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9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腺癌中蛋白激酶C亚型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范桂莲 唐建武 +2 位作者 卢红明 何苗 孙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α、βⅡ、ε、ζ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与结肠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结肠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管状腺癌52例,黏液腺癌30例;淋巴结转...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α、βⅡ、ε、ζ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与结肠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结肠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管状腺癌52例,黏液腺癌30例;淋巴结转移39例,无淋巴结转移4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癌组织标本中PKCα、βⅡ、ε、ζ蛋白的表达。结果 52例结肠管状腺癌中,PKCα、βⅡ、ζ3个亚型的阳性表达率在高、中、低各分化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KCε亚型的阳性表达率在高、中分化组之间以及中、低分化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χ2=31.523,P<0.05)。黏液腺癌组织中PKCα、βⅡ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管状腺癌组织(P<0.05),而PKCε的阳性表达率则显著高于管状腺癌组织(P<0.05);黏液腺癌组织与管状腺癌癌组织中PKCζ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结肠腺癌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中PKCα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中PKCβⅡ、ε、ζ的阳性表达率与有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C各亚型在结肠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不同,PKCε在结肠管状腺癌中的表达与分化有关,PKCε可能参与了黏液腺癌的黏液分泌,PKCα、βⅡ可能与结肠管状腺癌的细胞增殖有关;PKCα与结肠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Α 蛋白激酶cβⅡ 蛋白激酶cΕ 蛋白激酶cζ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参与调控小鼠脑皮层神经元神经调节蛋白1表达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田佳 陈晶 +2 位作者 陆萍 张越 梁洪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65-71,共7页
为探索神经活动依赖的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表达及其机制,在体外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元中,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发现氯化钾或荷包牡丹碱刺激6 h时,Nrg1和Ⅰ型Nrg1 mRNA表达增加,Ⅱ、Ⅲ型Nrg1表达不变。蛋白激酶C抑制剂bisⅠ可降... 为探索神经活动依赖的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表达及其机制,在体外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元中,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发现氯化钾或荷包牡丹碱刺激6 h时,Nrg1和Ⅰ型Nrg1 mRNA表达增加,Ⅱ、Ⅲ型Nrg1表达不变。蛋白激酶C抑制剂bisⅠ可降低氯化钾诱发的Nrg1和Ⅰ型Nrg1 mRNA表达,蛋白激酶C抑制剂bis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U0126和Ca^(2+)/钙调蛋白激酶抑制剂KN62,可降低荷包牡丹碱诱发的Nrg1和Ⅰ型Nrg1 mRNA表达。蛋白激酶C参与了氯化钾诱导的Nrg1和Ⅰ型Nrg1 mRNA的表达增加,蛋白激酶C、Ca^(2+)/钙调蛋白激酶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参与了荷包牡丹碱诱导的Nrg1和Ⅰ型Nrg1 mRNA的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蛋白1 小鼠 皮层神经元 蛋白激酶c 氯化钾 荷包牡丹碱
下载PDF
降钙素原通过影响磷酸化蛋白激酶Cα、闭合蛋白表达损害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
3
作者 刘慧恒 王隽笙 +2 位作者 林锦洲 郭梦雨 胡婷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否通过增加肠黏膜磷酸化蛋白激酶Cα(p-protein kinase Cα,p-PKCα)表达,减少闭合蛋白表达,从而损害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方法120~150g SPF级SD雄性大鼠20只,使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5组(每组4只)...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否通过增加肠黏膜磷酸化蛋白激酶Cα(p-protein kinase Cα,p-PKCα)表达,减少闭合蛋白表达,从而损害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方法120~150g SPF级SD雄性大鼠20只,使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5组(每组4只)。(1)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2)脓毒症组: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造模;(3)脓毒症+PCT组:大鼠CLP造模后,尾静脉注射PCT;(4)脓毒症+PCT+Go6983组:大鼠CLP造模后,先后经尾静脉注射PCT及Go6983(PKCα磷酸化抑制剂);(5)脓毒症+Go6983组:大鼠CLP造模后,尾静脉注射Go6983。术后24h于眼静脉取血1ml行血清D-乳酸(D-lactic acid,D-lac)、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浓度测定,取血后处死大鼠,留取回肠末端肠道组织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血清D-lac、DAO水平水平明显升高[(0.39±0.14)mmol/L比(5.15±0.66)mmol/L,(12.17±3.34)U/L比(31.43±3.94)U/L,P均<0.001];肠道组织中肠黏膜细胞p-PKCα表达增加[(58.85±11.43)×10^(3)IOD比(111.25±14.96)×10^(3)IOD],闭合蛋白表达量减少[(317.41±23.46)×10^(3)IOD比(192.98±15.97)×10^(3)IOD],肠黏膜细胞凋亡增加[(15.93±0.87)×10^(3)IOD比(20.53±1.87)×10^(3)IOD],P均<0.001,肠道组织病理损伤加重。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PCT组大鼠血清D-lac、DAO水平升高[(5.15±0.66)mmol/L比(7.55±0.76)mmol/L,(31.43±3.94)U/L比(58.71±7.54)U/L,P均<0.001],肠道组织中肠黏膜细胞p-PKCα表达增加[(111.25±14.96)×10^(3)IOD比(220.51±24.04)×10^(3)IOD],闭合蛋白表达量减少[(192.98±15.97)×10^(3)IOD比(91.28±9.7)×10^(3)IOD],肠黏膜细胞凋亡增加[(20.53±1.87)×10^(3)IOD比(28.05±1.48)×10^(3)IOD],P均<0.001,肠道组织病理损伤加重。与脓毒症+PCT组相比,脓毒症+PCT+Go 6983组大鼠血清D-lac、DAO水平升高程度减少[(7.55±0.76)mmol/L比(5.55±0.73)mmol/L,(58.71±7.54)U/L比(42.68±2.78)U/L,P均<0.001],肠道组织中肠黏膜细胞p-PKCα表达减少[(220.51±24.04)×10^(3)IOD比(157.13±12.79)×10^(3)IOD,P=0.002],闭合蛋白表达量增多[(91.28±9.7)×10^(3)IOD比(131.23±11.58)×10^(3)IOD,P<0.001],肠黏膜细胞凋亡减少[(28.05±1.48)×10^(3)IOD比(22.66±0.72)×10^(3)IOD,P<0.001],肠道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与脓毒症+PCT+Go 6983组相比,脓毒症+Go6983组大鼠血清D-lac、DAO水平下降[(5.55±0.73)mmol/L比(2.82±0.49)mmol/L,(42.68±2.78)U/L比(23.28±3.86)U/L,P<0.001],肠道组织中肠黏膜细胞p-PKCα表达减少[(157.13±12.79)×10^(3)IOD比(81.84±11.53)×10^(3)IOD],闭合蛋白表达量增加[(131.23±11.58)×10^(3)IOD比(260.37±11.44)×10^(3)IOD],肠黏膜细胞凋亡减少[(22.66±0.72)×10^(3)IOD比(19.14±1.05)×10^(3)IOD],P均<0.001,肠道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PCT使脓毒症大鼠肠黏膜细胞p-PKCα表达增加,闭合蛋白表达减少,加重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脓毒症 肠道屏障功能 磷酸化蛋白激酶cα 闭合蛋白
下载PDF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α亚型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莉 马骥 +1 位作者 顾勇 林善锬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56-659,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蛋白激酶C(PKC)α亚型的表达和转位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40mg/kg)、福辛普利组(40mg/kg)、两药合用组(各20mg/kg)和糖尿病对照...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蛋白激酶C(PKC)α亚型的表达和转位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40mg/kg)、福辛普利组(40mg/kg)、两药合用组(各20mg/kg)和糖尿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PKCα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髓质PKCα的表达和胞膜转位情况。结果各用药组肾皮质PKCα总表达量和胞膜转位量均明显降低。各组间肾髓质PKCα的总量及胞膜、胞浆部分量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AS参与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中PKC途径,尤其是PKCα亚型的激活,而阻断RAS可部分纠正这种变化,提示RAS通过影响PKCα转导途径的异常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蛋白激酶c 同工酶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蛋白激酶cα亚型 糖尿病大鼠 肾脏组织 蛋白激酶c(PKc) 链脲佐菌素(STZ)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糖尿病胃动力障碍大鼠胃窦平滑肌中蛋白激酶C的活性变化
5
作者 范秀娟 蔡英兰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胃动力障碍大鼠胃窦平滑肌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给予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利用RM-6240四道生理信号记录仪观察大鼠胃窦环行平滑肌自发性收缩运动情况,将自发性收缩运动减弱的大... [目的]观察糖尿病胃动力障碍大鼠胃窦平滑肌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给予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利用RM-6240四道生理信号记录仪观察大鼠胃窦环行平滑肌自发性收缩运动情况,将自发性收缩运动减弱的大鼠归为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模型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PKC的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PKCα、PKCβⅠ蛋白膜浆比明显减小,且PKCα磷酸化情况亦明显降低(P<0.05),即PKC活性明显减弱.[结论]糖尿病大鼠发生胃动力障碍可能与胃窦平滑肌中PKC活性减弱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动力障碍 蛋白激酶c 大鼠
原文传递
蛋白激酶CβⅡ通过调控翻译起始介导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肝细胞癌转移
6
作者 刘敏 赖敏 +3 位作者 曾云 祝珊珊 尤梅桂 高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47-1554,共8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 β Ⅱ(protein kinase C β Ⅱ, PKCβⅡ)上调Snail和Twist蛋白表达介导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5S]-甲硫氨酸掺入实验和核糖体分离实验观察PKCβⅡ对Snail和Twist mRNA翻译的影响。敲减真核翻译起...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 β Ⅱ(protein kinase C β Ⅱ, PKCβⅡ)上调Snail和Twist蛋白表达介导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5S]-甲硫氨酸掺入实验和核糖体分离实验观察PKCβⅡ对Snail和Twist mRNA翻译的影响。敲减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eIF4E)通过核糖体分离实验、Western blot及RT-qPCR观察对PKCβⅡ调控Snail和Twist表达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观察PKCβⅡ对调控eIF4E活性的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观察应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相互作用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interacting kinase 1, MNK1)抑制剂或雷帕霉素对PKCβⅡ调控Snail和Twist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观察敲减eIF4E对PKCβⅡ调控肝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35S]-甲硫氨酸掺入实验和核糖体分离实验表明,相比β-actin,PKCβⅡ显著上调Snail和Twist mRNA的翻译(P<0.01)。敲减eIF4E抑制PKCβⅡ介导的Snail和Twist mRNA翻译和蛋白表达的上调(P<0.01),但对Snail和Twist的转录没有影响。高表达PKCβⅡ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MNK1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eIF4E结合蛋白1(eIF4E-binding protein 1, 4E-BP1)通路上调eIF4E的活性(P<0.01)。应用MNK1抑制剂或雷帕霉素可抑制PKCβⅡ介导的Snail和Twist蛋白表达上调(P<0.01)。敲减eIF4E抑制PKCβⅡ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增强(P<0.01)。结论:PKCβⅡ通过激活ERK/MNK1通路和AKT/mTOR/4E-BP1通路上调eIF4E的活性,优先促进Snail和Twist mRNA的翻译,介导上皮-间充质转化,从而促进肝细胞癌的转移。这提示PKCβⅡ作为肝细胞癌治疗靶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蛋白激酶cβⅡ 翻译起始 上皮-间充质转化 转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在蒺藜皂苷诱导心脏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巍 李红 +1 位作者 遇红梅 杨世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PKCε)磷酸化含量及其转位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对照组用改良Kreb-Henseleit液(K-H液持续灌注170min);I/R组(...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PKCε)磷酸化含量及其转位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对照组用改良Kreb-Henseleit液(K-H液持续灌注170min);I/R组(用K-H液灌流稳定20min后,停灌30min,再灌注120min);Chelerythrine组(K-H液中PKCε抑制剂1μmol.L-1);蒺藜皂苷组(K-H液中含蒺藜皂苷100mg.L-1),蒺藜皂苷+Chelerythrine组(K-H液中含蒺藜皂苷100mg.L-1+Chelerythrine1μmol.L-1),后3组I/R过程同I/R组。动态检测心率、平均动脉压。实验结束后计算心肌缺血面积,测定心脏再灌流出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变化,提取各组心肌组织检测PKCε磷酸化含量及转位情况。结果单独应用Chelerythrine对I/R心功能、心肌CK-MB及心肌缺血面积无影响;蒺藜皂苷可降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减少心肌CK-MB释放,缩小心肌缺血面积,促进心肌组织内PKCε磷酸化并使其由细胞质转位到细胞膜上。Chelerythrine与蒺藜皂苷合用可部分阻断蒺藜皂苷的上述作用。结论PKCε抑制剂可减弱蒺藜皂苷对离体大鼠I/R心肌的保护作用,蒺藜皂苷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与PKCε磷酸化程度及转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蒺藜皂苷 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 蛋白激酶c抑制剂
下载PDF
健脾祛痰化瘀方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细胞信号分子钙离子和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冰 宋剑南 +2 位作者 牛晓红 金红 李玉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为了探讨健脾祛痰化瘀方在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中对信号转导分子钙离子和蛋白激酶C的影响 ,分别以健脾祛痰化瘀方—沥水调脂胶囊含药血清 (浓度分别为 5 %、10 %和 2 0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10 0mg L)处理人脐静脉... 为了探讨健脾祛痰化瘀方在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中对信号转导分子钙离子和蛋白激酶C的影响 ,分别以健脾祛痰化瘀方—沥水调脂胶囊含药血清 (浓度分别为 5 %、10 %和 2 0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10 0mg L)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 ,以液体闪烁仪检测平滑肌细胞胞膜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发现 ,沥水调脂胶囊含药血清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引起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及平滑肌细胞胞膜蛋白激酶C活性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 2 0 %含药血清作用最为明显。结果提示 ,健脾祛痰化瘀方可能通过调节钙离子、蛋白激酶C两种信号传递分子的变化起抗氧化作用 ,进而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及平滑肌细胞增殖 ,达到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中药调节钙离子和蛋白激酶c的表达 免疫荧光检测 健脾祛痰化瘀方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蛋白激酶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洁 倪沛洲 凌霞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2-186,共5页
阐述蛋白激酶C的生化性质 ,在肿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近年来研究发现的蛋白激酶C抑制剂。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多药耐药 蛋白激酶c抑制剂
下载PDF
高糖作用下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与蛋白激酶C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小鹏 罗春英 +4 位作者 曹仁贤 刘江华 文芳 李云 文格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高糖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蛋白激酶C通路被激活和抑制的关系。方法提取并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葡萄糖(5.5、11、22及44mmol/L)、蛋白激酶C激活剂和阻断剂并分别作用... 目的观察高糖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蛋白激酶C通路被激活和抑制的关系。方法提取并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葡萄糖(5.5、11、22及44mmol/L)、蛋白激酶C激活剂和阻断剂并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蛋白激酶C蛋白表达。结果经高糖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但脐静脉内皮细胞经22 mmol/L葡萄糖作用72 h或佛波酯作用6 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水平不再升高,而呈下降趋势(P<0.05)。经22 mmol/L葡萄糖作用72 h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也逐渐下降。蛋白激酶C在22 mmol/L葡萄糖处理2 h后出现膜转位。而蛋白激酶C抑制剂GF109203X可阻断上述现象。结论高糖能引起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高糖引起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增高,其机制与高糖激活蛋白激酶C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蛋白激酶c通路的关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c通路 糖尿病
下载PDF
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蛋白激酶Cα和δ表达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万沁 童南伟 +1 位作者 刘小菁 吴惠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05-506,共2页
以高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研究显示,高糖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C)功能紊乱,凋亡增加,NO浓度降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增加;高糖可诱导HUVECs的蛋白激酶C(PKC)α及PKCδ表达位置转移,PKCδ表达增强,但对PKCα表达影响... 以高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研究显示,高糖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C)功能紊乱,凋亡增加,NO浓度降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增加;高糖可诱导HUVECs的蛋白激酶C(PKC)α及PKCδ表达位置转移,PKCδ表达增强,但对PKCα表达影响不明显。高糖所致EC功能异常,可能部分是通过PKCα及PKCδ途径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内皮 血管 蛋白激酶cΑ 蛋白激酶cδ
下载PDF
二尖瓣病变患者左房心肌总蛋白激酶C活性及亚类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舸 萧锡俊 +2 位作者 徐燕华 傅明德 聂良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8-690,共3页
目的 探讨二尖瓣病变患者左房心肌总蛋白激酶 C(PKC)活性及 PKCα、β亚类含量与心房颤动(AF)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35例患者分为四组 ,A组 :二尖瓣狭窄 (MS)伴 AF;B组 :为窦性心率 (SR)的二尖瓣狭窄 ;C组 :二尖瓣关闭不全 (MR)... 目的 探讨二尖瓣病变患者左房心肌总蛋白激酶 C(PKC)活性及 PKCα、β亚类含量与心房颤动(AF)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35例患者分为四组 ,A组 :二尖瓣狭窄 (MS)伴 AF;B组 :为窦性心率 (SR)的二尖瓣狭窄 ;C组 :二尖瓣关闭不全 (MR)伴 AF;D组 :为 SR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分别检测各组总 PKC活性及 PKCα、PKCβ亚类含量。结果 各组间总 PKC活性无明显差异 (P>0 .0 5 )。伴有 AF的二尖瓣病变患者 (MS或 MR)其左房心肌 PKCα含量低于 SR的二尖瓣病变患者 (MS或 MR) ;而 PKCβ含量却高于 SR的二尖瓣病变患者 ,但上述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处理的显著性水平 (P>0 .0 5 )。结论 左房心肌总 PKC活性与二尖瓣病变患者 AF发生的关系不明显 ,但左房心肌 PKC亚类含量水平的变化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亚类 心房纤颤 二尖瓣病变 蛋白激酶c活性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蛋白激酶C-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延庆 方琦 +4 位作者 廖壮槟 林亨 黄梓雄 梁远生 许成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9期7926-7931,共6页
背景:防止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脑保护性治疗的目标。目的:通过观察灯盏花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γ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 背景:防止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脑保护性治疗的目标。目的:通过观察灯盏花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γ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及灯盏花素组(n=20)。模型组及灯盏花素组采用落体撞击制备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切开头皮打开骨窗后即缝合。灯盏花素组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灯盏花素0.4 mg/(kg·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别腹腔注射0.4 mL/(kg·d)生理盐水。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蛋白激酶C-γ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在24 h到达高峰;灯盏花素能明显减少创伤性脑损伤后蛋白激酶C-γ蛋白表达(P<0.05)。结果说明灯盏花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蛋白激酶c 同工酶类 模型 动物 实验动物模型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灯盏花素 创伤性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蛋白激酶c 脑保护作用 同工酶 抑制剂 兴奋毒性氨基酸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在肝细胞缺氧预处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单毓强 高毅 +1 位作者 王瑜 潘明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723-725,共3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肝细胞缺氧预处理中的作用, 方法:建立体外肝细胞缺氧预处理模型,应用PKC抑制剂白屈菜季铵碱(chelerythrine chloride,CHE)和激动剂豆蔻酸佛波酰乙酯(phoro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通过检测PKC磷酸化...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肝细胞缺氧预处理中的作用, 方法:建立体外肝细胞缺氧预处理模型,应用PKC抑制剂白屈菜季铵碱(chelerythrine chloride,CHE)和激动剂豆蔻酸佛波酰乙酯(phoro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通过检测PKC磷酸化活性,细胞存活率,同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研究PKC的作用,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和缺氧复氧组的PKC磷酸化活性(710.5±78.8)fkat/g比较,缺氧预处理组的PKC磷酸化活性(1823.7±2682)fkat/g和PKC激动剂组的PKC磷酸化活性(2541.2±326.5)fkat/g显著增高(P<0.01),肝细胞结构损伤改变较小;和缺氧预处理组比较,PKC抑制剂组相应指标呈相反的变化,PKC磷酸化活性(1088.0±89.3)fkat/g(P<0.01)。结论:肝细胞缺氧预处理细胞保护作用中,PKC通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肝细胞缺氧 预处理 细胞存活率 蛋白激酶c抑制剂 细胞保护
下载PDF
葡萄糖对内皮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通透性及粘附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一文 李亚明 周勇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蛋白激酶C(PKC)活性、通透性及粘附性的影响。方法 用[γ32 P]ATP参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PKC活性;用51 Cr标记的静止血小板与HUVECs保温,测定内皮细胞的粘附性;用...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蛋白激酶C(PKC)活性、通透性及粘附性的影响。方法 用[γ32 P]ATP参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PKC活性;用51 Cr标记的静止血小板与HUVECs保温,测定内皮细胞的粘附性;用HUVECs对白蛋白的体外通透性实验测定内皮细胞的通透性。结果 2 0mmol L的高浓度葡萄糖可最大程度活化HUVECs的PKC ,膜PKC活性为( 2 874±0 0 4 6 )mmol·mg- 1 ·min- 1 ,明显高于浆PKC活性[( 1 2 15±0 0 19)mmol·mg- 1 ·min- 1 ,P <0 0 1];HUVECs在2 0mmol L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的最大粘附率为( 6 2 84±3 2 4 ) % ,对白蛋白的最大通透率为( 0 32±0 0 0 2 )ng ml,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HUVECs的PKC总活性与HUVECs的通透性及粘附率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 84 6、0 734(P均<0 0 5 )。PKC抑制剂CalphostinC能抑制高浓度( 2 0mmol L)葡萄糖对HUVECs的PKC活化,并使HUVECs的通透性及粘附率明显下降。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 2 0mmol L)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的PKC ,进而增加其通透性及粘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活性 粘附性 HUVEcs 蛋白激酶c(PKc) 高浓度葡萄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PKc抑制剂 PKc活性 mol/L 通透性实验 粘附率 不同浓度 相关系数 蛋白 测定 外源性 血小板 通透率 对照组 总活性 可活化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春蕾 陈琪 +2 位作者 金艳 陈秀英 王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内蛋白磷酸化水平对清道夫受体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蛋白激酶C抑制剂星形孢菌素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利用蛋白质印迹试验和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药物对细胞表面受体表达的影响,并分别测定对照组和处理组细胞对碘标记的氧化型... 目的观察细胞内蛋白磷酸化水平对清道夫受体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蛋白激酶C抑制剂星形孢菌素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利用蛋白质印迹试验和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药物对细胞表面受体表达的影响,并分别测定对照组和处理组细胞对碘标记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结合、降解以及细胞内脂质蓄积的程度。结果0.4μmol/L蛋白激酶C抑制剂星形孢菌素可以促进细胞结合碘标记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增加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但抑制细胞降解碘标记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同时抑制细胞内胆固醇酯的蓄积。结论以上表明清道夫受体功能与细胞内蛋白质磷酸化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清道夫受体功能的影响 蛋白质印迹试验 清道夫受体 巨噬细胞 蛋白激酶c抑制剂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在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霞 盛卸晃 刘兆平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6-558,共3页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调控因子,可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活动。迄今已发现12个亚型。最近研究表明,PKC各亚型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针对PKC各亚...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调控因子,可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活动。迄今已发现12个亚型。最近研究表明,PKC各亚型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针对PKC各亚型不同的生物学效应,选择性的调节PKC各亚型的活性有望给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亚型 缺血性脑伤损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蛋白激酶C及抑制剂的作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跃娥 杨卓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抑制剂 中药制剂
下载PDF
蛋白激酶C-alpha和beta在血压及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丽君 赵鸿 +1 位作者 刘建设 邓安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明确蛋白激酶C(PKC)-alpha和beta在小鼠血压及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不同作用。方法使用代谢箱收集正常饮食下PKC-alpha和beta两种基因敲击鼠及相应野生鼠24 h尿液,采用间接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情况,3[H]... 目的明确蛋白激酶C(PKC)-alpha和beta在小鼠血压及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不同作用。方法使用代谢箱收集正常饮食下PKC-alpha和beta两种基因敲击鼠及相应野生鼠24 h尿液,采用间接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情况,3[H]标记的菊粉作清除率试验并观察小鼠血压。结果与野生鼠相比,正常饮食下PKC-alpha基因敲击鼠血压、尿白蛋白正常,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少(P=0.02),而PKC-beta基因敲击鼠尿白蛋白、GFR正常,血压上升(P=0.03)。结论PKC-alpha主要参与调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而PKC-beta主要参与调节动脉血压,每一亚基的具体作用不能被另一亚基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alpha 蛋白激酶c—beta 肾小球滤过功能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