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蛮土是保”:近出諻■缶铭文所反映的疆域观念
1
作者 王坤鹏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49,共9页
春秋时期,王纲解纽,若干小邦依违于大国之间,甚或迁徙至边域之地,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某些特定的疆域观念。鄀邦即是其例。近年新发现的諻缶由春秋晚期下鄀邦某位邦君所作,缶铭“蛮土是保”反映了鄀邦统治阶层在秦、楚等大国威压与侵削之... 春秋时期,王纲解纽,若干小邦依违于大国之间,甚或迁徙至边域之地,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某些特定的疆域观念。鄀邦即是其例。近年新发现的諻缶由春秋晚期下鄀邦某位邦君所作,缶铭“蛮土是保”反映了鄀邦统治阶层在秦、楚等大国威压与侵削之下向南方迁徙并生发出治理当地“蛮”族、保卫疆土的疆域与族群治理观念。鄀邦本是华夏集团的一员,西周时期臣属于周王国。其原处于大荆山东麓的汉水谷地中,后来分为上鄀、下鄀。上鄀灭于楚,下鄀亦复在楚、秦的压力下南徙至今湖北钟祥一带。器铭“蛮土”概念以及“蛮土是保”的疆域治理观念实渊源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以及相应的族群治理政策。西周时期,周王国对“蛮”“狄”等边域族群以招徕为主,并通过武力威压使之臣服。周王在边域地区分封诸侯、邦君,并授命他们治理封域之内的各个族群,周王国的疆域由此得到极大拓展,部分边域地区亦逐渐形成了“蛮土”“裔土”等特定称谓。在此过程中,受封在边域的贵族群体亦逐渐形成治理“蛮”族、保疆守土的疆域与族群治理观念。在春秋王权衰微的背景下,鄀邦南徙于所谓“蛮土”之域实由于秦、楚等大国的逼迫,自不会再有王命之事,鄀君所提出的“蛮土是保”大概亦只是无奈之言,不过仍曲折反映了小邦以周代典制对抗大国威压的历史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朝 近出青铜器铭文 蛮土是保 疆域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