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7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突触融合蛋白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王娜 杨迷玲 +1 位作者 杨金花 郝义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突触融合蛋白6(STX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的82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X6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STX6与...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突触融合蛋白6(STX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的82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X6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STX6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访至2023年6月,记录所有胃癌患者的生存结局,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胃癌组织中STX6表达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STX6表达阳性率为65.85%,高于癌旁组织50.00%(P<0.05)。胃癌组织中STX6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但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有关(P<0.05)。经log-rank检验显示,STX6阳性表达者的总生存时间较STX6阴性表达者短(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STX6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呈负相关(r<0,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TX6呈高表达,且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远期预后与STX6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突触融合蛋白6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关节腔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积液情况、膝关节功能及ACPA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吴旭强 郑冰 +1 位作者 顾维杰 朱勇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积液情况、膝关节功能及抗瓜氨酸肽抗体(AC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R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积液情况、膝关节功能及抗瓜氨酸肽抗体(AC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R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片等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rhTNFR:Fc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积液情况、膝关节功能及ACPA水平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关节积液深度、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AC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难治性RA患者关节腔内注射rhTNFR:Fc疗效明显,能够减少关节积液量,改善膝关节功能,延缓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积液 膝关节功能 抗瓜氨酸肽抗体
下载PDF
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致葡萄膜炎2例分析
3
作者 孙武 陈水龄 +5 位作者 周婉瑜 史航 刘璐 贺严 付文涛 褚利群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葡萄膜炎发生时间分别在用药后2周和6周,其中前葡萄膜炎1例,前、中间葡萄膜炎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有好转。在持续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倾向。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引起葡萄膜炎的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眼内葡萄膜炎患者等。患者年龄区间在5~77岁,发病时间为用药后1周~4年。经系统治疗,停止免疫抑制剂后,绝大多数诱发性葡萄膜炎患者视力可恢复。结论TNF-α抑制剂可以诱发葡萄膜炎的发生,发病类型以前葡萄膜炎为主,且有复发倾向。及时诊疗后患者的视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抑制剂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 葡萄膜炎 副作用 英夫利昔单抗 阿达木单抗 视力
下载PDF
EML3与H3K4M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4
作者 王卓文 刘艳丽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4年第1期79-90,共12页
目的:研究获得N端/C端融合组蛋白H3K4M小肽的EML3融合蛋白的方法。方法:将组蛋白H3(aa1~15)小肽编码区融合进表达EML3 Agenet结构域重组质粒中,得到N端/C端融合表达H3K4M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扩大培养,加入IPTG后在15... 目的:研究获得N端/C端融合组蛋白H3K4M小肽的EML3融合蛋白的方法。方法:将组蛋白H3(aa1~15)小肽编码区融合进表达EML3 Agenet结构域重组质粒中,得到N端/C端融合表达H3K4M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扩大培养,加入IPTG后在15℃条件下诱导6×His标签EML3融合蛋白的表达。经镍柱亲和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纯化后,通过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蛋白的纯度。结果:通过质粒单点突变、质粒酶切、PCR克隆以及同源重组连接,成功构建EML3 N/C端融合组蛋白H3K4M的重组质粒,测序证实序列正确,而且重组质粒可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其中EML3C端融合组蛋白H3K4M可通过凝血酶酶切从而得到游离的H3K4M小肽以及EML3 Agenet结构域蛋白。结论:成功构建EML3融合组蛋白H3K4M重组质粒,并诱导表达及纯化得到高纯度的EML3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药物学 蛋白H3K4M小肽 EML3 Agenet结构域 融合蛋白 质粒构建 蛋白表达纯化
原文传递
重组人糖蛋白激素β5/α2融合蛋白在CHO-S细胞中的表达纯化及功能活性分析
5
作者 千爱君 萧耿苗 +4 位作者 李壮 梁志成 穆云萍 赵子建 李芳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396,共7页
目的在悬浮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S)中分泌表达、纯化重组hCGH-CTP融合蛋白,验证其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质积累的影响。方法构建CTP连接肽融合人糖蛋白激素β5/α2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cDNA3.1-rhCGH-CTP,... 目的在悬浮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S)中分泌表达、纯化重组hCGH-CTP融合蛋白,验证其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质积累的影响。方法构建CTP连接肽融合人糖蛋白激素β5/α2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cDNA3.1-rhCGH-CTP,将其瞬时转染CHO-S悬浮细胞中,大量表达纯化并验证rhCGH-CTP蛋白生物学活性;通过干预3T3-L1成熟脂肪细胞24 h,观察细胞内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hCGH-CTP蛋白在CHO-S细胞中成功表达,表达量可达715.4 mg·L^(-1);用AKTA pure蛋白纯化系统纯化蛋白,SDS-PAGE方法鉴定纯化出的蛋白纯度较高可达90%。此外,在高表达TSHR基因的成熟脂肪细胞3T3-L1中,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rhCGH-CTP蛋白干预后胞内cAMP含量明显升高,说明rhCGH-CTP蛋白具有生物活性;油红O染色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rhCGH-CTP蛋白干预组的成熟脂肪细胞中T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rhCGH-CTP融合蛋白,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并能有效降低TG,该研究为后续深入揭示CGH蛋白的生理作用及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糖蛋白激素β5/α2融合蛋白 真核表达 悬浮CHO-S细胞 cAMP活性 基因工程 脂代谢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EsxV/W融合蛋白对耻垢分枝杆菌表型及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余海燕 李玉洁 +1 位作者 任芹 杨国平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目的: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sxV/W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MS),分析重组MS的表型及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原核表达获取EsxV/W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电击转化法构建重组菌株MS-EsxV/W及空载菌株MS-vec,使用... 目的: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sxV/W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MS),分析重组MS的表型及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原核表达获取EsxV/W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电击转化法构建重组菌株MS-EsxV/W及空载菌株MS-vec,使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检测融合蛋白在MS中的表达;分析表达EsxV/W融合蛋白的重组MS的菌落形态、生物膜及生长速率;菌落计数法检测重组MS在溶菌酶、孔雀绿、低pH、SDS、H2O2、NaNO2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存活能力,分析EsxV/W融合蛋白对MS表型的影响;重组MS侵染ANA-1巨噬细胞,Griess法检测ANA-1细胞NO的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ANA-1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量,菌落计数法检测重组MS在ANA-1细胞内的存活能力。结果:成功构建能表达EsxV/W融合蛋白的重组菌株MS-EsxV/W,表达EsxV/W融合蛋白对MS的菌落形态、生物膜形成及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表达EsxV/W融合蛋白不改变MS对溶菌酶、孔雀绿与低pH的耐受力,但可降低对SDS的耐受力,增强对H2O2与NaNO2的耐受力;侵染ANA-1细胞一定时间后,与MS-vec比较,MS-EsxV/W侵染的ANA-1细胞NO、TNF-α、IL-6释放量明显增加,且MS-EsxV/W的细胞内存活能力高于MS-vec。结论:EsxV/W融合蛋白可改变MS的表型并调控ANA-1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有助于后续对esxV/W基因功能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耻垢分枝杆菌 EsxV/W融合蛋白 ANA-1细胞
下载PDF
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7
作者 曹森林 辜转荣 程铁兵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 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 27,HLA-B27)阳性强弱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 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 27,HLA-B27)阳性强弱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18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脊柱关节疼痛评分以及炎症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脊柱关节疼痛评分及HLA-B27和免疫炎症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及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脊柱关节疼痛度,并降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藤壮骨片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全柱成像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法对双特异性Fc融合蛋白的电荷异质性分析
8
作者 袁国刚 罗顺 +2 位作者 林军 林康 昌根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29-0132,共4页
建立全柱成像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WCID-CIEF)分析双特异性Fc融合蛋白电荷异质性方法。方法 通过非还原毛细管电泳法观察酶处理前后峰型的变化,初步确认了该Fc融合蛋白电荷异质性唾液酸相关;结合唾液酸酶酶切和方法优化手段,建立了此融... 建立全柱成像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WCID-CIEF)分析双特异性Fc融合蛋白电荷异质性方法。方法 通过非还原毛细管电泳法观察酶处理前后峰型的变化,初步确认了该Fc融合蛋白电荷异质性唾液酸相关;结合唾液酸酶酶切和方法优化手段,建立了此融合蛋白的WCID-CIEF分析平台;通过液相质谱法(LC-MS)鉴定了唾液酸相关N-糖构型;通过液相荧光法(LC-FLR)测定了唾液酸的含量。结果 经唾液酸酶酶切和方法优化后,此方法在2.5~7.5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8,回收率在96.3%~104.6%之间,准确性、专属性和耐用性均满足要求。结论 结合酶处理和方法优化手段,WCID-CIEF可较好地分析融合蛋白的电荷异质性,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融合蛋白质控手段,并可应用于产品放行及稳定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柱成像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法 双特异性Fc融合蛋白 唾液酸酶酶切 方法开发和确认
原文传递
滋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分裂与融合蛋白Mfn1、Mfn2、Drp1、Fis1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秦茂 伍大华 +1 位作者 张秀丽 谢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 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Mfn2)、线粒体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sion mi...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 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Mfn2)、线粒体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sion mitochondrial 1,Fis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滋肾活血高剂量组、滋肾活血中剂量组、滋肾活血低剂量组、西药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改良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每组大鼠按9 mL/(kg·d)剂量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假手术组给予蒸馏水,滋肾活血低剂量组、滋肾活血中剂量组、滋肾活血高剂量组予以滋肾活血方溶液[9.8、17.8、35.6 g/(kg·d)]灌胃,西药组以多奈哌齐溶液[150 mg/(kg·d)]灌胃。连续喂药2周后,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大鼠海马组织中的Mfn1、Mfn2、Drp1、Fis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escape latency,EL)延长(P<0.05),Mfn1、Mfn2、Drp1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对比,滋肾活血中、高剂量组大鼠EL缩短(P<0.05),Mfn1、Mfn2、Drp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滋肾活血低剂量组比较,滋肾活血中、高剂量组大鼠EL缩短(P<0.05),Mfn1、Drp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滋肾活血方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线粒体分裂与融合,上调Mfn1、Mfn2、Drp1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滋肾活血方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融合 线粒体融合蛋白1 线粒体融合蛋白2 线粒体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 线粒体分裂蛋白1
下载PDF
链霉亲和素-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的制备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晶莹 李研 +4 位作者 黄晓燕 靳占奎 徐翠香 常乐 王建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6,22,共5页
目的:制备链霉亲和素(SA)连接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融合蛋白(SA-hGM-CSF),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方法:在NCBI数据库中查找SA和hGM-CSF序列,将序列合成后连接入Pet28表达载体中,构建SA-hGM-CSF-Pet28重组表达载... 目的:制备链霉亲和素(SA)连接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融合蛋白(SA-hGM-CSF),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方法:在NCBI数据库中查找SA和hGM-CSF序列,将序列合成后连接入Pet28表达载体中,构建SA-hGM-CSF-Pet28重组表达载体,在BL21(DE3)表达感受态中利用IPTG诱导剂诱导表达,经His镍柱纯化,尿素梯度复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B)鉴定融合蛋白,通过TF-1细胞检测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SA-hGM-CSF融合蛋白可在BL21(DE3)中高效诱导表达,经His镍柱纯化后该融合蛋白纯度较高。经尿素梯度复性后,细胞学实验验证该融合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融合蛋白SA-hGM-CSF,该结果为SA-hGM-CSF表面锚定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链霉亲和素 融合蛋白 蛋白纯化 表达载体构建 蛋白活性鉴定
下载PDF
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蛋白PTD4-Cu,Zn-SOD在人星形胶质细胞中穿膜能力及保护作用
11
作者 孟丽华 薛荣亮 +2 位作者 雷晓鸣 镇路明 魏兰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14,共6页
目的观察蛋白质转导4型-铜,锌超氧物歧化酶融合蛋白(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4-cuprum,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fusion protein,PTD4-Cu,Zn-SOD)能否穿膜进入体外培养的人星形胶质细胞,能否在穿膜后仍保持其生物学活性,能否减轻... 目的观察蛋白质转导4型-铜,锌超氧物歧化酶融合蛋白(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4-cuprum,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fusion protein,PTD4-Cu,Zn-SOD)能否穿膜进入体外培养的人星形胶质细胞,能否在穿膜后仍保持其生物学活性,能否减轻人星形胶质细胞的缺氧损伤。方法免疫组化及荧光法观察融合蛋白穿膜后在人星形胶质细胞内的荧光分布情况,评估融合蛋白的穿膜能力;制备人星形胶质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后,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Cu,Zn-SOD组、PTD4-Cu,Zn-SOD组。空白组加DMEM培养基(不含血清)作为对照,其余两组分别加入含有Cu,Zn-SOD、PTD4-Cu,Zn-SOD终浓度为2μmol/L的DMEM培养基,干预时间为1 h,用SOD活性及MDA含量测试盒,观察融合蛋白干预后的缺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中二者的变化。结果FITC荧光标记的融合蛋白PTD4-Cu,Zn-SOD可以进入体外培养的人星形胶质细胞中,且在细胞核中有聚集分布;经3组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PTD4-Cu,Zn-SOD组及Cu,Zn-SOD组均能提高星形胶质细胞内的SOD活性,融合蛋白PTD4-Cu,Zn-SOD组提高星形胶质细胞内SOD活性更为明显。和Cu,Zn-SOD组、对照组相比,PTD4-Cu,Zn-SOD组能降低星形胶质细胞内的MDA含量。结论PTD4-Cu,Zn-SOD能穿膜进入体外培养的人星形胶质细胞;融合蛋白PTD4-Cu,Zn-SOD能增加人星形胶质细胞缺氧损伤后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转导超氧物歧化酶融合蛋白 穿膜能力 免疫荧光
下载PDF
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对大鼠下颌骨缺损的干预效果
12
作者 康献刚 牛军强 +1 位作者 赵冬霞 霍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通过大鼠下颌骨缺损再植的实验动物模型,基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探讨注射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 目的:通过大鼠下颌骨缺损再植的实验动物模型,基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探讨注射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Fc fusion protein,rhTNFR:Fc)对下颌骨缺损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0只(雌雄各半)7~8周龄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10只)、对照组(3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于大鼠骨缺损处注入含有Rh TNFR:Fc(45 mg/kg)的Bio-Oss骨颗粒,其上覆盖Bio-Gide胶原膜;对照组:于大鼠缺损处注入含25μL 0.9%氯化钠溶液的Bio-Oss骨颗粒,同样覆盖Bio-Gide胶原膜;空白对照组为健康大鼠。取所有大鼠下颌骨组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行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于术后3、6、9周时被分批处死,取其左侧下颌骨进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的检测,同时检测组织中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缺损面积显著减少,IL-6和TNF-α的浓度显著下降,而凋亡相关分子Bax、p-JAK2和p-STAT3的表达显著下降,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缺损面积显著增加,缺损模型建立成功。结论:局部注射rh TNFR:Fc与Bio-Oss骨颗粒能够有效地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并且效果显著优于只使用Bio-Oss骨颗粒的组别,其修复作用与抑制细胞凋亡的能力相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JAK2-STAT3细胞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 下颌骨缺损 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通路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临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晓凤 刁莎 +22 位作者 何思颐 焦雪峰 程晓 陈哲 刘峥 曾力楠 康德英 吴斌 万朝敏 应斌武 张慧 赵荣生 缪丽燕 王卓 李晓宇 刘茂柏 蔡本志 邱峰 孙峰 初乃惠 林明贵 沙巍 张伶俐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为遴选结核杆菌感染诊断和结核病辅助诊断的皮肤检测药品提供证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法分析EC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为遴选结核杆菌感染诊断和结核病辅助诊断的皮肤检测药品提供证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法分析EC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评价EC与TB-PPD的短期经济性,采用成本-效用分析评价两者的长期经济性;采用系统评价法、改良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评价的指标,通过各指标的权重计算EC和TB-PPD的各维度的综合评分。结果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评分均高于TB-PPD;两药的可负担性评分一致,EC的可获得性评分低于TB-PPD。考虑维度和指标权重后,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评分及其综合评分均高于TB-PPD。结论相较于TB-PPD,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均表现更优;但在可及性维度下,EC的可获得性应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结核病 诊断药品 临床综合评价
下载PDF
融合蛋白接头linker在细粒棘球蚴重组疫苗EgG1Y162-2(4)中的选择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佳 赵商岐 +3 位作者 李艳敏 周彦霞 丁剑冰 周晓涛(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13-1921,共9页
目的:分析蛋白EgG1Y162-2通过不同长度接头序列连接后形成的肽段四聚体蛋白EgG1Y162-2(4)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明确其理化性质及三级结构,预测并对比经不同长度柔性接头连接后其优势抗原表位变化,为增强重组疫苗免疫原性选取最理想的linke... 目的:分析蛋白EgG1Y162-2通过不同长度接头序列连接后形成的肽段四聚体蛋白EgG1Y162-2(4)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明确其理化性质及三级结构,预测并对比经不同长度柔性接头连接后其优势抗原表位变化,为增强重组疫苗免疫原性选取最理想的linker序列。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选择GSGGSG、GGGGSGGG和GSGGSGGGSGGSGGG 3种linker序列进行连接设计EgG1Y162-2(4)重组蛋白疫苗。在线软件ProtParam分析其理化性质;SOPMA在线数据库对设计有不同linker序列的重组蛋白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分析;I-TASSER在线软件预测所设计重组疫苗的三级结构,并使用SYFPEITHI、IEDB等软件对其T/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经预测通过GSGGSG、GGGGSGGG、GSGGSGGGSGGSGGG 3种linker序列连接的EgG1Y162-2(4)均是稳定蛋白且具有亲水性并得到其二级结构特点。设计的重组疫苗EgG1Y162-2(4)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得知通过GSGGSG连接的EgG1Y162-2(4)中α螺旋占8.50%,β-转角占16.67%,无规则卷曲约占40.48%,延伸链约占34.35%,该蛋白有8个T/B联合表位,前后串联的EgG1Y162-2蛋白不仅能够正常折叠,且与EgG1Y162-2蛋白相比T/B抗原表位未发生偏移。三级结构显示通过linker序列GSGGSG串联的4个蛋白EgG1Y162-2均能正常表达,而通过GGGGSGGG、GSGGSGGGSGGSGGG串联的蛋白EgG1Y162-2(4)表位发生了一定程度右移。结论:利用GSGGSG 6个氨基酸连接EgG1Y162-2蛋白构成的EgG1Y162-2(4)的T/B联合表位高度重合,表位未发生迁移说明蛋白EgG1Y162-2(4)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后几乎未对EgG1Y162-2蛋白优势表位造成影响,并通过重复蛋白表位数增强疫苗免疫应答效果,制备有效的棘球蚴病表位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EgG1Y162-2 融合蛋白接头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在肾透析患者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芳 金樱 +5 位作者 吴凯 刘巧 丁晓艳 竺丽梅 陆伟 卢鹏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 评估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SAT6-CFP10,EC)皮肤试验在肾透析患者中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 纳入某医院67例肾透析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试验(the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和γ-干扰素释放实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 目的 评估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SAT6-CFP10,EC)皮肤试验在肾透析患者中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 纳入某医院67例肾透析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试验(the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和γ-干扰素释放实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GRA),并以TST和Quanti FERON-TBgold(QFT,种IGRA方法)作为参照标准,衡量EC皮肤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67例肾透析患者中,EC皮肤试验、TST、QFT阳性率分别为11.3%(7/62)、25.8%(16/62)、22.4%(1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51,P=0.105)。分别以TST、QFT、TST&QFT为参照标准,EC皮肤试验灵敏度分别为31.3%(95%CI:11.0%~58.7%)、50.0%(95%CI:23.0%~77.0%)、83.3%(95%CI:35.9%~99.6%),特异度分别为95.7%(95%CI:85.2%~99.5%)、100.0%(95%CI:92.6%~100.0%)、96.4%(95%CI:87.7%~99.6%)。结论 EC皮肤试验在肾透析患者中的结核潜伏感染诊断价值低于QFT,推荐使用Q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潜伏性感染 肾透析患者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γ-干扰素释放实验 结核菌素试验皮肤试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突触融合蛋白结合蛋白4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宁 李敏敏 +5 位作者 郑文甜 张馨月 于洋 陈曦 孙冬瑗 蒋英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90-1398,共9页
目的:观察突触融合蛋白结合蛋白4(STXBP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O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通过TIMER、GEPIA2、UALCAN、ENCORI、GEO和HPA数据库从mRNA和蛋白水平综合研究STXBP4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 目的:观察突触融合蛋白结合蛋白4(STXBP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O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通过TIMER、GEPIA2、UALCAN、ENCORI、GEO和HPA数据库从mRNA和蛋白水平综合研究STXBP4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OSCC细胞系中STXBP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用RNA干扰技术下调SCC-9细胞中STXBP4表达,构建敲减组(si-STXBP4-1、si-STXBP4-2和si-STXBP4-3组)和阴性对照组(si-NC组);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过表达CAL-27细胞中的STXBP4,构建过表达组(LV-STXBP4组)和阴性对照组(LV-NC组)。分别用CCK-8实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OSCC细胞活力、集落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3)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探究STXBP4在体内对OSCC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TIMER、GEPIA2、UALCAN、ENCORI和GEO数据库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STXBP4的mRNA水平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HPA蛋白数据库分析显示,STXBP4在头颈鳞癌组织中表达比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较高。与正常口腔黏膜细胞相比,STXBP4在5种OSCC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2)SCC-9细胞转染si-STXBP4-1、si-STXBP4-2和si-STXBP4-3后,STXBP4的表达显著低于si-NC组(P<0.01);相较于si-NC组,敲减STXBP4的表达后,SCC-9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STXBP4后的CAL-27细胞中,STXBP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LV-NC组(P<0.01);LV-STXBP4组中CAL-27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显著高于LV-NC组(P<0.01)。敲减STXBP4表达后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则升高,过表达STXBP4后结果相反(P<0.05)。(3)与LV-NC组相比,过表达STXBP4后,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STXBP4在OSCC中高表达,可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对OSCC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可能与E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融合蛋白结合蛋白4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突触融合蛋白17通过调节自噬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中淀粉样物质沉积
17
作者 周秀雅 马明霞 +4 位作者 王宁 刘婷 李杨 王丽 王晓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5-392,共8页
目的:探究突触融合蛋白17(STX17)对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中自噬和淀粉样物质沉积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慢病毒介导HT22细胞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STX17过表达,RT-qPCR检测慢病毒感染后各组细胞中APP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 目的:探究突触融合蛋白17(STX17)对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中自噬和淀粉样物质沉积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慢病毒介导HT22细胞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STX17过表达,RT-qPCR检测慢病毒感染后各组细胞中APP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II)及STX17的mRNA表达情况。刚果红染色观察HT22细胞中淀粉样物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和P62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细胞中STX17定位,以及LC3-II定位和斑点数量。结果:HT22细胞成功过表达APP后,淀粉样物质沉积增多,STX17表达下降,STX17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内,LC3-II和P62表达明显增多。过表达STX17后,LC3-II和P62表达下降,淀粉样物质沉积减少。结论:STX17通过调节自噬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物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融合蛋白17 自噬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前体蛋白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HIV感染人群结核潜伏感染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正贵 马瑛龙 +7 位作者 马玲玲 程瑞霞 顾春娥 蒋泽顺 李振刚 杨超 任立芳 韩雪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74-175,I0001,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融合蛋白(EC)对艾滋病(HIV)感染人群结核潜伏感染(L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EC注射在受试者的右前臂1/3处,结核菌素(PPD)注射于受试者左前臂1/3处,观察注射部位72小时后红晕和硬结直径的大小,判断是否为结核潜伏感染。... 目的评价重组结核融合蛋白(EC)对艾滋病(HIV)感染人群结核潜伏感染(L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EC注射在受试者的右前臂1/3处,结核菌素(PPD)注射于受试者左前臂1/3处,观察注射部位72小时后红晕和硬结直径的大小,判断是否为结核潜伏感染。结果对122例HIV/AIDs进行了2种方法的结核潜伏性感染(LTBI)筛查,PPD阳性人数31名,阳性率25.41%;EC阳性人数22名,阳性率18.03%;2两种筛查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筛查方法均为阳性21人,均为阴性90人,不一致11人,一致率90.98%,Kappa值0.737。结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HIV人群筛查结核潜伏感染有一定的价值,该产品不受卡介苗疫苗接种的影响,且该产品特异度实优于TST,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结核潜伏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下载PDF
马链球菌马亚种8组分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小鼠免疫效果的评价
19
作者 何聆瑜 祖浩宇 +4 位作者 王宁 杨光璞 杜承 王晓钧 郭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马腺疫是由马链球菌马亚种(S.equi)引起的急性接触性马属动物传染病,严重影响幼驹的生长发育。我国尚无预防该病的有效疫苗,也缺乏S.equi动物感染和免疫保护模型。为在原核系统中表达马链球菌马亚种(S.equi)的多组分融合蛋白,并评价其... 马腺疫是由马链球菌马亚种(S.equi)引起的急性接触性马属动物传染病,严重影响幼驹的生长发育。我国尚无预防该病的有效疫苗,也缺乏S.equi动物感染和免疫保护模型。为在原核系统中表达马链球菌马亚种(S.equi)的多组分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以S.equi HLJ2018株DNA为模板,分别经PCR扩增其cne、eag、SclC、SclI、SclF、eq5、eq8和ideE基因,并分别克隆至pGEX-6p-1载体中,构建表达这8个蛋白的重组质粒并分别经PCR和测序鉴定。通过在各基因之间引入蛋白接头Gly-Gly-Gly编码基因序列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依次串联该8个基因,得到融合基因se8,利用其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E8(His标签)及pGEX-6p-1-SE8(GST标签),均经PCR和测序鉴定后,将这两个表达SE8及分别表达该8个蛋白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采用亲和柱层析法纯化,采用SDS-PAGE检测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蛋白的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获得分子量约181 ku的His标签融合8组分重组蛋白SE8(His-SE8)、204 ku的GST标签融合8组分重组蛋白SE8(GST-SE8)及8个单组分重组蛋白,且上述蛋白均以可溶性形式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个单组分重组蛋白均能够与自然感染S.equi的马阳性血清反应,His-SE8能够与自然感染S.equi的马阳性血清反应,GST-SE8能够与感染S.equi小鼠的阳性血清反应。上述结果表明,8个单组分重组蛋白及SE8均获得了表达,且纯化效果和反应原性均较好。以纯化的His-SE8(100μg)添加明矾佐剂后免疫小鼠,利用间接ELISA(iELISA)分别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9种重组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及His-SE8特异性抗体亚型水平;免疫后28 d,以10倍最小完全致死剂量(MLD)的S.equi攻击小鼠后评价His-SE8的免疫保护效果,连续14 d每天监测小鼠临床症状、体质量变化和存活率。iELISA结果显示,His-SE8免疫组小鼠可产生该9种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其中EQ5、EQ8和CNE的抗体水平较高,SclF、SclI和IdeE的抗体水平较低,SclC、EAG和His-SE8的抗体水平居中,且His-SE8特异性IgG1水平极显著高于IgG2a和IgG2b水平(P<0.0001);免疫保护实验结果显示,攻菌后3 d免疫组小鼠临床症状缓解,其体质量在攻菌后4 d~8 d恢复正常,存活率达100%;对照组小鼠体质量持续下降,且攻菌后7 d内全部死亡。上述结果表明,His-SE8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和免疫原性,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为马腺疫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链球菌马亚种 多组分融合蛋白 亚单位疫苗
下载PDF
抗PD-L1/TGF-βR融合蛋白(SHR-1701)增强弱淋巴细胞恢复力型肺癌免疫治疗敏感性及其机制研究
20
作者 程博 丁凯凯 +9 位作者 陈鹏翔 季剑雄 罗涛 郭小凡 邱伟 马春红 孟雪 王剑 于金明 刘源 《癌症》 CAS 2023年第1期1-20,共20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已经研发出第二代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protein 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PD-L1)抑制剂用于同时阻断PD-1/PD-L1和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 背景与目的目前已经研发出第二代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protein 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PD-L1)抑制剂用于同时阻断PD-1/PD-L1和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TGF-β/TGF-βR),例如bintrafusp alfa(M7824)、SHR-1701和YM 101。因此,我们有必要确定对PD-1/PD-L1抑制剂耐药但对双抗药物敏感的肺癌患者的预测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这种预测因子。方法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研究肺癌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的临床结局与其淋巴细胞恢复能力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慢病毒转染使小鼠CMT167肺癌细胞系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并原位种植在同源小鼠的肺组织。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及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功能。结果对于接受抗PD-1/PD-L1抗体治疗的肺癌患者,弱淋巴细胞恢复力与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期(PFS;P<0.001)、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累积及外周血中CD8+T细胞的减少有关。化疗后淋巴细胞恢复力较弱的小鼠的肿瘤和外周免疫器官中CD8+T细胞与Treg细胞处于非平衡状态。这类小鼠对抗PD-1抗体无应答,但对抗PD-L1/TGFβR融合蛋白(SHR-1701)敏感。同时,SHR-1701(而非抗PD-1抗体)显著增强了淋巴细胞恢复力受损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IFN-γ的产生和Ki-67的表达。结论弱淋巴细胞恢复力和既往化疗后持续性淋巴细胞减少的肺癌患者对抗PD-1/PD-L1抗体耐药,但可能对第二代药物(如SHR-1701)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D-L1/TGF-βR融合蛋白 化疗诱导的淋巴细胞减少 肺癌 淋巴细胞恢复力 PD-1/PD-L1抑制剂 SHR-170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