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9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联合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 被引量:5
1
作者 孙义忠 刘宝平 +3 位作者 何强 范先东 李铁军 王锋宝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7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融合联合非融合固定联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5月~2011年12月作者采用融合联合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及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症30例。术后患者获得平均19(6~50)个月的随访,采用... 目的探讨融合联合非融合固定联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5月~2011年12月作者采用融合联合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及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症30例。术后患者获得平均19(6~50)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患者手术后的治疗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VAS及ODI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术后VAS及ODI分值改善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融合联合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减压效果明显、固定可靠,有效减缓了相邻椎间盘退变,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滑脱症 融合固定 融合固定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永江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情况和腰椎功能。结果两组术前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不但恢复更快,且可有效减轻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
下载PDF
经椎弓根非融合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3
作者 张大鹏 强晓军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2期81-83,86,共4页
目的对比经椎弓根非融合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该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非融合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共190例,随机分组为非融合固定组及融合固定组,非融合固定组共90例,所用... 目的对比经椎弓根非融合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该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非融合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共190例,随机分组为非融合固定组及融合固定组,非融合固定组共90例,所用椎间弹性固定系统包括ISOBAR TTL Semi-rigid动的态固定系统、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术中进行弹性固定。融合固定组100例,均使用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术中进行坚强固定。进行回顾性研究,门诊随访,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腰骶椎活动度及影像学指标分析,及术后、术后6月、1年及1年以上10分制目测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结果前者无一例出现临近节段退变,发生钉棒断裂1例(1.1%);后者发生临近节段退变6例(6%),融合器退出及钉棒断裂4例(4%),P<0.0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腰椎活动度及腰椎曲度、骨盆入射指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非融合固定组较融合固定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脊柱-骨盆的平衡关系。两种固定方式术后3月内对患者腰腿痛症状改善无差异,但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融合固定组疼痛逐渐加重,明显高于非融合固定组(P<0.01)。结论非融合固定在近期内可有效的防止邻近节段椎体的退变,并可较好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融合固定 融合固定
下载PDF
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品奇 蔡小军 +2 位作者 江杉 杨杰 陈朝奎 《当代医学》 2015年第7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联合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4例采取融合与非融合固定联合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视觉模拟评估法(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治疗后1个月VAS... 目的探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联合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4例采取融合与非融合固定联合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视觉模拟评估法(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治疗后1个月VAS及ODI评分分别为(2.15±1.17)分、(19.32±3.56)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87±0.38)分、(38.2±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联合非融合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强腰椎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融合固定 融合固定
下载PDF
长、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5
作者 潘玉军 时长江 孙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691-3693,共3页
目的比较长、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65岁以上的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52例,B组53例,其中A组进行长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B组选择短节... 目的比较长、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65岁以上的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52例,B组53例,其中A组进行长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B组选择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通过患者术前和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g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术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对比评价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结果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VAS、ODI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Cobb角在术后均有明显改善,而A组Cobb角改善率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手术治疗中,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和长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相比,具有较少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而长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则在矫正侧凸并维持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弯 腰椎管狭窄症 长节段减压融合固定 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
下载PDF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郑应 谭明生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4期283-285,共3页
复习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设计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文献,与传统的脊柱融合术相比,应用非融合系统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并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关键词 腰椎 融合固定系统 脊柱融合 动态固定
下载PDF
BacFuse棘突间植入术和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浩 张体栋 +3 位作者 贾璞 包利 冯飞 唐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71-474,共4页
目的通过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对比,评价Bac Fuse棘突间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其中BacFuse组30例,PLIF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的... 目的通过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对比,评价Bac Fuse棘突间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其中BacFuse组30例,PLIF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6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椎间盘后缘高度(PDH)。结果 BacFuse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与PLIF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acFuse组和PLIF组相比,住院时间较短(t=-10.17,P<0.001),手术时间也较短(t=-28.94,P<0.001),出血量较少(t=-31.0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随访两组VAS评分均小于术前(P<0.001),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随访两组JOA评分均显著大于术前(P<0.001),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cFuse组术前PDH 6.26±1.7 mm,6个月随访8.27±1.9 mm,较术前明显改善(t=-12.347,P<0.001)。PLIF组术前PDH 6.33±1.4 mm,6个月随访8.41±1.4mm,较术前明显改善(t=-14.007,P<0.001)。两组术前及术后6月随访P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cFuse棘突间植入术在与PLIF效果相似的情况下损伤更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BacFuse棘突间植入术 后路椎间融合固定 视觉模拟评分 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 椎间盘后缘高度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24
8
作者 余彬 彭银虓 +2 位作者 薛力 秦辉 梁益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2-1347,共6页
背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经典手术方式,目前可选择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作为内固定融合材料。与传统颈前路钢板固定系统相比,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具有术后对食管干扰小、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发... 背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经典手术方式,目前可选择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作为内固定融合材料。与传统颈前路钢板固定系统相比,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具有术后对食管干扰小、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避免钢板过长或位置不佳损伤临近节段椎间盘等优势。目的: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治疗的60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方式分为2组,Zero-P组采用Zero-P融合固定,钢板组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联合Cage置入,每组30例。2组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Bazaz吞咽功能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行颈椎X射线、颈椎CT检查,测量颈椎曲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内植物移位、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食管瘘、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②在术后随访中,2组患者颈部功能障碍指数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植骨融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Zero-P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均低于钢板组(P均<0.05);④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钢板组患者在颈椎整体曲度和手术节段曲度方面均优于Zero-P(P <0.05);⑤提示双节段Zero-P椎间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系统,但在颈椎曲度方面不如传统颈前路钢板系统。术前颈椎曲度明显异常的患者不推荐使用Zero-P椎间融合固定器作为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 Zero-P 颈椎病 颈前路钢板 固定 术后吞咽困难
下载PDF
可调控式颈椎融合固定器实验山羊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永飞 陈德玉 +6 位作者 刘岩 袁文 张竞 王新伟 胡玉华 卢旭华 贾连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建立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AC-AFF)的实验山羊颈椎模型,并与其他颈椎重建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动物进食及恢复活动的时间作比较。方法:18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施以AC-AFF、钢板+钛网、钢板+髂骨块植入,均切... 目的:建立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AC-AFF)的实验山羊颈椎模型,并与其他颈椎重建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动物进食及恢复活动的时间作比较。方法:18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施以AC-AFF、钢板+钛网、钢板+髂骨块植入,均切除一个颈椎椎体。详细记录每只山羊手术所用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开始进食及活动时间,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的平均值。结果: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手术切口感染1例,为钛网+钢板组,使用青霉素5d后痊愈;不全瘫2例,为植骨块+钢板组,前蹄不能站立,不影响跪姿进食,未予特殊处理,1周后开始站立,但行走蹒跚,2周后均完全恢复正常活动。施行C3椎体切除4例(AC-AFF及钛网+钢板组各2例),其余均为C4椎体切除。统计学比较显示AC-AFF组手术时间最短(P<0.01),钛网+钢板组及髂骨块+钢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中出血量AC-AFF组与钛网+钢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髂骨块+钢板组出血量高于前两组(P<0.01)。结论:AC-AFF较钛网+钢板及髂骨块+钢板操作简便,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动物并发症少,恢复进食及活动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控式颈椎融合固定 颈前路钢板 钛网 动物模型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萌萌 唐海 +5 位作者 贾崇哲 贾璞 陈浩 包利 冯飞 李锦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34-36,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并比较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的疗效。方法在Pub 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系统评价并比较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的疗效。方法在Pub 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I)中检索Coflex手术和P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的对照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调查表(ODI)评分、腰推节段活动度(ROM)评分。使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研究,包括613例患者,其中Coflex组274例、PLIF组3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组ODI评分(WMD=-0.01,95%CI:-0.43~0.41)、VAS评分(WMD=-0.11,95%CI:-0.23~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Coflex组ROM评分优于PLIF组(WMD=6.20,95%CI:5.81~6.60)。结论 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变疗效相当,但前者在腰椎活动度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 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动态稳定 融合 融合 腰椎退行性病变 Meta分析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椎间融合术对邻近椎间盘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增志 赖茂松 +5 位作者 熊浩 罗鹏刚 林伟文 夏雄超 凌华军 钟思龙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索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椎间融合术对邻近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影响,为颈椎病中远期疗效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常成人颈椎薄层CT图像建立下颈椎(C_4~C_7)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单节段颈椎(C_... 目的探索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椎间融合术对邻近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影响,为颈椎病中远期疗效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常成人颈椎薄层CT图像建立下颈椎(C_4~C_7)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单节段颈椎(C_(5/6))植入Zero-P系统后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加载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应力负荷,计算正常下颈椎及单节段颈椎(C_(5/6))植入Zero-P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的应力。结果成功地建立了人体正常下颈椎、单节段(C_(5/6))植入Zero-P融合器后的下颈椎有限元模型。颈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后对邻近颈椎间盘应力较术前明显增大,以前屈及侧弯时更显著。结论颈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可增加相邻椎间盘应力,术者需权衡利弊,充分考虑手术方式的影响,术后相应调整康复计划以减轻邻近节段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颈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颈椎钛板-融合固定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柏传毅 王坤正 +3 位作者 魏美钢 党晓谦 王春生 时志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08-611,共4页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颈椎内固定器——钛板-融合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钛板-融合固定器固定的脊柱功能单位进行前屈、后伸、扭转、侧弯等力学测试,并与单钝钛板固定和单纯融合器固定作对比。结果:单纯...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颈椎内固定器——钛板-融合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钛板-融合固定器固定的脊柱功能单位进行前屈、后伸、扭转、侧弯等力学测试,并与单钝钛板固定和单纯融合器固定作对比。结果:单纯融合器固定在后伸时力学性能差;钛板固定在扭转试验时力学性能差;钛板-融合固定器在各方向力学性能都较前两者好。结论:单纯融合器固定和单纯钛板固定都存在生物力学上的薄弱点,钛板-融合固定器可结合前二者的优点,更适应临床颈椎病患者治疗的力学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钛板-融合固定 生物力学 固定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后路非融合固定在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龙厚清 Kazumasa Ueyama +4 位作者 刘少喻 李佛保 万勇 陈立言 廖威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 评估后路非融合固定(Graf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分析13例非融合固定(A组)和21例融合固定(B组)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功... 目的 评估后路非融合固定(Graf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分析13例非融合固定(A组)和21例融合固定(B组)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功能评价评估临床疗效,腰椎过伸和过屈、侧位X线片评估腰椎活动度和腰椎前凸角(Cobbs法),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19个月(12~29个月),末次随访A、B两组VAS评分分别由术前9.4、9.1分减少到2.1、3.6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0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ODI优良率93%,B组71%,A组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后路非融合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与融合固定相比,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融合固定 融合
下载PDF
前路椎间盘摘除合并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费智敏 王勇 +5 位作者 书国伟 周正文 钟春龙 邱永明 金萍茜 罗其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总结颈前入路显微椎间盘摘除术合并人工椎间融合器 (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借助显微镜和高速磨钻对 3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入路显微椎间盘摘除术 ,采用cage融合后并使用钛板系统固定 ;术中同时采用体感诱... 目的 总结颈前入路显微椎间盘摘除术合并人工椎间融合器 (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借助显微镜和高速磨钻对 3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入路显微椎间盘摘除术 ,采用cage融合后并使用钛板系统固定 ;术中同时采用体感诱发电位 (SEP)进行监护。结果  38例病人术后均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随访 8~2 4个月 ,影像学资料证实 :脊髓和神经根减压明显 ,cage融骨良好 ,内固定钛板位置准确 ;术后JOA评分均恢复至 15分以上 ,无症状恶化或复发者。结论 前路椎间盘摘除合并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 ,手术创伤小 ,无供区并发症 ,术后恢复快 ,手术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摘除 cage融合固定 治疗 颈椎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固定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小刚 丁文义 +6 位作者 马爱原 倪金和 刘芳宏 黄文正 李克影 赵进薇 张海霞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9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双侧切口扩张通道管辅助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29例脱出... 目的探讨采用双侧切口扩张通道管辅助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29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31~57岁,平均48岁。病程3个月~11年。手术节段L_(3~4)5例,L_(4~5)11例,L_5S_113例。采用双侧切口,不使用自由臂固定工作通道,通过调整内外上下通道角度,扩大上下椎板减压范围,完成游离间盘组织摘除。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7 min,术中出血量146 m L,切口长度两侧各25~30 mm,术后下地时间4.5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有1例术后出现胫前肌肌力减退,观察治疗3个月后恢复;未出现其他并发症。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根据JOA腰椎功能评价29分法:术前分值8~14分,平均10分;术后分值21~27分,平均25分。通过计算改善率大于75%的患者26例,改善率50%~75%的患者3例。术后X线显示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术后12个月CT平扫根据Bridwell融合评价标准评价椎体间骨性融合情况:Ⅰ级25例,Ⅱ级4例。结论采用双侧切口MIS-TLIF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安全可行,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固定 双侧切口 调整通道 扩大减压范围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Coflex非融合固定术对腰椎不稳患者腰椎曲度与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鑫冲 王军 +3 位作者 马朋朋 杨毅鹏 杨新明 张鑫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Coflex非融合固定术对腰椎不稳患者腰椎曲度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纯慢性下腰痛患者51例(单纯下腰痛组)、腰椎不稳患者68例(腰椎不稳组)、查体健康者41例(健康对照组),均拍腰椎正侧位X片,对比三组腰椎矢状曲度及腰椎活动... 目的探讨Coflex非融合固定术对腰椎不稳患者腰椎曲度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纯慢性下腰痛患者51例(单纯下腰痛组)、腰椎不稳患者68例(腰椎不稳组)、查体健康者41例(健康对照组),均拍腰椎正侧位X片,对比三组腰椎矢状曲度及腰椎活动度差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腰椎不稳组均分为融合术组、非融合术组,分别采用融合术及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两组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矢状曲度及腰椎活动度。结果腰椎不稳组矢状曲度高于其他两组,腰椎活动度低于其他两组(P均<0.05)。健康对照组、单纯下腰痛组矢状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下腰痛组腰椎活动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非融合术组治疗优良率高于融合术组(P<0.05)。术前非融合术组与融合术组ODI值、腰椎矢状曲度、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值、腰椎矢状曲度较术前降低(P均<0.05),腰椎活动度较术前升高(P<0.05),且非融合术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 Coflex非融合固定术可缓解腰椎不稳患者关节退变,改善腰椎矢状曲度与活动度,效果优于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腰椎退行性病变 腰椎矢状曲度 腰椎活动度 融合固定 融合
下载PDF
康复锻炼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在颈椎Zero-P前路融合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秀芳 梁彦 赖居易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20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在颈椎Zero-P前路融合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颈椎Zero-P前路融合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中医五音疗法,比较...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在颈椎Zero-P前路融合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颈椎Zero-P前路融合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中医五音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后3、7、14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7、14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7、14 d日本骨科学会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锻炼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可有效减轻颈椎Zero-P前路融合固定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Zero-P前路融合固定 中医五音疗法 康复锻炼 疼痛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侧凸采用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及护理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泓 王瑛 +1 位作者 蒋静华 李维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4期3815-3816,共2页
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coliosis,DLS)是成年以后继发于腰椎退行性病变而出现的腰椎侧凸,退变性腰椎侧凸常呈隐匿发病,逐渐加重,患者往往因为出现临床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发现腰椎侧凸。伴有临床症状的腰椎侧凸患者往往... 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coliosis,DLS)是成年以后继发于腰椎退行性病变而出现的腰椎侧凸,退变性腰椎侧凸常呈隐匿发病,逐渐加重,患者往往因为出现临床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发现腰椎侧凸。伴有临床症状的腰椎侧凸患者往往脊髓发出的腰椎神经在腰椎管内、侧隐窝、神经根管受到压迫,引起患者下肢的酸痛、步行距离缩短等下肢症状,对于侧凸角度较大,临床症状较重或合并马尾综合症的患者需手术治疗,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在临床已应用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护理效果 减压融合固定
下载PDF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伟 杨庆国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5期578-581,共4页
关键词 腰椎 融合固定系统 脊柱融合 动态固定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比较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易难 杨毅 +1 位作者 马立泰 刘浩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6期568-57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估和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情况。方法经过标准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且应用Zero-P或... 目的系统评估和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情况。方法经过标准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且应用Zero-P或传统颈椎前路钢板的患者,根据标准的Bazaz吞咽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吞咽情况进行电话随访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程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筛选出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164例,其中Zero-P组80例,钢板组84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至少12个月以上随访进行吞咽困难评估。Zero-P组和钢板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总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7.50%和42.86%、18.75%和33.33%、11.25%和23.81%、8.75%和20.24%、6.25%和16.67%,根据非参数检验(Mann Whitney U test)结果显示,Zero-P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在术后历次随访时间点均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和传统的颈椎前路钢板相比,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能降低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大部分吞咽困难患者为轻度和中度吞咽困难,重度吞咽困难不常见,并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大部分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将得到自发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 钢板 吞咽网难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