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4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g_1、Rb_1对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酶代谢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魏翠柏 贾建平 +1 位作者 王芬 贾龙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Rb1对淀粉样前体蛋白代谢途径中α分泌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转染突变型PS1(ML46L)和野生型PS1的CHO细胞,通过荧光酶标技术检测α分泌酶活性,Western blot免疫印迹、RT-PCR技术检测α分泌酶基因ADAM9、AD...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Rb1对淀粉样前体蛋白代谢途径中α分泌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转染突变型PS1(ML46L)和野生型PS1的CHO细胞,通过荧光酶标技术检测α分泌酶活性,Western blot免疫印迹、RT-PCR技术检测α分泌酶基因ADAM9、ADAM10的蛋白和RNA表达。结果转染突变型PS1 ML46L组α分泌酶活性较转染野生型PS1(WT组)低(P<0.05),加用人参皂苷Rg1、Rb1后转染突变型PS1ML46L组α分泌酶活性较未加用组不同程度增高(P<0.05),同时ADAM9、ADAM10的蛋白及RNA表达较未加用组有不同程度增多(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Rb1均可不同程度增加α分泌酶中ADAM9、ADAM10基因表达,提高α分泌酶活性,且人参皂苷Rg1调节作用优于人参皂苷Rb1。关键词: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 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健脾解毒汤对人大肠癌细胞HT-29基质裂解蛋白-9基因表达及蛋白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徐磊 杨静 +1 位作者 吕茜 韩东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汤抗人大肠癌HT-29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健脾解毒汤加减后按功效分为基本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脾益气、补血益气及扶助正气方,将各方剂水提物与人大肠癌HT-29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四甲基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汤抗人大肠癌HT-29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健脾解毒汤加减后按功效分为基本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脾益气、补血益气及扶助正气方,将各方剂水提物与人大肠癌HT-29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四甲基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变化。结果各组中药对HT-29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相同方剂组高浓度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滋阴组在1 000μg/ml浓度时抑制率达到峰值(46.1%),且较基本方及清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中药组肿瘤细胞MMP-9 mRNA基因表达水平被下调,MMP-9蛋白分泌不同程度受到抑制。其中,滋阴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1),较基本方及清利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解毒汤及其加减方对大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具有抑制作用,通过下调肿瘤细胞MMP-9 mRNA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蛋白分泌是可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解毒汤 大肠癌 HT-29细胞 MMP-9 基因表达 蛋白分泌
下载PDF
奶牛氨基酸营养及其对乳蛋白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学军 吴慧慧 +1 位作者 刘建新 彭金凤 《饲料研究》 CAS 2003年第12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奶牛 氨基酸 营养 蛋白分泌
下载PDF
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前后段的神经支配差异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秋生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95-302,共8页
将CB HRP分别注入母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的前半段和后半段 ,以研究其神经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 ,支配前半段与后半段的神经元分布位置和数目均有一定差异。后半段接受来自胸 2至腰荐 1 3(T2 ~LS1 3)脊神经节的感觉神经 ,T1 ~LS1 3交感... 将CB HRP分别注入母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的前半段和后半段 ,以研究其神经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 ,支配前半段与后半段的神经元分布位置和数目均有一定差异。后半段接受来自胸 2至腰荐 1 3(T2 ~LS1 3)脊神经节的感觉神经 ,T1 ~LS1 3交感干神经节、内脏神经节和肾上腺神经节的交感神经 ,盆神经节的副交感神经以及肠神经节的神经。前半段的感觉和交感神经的来源与后半段的基本相同 ,但前半段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来自迷走神经。分布于后半段的感觉、交感和肠神经的神经元数目显著多于前半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支配 输卵管蛋白分泌 神经分布 HRP法
下载PDF
母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交感节后神经元支配的逆行追踪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秋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22,I006,共5页
目的探明支配母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位置。方法将CB-HRP注入蛋白分泌部壁内,进行逆行追踪研究。结果交感节后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双侧C12~LS13交感干神经节、内脏神经节和肾上腺神经节,在交感链上标记细胞... 目的探明支配母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位置。方法将CB-HRP注入蛋白分泌部壁内,进行逆行追踪研究。结果交感节后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双侧C12~LS13交感干神经节、内脏神经节和肾上腺神经节,在交感链上标记细胞形成两个相对集中分布区,分别位于T5~LS2和LS8~LS11。肠神经直肠段出现大量标记细胞。T5~T7、LS10~LS12髓节的腹前核出现少量标记细胞,而在Terni柱未见标记细胞。结论虽然鸡输卵管仅左侧发育成熟,但接受双侧交感神经的支配;蛋白分泌部还接受肠神经的支配,其性质未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节后神经 输卵管 蛋白分泌
原文传递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耿排力 近藤直实 +1 位作者 金子英雄 折居忠夫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6-9,共4页
本文探讨了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时机体免疫球蛋白生成的情况。通过对三种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及免疫球蛋白生成细胞水平的实验测定,了解包括针对一些未知抗原在内的特异性抗体生成的情况,以期在深层次阐明该病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本文探讨了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时机体免疫球蛋白生成的情况。通过对三种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及免疫球蛋白生成细胞水平的实验测定,了解包括针对一些未知抗原在内的特异性抗体生成的情况,以期在深层次阐明该病与体液免疫的关系。研究方法为:在发病过程中,对患者血清三种免疫球蛋白浓度及未经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数量变化进行了测定,使之能充分反映在该病状态下机体内免疫球蛋白生成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患病急性期,先出现血清IgM、IgG和IgA浓度上升,接着才出现PBMCs中IgM-、IgG-和IgA-分泌细胞数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其中2名患者发病后期的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水平比发病初期1周的该细胞数量还要多。这些结果表明,测定PBMCs内的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水平有助于评价体内免疫球蛋白生成的能力,而免疫球蛋白生成的异常可通过了解包括针对某些未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而加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 川崎病
下载PDF
支配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的感觉神经元定位——CB-HRP法逆行追踪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秋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8-243,共6页
采用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标记法,逆行追踪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初级感觉神经元位置。结果显示,两侧颈静脉神经节、结状神经节以及颈12至腰荐12脊神经节出现标记细胞,左侧的标记细胞明显多于右侧。在脊神经节... 采用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标记法,逆行追踪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初级感觉神经元位置。结果显示,两侧颈静脉神经节、结状神经节以及颈12至腰荐12脊神经节出现标记细胞,左侧的标记细胞明显多于右侧。在脊神经节的分布区域内,有两个相对集中区,分别位于胸5至腰荐2和腰荐8至腰荐10。颈静脉节和结状节的标记细胞数量比脊神经节的少。表明,鸡输卵管虽属单侧发育器官,但其蛋白分泌部接受双侧感觉神经的分布,只是以同侧(左侧)神经支配为主;感觉神经既经脊神经途径传入,也由迷走途径传入,但以前者为主,文中还对交感与副交感传入途径的优势现象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 蛋白分泌 传入神经元 CB-HRP法
下载PDF
外源蛋白分泌的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永青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49-52,共4页
生物制品学是一门以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研究和制备免疫制品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生物新技术的发展为研制生物制品开拓新的途径,同时必将为解决生物制品研制中的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手段。 1.新型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学是一门以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研究和制备免疫制品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生物新技术的发展为研制生物制品开拓新的途径,同时必将为解决生物制品研制中的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手段。 1.新型生物制品研制中面临的新课题如果说以传统的方式从微生物、动物或人体中抽提制备的用于疾病预防、治疗或诊断的免疫制品作为一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 基因片段 信号肚 融合蛋白 实验手段 周质 蛋白分泌 无细胞翻译系统 膜触发假说 成熟蛋白
下载PDF
细胞Ca^(2+)通道阻断剂对腮腺腺细胞蛋白分泌的影响
9
作者 薛辉 李焰 +2 位作者 司徒镇强 吴军正 Frank H White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9,共2页
采用L-型电压启动的Ca2+通道阻断剂,研究激活的培养腮腺腺细胞ca+代谢途径。结果显示: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后,α-淀粉酶、富含脯氨酸蛋白(PRP)表达升高,但不受L-型电压启动的ca2+通道阻断剂影响。研究表明... 采用L-型电压启动的Ca2+通道阻断剂,研究激活的培养腮腺腺细胞ca+代谢途径。结果显示: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后,α-淀粉酶、富含脯氨酸蛋白(PRP)表达升高,但不受L-型电压启动的ca2+通道阻断剂影响。研究表明,培养的腮腺腺细胞保留了β-肾上腺素能全体,具备分泌调节功能,激活的腮腺腺细胞细胞外Ca2+流入并非通过L-型电压启动的Ca2+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细胞 CA^2+ 钙通道阻断剂 蛋白分泌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分泌率
10
作者 刘晓玲 史书红 +1 位作者 高桂珠 赵宝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48-149,共2页
前瞻性调查研究了Ⅱ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的夜间8h尿白蛋白排泌率(UAER),认为这一特定的UAER>10μg/min时,Ⅱ型糖尿病患者有DN存在;病程、体重指数(BMI)的增加和高血压与Ⅱ型糖尿病肾病(DN)有关;
关键词 糖尿病 NIDDM 尿 蛋白分泌
下载PDF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朱粹青 孙凤艳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67,共3页
β淀粉样蛋白(βAP)在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脑的病理改变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βAP不仅是老年斑的主要结构物质,而且还具有对神经元细胞毒性作用,因此它被认为是AD早期发生的触发因素。βAP是由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上酶切下来... β淀粉样蛋白(βAP)在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脑的病理改变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βAP不仅是老年斑的主要结构物质,而且还具有对神经元细胞毒性作用,因此它被认为是AD早期发生的触发因素。βAP是由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上酶切下来的4kD的小肽片段。APP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裂解,形成βAP的裂解途径是其中之一。因此寻找参与APP裂解酶,α、β、γ分泌酶成为AD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近期这方面的研究有了较重要的进展,克隆了这些酶的基因。APP相关分泌酶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开发抑制βAP形成的药物,而且对进一步研究AD的病理机制也将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分泌 AD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 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大肠杆菌系统中外源蛋白分泌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永青 刘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6-41,共6页
要使基因工程产物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规模,不仅要解决基因的高表达,还需要解决产物的分泌问题。 大肠杆菌系统中外源蛋白分泌的主要障碍是外膜,从遗传和生化两方面研究入手,通过定点突变、基因融合、构建分泌型载体等方法将可能阐明分泌... 要使基因工程产物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规模,不仅要解决基因的高表达,还需要解决产物的分泌问题。 大肠杆菌系统中外源蛋白分泌的主要障碍是外膜,从遗传和生化两方面研究入手,通过定点突变、基因融合、构建分泌型载体等方法将可能阐明分泌的机制并找到有效的应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系统 外源蛋白分泌
全文增补中
细菌蛋白分泌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訾祯祯 杨志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50,54,共8页
蛋白质分泌对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蛋白质分泌包括两步和一步分泌途径,主要涉及Sec、SRP和Tat途径。近年来发现I-VI型途径也参与胞内蛋白质转运。主要介绍革兰氏阴性菌蛋白分泌的机制及生理意义。... 蛋白质分泌对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蛋白质分泌包括两步和一步分泌途径,主要涉及Sec、SRP和Tat途径。近年来发现I-VI型途径也参与胞内蛋白质转运。主要介绍革兰氏阴性菌蛋白分泌的机制及生理意义。对于细菌蛋白分泌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细菌蛋白质分泌工程和病原微生物的防治带来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蛋白分泌途径 信号序列
下载PDF
植物体内的非经典蛋白分泌途径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婧 邢晶晶 +1 位作者 王梦婷 盛仙永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蛋白分泌在植物细胞壁的构建以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具有重要作用。经典的分泌蛋白在其N端信号肽的引导下经内质网-高尔基体,最终定位于质膜或胞外空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体内存在多种非经典的蛋白分泌途径,比... 蛋白分泌在植物细胞壁的构建以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具有重要作用。经典的分泌蛋白在其N端信号肽的引导下经内质网-高尔基体,最终定位于质膜或胞外空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体内存在多种非经典的蛋白分泌途径,比如鉴定出缺乏信号肽的分泌蛋白,不经过高尔基体的蛋白分泌,以及经MVB或EXPO介导的蛋白分泌等。本文综述了植物体内蛋白分泌途径,侧重介绍了近几年在植物细胞中发现的几种非经典蛋白分泌途径,并简要总结研究植物分泌途径中常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细胞 蛋白分泌 内膜系统 胞呑 胞吐
下载PDF
四种二肽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β-酪蛋白分泌的影响
15
作者 高学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第12期148-148,共1页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二肽:蛋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赖氨酸-蛋氨酸二肽,用CASY细胞活力分析仪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活力,
关键词 乳腺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蛋白分泌 二肽 奶牛 牛乳 细胞活力 蛋氨酸
下载PDF
气道粘蛋白分泌的调节机制
16
作者 陈亚红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0年第4期196-198,共3页
气道粘液在清除外来有害物质的入侵中起重要作用。正常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的维持取决于粘液的粘弹性,而粘蛋白的量与质起决定作用。许多气道疾病具有粘蛋白的量或质的异常.气道粘蛋白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关键词 蛋白 气道粘蛋白分泌 调节机制 种类
下载PDF
顶端复合物门原虫的蛋白分泌活动及其作用
17
作者 史大中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2年第6期246-250,共5页
微线体、棒状体和致密颗粒是顶端复合物门原虫所特有的亚细胞结构。本文综述了它们所分泌的多种蛋白物质,对宿主细胞的侵袭,对原虫的保护与宿主细胞膜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蛋白分泌的调控机制。
关键词 微线体 棒状体 亚细胞结构 调控机制 顶端复合物门原虫 蛋白分泌
下载PDF
黏蛋白分泌激动剂在干眼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欣 柯碧莲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27-430,435,共5页
黏蛋白是泪膜的重要成分,参与维持眼表湿润的屏障功能。黏蛋白缺乏可导致泪膜不稳定,引起或加重干眼以及眼表损害。黏蛋白分泌激动剂又称黏膜保护剂,是一类治疗干眼的新型药物,主要包括2%瑞巴派特混悬滴眼液和0.3%吉法酯。此类药物主要... 黏蛋白是泪膜的重要成分,参与维持眼表湿润的屏障功能。黏蛋白缺乏可导致泪膜不稳定,引起或加重干眼以及眼表损害。黏蛋白分泌激动剂又称黏膜保护剂,是一类治疗干眼的新型药物,主要包括2%瑞巴派特混悬滴眼液和0.3%吉法酯。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黏蛋白的表达与分泌而改善泪膜的稳定性,加速眼表损伤的修复,同时还具有显著的抑制炎症作用。本文就近年来黏蛋白分泌激动剂治疗干眼及相关眼表疾病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安全性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蛋白分泌激动剂 黏膜保护剂 瑞巴派特 吉法酯
下载PDF
真核细胞非经典蛋白分泌途径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楠楠 刘欣 +2 位作者 孙晶 吴毓 李庆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5,共7页
在生物体中,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细胞生长、分化、发育、增殖、凋亡等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而蛋白分泌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大多数分泌蛋白都是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ER-Golgi)途径分泌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存在着一类无信... 在生物体中,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细胞生长、分化、发育、增殖、凋亡等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而蛋白分泌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大多数分泌蛋白都是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ER-Golgi)途径分泌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存在着一类无信号肽的分泌蛋白,这类蛋白不依赖ER-Golgi途径就能分泌到细胞外发挥功能,被称为非经典分泌蛋白。非经典蛋白的分泌有其特有的机制,它对ER-Golgi分泌途径是一种必要和有益的补充。非经典分泌与细胞增殖、免疫反应、肿瘤形成、传染病病理学等密切相关。文章旨在对非经典分泌蛋白的特点、分泌机制及生物学意义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蛋白 信号肽 非经典分泌途径
下载PDF
α-淀粉酶成熟蛋白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对蛋白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启民 刘淑红 +7 位作者 纪永刚 薛志宏 傅鹏 耿海榕 马明 孙庆 梁栋 耿运琪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8-285,共8页
从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构建的重组质粒pAmy413,经过定点诱变,在α-淀粉酶基因的271位引入G取代原来的A,构建成突变型质粒pAmy413C。成熟的α-淀粉酶氨基酸由+2Asn变为+3A... 从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构建的重组质粒pAmy413,经过定点诱变,在α-淀粉酶基因的271位引入G取代原来的A,构建成突变型质粒pAmy413C。成熟的α-淀粉酶氨基酸由+2Asn变为+3Asp,其产量是野生型的2.02-2.57倍;N-端氮基酸序列分析发现:信号肽酶I的切割位点前移了一个氨基酸,即AlaAla-+3Asp;二级结构分析发现:在自由能为-51.7kcal时,突变型与野生型的mRNA都形成14个环状结构,区别在于271位的G不再与211位的U配对,形成G突出;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发现:33-37氨基酸的转角结构减少了1个氨基酸,这个氦基酸参与形成α-螺旋;这些空间结构和荷电氮基酸的变化有利于蛋白质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 定点诱变 蛋白分泌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