 位作者 高杉 姜苹哲 林杉杉 张国瀚 范广其 蒋经伟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近交导致的种质退化严重影响虾夷扇贝养殖产业。为探明虾夷扇贝近交衰退的现象及遗传调控机理,在表型水平上,构建近交系数分别为0.5、0.25和0的自交组、近交组与自然群体对照组,追踪不同近交系数下虾夷扇贝幼虫期到成体期530日龄的性状... 近交导致的种质退化严重影响虾夷扇贝养殖产业。为探明虾夷扇贝近交衰退的现象及遗传调控机理,在表型水平上,构建近交系数分别为0.5、0.25和0的自交组、近交组与自然群体对照组,追踪不同近交系数下虾夷扇贝幼虫期到成体期530日龄的性状差异,同时选取7个适合度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基于近交衰退的适合度指标评价方法;在基因组水平上,利用1个自交家系的亲本及其21个子代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开展标记偏分离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针对存活率性状,在幼虫期,自交组近交衰退率是近交组的1.31~3.05倍;在成体期,自交组近交衰退率是近交组的0.97~7.29倍。而生长性状,在幼虫期,仅有自交组保持较低的近交衰退率(1.65%~2.56%);在成体期,自交组与近交组几乎未发生衰退。基于重测序分型得到125351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用于偏分离统计,约99%在子代中发生了显著的偏分离,其中23%属于配子偏分离、77%属于合子偏分离,合子偏分离中有89%为杂合子过剩,即超显性效应起作用,仅10%受显性效应影响为纯合子缺失。试验结果表明,超显性效应及偏分离作用在虾夷扇贝F_(1)子代存活率性状的自交衰退中起主要作用,为近交衰退的机理提供更有力证据的同时,也为虾夷扇贝种质遗传改良提供了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自交 适合度 偏分离 近交衰退
下载PDF
虾夷扇贝UROS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杭雲娜 王怡颖 +6 位作者 孙红妍 范志越 王许波 田莹 郝振林 毛俊霞 常亚青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为探明尿卟啉原Ⅲ合酶(UROS)基因在贝类壳色形成中的分子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虾夷扇贝UROS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壳色个体中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虾夷扇贝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获得1个... 为探明尿卟啉原Ⅲ合酶(UROS)基因在贝类壳色形成中的分子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虾夷扇贝UROS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壳色个体中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虾夷扇贝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获得1个单拷贝的UROS基因,将其命名为PyUROS基因。PyUROS基因的序列全长为68808 bp,包括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共编码298个氨基酸。在PyUROS蛋白质序列中预测到1个HemD保守功能域,表明本试验中所鉴定的PyUROS基因为UROS基因。PyUROS基因在虾夷扇贝成体各组织中广泛表达,表明其在虾夷扇贝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PyUROS基因在虾夷扇贝不同外套膜区域及不同壳色个体间显著差异表达,推测其在虾夷扇贝壳色形成中发挥重要功能。本试验结果为贝类壳色形成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为贝类壳色遗传育种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壳色 血红素合成通路 尿卟啉原Ⅲ合酶
下载PDF
虾夷扇贝育苗投饵设备的设计与研究
3
作者 李海东 刘家印 +1 位作者 叶竹乔 母刚 《南方农机》 2024年第9期122-124,共3页
在现代虾夷扇贝育苗基地中,投饵是虾夷扇贝育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虾夷扇贝育苗投饵主要依赖于人工投饵,人工投饵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对扇贝摄食情况与微藻培养情况的检测较为烦琐。目前市面上仍未见专用于虾夷扇贝育苗的投饵设备,通过... 在现代虾夷扇贝育苗基地中,投饵是虾夷扇贝育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虾夷扇贝育苗投饵主要依赖于人工投饵,人工投饵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对扇贝摄食情况与微藻培养情况的检测较为烦琐。目前市面上仍未见专用于虾夷扇贝育苗的投饵设备,通过查阅文献及现场调研的方法明确虾夷扇贝育苗投饵具体需求,设计了一种虾夷扇贝育苗自动投饵设备,并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四种常见饵料微藻的生物量与浊度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虾夷扇贝育苗自动投饵设备的结构设计以及对微藻生物量和浊度的标定研究,可实现虾夷扇贝育苗自动精准投饵与残饵高效检测,提高虾夷扇贝育苗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为虾夷扇贝育苗产业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育苗 微藻生物量 自动投饵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复合桑叶提取物对虾夷扇贝的益生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米锐 关晓燕 +6 位作者 王庆志 蒋经伟 李华琳 姜苹哲 徐永平 李淑英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3-820,共8页
为探明地衣芽孢杆菌复合桑叶提取物对虾夷扇贝的益生作用,试验共设4个投喂组:对照组中虾夷扇贝投喂基础饲料,地衣芽孢杆菌添加组中投喂添加地衣芽孢杆菌的基础饲料,桑叶添加组中投喂添加桑叶提取物的基础饲料,联合添加组中投喂同时添加... 为探明地衣芽孢杆菌复合桑叶提取物对虾夷扇贝的益生作用,试验共设4个投喂组:对照组中虾夷扇贝投喂基础饲料,地衣芽孢杆菌添加组中投喂添加地衣芽孢杆菌的基础饲料,桑叶添加组中投喂添加桑叶提取物的基础饲料,联合添加组中投喂同时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桑叶提取物2种物质的基础饲料。投喂试验共持续30 d,每10 d取样测定虾夷扇贝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投喂试验结束后,通过注射哈维氏弧菌的方式对各组虾夷扇贝进行攻毒试验。投喂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的消化酶及免疫酶活性最高,而对照组最低。表明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的消化能力、磷酸酶响应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的累积死亡率最低,对照组虾夷扇贝的累积死亡率最高,地衣芽孢杆菌添加组和桑叶添加组虾夷扇贝的累积死亡率差异不显著;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消化道中弧菌最少,对照组虾夷扇贝消化道中弧菌最多,联合添加组虾夷扇贝对弧菌的抑制效果更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与桑叶提取物联合施用时协同增效,对虾夷扇贝的益生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地衣芽孢杆菌 桑叶提取物 消化酶 免疫酶 抗病能力
下载PDF
冷胁迫诱导休眠方式对虾夷扇贝无水保活期生命特征及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常向阳 姜沛宏 +2 位作者 邓杰 范秀萍 秦小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保活运输前的最佳诱导休眠方式,可为其保活流通提供理论依据。参考产业实际流通,采用散冰降温和急性降温和梯度降温3种低温诱导休眠方式处理虾夷扇贝,探讨了不同降温休眠方式对虾夷扇贝无水保活... 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保活运输前的最佳诱导休眠方式,可为其保活流通提供理论依据。参考产业实际流通,采用散冰降温和急性降温和梯度降温3种低温诱导休眠方式处理虾夷扇贝,探讨了不同降温休眠方式对虾夷扇贝无水保活期的成活率、生命特征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降温组在4℃条件下保活3 d后的成活率为93.33%,明显高于急性降温和散冰降温组;在降温休眠过程中,散冰降温和急性降温组由于温度骤变,无法检测到规律的心电图,梯度降温组的心率呈规律性缓慢下降趋势;保活期间,各组扇贝的心率均呈下降趋势,保活3 d后,散冰降温组已无规律心率,梯度降温和急性降温组仍有规律心率;3组降温方式的缩边率和外套膜响应时间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散冰降温和急性降温组的缩边率和外套膜响应时间显著高于梯度降温组,且心率与外套膜响应时间呈负相关关系;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肌糖原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对肌糖原的消耗最大,梯度降温组相较于其他组在保活期营养成分损失较少,且梯度降温组的闭壳肌在微观组织结构上排列紧密整齐,无明显断裂。研究表明,采用梯度降温诱导扇贝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后开始无水保活,有利于提高活体扇贝的成活率,减少其在流通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进而保持其活力,更有利于其无水保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冷胁迫 保活流通 生命特征 营养品质
下载PDF
虾夷扇贝活力变化对其呈味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蔡琰 李杨 +2 位作者 李漫 支慧敏 田元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4-61,共8页
目的研究虾夷扇贝活力变化对于呈味特性的影响。方法将活品虾夷扇贝在4℃干藏0、6、24 h后,使其分别处于不同的活力状态。通过扇贝组织形态、扇贝闭壳肌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及其关联化合物、腺苷酸能荷(adenylate ... 目的研究虾夷扇贝活力变化对于呈味特性的影响。方法将活品虾夷扇贝在4℃干藏0、6、24 h后,使其分别处于不同的活力状态。通过扇贝组织形态、扇贝闭壳肌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及其关联化合物、腺苷酸能荷(adenylate energy charge,AEC)值、线粒体活性、能量代谢物水平等指标分析活力;对加热熟制后的各样品进行感官评价,测定呈味化合物含量、计算味觉活度值;最后分析扇贝活力变化对呈味特性的影响。结果干藏期间扇贝外套膜收缩,活力轻微下降,但ATP及其关联化合物、AEC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线粒体活性由85.59%显著下降至59.21%(P<0.05),线粒体功能下降。另外,干藏导致糖酵解代谢物糖原由4.32 g/100 g下降至3.14 g/100 g,同时葡萄糖1-磷酸、果糖6-磷酸、磷酸二羟丙酮等代谢物含量显著上升(P<0.05),三羧酸循环代谢物丙氨酸含量由0.44 mg/g增加至0.71 mg/g。干藏导致扇贝中呈味化合物谷氨酸含量由0.93 mg/g下降至0.51 mg/g,精氨酸含量由9.05 mg/g上升至10.56 mg/g,滋味中鲜味降低、苦味上升。结论虾夷扇贝活力下降导致了谷氨酸含量的下降和精氨酸含量的上升,进而造成扇贝滋味中鲜味的下降和苦味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活力 能量代谢 呈味特性 感官评价
原文传递
超声清洗对活品虾夷扇贝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李鑫 潘澜澜 +4 位作者 张媛 曲敏 赵晨冉 李天宇 栾欣彤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49-154,共6页
通过3个时间(0、5、10 min)的超声清洗试验,分析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水质指标以及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虾夷扇贝的最佳清洗时间,并模拟3组扇贝气调包装(80%O_(2)、20%N_(2))下的流通运输,分析不同清洗时间对活品虾... 通过3个时间(0、5、10 min)的超声清洗试验,分析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水质指标以及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虾夷扇贝的最佳清洗时间,并模拟3组扇贝气调包装(80%O_(2)、20%N_(2))下的流通运输,分析不同清洗时间对活品虾夷扇贝的流通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清洗过程中3组虾夷扇贝的存活率都是100%,且均对质构和糖原无显著影响,其中超声清洗10 min的除杂率最高,为4.02%,菌落总数最少,为1.1×10^(5)CFU/mL,清洗后水质变差。不同清洗时间下,模拟运输过程中的虾夷扇贝菌落数均随着清洗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超声清洗10 min虾夷扇贝体内的菌落数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上升速率较为缓慢。超声清洗10 min为较理想的清洗时间,虾夷扇贝品质保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 超声清洗 活品品质 流通运输
下载PDF
虾夷扇贝分拣柔性抓取装置设计与试验
8
作者 蔡卫国 孟德龙 郭晟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4-1051,共8页
为解决传统生产中海珍品分拣方式效率低、破损率高的实际问题,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对象,在对其形态特性、物理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三指柔性抓取装置,柔性手指呈“A”字型结构,柔性三指张开度Ф为14.66~197.44... 为解决传统生产中海珍品分拣方式效率低、破损率高的实际问题,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对象,在对其形态特性、物理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三指柔性抓取装置,柔性手指呈“A”字型结构,柔性三指张开度Ф为14.66~197.44 mm,并建立柔性手指模型,将虾夷扇贝实体简化为类球体,对柔性单指受力和柔性三指抓取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分拣装置柔性单指受力时向接触面受力一侧弯曲,柔性三指弯曲变形组成完整的包络曲面,包络自适应性能良好;对单一规格虾夷扇贝进行抓取成功率和夹持力试验显示,当气压低于0.2 MPa时,抓取成功率不足90%,当气压达到0.6 MPa时,平均抓取成功率在98%以上,壳体及边缘均无破损,且随着气压的增加,抓取成功率和夹持力均呈正相关变化;在气压为0.6 MPa时,对3种不同质量的虾夷扇贝进行抓取性能试验显示,实测横向、纵向抓取的最大夹持力分别为8.76、7.24 N,虾夷扇贝壳体及边缘无破损,且随着虾夷扇贝质量的增加,夹持力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所设计的分拣装置能够满足大部分贝类珍品分拣的需求,可应用于规模化生产扇贝、牡蛎、鲍和螺等多种贝类珍品的无损分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柔性手爪 包络仿真 试验平台
下载PDF
大水体虾夷扇贝人工育苗试验
9
作者 李丹 于洪波 《科学养鱼》 2023年第6期71-72,共2页
虾夷扇贝是目前我国常见经济贝类中个体较大、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种。近年来,随着浮筏养殖和底播增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虾夷扇贝的养殖得到迅猛发展。由于其养殖效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喜爱,故而苗种出现了短缺现象。为解决这一... 虾夷扇贝是目前我国常见经济贝类中个体较大、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种。近年来,随着浮筏养殖和底播增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虾夷扇贝的养殖得到迅猛发展。由于其养殖效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喜爱,故而苗种出现了短缺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笔者进行了大水体虾夷扇贝人工育苗试验,现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养殖业者人工育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短缺现象 养殖业者 增养殖技术 人工育苗 经济贝类 养殖效益 营养价值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区域虾夷扇贝苗种繁育技术初探
10
作者 张凯 杨蓓蓓 +2 位作者 张振华 苏兆军 李永明 《中国水产》 2023年第8期59-61,共3页
黄河三角洲地区重点繁育滩涂贝类苗种集中在春夏季,秋冬季苗种繁育基地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一定资源浪费。笔者尝试引进虾夷扇贝进行冬季人工繁育,在提高育苗基地利用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探索了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虾夷扇贝繁育技术,以促... 黄河三角洲地区重点繁育滩涂贝类苗种集中在春夏季,秋冬季苗种繁育基地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一定资源浪费。笔者尝试引进虾夷扇贝进行冬季人工繁育,在提高育苗基地利用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探索了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虾夷扇贝繁育技术,以促进本地区贝类苗种繁育产业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育苗基地 苗种繁育 黄河三角洲地区 人工繁育 繁育技术 闲置状态 黄河三角洲区域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徐东 张继红 +3 位作者 王文琪 杜美荣 任黎华 王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1-1106,共6页
为探索虾夷扇贝(Datinopecten yessoensis)夏季大量死亡的生理原因,模拟虾夷扇贝筏式养殖区夏季水温变化情况,采用室内控温实验,研究了温度剧烈和缓慢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差异性。实验设置10℃、15℃、20℃、2... 为探索虾夷扇贝(Datinopecten yessoensis)夏季大量死亡的生理原因,模拟虾夷扇贝筏式养殖区夏季水温变化情况,采用室内控温实验,研究了温度剧烈和缓慢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差异性。实验设置10℃、15℃、20℃、25℃4个温度梯度,设计温度骤变(每小时升温5℃)和温度缓变(每天升温1℃)2种温度处理方式,测定升温前后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缓变组耗氧率变化范围为1.910~2.722mg(/g·h),排氨率变化范围为1.499~5.003μm/(g·h),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与温度(T)之间的相关方程为OR=2.303+0.425T-0.133T(2R2=0.941)和NR=-1.536+4.384T-0.893T(2R2=0.435)。温度骤变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大于温度缓变组,且温度骤变组耗氧率在15℃、20℃和25℃,排氨率在20℃和25℃与温度缓变组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温度骤变 温度缓变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虾夷扇贝体形性状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张存善 常亚青 +4 位作者 曹学彬 刘小林 王诗欢 徐高蓉 银学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4,共8页
利用虾夷扇贝表型性状资料,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相关程度,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为扇贝的选择育种奠定基础。试验随机抽取126只体形规则的3龄大连獐子岛海区底播增殖的虾夷扇贝,其中雌雄各63只,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 利用虾夷扇贝表型性状资料,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相关程度,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为扇贝的选择育种奠定基础。试验随机抽取126只体形规则的3龄大连獐子岛海区底播增殖的虾夷扇贝,其中雌雄各63只,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分别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形性状为自变量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的分析了体形性状对虾夷扇贝解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壳宽是影响雌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壳宽是影响雄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而混合组受3个壳尺性状的共同影响;影响虾夷扇贝闭壳肌重的主要因素是壳宽,壳长、壳高的作用不显著;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因子,建立了壳长、壳高、壳宽对软体重、闭壳肌重的回归方程:(1)雌性Z=-128.573+1.355X2+1.407X3;W=-8.216+0.869X3;(2)雄性Z=138.493+1.082X1+2.524X3;W=-11.855+0.955X3;(3)混合Z=-133.939+0.606X1+0.679X2+1.709X3;W=-9.525+0.896X3。通过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对两性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定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多性状选择方案,为虾夷扇贝选育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体形性状 解剖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活品流通过程中虾夷扇贝风味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杨婷婷 刘俊荣 +3 位作者 俞微微 沈建 马永生 田元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为探索采捕后活品贝类品质的变化规律及评价体系,本研究以活品底播虾夷扇贝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闭壳肌的感官及理化特性,系统探讨了在活品流通过程中的风味品质变化规律。根据产业现有的流通模式,建立湿运和干运2条模拟流通链进行为期7 d... 为探索采捕后活品贝类品质的变化规律及评价体系,本研究以活品底播虾夷扇贝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闭壳肌的感官及理化特性,系统探讨了在活品流通过程中的风味品质变化规律。根据产业现有的流通模式,建立湿运和干运2条模拟流通链进行为期7 d的跟踪研究,通过感官及理化分析监测其风味品质的变化情况;感官监测的指标包含气味、滋味、后味、质地及色泽等5个方面,理化分析包括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关联物、糖原、状态指数CI、剪切力以及蒸煮损失率等指标;针对分析检测结果,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分析风味特征的变化规律,再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2)对感官和理化二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流通链初期,采捕后的剧烈胁迫导致风味品质短暂下降,感官分析出现了苦味、酸味等非愉悦描述词;流通链中期,逐渐适应并处于比较稳定的净化环境条件,风味品质得到恢复,风味特征主要体现在甜味、鲜味、海鲜味等愉悦描述词方面;流通链后期,苦味及酸味等非愉悦描述词再次出现。理化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活品流通过程中扇贝的生命状态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对比干运与湿运,无论是感官品质还是生命状态,均发现干运在较短期运输(≤2 d)时优于湿运,湿运则在较长运输期(≥3 d)时显现出一定优势。感官与理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关联的特征指标分别为,感官特征的甜(T-ST)、鲜(AT-UM)和奶香(O-DR),理化指标的Gly、Glu、Arg、ATP、AEC及CI,这些指标能够较客观地反映采捕后虾夷扇贝活品流通过程中的风味品质差异,可为建立活品贝类流通过程的品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活品流通链 风味品质 感官评价 理化指标
下载PDF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8
14
作者 常亚青 陈晓霞 +3 位作者 丁君 曹学彬 李润玲 孙效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45-1152,共8页
虾夷扇贝为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入我国并逐渐开展养殖的双壳贝类,目前已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养殖。实验采用微卫星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大连獐子岛底播增殖放流群体(CC)、黄海北部海区采集的野生群体(HQ)、日本青森养殖群体(JX... 虾夷扇贝为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入我国并逐渐开展养殖的双壳贝类,目前已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养殖。实验采用微卫星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大连獐子岛底播增殖放流群体(CC)、黄海北部海区采集的野生群体(HQ)、日本青森养殖群体(JX)、俄罗斯远东日本海沿岸养殖群体(RX)及大连大长山岛养殖上壳白化群体(ZB)等5个虾夷扇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其中HQ群体为本课题组2005年在黄海北部采集的野生群体,本研究筛选出一个该群体的特异性遗传标记。用8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共获得4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处于3—9之间,大小为100—340bp,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1535,基因型数为3—21个,PIC(PolymorphismInformationContent)值处于0.0322-0.5944之间。5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3292、0.3048、0.3167、0.2708、0.3042,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595、0.4002、0.3838、0.3620、0.3885,群体间的多态性差异不显著。根据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聚类分析发现,CC和HQ群体亲缘关系最近,JX和RX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ZB群体与JX和RX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Hardy—Weinberg平衡及F-检验发现,5个群体都不同程度的偏离平衡,表明各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稳定性较低,且5个群体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状态,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但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的个体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虾夷扇贝内脏多糖的提取及清除羟基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殷红玲 马媛 +3 位作者 王璐 孙玉梅 于运海 朱蓓薇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5-258,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pH 8.0,加酶量0.25%,料液比1∶45,提取时间2.5 h;最佳条件下提取的虾夷扇贝内脏多糖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6.5 mg/m l虾夷扇贝内脏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4.75%。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内脏 多糖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1龄虾夷扇贝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68
16
作者 常亚青 张存善 +2 位作者 曹学彬 杨小刚 李云峰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0-334,共5页
随机抽取浮筏养殖的97个体形规则的1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计算其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贝壳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各重量性状作依变量的... 随机抽取浮筏养殖的97个体形规则的1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计算其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贝壳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各重量性状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总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对各重量性状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壳高和壳宽与活体重的相关程度较大,但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是影响活体重的次要因素,但二者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直接影响都很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壳长、壳宽、壳高对各重量性状的回归方程:Y=-16.4103+3.9683X1+1.5254X2+2.7990X3,Z=-5.5523+2.0535X1,W=-1.5683+0.5480X1。该回归方程可以为虾夷扇贝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形态性状 重量性状 多元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内参基因在虾夷扇贝定量PCR中表达稳定性的比较 被引量:23
17
作者 鲍相渤 刘卫东 +5 位作者 姜冰 苏浩 李云峰 单忠国 于赫男 赫崇波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03-608,共6页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虾夷扇贝的β-actin、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α-tubulin、Cytochrome b5、TATA box binding protein-associated factor、Elongation factor 1α共6个内参基因在饥饿胁迫下各组织、致...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虾夷扇贝的β-actin、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α-tubulin、Cytochrome b5、TATA box binding protein-associated factor、Elongation factor 1α共6个内参基因在饥饿胁迫下各组织、致病菌感染前后和水环境升温前后不同时间段血样中的mRNA表达情况。经geNorm程序统计分析,6个内参基因在上述处理中的表达稳定性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处理中适用的内参基因有所不同。为进一步开展虾夷扇贝基因表达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参基因 geNorm程序 基因表达 实时定量PCR 虾夷扇贝
下载PDF
底播虾夷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杜美荣 刘毅 +2 位作者 蒋增杰 姜绪 方建光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3,共6页
总湿质量、软体部湿质量和闭壳肌湿质量直接影响养殖企业的产量和效益,也是育种工作者选育的目标性状。为了研究影响底播虾夷扇贝这三个性状的因子,分别测量了71个底播养殖虾夷扇贝的壳长(L)、壳高(L1)、壳宽(L2)、总湿质量(m)、软体部... 总湿质量、软体部湿质量和闭壳肌湿质量直接影响养殖企业的产量和效益,也是育种工作者选育的目标性状。为了研究影响底播虾夷扇贝这三个性状的因子,分别测量了71个底播养殖虾夷扇贝的壳长(L)、壳高(L1)、壳宽(L2)、总湿质量(m)、软体部湿质量(m1)和闭壳肌湿质量(m2),使用SPSS 17.0采用通径分析的理论分析了各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所有测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对总湿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不显著(P>0.05),壳高和壳宽对总湿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高的直接作用较大,壳宽较小,壳宽主要通过壳高间接的影响总湿质量。壳宽对软体部湿质量的通径系数显著(P<0.01),是影响软体部湿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壳高和壳宽对闭壳肌湿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不显著(P>0.05)。形态性状对各体质量性状的回归方程分别为:m=-93.06+0.974 L1+2.617 L2(r2=0.935);m1=-34.779+1.849 L2(r2=0.879)。以上结果为我国北方底播养殖虾夷扇贝,亲贝的选育选择,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选择壳高大的亲贝,次要选择壳宽以达到选育总湿质量大的后代的目的。如果以提高软体部湿质量为目标,则主要选择壳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数量性状 相关性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
下载PDF
养殖虾夷扇贝不同组织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 被引量:35
19
作者 王军 翟毓秀 +4 位作者 宁劲松 蒋增杰 谭志军 尚德荣 赵艳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4-47,共4页
2008年6~7月在我国北方某海域,进行了底播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不同组织中Pb、Cd、Cu、Zn4种重金属的含量调查。重金属的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进行。结果表明:闭壳肌中有害重金属Pb、Cd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织... 2008年6~7月在我国北方某海域,进行了底播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不同组织中Pb、Cd、Cu、Zn4种重金属的含量调查。重金属的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进行。结果表明:闭壳肌中有害重金属Pb、Cd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织;虾夷扇贝内脏团质量虽仅占整贝质量的8%~15%,但内脏团中有害重金属Cd占整贝中Cd的76%~85%,Pb占整贝中Pb的45%~54%;同时,研究表明虾夷扇贝对有害重金属的蓄积与养殖区域无直接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 重金属 组织
下载PDF
捕后处置对活品底播虾夷扇贝生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金洋 刘俊荣 +3 位作者 田元勇 张龙 刘慧慧 李冬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7,共7页
为了研究干藏与湿藏对活品虾夷扇贝生化代谢的影响,探讨捕后干露、碰撞和温度3个胁迫因素对活品虾夷扇贝生化代谢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虾夷扇贝分别进行干藏和湿藏处置,干藏采取冰藏方式,保藏时间为4 d;湿藏采取循环海水方式,同时施加温... 为了研究干藏与湿藏对活品虾夷扇贝生化代谢的影响,探讨捕后干露、碰撞和温度3个胁迫因素对活品虾夷扇贝生化代谢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虾夷扇贝分别进行干藏和湿藏处置,干藏采取冰藏方式,保藏时间为4 d;湿藏采取循环海水方式,同时施加温度与碰撞2种胁迫因素作对比,保藏时间为7 d。以闭壳肌中糖原、ATP及其关联物、AEC值、p H值和水溶性蛋白为指标,对4个处置组的活品虾夷扇贝进行跟踪分析。干藏条件下扇贝p H值、ATP含量和AEC值均迅速下降,生理状态快速恶化,短期内(1~3 d)扇贝陆续死亡。湿藏(5和10°C)条件下,扇贝闭壳肌可保持较高的ATP含量、AEC值和p H值,且5°C较10°C湿藏条件下糖原含量更高;相同温度下(10°C),增加碰撞会导致扇贝ATP含量和AEC值下降,糖原消耗增多。研究表明,捕后处置方式与活品虾夷扇贝的生化代谢有密切联系,干露是虾夷扇贝活品流通过程中比较突出的胁迫因素,温度和碰撞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扇贝的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捕后处置 生化代谢 胁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