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0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3年合肥市蜚蠊监测结果及德国小蠊抗药性分析
1
作者 徐红平 王文君 +6 位作者 王文靖 王茜 张燕婕 侯银续 闻星 张文艳 张磊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了解2019—2023年合肥市蜚蠊种群构成、年度变化及抗药性,为开展蜚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奇数月选择6种生境,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蜚蠊的种群构成,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不同生境蜚蠊的年度变化规... 目的了解2019—2023年合肥市蜚蠊种群构成、年度变化及抗药性,为开展蜚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奇数月选择6种生境,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蜚蠊的种群构成,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不同生境蜚蠊的年度变化规律;采用诊断剂量法判定蜚蠊的抗性种群。结果2019—2023年合肥市共回收有效粘蟑纸6597张,粘捕蜚蠊758只,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不同年份蜚蠊种群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08.382,P<0.05)。蜚蠊平均密度为0.115只/张。2019—2023年蜚蠊密度分别为0.048、0.118、0.189、0.089、0.142只/张。在6种生境中,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为0.261只/张,医院蜚蠊密度最低,为0.005只/张。蜚蠊密度大致呈双峰曲线,高峰期在3月和9月。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年际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57,P<0.05),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21,P<0.05)。合肥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表现为抗性,对吡虫啉、氟虫腈和残杀威表现为敏感。结论合肥市蜚蠊的粘捕率和密度均较低,建议根据合肥市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及抗药性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防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德国小 抗药性
原文传递
一测多评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5种核苷类成分
2
作者 陈慕媛 冯思琪 +5 位作者 丘振文 罗骞 谢纯珠 齐诗语 黄月纯 李辉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5-1060,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美洲大蠊中尿嘧啶、尿苷、次黄嘌呤、肌苷及鸟苷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美洲大蠊中尿嘧啶、尿苷、次黄嘌呤、肌苷及鸟苷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μL。计算内参物尿苷与其他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fa/b)。一测多评法测定10批美洲大蠊中5种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比较。结果5种核苷类在各自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97.0%~100.8%。尿嘧啶、次黄嘌呤、肌苷、鸟苷的fa/b分别是0.9080、1.0053、1.9695、1.303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可为美洲大蠊药材及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 核苷类成分 尿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测多评法
原文传递
美洲大蠊肠道菌株WA5-1-7的初步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3
作者 汪洁 余田甜 +4 位作者 陈雪琴 赵嘉怡 刘文彬 马艳 金小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1-649,共9页
目的对具有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美洲大蠊肠道来源菌株WA5-1-7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次级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染色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利用PCR技术扩增菌株16S rRNA,通... 目的对具有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美洲大蠊肠道来源菌株WA5-1-7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次级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染色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利用PCR技术扩增菌株16S rRNA,通过其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并采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发酵后经乙酸乙酯溶剂萃取获得粗提物,粗提物经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HPLC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数据与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检测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菌株WA5-1-7初步鉴定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从粗提物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SF2738F(1)、SF2738D(2)、环(脯氨酸-亮氨酸)二肽(3)、SF2738A(collismycin A,4)、环(苯丙氨酸-脯氨酸)二肽(5)、SF2738C(6)、1H-吲哚甲醛(7)、大豆黄酮(8)、放线菌素X2(9)、放线菌素D(10),其中化合物4、9和10有较强抗菌活性。结论本研究从美洲大蠊肠道来源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为深入探索美洲大蠊肠道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 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2022年度宿州市德国小蠊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4
作者 侯银续 苏宝 +5 位作者 芮振宇 台德运 侯灏宇 张家林 吴磊 徐庆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了解宿州市建成区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开展城区蜚蠊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22年4—6月,在宿州市埇桥区中小餐饮单位、宾馆及农贸集市等环境采捕德国小蠊野生种群,用药膜法对常用6种杀虫剂进行生物学抗药... 目的了解宿州市建成区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开展城区蜚蠊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22年4—6月,在宿州市埇桥区中小餐饮单位、宾馆及农贸集市等环境采捕德国小蠊野生种群,用药膜法对常用6种杀虫剂进行生物学抗药性测定。采用Excel 2024和SPSS 230软件处理和分析检测数据。结果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对胺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及敌敌畏6种杀虫剂的24 h死亡率分别为4600%、10000%、9398%、9286%、9495%和9250%,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4492、1821、2485、1941、2051、3205min。依据死亡率抗性判断标准,宿州市德国小蠊对胺菊酯属抗性种群,对氯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及敌敌畏属可能抗性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属敏感种群。依据击倒抗药性判定标准,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443倍);对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和敌敌畏为中等水平抗药性,抗性倍数依次为523倍、538倍、525倍和830倍;对胺菊酯为高水平抗药性(1294倍)。结论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防治工作中,应加强抗药性监测,利用监测数据指导杀虫剂的选择和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 杀虫剂 抗药性 药膜法
原文传递
天津口岸首次截获四斑大蠊(蜚蠊科:大蠊属)
5
作者 郭强 赵丹云 +3 位作者 张琛 田卉 祁军 马毅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68-171,176,共5页
目的 对天津口岸首次从泰国入境集装箱中捕获的蜚蠊进行形态描述和DNA测序,为国境口岸蜚蠊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1月5日,天津口岸从泰国入境集装箱中捕获1只雄性蜚蠊,对该蜚蠊进行形态鉴定并描述。取蜚蠊后足1条,提取基因组DNA,扩... 目的 对天津口岸首次从泰国入境集装箱中捕获的蜚蠊进行形态描述和DNA测序,为国境口岸蜚蠊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1月5日,天津口岸从泰国入境集装箱中捕获1只雄性蜚蠊,对该蜚蠊进行形态鉴定并描述。取蜚蠊后足1条,提取基因组DNA,扩增目的片段并测序。结果 经过形态学鉴定,依据前胸背板两对浅色斑块的典型特征,确定该蜚蠊为四斑大蠊Periplaneta quadrinotata,通过GenBank检索相关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印证该蜚蠊为大蠊属。结论 四斑大蠊在泰国等地有相关报道,在我国未见相关研究及报道,此次截获蜚蠊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为防止该蜚蠊通过国际贸易的集装箱传入我国,本次研究对四斑大蠊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及DNA测序,以供口岸检疫人员和昆虫研究人员鉴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斑大 口岸 形态鉴定 DNA测序
下载PDF
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研究
6
作者 朱敏慧 刘丽军 +2 位作者 周毅彬 徐智寅 刘洪霞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1-114,128,共5页
目的探索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个农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使用S-烯虫乙酯药片贴进行德国小蠊控制,对照组使用商家自行购药控制德国小蠊密度。通过比较2个市场的德国小蠊密度变化和发育繁殖情况,评估S-烯... 目的探索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个农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使用S-烯虫乙酯药片贴进行德国小蠊控制,对照组使用商家自行购药控制德国小蠊密度。通过比较2个市场的德国小蠊密度变化和发育繁殖情况,评估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投药30 d后德国小蠊总密度下降明显,密度下降率达到67.11%,若虫密度下降率为79.79%。对照组前60 d总密度变化不大,第90天开始密度上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第90和120天的德国小蠊密度存在显著差异。施药现场带回的德国小蠊若虫中,外形畸形组死亡较早。施药现场带回的10个卵鞘中有3个未孵化,7个卵鞘产生的122只若虫成功羽化40只成虫,其中3个成虫翅膀出现畸形。结论S-烯虫乙酯通过致畸和不育作用,能够减小德国小蠊种群密度,降低其繁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烯虫乙酯 德国小 致畸
下载PDF
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蜚蠊密度及德国小蠊抗药性监测分析
7
作者 樊坚 金姝青 +3 位作者 陈茜茜 曹晖 温和毅 高强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种群构成,以及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监测,采用药膜法开展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测定。结果黄浦区2022年1—12月共布...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种群构成,以及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监测,采用药膜法开展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测定。结果黄浦区2022年1—12月共布放粘蟑纸1200张,有效粘蟑纸1139张,阳性49张,粘捕率为4.30%,捕获蜚蠊253只,总密度为0.22只/张夜,其中德国小蠊248只,黑胸大蠊3只,美洲大蠊2只。监测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环境的蜚蠊密度有明显差异,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其次为中小餐饮机构。抗药性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残杀威对黄浦区德国小蠊现场品系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213.51、155.36、96.02 min,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是90.09、3.84、8.45。结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是黄浦区蜚蠊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 抗药性 蟑螂监测
原文传递
荧光分析法测定美洲大蠊中多肽含量研究
8
作者 胡筱 姚靖雯 +3 位作者 洪玉燕 詹昆松 余丽双 罗辉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5-70,共6页
荧光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快速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鉴于美洲大蠊多肽(DPSFNSWG-NH_(2))自身具有荧光的特性,通过实验建立一种美洲大蠊多肽(DPSFNSWG-NH_(2))的荧光检测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 荧光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快速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鉴于美洲大蠊多肽(DPSFNSWG-NH_(2))自身具有荧光的特性,通过实验建立一种美洲大蠊多肽(DPSFNSWG-NH_(2))的荧光检测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美洲大蠊多肽(DPSFNSWG-NH_(2))在0.12~31.25μg/mL浓度内与荧光强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0.698x+14.625,R^(2)=0.994 2,检测限为0.09μg/mL,将所建立的新方法用于美洲大蠊药材中其多肽(DPSFNSWG-NH_(2))的测定,回收率为85.50%~89.47%。本研究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可用于美洲大蠊中DPSFNSWG-NH_(2)多肽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 多肽 荧光分析法
下载PDF
Fe_(3)O_(4)@ZIF-8-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检测美洲大蠊多肽
9
作者 赖心仪 张美铃 +5 位作者 王丽丽 林婉真 许惠凤 李琦 胡筱 余丽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本实验在室温下合成了以Zn作为金属中心,2-甲基咪唑作为连接剂的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Fe_(3)O_(4)@ZIF-8,以Fe_(3)O_(4)@ZIF-8作为固体基质,通过建立Fe_(3)O_(4)@ZIF-8-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SALDI-MS)法,实现了美洲大蠊小分子多肽... 本实验在室温下合成了以Zn作为金属中心,2-甲基咪唑作为连接剂的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Fe_(3)O_(4)@ZIF-8,以Fe_(3)O_(4)@ZIF-8作为固体基质,通过建立Fe_(3)O_(4)@ZIF-8-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SALDI-MS)法,实现了美洲大蠊小分子多肽IPMTAPGL-NH_(2)、LTAPGL-NH_(2)、SLMTGPGL-NH_(2)、SLHTAPGL-NH_(2)的快速检测。实验优化了基质浓度、检测限和点样方法等条件,考察了该基质对美洲大蠊多肽IPMTAPGL-NH_(2)的质谱信号影响。与传统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法(MALDI-MS)相比,Fe_(3)O_(4)@ZIF-8-SALDI-MS法检测背景更干净,目标多肽响应更强,检测灵敏度更高。该法可应用于血样中美洲大蠊多肽IPMTAPGL-NH_(2)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Fe_(3)O_(4)@ZIF-8 美洲大 小分子多肽
下载PDF
美洲大蠊抗菌肽的提取及其对不同致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柳婷婷 王政力 +3 位作者 闫佳许 马艳 朱建军 申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72-6082,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美洲大蠊抗菌肽的最佳提取时间及其对不同致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选取100只5龄美洲大蠊,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以大肠杆菌为诱导源诱导美洲大蠊产生抗菌肽,诱导组注射1μL 1×10^(8) CFU/kg的... 本试验旨在探究美洲大蠊抗菌肽的最佳提取时间及其对不同致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选取100只5龄美洲大蠊,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以大肠杆菌为诱导源诱导美洲大蠊产生抗菌肽,诱导组注射1μL 1×10^(8) CFU/kg的大肠杆菌,对照组注射1μL的生理盐水,分别在诱导后12、24、36、48、60和72 h提取美洲大蠊抗菌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试验确定美洲大蠊抗菌肽的分子质量,通过BCA试剂盒测定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蛋白浓度,通过药敏片法测定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抑菌活性,同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反复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1)美洲大蠊抗菌肽的分子质量在7.5 ku左右。诱导后12、24、36、48、60、72 h,诱导组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蛋白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诱导后48 h时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蛋白浓度最高,因此选择48 h时诱导产生的美洲大蠊抗菌肽进行后续的抑菌试验。2)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极显著升高(P<0.01)。美洲大蠊抗菌肽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 mg/L,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0 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 mg/L。3)与对照组相比,经75、85、95、100℃水浴加热后的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抑菌直径显著降低(P<0.05),冻融2、4、6、8、10次的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显著降低(P<0.05),pH为1、3、7、9、11溶液处理后的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大肠杆菌诱导后48 h为美洲大蠊抗菌肽的最佳提取时间,同时具备浓度高、热稳定性强和耐酸碱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抗菌肽 抑菌活性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美洲大蠊研粉干预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和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邦瑜 李杰 +2 位作者 阮玉山 耿福能 李绍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3-1228,共6页
背景:脊髓损伤有氧化应激、炎症、凋亡、自噬等机制参与其中,激活自噬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对脊髓起保护作用。目的:探讨美洲大蠊研粉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和损伤区域自噬蛋白Beclin-1的影响。方法:取30只6-8周... 背景:脊髓损伤有氧化应激、炎症、凋亡、自噬等机制参与其中,激活自噬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对脊髓起保护作用。目的:探讨美洲大蠊研粉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和损伤区域自噬蛋白Beclin-1的影响。方法:取30只6-8周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后缝合;生理盐水组与美洲大蠊组均建立左侧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与美洲大蠊研粉,连续给药14 d。术后6 h及1,3,7,14 d行BBB评分,观察后肢运动功能的情况;给药14 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半横断损伤区域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大鼠BBB评分逐渐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术后6 h及1,3,7,14 d的BBB评分均降低(P<0.05);美洲大蠊组术后7,14 d的BBB评分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假手术组Beclin-1呈弱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浆;生理盐水组Beclin-1主要位于胞浆,可见部分核膜表达;美洲大蠊组Beclin-1主要位于胞浆,可见部分核膜表达;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Beclin-1阳性细胞比例多于假手术组(P<0.05),美洲大蠊组Beclin-1阳性细胞比例多于生理盐水组(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生理盐水组、美洲大蠊组Beclin-1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美洲大蠊组Beclin-1蛋白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④结果表明,美洲大蠊研粉能够改善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机制可能是美洲大蠊研粉中的多糖类物质增加了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半横断损伤 美洲大研粉 自噬 BECLIN-1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便秘模型小鼠的影响
12
作者 韩迪 肖海涛 +1 位作者 程永现 晏永明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529-535,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美洲大蠊提取物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35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美洲大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天给予盐酸洛哌丁胺灌胃造模及不同浓度的美洲大蠊提取物进行干预治疗,...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美洲大蠊提取物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35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美洲大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天给予盐酸洛哌丁胺灌胃造模及不同浓度的美洲大蠊提取物进行干预治疗,记录各组小鼠给药后粪便排泄数量及湿重;在实验结束前,收集各组小鼠粪便,采用16S rRNA分析其肠道菌群变化;同时测定各组小鼠首次排红便时间及小肠推进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粪便湿重、粒数,肠道推进率均降低;而排红便时间延长(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美洲大蠊治疗组小鼠的粪便湿重、粒数及小肠推进率增加,而排红便时间降低(P<0.05或P<0.01)。16S rRNA分析显示美洲大蠊提取物可明显提升便秘小鼠肠道粪便中Lachnospiraceae NK4A136和酸性拟杆菌、Alistipes、Rikenella microfusus DSM 15922细菌的丰度。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能够缓解盐酸洛哌丁胺诱导的小鼠便秘,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 提取物 便秘 肠道菌群
下载PDF
24种植物精油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活性
13
作者 吉玉洁 江定心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73-78,共6页
为评估不同植物精油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活性,进而筛选出驱避效果最佳的植物源驱避剂,为开发新型蟑螂驱避类产品提供参考。采用三连筒测试法进行试验,间隔相同时间对三连筒内德国小蠊的分布状况进行观察并选出效果更佳的植物精油,再用Y型... 为评估不同植物精油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活性,进而筛选出驱避效果最佳的植物源驱避剂,为开发新型蟑螂驱避类产品提供参考。采用三连筒测试法进行试验,间隔相同时间对三连筒内德国小蠊的分布状况进行观察并选出效果更佳的植物精油,再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确定其驱避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2500μL·cm^(-2)剂量下,每2 min对三连筒内德国小蠊的分布状况进行记录,发现24种植物源驱避剂中,水杨醛和桂醛2种植物源驱避剂的驱避效果较显著。对2种植物源驱避剂设置剂量梯度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驱避率随着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在0.6250μL·cm^(-2)剂量下,2种植物源驱避剂在空气中流动后,三连筒内德国小蠊的分布状况都发生明显变动,均有大部分德国小蠊向远离植物源驱避剂悬挂端移动。在0.3125μL·cm^(-2)剂量下,水杨醛和桂醛对德国小蠊的驱避率均在50%以上,效果仍不错。三连筒试验结束后,再用Y型嗅觉仪对相同浓度的植物精油进行试验,发现水杨醛和桂醛对德国小蠊的驱避率与三连筒试验中的结果相近。综上,水杨醛和桂醛对德国小蠊有较好的驱避效果,具有作为蟑螂驱避类产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 植物精油 水杨醛 桂醛 驱避活性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调控p16^(INK4a)诱导SKOV3细胞衰老 被引量:1
14
作者 毕子莹 周玥 +4 位作者 张成桂 刘衡 汪小波 田露 吴渟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调控p16^(INK4a)蛋白诱导卵巢癌细胞SKOV3衰老的作用。方法通过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SKOV3细胞增殖的作用;运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SKOV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调控p16^(INK4a)蛋白诱导卵巢癌细胞SKOV3衰老的作用。方法通过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SKOV3细胞增殖的作用;运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SKOV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Ⅱ-3作用后SKOV3细胞周期的变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CⅡ-3作用后SKOV3细胞衰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CⅡ-3作用后SKOV3细胞衰老调控分子p16^(INK4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可有效抑制SKOV3细胞增殖,最佳作用浓度为80μg/mL,作用时间为48 h;CⅡ-3作用后,SKOV3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下降;阻滞于G_(0)/G_(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减少;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比增加;衰老调控分子p16^(INK4a)蛋白表达上调。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通过调控衰老调控分子p16^(INK4a)蛋白表达诱导SKOV3细胞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提取物CⅡ-3 SKOV3细胞 衰老 p16^(INK4a)蛋白
下载PDF
美洲大蠊粪便中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及其抗菌活性分析
15
作者 官婷婷 许文慧 +2 位作者 肖光帅 杨大松 杨银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0-1199,共10页
【目的】探究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粪便中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和放线菌,为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稀释涂布法与选择培养法,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美洲大蠊养殖场收集的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分离纯化... 【目的】探究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粪便中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和放线菌,为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稀释涂布法与选择培养法,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美洲大蠊养殖场收集的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分离纯化放线菌和真菌;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代谢产物对6种病原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抗菌活性;通过16S rDNA和ITS rDNA基因测序鉴定抗菌活性菌株,并利用邻接法构建抗菌活性菌株系统发育树。【结果】从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分离出真菌17株,放线菌19株。共有6株真菌和12株放线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真菌EPAF15-EPAF17及放线菌EPAA12和EPAA17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表现出较为广谱的抗菌活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隶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生丝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和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隶属于链霉属Streptomyces。【结论】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具有种类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其中的抗菌活性真菌和放线菌的发现不仅能作为进一步深入挖掘新型抗菌活性天然药物的重要微生物储备资源,也为特境微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 粪便 真菌 放线菌 抗菌活性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美洲大蠊糖蛋白对2种益生菌生长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16
作者 李开伶 王宝宇 +3 位作者 李维俊 张敬宇 肖培云 杨永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9-146,共8页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美洲大蠊糖蛋白(PAG)对植物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生长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在含不同浓度PAG的培养基(MRS培养基中PAG浓度分别为0.5、1.0、2.0、4.0 mg/mL;TPY培养基PAG浓度分别为1.0、2.0、4.0、8.0 mg/mL)中...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美洲大蠊糖蛋白(PAG)对植物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生长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在含不同浓度PAG的培养基(MRS培养基中PAG浓度分别为0.5、1.0、2.0、4.0 mg/mL;TPY培养基PAG浓度分别为1.0、2.0、4.0、8.0 mg/mL)中培养有益菌,并以菊粉为阳性对照,测定菌液的OD600值、pH以及代谢产物乳酸、短链脂肪酸(SCFAs,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结果:PAG添加量达1.0 mg/mL时,促植物乳杆菌生长达到最佳,而青春双歧杆菌生长达到最佳时PAG浓度为2.0 mg/mL。添加PAG;1.0 mg/mL)的植物乳杆菌菌液的OD600值、乳酸和SCFAs产量较同浓度菊粉升高,而pH显著(P<0.05)降低。添加PAG(2.0 mg/mL)的青春双歧杆菌菌液的OD600值、丙酸和丁酸产量较同浓度菊粉升高,乳酸产量12 h优于菊粉,乙酸产量24 h优于菊粉,而pH降低,提示PAG促青春双歧杆菌产乳酸和SCFAs的效果与菊粉不相同。结论:PAG能够促进植物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和有机酸量的生成,效果优于菊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 糖蛋白 植物乳杆菌 青春双歧杆菌 代谢产物
下载PDF
基于TLR4/MyD88/NF-κB通路探讨美洲大蠊虫粉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李杰 周邦瑜 +2 位作者 马彦博 阮玉山 李绍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虫粉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组、美洲大蠊虫粉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抑制剂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构建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术后...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虫粉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组、美洲大蠊虫粉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抑制剂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构建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术后假手术组不做治疗,盐水组与美洲大蠊虫粉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美洲大蠊虫粉(630 mg/kg)灌胃处理,TLR4抑制剂组给予TLR4抑制剂(3 mg/kg)腹腔注射处理。术后1、3、7、14 d运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神经元数目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炎性因子IL-1、IL-6、IL-10和TNF-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和NF-κB p65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盐水组BBB评分、神经元数目显著下降,而病理损伤程度、IL-1、IL-6、TNF-α、TLR4、MyD88、NF-κB p65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盐水组相比,美洲大蠊虫粉组和TLR4抑制剂组增加了BBB评分、神经元数目、降低了病理损伤程度、IL-1、IL-6、TNF-α、TLR4、MyD88、NF-κB p65水平(P<0.05),与TLR4抑制剂组相比,美洲大蠊虫粉组更好地增加了BBB评分、神经元数目,降低病理损伤程度、IL-1、TNF-α表达。结论美洲大蠊虫粉可以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减少脊髓损伤后炎性因子的产生,起到保护神经和促进运动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 脊髓损伤 炎症反应 TLR4 NF-ΚB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PAS840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作用及抗氧化能力观察
18
作者 管堂飞 杨鑫 +3 位作者 洪灿辉 肖培云 张成桂 何正春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PAS840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根据预实验确定最佳酶促反应条件得到的数据,AChE浓度为0.425U/mL、底物碘化硫代乙酰胆碱(ATCI)浓度为15mmol/L、反应时间为20min,采用改良的Ellman法进行...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PAS840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根据预实验确定最佳酶促反应条件得到的数据,AChE浓度为0.425U/mL、底物碘化硫代乙酰胆碱(ATCI)浓度为15mmol/L、反应时间为20min,采用改良的Ellman法进行酶促反应,检测不同浓度(7.8125、15.625、31.25、62.5、125、250μg/mL)PAS840对AChE催化ATCI分解的抑制率,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采用米氏方程相关的酶动力学实验测定PAS840对AChE的抑制类型。取不同浓度的PAS840溶液或维生素C(VC),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检测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采用总还原能力测定法检测其对铁氰化钾的还原率,采用水杨酸法检测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并计算相关的IC_(50)。结果PAS840对AChE催化反应进程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AS840作用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随着PAS840作用浓度增加,AChE抑制率先逐渐升高再趋于平缓。PAS840抑制AChE催化ATCI分解的IC_(50)为22.30μg/mL,其抑制类型是混合性抑制。随着浓度的增加,PAS840、V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500μg/mLPAS840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3.95%,同等浓度Vc的清除率为97.31%;PAS840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为43.21μg/mL。随着浓度的增加,PAS840对铁氰化钾的还原率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Vc对铁氰化钾的还原率呈比较高的平稳趋势;3.0mg/mLPAS840对铁氰化钾的还原率为93.95%,同等浓度Vc的还原率为82.2%;PAS840还原铁氰化钾的IC_(50)为0.498mg/mL。随着浓度的增加,PAS840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呈比较中等的平稳趋势,Vc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呈逐渐升高趋势;1.8mg/mLPAS840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5.72%,其后逐渐趋于平缓,同等浓度Vc的清除率为74.06%;3.0mg/mLPAS840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7.83%,同等浓度Vc的清除率为89.73%;PAS840清除羟自由基的IC_(50)为3.65mg/mL。结论PAS840具有较强的AChE活性抑制作用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840 美洲大 乙酰胆碱酯酶 神经退行性疾病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以咳嗽为首发表现的肺部蠊缨滴虫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陈杰 唐朝钰 欧阳瑶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3-244,共2页
报道1例以咳嗽为首发表现的肺部蠊缨滴虫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缨滴虫 肺部感染 咳嗽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CII-3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多成分含量测定
20
作者 李开伶 雷佳丽 +3 位作者 王宝宇 刘光明 杨永寿 肖培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2-490,共9页
建立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CII-3的HPLC指纹图谱及其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_(18) 110A(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01%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测定16批供试品。采用“中药指纹图谱... 建立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CII-3的HPLC指纹图谱及其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_(18) 110A(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01%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测定16批供试品。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16批CII-3的HPLC指纹图谱中共有峰为16个,相似度介于0.870~0.982之间,HCA将CII-3分为3类,结合PCA、OPLS-DA分析筛选出3个导致批次间质量差异的标志物。指认出8种核苷类成分并测定了其含量,分别为胞嘧啶(0.50~1.17 mg·g^(-1))、腺嘌呤(0.54~2.10 mg·g^(-1))、鸟嘌呤(0.08~1.07 mg·g^(-1))、黄嘌呤(0.74~4.67 mg·g^(-1))、胸腺嘧啶(0.32~2.46 mg·g^(-1))、腺苷(1.02~7.67 mg·g^(-1))、肌苷(4.02~37.35 mg·g^(-1))、胸腺嘧啶核苷(0.56~1.86 mg·g^(-1)),8种核苷类成分在16批供试品中含量差异较大。该方法简单、准确,可为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CII-3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 CII-3 指纹图谱 核苷类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