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3篇文章
< 1 2 2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哨兵-2数据的白岗岩型铀矿构造蚀变特征研究——以纳米比亚罗辛矿区为例
1
作者 武鼎 周觅 +1 位作者 王俊虎 郭帮杰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85-293,共9页
白岗岩型铀矿是重要的铀矿资源,但针对该类铀矿典型矿床遥感特征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文章以纳米比亚罗辛铀矿区为研究对象,获取了该矿区哨兵-2遥感影像,总结了矿区典型蚀变矿物的光谱吸收特征,建立了针对矿区地质体的增强与构造解译方法... 白岗岩型铀矿是重要的铀矿资源,但针对该类铀矿典型矿床遥感特征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文章以纳米比亚罗辛铀矿区为研究对象,获取了该矿区哨兵-2遥感影像,总结了矿区典型蚀变矿物的光谱吸收特征,建立了针对矿区地质体的增强与构造解译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大气校正与几何校正,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等方法,提取了铁染、羟基和碳酸盐化蚀变信息。结果表明,罗辛铀矿中碳酸盐化蚀变在空间上与卡里毕比组的分布较为一致。通过选取合理的阈值,识别出与铀成矿相关的含大理岩地层。同时,对图像进行增强,并利用建立的构造解译方法,对罗辛铀矿的构造进行了识别。经野外查证,发现遥感识别构造、蚀变与野外查证结果一致,说明利用哨兵-2数据可以对白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与控矿要素进行识别,进而为铀矿勘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兵-2 罗辛铀成矿区 蚀变特征 构造
下载PDF
植被覆盖区老旧矿山边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探讨
2
作者 尹展 张建国 +1 位作者 陈星霖 张利军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2期187-195,共9页
植被覆盖区基岩裸露少,围岩蚀变信息微弱.为在老旧矿山边部开展找矿工作,通过不同方法实验,最后采用植被抑制+岩土体光谱测试组合技术完成蚀变信息提取.该方法首先运用强迫不变植被抑制技术降低植被干扰,其次采集已有矿山蚀变围岩及蚀... 植被覆盖区基岩裸露少,围岩蚀变信息微弱.为在老旧矿山边部开展找矿工作,通过不同方法实验,最后采用植被抑制+岩土体光谱测试组合技术完成蚀变信息提取.该方法首先运用强迫不变植被抑制技术降低植被干扰,其次采集已有矿山蚀变围岩及蚀变带岩土体光谱信息并建立研究区光谱样本库,最后采用CART决策树分类技术完成蚀变信息提取.实验证明,基于植被抑制技术的CART决策树分类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在植被覆盖区老旧矿山边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蚀变信息 光谱曲线 植被抑制 CART决策树 老旧矿山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白格滑坡黏土化蚀变岩的灾变力学行为研究
3
作者 李金秋 张永双 +1 位作者 任三绍 毕俊擘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2,共11页
金沙江构造结合带是典型的板块碰撞作用形成的构造混杂岩带,不仅地质结构复杂,而且发育了工程特性极差的特殊岩土体。本文在金沙江上游白格滑坡成因机理调查与分析过程中,新发现了巨型滑坡体后缘滑壁发育厚度较大、分布较连续的黏土化... 金沙江构造结合带是典型的板块碰撞作用形成的构造混杂岩带,不仅地质结构复杂,而且发育了工程特性极差的特殊岩土体。本文在金沙江上游白格滑坡成因机理调查与分析过程中,新发现了巨型滑坡体后缘滑壁发育厚度较大、分布较连续的黏土化蚀变岩,是构成滑动带的重要组分。基于相关样品的原位测试和室内系统的物质组成、耐崩解、环形剪切、动三轴等物理力学试验研究,揭示了黏土化蚀变岩的灾变力学特性及其在白格滑坡形成演化中的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白格滑坡黏土化蚀变岩是金沙江构造结合带中蛇绿岩蚀变的产物,蚀变程度高,蚀变系数介于0.64~0.86之间,黏土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伊/蒙混层矿物次之,遇水极易崩解,崩解指数达50%以上;2)黏土化蚀变岩中工程性质最差的是蚀变黏土,水和振动荷载作用下剪切强度弱化显著,含水率由10%增至20%后剪切强度降幅达34%,动强度远小于其静强度,并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不断降低,蚀变黏土是促进斜坡岩体结构面贯通、破坏的重要因素;3)白格滑坡滑动面的形成受节理结构面与黏土化蚀变岩联合控制,整体上可分为2种模式:黏土化蚀变岩厚层软弱夹层型和充填节理裂隙贯通型;4)金沙江上游发育的不少巨型高位滑坡与黏土化蚀变岩不良工程特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岩体结构与特殊岩性的组合是值得关注的区域性易滑地质结构。以上结论对于青藏高原东缘大江大河岸坡稳定性分析和防灾减灾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格滑坡 黏土化蚀变 强度弱化 易滑地质结构 控滑作用
下载PDF
“635”水利枢纽黄钾铁矾蚀变带衬砌混凝土防腐处理探讨
4
作者 陆云才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635”水利枢纽发电洞受黄钾铁矾蚀变带侵蚀导致竖井混凝土衬砌产生严重破坏,为了解决衬砌防腐处理复杂、难度高的问题,通过研究选择了科学合理的防腐处理方案和先进、可靠的防腐材料,安排合理、得当的防腐实验方法,采用独特爆破方式... “635”水利枢纽发电洞受黄钾铁矾蚀变带侵蚀导致竖井混凝土衬砌产生严重破坏,为了解决衬砌防腐处理复杂、难度高的问题,通过研究选择了科学合理的防腐处理方案和先进、可靠的防腐材料,安排合理、得当的防腐实验方法,采用独特爆破方式和先进的防腐处理技术及施工工艺等多方面举措成功解决了防腐的多个技术难点。竖井防腐处理后多年未见异常,几次停水检测表明,混凝土内外质量良好,防腐处理是成功的。工程在防腐材料选择、围岩爆破方法上有所创新,可为黄钾铁矾蚀变带衬砌混凝土腐蚀防治提供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枢纽 黄钾铁矾蚀变 混凝土衬砌 防腐
下载PDF
甘肃大店沟金矿床蚀变矿物特征与金矿化的关系
5
作者 曹雪峰 韩彪 +4 位作者 缪广 张少远 崔艳飞 井新奎 何键浩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2期295-300,共6页
大店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成矿带上,其矿体类型为石英脉型和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通过对该区岩石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试,确定大店沟金矿床围岩蚀变类型、蚀变矿物含量及特征,并讨论围岩蚀变与金矿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矿床的... 大店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成矿带上,其矿体类型为石英脉型和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通过对该区岩石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试,确定大店沟金矿床围岩蚀变类型、蚀变矿物含量及特征,并讨论围岩蚀变与金矿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矿床的主要蚀变类型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白云母、锂云母、伊利石、绿泥石等矿物与金矿化呈正相关性,蚀变矿物含量与区内揭露矿体空间位置及规模相对应,后期可作为较好的找矿标志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围岩蚀变 蚀变矿物 找矿标志 大店沟 甘肃
下载PDF
某抽水蓄能电站蚀变花岗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分级研究
6
作者 李正顺 马加顺 +1 位作者 刘卫今 邓黎水 《红水河》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笔者以某抽水蓄能电站蚀变花岗岩为例,研究不同蚀变程度对花岗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蚀变花岗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结果,参考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并结合工程需要,提出蚀变花岗岩的分级标准,并建立蚀变等级与蚀变花岗岩物理力... 笔者以某抽水蓄能电站蚀变花岗岩为例,研究不同蚀变程度对花岗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蚀变花岗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结果,参考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并结合工程需要,提出蚀变花岗岩的分级标准,并建立蚀变等级与蚀变花岗岩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蚀变越严重,物理力学性质越劣化;轻微蚀变花岗岩可以有条件地使用,中等蚀变花岗岩可以限制使用,而强蚀变花岗岩使用则需要专门研究。研究结果为其他类似工程蚀变花岗岩分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花岗岩 蚀变花岗岩分级 物理力学性质 抽水蓄能电站
下载PDF
鄂东北花桥金矿构造蚀变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
7
作者 邹仲平 张剑 郭婷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花桥金矿是唯一产于鄂东北梅川岩体南缘外接带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分析其构造蚀变特征和控矿因素,重新认识其矿化富集规律,可为梅川岩体南缘的找矿预测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花桥金矿的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蚀变)带控制,NE向断裂破碎... 花桥金矿是唯一产于鄂东北梅川岩体南缘外接带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分析其构造蚀变特征和控矿因素,重新认识其矿化富集规律,可为梅川岩体南缘的找矿预测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花桥金矿的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蚀变)带控制,NE向断裂破碎带为主要控矿构造,至少经历了3期构造—热液叠加改造,中期形成由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等组成的矿化蚀变碎裂岩带,赋存了大小不等的矿体,呈现“大带套小带、小带产矿体”的矿化特征。初步分析认为花桥金矿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梅川岩体提供了成矿热液、成矿物质及热能,郯庐断裂带及其次级剪切带为导矿构造,矿区浅表层次脆性断裂及其裂隙为容矿构造,赋矿围岩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建议进一步加强梅川岩体与金多金属矿成矿关系的研究,开展梅川岩体南缘内外接触带深部找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构造蚀变特征 梅川岩体 花桥金矿
下载PDF
福建吉花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含矿蚀变带元素迁移对区域成矿的启示
8
作者 王俊德 汤立伟 +4 位作者 杜庆安 黄卫强 侯海峰 陈文庆 鲁涛峰 《黄金》 CAS 2024年第3期55-66,共12页
吉花金银矿床为中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共圈定36个金银矿体,均赋存于北东向断裂蚀变带中。银物相分析表明,银以硫化物银、自然银为主,银、金总体上同体共生,且二者品位具有正相关性。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以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金-辉... 吉花金银矿床为中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共圈定36个金银矿体,均赋存于北东向断裂蚀变带中。银物相分析表明,银以硫化物银、自然银为主,银、金总体上同体共生,且二者品位具有正相关性。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以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金-辉银矿为特征。沿矿体横向(侧向)划分为4个蚀变分带。为了厘定热液蚀变过程中的物质迁移,对蚀变碎裂岩采用标准化Isocon图解法计算物质迁移特征,结果表明,蚀变过程中Fe、Si、Mg、Ti、Cu、As、Mo、Co、Cr、La、Li、Ni、V呈迁入特征;Na、Ca、Ba、Sr、Nb呈迁出特征,其中Ca、Ba、Sr的迁出表明成矿热液具有富硅、去钙化的特征。通过类比区域内邱村金矿床、东洋金矿床、大冬坑金矿床,四者均为闽中金银成矿系统形成的矿床系列,可能是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动力背景下,含矿流体沿火山机构及酸性岩脉通道运移至到浅部断裂中沉淀成矿的区域成矿模式。该成果可为区域内寻找金银矿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花金银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标准化Isocon图解 蚀变分带 元素迁移 区域成矿模式
下载PDF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蚀变系统与矿物光谱-地球化学特征耦合性研究——以川西打枪沟矿区为例
9
作者 蒋航 郭娜 +1 位作者 张柯凡 罗海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14,共18页
本文采用短波-热红外光谱联合测量技术+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手段,以川西打枪沟花岗伟晶岩型Li-Be稀有金属矿床的13个钻孔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蚀变系统与矿物光谱-地球化学特征的耦合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 本文采用短波-热红外光谱联合测量技术+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手段,以川西打枪沟花岗伟晶岩型Li-Be稀有金属矿床的13个钻孔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蚀变系统与矿物光谱-地球化学特征的耦合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蚀变分带特征表现为(浅→深):白云母→白云母+钠长石→白云母+角闪石+黑云母+其他斜长石,其中Li、Be矿体均赋存于白云母+钠长石蚀变带。(2)白云母矿物地球化学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短波白云母(波长小于2200nm),形成压力在0.03~0.25GPa之间,形成深度为1.3~9.6km,相关矿化类型为Li-Be;波长位于2200~2206nm之间的白云母,形成压力在0.16~0.38GPa之间,深度为6.1~14.5km,相关矿化类型为Be;长波白云母(波长大于2206nm)形成压力为0.45GPa,形成深度为17.1km,无矿化。由此认为研究区成矿环境温度在200~500℃之间、压力在0.03~0.34GPa之间、成矿深度在1.3~14.5km之间。(3)与Li矿化相关的白云母波长均小于2200nm,位移处于10nm波动范围,说明Li矿可能形成于岩浆-热液混合期;与Be矿化相关的白云母波长最大值接近2210nm,位移具20nm波动范围,说明Be矿形成更靠近母岩,从岩浆作用后期至岩浆-热液混合期均可形成。(4)应用GF-5B高光谱遥感图像开展不同类型伟晶岩填图,结果显示研究区北部外围找矿潜力巨大,打枪沟矿区成矿母岩为桥棚子岩体。本文以短波-热红外联合测量技术,厘定了不同类型的伟晶岩光谱特征,并通过地球化学等信息确定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遥感信息识别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红外光谱 伟晶岩 蚀变矿物 Li-Be矿化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内蒙古达斯矿区蚀变地质填图及其勘查指示意义
10
作者 李兵院 郭娜 +4 位作者 支立佳 杨文文 谢周 王潇 魏德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3-635,共13页
达斯铅矿床位于中生代大兴安岭燕山期火山岩带中部,是重要的岩浆侵入、火山、潜火山活动带,具有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找矿潜力。本文基于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技术,辅以显微镜下鉴定和矿物地球化学分析,通过系统采集达斯矿区地表岩... 达斯铅矿床位于中生代大兴安岭燕山期火山岩带中部,是重要的岩浆侵入、火山、潜火山活动带,具有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找矿潜力。本文基于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技术,辅以显微镜下鉴定和矿物地球化学分析,通过系统采集达斯矿区地表岩石与钻孔岩芯样品,开展精细蚀变矿物填图,利用绢云母矿物Al-OH基团在2200 nm附近的光谱变化特征,开展勘查区及其外围的找矿预测。结果显示:①研究区主要矿物为钠长石、微斜长石、石英、绢云母、高岭石、蒙脱石和绿泥石,另含有少量明矾石、电气石、石膏和黑云母等;②电气石、明矾石、高岭石和绢云母矿物及其组合与成矿关系密切,具有中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蚀变矿物组合特征;③目前已发现的Pb矿(化)体,主要产于300 m以浅,矿体底板为一套蒙脱石+绿泥石为主的蚀变矿物组合。矿体赋存于绢云母(高岭石+少量明矾石+电气石)蚀变带内,蚀变分带特征(矿化体中心向外)表现为:绢云母化→绢云母+高岭石(+少量明矾石+电气石)→绢云母+蒙脱石→蒙脱石+绿泥石;④区内长波绢云母指示了深部热源的位置,短波绢云母反映出热液流体与浅部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根据绢云母矿物Al-OH波长插值填图及矿物组合特征变化确定了成矿流体pH值偏中性、温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⑤绢云母矿物在2200 nm附近的光谱吸收深度与Pb品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10%吸收深度阈值可区分具有相似Al-OH吸收特征的绢云母和高岭石矿物;⑥结合GIS空间叠加分析,认为勘查区外围仍具一定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热红外光谱 内蒙达斯矿床 蚀变填图 Al-OH光谱特征
下载PDF
浦城杉树坞萤石矿围岩蚀变岩相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11
作者 赵东芳 孟都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杉树坞萤石矿近矿围岩蚀变镜下微观表现为高岭土化、高岭土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组合,野外露头蚀变调查确定围岩蚀变分带为原岩带-构造破碎带-高岭土化蚀变带-硅化绢云母化带-萤石矿带-硅化带-构造碎裂带-另一侧的原岩带,反应矿体成矿... 杉树坞萤石矿近矿围岩蚀变镜下微观表现为高岭土化、高岭土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组合,野外露头蚀变调查确定围岩蚀变分带为原岩带-构造破碎带-高岭土化蚀变带-硅化绢云母化带-萤石矿带-硅化带-构造碎裂带-另一侧的原岩带,反应矿体成矿过程为原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在经过一系列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碎裂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碎裂化花岗斑岩;随着张性断裂活动进一步加剧,岩石破碎成角砾形成花岗质碎裂角砾岩;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运移,通过组分的带进带出,形成高岭土化碎裂角砾岩、高岭土绢云母化碎裂角砾岩、萤石硅化岩。杉树坞萤石矿受构造运动时产生的动力破碎叠加低温热液蚀变作用而成,属于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硅化叠加强烈高岭土化、绢云母化为最为明显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 围岩蚀变 岩相学 矿床成因
下载PDF
西秦岭李坝造山型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基于高分五号02星(GF-5B)星载高光谱数据信息提取
12
作者 谭宏婕 邱昆峰 +5 位作者 刘洪成 张鹏聪 符佳楠 王瑞 罗建翔 师彦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4-1800,共17页
造山型金矿床蚀变范围广,是研究矿床热液蚀变分带的理想对象。由于距离矿体远近的差异,围岩存在不同的热液蚀变矿物组合。本文基于高分五号02星(GF-5B)星载高光谱遥感图像开展数据收集和蚀变信息提取工作,识别西秦岭李坝超大型造山型金... 造山型金矿床蚀变范围广,是研究矿床热液蚀变分带的理想对象。由于距离矿体远近的差异,围岩存在不同的热液蚀变矿物组合。本文基于高分五号02星(GF-5B)星载高光谱遥感图像开展数据收集和蚀变信息提取工作,识别西秦岭李坝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床蚀变矿物组合。GF-5B高光谱遥感数据及近端光谱测量(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s)结果表明,研究区蚀变类型主要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多硅白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依据野外实地考察、近端光谱测量调查方法验证,基于高光谱遥感提取蚀变信息结果较为准确。白云母与绿泥石短波红外光谱偏移通常与成矿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条件有关,例如白云母矿物在2200nm附近的Al-OH组合吸收波长位置受矿石流体控制。本文根据2200nm附近的吸收位点将白云母矿物分为绢云母与多硅白云母矿物,二者蚀变模式对比鲜明。多硅白云母通常出现在接近矿体的围岩中,与成矿具有密切联系。绿泥石为远端蚀变,指示了成矿流体形成于酸性环境。二者均可作为示踪金矿化的理想光谱指示矿物。本文研究表明,高分02星星载AHSI高光谱数据在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远景区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SI 高分五号02星 高光谱遥感 造山型金矿床 蚀变分带:多硅白云母
下载PDF
基于ASTER和WorldView-3数据在新疆坡北地区蚀变矿物信息提取对比研究
13
作者 王平平 王婷 +2 位作者 赵慧 姚虎 尹艺霖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利用ASTER和WorldView-3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借鉴和分析ASTER数据矿物指数、矿物指数法理论、蚀变矿物光谱特征规律,总结提出WorldView-3数据蚀变矿物指数。通过观察研究区蚀变矿物信息分布情况,对比分析ASTER和WorldView-3数据蚀变矿... 利用ASTER和WorldView-3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借鉴和分析ASTER数据矿物指数、矿物指数法理论、蚀变矿物光谱特征规律,总结提出WorldView-3数据蚀变矿物指数。通过观察研究区蚀变矿物信息分布情况,对比分析ASTER和WorldView-3数据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的适用性。ASTER数据更适用于赤铁矿、褐铁矿,黄钾铁矾矿物信息提取,WorldView-3数据更适用于白云母、绿泥石、绿帘石、菱铁矿、方解石矿物的信息提取。同时,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预测了成矿远景区。基于ASTER和WorldView-3数据蚀变矿物指数,实现两种数据的优势互补,完善了WorldView-3数据蚀变矿物信息提取。预测成矿远景区对进一步找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WorldView-3 矿物光谱指数 蚀变矿物信息 成矿远景
下载PDF
高地应力蚀变花岗岩隧道大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14
作者 周航 谢荣强 +2 位作者 宋章 任金龙 王士奇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西部山区某蚀变花岗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大变形不同程度地造成喷射混凝土剥落、钢架扭曲变形、钢拱架断裂、初支变形侵限以及隧道内坍塌等。为揭示蚀变花岗岩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孕育机理,通过岩石试验、监控量测、数值计算分析和地质综... 西部山区某蚀变花岗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大变形不同程度地造成喷射混凝土剥落、钢架扭曲变形、钢拱架断裂、初支变形侵限以及隧道内坍塌等。为揭示蚀变花岗岩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孕育机理,通过岩石试验、监控量测、数值计算分析和地质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蚀变花岗岩隧道高地应力及大变形特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蚀变花岗岩隧道工程区受构造影响强烈,蚀变特征显著,岩体结构疏松,蚀变花岗岩地层为大变形提供充足的物源条件。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显示发生大变形的蚀变花岗岩区段与地下水紧密相关,蚀变花岗岩中的伊蒙混石、绿泥石等亲水性矿物成分含量较高,遇水极易崩解,使得岩体抵抗变形的能力大幅降低。结合隧道地质条件和地应力测试,反演分析了隧道初始地应力场,发现蚀变花岗岩隧道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隧道沿线多处于高地应力状态,为大变形的发生提供内动力地质条件。根据隧道开挖过程中发生的支护变形及监控量测分析,复杂地质条件对隧道设计的影响以及施工工艺与支护结构的质量是引起围岩大变形的重要主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花岗岩 高地应力隧道 西部山区 形特征 成因分析
下载PDF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在金属矿产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陶迎冬 强德霞 《甘肃冶金》 2023年第5期117-119,123,共4页
遥感技术通过提取蚀变信息、判释和圈定遥感综合优选区,为地质矿产调查提供指导性依据。研究区内主要矿产类型有中低温热液型金矿、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矽卡岩型铜钨矿等,围岩蚀变可作为找矿的间接标志。本文基于Landsat-8数据,利用主成... 遥感技术通过提取蚀变信息、判释和圈定遥感综合优选区,为地质矿产调查提供指导性依据。研究区内主要矿产类型有中低温热液型金矿、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矽卡岩型铜钨矿等,围岩蚀变可作为找矿的间接标志。本文基于Landsat-8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研究区羟基和铁染蚀变信息作为遥感找矿标志,结合地质情况综合分析,圈定了5处遥感综合优选区,在优选区内新发现矿化点1处、矿点1处。结果表明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可以为金属矿产调查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蚀变信息 羟基蚀变 铁染蚀变 遥感综合优选区 围岩蚀变 矽卡岩型钨铜矿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蚀变火成岩测录井综合岩性识别——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惠州26-6井区为例
16
作者 管耀 王清辉 +2 位作者 冯进 杨清 石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5-358,共14页
岩性识别是储层测井评价的重要环节,储层发育程度和孔隙度等参数的评价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性识别的准确率。然而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惠州26-6井区的火成岩岩性复杂,普遍存在的蚀变现象对常规测井数据产生了很大影响,令常规测井岩性... 岩性识别是储层测井评价的重要环节,储层发育程度和孔隙度等参数的评价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性识别的准确率。然而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惠州26-6井区的火成岩岩性复杂,普遍存在的蚀变现象对常规测井数据产生了很大影响,令常规测井岩性识别更加困难,识别精度难以满足勘探需求。为了提高蚀变火成岩地层的岩性识别准确率,本文结合常规测井和元素录井数据,建立了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岩性识别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适用于确定蚀变火成岩岩性的综合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岩心元素数据建立录井元素校正方法,得到可靠的元素录井数据,并以常规测井的采样间隔为标准对标准化元素录井数据进行线性插值;之后优选出与岩性相关性更高的常规测井和元素录井曲线,分别采用k近邻(KNN)和支持向量机(SVM)两种机器学习算法对研究区的构造片岩、闪长岩、蚀变辉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和蚀变花岗岩等6种火成岩进行岩性识别。在研究区内4口有岩石薄片鉴定资料井的目标层中,按照对应深度提取数据点(共145个),其中80%作为训练样本,其余20%作为测试样本。以样本测试精度和全井岩性识别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种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KNN和SVM算法的识别准确率均为92.65%,但是KNN算法全井识别效果更符合地层岩性分布特征,说明基于KNN算法的测、录井综合岩性识别更适用于研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火成岩 支持向量机 K近邻 元素录井 综合岩性识别
下载PDF
内蒙古喀喇沁旗安家营子金矿床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7
作者 茹朋 李晓芳 王亚珂 《黄金》 CAS 2024年第5期64-72,共9页
安家营子金矿床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广泛的热液蚀变作用,蚀变类型从早到晚依次为钠长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等。通过对各类蚀变岩样品及其原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详细研究了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迁... 安家营子金矿床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广泛的热液蚀变作用,蚀变类型从早到晚依次为钠长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等。通过对各类蚀变岩样品及其原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详细研究了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特征。结果表明:(1)主量元素SiO_(2)、CaO、MgO、Fe_(2)O_(3)、TiO_(2)呈现逐渐降低特征;(2)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显示出增加趋势,而Sr呈现减少趋势,Bi在所有蚀变中都表现出明显升高特征;(3)稀土元素总量呈现升高趋势;(4)成矿元素Bi、Cu、Zn在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阶段具有较高的含量。结合岩相学特征,进一步揭示了成矿元素卸载从绢英岩化阶段开始,大量集中在硅化阶段,为矿体定位及圈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蚀变 元素迁移 安家营子金矿床 喀喇沁旗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刚果(布)Mpassa-Moubiri铜多金属矿区多源遥感蚀变矿化异常提取
18
作者 丁俊 李玉森 +1 位作者 何长宇 朱洹志 《矿产勘查》 2024年第3期384-394,共11页
刚果(布)Mpassa-Moubiri矿区铜、铅、锌等矿种找矿前景良好,运用多源遥感数据可提供丰富的找矿地质信息。本文选取Aster、Sentinel-2A、Worldview-2影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提取白铅矿化、菱锌矿化、硅化、铁染、蓝铜矿化、孔雀石化... 刚果(布)Mpassa-Moubiri矿区铜、铅、锌等矿种找矿前景良好,运用多源遥感数据可提供丰富的找矿地质信息。本文选取Aster、Sentinel-2A、Worldview-2影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提取白铅矿化、菱锌矿化、硅化、铁染、蓝铜矿化、孔雀石化等蚀变矿化异常信息,光谱角监督分类方法提取浅表含矿黑土异常信息。运用GIS密度分割挖掘各类蚀变矿化信息空间分布规律,并将其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层次分析模型,最终圈定异常强度阈值高于0.8、面积17.18 km^(2)的遥感综合异常区域。结果表明:遥感综合异常主要呈北东向展布,富集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接触带的有利成矿部位,与地表调查、化探异常吻合较好,表明多源数据组合能有效提取该矿区蚀变矿化信息,可为后续大比例尺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蚀变矿化异常信息 主成分分析 层次分析 刚果(布)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蚀变岩型金矿床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震 《矿业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对于工程岩体的质量评价,不论是目前常用的Q系统分类法、地质力学RMR分类法还是国标BQ分类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得到一个更加准确,更贴近真实岩体质量的评价结果,引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岩体的稳定性评价。以焦家金矿蚀变岩型金... 对于工程岩体的质量评价,不论是目前常用的Q系统分类法、地质力学RMR分类法还是国标BQ分类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得到一个更加准确,更贴近真实岩体质量的评价结果,引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岩体的稳定性评价。以焦家金矿蚀变岩型金矿床为例,对不同蚀变类型的岩性稳定性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焦家矿区调查区域为-190中段至-330中段之间,除-270以上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为Ⅲ类稳定性一般的岩体外,其余蚀变花岗岩的岩体质量均为Ⅳ类较差和Ⅴ类很差的岩体。品位最高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岩体稳定性最差,在施工到相应岩性的采场时特别要注意做好采场的相关支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质量 模糊综合评判 评价矩阵 蚀变岩型金矿
下载PDF
基于质量平衡计算对甘肃龙首山红石泉铀矿热液蚀变成矿作用的研究
20
作者 刘涛 王伟 +2 位作者 何佳军 耿海军 韩栋昱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1期87-97,共11页
红石泉矿床是甘肃省龙首山地区重要的铀矿床,但以往的研究对红石泉地区热液蚀变研究往往局限于定性分析,为了定量确定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影响,本次研究首次引入质量平衡算法,通过对红石泉地区新鲜伟晶状花岗岩与蚀变伟晶状花岗岩的对比分... 红石泉矿床是甘肃省龙首山地区重要的铀矿床,但以往的研究对红石泉地区热液蚀变研究往往局限于定性分析,为了定量确定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影响,本次研究首次引入质量平衡算法,通过对红石泉地区新鲜伟晶状花岗岩与蚀变伟晶状花岗岩的对比分析,在本地区热液蚀变对铀矿床的形成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红石泉矿床铀成矿经历了至少二次成矿作用,其中部分矿段热液蚀变迁入的U元素达到原生的36倍以上,说明热液蚀变对铀成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从机理上阐述了热液蚀变产生的赤铁矿化等蚀变可以作为找矿指示标志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泉铀矿床 热液蚀变 质量平衡计算 元素迁移 甘肃龙首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