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9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LR4/ERK1/2信号通路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李娜 栾兆进 +3 位作者 杨美霞 宫晓玲 赵紫薇 宋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2例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和32例正常妊娠者(...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2例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和32例正常妊娠者(对照组)蜕膜组织TLR4、ERK1/2和p-ERK1/2的表达差异及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性分析流产组TLR4与p-ERK1/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中,蜕膜细胞的胞质是TLR4、ERK1/2和p-ERK1/2的表达定位点,且3种蛋白表达有所差异,在流产组TLR4和p-ERK1/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RK1/2的表达在两组中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TLR4的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RK1/2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ERK1/2的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产组TLR4与p-ERK1/2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0,P<0.01)。结论:TLR4/ERK1/2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是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 ERK1/2 P-ERK1/2 自然流产 蜕膜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类固醇生成因子-1沉默调控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与自噬
2
作者 任健 陈晓燕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沉默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蜕膜化进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与正常妊娠者的子宫内膜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F-1的差异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沉默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蜕膜化进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与正常妊娠者的子宫内膜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F-1的差异表达情况。从正常妊娠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分离并鉴定hESCs,将hESCs分为对照组、雌二醇(E_(2))+孕酮(P4)组、短发夹RNA(shRNA,sh)-正常对照(NC)+E_(2)+P4组、sh-SF-1+E_(2)+P4组,进行对应处理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SCs形态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泌乳素(PRL)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水平。结果EM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SF-1 mRNA相对表达量和SF-1蛋白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妊娠者子宫内膜组织(P<0.05)。与sh-NC+E_(2)+P4组比较,sh-SF-1+E_(2)+P4组细胞多为长梭形,未见明显蜕膜化,IGFBP1、PRL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G_(0)/G_(1)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而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细胞内LC3荧光表达增强,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升高,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上调(P<0.05)。结论EM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内SF-1表达升高,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F-1沉默能够抑制hESCs蜕膜化过程,该作用可能与调控细胞自噬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基质细胞 类固醇生成因子-1 蜕膜 自噬 免疫印迹法
原文传递
寿胎丸调控组蛋白修饰对复发性流产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影响
3
作者 靳梓琪 任守杨 +4 位作者 王天一 马珺卓 王子璐 张铭娜 张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观察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RSA)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影响,基于组蛋白修饰探讨其治疗RS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CBA/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寿胎丸低剂量组(7.5 g/kg)、寿胎丸高剂量组(15 g/kg)和地屈孕酮组(3 mg/kg),正... 目的观察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RSA)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影响,基于组蛋白修饰探讨其治疗RS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CBA/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寿胎丸低剂量组(7.5 g/kg)、寿胎丸高剂量组(15 g/kg)和地屈孕酮组(3 mg/kg),正常组与BALB/C雄性小鼠合笼饲养,其余各组与DBA/2雄性小鼠合笼饲养建立RSA小鼠模型,造模后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纯水,连续10 d。观察胚胎情况,计算胚胎丢失率,ELISA检测血清泌乳素(PRL)含量,HE染色观察蜕膜组织形态,RT-PCR检测蜕膜组织PRL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蜕膜组织PRL、H4乙酰化(H4ac)、H3K27乙酰化(H3K27ac)、H3K27三甲基化(H3K27me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胚胎丢失率明显升高,血清PRL含量明显减少,蜕膜细胞排列紊乱,出现大面积出血坏死;蜕膜组织PRL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H4ac、H3K27a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H3K27m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寿胎丸低、高剂量组和地屈孕酮组小鼠胚胎丢失率明显降低,血清PRL含量明显增加,蜕膜细胞排列紧密,坏死减少,腺体完整;寿胎丸高剂量组和地屈孕酮组小鼠蜕膜组织PRL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H4ac、H3K27a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H3K27m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可促进RSA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其机制与调节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组蛋白修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胎丸 复发性流产 蜕膜组织 组蛋白修饰 小鼠
下载PDF
稽留流产患者血清、绒毛与蜕膜组织中SLIT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谢瑞萍 杨彩霞 +1 位作者 范俊梅 李新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56-860,共5页
探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绒毛与蜕膜组织中神经导向因子2(SLIT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96例稽留流产患者临床资料为稽留流产组,正常早孕终止妊娠者12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LIT2... 探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绒毛与蜕膜组织中神经导向因子2(SLIT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96例稽留流产患者临床资料为稽留流产组,正常早孕终止妊娠者12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LIT2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绒毛组织、蜕膜组织中SLIT2 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稽留流产不同标本中SLIT2表达与血清hCG、VEGF、IL-6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不同标本中SLIT2对稽留流产的诊断价值。结果:稽留流产组血清SLIT2水平(6.04±1.12ng/ml)、绒毛(0.62±0.16)及蜕膜组织(0.45±0.14)SLIT2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9.15±1.86ng/ml、1.86±0.33、1.54±0.27),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41.16±5.23MIU/m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91.05±9.26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86.54±8.39MIU/mD、124.26±12.73pg/ml),白细胞介素-6(IL-6)(47.51±5.08pg/ml)水平高于对照组(10.37±1.44pg/ml);血清、绒毛组织、蜕膜组织中SLIT2水平与血清hCG、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与IL-6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血清、绒毛组织、蜕膜组织中SLIT2诊断稽留流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0.903、0.865(0.814~0.916),截点值分别为7.59ng/ml、0.99、1.24,特异度分别为57.0%、87.0%、66.9%,灵敏度分别为92.6%、84.7%、92.6%。结论:稽留流产患者血清、绒毛组织、蜕膜组织中SLIT2水平均降低,且与机体炎症反应、胎盘血管生成有关,有望作为诊断稽留流产的潜在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神经导向因子2 血清 绒毛组织 蜕膜组织 诊断
下载PDF
蜕膜组织NF-κB介导趋化因子与细胞因子调控子宫NK功能
5
作者 余海鲲 茅佳钦 +1 位作者 陈书强 王晓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目的 探讨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蜕膜化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介导调控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产生进而影响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功能。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妇产科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20... 目的 探讨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蜕膜化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介导调控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产生进而影响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功能。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妇产科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20名健康孕妇,收集其蜕膜组织并分离纯化出人uNK。将hESC转染siRel A以抑制NF-κB的活性,随后体外诱导蜕膜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相关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再转染siRel A的hESC诱导蜕膜化后与人原代uNK共培养,分别收获uNK和细胞上清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NK细胞因子分泌水平,通过体外成管实验、侵袭和划痕实验评估uNK上清体外促血管形成和促滋养层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结果 转染siRel A后诱导蜕膜化产生的蜕膜基质细胞(DSC)内干扰素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趋化因子CCL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3.290、6.415、5.095,P<0.05)。抑制NF-κB活性并诱导蜕膜化产生的DSC与uNK共培养后,抑制了uNK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IFN-γ的分泌(t值分别为6.641、7.743、8.886,P<0.05)。此外,共培养后产生的uNK上清体外促血管形成能力受损(t值分别为4.629、5.522,P<0.05),并且促滋养层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8.329、7.190,P<0.05)。结论 NF-κB调控蜕膜基质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影响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蜕膜基质细胞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蜕膜组织中TGF-β1、 CTGF和VEGF表达的研究
6
作者 钟晓玲 杨琳 徐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瘢痕蜕膜组织、宫腔蜕膜组织和剖宫产后正常妊娠的瘢痕蜕膜组织、宫腔蜕膜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探索CSP的发病机制。... 目的 通过检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瘢痕蜕膜组织、宫腔蜕膜组织和剖宫产后正常妊娠的瘢痕蜕膜组织、宫腔蜕膜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探索CSP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早孕行人工流产术后的CSP组蜕膜组织120例,同期行剖宫产的正常妊娠组蜕膜组织1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比较两组蜕膜组织中TGF-β1、CTGF和VEGF相对表达量。结果 CSP组剖宫产瘢痕蜕膜组织TGF-β1、CTGF相对表达量比CSP组宫腔蜕膜组织和正常妊娠组剖宫产瘢痕蜕膜组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剖宫产瘢痕蜕膜组织VEGF相对表达量与CSP组宫腔蜕膜组织和正常妊娠组剖宫产瘢痕蜕膜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蜕膜组织TGF-β1与CTGF呈正相关(r=0.910,P<0.05),TGF-β1与VEGF无相关性(r=-0.032,P>0.05)。结论 TGF-β1、CTGF在CSP瘢痕部位蜕膜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是CSP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措施抑制瘢痕部位TGF-β1、CTGF的产生,为预防CSP的发生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蜕膜组织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蜕膜巨噬细胞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娜 马铭艳 +1 位作者 杨美霞 宋芳(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5-889,共5页
母胎界面多种蜕膜免疫细胞在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其中蜕膜巨噬细胞(DM)是母胎界面数量较多的免疫细胞,可分为M1型和M2型。DM向M2型极化时,机体维持正常妊娠;DM向M1型极化时,会引发自然流产(SA)。DM参与绒毛外滋养细胞侵袭、螺旋动脉重... 母胎界面多种蜕膜免疫细胞在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其中蜕膜巨噬细胞(DM)是母胎界面数量较多的免疫细胞,可分为M1型和M2型。DM向M2型极化时,机体维持正常妊娠;DM向M1型极化时,会引发自然流产(SA)。DM参与绒毛外滋养细胞侵袭、螺旋动脉重塑和免疫耐受等过程,一旦这些功能异常就会引发SA。本文对DM表型、功能及其与SA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膜巨噬细胞 自然流产 母胎界面 M1/M2极化
下载PDF
子痫前期蜕膜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来源miR-146a-5p通过靶向HIF1α抑制滋养细胞的活力和侵袭能力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芳荣 毛东瑞 陈小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究蜕膜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miR-146a-5p对子痫前期滋养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和正常妊娠女性蜕膜组织,使用密度梯度法与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巨噬细胞,提取蜕膜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为了... 目的:探究蜕膜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miR-146a-5p对子痫前期滋养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和正常妊娠女性蜕膜组织,使用密度梯度法与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巨噬细胞,提取蜕膜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为了鉴定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构,western blot验证外泌体CD63蛋白表达;采用CCK-8检测外泌体对滋养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滋养细胞迁移变化;qPCR检测外泌体中miR-146a-5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滋养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46a-5p与HIF1α是否存在结合位点。结果:巨噬细胞外泌体呈现直径约30~130 nm的中间凹陷“饼状”结构形态,CD63高表达,符合外泌体特征。与正常组相比,PE组蜕膜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显著降低滋养细胞增殖与迁移(P<0.001)。PE组蜕膜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中miR-146a-5p表达量显著下降,蜕膜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处理滋养细胞后滋养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miR-146a-5p和HIF1α之间存在靶向结合位点。结论:PE组蜕膜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可以降低滋养细胞增殖与迁移,这可能与外泌体miR-146a-5p表达下降,从而促进滋养细胞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蜕膜巨噬细胞 外泌体 miR-146a-5p/HIF1α 滋养细胞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分泌晚期外周血中自噬水平对蜕膜化调控作用及补肾活血方干预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晓玲 任佳杰 +2 位作者 赵小萱 郗红燕 郭鲁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索分泌晚期外周血中自噬水平的异常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蜕膜化的影响及补肾活血方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至少有过一次成功妊娠且无自然流产史的女性(对照组)40例和肾虚血瘀... 目的探索分泌晚期外周血中自噬水平的异常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蜕膜化的影响及补肾活血方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至少有过一次成功妊娠且无自然流产史的女性(对照组)40例和肾虚血瘀型URSA患者(观察组)40例。观察组在入组后的3个月内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服用中药汤剂补肾活血方。运用ELISA法检测两组分泌晚期血清中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1,IGFBP-1)和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相关基因6(Beclin 1)、泛素样结合蛋白(p62)、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结果(1)观察组中自噬水平、蜕膜化水平较对照组女性明显降低。(2)治疗后观察组自噬水平、蜕膜化水平较入组时有明显改善。结论(1)URSA患者分泌晚期外周血中自噬水平降低影响蜕膜化水平,进而增加流产发生的风险。(2)补肾活血方可显著改善肾虚血瘀型URSA患者分泌晚期外周血中自噬水平,进而改善蜕膜化状态,为正常妊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自噬 蜕膜 补肾活血方
原文传递
非编码RNA在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琳 刘学润 +5 位作者 吴漾 曹颖 张培豪 田雨 米生燕 马晓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3-408,共6页
蜕膜化是子宫内膜组织为胚胎植入发生的一系列重塑过程,是胚胎植入和发育的必备前提,对正常妊娠的维持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非编码RNA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该文主要对miRNA、lncRNA和circRNA等非编码RN... 蜕膜化是子宫内膜组织为胚胎植入发生的一系列重塑过程,是胚胎植入和发育的必备前提,对正常妊娠的维持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非编码RNA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该文主要对miRNA、lncRNA和circRNA等非编码RNA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探讨子宫内膜蜕膜化调控机制,寻找相关疾病的诊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lncRNA MIRNA circRNA 蜕膜
下载PDF
子痫前期蜕膜基质细胞通过CX3CL1/CX3CR1途径协同dNK细胞抑制滋养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11
作者 王茹 邓乾葆 +1 位作者 张忠霞 黄素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9-605,共7页
目的:在子痫前期(PE)蜕膜组织中探究CX3CL1/CX3CR1的表达及其对dNK细胞功能的影响和对滋养细胞增殖与侵袭的调控。方法:取40例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胎盘蜕膜组织,其中20例为PE患者(PE组)... 目的:在子痫前期(PE)蜕膜组织中探究CX3CL1/CX3CR1的表达及其对dNK细胞功能的影响和对滋养细胞增殖与侵袭的调控。方法:取40例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胎盘蜕膜组织,其中20例为PE患者(PE组),20例为正常妊娠女性(NP组),应用RT-PCR、ELISA及免疫组化(IHC)实验检测CX3CL1在两组胎盘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分离早孕原代蜕膜基质细胞与蜕膜自然杀伤(dNK)细胞,细胞经形态学与流式细胞术鉴定,利用上调或沉默CX3CL1的腺病毒载体(ad-CX3CL1或ad-shCX3CL1)感染蜕膜基质细胞,RT-PCR验证感染效率;将蜕膜基质细胞与dNK细胞进行共培养,并将其分为4组:ad-vector+dNK组、ad-CX3CL1+dNK组、ad-shCX3CL1+dNK组和ad-CX3CL1+CX3CR1+dNK组;ELISA检测各组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TNF-α与IFN-γ表达;取上述4组共培养体系的上清液处理滋养细胞系HTR8,EdU增殖实验与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处理后的HTR8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与NP组相比,CX3CL1在PE组胎盘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异常升高(P<0.01);成功分离了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与dNK细胞;与ad-vector相比,感染ad-CX3CL1或ad-shCX3CL1能显著促进或抑制蜕膜基质细胞中CX3CL1在mRNA水平的表达(P<0.01);与ad-vector+dNK组相比,ad-CX3CL1+dNK组上清液中TNF-α与IFN-γ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共培养体系的上清液能显著抑制滋养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P<0.05),而ad-shCX3CL1+dNK组与ad-CX3CL1+anti-CX3CR1+dNK组上清液中TNF-α与IFN-γ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共培养体系的上清液能显著促进滋养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P<0.05);且与ad-CX3CL1+dNK组相比,ad-CX3CL1+anti-CX3CR1+dNK组上清液中TNF-α与IFN-γ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但滋养细胞的上述功能明显增加(P<0.05)。结论:CX3CL1在PE患者的胎盘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呈异常增高现象,且蜕膜基质细胞能够通过CX3CL1/CX3CR1途径协同dNK细胞调控滋养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而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影响dNK细胞对TNF-α与IFN-γ的分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蜕膜基质细胞 CX3CL1/CX3CR1 蜕膜NK细胞 滋养细胞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孕早期增塑剂DEHP暴露降低长链非编码RNA RP24-315D19.10表达影响子宫内膜蜕膜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柳 谭丽萍 +4 位作者 孙智芳 陈雪梅 李方方 何俊琳 高茹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探索孕早期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暴露对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反应的影响及长链非编码RNA RP24-315D19.10的作用。方法:构建DEHP(1000 mg·kg^(-1)·d^(-1))暴露的早孕小鼠模型,取妊娠第6天子宫,通过苏木精-伊... 目的:探索孕早期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暴露对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反应的影响及长链非编码RNA RP24-315D19.10的作用。方法:构建DEHP(1000 mg·kg^(-1)·d^(-1))暴露的早孕小鼠模型,取妊娠第6天子宫,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其对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区病理变化及相关分子表达。构建DEHP暴露(0.1、0.5、2.5、12.5、62.5μmol/L)的原代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诱导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实时逆转录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蜕膜反应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逆转录PCR分别检测RP24-315D19.10在蜕膜组织和蜕膜细胞中的表达。利用在线工具lnc Locator和RNA荧光原位杂交检测RP24-315D19.10的细胞定位,并运用在线工具Anno Lnc2预测与RP24-315D19.10相结合的微RNA(mi RNA)。结果:DEHP暴露组的胚胎着床点数、子宫湿重、子宫面积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蜕膜反应标志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同源异型框A10的表达也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随着DEHP浓度增加,蜕膜细胞中dtprp的表达逐渐降低。2.5μmol/L DEHP暴露组中基质细胞向蜕膜细胞的形态转化受到明显抑制,蜕膜反应标志蛋白同源异型框A10、骨形成蛋白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DEHP暴露的蜕膜组织和蜕膜细胞中RP24-315D19.10的表达显著减少(均P<0.05)。RP24-315D19.10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与45个mi RNA有潜在结合位点,其中mi R-138-5p、mi R-155-5p、mi R-183-5p及mi R-223-3p与子宫内膜蜕膜反应有关。结论:孕早期DEHP暴露导致小鼠蜕膜反应损伤可能与RP24-315D19.10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蜕膜反应 长链非编码RNA RP24-315D19.10 微RNA 小鼠
下载PDF
非编码RNA调控哺乳动物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蜕膜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雪 沙懿文 +2 位作者 杨梦豪 蔡瑞 庞卫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47-1358,共12页
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蜕膜化作为胚胎附植的重要环节,影响哺乳动物的成功妊娠和繁殖性能,所以探究子宫生理功能的调控机制对提高母畜繁殖率具有重要意义。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允许囊胚定位、黏附、侵入并最终着床的能力。为了转变为... 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蜕膜化作为胚胎附植的重要环节,影响哺乳动物的成功妊娠和繁殖性能,所以探究子宫生理功能的调控机制对提高母畜繁殖率具有重要意义。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允许囊胚定位、黏附、侵入并最终着床的能力。为了转变为接受状态,子宫内膜需要经历一系列形态和功能重塑,其中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蜕膜细胞,发生蜕膜化过程。非编码RNA(ncRNAs)影响多种生理过程,包括对子宫内膜功能的调节,其中lncRNA-miRNA-mRNA和circRNA-miRNA-mRNA的竞争内源性RNA(ceRNA)网络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分子调控机制。本文就miRNA、lncRNA和circRNA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蜕膜化过程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了解ncRNAs在哺乳动物子宫中的调控作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容受性 蜕膜 MIRNA lncRNA circRNA 胚胎附植
下载PDF
蜕膜自然杀伤细胞在人早孕期基蜕膜和壁蜕膜的分布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伟 王景 翁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对比蜕膜自然杀伤(decidual natural killer,dNK)细胞在人早孕期同一个体基蜕膜和壁蜕膜中的分布,探讨其在早孕期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细胞角蛋白7阳性细胞以区分壁蜕膜和基蜕膜,进而检测CD56的表达,... 目的对比蜕膜自然杀伤(decidual natural killer,dNK)细胞在人早孕期同一个体基蜕膜和壁蜕膜中的分布,探讨其在早孕期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细胞角蛋白7阳性细胞以区分壁蜕膜和基蜕膜,进而检测CD56的表达,从而显示壁蜕膜和基蜕膜中dNK细胞的数量。结果基质中有细胞角蛋白7阳性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的是基蜕膜标记;CD56呈阳性反应的dNK细胞在基蜕膜中的数量明显多于(P<0.01)壁蜕膜。结论蜕膜自然杀伤细胞在人正常早孕蜕膜中的分布不同,其可能与滋养层细胞的侵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膜自然杀伤细胞 蜕膜 蜕膜
下载PDF
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蜕膜巨噬细胞M1/M2极化水平调节的效应研究
15
作者 杨滨 潘妍 +4 位作者 金纯纯 沈真如 席瑾 程洁 夏有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2-2839,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水平的调节作用,以及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组针刺“关元”、“... 目的观察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水平的调节作用,以及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组针刺“关元”、“子宫”、“三阴交”,连续干预4个动情周期。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动情周期;记录子宫中着床胚胎数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子宫形态和蜕膜化水平、内膜厚度、腺体及血管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1,IGFBP-1)、分化簇8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6,CD86)及分化簇20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6,CD206)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动情周期有所恢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胚胎数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胚胎数量有所增加(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受损,内膜厚度下降(P<0.01);腺体数目及血管数目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子宫内膜形态有所恢复;子宫内膜厚度提升(P<0.01);腺体及血管数目均增加(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中M2与M1型巨噬细胞的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子宫内膜中M2与M1型巨噬细胞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中IGFBP-1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CD86 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P<0.01),CD206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子宫内膜中IGFBP-1 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P<0.01),CD86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CD206 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调节子宫内膜中蜕膜巨噬细胞的极化水平,并且有效修复薄型子宫内膜,有利于胚胎着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 电针 蜕膜 巨噬细胞极化
下载PDF
双酚A通过MLL1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分子标志物HOXA10表达的分子机制
16
作者 刘慧敏 熊峣 +4 位作者 文雪 耿婷 张铭 陈慧君 张元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MLL1)在双酚A(Bisphenol,BPA)影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实验检测10pM、10nM、10μM BPA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PA暴露后蜕膜化子宫内...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MLL1)在双酚A(Bisphenol,BPA)影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实验检测10pM、10nM、10μM BPA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PA暴露后蜕膜化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的MLL1及同源盒基因A10(HOXA10)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CoIP实验验证MLL1和雌激素受体α(ERα)是否相互结合,以及BPA是否影响两者的结合;ChIP检测MLL1和ERα在HOXA10启动子区的富集效率。结果三种浓度BPA均不损害细胞的增殖能力;蜕膜化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MLL1和HOXA10 mRNA和蛋白表达随着BPA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MLL1是ERα的共同作用因子,BPA暴露影响MLL1与ERα的结合;BPA暴露抑制了MLL1和ERα在HOXA10启动子ERE元件区域的富集。结论BPA通过影响转录因子ERα和共同作用因子MLL1在HOXA10启动子区的富集,调控HOXA10的表达,影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1 同源盒基因A10 子宫内蜕膜 雌激素受体Α
下载PDF
LncRNA GAS5对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影响
17
作者 贾燕妮 蔡芮 +5 位作者 张新艳 张瑞雪 龚素华 李海静 靳亚平 林鹏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47,共6页
为了研究长链非编码RNA生长抑制特异性转录本5(lncRNA GAS5)在小鼠子宫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蜕膜化中的作用,本试验收集妊娠第1~8天的小鼠子宫组织样本,分离妊娠第4天的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并通过类固醇构建体外诱导蜕膜化模型... 为了研究长链非编码RNA生长抑制特异性转录本5(lncRNA GAS5)在小鼠子宫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蜕膜化中的作用,本试验收集妊娠第1~8天的小鼠子宫组织样本,分离妊娠第4天的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并通过类固醇构建体外诱导蜕膜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GAS5、蜕膜化标志因子蜕膜催乳素相关蛋白(Dtprp)、心脏神经脊衍生物表达转录因子2(Hand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肝/肾/骨型碱性磷酸酯酶(Alpl)和同源异形盒基因A10(Hoxa10)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GAS5在ESC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显示,与妊娠第1天相比,在妊娠第4天小鼠子宫组织中GAS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妊娠第4天相比,GAS5的表达水平在妊娠第6~8天又随着蜕膜化的进行逐渐下降(P<0.05);与阴性对照(si-NC组)相比,GAS5沉默会引起ESC中蜕膜化相关的基因Dtprp、Hand 2、Bmp 2、Alpl和Hoxa 10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GAS5在ESC和蜕膜ESC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结果表明,GAS5参与调节小鼠早期妊娠和蜕膜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蜕膜 子宫内 长链非编码RNA GAS5
下载PDF
ATF6在转基因敲除鼠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中的研究
18
作者 鲁聪 梁敏 +9 位作者 刘婷婷 杨旭清 吴江旭 王思雨 孙立文 王乾兴 陈西华 王树芳 贺斌 徐祥波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82-589,共8页
目的利用小鼠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探讨转录活化因子6(ATF6)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繁育野生型(Atf6^(+/+))和ATF6敲除型(Atf6^(-/-))小鼠,并构建小鼠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雌鼠交配后见阴栓第1天记为Day 1。Day 4进行诱导... 目的利用小鼠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探讨转录活化因子6(ATF6)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繁育野生型(Atf6^(+/+))和ATF6敲除型(Atf6^(-/-))小鼠,并构建小鼠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雌鼠交配后见阴栓第1天记为Day 1。Day 4进行诱导蜕膜化,蜕膜化后48 h和72 h(即Day 6和Day 7)收集小鼠子宫进行相应指标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Atf6 mRNA与蛋白质在蜕膜化子宫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野生型(Atf6^(+/+))和ATF6敲除型(Atf6^(-/-))小鼠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中ATF6和催乳素(PRL)在子宫中的阳性信号表达情况。收集人子宫内膜生理周期中不同时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TF6在子宫内膜中的阳性信号表达情况。结果与小鼠未蜕膜子宫相比,Day 6和Day 7蜕膜化子宫中的Atf6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核内的蛋白水平也显著增高(P<0.05);Day 7时子宫大体形态学显示子宫较粗且均匀。野生型和敲除鼠诱导蜕膜化子宫HE染色显示,绝大部分子宫基质细胞变大变圆,表明诱导蜕膜化的子宫内膜蜕膜化充分;PRL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在野生型(Atf6^(+/+))和敲除型(Atf6^(-/-))小鼠蜕膜化子宫内膜中,PRL染色阳性信号分布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月经周期时相人子宫内膜组织的免疫组化结果提示,ATF6在月经期和增殖早期的表达水平较高,显著高于其余周期时相(P<0.05)。结论ATF6能够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但不是蜕膜化发生的必要条件;ATF6可能通过参与子宫内膜的生理修复过程参与子宫内膜生理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活化因子6 内质网应激 蜕膜 子宫内修复 转基因敲除鼠
下载PDF
细胞焦亡因子在稽留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19
作者 谭雪梅 胡小杏 +6 位作者 张凤 邓翎洁 韦懿芸 韦昌强 韦诗思 甘佳宜 庞丽红 《微创医学》 2023年第3期284-287,310,共5页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妇女蜕膜组织中细胞焦亡因子的表达情况及细胞焦亡对稽留流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分别检测稽留流产妇女(稽留流产组)和正常早期妊娠、正常人工流产妇女(正常人流组...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妇女蜕膜组织中细胞焦亡因子的表达情况及细胞焦亡对稽留流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分别检测稽留流产妇女(稽留流产组)和正常早期妊娠、正常人工流产妇女(正常人流组)蜕膜组织中细胞焦亡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白介素-1β(IL-1β)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时FQ-PCR检测结果显示,稽留流产组蜕膜组织Caspase-1 mRNA、IL-1β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HC结果显示,Caspase-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内,IL-1β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胞核内;稽留流产组蜕膜组织中的Caspase-1、IL-1β表达量均高于正常人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胞焦亡因子Caspase-1和IL-1β在早期稽留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上调,细胞焦亡与稽留流产可能存在明显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稽留流产 蜕膜 半胱氨酸蛋白酶-1 白介素-1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