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4 位作者 何冰源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进行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显影定位组和旁正中入路组。超声显影定位组采用低频超声探头...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进行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显影定位组和旁正中入路组。超声显影定位组采用低频超声探头扫描腰椎旁正中矢状位腰椎影像,确定椎管内前后复合物显影最佳的位置,标记穿刺点及穿刺角度,进行椎管内穿刺。旁正中入路组采用触感体表标志进行定位,旁正中入路进行椎管内穿刺。记录两组穿刺相关指标(首次穿刺成功情况、穿刺进针次数、穿刺针重新定位次数)、定位时间、穿刺操作时间,以及两组术后24 h感觉异常、神经损伤、穿刺出血及腰疼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显影定位组首次穿刺成功32例(71.11%)、穿刺针进针次数1.00(1.00, 2.00)次、穿刺针重新定位次数1.00(1.00, 2.00)次,旁正中入路组分别为15例(33.33%)、2.00(1.00, 3.00)次、2.00(1.00, 2.00)次;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定位时间、穿刺操作时间比较P均>0.05。超声显影定位组术后感觉异常5例(11.11%)、神经损伤1例(2.22%)、穿刺出血2例(4.44%)、腰疼3例(6.67%),旁正中入路组分别为6例(13.33%)、3例(6.67%)、5例(11.11%)、6例(13.3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有助于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进针次数,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穿刺定位 髋部骨折 蛛网膜下腔阻滞 老年人
下载PDF
布比卡因注射液双向给药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郑玛利 林碧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354-1356,共3页
目的:探究布比卡因注射液双向给药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9月收治的73例欲行剖宫产手术高危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分为单向组(n=36)和双向组(n=37),对单向组产... 目的:探究布比卡因注射液双向给药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9月收治的73例欲行剖宫产手术高危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分为单向组(n=36)和双向组(n=37),对单向组产妇采用布比卡因单向注射给药,对双向组产妇采用布比卡因双向注射给药。观察两组产妇麻醉前(T_(0))、腹壁切口后(T_(1))、胎儿娩出后(T_(2))即时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血氧含量(SpO_(2))水平;手术期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补液量;分娩后1min、5min新生儿Apgar评分;手术后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1)时两组产妇HR、DBP、SBP水平较T_(0)时无明显变化(P>0.05),SpO_(2)水平较T_(0)时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T_(2)时两组产妇HR、DBP、SBP水平较T_(0)时显著上升,SpO_(2)水平较T_(0)时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双向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向组产妇(P<0.05),两组分娩后1min、5min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经双向给药用于高危产妇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良好,产妇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未增加新生儿窒息风险,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 双向给药 高危产妇 剖宫产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效果
3
作者 吕明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72例,年龄40~61岁,BMI 20~24 kg/m^(2),SAS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R+S组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72例,年龄40~61岁,BMI 20~24 kg/m^(2),SAS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R+S组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S组应用罗哌卡因。2组术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2组患者肛门松弛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中下肢运动阻滞程度(Bormage评分),以及麻醉前(T_(0))、手术开始10 min(T_(1))、手术开始20 min(T_(2))、术毕(T_(3))时患者的HR、MAP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程度。统计2组术后首次PCIA按压时间、术后24 h内PCIA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总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肛门松弛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Bormage评分,以及T_(0)和T_(3)时的HR、MA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T_(1)、T_(2)时的HR、MAP水平较T_(0)时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组患者T_(1)、T_(2)时HR、MAP水平与T 0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低于S组,术后首次PCIA按压时间晚于S组,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总用量和按压次数少于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安全有效,其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
下载PDF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吴仲丽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1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于马鞍山市和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产妇20例。3组均...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于马鞍山市和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产妇20例。3组均采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A组使用剂量10.0 mg,B组使用剂量11.0 mg,C组使用剂量12.5 mg。比较3组不同阶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手术相关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醉镇痛效果。结果:T0、T1、T2、T3、T4阶段3组产妇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麻醉生效及手术时间虽均短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麻醉镇痛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中运用11.0 mg布比卡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可降低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麻醉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剖宫产术 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 剂量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和去氧肾上腺素输注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所致剖宫产术后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秀双 李晓光 +2 位作者 曹秀玲 徐丽 车向明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6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输注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所致剖宫产术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的10...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输注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所致剖宫产术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组和NE组,每组50例。NE组产妇输注0.05μg/(kg·min)NE,PE组产妇输注0.75μg/(kg·min)PE。比较分析两组产妇麻醉后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症治疗药物情况、新生儿结局和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分析两组产妇输注血管加压药物前(T_(0))、输注血管加压药物后(T_(1))、产妇取仰卧位时(T_(2))、确认阻滞成功时(T_(3))、手术开始时(T_(4))、胎儿娩出时(T_(5))、催产素给药后5min(T_(6))、手术结束时(T_(7))的收缩压和心率。结果两组产妇麻醉后的低血压、严重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反应性高血压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PE给药、麻黄碱给药比例,p H、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5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NE组产妇的心动过缓发生率和阿托品给药比例均显著低于PE组(P<0.05)。T_(0)、T_(1)、T_(2)、T_(3)、T_(4)、T_(5)、T_(6)、T_(7)时刻,两组产妇组内和组间的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NE输注和PE输注均可有效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所致剖宫产术后低血压的发生,且不会对母婴结局造成不良影响,与PE输注比较,NE输注可显著降低产妇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去氧肾上腺素 蛛网膜下腔阻滞 低血压 剖宫产术
下载PDF
动态血压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吴维强 姚泽宇 王学军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7期751-755,共5页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119例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年龄≥60岁)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蛛网膜下腔阻滞后...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119例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年龄≥60岁)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蛛网膜下腔阻滞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将研究对象分为血压正常组(85例)和低血压组(3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动态血压指标。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非杓型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血压组患者的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Ⅱ级的比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以及非杓型血压的比例均显著大于或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β受体阻滞剂、非杓型血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A分级为Ⅱ级、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三联指标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曲线下面积为0.64,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56.9%。年龄、ASA分级为Ⅱ级、使用β受体阻滞剂、非杓型血压四联指标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曲线下面积为0.81,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64.7%。四联指标预测模型的效能显著高于三联指标(χ^(2)=16.254,P<0.001)。结论 非杓型血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加入非杓型血压指标的预测模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预测效能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老年 蛛网膜下腔阻滞 非杓型血压 低血压
下载PDF
基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导向补液预防骨科手术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的研究
7
作者 刘莉 王莹莹 +3 位作者 吕瑞兆 柳洁 张慧娟 井郁陌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nferior vena cava collapsibility index,IVC-CI)的导向补液策略对骨科手术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拟行骨科手术的19... 目的探讨基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nferior vena cava collapsibility index,IVC-CI)的导向补液策略对骨科手术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拟行骨科手术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管理,试验组给予以IVC-CI36%为阈值的导向补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0)、麻醉即刻(T1)、麻醉后5min(T2)、麻醉后10min(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和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的总补液量、低血压发生情况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T0、T1时刻比较,两组患者T2、T3时刻的MAP、HR、CO均显著降低(P<0.05)。T0、T1时刻,两组患者的MAP、HR、CO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2、T3时刻,试验组患者的MAP、HR、C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0时刻比较,两组患者T1、T2、T3时刻的SVV均显著升高(P<0.05)。T0时刻,两组患者的SV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1、T2、T3时刻,试验组患者的SV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补液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VC-CI导向补液能维持骨科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改善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并可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显著降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导向补液 骨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低血压
下载PDF
预防性输注NE和PE对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髋关节骨折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杨慧芳 陈苑 +2 位作者 周慧 程远 孙建良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0期1535-1537,1540,共4页
目的比较预防性输注去甲肾上腺素(NE)和去氧肾上腺素(PE)对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髋关节骨折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I或II级择期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髋关节骨折老年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比较预防性输注去甲肾上腺素(NE)和去氧肾上腺素(PE)对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髋关节骨折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I或II级择期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髋关节骨折老年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浓度为8µg/min),去氧肾上腺素组(PE组,浓度为100µg/min),每组各31例。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两组均输注血管收缩药物,初始输注速度NE组为1 mL/min(4 mg NE与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500 mL,浓度为8µg/ml)。PE组为1 mL/min(10 mg PE与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浓度为10 mg/mL)。监测围术期心率、血压、心输出量、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心动过缓及高血压等的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纳入研究,每组各31例,平均年龄(71±6)岁。NE组较PE组心率更快,心输出量更高。NE组较PE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低(10%VS.36%,P=0.031),高血压发生率低(3%VS.36%,P=0.003)。患者均无低血压,平均动脉血压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NE和PE均能有效降低髋关节骨折老年患者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后诱发的低血压发生率,但NE组心率、心输出量更稳定,且心动过缓和高血压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折 去甲肾上腺素 去氧肾上腺素 蛛网膜下腔阻滞 低血压
下载PDF
骶管阻滞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肛肠手术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9
作者 袁建虎 张旭光 +2 位作者 杨茜芳 杨志军 陆海宁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市肛肠医院行择期肛肠手术患者659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骶麻组(368例)和腰麻组(291例)。骶麻组采用骶管给予1%利多卡因15~20 ...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市肛肠医院行择期肛肠手术患者659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骶麻组(368例)和腰麻组(291例)。骶麻组采用骶管给予1%利多卡因15~20 ml+0.375%~0.5%罗哌卡因5~10 ml,总量25 ml。腰麻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给予0.75%盐酸罗哌卡因7.5 mg/1 ml。比较两组术后急性疼痛的差异。结果659例患者中,男375例,女284例,年龄18~70岁,平均(42.3±12.5)岁。两组急性灼烧样疼痛、急性坠胀感和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麻组术后急性锐痛发生率高于骶麻组(32.99%比25.00%),术后3 d静息、换药、下地和排便4种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高于骶麻组[2.31(2.23,4.37)分比2.01(0.01,3.26)分,3.56(2.72,5.11)分比3.13(2.28,4.16)分,2.21(1.23,3.43)分比2.03(0.02,3.11)分,4.28(3.19,5.25)分比3.10(2.01,4.14)分],恶心、呕吐和睡眠受影响的发生率高于骶麻组(8.59%比1.63%,2.06%比0.27%,13.06%比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比较,骶管阻滞麻醉显著降低肛肠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率,但不能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疼痛 肛肠手术 急性 慢性
原文传递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镇痛在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钢 饶景子 徐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329-2331,2355,共4页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镇痛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妇科60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阻滞+静脉自控镇...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镇痛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妇科60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阻滞+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镇痛。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Ramasay镇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质量恢复量表(QoR-15)评分、不良反应及镇痛满意率。结果:术后6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观察组SpO2均高于对照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Rama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疼痛及QoR-15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镇痛可改善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改善其术后恢复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 阻滞 子宫肌瘤切除术 麻醉效果 镇痛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对蛛网膜下腔阻滞肛肠手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晓莉 夏瑞 刘旭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预处理对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肛肠手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腰麻下行肛肠手术的患者195例,男122例,女73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预处理对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肛肠手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腰麻下行肛肠手术的患者195例,男122例,女73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腰麻前TEAS预处理组(A组)、手术结束时TEAS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5例。A组于腰麻前经皮电刺激中极穴(RN3)、气海穴(RN6)、关元穴(RN4)、关元俞穴(BL26)和八髎穴(BL31-34),疏密波频率2/100 Hz,电流强度6~10 mA,刺激时间30 min;B组于手术结束后立刻选取与A组相同的穴位、频率、刺激强度及刺激时间;C组不予电刺激。记录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首次排尿等待时间以及术后当晚小腹胀满感评分以及术后尿潴留和术后因尿潴留导尿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首次排尿量明显减少(P<0.05);C组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等待时间明显延长,首次排尿量明显减少,术后当晚小腹胀满感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C组因尿潴留导尿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腰麻前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可明显降低肛肠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能更好地保护膀胱功能,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预处理 术后尿潴留 蛛网膜下腔阻滞 肛肠手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帅 饶孔 +1 位作者 段志强 郝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78例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9例。对照...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78例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中,女19例,男20例;年龄60~76(67.45±5.63)岁;病程2~9(4.15±0.36)d。治疗组中,女18例,男21例;年龄61~75(66.98±5.52)岁;病程2~9(4.24±0.39)d。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治疗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疼痛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F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平缓,相对血流动力学较稳定(F_(时间)=9.632、9.741,均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率、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9.365、8.644,均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率、MA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交互)=8.635、8.744,均P<0.001)。不同时间点的肾上腺素(Adr)、皮质醇(Co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9.652、7.625,均P<0.001);治疗组的Adr、Co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8.551、7.968,均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dr、Co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交互)=9.582、7.582,均P<0.001)。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围术期应激反应轻较。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8.025,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9.658,P<0.001),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效果较好(F_(交互)=8.569,P<0.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老年股骨骨折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小儿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研究进展
13
作者 曾维 石翊飒 +2 位作者 龚红月 郑奇辉 杜生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小儿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在20世纪初首次引入临床,因能降低与全麻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腹部以下手术。近年来,凭借较小的循环呼吸功能干扰和围术期麻醉监测技术的发展,小儿腰麻再次受到关注,相关研究日益增多。本... 小儿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在20世纪初首次引入临床,因能降低与全麻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腹部以下手术。近年来,凭借较小的循环呼吸功能干扰和围术期麻醉监测技术的发展,小儿腰麻再次受到关注,相关研究日益增多。本文着重围绕小儿腰麻的优势、局麻药物用法、辅助用药、超声在小儿腰麻中的应用、现存问题等五个方面进行综述,通过总结国内外应用现状,探讨其在小儿部分手术中的优势,以期为小儿腰麻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蛛网膜下腔阻滞 药物 超声
下载PDF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宝 崔静静 +4 位作者 靳涛 刘文平 王国瑞 王建华 井郁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至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5 mg剂量组和9.0 m...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至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5 mg剂量组和9.0 mg剂量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其中7.5 mg剂量组给予4 mL∶7.5 mg的盐酸罗哌卡因,9.0 mg剂量组为4 mL∶9.0 mg的盐酸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镇痛效果、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 mg剂量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9.0 mg剂量组,最高阻滞平面低于9.0 mg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前相比,两组给药后5、15、30 min、术毕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 mg剂量组术后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9.0 mg剂量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 mg剂量组术后1 d及3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4.32±1.67)、(25.79±2.12)分,显著高于9.0 mg剂量组[(23.51±1.79)、(24.78±2.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MMSE评分与7.5 mg剂量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 mg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显著低于9.0 mg剂量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5 mg或9.0 mg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均可用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但7.5 mg罗哌卡因不良反应少,且有利于术后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骨折 蛛网膜下腔阻滞 罗哌卡因 麻醉效果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持续泵注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对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患者镇静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玲 赵华 +2 位作者 赵培西 朱涛 王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腰麻)复合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6例采用腰麻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和...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腰麻)复合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6例采用腰麻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58例。咪达唑仑组采用10 mg咪达唑仑稀释至50 mL(0.2 mg/mL)按1.0 mL/(kg·h)负荷剂量静脉泵注10 min;右美托咪定组采用200μg右美托咪定稀释至50 mL(4μg/mL)按1.0 mL/(kg·h)负荷剂量静脉泵注10 min。麻醉开始前(T0)、腰麻后5 min(T5)、腰麻后10 min(T10,即开始给予咪达唑仑或右美托咪定时)及腰麻后40 min内每5 min(T15~T40)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双频脑电指数(BIS)。术后收集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咪达唑仑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动过缓发生率和阿托品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而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右美托咪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T15~T40时,咪达唑仑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和B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进入PACU时的Ramsay镇静评分更高,而在PACU停留的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比较,右美托咪定用于腰麻复合镇静时可减少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但易引起心动过缓,延长在PACU停留的时间和镇静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低血压 心动过缓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采用罗哌卡因不同剂量及注药方向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冬梅 《青岛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差异化剂量与注药方向在肛肠手术患者麻醉中的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行肛肠手术患者152例,按麻醉手法不同分为4组各38例。其中A、B两组均予以10mg用药剂量,分别采用...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差异化剂量与注药方向在肛肠手术患者麻醉中的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行肛肠手术患者152例,按麻醉手法不同分为4组各38例。其中A、B两组均予以10mg用药剂量,分别采用向头、向尾注药的方式。C、D两组均予以8mg用药剂量,分别采用向头、向尾注药的方式。对比4组麻醉相关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组间,C、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起效时间分别较C、D组短(P<0.05);从感觉阻滞神经的恢复时间观察,A、C组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分别稍短于B、D组。C、D组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从运动阻滞恢复情况观察,D组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其他各组(P<0.05);4组均发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无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不良反应情况,各组间比较,D组腰部不适及尿潴留发生率最低。结论在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时,选用8mg剂量并向尾端注射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不容易受到不良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剂量 注药方向 肛肠手术 蛛网膜下腔阻滞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17
作者 方锐 周民涛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在行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中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方法:抽取行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选择0.5%罗哌卡因2mL来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组选择0.2%罗哌卡因3mL来... 目的:分析在行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中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方法:抽取行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选择0.5%罗哌卡因2mL来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组选择0.2%罗哌卡因3mL来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痛觉恢复时间较观察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麻醉后对照组临床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较观察组降低、心率较观察组高,并且麻醉后对照组临床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较观察组降低、心率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0.2%罗哌卡因3mL开展蛛网膜下腔麻醉阻滞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加快运动阻滞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手术 盐酸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下载PDF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18
作者 叶晶晶 易能芬 高蓉婷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期174-176,共3页
目的 比较分析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经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全身麻... 目的 比较分析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经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全身麻醉),每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及术前ASA评分);术前、术后1d、术后3d及出院前认知功能评估(MMSE评分、MoCA评分、TMT时间);术后3d内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认知功能评估比较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MMSE评分、MoCA评分、TMT时间及出院前MMSE评分、MoCA评分TMT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时MMSE评分、MoCA评分、TMT时间及术后3d时MMSE评分、MoCA评分、TMT时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9.09%(3/33,例)、3.03%(1/33,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21%(7/33,例)、15.15%(5/33,例),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有效促进术后短期内认知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 术后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超声辅助下直入穿刺法与侧入穿刺法蛛网膜下腔阻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
19
作者 邱松 刘特龙 周文 《右江医学》 2023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直入穿刺法与侧入穿刺法蛛网膜下腔阻滞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3月—9月于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超声辅助下行椎管内麻醉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超声辅助下直入穿刺法蛛网...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直入穿刺法与侧入穿刺法蛛网膜下腔阻滞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3月—9月于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超声辅助下行椎管内麻醉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超声辅助下直入穿刺法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组予以超声辅助下侧入穿刺法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T0)、麻醉30 min(T1)、缝合切口时(T2)及术毕30 min(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头痛、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0%、8.0%,低于对照组的16.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辅助下直入穿刺法与侧入穿刺法蛛网膜下腔阻滞均能取得理想麻醉效果,可稳定术中生命体征波动,但侧入穿刺法术后并发症风险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 超声检查 直入穿刺法 侧入穿刺法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