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原因分析
1
作者 曾忠友 陈平泉 +9 位作者 赵兴 吴宏飞 张建乔 方向前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范顺武 宋国浩 范时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固定 椎间融合 终板损伤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再手术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前凸角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
2
作者 周友志 高鹏 +5 位作者 袁庆森 谭颖 徐世涛 陈广林 王进强 张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71-3178,共8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3年4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分为融合器沉降组(25例,≥2 mm)和非融合器沉降组(68例,<2 mm)。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应用逐步回归法评估各危险因素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结果与结论:①最终校正混杂因素后,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均与融合器沉降风险仍存在独立相关性(P<0.05);②年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隙高度改善值、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以及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均是融合器沉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③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当P=0.80时,约登指数最高,预测效果最好,准确度为89.27%,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9.89%;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其区分度较好、准确度较高;④随着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升高,融合器沉降风险增加,影响临床疗效;⑤提示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临床医生应多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 腰椎前凸角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骨水泥钉道强化椎体对退行性腰椎侧弯椎间融合器沉降及融合的影响
3
作者 莫军 韩念荣 +3 位作者 张焕文 张思平 李建江 黄异飞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钉道强化椎体对合并骨质疏松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及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2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 目的探讨骨水泥钉道强化椎体对合并骨质疏松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及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2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6例)和B组(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加行骨水泥强化,8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终板损伤、术后融合器沉降及融合、螺钉松动等情况,评估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下降,且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终板损伤发生率、融合器融合率及沉降率、螺钉松动发生率较A组下降,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钉道强化不仅可以增强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及抗拔出能力,同时可以增强椎体强度,可能对降低融合器沉降及融合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钉道强化 骨质疏松 退行性侧弯 融合器沉降 融合
下载PDF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危险因素
4
作者 薛旺东 周海军 +2 位作者 黄伟 张升(综述) 陈建(审校)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96-600,共5页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因微创、间接椎管减压、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椎间融合器沉降常会影响手术疗效,甚至需要再次翻修。了解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高危因素是预防翻...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因微创、间接椎管减压、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椎间融合器沉降常会影响手术疗效,甚至需要再次翻修。了解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高危因素是预防翻修的关键。该文从患者自身、融合器、手术因素3个方面导致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避免融合器沉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 危险因素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腰椎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融合器沉降及融合率的影响
5
作者 刘芳宏 韩志杰 +3 位作者 尚振国 安小刚 丁文义 张海霞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3期366-369,共4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腰椎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融合器沉降及融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行单节段后路...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腰椎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融合器沉降及融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行单节段后路经椎间孔腰椎管减压融合固定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观察组患者行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单节段TLIF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ODI指数、疼痛VAS评分、融合器沉降情况、融合率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87.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0%(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6个月的ODI指数和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融合器沉降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17%(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融合器移位、感染、血肿、神经根性疼痛及钉棒断裂或松动等不良反应事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TLIF手术可有效增强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功能障碍,减少融合器沉降度,提高椎间融合器的融合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 腰椎管狭窄症 融合器沉降 融合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融合器沉降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6
作者 李根 李鑫 +4 位作者 杨硕 经历 潘彬 程琳 袁峰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5期55-61,共7页
目的构建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LIF手术治疗的3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构建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LIF手术治疗的3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最小绝对收缩率和选择运算符(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了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83例(21.34%)出现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列线图中的预测因子包括体重指数、Modic改变、椎间隙形态、HU(Hounsfield units)值以及手术节段。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5(95%CI:0.8034~0.8935),偏差校正曲线与表观曲线拟合度优良,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整个阈值概率范围内具有最高的临床获益率。结论建立并验证了用于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预测模型,此模型可以较为准确计算出每一位患者术后出现融合器沉降的风险系数,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 预测模型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骨质疏松对后路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磊 刘国臻 +4 位作者 张绍东 洪鑫 谢鑫荟 吴小涛 王运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程度沉降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 目的:探讨单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程度沉降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病程)及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单侧/双侧减压、传统/皮质骨螺钉(CBT)置钉、手术节段等],收集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影像学资料,评估腰椎骨密度(BMD)、融合器沉降度、腰椎退变等级、终板改变Modic分型,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节段性前凸角、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等,并依据融合器沉降度分为轻度沉降组(沉降≤1mm)、中度沉降组(1mm<沉降<3mm)和重度沉降组(沉降≥3mm),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法统计分析融合器沉降度相关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86例行单节段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其中16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26个月(21.9±4.8个月),融合器重度、中度、轻度沉降分别为46例、64例、52例,三组术后腰椎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38±18.20)%vs (63.74±22.76)%vs (59.90±25.01)%,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组间腰椎BMD T值、Modic分型、椎间隙高度矫正值、手术节段前凸角矫正值、CBT置钉法为影响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相关因素(P<0.05),其余因素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矫正值(OR=1.902,95%CI=1.323~2.509)、节段性前凸角矫正值(OR=1.605,95%CI=1.207~2.367)为融合器沉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腰椎JOA评分改善率与融合器沉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354,P=0.435);腰痛VAS评分与融合器沉降度呈弱相关(r=0.434,P<0.05)。结论: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腰椎融合术后易发生融合器沉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矫正值和前凸角矫正值是融合器沉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过度撑开椎间隙、过度矫正节段性前凸会增加融合器沉降程度,融合器沉降程度与术后腰痛程度呈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融合 融合器沉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后路固定对OLIF术后早期融合器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杰 陈意磊 +6 位作者 干开丰 陈斌辉 郑敏哲 潘凌霄 刘军辉 范顺武 赵凤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一期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posterior pedicle screws,PPS)内固定对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早期融合器(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 目的探讨一期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posterior pedicle screws,PPS)内固定对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早期融合器(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采用OLIF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单纯OLIF(stand-alone)组58例和OLIF附加PPS固定组60例。患者术前均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CT及MR扫描检查。术后即刻及1、3、6、12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再手术率,行X线及CT检查评估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次随访时的Cage沉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118例患者中,141个椎间盘顺利完成OLIF手术,其中58例、68个椎间盘行OLIF stand-alone手术;60例、73个椎间盘行OLIF附加PPS固定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Cage沉降率单纯OLIF组为22.41%,OLIF附加PPS固定组为5%,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的再手术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LIF stand-alone和OLIF附加PPS固定均能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一期附加PPS固定能显著减少OLIF术后早期Cage下沉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下腰椎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对腰椎矢状面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庆双 陈曦 +6 位作者 李松 徐亮 杜长志 邱勇 王斌 朱泽章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543,共8页
目的:探讨下腰椎单节段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对腰椎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行L4/5或L5/S1单节段TLIF患者,共有114例患者纳入... 目的:探讨下腰椎单节段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对腰椎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行L4/5或L5/S1单节段TLIF患者,共有1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1例,女83例,年龄57.0±11.6岁(31~74岁),随访时间29.8±4.3个月。按照手术的节段不同分为L4/5组(65例)和L5/S1组(49例);根据术后1年CT融合器沉降情况分为沉降组(沉降≥2mm,22例)和未沉降组(沉降<2mm,92例)。在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局部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分别通过术后3月-术前和末次随访-术后三月差值表示手术重建情况以及随访丢失情况,同时填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和VAS疼痛评分量表评估生活质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数值变量,同时采用卡方检验对分类变量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L4/5组和L5/S1组术前、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时LL、SL及DH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L4/5组术后3个月随访时LL(4.8°±1.0°vs 3.2°±0.96°,P<0.001)和SL(2.7°±0.5°vs-0.15°±0.79°,P<0.001)重建明显优于L5/S1组,且在末次随访时的LL(-1.1±1.4 vs-1.7°±1.3°,P<0.05)和SL(-0.53°±0.57°vs-0.84°±0.93°,P<0.05)矫正丢失更小。此外,两组患者DH重建及随访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本研究患者术后1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为19.3%,L5/S1组沉降率高于L4/5,但无统计学差异(15.4%vs 24.5%,P>0.05)。沉降组年龄高于未沉降组(62.1±10.9岁vs 55.8±11.7岁,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及手术重建LL、SL及DH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沉降组末次随访LL(-3.5°±1.4°vs-1.1°±0.94°)、SL(-1.11°±0.89°vs-0.33°±0.71°)及DH(-0.98±1.2mm vs-0.39±0.19mm)丢失均显著高于未沉降组(P<0.05)。沉降组年龄与未沉降组之间术前、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ODI、VAS腰痛和VAS腿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腰椎L5/S1单节段TLIF术后1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高于L4/5。融合器沉降导致SL和LL的丢失,但未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单节段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 融合器沉降 腰椎矢状面形态
原文传递
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与腰椎矢状面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海昊 周春光 +4 位作者 汤涛 刘军辉 陈意磊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与腰椎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接受单节段OLIF手术(无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下降程度分...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与腰椎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接受单节段OLIF手术(无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下降程度分为融合器0级沉降组(0~24%)、Ⅰ级沉降组(25%~49%)、Ⅱ级沉降组(50%~74%)、Ⅲ级沉降组(75%~100%)。术后随访2年以上,比较各组间手术前后DH改善值(术后即刻DH-术前DH)、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改善值(术后即刻SL-术前SL)、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改善值(术后即刻LL-术前LL)及末次随访时SL丢失值(末次随访SL-术后即刻SL)、LL丢失值(末次随访LL-术后即刻LL)。比较各组间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回归分析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中0级沉降106例,Ⅰ级沉降11例,未见Ⅱ级、Ⅲ级沉降,其中5例Ⅰ级沉降病例行再次手术。Ⅰ级沉降组手术前后DH改善值、SL改善值明显大于0级沉降组(P<0.05),LL改善值与0级沉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DH改善值、SL改善值是融合器沉降的独立危险因素。Ⅰ级沉降组末次随访时SL丢失值、LL丢失值均明显大于0级沉降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Ⅰ级沉降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均高于0级沉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沉降组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显著高于0级沉降组(P<0.05)。结论:OLIF术中过多撑开椎间隙及增加节段前凸角可能导致融合器沉降,融合器沉降会引起手术节段前凸角及腰椎前凸角丢失,并且影响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融合器沉降 腰椎前凸 矢状面参数
原文传递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郝家齐 王永峰 +3 位作者 原杰 徐朝健 秦一川 吕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4-261,共8页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椎间融合器(cage)沉降对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1例健康成年人腰椎CT扫描数据构建正常腰椎L3~L5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进行L4/5节段OLI...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椎间融合器(cage)沉降对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1例健康成年人腰椎CT扫描数据构建正常腰椎L3~L5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进行L4/5节段OLIF手术,根据cage沉降陷入椎体程度(0、1%~25%、26%~50%、51%~75%、76%~100%)分为5个等级(Grade0、Grade1、Grade2、Grade3、Grade4),共构建10组模型(单纯cage沉降组5组、附加后路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的钉棒组5组)。固定L5椎体下表面,设定400N的预加载荷于L3椎体上表面,再施加10N·m的力矩来模拟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运动。对腰椎在不同生理运动下L4/5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cage应力峰值和内固定钉棒应力峰值进行分析。结果:模型在不同生理运动下L3/4和L4/5椎体的ROM与已发表的尸体研究类似,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对模型施加载荷的6种运动状态中,沉降组Grade3的ROM最大,cage最大应力峰值发生在Grade2前屈运动时,达到了82.7Mpa,相较Grade0增加了241%。在附加椎弓根钉棒后脊柱ROM及cage应力峰值均减小,尤以Grade2变化最为显著,与未附加内固定相比,Grade2平均ROM下降了63%,后伸运动下cage应力峰值减小51%。结论:cage沉降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较大,其中cage沉降51%~75%时脊柱稳定性最差,cage沉降26%~50%时cage进一步塌陷风险最高,附加内固定钉棒后可增加脊柱稳定性并降低沉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椎间融合 并发症 椎间融合器沉降 有限元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可预测腰椎间融合器沉降风险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犇 欧云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44-1146,共3页
研究鉴定沉降相关风险因素(融合阶段数目、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前凸角以及术后PT、SS),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高斯核SVM模型,其预测术后融合器沉降风险的AUC为0.93。此结果将有助于精准医学在脊柱外科的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椎间融合器沉降 脊柱外科
下载PDF
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双 吴奂汐 +1 位作者 王楠 谢林 《中医正骨》 2022年第10期44-52,共9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危险因素分析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危险因素分析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3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22篇文献,最终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质疏松、椎间隙高度矫正值、节段性前凸角矫正值、融合器位于椎间隙后部均为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MD=2.97,95%CI(1.86,4.08),P=0.000;OR=5.15,95%CI(3.08,8.60),P=0.000;MD=-0.42,95%CI(-0.77,-0.06),P=0.020;MD=1.84,95%CI(1.39,2.29),P=0.000;OR=1.93,95%CI(1.09,3.42),P=0.020];女性、体质量指数、合并腰椎滑脱症、融合器长度≥24mm、融合器高度≥12mm、手术节段为L_(5)S_(1)、融合节段≥2节段,与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1.07,95%CI(0.80,1.42),P=0.670;MD=0.13,95%CI(-0.30,0.55),P=0.560;OR=1.20,95%CI(0.84,1.73),P=0.320;OR=0.75,95%CI(0.38,1.48),P=0.410;OR=1.08,95%CI(0.60,1.95),P=0.790;OR=1.25,95%CI(0.90,1.74),P=0.180;OR=1.80,95%CI(0.93,3.51),P=0.080]。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损伤终板是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基于年龄的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年龄、骨质疏松、椎间隙高度矫正值、节段性前凸角矫正值、融合器位于椎间隙后部、术中损伤终板是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 腰椎 融合器沉降 危险因素 专题Meta分析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行单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T_1倾斜角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解放 凃志鹏 +4 位作者 龚克 黄培培 孙畅 胡学昱 罗卓荆 《骨科》 CAS 2018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目的研究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行单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后,胸1倾斜角(T_1Slope,T_1S)与融合器沉降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 目的研究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行单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后,胸1倾斜角(T_1Slope,T_1S)与融合器沉降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8月我院采用Zero-P置入治疗的4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为33~68岁,平均(45.86±7.95)岁。在病人手术前后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T_1S、手术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angle,SA)、颈椎矢状位垂直轴(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 SVA)、手术节段高度(segmental height,S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临床效果。采用统计学分析各矢状位参数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以及融合器发生沉降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随访24~75个月,平均48.3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的T_1S、SA角度大小与VAS评分呈负相关,T_1S、SA、CL角度大小与NDI呈负相关。融合器沉降的发生与术后NDI呈负相关。发生融合器沉降与未发生沉降病例的CL、T_1S、S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术前T_1S大小是融合器沉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分析截断值为18°(曲线下面积=0.787,敏感度=0.737,特异度=0.733,P=0.004),术前T_1S≤18°的病人的融合器沉降率是T_1S>18°的病人的7.7倍(P=0.001)。结论应用Zero-P系统行单节段ACDF,术前T_1S≤18°的病人术后发生融合器沉降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减压 脊柱融合 Zero-P椎间融合器 T1倾斜角 融合器沉降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术后融合器沉降情况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国浩 张建乔 曾忠友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术后融合器沉降发生情况。方法采用OLIF治疗10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手术前后采用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疗效,根据术后影像学资料判定是...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术后融合器沉降发生情况。方法采用OLIF治疗10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手术前后采用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疗效,根据术后影像学资料判定是否有融合器沉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9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103例(94.49%),未出现假关节形成及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腰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80例行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中4例(5.0%)发生融合器沉降,均为无症状性0度沉降;29例行单纯OLIF治疗的患者中10例(34.5%)发生融合器沉降,其中6例为无症状性0度沉降,4例为Ⅰ度沉降(1例伴侧方移位)。融合器沉降发生率单纯OLIF治疗方式高于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P<0.05)。结论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手术创伤小、效果确切、恢复快的优点,术后融合器沉降与适应证的选择、术者的手术技巧密切相关,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可减少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微创 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腰肌质量参数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融合器下沉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杨子健 吴宇 +3 位作者 伍伟飞 史大伟 梁杰 张帆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21-427,共7页
目的评估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腰肌质量参数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后融合器下沉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接受单节段PLIF的16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5例,女90例,年龄为(65.02±8.55)岁。随访12个月以上,45例... 目的评估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腰肌质量参数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后融合器下沉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接受单节段PLIF的16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5例,女90例,年龄为(65.02±8.55)岁。随访12个月以上,45例(27.3%)发生融合器沉降,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融合器沉降分为沉降组(45例)与非沉降组(120例)。术前在MRI上测量腰肌指数(PMI)和腰肌质量评分(Goutallier分级),以及椎体骨质量(vertebral bone quality,VBQ)、终板骨质量(endplate bone quality,EBQ);基于CT,测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骨密度值。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节段、PMI、Goutallier分级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融合器下沉的影响因素;PMI、Goutallier分级分别与融合器沉降高度、QCT骨密度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手术节段中的PMI、Goutallier分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各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沉降组与非沉降组的年龄、性别、BMI、Goutallier分级、PMI、VBQ、EB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QCT骨密度值、VBQ、PMI、Goutallier分级是融合器沉降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MI与融合器沉降高度呈显著负相关(r=-0.402,P<0.05),与QCT骨密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3.390,P<0.05);Goutallier分级与融合器沉降高度呈正相关(r=0.289,P<0.05),与QCT骨密度值呈负相关(r=-0.286,P<0.05),与PMI呈负相关(r=-0.462,P<0.05)。PMI的AUC为0.826(95%CI:0.756,0.896),最佳沉降边界为6.94 cm^(2)/m^(2),Goutallier分级的AUC为0.786(95%CI:0.719,0.854),最佳沉降边界1.5级。结论PMI和Goutallier分级可能是P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 肌肉指数 腰椎融合 融合器沉降 磁共振成像 评估方法
下载PDF
终板体积骨密度在侧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age沉降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王文举 孔凡国 +1 位作者 潘其鹏 张昌盛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终板体积骨密度(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对侧方入路腰椎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LLIF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进行回... 目的探讨终板体积骨密度(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对侧方入路腰椎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LLIF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EP-vBMD、椎体体积骨密度(vertebral body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B-vBMD)、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医学共病(糖尿病等)、吸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手术节段、手术椎体和是否使用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根据术后1年患者是否发生Cage沉降,将患者分为Cage沉降组和非沉降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将单因素分析P<0.2的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观察EP-vBMD对终板沉陷的影响。结果Cage沉降患者的VB-vBMD和EP-vBMD水平均低于非Cage沉降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患者年龄高于非Cage沉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和非Cage沉降组患者性别、吸烟、糖尿病、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vBMD和应用后路螺钉固定均是Cage沉降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低EP-vBMD是LLIF术后Cage沉降的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LLIF时,应考虑术前EP-vBMD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侧方入路腰椎融合 椎间融合器沉降 体积骨密度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龙 曾建成 +2 位作者 谢天航 濮兴孝 卢雨菲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总结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的定义、发生发展规律、临床意义及危险因素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 目的总结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的定义、发生发展规律、临床意义及危险因素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目前,椎间融合器沉降的定义尚未统一,大部分文献将其定义为术后椎间隙高度降低超过2 mm。椎间融合器沉降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该并发症的发生从影像学上减弱了手术结果,进而影响临床效果,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其发生与椎间融合器的尺寸和位置、术中椎体终板的处理、椎间融合器-椎间隙形态匹配情况、骨密度、体质量指数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术前选择合适尺寸和外形的椎间融合器、术中尽量靠后外侧放置椎间融合器、轻柔操作防止椎体终板损伤、围术期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教育患者适当控制体质量等,对于预防椎间融合器沉降的发生及保证良好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融合 椎间融合器沉降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Modic改变对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效果和融合器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牧一 徐亮 +6 位作者 邱勇 周庆双 杜长志 钱邦平 朱泽章 王斌 孙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7期3703-3709,共7页
目的探讨Modic改变对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椎间融合效果和融合器沉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放置单枚高分子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行单节段TLIF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 目的探讨Modic改变对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椎间融合效果和融合器沉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放置单枚高分子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行单节段TLIF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影像放置融合器节段是否存在Modic改变,将患者分为Modic改变组和无Modic改变组,于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行TLIF节段的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和融合器节段前凸角,于末次随访的CT上观察融合情况和融合器沉降。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各组不同时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全组患者中男70例,女116例,平均年龄(55±13)岁。Modic改变组99例,Ⅰ型25例,Ⅱ型66例,Ⅲ型8例;无Modic改变组8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诊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融合节段数、随访时间及术后影像学参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随访(19±4)个月(13~48个月),两组所有放置融合器节段均达到1级或2级融合。34例(18.3%,34/186)观察到融合器沉降。Modic改变组融合器沉降发生率(24.2%,24/99)高于无Modic改变组(11.5%,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5),其中Ⅰ型(28.0%,7/25)和Ⅱ型(24.2%,16/66)明显高于无Modic改变组(11.5%,10/87)。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Modic改变组与无Modic改变组VAS评分及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7~1.568,均P>0.05)。结论术前Modic改变对于TLIF术后椎间融合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增加融合器沉降风险,尤以ModicⅠ型和Ⅱ型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改变 腰椎椎间融合 融合器沉降
原文传递
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璐 刘军辉 +2 位作者 陈意磊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32~79岁,平均59.1±5.9岁。分为单纯OLIF组(39例)和Pivox+OLIF组(30例),评估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以及术后腰椎融合情况。以及比较两组之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0±0.3个月,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节段、骨密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ox+OLIF组手术时间大于OLIF组(P<0.05),而两组之间切口长度、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围手术期VAS评分、ODI比较均为术前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时,两组之间VAS评分、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时,Pivox+OLIF组椎间隙、椎间孔纵径和面积增加值均大于OLI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融合器沉降病例,OLIF组有两例发生融合器移位,Pivox+OLIF组无一例融合器移位,两组之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ivox+O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但相对于单纯OLIF,Pivox+OLIF在椎管减压以及融合器下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ox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