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稻共作”绿色生态种养技术分析
1
作者 贺胜国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25-26,共2页
“虾稻共作”是一种全新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能够将水稻的种植和虾类的养殖结合在一起,不仅保证水稻的生长,还能够有效提升虾类的养殖品质。同时,通过“虾稻共作”方式进行生态养殖,能够减少农药的应用,解决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虾稻共作”是一种全新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能够将水稻的种植和虾类的养殖结合在一起,不仅保证水稻的生长,还能够有效提升虾类的养殖品质。同时,通过“虾稻共作”方式进行生态养殖,能够减少农药的应用,解决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模式。该文将对“虾稻共作”绿色生态种养技术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共作 绿色生态 种养技术
下载PDF
江汉平原典型虾稻共作沉积物重金属和砷富集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彬 熊晶 +2 位作者 郭丽 余开升 姚诗源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为查明江汉平原“虾稻共作”养殖沉积物的肥力状况及重金属和砷富集现状,采集典型样品并监测pH、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10种元素(As、Cd、Cr、Cu、Hg、Mn、Ni、Pb、V、Zn)含量,通过标准评价法、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富... 为查明江汉平原“虾稻共作”养殖沉积物的肥力状况及重金属和砷富集现状,采集典型样品并监测pH、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10种元素(As、Cd、Cr、Cu、Hg、Mn、Ni、Pb、V、Zn)含量,通过标准评价法、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富集因子法、生态风险评价法等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并开展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pH和阳离子交换量普遍略低于深层,有机质含量则普遍高于深层;在所有样品中均检出10种元素,表层和深层含量差异不大,不同地区的点位间不存在明显空间分布差异;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大多低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养殖区或水平相当,As和Cu的少量结果略高于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与区域背景值相比,70%的点位属轻度富集,主要因子为Cd、Ni、Zn、Cu,有56.7%的沉积物存在Cd中等生态风险。综上所述:水生生物活动可能会对沉积物理化性质产生影响;推测Cd、Ni、Zn、Cu主要来源于人为,Cr、Pb、Hg、V、As、Mn主要来源于环境背景;开展无公害养殖时,建议合理规划养殖区,并重视添加剂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虾稻共作 沉积物 重金属 富集 生态风险
下载PDF
虾稻共作产汇流过程中TANK-MIKE 11耦合模型的应用
3
作者 何天楷 何军 +2 位作者 刘路广 范杨臻 黄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150,共5页
以构建的适合于平原灌区虾稻共作田降雨-径流过程模拟的TANK-MIKE 11耦合模型为工具,对四湖流域典型虾稻共作田区进行区域排涝影响研究。模拟了在不同降雨标准下,虾稻田种植面积占比、虾稻田上限排水深等条件变化对四新垸农排区径流的影... 以构建的适合于平原灌区虾稻共作田降雨-径流过程模拟的TANK-MIKE 11耦合模型为工具,对四湖流域典型虾稻共作田区进行区域排涝影响研究。模拟了在不同降雨标准下,虾稻田种植面积占比、虾稻田上限排水深等条件变化对四新垸农排区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历时暴雨重现期下,相较于50%现有虾稻共作种植面积,当虾稻田面积为10%与90%时,外排水量分别增加6%~28%和减少3%~18%;在各种设计暴雨下,相较于1.2 m虾沟上限排水深,1.3m时洪峰流量减小3.01%~5.62%。1.4 m时洪峰流量减小5.79%~1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共作 TANK模型 MIKE 11模型 设计暴雨 区域径流
下载PDF
探索促进潜江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虾稻共作种养新模式——2022年湖北潜江虾稻共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浠 王淑娟 +3 位作者 彭祥英 彭宣国 徐汉洲 赵恒民 《中国水产》 2023年第7期50-53,共4页
湖北省潜江市为满足市场对不同规格商品虾的需求,确保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促进虾稻共作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将虾稻共作模式进一步优化,主推虾稻共作标准模式、立体模式、复合模式。本文对以上三种模式进行调查总结,并有针对性... 湖北省潜江市为满足市场对不同规格商品虾的需求,确保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促进虾稻共作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将虾稻共作模式进一步优化,主推虾稻共作标准模式、立体模式、复合模式。本文对以上三种模式进行调查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养殖户生产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模式 复合模式 虾稻共作 一二三产业 标准模式 农民持续增收 湖北潜江 产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虾稻共作原位田繁养分离模式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肖云美 隗阳 +3 位作者 周自明 李明波 涂子仪 彭宣国 《渔业致富指南》 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
“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近年来,“虾稻共作”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因为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价值,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从发展现状来... “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近年来,“虾稻共作”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因为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价值,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虾稻共作”模式目前在湖北省尤其是潜江市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突出表现为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 虾稻共作 种植 综合种养 小龙 提质增效 综合效益 潜江市
下载PDF
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赵常洪:虾稻共作闯出新天地
6
作者 施丽黎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回”字形、40亩见方的虾池中央,近1米高的水稻苗壮成长,4米宽的虾沟里不时涌上气泡,暴露出小龙虾的行踪……9月中旬,在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幅妙趣横生的景象。从田间登上瞭望台,260个这样的虾池形成1.2万亩虾... “回”字形、40亩见方的虾池中央,近1米高的水稻苗壮成长,4米宽的虾沟里不时涌上气泡,暴露出小龙虾的行踪……9月中旬,在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幅妙趣横生的景象。从田间登上瞭望台,260个这样的虾池形成1.2万亩虾稻共作基地,一眼望不到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瞭望台 小龙 虾稻共作 潜江市熊口镇 新天地 湖北省
下载PDF
滁州市“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关键技术
7
作者 刘淼才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6期226-228,共3页
安徽省滁州市“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取得明显成效。为给其他地区农户增收与养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与支持,简要阐述了滁州市“虾稻共作”养殖现状,并根据养殖模式发展要求,对稻田选择、稻田施肥、水稻栽种、虾苗放养、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 安徽省滁州市“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取得明显成效。为给其他地区农户增收与养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与支持,简要阐述了滁州市“虾稻共作”养殖现状,并根据养殖模式发展要求,对稻田选择、稻田施肥、水稻栽种、虾苗放养、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 技术要点 安徽省滁州市
下载PDF
黑龙江佳木斯市寒地虾稻共作技术模式
8
作者 刘峪 林春雨 +2 位作者 孙秋霞 樊怀森 葛本东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19期59-59,63,共2页
该文介绍了虾稻共作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主要技术模式,包括适用区域、选地及配套设施、田间工程、稻种与虾苗选择、水稻移栽与虾苗放养、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要点,分析了取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科... 该文介绍了虾稻共作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主要技术模式,包括适用区域、选地及配套设施、田间工程、稻种与虾苗选择、水稻移栽与虾苗放养、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要点,分析了取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开展项目评估、建立技术服务体系、扶持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品牌效益等发展建议,实现增收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共作 技术模式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项目评估 产业融合 品牌建设
下载PDF
虾稻共作复合模式技术试验示范
9
作者 周自明 叶敬松 +3 位作者 涂子仪 隗阳 王磊 朱志强 《渔业致富指南》 2023年第12期49-52,共4页
在小龙虾养殖产业逐级兴起,逐渐火遍大江南北,给农业带来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小龙虾养殖业也逐渐出现短板,一是小龙虾新品种缺乏,特别是在规格大,抗寒、抗暑、抗病等抗逆新品种缺乏;二是养殖模式亟待创新。2021年,在走访养殖市场时,位... 在小龙虾养殖产业逐级兴起,逐渐火遍大江南北,给农业带来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小龙虾养殖业也逐渐出现短板,一是小龙虾新品种缺乏,特别是在规格大,抗寒、抗暑、抗病等抗逆新品种缺乏;二是养殖模式亟待创新。2021年,在走访养殖市场时,位于潜江市的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作人员发现,部分碎片化田(不适宜建设环形沟)尚未充分利用,同时虾稻共作(潜江首创)存在虾苗密度过大,密度不可控,往往造成小龙虾规格不大或大规格虾占比不高等问题,无法满足餐饮市场的需求。为此,潜江市水产工作团队在2021年提出了利用虾稻共作模式繁育虾苗,将虾稻共作多余的虾苗转移到虾稻轮作稻田和不适宜建设环形沟的碎片化稻田中进行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沟 虾稻共作 养殖模式 小龙养殖 复合模式 试验示范 产业技术研究院
下载PDF
五河县“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与关键技术要点
10
作者 王本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3期178-181,共4页
近年来,五河县积极发展“虾稻共作”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单一种植1季水稻的5倍以上,推广前景非常广阔。本文结合五河县农业发展实际,介绍了“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分析了该模式的关键技术要点,如做好养殖条件... 近年来,五河县积极发展“虾稻共作”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单一种植1季水稻的5倍以上,推广前景非常广阔。本文结合五河县农业发展实际,介绍了“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分析了该模式的关键技术要点,如做好养殖条件的准备、水稻的种植与移栽、虾苗的选择及放养、田间管理、龙虾的捕捞及水稻适时收割等,以期为五河县农户增收致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共作 优势 关键技术要点 安徽五河
下载PDF
以“虾稻共作”模式为抓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潜江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18
11
作者 秦尊文 《中国发展》 2016年第6期51-56,共6页
"虾稻共作"是潜江市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集约高效农业模式,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产城融合、区域融合发展和农民就近城镇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表现出较大的潜力。该文分析了潜江"虾稻共作"模式的产生、影响及面... "虾稻共作"是潜江市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集约高效农业模式,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产城融合、区域融合发展和农民就近城镇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表现出较大的潜力。该文分析了潜江"虾稻共作"模式的产生、影响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共作 模式 体制机制 创新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海洋 夏思成 +3 位作者 潘宗瑾 蔡立旺 高进 王为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年第2期54-56,共3页
本文根据江苏沿海稻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进行稻田套养小龙虾种养模式试验攻关与示范,并组装现有技术,制定江苏沿海地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稻田选择与改造、放养前准备、虾苗放养、生产管理、水... 本文根据江苏沿海稻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进行稻田套养小龙虾种养模式试验攻关与示范,并组装现有技术,制定江苏沿海地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稻田选择与改造、放养前准备、虾苗放养、生产管理、水稻栽培、小龙虾起捕等一系列种养管理措施,旨在为江苏沿海稻作区及我国其他相近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 虾稻共作 立体种养 生态有机 技术规程
下载PDF
盐城地区绿色高效虾稻共作模式技术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海洋 李永平 +2 位作者 吴育虎 赵宝泉 王为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8期182-183,共2页
本文依据盐城地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开展了绿色高效虾稻共作项目,总结出了盐城地区虾稻共作绿色高效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要点,包括选择与改造稻田、准备放养、放养虾苗、小龙虾生产管理、栽培水稻、起捕小龙虾、产业化前景等... 本文依据盐城地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开展了绿色高效虾稻共作项目,总结出了盐城地区虾稻共作绿色高效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要点,包括选择与改造稻田、准备放养、放养虾苗、小龙虾生产管理、栽培水稻、起捕小龙虾、产业化前景等一系列生产管理技术要点,以期为盐城地区及我国相似生态区推广应用虾稻共作生产模式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共作 技术模式 应用前景 盐城地区
下载PDF
虾稻共作模式下履带自走式旋耕机应用效果
14
作者 汪本福 李进兰 +3 位作者 张枝盛 李阳 杨晓龙 程建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69,共3页
为解决虾稻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淤泥层较深、易陷机等问题,开展了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与轮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作业效率略低于轮式拖拉机,但碎土率提高4.9个百分点、耕深增加2.3 cm、机体下陷深度减少11.... 为解决虾稻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淤泥层较深、易陷机等问题,开展了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与轮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作业效率略低于轮式拖拉机,但碎土率提高4.9个百分点、耕深增加2.3 cm、机体下陷深度减少11.1 cm,作业后平整度优于轮式拖拉机,且履带自走式拖拉机未出现田间陷机现象,减少了耕整机具对田间土壤的碾压,保护了耕作层的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自走式旋耕机 虾稻共作 耕深 平整度
下载PDF
潜江市2019年虾稻共作田优质稻品比试验
15
作者 刘经虎 何书文 +3 位作者 彭其万 喻永冰 罗华二 符家安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6期131-132,275,共3页
潜江市作物栽培工作站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2019年优选出六个优质稻品种在虾稻田进行品比试验,综合各参试品种生育期、经济性状、亩产、外观品质、理化性状及抗逆性,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万象优111、杂交晚稻桃优香占、常规稻华润2... 潜江市作物栽培工作站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2019年优选出六个优质稻品种在虾稻田进行品比试验,综合各参试品种生育期、经济性状、亩产、外观品质、理化性状及抗逆性,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万象优111、杂交晚稻桃优香占、常规稻华润2号、福稻88与鄂香2号均适宜潜江市虾稻共作田种植,但种植福稻88要注意防控倒伏。鄂香2号外观品质、理化指标及食味值较优,抗逆性强,可以作为高档优质稻种植,但其生育期较长,应注意适期早播,避开可能发生的寒露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共作 优质 试验 潜江
下载PDF
虾稻共作对稻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赫群 李嘉尧 +1 位作者 成永旭 吴纪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1-1125,共5页
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种间互惠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既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也能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危害。本研究以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研究外来物种克氏原螯虾与水稻种养结合模式对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虾稻共作模式下稻田生态... 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种间互惠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既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也能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危害。本研究以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研究外来物种克氏原螯虾与水稻种养结合模式对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虾稻共作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通过比较水稻单作和虾稻共作,分别在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作相比,虾稻共作土壤中食细菌线虫的百分比较高(分蘖期增加了26.52%,抽穗期增加了19.85%,成熟期增加了32.65%),同时机会主义cp1线虫类群所占百分比较高(分蘖期增加了31.13%,抽穗期增加了24.91%,成熟期增加了19.49%),说明虾稻共作生态系统中农田土壤养分循环较快,土壤呈养分富集。但是,虾稻共作农田土壤中捕食杂食性线虫、cp3~5线虫类群百分比较低(P<0.05),同时成熟度指数也显著低于水稻单作。因此,在克氏原螯虾的影响下,稻田土壤食物网趋于简化,土壤的生物稳定性有下降趋势,故需要进一步加强虾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健康长期影响的监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虾稻共作 土壤线虫
下载PDF
虾稻共作灌溉定额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路广 吴瑕 +5 位作者 关洪林 潘少斌 崔远来 董苇 杨小伟 罗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71-76,共6页
近年来,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大面积发展了虾稻共作适水农业,该种养模式改变了田块结构及用水模式,其灌溉定额计算有别于普通农作物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目前还未见相关研究报道。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虾稻共作田块结构与用水特点,将... 近年来,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大面积发展了虾稻共作适水农业,该种养模式改变了田块结构及用水模式,其灌溉定额计算有别于普通农作物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目前还未见相关研究报道。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虾稻共作田块结构与用水特点,将1个周年划分为水稻非生育期阶段、水稻生育期虾稻分养阶段、水稻生育期虾稻共养阶段3个阶段,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提出虾稻共作灌溉定额确定方法。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通过资料搜集和计算参数确定,采用该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对虾稻共作灌溉定额进行了计算,虾稻共作灌溉定额多年平均12 945 m^3/hm^2。该研究成果为虾稻共作灌溉定额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指导虾稻共作灌溉用水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降雨 蒸发蒸腾 虾稻共作 水量平衡原理 确定方法
下载PDF
“虾稻共作”模式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北省潜江市的调研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勇 吴学兵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3期201-204,共4页
"虾稻共作"模式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但如何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值得关注。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分析了"虾稻共作"模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虾稻共作"模式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率,发挥了经营主体的带动作... "虾稻共作"模式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但如何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值得关注。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分析了"虾稻共作"模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虾稻共作"模式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率,发挥了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节约了粮食生产成本,提高了粮食产品质量,但同时也存在农户重视小龙虾养殖而忽视水稻种植,绿色优质生态虾稻米不能获得优价等问题。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扶持虾稻品牌化经营,实现虾稻产品优质优价,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共作”模式 粮食安全 粮食产量 粮食质量 潜江市
下载PDF
政策性金融支持低碳农业的模式设计及风险管理研究——以“虾稻共作”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洪远 何可 《农村金融研究》 2020年第10期3-10,共8页
论文以湖北省为例,基于"虾稻共作"的发展现状,对政策性金融支持"虾稻共作"的对象、环节、期限进行阐述,提出建立"金融转贷"模式和"农发行+政府+担保机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模式,以实现政策... 论文以湖北省为例,基于"虾稻共作"的发展现状,对政策性金融支持"虾稻共作"的对象、环节、期限进行阐述,提出建立"金融转贷"模式和"农发行+政府+担保机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模式,以实现政策性金融支持"虾稻共作",最后从自然、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分析政策性金融支持"虾稻共作"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为湖北省"虾稻共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 虾稻共作 低碳农业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虾稻共作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小三 文小玲 马忠明 《自动化与仪表》 2019年第10期19-24,共6页
虾稻共作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养殖模式。其主要种养模式是规划虾沟稻田,对虾稻的前端生长的环境参数实时监测,并对相关装置进行联动控制,使虾稻共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虾稻共作环境智能监控系统,针对虾稻共作建立ZigBee无线传感... 虾稻共作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养殖模式。其主要种养模式是规划虾沟稻田,对虾稻的前端生长的环境参数实时监测,并对相关装置进行联动控制,使虾稻共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虾稻共作环境智能监控系统,针对虾稻共作建立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搭建视频监控模块进行虾稻墒情捕捉和现场环境监控;设计上位机监控终端,优化自适应加权数据融合算法;采用MySQL和Socket方式完成数据至远程服务器的实时上报和存储;基于ASP.NET开发框架设计Web服务器,便于用户通过PC、手机浏览器实现现场数据的在线查询、执行机构的智能控制。使用该系统,用户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轻松实现数据统一采集、实时监控、集中存储、智能控制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监控系统 虾稻共作养殖 无线传感器网络 数据融合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