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单向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Meta分析
1
作者 李沛桢 刘汝专 +4 位作者 龚德飞 班正涛 周华亮 陈曹华 马潍珩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32-238,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单向螺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7月1日,收集有关...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单向螺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7月1日,收集有关单向螺钉与万向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筛选文献及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单向组在改善矢状位Cobb角[P<0.00001,MD=-1.60,95%CI(-2.22,-0.98)]及恢复椎体前缘高度[P<0.00001,MD=5.08,95%CI(3.98,6.19)]方面优于万向组,万向组在手术时间[P=0.04,MD=8.33,95%CI(0.37,16.29)]、术中出血量[P=0.004,MD=6.95,95%CI(2.19,11.71)]、穿棒时间[P<0.00001,MD=2.11,95%CI(1.65,2.5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1,MD=2.63,95%CI(1.24,5.61)]方面优于单向组,两组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P=0.25,MD=-0.42,95%CI(-1.14,0.30)]、功能障碍指数[P=0.68,MD=-0.51,95%CI(-2.98,1.96)]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微创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单向螺钉在改善术后Cobb角、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方面优于万向螺钉,但万向螺钉在缩短手术时间及穿棒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单向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单向螺钉 万向螺钉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方式对股骨颈垂直型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2
作者 谭能贤 吴文正 +4 位作者 郑楚荣 罗列良 古鹏 欧阳崇志 郑晓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3-878,共6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线越垂直的股骨颈骨折可能承受更多的剪切力,因此可能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目前关于哪种空心钉固定模式是理想的还存在争议。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不同构型及数目的空心螺钉构型对股... 背景:股骨颈骨折线越垂直的股骨颈骨折可能承受更多的剪切力,因此可能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目前关于哪种空心钉固定模式是理想的还存在争议。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不同构型及数目的空心螺钉构型对股骨颈垂直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收集1名24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股骨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构建股骨三维几何模型;在Geomagic软件进行模型细化及拟合曲面处理;导入SolidWorks软件,建立股骨颈垂直骨折模型。通过建立3枚正三角构型、3枚倒三角构型、3枚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3枚横行构型、4枚菱形构型、4枚Alpha构型6种空心螺钉模型,比较各构型内固定和股骨骨折模型在不同载荷(350,700,1400,2100 N)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及位移峰值。结果与结论:(1)在4种载荷下,螺钉应力情况: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横行构型>倒三角构型>正三角构型>Alpha构型>菱形构型,各组螺钉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均集中在靠近断裂线的螺钉处。(2)在4种载荷下,螺钉位移情况:Alpha构型>倒三角构型>正三角构型>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菱形构型>横行构型,位移峰值主要集中于空心螺钉头部。(3)在4种载荷下,股骨近端骨块应力情况: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横行构型>倒三角构型>Alpha构型>正三角构型>菱形构型,应力峰值主要集中在股骨颈下部。(4)在350 N载荷下,股骨近端骨块位移情况:横行构型>双平面双支撑构型(F方案)>正三角构型>Alpha构型>倒三角构型>菱形构型;在其他3种载荷中,倒三角构型位移峰值均小于菱形构型,位移峰值主要集中于头部;(5)股骨近端骨块断面应力分布中棱形构型最为分散,股骨位移峰值中棱形构型最小;各内固定模型的应力、位移、断裂端位移峰值随载荷的增加而逐渐增大;(6)4枚菱形构型模型对股骨颈垂直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其他各组模型,其固定牢靠,骨折端位移值小,应力分散,有助于抵抗剪切力和防止内翻坍塌发生,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机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垂直骨折 部分螺纹空心螺钉 螺钉配置 有限元 应力 位移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比较的Meta分析
3
作者 张国旭 曾剑波 +5 位作者 李静 谢骐骏 周冠斌 管建豪 陈文创 陈海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932-2938,共7页
目的: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然而徒手闭合操作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且反复透视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辐射危害。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然而徒手闭合操作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且反复透视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辐射危害。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ClinicalTrials.gov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到2022年12月。搜集国内外关于对比研究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分别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并提取文献数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标准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队列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使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透视频率、钻孔次数、Majeed术后功能评分、Matta骨折复位优良率、Gras螺钉位置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①共纳入13篇文献,2篇为随机对照试验,均提及随机方法;11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1篇8分,9篇7分,1篇6分,文献质量较好;共纳入748例患者,其中机器人组430例,徒手组318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组手术时间(MD=-28.30,95%CI:-40.20至-16.40)、术中出血量(MD=-6.36,95%CI:-10.06至-2.66)、术中透视时间(MD=-12.13,95%CI:-19.54至-4.72)、术中透视频率(MD=-17.39,95%CI:-29.00至-5.78)、术中导针钻孔次数(SMD=-9.50,95%CI:-14.27至-4.73)和Gras螺钉位置优良率(OR=8.65,95%CI:3.26-22.92)均明显优于徒手组(P<0.05);③机器人辅助组可显著降低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OR=0.10,95%CI:0.02-0.48,P<0.05);④两组骨折愈合时间(MD=-0.08,95%CI:-0.21,0.06)、Matta骨折复位优良率(OR=2.06,95%CI:0.97-4.39)、Majeed功能评分(MD=0.91,95%CI:-0.31-2.1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骶髂关节置钉相比,机器人辅助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辐射伤害,提高螺钉位置优良率,降低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但对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无显著改善。未来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盆后环 机器人 机器人手术 骶髂关节螺钉 螺钉 META分析
下载PDF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防火一体板自攻螺钉连接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熊刚 折志伟 +3 位作者 李环宇 石宇 刘宜丰 姜雪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3,共10页
开展冷弯薄壁型钢-结构防火一体板自攻螺钉连接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完成35个典型试件单调拉伸及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结构防火一体板厚度、螺钉直径、螺钉端距及加载角度等因素对其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载角度及螺钉端距的试... 开展冷弯薄壁型钢-结构防火一体板自攻螺钉连接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完成35个典型试件单调拉伸及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结构防火一体板厚度、螺钉直径、螺钉端距及加载角度等因素对其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载角度及螺钉端距的试件呈现不同的破坏模式,主要包括板材端部撕裂破坏、板材孔壁承压破坏、板材被拉断破坏等,且破坏时试件的自攻螺钉存在不同程度的倾斜。对于试验端分别采用直径为4.8、5.5 mm螺钉的试件,试件的峰值荷载及延性系数与螺钉直径无明显相关性,弹性刚度随着螺钉直径增大而显著提升;随着螺钉端距由15 mm增大至25 mm,试件的弹性刚度无明显变化,而峰值荷载和延性系数提高了约35%;随着板厚由12 mm增大到20 mm,试件的峰值荷载提高了约40%,弹性刚度提高了约90%,延性系数降低了约30%;与加载角度为0°的试件的特征参数相比,加载角度为45°时,试件弹性刚度提高了约100%,峰值荷载及延性系数无明显差别;加载角度为90°时,试件弹性刚度及峰值荷载无明显差别,延性系数降低了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结构防火一体板 螺钉连接 抗剪性能 低周往复荷载
下载PDF
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临床观察
5
作者 王相如 曹克奎 +1 位作者 王汝武 李祥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的 观察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患者8例(9膝),均采用开放复位、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2~42个月,8例患者(9膝)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术后... 目的 观察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患者8例(9膝),均采用开放复位、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2~42个月,8例患者(9膝)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术后6~8个月,患者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和强度。无筋膜间室综合征、双下肢不等长、膝反屈、膝关节畸形等并发症。2例因内固定螺钉刺激周围软组织,引起疼痛等不适,取出内固定螺钉后症状消失。结论 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 胫骨结节骨折 胫骨结节撕脱骨折
下载PDF
新型导向器用于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舟状骨骨折
6
作者 白江博 高瑞姣 +3 位作者 张阿茹 于昆仑 张春欢 田德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5-1889,共5页
背景:舟状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腕部骨折,主要采用经皮螺钉治疗,首先闭合复位骨折端,然后将空心加压螺钉精准置于舟状骨轴心并加压固定骨折端,能够促进骨折愈合,使腕关节获得良好功能。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克氏针导向器辅助经皮空心加压... 背景:舟状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腕部骨折,主要采用经皮螺钉治疗,首先闭合复位骨折端,然后将空心加压螺钉精准置于舟状骨轴心并加压固定骨折端,能够促进骨折愈合,使腕关节获得良好功能。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克氏针导向器辅助经皮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5例舟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新型导向器辅助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统计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重返工作的时间及并发症。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测量患侧及健侧腕关节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活动度及握力。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完成了12个月随访。术后X射线片示:空心压力螺钉位于舟状骨轴心位置。所有舟状骨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0周。手术平均历时55.7 min,术中平均透视次数10.9次,平均10.3周重返工作岗位。腕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3.3%。患侧及健侧的腕关节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活动度及握力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伤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螺钉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应用新型导向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螺钉精准度,缩短重返工作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该导向器使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状骨骨折手术更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状骨骨折 空心加压螺钉 导向器 腕关节功能 骨折愈合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3D打印导向器与导航下引导骶髂螺钉置入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高博 吴碧 +4 位作者 阎敏 江伟 汪红 陈曦 刘跃洪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22-225,237,共5页
目的 比较3D打印螺钉导向器与导航下引导骶髂螺钉置入在骶髂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骶髂关节损伤32例患者资料,按照螺钉引导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螺钉导向器组(17例)和导航组(15例),其中导向器组... 目的 比较3D打印螺钉导向器与导航下引导骶髂螺钉置入在骶髂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骶髂关节损伤32例患者资料,按照螺钉引导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螺钉导向器组(17例)和导航组(15例),其中导向器组男13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7.81±9.73)岁;Tile分型,B型10例,C型7例。导航组男12例,女3例;年龄23~58岁,平均(36.23±9.35)岁;Tile分型,B型9例,C型6例。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采用Majeed评分在术后1年对骨盆功能进行评价,采用Matta评分对骨折复位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和神经损伤并发症出现。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9.82±0.25)个月。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向器组出血量稍多,与导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向器组置钉时间要少于导航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tta评分标准:导向器组优12例,良4例,可1例;导航组优11例,良3例,可1例(P>0.05)。术后1年随防时,按照Majeed评分标准:导向器组评分67~93分,平均(85.76±6.86)分;导航组评分68~92分,平均(86.47±7.37)分(P>0.05)。结论 采用3D打印螺钉导向器引导置入骶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损伤,具有术中置钉时间少、置钉准确等优点,且不需要导航等高科技设备,在基层临床工作中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3D打印导向器 导航 骶髂螺钉
下载PDF
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韦志坤 王旭东 +3 位作者 杨金杰 牛朋彦 邵菲 任少海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病人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病人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皮质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对两组恢复功能对比,比较X线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生活能力(BI)评估两组病人生活能力。依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评估病人踝关节功能。结果 术前两组病人关节功能无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最远行走评分(15.89±0.85)分、足部对线评分(15.06±0.71)分、疼痛反应评分(29.03±4.48)分、地面行走评分(15.65±0.59)分;观察组分别为(16.19±0.87)分、(15.29±0.76)分、(31.24±4.55)分、(15.96±0.68)分。观察组最远行走、足部对线、疼痛反应、地面步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BI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可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愈合,提高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分离 锁定钢板 皮质螺钉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直接前方入路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疗效分析
9
作者 吴勇刚 鲜成树 +4 位作者 付锦江 李俊春 付显根 李林吉 冯学旭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7年2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3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病人的临床...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7年2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3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41.6岁(28~57岁);PipkinⅠ型8例,PipkinⅡ型5例。病人经DAA入路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治疗。收集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术后X线片、CT随访了解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Harris评分、Thompson⁃Epstein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13例病人平均手术时间103.7 min(86~116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6.3 mL(70~100 mL),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12~18个月)。未发生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无切口感染。末次随访时病人VAS评分、Harris评分为(0.15±0.38)分、(95.00±7.15)分,均较术前[(5.38±1.19)分、(17.00±4.78)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病人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3~8个月)。末次随访时无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发生,1例病人发生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末次随访Thompson⁃Epstein评价结果,优11例、良2例。结论DAA入路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软组织损伤小,骨折部位显露清楚,可吸收螺钉固定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骨折 DAA入路 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 可吸收螺钉 固定
下载PDF
经皮微创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对比分析
10
作者 郭伟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TLSF)患者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04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TLS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74例采...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TLSF)患者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04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TLS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74例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第1天、3天、7天的疼痛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影像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天、3天、7天的VAS评分均低(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TLSF均有确切效果,但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梁广权 许鹏雍 +2 位作者 黄金实 陈仕 班付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同时按术中置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同时按术中置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传统组采用传统置钉方式进行空心螺钉置入,试验组则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进行螺钉置入。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螺钉位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试验组置钉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总钻孔次数均少于传统组(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正、侧位螺钉夹角小于传统组,离散度大于传统组(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术后8个月,两组Harris量表各维度得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具有缩短置钉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提高置钉精准度的优势,手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玑骨科机器人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倒三角空心螺钉辅助横形拉力螺钉与股骨颈系统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
12
作者 沈师 许玉林 +4 位作者 李宇洁 徐学鹏 向飞帆 叶俊武 卓乃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51-5356,共6页
背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具有较高的垂直剪切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不稳定骨折。目前治疗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方式较多,何种内固定为青壮年PauwelsⅢ股骨颈骨折的最佳固定方式,尚无明确结论。目的:比较3枚倒三... 背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具有较高的垂直剪切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不稳定骨折。目前治疗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方式较多,何种内固定为青壮年PauwelsⅢ股骨颈骨折的最佳固定方式,尚无明确结论。目的:比较3枚倒三角空心螺钉辅助横形拉力螺钉、股骨颈系统固定PauwelsⅢ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采用3枚倒三角空心螺钉辅助横形拉力螺钉与股骨颈系统治疗的PauwelsⅢ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其中9例采用3枚倒三角形空心螺钉+1枚垂直骨折线的横行拉力螺钉治疗(3+1空心螺钉组),12例患者采用股骨颈系统固定治疗(股骨颈系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功能等方面对两种固定方式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1空心螺钉组患者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7.44±4.30)个月;股骨颈系统组患者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58±4.68)个月。②在术中透视次数、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方面,股骨颈系统组优于3+1枚空心螺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1枚空心螺钉组的术中失血量、切口总长度、股骨颈短缩距离优于股骨颈系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3枚倒三角空心螺钉辅助横形拉力螺钉与股骨颈系统治疗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股骨颈系统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早期整体稳定性更好,而3+1枚空心螺钉固定更微创、操作更便捷。两种固定方式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PauwelsⅢ型 股骨颈系统 倒三角空心螺钉 横形拉力螺钉
下载PDF
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杨小辉 辛晓锋 姚海峰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89-591,共3页
目的 对比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传统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微创组各项围手术期指... 目的 对比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传统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微创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的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微创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ODI脊柱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微创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脊柱功能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不同入路方式治疗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
14
作者 魏俊刚 宋朝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1期33-36,5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Wiltse入路)与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Sextant经皮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1年10月安阳市殷都区中医院收治的72例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 目的对比分析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Wiltse入路)与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Sextant经皮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1年10月安阳市殷都区中医院收治的72例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Wiltse组(39例)和Sextant组(33例),Wiltse组患者采用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Sextant组患者采用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以及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与椎体功能。结果Wilts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Sextant组(t=11865,P<0001),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Sextant组(t=19892,P<0001),手术时间明显短于Sextant组(t=3442,P<0001),住院时间明显长于Sextant组(t=8962,P<0001);术后6个月,Wiltse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低于Sextant组(t=6878、13070,P均<0001),而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Cobb角与Sextant组无明显差异(t=1658、1628,P=0102、0108)。结论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矫正效果相当,但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远期疼痛程度更轻,椎体功能恢复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单节段 神经症状 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徐德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临沂市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椎弓根螺...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临沂市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手术指标。结果:术前,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恢复骨折处脊柱结构,减轻患者疼痛,且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16
作者 陈文创 李勇 +3 位作者 鲁尧 张梅刃 陈海云 余照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33-5838,共6页
背景:寰枢椎脱位因手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曾被国际骨科界视为“手术禁区”。然而,随着骨科智能数字化的迅速发展,机器人辅助导航置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显著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是将该技术应用于治疗寰... 背景:寰枢椎脱位因手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曾被国际骨科界视为“手术禁区”。然而,随着骨科智能数字化的迅速发展,机器人辅助导航置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显著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是将该技术应用于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报道较少。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在机器人辅助导航下行C1-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手术时间、颈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关注有无脑脊液漏、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术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收集术前及末次随访颈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脊椎损伤学会脊髓损伤分级、日本骨科协会颈椎评分及影像学指标,并评估置钉准确率。结果与结论:①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且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②5例患者共置入20枚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A类螺钉9枚,B类螺钉10枚,C类螺钉1枚,置钉准确率为95%;③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为(0.80±0.71)分,较术前(4.00±2.83)分明显下降;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为(14.80±0.84)分,较术前(8.00±0.71)分明显升高;而寰齿前间隙由术前(7.86±3.25)mm减小至(2.82±0.93)mm,寰枢椎管储备间隙由术前(6.74±1.99)mm增大至(12.10±3.51)mm,延髓颈髓角由术前(133.32±13.55)˚增大至(153.44±9.53)°,斜坡椎管角由术前(128.02±9.92)˚增大至(143.25±12.99)˚;以上末次随访指标结果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④术后影像学随访提示所有患者植骨区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拔出等情况出现;⑤提示该方法可以避免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手感,保证上颈椎螺钉置钉的准确性,降低手术风险,并在中期随访中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导航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置钉 准确性
下载PDF
三维组架螺钉与微创钢板固定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17
作者 孔德伟 宋超 +6 位作者 吴亮 吴铭 龚璐璐 汪嘉琪 潘红元 范鑫斌 张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289-5294,共6页
背景:经皮复位加压固定的三维组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在生物力学方面是否可以达到微创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对比之后的优势与缺点还不得而知。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内固... 背景:经皮复位加压固定的三维组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在生物力学方面是否可以达到微创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对比之后的优势与缺点还不得而知。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内固定装置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选择1名26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根据其跟骨CT数据制作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有限元模型。选用经皮微创三维组架螺钉、跗骨窦微创钢板分别固定跟骨骨折模型,分别施加350,700N纵向载荷,分析2种模型的位移、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各种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峰值应力明显低于微创钢板模型,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平均应力也明显低于微创钢板模型;②2种模型的最大位移均位于后距关节面内侧,三维组架螺钉模型的最大位移小于微创钢板模型;③微创钢板模型前突骨块与内侧骨块的纵向位移更小,三维组架螺钉模型内侧骨块与中段骨块的横向与垂直位移更小;④提示2种内固定模型均能提供满意的固定效果,其中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使应力分布更均匀、骨块综合位移更小,能提供更好的横向与垂直稳定性,而微创钢板在维持纵向稳定性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生物力学 SandersⅢ型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螺钉 微创钢板 微创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18
作者 唐龙 郑佳状 +7 位作者 汪凡栋 刘元彬 宋昭君 张智 王淼 周永 刘会毅 陈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73-3878,共6页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的迅猛发展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加强,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技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目的: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的迅猛发展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加强,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技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目的: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5例,其中男59例、女76例,年龄47-79岁,均接受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部和下肢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疼痛总体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测评估腰椎生理曲度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135例患者术后获得(17.8±3.0)个月随访,发生终板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1例,椎间融合器下沉与移位各1例,慢性感染1例,椎弓根螺钉断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②与术前比较,135例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部及下肢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135例患者末次随访的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③末次随访时,135例患者的腰椎生理曲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椎间融合率为95.8%;④结果显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脊柱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脊柱内镜 椎间融合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椎间融合
下载PDF
下颈椎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设计的解剖学测量
19
作者 刘子豪 刘家明 +4 位作者 颜金祥 吴嘉宝 黄山虎 张志宏 刘志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人群颈椎解剖学参数,为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100名健康人群,完善颈椎CT扫描,在CT片上分别测量C_(3~7)的双侧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长度(包括椎体内长度、椎弓根长度、椎板长度,作为椎弓根螺钉...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人群颈椎解剖学参数,为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100名健康人群,完善颈椎CT扫描,在CT片上分别测量C_(3~7)的双侧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长度(包括椎体内长度、椎弓根长度、椎板长度,作为椎弓根螺钉长度设计参考)、进钉外展角和椎弓根峡部的宽度和高度(作为椎弓根螺钉直径设计参考)。计算各测量结果的均值及四分位数。结果纳入成年健康志愿者100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身高、年龄,体重,合并疾病,其中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5.95岁。从C_(3~7),各参数左右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颈椎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椎体平均长度(15.85±1.20)~(19.40±1.50)mm;椎弓根平均长度(5.42±1.06)~(6.03±0.84)mm;椎板平均长度(9.52±1.15)~(10.33±1.58)mm。进钉外展角平均值范围(39.82±2.53)°~(42.56±2.50)°;椎弓根峡部宽度平均值(5.84±0.87)~(7.10±1.05)mm;椎弓根峡部高度平均值(6.71±1.10)~(8.26±1.22)mm。结论通过对正常人群颈椎C_(3)~C_(7)椎弓根螺钉进钉相关解剖参数的测量,为设计新型双螺纹颈椎椎弓根螺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解剖学测量 双螺纹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孙佼 陈金 +3 位作者 崔巍 陈栋 徐厚高 龚晓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iltse入路组(A组,n=30)和后路椎旁入路组(B组,n=30)。比较两组手术总时长... 目的:探讨分析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iltse入路组(A组,n=30)和后路椎旁入路组(B组,n=30)。比较两组手术总时长、总失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周、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Cobb角。结果:A组手术总时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均较B组更短,总失血量较B组更少(P<0.05)。A组术后1周的VAS评分、ODI均较B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术后1周及12个月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较治疗前增高,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