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1
作者 黄艳 梁玉美 +1 位作者 冯燕妮 杨松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例和重度NEC组(Ⅱ~Ⅲ级)32例,另选取同期诊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明确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EC回肠组织和正常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及联合预测重度NEC的价值。结果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0.52)、(3.03±0.64),高于对照组的(1.02±0.21)、(0.9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C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0±0.21)、(1.13±0.24),高于正常回肠组织的(0.34±0.12)、(0.3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23,P<0.001)。重度NEC组合并气腹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者占比和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联合预测重度NE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预测(Z=4.127、4.261,P<0.05)。结论RIPK3 mRNA、MLKL mRNA在NEC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两者均与N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重度NE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柴归汤调控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干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作用机制
2
作者 许欣颖 胡小海 朱红俊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柴归汤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B(AKT)通路表达的影响,分析其降压机制。方法:Wistar-Kyoto大鼠作为空白组。将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柴归汤入肠成分组、柴归汤高剂量组、柴归汤中... 目的:探讨柴归汤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B(AKT)通路表达的影响,分析其降压机制。方法:Wistar-Kyoto大鼠作为空白组。将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柴归汤入肠成分组、柴归汤高剂量组、柴归汤中剂量组、柴归汤低剂量组,并进行对应药物的灌胃治疗。给药28 d,检测各组大鼠血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cAMP水平及主动脉组织蛋白激酶B(AKT)、蛋白激酶A(PKA);应用PEX100磷酸化抗体芯片进行磷酸化检测分析。结果:给药后,柴归汤高剂量组、柴归汤中剂量组、柴归汤低剂量组、柴归汤入肠成分组及贝那普利组在干预4周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P<0.01)。与空白组相比,柴归汤入肠成分组cAMP、柴归汤低剂量组、柴归汤中剂量组PKA及贝那普利组AKT均有所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柴归汤入肠成分组血清cAMP水平,柴归汤高剂量组、柴归汤中剂量组主动脉组织AKT水平,柴归汤中剂量组主动脉组织PKA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柴归汤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上调大鼠血清cAMP、主动脉组织AKT、PKA水平,其降压机制可能与cAMP/AKT、cAMP/PKA级联介导信号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柴归汤 环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B 蛋白激酶A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蛋白激酶CK2及其抑制剂在肿瘤多药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凌娜 徐贵国 +3 位作者 高铭泽 李玮璐 汲晨锋 王海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8-266,273,共10页
肿瘤耐药性是临床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白激酶CK2是一种高度保守、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可磷酸化数百种底物。CK2的激活及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CK2通过多种机制和信号通... 肿瘤耐药性是临床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白激酶CK2是一种高度保守、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可磷酸化数百种底物。CK2的激活及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CK2通过多种机制和信号通路参与耐药细胞中药物的外排、DNA损伤修复以及药物逃逸反应等,并调控耐药细胞中分子伴侣的活性。本研究主要对蛋白激酶CK2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CK2抑制剂在血液系统肿瘤、乳腺癌、胃癌、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临床上开发新的肿瘤耐药分子标志物以及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K2 CK2抑制剂 肿瘤 多药耐药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通路探究丙泊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机制
4
作者 王岩英 周进国 +2 位作者 刘晓宁 王芳 张光信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5-461,共7页
目的:基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PKA/CREB)通路探究丙泊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缺血2 h,再灌注24 h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 目的:基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PKA/CREB)通路探究丙泊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缺血2 h,再灌注24 h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丙泊酚低(1 mg/ml)、中(2.5 mg/ml)、高剂量(5 mg/ml)组,各12只,另设含有12只大鼠的假手术组。分组后即开始给药,1次/d,共4周,末次给药12 h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法进行神经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面积;HE、Nissl染色进行神经元细胞及尼氏小体形态学观察;Tunel法进行神经元细胞凋亡检测;Elisa法检测脑组织cAM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p-PKA、p-CREB阳性细胞数及其蛋白共表达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PKA、p-PKA、CREB、p-CREB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比较假手术组大鼠的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均P<0.05),HE染色和Nissl染色可见明显的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尼氏小体破坏,脑组织cAMP、BDNF、NGF含量和PKA、p-PKA、CREB、p-CREB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模型组大鼠比较假手术组大鼠的cAMP、p-PKA、p-CREB阳性细胞数和蛋白共表达阳性细胞数也明显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丙泊酚给药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均P<0.05),HE染色和Nissl染色可见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尼氏小体破坏有不同程度改善,脑组织cAMP、BDNF、NGF含量和PKA、p-PKA、CREB、p-CREB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cAMP、p-PKA、p-CREB阳性细胞数及其蛋白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cAMP/PKA/CREB通路改善CIRI大鼠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功能 环磷腺苷 蛋白激酶A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下载PDF
微小RNA-30a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主动脉夹层大鼠的影响
5
作者 吴跃武 胡斌 +2 位作者 过小冬 付琴 邹志佳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22-228,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30a调控MAPK通路对主动脉夹层大鼠模型夹层形成、炎性因子及血管收缩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50只,建立主动脉夹层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NC组、miR-30a组、miR-30a抑制剂组,各组10只。组织病...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30a调控MAPK通路对主动脉夹层大鼠模型夹层形成、炎性因子及血管收缩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50只,建立主动脉夹层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NC组、miR-30a组、miR-30a抑制剂组,各组10只。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组织变化、主动脉中膜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变化;采用PCR、尾动脉压力计、ELISA法对各组miR-30a表达、干预前后收缩压情况、血清炎性因子表达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6、MMP-2蛋白表达以及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iR-30a抑制剂组血管壁撕裂程度和内动脉壁排列紊乱有所改善;miR-30a抑制剂组改善血管重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iR-30a表达较高,与miR-NC组相比,miR-30a组、miR-30a抑制剂组表达较低,P<0.05;干预前,各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收缩压较高,与miR-NC组相比,miR-30a组表达较高,miR-30a抑制剂组表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IL-1β表达较高,与miR-NC组相比,miR-30a组表达较高,miR-30a抑制剂组表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MP-6、MMP-2、Ras、Raf、P38 MAPK及ERK1/2蛋白表达较高,与miR-NC组相比,miR-30a组表达较高,miR-30a抑制剂组表达较低,P<0.05。结论MiR-30a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形成、炎症反应、调控主动脉夹层血管重构,可能是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0a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主动脉夹层 免疫印迹法 大鼠
原文传递
存活素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6
作者 马丽丽 付长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8-351,356,共5页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P15INK4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DS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Survivin、P15INK4B阳...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P15INK4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DS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Survivin、P15INK4B阳性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预后随访,比较不同预后患者Survivin、P15INK4B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urvivin、P15INK4B对MDS的诊断价值,以及对MDS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15INK4B阳性表达率及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150例MDS患者中50例病死,1年生存率为66.67%(100/150),病死组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P15INK4B mRNA表达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5)。Survivin、P15INK4B对MDS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均P<0.05)。Survivin、P15INK4B对MDS患者不良预后均有较高评估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评估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MDS患者Survivin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15INK4B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两者均可用于MDS的诊断及不良预后的评估,联合检测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存活素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 预后 联合检测
下载PDF
环状RNA同源性蛋白激酶3靶向微RNA-338促进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刘莹 连海伟 +2 位作者 易伟 张淑娣 朱晓楠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38-142,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人血清环状RNA同源性蛋白激酶3(CircHIPK3)靶向微RNA-338(miR-338)对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2021年2-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科研中心将U251细胞分为空白(NG)组、CircHIPK3阴性对照(shcontrol)组、HIPK3敲减... 目的探讨人血清环状RNA同源性蛋白激酶3(CircHIPK3)靶向微RNA-338(miR-338)对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2021年2-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科研中心将U251细胞分为空白(NG)组、CircHIPK3阴性对照(shcontrol)组、HIPK3敲减(sh-CircHIPK3)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U251细胞中CircHIPK3、miR-338表达水平;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通过Circular RNA Interactome、RegRNA2.0、CircBank Database网站预测CircHIPK3(ID:hsa_circ_0000284)的靶向miRNA并用双萤光素酶实验验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NG组、sh-control组比较,sh-CircHIPK3组中CircHIPK3(1.00±0.00、1.06±0.26比0.56±0.0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338(1.00±0.00、1.12±0.19比1.89±0.28)表达、G1期细胞比例[(58.72±0.36)%、(58.45±0.27)%比(64.72±0.47)%]升高(P<0.05),U251细胞侵袭数目[(164.89±12.55)个、(165.77±12.16)个比(80.13±11.37)个]、划痕愈合率[(25.66±2.37)%、(26.38±2.53)%比(10.36±1.53)%]、迁移细胞数目[(196.72±18.75)个、(194.65±17.86)个比(95.58±8.66)个]、S期细胞比例[(26.45±0.39)%、(26.57±0.41)%比(20.72±0.18)%]明显降低(P<0.05);miR-338是CircHIPK3的靶基因。与NG组、sh-control组比较,sh-CircHIPK3组MMP-2(1.31±0.23、1.33±0.20比0.61±0.05)、MMP-9(1.16±0.22、1.15±0.21比0.85±0.19)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沉默CircHIPK3通过靶向上调miR-338表达能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微RNA-338 人血清环状RNA同源性蛋白激酶3 迁移 侵袭 U251细胞
下载PDF
尿液蛋白激酶Y基因启动子位点甲基化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8
作者 刘伟峰 戴政 +5 位作者 周毅彬 封凯文 魏恺 孙古乐 阳东荣 朱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8-694,共7页
目的 探讨尿液蛋白激酶(PRKY)基因启动子位点甲基化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50例疑似PCa患者的尿液,提取DNA后,通过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qMSP)法检测PRKY基因启动子位点cg05163709、cg08045599及cg05618150甲基... 目的 探讨尿液蛋白激酶(PRKY)基因启动子位点甲基化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50例疑似PCa患者的尿液,提取DNA后,通过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qMSP)法检测PRKY基因启动子位点cg05163709、cg08045599及cg05618150甲基化水平,同时将患者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和PCa组,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以及两组患者尿液中的PRKY基因启动子位点甲基化状态。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在PCa中的诊断价值,并联合临床指标进行联合诊断。结果 PCa患者尿液标本中cg05163709和cg05618150甲基化率明显高于BPH患者,其中cg05163709甲基化诊断PCa的AUC为0.762,敏感度为86.70%。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等临床指标相比,PRKY甲基化在PCa早期筛查中表现更好。cg05618150甲基化与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联合诊断的AUC为0.787,敏感度为86.70%;cg05163709甲基化与PSAD联合诊断PCa的AUC为0.855,特异度为95.00%。结论 尿液PRKY基因启动子cg05163709和cg05618150位点甲基化在诊断PCa上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望成为PCa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尿液蛋白激酶Y 早期诊断 甲基化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9
作者 汪涛 周志佳 +3 位作者 游丽萍 郑超 朱晓俊 孙学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86,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世界上患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但是目前临床上仍没有公认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西药。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一定优势。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调节细胞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世界上患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但是目前临床上仍没有公认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西药。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一定优势。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调节细胞能量稳态及维持糖脂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NAFLD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重要靶点。然而目前尚未见中医药通过AMPK调控NAFLD的系统综述,故本文对中医药通过AMPK通路调控NAFL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中医药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5纳米抗体的制备及其在B16-F10黑素瘤细胞生长过程中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贾琼 金聪俐 +3 位作者 胡世雄 秦蓉芬 赵立峰 范瑞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5(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5,MAPK15),又称ERK7或ERK8,是MAPK家族的非典型新成员。MAPK15不同程度地促进不同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自噬等细胞活动。本研究以MAPK15为靶点,筛选特异性的MAPK15纳米抗体,...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5(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5,MAPK15),又称ERK7或ERK8,是MAPK家族的非典型新成员。MAPK15不同程度地促进不同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自噬等细胞活动。本研究以MAPK15为靶点,筛选特异性的MAPK15纳米抗体,评估其是否能够作为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中的一抗用于其抗原表达的检测,并探究该纳米抗体在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的作用。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从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纳米抗体文库中进行筛选,得到1株MAPK15特异性纳米抗体,命名为MAPK15-VHH;将该菌株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进行优化诱导表达条件时发现,0.6 nmol/L IPTG,15℃,100 r/min条件下该纳米抗体的上清表达量最高。通过竞争ELISA法检测MAPK15-VHH的亲和力,结果显示,该抗体KD值为0.9829。通过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中MAPK15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量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MAPK15-VHH可与组织中的MAPK15结合,用于检测MAPK15蛋白的表达情况。在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过表达MAPK15后向其中添加MAPK15-VHH,通过CCK8、Western印迹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该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结果显示,该MAPK15-VHH能作为MAPK15的拮抗剂,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和自噬,从而抑制黑素瘤细胞的生长。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得到一株亲和力较强的MAPK15纳米抗体,可用于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以检测MAPK15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及分布;此外,该MAPK15纳米抗体可以作为MAPK15拮抗剂,有效地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和自噬进程,为临床检测试剂和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5 纳米抗体 黑色素瘤细胞 增殖 自噬
原文传递
雨生红球藻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11
作者 李亚男 张豪杰 +7 位作者 梁梦静 罗涛 李旺宁 张春辉 季春丽 李润植 薛金爱 崔红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12,共13页
【目的】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或CPK)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响应。为探究CDPK基因在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生长发育及虾青素积累中的功能,对HpCDPK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 【目的】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或CPK)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响应。为探究CDPK基因在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生长发育及虾青素积累中的功能,对HpCDPK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雨生红球藻HpCDPK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系统进化、保守基序和功能结构域,以及缺氮等胁迫条件下HpCDPK成员基因的表达谱。【结果】结果表明,共鉴定7个HpCDPK基因家族成员,所有HpCDPK蛋白都含有典型EF-hand基序和蛋白激酶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些HpCDPK与来自莱茵衣藻的CrCDPK聚为一类,与高等植物拟南芥的AtCDPK分开,暗示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种属特异性的基因复制事件。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HpCDPK基因表达受到多种胁迫诱导,其中HpCDPK7基因转录水平在缺氮条件下上调最为明显。此外,HpCDPK与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pCDPK与多个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密切关联,特别是HpCDPK2与虾青素合成关键基因(BKT和BCH)的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鉴定了7个HpCDPK基因,HpCDPK7基因在缺氮条件下的表达上调最为明显,HpCDPK2可能在类胡萝卜素及虾青素合成积累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解析HpCDPK介导雨生红球藻胁迫响应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积累的功能及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钙依赖性蛋白激酶 序列分析 表达模式 非生物逆境
下载PDF
重楼皂苷Ⅶ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朱征全 王松 +1 位作者 郭宏志 陈海洋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70-474,共5页
目的 观察重楼皂苷Ⅶ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取对数期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重楼皂苷Ⅶ组(重楼皂苷Ⅶ0.8μmol/L)、SB203580[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 目的 观察重楼皂苷Ⅶ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取对数期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重楼皂苷Ⅶ组(重楼皂苷Ⅶ0.8μmol/L)、SB203580[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SB203580 10μmol/L)、联合组(重楼皂苷Ⅶ0.8μmol/L、SB203580 10μmol/L)。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膜联蛋白Ⅴ(AnnexinⅤ)/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p38 MAPK、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24、48、72 h吸光度值,迁移率(74.33±9.37)%,凋亡率(3.25±0.78)%,p-p38 MAPK/p38 MAPK、p-ERK1/2/ERK1/2及侵袭细胞数(364.92±47.99)个比较,重楼皂苷Ⅶ组24、48、72 h吸光度值,迁移率(11.21±3.35)%降低,凋亡率(39.87±8.94)%,p-p38 MAPK/p38 MAPK、p-ERK1/2/ERK1/2升高,侵袭细胞数(54.84±7.41)个减少(P<0.05);SB203580组24、48、72 h吸光度值,迁移率(89.30±14.56)%升高,凋亡率(1.05±0.15)%,p-p38MAPK/p38 MAPK、p-ERK1/2/ERK1/2降低,侵袭细胞数(617.04±75.34)个增加(P<0.05)。与重楼皂苷Ⅶ组比较,联合组24、48、72 h吸光度值,迁移率(40.52±8.18)%升高,凋亡率(11.30±2.80)%,p-p38 MAPK/p38 MAPK、p-ERK1/2/ERK1/2降低,侵袭细胞数(141.36±16.75)个增加(P<0.05);与SB203580组比较,联合组24、48、72 h吸光度值、迁移率降低,凋亡率、p-p38 MAPK/p38MAPK、p-ERK1/2/ERK1/2升高,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 重楼皂苷Ⅶ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并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皂苷类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肝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橡胶树蛋白激酶基因SnRK2.7的克隆及表达
13
作者 刘云飞 李言 田维敏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探索蔗糖非发酵相关蛋白激酶2(Sucrose non-fermentating1-related protein kinase 2,SnRK2)在巴西橡胶树响应低温胁迫应答中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从橡胶树抗寒无性系93-114的叶片中克隆了SnRK2亚家族的一个成员,命名为HbSnRK2.7... 为了探索蔗糖非发酵相关蛋白激酶2(Sucrose non-fermentating1-related protein kinase 2,SnRK2)在巴西橡胶树响应低温胁迫应答中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从橡胶树抗寒无性系93-114的叶片中克隆了SnRK2亚家族的一个成员,命名为HbSnRK2.7。该基因包含一个109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4个氨基酸。HbSnRK2.7的分子量为41.39 kD,等电点为4.70,具有保守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预测其能催化磷酸基从ATP转移到蛋白质底物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也是磷酸化位点的集中区域,还具有非生物胁迫所需的结构域和ABA(脱落酸)依赖的HbSnRK2.7激活所需结构域。q-PCR结果显示,HbSnRK2.7基因响应ABA诱导,呈下调表达模式。在ABA处理8 h时,表达量下调到最低点。在低温胁迫下,HbSnRK2.7的表达量极显著降低。低温胁迫4 h和8 h时,HbSnRK2.7持续下调表达,低温胁迫24 h时,HbSnRK2.7表达量下调到最低,大约为非胁迫表达量的1/2。而且,HbSnRK2.7在不抗寒种质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抗寒种质。这些结果表明,HbSnRK2.7可能作为负调控因子介导橡胶树依赖ABA的低温胁迫抗性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蔗糖非发酵相关蛋白激酶 荧光定量PCR 低温胁迫抗性 脱落酸信号途径
下载PDF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探讨柚皮素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研究
14
作者 王海潼 刘建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探讨柚皮素(NAR)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的损伤机制。方法 将HRMECs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HG)组、HG+NAR组(3 mg/L NAR)、HG+激活剂(AICAR)组(1 mmol/L A... 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探讨柚皮素(NAR)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的损伤机制。方法 将HRMECs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HG)组、HG+NAR组(3 mg/L NAR)、HG+激活剂(AICAR)组(1 mmol/L AICAR)、HG+NAR+AICAR组(3 mg/L NAR+1 mmol/L AICAR);除对照组向培养基中加入5 mmol/L的D-葡萄糖处理外,其他各组均向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D-葡萄糖处理。采用CCK-8及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自噬因子LC3 mRNA、p62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AMPK/mTOR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G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LC3 mRNA表达增加,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组相比,HG+N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LC3 mRNA表达下降,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增加,但HG+AIC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表达增加,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NAR组相比,HG+NAR+AIC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LC3 mRNA表达增加,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AICAR组相比,HG+NAR+AIC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Ⅰ,LC3 mRNA表达下降,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R可减轻HG诱导的HRMECs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MPK/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自噬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调控蛋白p21在HHV-8病毒裂解复制周期的作用
15
作者 张庆 秦苏萍 +3 位作者 李小翠 王晓天 刘晓梅 周峰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调控蛋白p21对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 8,HHV-8)病毒裂解复制周期的影响。方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SAHA预处理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红色荧光蛋白(RFP)阳性的iSLK...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调控蛋白p21对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 8,HHV-8)病毒裂解复制周期的影响。方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SAHA预处理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红色荧光蛋白(RFP)阳性的iSLK.219细胞数,实时定量PCR检测TREx-K-Rta BCBL-1细胞中HHV-8病毒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脂质体转染p21-siRNA后,免疫印迹法检测iSLK.219和TREx-K-Rta BCBL-1细胞中p21蛋白表达,计算RFP阳性iSLK.219细胞百分率,检测TREx-K-Rta BCBL-1细胞中ORF50和PAN的mRNA水平,CCK-8法和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存活情况。结果SAHA显著增强iSLK.219细胞RFP阳性率、TREx-K-Rta BCBL-1细胞中HHV-8裂解复制周期相关基因ORF50、PAN及K8.1的mRNA水平和p2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沉默p21后,iSLK.219细胞RFP阳性率、TREx-K-Rta BCBL-1细胞中HHV-8裂解复制周期相关基因ORF50和PAN mRNA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保护SAHA介导的TREx-K-Rta BCBL-1细胞死亡。结论抑制HDAC活性通过调控p21促进HHV-8病毒裂解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8型 病毒裂解复制周期 蛋白去乙酰化酶 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调控蛋白p21 细胞死亡
下载PDF
许氏平鲉蛋白激酶B(SsAkt)基因的克隆及其mRNA在细菌胁迫后的表达规律
16
作者 李兆龙 王腾腾 +6 位作者 韩慧宗 陈钰臻 王斐 张明亮 孙硕 解维俊 姜海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9,共13页
为研究蛋白激酶B(Akt)在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应答细菌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PCR技术对许氏平鲉Akt基因(SsAkt)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克隆和特征分析,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健康许氏平鲉各组织和细菌胁迫后肾脏... 为研究蛋白激酶B(Akt)在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应答细菌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PCR技术对许氏平鲉Akt基因(SsAkt)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克隆和特征分析,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健康许氏平鲉各组织和细菌胁迫后肾脏、血液和肝脏中SsAktm RNA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SsAkt的开放阅读框(ORF)的长度为1440 bp,编码479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5.80 k Da,理论等电点(p I)为5.64。SMART分析显示,Ss Akt蛋白含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3个特征性保守结构域和2个磷酸化位点。同源比对发现,Ss Akt与鱼类的同源性较高,与尖嘴鲈(Lates calcarifer)的相似度最高,为99.37%。组织表达分析显示,SsAkt在许氏平鲉健康组织(血液、鳃、肝脏、肌肉、肾脏、脾脏、肠、脑和心脏)中均有表达,在肾脏、脑和血液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许氏平鲉响应细菌胁迫的表达结果显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感染后,SsAkt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后,SsAkt在3种组织中呈现不同的表达趋势:在肾脏中,SsAkt的表达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再下降,而在血液和肝脏中的表达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以上研究表明,SsAkt响应了外源微生物对许氏平鲉的胁迫,在抵御外源微生物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许氏平鲉的免疫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蛋白激酶B AKT 基因克隆 表达规律
下载PDF
甘草次酸通过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促进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2极化
17
作者 张盟盟 尹涛 +1 位作者 王睿健 张文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究甘草次酸(GA)通过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2极化。方法将小鼠BV2小胶质细胞分为阴性对照(NC)组、LPS组(100μg/ml LPS)、GA组(100μg/ml LPS+10μmol/L GA)、GA+抑制剂组(... 目的探究甘草次酸(GA)通过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2极化。方法将小鼠BV2小胶质细胞分为阴性对照(NC)组、LPS组(100μg/ml LPS)、GA组(100μg/ml LPS+10μmol/L GA)、GA+抑制剂组(100μg/ml LPS+10μmol/L GA+10μmol/ml p38 MAPK通路抑制剂)、抑制剂组(100μg/ml LPS+10μmol/ml p38 MAPK通路抑制剂)和GA+激活剂组(100μg/ml LPS+10μmol/L GA+300 ng/ml p38 MAPK通路激活剂)。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测定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炎性因子水平,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精氨酸酶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p38 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LPS组比较,GA组和抑制剂组细胞足突增多、胞体变大、细胞间隔缩小,白细胞介素(IL)1β、IL-6、iNOS、P53蛋白、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表达显著降低(22.53±0.53、24.13±1.00 vs 29.56±1.46,10.37±0.59、10.16±0.21 vs 15.13±1.00,0.39±0.01、0.38±0.01 vs 1.12±0.01,0.34±0.01、0.31±0.01 vs 0.89±0.01,0.40±0.01、0.40±0.02 vs 0.88±0.01,P<0.05),IL-10、Arg-1表达显著升高(177.33±7.57、187.21±6.87 vs 64.67±11.50,0.41±0.01、0.44±0.03 vs 0.10±0.01,P<0.05)。与GA组比较,GA+抑制剂组细胞足突增多、胞体变大,IL-1β、IL-6、iNOS、P53蛋白、p-p38 MAPK表达显著降低,IL-10、Arg-1表达显著升高(P<0.05);GA+激活剂组细胞足突减少、胞体变小,IL-1β、IL-6、iNOS、P53蛋白、p-p38 MAPK表达显著升高,IL-10、Arg-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GA可通过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LPS诱导的小鼠BV2小胶质细胞M2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脂多糖类 小神经胶质细胞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生存素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8
作者 单凤金 张义 许尧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MKK4)、生存素(Survivin)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82例喉癌患为研究对象,取手术切除的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KK4...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MKK4)、生存素(Survivin)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82例喉癌患为研究对象,取手术切除的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KK4、Survivin基因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记录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并用Cox回归模型对喉癌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喉癌组织中MKK4mRNA表达较癌旁组织下降,喉癌组织中SurvivinmRNA表达较癌旁组织升高(均P<0.05)。癌旁组织和喉癌组织MKK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5%(59/82)和40.24%(33/82),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7%(19/82)和71.95%(59/82)(χ^(2)=16.737,χ^(2)=39.117,均P<0.01)。不同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MKK4、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癌组织中MKK4和Survivin表达呈负相关(r=-0.403,P<0.05)。MKK4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81.82%(27/33)高于阴性患者65.31%(32/49),Survivin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62.71%(37/59)低于阴性患者82.61%(19/23),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为TNM分期和MKK4、Survivin表达(均P<0.05)。结论:喉癌组织中MKK4表达下调,Survivin表达上调,两者可能是潜在的预后标记物以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 生存素 喉鳞状细胞癌 标记物 预后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裕倩 蓝程 +1 位作者 符永华 王新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34-39,共6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与炎症及免疫相关的慢性肠道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是全球卫生问题的重大挑战。但是目前IBD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能量保护器,在维持体内能量平衡中发挥了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与炎症及免疫相关的慢性肠道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是全球卫生问题的重大挑战。但是目前IBD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能量保护器,在维持体内能量平衡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AMPK可通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抗纤维化、增强自噬等方面延缓炎症性肠病疾病的进展。该文对以上方面进行综述,为IBD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结肠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