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在颅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分析
1
作者 严吉来 杨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在颅脑动脉瘤(CA)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疑似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依次接受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SCTA检查。以DSA...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在颅脑动脉瘤(CA)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疑似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依次接受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S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SCTA诊断CA的一致性,对CA分布的诊断符合率、瘤体最大直径及瘤颈最大宽度进行比较。结果180例疑似CA患者,经DSA检查诊断CA 174例,共检出240个动脉瘤;MSCTA检查诊断CA 168例,共检出207个动脉瘤。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A检查诊断CA的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6.67%,Kappa值为0.651,诊断的一致性好。经MSCTA诊断的分布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床突、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CA符合率分别为81.82%、83.33%、85.71%、87.50%、86.67%、90.00%和90.00%,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6.25%。MSCTA与DSA检查所得的瘤体最大直径、瘤颈最大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对CA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DSA的诊断一致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瘤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影像特点
下载PDF
对比研究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效能
2
作者 张宇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对比分析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研究选取了120例患者(70名男性,女性50名;平均年龄63.36岁),分别进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磁共振血管成像组的诊断准确率达到... 对比分析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研究选取了120例患者(70名男性,女性50名;平均年龄63.36岁),分别进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磁共振血管成像组的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8.33%,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6.67%,磁共振血管成像组的漏诊率为1.67%,而螺旋CT血管造影组的漏诊率为13.33%,两者间有显著差异,差异的P值为0.003。结论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相比于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和更低的漏诊率,应当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优选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临床诊断效能 诊断准确率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于头颈部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特征及应用价值
3
作者 黄睿 单雪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17-020,共4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在头颈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能,探讨CTA在头颈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头颈部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在头颈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能,探讨CTA在头颈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头颈部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跨度为56至79岁,平均年龄67.85±4.56岁。所有患者自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0.5~3.5天,平均治疗时间为0.67±1.35天。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了头颈部CTA检查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随后,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详细对比与分析。结果 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诊断中,对于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CT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0%、96.36%和100%,而TCD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50%、87.27%和100%。进一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效能指标,CTA在灵敏度(87.66%)、特异性(95.62%)、阳性预测值(81.00%)和阴性预测值(96.67%)上均表现优异;相比之下,TCD的灵敏度(67.59%)、特异性(84.39%)、阳性预测值(50.25%)和阴性预测值(91.88%)均低于CTA。特别是在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方面,CTA显著优于TCD。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头颈部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展现出了高灵敏性、高特异性以及良好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是诊断头颈部夹层动脉瘤的一种有效且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头颈部夹层动脉瘤 临床诊断 灵敏度 特异性
下载PDF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探析
4
作者 翟广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通过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确诊为颅内脑动脉瘤的50例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MSCTA检查,并以DSA检查结... 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通过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确诊为颅内脑动脉瘤的50例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MSCTA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作为对比基准,对MSCTA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深入评估。结果 MSCTA检查中动脉瘤病灶52个,其中单发肿瘤45例,多发肿瘤3例,该检查方式在判断脑动脉瘤类型、瘤体大小、形状、病灶形态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其诊断准确率高达96.00%;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MSCTA与DSA在测量脑动脉瘤最大径、瘤颈最大径以及确定脑动脉瘤具体位置方面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MSCTA检测出52个动脉瘤病灶,而DSA检测出54个。两种检查方法均揭示,脑动脉瘤多位于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等区域,且两者在脑动脉瘤位置的诊断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A在颅内脑动脉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助于临床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及病灶形态,且安全无创,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颅内脑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朝华 李海军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观察组接受MSCTA诊断。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瘤检出率、两种检测方法下的图像质量分级情况及诊断效能。研究发现,针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可为患者实施MSCTA检查,此检查与DSA检查相比同样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动脉瘤检出率与图像质量较高,但与DSA此类有创检查项目相比,MSCTA对患者的影响更小,具有便捷、实惠等优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 颅内动脉瘤 影像学特征 诊断影响
下载PDF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螺旋CT血管造影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郝娟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30-033,共4页
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 2021.3-2021.12月中医院受诊的130例疑似出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被纳入观察范围,对这些患者均采取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金标准以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为核心... 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 2021.3-2021.12月中医院受诊的130例疑似出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被纳入观察范围,对这些患者均采取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金标准以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为核心,得到100例为确诊患者。了解螺旋CT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的匹配性,记录患者病症基本情况。结果 在130例疑似患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00例患者为阳性,占比76.92%,记作金标准。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表明96例为阳性,准确率为96.0.%,即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性较高;浅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平均长度指标(4.52±0.71)mm、壁冠状动脉狭窄均值(31.26±4.28)%,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心肌桥平均长度指标(6.50±0.61)mm、壁冠状动脉狭窄均值(30.66±2.43)%,心肌桥平均长度的指标比较p<0.05,且壁冠状动脉狭窄指标比较p>0.05。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平均长度指标(9.01±1.40)mm、壁冠状动脉狭窄均值(47.45±4.39)%,与螺旋CT血管造影的心肌桥平均长度的指标比较p<0.05,且壁冠状动脉狭窄指标比较p>0.05;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00例患者,属于轻度病症有43例、37中度病症有例、重度病症有20例。结论 对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的临床诊断,和金标准结果比较相一致,准确率较高,便于患者有效预后,存在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螺旋ct血管造影 血管形态学 诊断结果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李泽琳 邵雨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3期143-145,148,共4页
目的:评估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以期为后续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4年2月—6月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评估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以期为后续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4年2月—6月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对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90例疑似患者中,金标准诊断阳性78例,阴性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阳性68例、阴性22例;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阳性77例,阴性13例。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效能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不同程度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斑块厚度、长度均大于中度狭窄、轻度狭窄斑块,数量多于中度狭窄、轻度狭窄斑块(P<0.05)。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高,对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分析有积极意义,进而更好地指导后续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 诊断效能 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泽洲 宋海龙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7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诊断效能及介入治疗后进行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7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并以数字减影...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诊断效能及介入治疗后进行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7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狭窄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狭窄度、诊断效能,以及介入治疗后动脉再狭窄情况。结果:76例患者共有1238个动脉结节,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中有1170个动脉结节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致,一致率为94.51%,其中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高估率为4.44%(55/1238),低估率为0.57%(7/1238);以“金标准”为对比,动脉狭窄中度以上准确率为91.84%,灵敏度为86.91%,特异度为93.86%,阳性预测值85.25%,阴性预测值84.61%,64排螺旋CT诊断血管造影动脉闭塞准确率为98.38%,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9.56%,阳性预测值94.74%,阴性预测值98.69%;76例患者经介入治疗随访1年后,经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再狭窄率为13.16%(10/76),共有168个血管结节,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7.62%(164/168)。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可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动脉闭塞程度,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较高的一致性,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且对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诊断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低剂量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9
作者 陈亚军 何国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8月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06例,根据不同检查方式分组,接受常规剂量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为对照组(53例),接受低剂... 目的:探究低剂量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8月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06例,根据不同检查方式分组,接受常规剂量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为对照组(53例),接受低剂量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为观察组(53例)。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检查诊断后的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图像质量、CT值和辐射剂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图像质量、CT值数据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剂量螺旋CT血管造影虽具有较为清晰图像质量,但患者易遭受较大辐射剂量影响预后。低剂量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辐射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影响,而且还不会对主客观图像质量产生影响,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螺旋ct血管造影 冠心病 主观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ct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4期102-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诊断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04医院就诊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分别应用MRA、MS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 目的:分析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诊断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04医院就诊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分别应用MRA、MS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受检者中,DSA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5例,阴性15例;MSCTA检出真阳性83例,MRA检出真阳性75例;MSCT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MRA检查(P<0.05);MSCTA对不同病灶部位的总检出符合率高于MRA(P<0.05);MSCTA成像质量高于MRA(P<0.05);MSCTA检测瘤体最大径及瘤颈宽度方面与MRA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相较于MRA技术,应用MSCTA检测诊断效能及成像质量高,对于微小、易漏诊的病灶可采取MSCTA与MRA联合检查的方式支持,从而提升检测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成像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诊断效能 成像质量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实施价值研究
11
作者 李学军 赵祖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64-0067,共4页
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疾病诊断作用。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入院就诊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随机方式选取70例,患者就诊期间,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血管造影方式对患者实施检查,收集整理疾病检出... 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疾病诊断作用。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入院就诊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随机方式选取70例,患者就诊期间,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血管造影方式对患者实施检查,收集整理疾病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作用。结果 经对患者采取不同诊断方法后,以手术结果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金标准,对比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方法的疾病检出率指标,相比于减影血管造影检出率较高(P<0.05);对比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指标水平,应用16排螺旋CT诊断价值更高(P<0.05)。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到院就诊检查,可使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方式,有助于提升疾病检出率,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整体诊断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 颅内动脉瘤 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准确性探讨
12
作者 曹之范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15-118,共4页
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以90例患者设定为研究对象,实施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患者的诊断情况以及相关数据。结果 90例患者通过金标准确定为105段心肌桥... 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以90例患者设定为研究对象,实施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患者的诊断情况以及相关数据。结果 90例患者通过金标准确定为105段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分别为浅在型(55段)、深在型(50段),CTA诊断浅在型、深在型准确率为98.1%,与冠状动脉造影数据无差异,且CTA检查下,浅在型、深在型MCA狭窄程度与CAG数据无差异。但是在MB长度方面,CTA检查数据高于CAG。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清晰的解剖结构,全面的血管功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血管形态学 诊断准确率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锦良 李天然 +2 位作者 钱根年 肖慧 李铭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26-1027,共2页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血管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2],16层CT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图像质量更加清晰,配合最新的软件使图像已经接近解剖图谱的效果.笔者就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体会报告...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血管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2],16层CT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图像质量更加清晰,配合最新的软件使图像已经接近解剖图谱的效果.笔者就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影像分析 图像质量 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解剖图谱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及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评价 被引量:15
14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3 位作者 李树欣 江金带 梁彤杰 刘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0-192,214,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二维和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RI)。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二维和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RI)。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其中6例行主动脉CTVE成像。结果:SCTA横断面CT、MPR及CRI均显示12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剥离内膜、瘤壁钙化及血栓。横断面CT显示4例内膜破裂口。MPR及CRI显示5例内膜破裂口。SSD及MIP显示12例真腔与假腔及剥离内膜,2例主动脉弓分支血管。SSD及MIP图像直观,立体感强,但均不能显示夹层动脉瘤内部结构情况及内膜破口。CTVE显示5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及其内壁、剥离内膜。结论:以主动脉SCTA的横断面CT图像为基础,结合其MPR,CRI,SSD,MIP及CTVE图像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最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螺旋ct血管造影 ct仿真内窥镜技术 主动脉夹层 诊断
下载PDF
脑血管痉挛螺旋CT血管造影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胡元明 魏玮 +3 位作者 李春生 俞冰 王成林 申大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2期4-6,16,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脑血管痉挛(CV)检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2例,出血停止后5~10d行SCTA检查,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法(SSD)三维成像后处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SCTA后24h内进行...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脑血管痉挛(CV)检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2例,出血停止后5~10d行SCTA检查,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法(SSD)三维成像后处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SCTA后24h内进行。观察测量6个脑动脉位置:颈内动脉鞍上段、大脑中动脉M1、M2段,大脑前动脉A1、A2段及基底动脉的直径。根据管腔直径将脑血管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管腔缩小<30%)、中度狭窄(管腔缩小30%~50%)、重度狭窄(管腔缩小>50%)。比较SCTA与DSA对CV的检出情况。结果SCTA与DSA对CV检出相关因子为0.78,但对近端血管相关性好过远端血管(0.83~1.00:0.18~0.54)。对无狭窄(91%)及严重狭窄(100%)的检出与DSA的相关程度高,对轻度狭窄(56%)及中度狭窄(75%)相关程度差。结论SCTA对近端血管无狭窄或者严重狭窄诊断准确性高,对远端血管轻度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SctA 临床应用 DSA 轻度 螺旋ct血管造影 检出 血管痉挛 中度 管腔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 被引量:26
16
作者 左长京 田建明 +5 位作者 王培军 萧毅 崔恒武 许奕 王敏杰 汪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90例患者行SCTA ,层厚 1 0~ 2 0mm ,螺距 1 0 ,层间距 1 0mm ,均同时行SSD、MIP法重建 ;89例同时行DSA ,1例手术发现为脑动脉瘤 ,SCTA与DSA及手术对照。结果 :90例...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90例患者行SCTA ,层厚 1 0~ 2 0mm ,螺距 1 0 ,层间距 1 0mm ,均同时行SSD、MIP法重建 ;89例同时行DSA ,1例手术发现为脑动脉瘤 ,SCTA与DSA及手术对照。结果 :90例患者中阴性 2 6例 ,脑动脉瘤 64例 72个。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94 4%、92 3 %、93 9% ;SCTA的SSD、MIP对 >5mm的脑动脉瘤检出率均很高 ,而MIP对≤ 5mm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以及对动脉瘤颈的良好显示率明显高于SSD。结论 :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高 ,可补充DSA的诊断信息 ,可用于筛查脑动脉瘤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 诊断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超 庄晓曌 +1 位作者 王卫 赵军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679-1682,共4页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256层CTA和DSA检查诊断,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检查情况以及心肌桥的检出率。结果:256层CTA检查组中,共检出93例冠状动脉狭窄,轻度狭窄56例,中度狭窄28例,重度狭窄9例,而DSA共检出85例冠状动脉狭窄,其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分别为55例、21例和9例,两种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上一致性较好(kappa=0.741,P<0.001);256层CTA检查组中,冠状动脉心肌桥检出率为80.00%,显著高于DSA检查组中冠状动脉心肌桥检出率68.33%(P<0.05)。结论:256层CTA可直接显示心肌桥以及血管的形态学特征,和DSA相比对解剖结构异常和心肌桥的诊断更具有优势,不过,该方法对患者心率要求较高,且CTA和DSA在检查冠状动脉病变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临床医师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患者心肌桥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 心肌桥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湘珂 程希侃 +2 位作者 朱奇志 陈雷 齐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少见肺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994年4月—96年10月间使用ElscintCTTwin螺旋CT肺血管造影检出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少见肺血管病变26例进行了分析,所有...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少见肺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994年4月—96年10月间使用ElscintCTTwin螺旋CT肺血管造影检出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少见肺血管病变26例进行了分析,所有病例进行了计算机三维立体重建及断面切割。结果: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出肺动脉栓塞7例,肺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2例,肺段隔离症1例,肺动静脉畸形1例,特发性肺动脉扩张4例,肺动脉狭窄8例,肺动脉缺如2例,肺动脉悬吊1例。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肺动脉病变影像诊断方法的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 肺动脉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超声心动图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云 王光宪 +1 位作者 杨华 戚跃勇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00-402,418,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与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作者医院经手术证实...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与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作者医院经手术证实的CCHD患者病例3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同期行MSCTA及UCG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对比分析MSCTA和UCG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5例CCHD病例术后共发现心脏畸形131处,其中心内畸形66处,心外畸形65处。MSCTA检出心内畸形60处,符合率为91%(60/66),UCG检出心内畸形64处,符合率为97%(64/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0.05)。MSCTA检出心外畸形64处,符合率为98%(64/65),UCG检出心外畸形56处,符合率为86%(56/65),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1<0.05)。结论 MSCTA在显示心内畸形方面与UCG具有同等价值,在心外大血管畸形方面较UCG更有优势,对静脉畸形(腔静脉和肺静脉)的显示更为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 被引量:22
20
作者 姚吕祥 靳仓正 +1 位作者 徐新超 刘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2期84-86,9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18例,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18例,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显示肿瘤及其供血动脉,从而判断肿瘤的起源,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8例GIST患者中,肿瘤起源于胃8例,空肠2例,回肠5例,结肠2例,1例来源于肠壁或肠系膜,未能明确其具体起源。MSCTA均清晰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显示率100%(18/18),定位诊断准确度为94.4%(17/18)。结论多层螺旋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率高,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是判断GIST起源的主要依据,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供血动脉 三维重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