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堆石蠕变机理分析与颗粒破碎特性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梁军 刘汉龙 高玉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9-483,共5页
根据大型压缩仪完成的堆石蠕变试验,结合颗粒破碎测试试验,对蠕变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在力的作用下,细化破碎的堆石颗粒滑移充填孔隙是发生蠕变的重要原因。堆石颗粒的破碎可分为对应于主压缩变形的颗粒破碎和伴随蠕变变形... 根据大型压缩仪完成的堆石蠕变试验,结合颗粒破碎测试试验,对蠕变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在力的作用下,细化破碎的堆石颗粒滑移充填孔隙是发生蠕变的重要原因。堆石颗粒的破碎可分为对应于主压缩变形的颗粒破碎和伴随蠕变变形的颗粒破碎。颗粒破碎引起堆石级配的细微改变,从而形成后期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 蠕变 蠕变机理 颗粒破碎
下载PDF
高温低应力下AZ31镁合金的蠕变性能及蠕变机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诗昌 宗钦 +1 位作者 胡衍生 程晓茹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研究了AZ31镁合金在高温、低应力下的蠕变性能及蠕变机理。结果表明,AZ31镁合金的高温蠕变具有明显的三阶段蠕变特征;随着温度和应力的增加,稳态蠕变速率增加,稳态蠕变速率区域缩短。温度大于420℃、较低应力时,AZ31镁合金的蠕变为晶界... 研究了AZ31镁合金在高温、低应力下的蠕变性能及蠕变机理。结果表明,AZ31镁合金的高温蠕变具有明显的三阶段蠕变特征;随着温度和应力的增加,稳态蠕变速率增加,稳态蠕变速率区域缩短。温度大于420℃、较低应力时,AZ31镁合金的蠕变为晶界扩散控制的COBLE蠕变;较高应力时,与位错攀移控制的WEETMAN蠕变机制相吻合。当温度为320~420℃时,AZ31镁合金的蠕变为滑移控制的位错蠕变。计算了由COBLE蠕变向WEETMAN蠕变转变的临界应力σcr,该应力与P-N力τp在数值上具有如下关系:σcr≈(2~3)τ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高温蠕变 蠕变机理
下载PDF
干燥与饱水状态下岩石剪切蠕变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韩琳琳 徐辉 李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1-74,98,共5页
分别对巴东组的灰岩、砂岩、泥岩进行了剪切蠕变试验,得到了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灰岩、砂岩及干燥状态下泥岩的剪切蠕变曲线。通过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灰岩、砂岩这两种岩石蠕变试验结果的对比,探讨了含水量对岩石蠕变特性的影响;又在灰岩、... 分别对巴东组的灰岩、砂岩、泥岩进行了剪切蠕变试验,得到了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灰岩、砂岩及干燥状态下泥岩的剪切蠕变曲线。通过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灰岩、砂岩这两种岩石蠕变试验结果的对比,探讨了含水量对岩石蠕变特性的影响;又在灰岩、砂岩、泥岩3种岩石的剪切蠕变曲线的基础上,对3种岩石的蠕变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在不同的应力下瞬时剪切应变的规律及机理,以及干燥状态下不同岩性岩石的剪切应变进入稳定时间的规律及机理。根据试验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可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 干燥 砂岩 灰岩 泥岩 蠕变机理
下载PDF
非均匀软岩蠕变机理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彩红 李剑光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6-479,共4页
为了对工程围岩的蠕变现象进行解释,探明软岩的蠕变本质,根据岩石压缩过程中变形、弱化本构关系以及变形与承载能力的关系,采用岩石最弱断面并联微元体模型,对非均匀软岩的衰减蠕变和非衰减蠕变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非均匀性岩石内... 为了对工程围岩的蠕变现象进行解释,探明软岩的蠕变本质,根据岩石压缩过程中变形、弱化本构关系以及变形与承载能力的关系,采用岩石最弱断面并联微元体模型,对非均匀软岩的衰减蠕变和非衰减蠕变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非均匀性岩石内部各点承载能力不同使得变形后岩石内部各点屈服弱化不同步,又由于岩石晶体内部空位或杂质的扩散,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岩石蠕变.通过对截面积相同,高径比分别为1.5和2.5的页岩岩样进行蠕变试验,验证了岩石的非均匀性是造成岩石蠕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 衰减蠕变 变形 弱化本构关系 空位和杂质扩散 蠕变机理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拉伸蠕变损伤和蠕变机理 被引量:10
5
作者 乔生儒 杨忠学 +1 位作者 韩栋 李玫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6,共3页
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拉伸蠕变试验,蠕变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表面的变化,同时测量试样的共振频率。结果表明,3D-C/SiC除通常CMC所产生的蠕变损伤外,纤维束滑动,纤维束之间的夹角变化,孔隙变形,部分孔隙表面... 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拉伸蠕变试验,蠕变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表面的变化,同时测量试样的共振频率。结果表明,3D-C/SiC除通常CMC所产生的蠕变损伤外,纤维束滑动,纤维束之间的夹角变化,孔隙变形,部分孔隙表面空间位置改变,孔隙表面产生基体微裂纹,损伤在纤维束交叉处更为集中,这些可作为3D-C/SiC蠕变变形的独特机理。电阻和模量的相对变化与蠕变曲线相似,因此电阻和模量都可表征C/SiC材料的蠕变损伤,作为损伤变量。该材料的蠕变属于损伤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损伤机理 C/SIC复合材料 纤维束交叉处 模量 损伤表征 拉伸蠕变试验
下载PDF
巷道支护控制蠕变机理分析及参数设计
6
作者 胡雅哲 刘艳明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7期317-320,共4页
为了解决深部矿井巷道支护的难题,建立了弹塑性变形软岩巷道力学模型,理论分析了支护机理和巷道表面位移、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研究了支护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然后对巷道支护进行了参数设计。研究得出:巷道围岩的表面位移和时间呈正比关系... 为了解决深部矿井巷道支护的难题,建立了弹塑性变形软岩巷道力学模型,理论分析了支护机理和巷道表面位移、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研究了支护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然后对巷道支护进行了参数设计。研究得出:巷道围岩的表面位移和时间呈正比关系;选择一定的时间节点,对巷道进行再次支护,可以实现对巷道蠕变的有效控制;全断面注浆+锚索梁支护可以有效增加巷道支护阻力和巷道围岩松动圈的自身承载能力,保证了巷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控制蠕变机理 支护结构极限承载能力 参数设计 弹塑性变形 表面位移 全断面注浆+锚索梁支护
下载PDF
单晶和多晶MgO的蠕变机理
7
作者 陆美亚 《国外耐火材料》 1995年第12期37-44,共8页
现有的单晶和多晶MgO数据的分析法强调,假定不同应力——温度状态下起主导作用的蠕变机理是不同的幂定律接近法,具有不足之处。而在高温下的大范围的应力内,说明同样的蠕变过程是处于速率的控制之中的。因此无需要求明确的位错机理来解... 现有的单晶和多晶MgO数据的分析法强调,假定不同应力——温度状态下起主导作用的蠕变机理是不同的幂定律接近法,具有不足之处。而在高温下的大范围的应力内,说明同样的蠕变过程是处于速率的控制之中的。因此无需要求明确的位错机理来解释所谓的Harper-Dorn特性,但是为了验证一种说法,即扩散蠕变过程决定了小应力下MgO类陶瓷的高温蠕变性能,应该提供新的清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 单晶 多晶 蠕变机理 陶瓷
下载PDF
钼合金高温蠕变性能研究现状
8
作者 姜玮 高进 +1 位作者 钟武烨 杨文 《中国钼业》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总结国内外多种主要钼合金(TZM、Mo-Re合金、Mo合金单晶、Mo-ASK、Mo-ODS)的高温蠕变性能的研究结果,分析不同合金元素对钼基体蠕变性能影响的机理,总结当前钼合金蠕变性能研究问题,给出钼合金蠕变实验建议,提出进一步改善钼合金蠕... 通过总结国内外多种主要钼合金(TZM、Mo-Re合金、Mo合金单晶、Mo-ASK、Mo-ODS)的高温蠕变性能的研究结果,分析不同合金元素对钼基体蠕变性能影响的机理,总结当前钼合金蠕变性能研究问题,给出钼合金蠕变实验建议,提出进一步改善钼合金蠕变性能的材料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合金 蠕变性能 蠕变机理
下载PDF
尼龙6工业丝在不同负荷下的蠕变响应机制
9
作者 何灏 张迎亮 +3 位作者 刘宸君 殷亚然 陈康 张先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究不同负荷条件下尼龙6工业丝的蠕变性能差异及其形变机理,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红外、双折射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尼龙6工业丝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蠕变性能差异和蠕变前后的多层次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尼龙6工业丝的... 为探究不同负荷条件下尼龙6工业丝的蠕变性能差异及其形变机理,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红外、双折射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尼龙6工业丝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蠕变性能差异和蠕变前后的多层次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尼龙6工业丝的蠕变形变率随着负荷的增大而增大;当蠕变负荷不超过40%平均断裂负荷(ABL)时,样品的弹性回复率和蠕变速率参数基本保持不变,当蠕变负荷大于40%ABL时,样品的弹性回复率明显降低,蠕变速率参数提高。蠕变回复后样品的结晶度、晶区取向和晶粒尺寸等晶区结构参数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构变化主要发生在非晶区结构。样品非晶区取向、片晶厚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蠕变负荷的增大而增大,尤其当蠕变负荷大于40%ABL时,蠕变后样品非晶区结构参数变化程度更为明显。取向程度较低的部分无定形分子链在蠕变负荷的作用下沿纤维轴有序排列生成取向非晶区结构,取向非晶区结构在蠕变负荷撤去后无法完全回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工业丝 蠕变机理 微观结构 WAXD SAXS
下载PDF
深井软岩巷道围岩蠕变失稳机理与关键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帅 鲁德超 +3 位作者 罗勇 肖殿才 康志鹏 童政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8,共9页
治理深部软岩巷道围岩蠕变失稳是实现安全采掘作业的必要前提,以顾桥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实验测试、理论分析、工业性实验、现场监测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顾桥矿深部巷道围岩强度较弱,浸水后容易导致长期强度、弹性模量、黏聚... 治理深部软岩巷道围岩蠕变失稳是实现安全采掘作业的必要前提,以顾桥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实验测试、理论分析、工业性实验、现场监测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顾桥矿深部巷道围岩强度较弱,浸水后容易导致长期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较大幅度下降,岩石软化、底板松动圈持续扩展以及围岩整体稳定性降低;围岩内外承载结构的特殊形状近似竖向椭圆。以改善承载结构的稳定性为基点,提出了底板深孔注浆技术,底板深孔注浆可以快速改变承载结构形状,将不稳定的近似竖向椭圆形状转变为稳定性很高的近似圆形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控制 软岩 蠕变失稳机理 深部巷道 注浆加固 底板深孔注浆
下载PDF
高温合金的蠕变及疲劳-蠕变-环境交互作用规律和机理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郭建亭 袁超 侯介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7-504,共18页
综合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高温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组在高温合金蠕变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蠕变和断裂规律及其机理,蠕变-环境交互作用及其机理,蠕变阻力模型以及疲劳-蠕变-环境交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关键词 高温合金 蠕变机理 蠕变阻力模型 疲劳-蠕变-环境交互作用
下载PDF
Ag颗粒增强复合钎料钎焊接头蠕变断裂及强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焉服 纪莲清 +2 位作者 张柯柯 贺俊光 赵丹娜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8-421,共4页
测定了不同应力和温度下Ag颗粒增强复合钎料及基体钎料63Sn37Pb钎焊接头蠕变寿命,分析了Ag颗粒增强复合钎料及基体钎料钎焊接头蠕变断裂机理.表明:Ag颗粒增强复合钎料钎焊接头蠕变寿命优于基体钎料;Ag颗粒表面Ag-Sn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及A... 测定了不同应力和温度下Ag颗粒增强复合钎料及基体钎料63Sn37Pb钎焊接头蠕变寿命,分析了Ag颗粒增强复合钎料及基体钎料钎焊接头蠕变断裂机理.表明:Ag颗粒增强复合钎料钎焊接头蠕变寿命优于基体钎料;Ag颗粒表面Ag-Sn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及Ag颗粒对富Pb层阻碍作用是复合钎料钎焊接头蠕变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钎焊接头Cu基板上一薄层富Pb相区形成是蠕变裂纹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颗粒 复合钎料 蠕变寿命 蠕变断裂 蠕变强化机理
下载PDF
岩体结构面蠕变损伤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红梅 陈涛 鲜学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62,共6页
通过对伯格斯模型和西原模型的分析比较,选取西原模型研究岩体结构面的蠕变损伤特性。在τ0<τs情况下,由西原模型推出剪切模量的表达式,以剪切模量为变量定义损伤变量,得到结构面的损伤变量表达式。并以泥岩剪切试验为例,计算了相... 通过对伯格斯模型和西原模型的分析比较,选取西原模型研究岩体结构面的蠕变损伤特性。在τ0<τs情况下,由西原模型推出剪切模量的表达式,以剪切模量为变量定义损伤变量,得到结构面的损伤变量表达式。并以泥岩剪切试验为例,计算了相同正压力作用下的结构面剪切模量和损伤量。结果表明:当τ0<τs时,剪切模量、损伤量均随时间趋于稳定,且结构面蠕变的前两个阶段损伤量较小,而当τ0≥τs时,一段时间后,其损伤量开始突变;剪应力越大,其初始剪切模量越大,随时间降低越快,达到稳定蠕变阶段时降低量也相应越大;剪应力越大,结构面损伤量随时间增长越快,在达到稳定蠕变阶段时,损伤量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 蠕变损伤机理 剪切模量 结构面 西原模型 泥岩
下载PDF
多元稀土镁合金蠕变性能与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兴伟 袁杰 褚振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1,共7页
主要介绍了稀土镁合金的蠕变机理,并综述了Mg-Al-RE系、Mg-Zn-RE系、Mg-Gd-RE系、Mg-Y-RE系以及Mg-Sc-RE系多元稀土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对其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为稀土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信息。
关键词 多元稀土镁合金 蠕变性能 蠕变机理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Cu颗粒增强复合钎料钎焊接头的蠕变断裂及强化机理水
15
作者 闫焉服 冯丽芳 +2 位作者 纪莲清 闫红星 于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1-205,共5页
测定不同应力和温度下Cu颗粒增强复合钎料及基体钎料钎焊接头蠕变寿命,分析Cu颗粒增强复合钎料及其基体钎料63Sn37Pb钎焊接头蠕变断裂机理。结果表明:Cu颗粒增强复合钎料钎焊接头蠕变寿命优于基体钎料。Cu颗粒表面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及Cu... 测定不同应力和温度下Cu颗粒增强复合钎料及基体钎料钎焊接头蠕变寿命,分析Cu颗粒增强复合钎料及其基体钎料63Sn37Pb钎焊接头蠕变断裂机理。结果表明:Cu颗粒增强复合钎料钎焊接头蠕变寿命优于基体钎料。Cu颗粒表面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及Cu颗粒对富Pb层阻碍作用是复合钎料钎焊接头蠕变性能改善的主要因素。钎焊接头铜基板上一薄层富Pb相的形成是蠕变裂纹产生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颗粒 复合钎料 蠕变寿命 蠕变断裂 蠕变强化机理
下载PDF
基于塑性强化和粘性弱化的岩石蠕变模型 被引量:10
16
作者 罗润林 阮怀宁 朱昌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6-351,共6页
为更好地描述岩石蠕变行为,特别是第2和第3期蠕变过程,基于岩石蠕变机理,在粘塑性元件中引入塑性强化函数和粘性弱化函数,建立了岩石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对圆柱形砂岩试样进行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对试验数据的拟合程度较... 为更好地描述岩石蠕变行为,特别是第2和第3期蠕变过程,基于岩石蠕变机理,在粘塑性元件中引入塑性强化函数和粘性弱化函数,建立了岩石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对圆柱形砂岩试样进行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对试验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相关系数达0.98),能较好地描述岩石蠕变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机理 塑性强化 粘弹塑性模型 非线性蠕变模型
下载PDF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蠕变行为的主控因素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能友 李彦龙 +3 位作者 刘乐乐 万义钊 张正财 陈明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1,共9页
蠕变是指沉积物在特定应力状态下变形与时间的关系,属于沉积物的固有力学属性。厘清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蠕变的主控因素及其控制机理,对量化评价潜在工程地质风险的发生和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综述海洋天然气水合... 蠕变是指沉积物在特定应力状态下变形与时间的关系,属于沉积物的固有力学属性。厘清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蠕变的主控因素及其控制机理,对量化评价潜在工程地质风险的发生和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综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梳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蠕变特征及主控因素,厘清关键科学问题;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阐述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蠕变特征多尺度表征与探测技术体系的基本内涵,简要探讨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初步分析认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蠕变行为是水合物本身及其分解产出过程中的应力、温度、渗流等动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有蠕变本构模型无法完全反映上述相变-传热-渗流-应力多场多相多组分耦合过程。为建立适合南海北部水合物储层的蠕变本构,进而为后续开采工程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建议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力学性能弱化特征及蠕变各阶段的时效参数两方面入手,从分子尺度、纳微尺度、岩心尺度、中试尺度、矿藏尺度5个层面,建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蠕变行为的跨尺度研究方法体系;以南海实际储层样品为研究对象,剖析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蠕变行为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储层 蠕变机理 水合物开采 力学响应
下载PDF
高应力诱导型钛合金压缩蠕变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嘉飞 淡振华 +4 位作者 陈博文 董月成 张爱峰 常辉 周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4-1081,共8页
围绕钛合金的高温拉伸蠕变、室温拉伸蠕变及室温压缩蠕变研究成果,对钛合金的压缩蠕变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钛合金室温压缩蠕变和高温拉伸蠕变的区别。基于对钛合金蠕变后微观组织的观察和分析,比较了扩散控制型蠕变过程中涉... 围绕钛合金的高温拉伸蠕变、室温拉伸蠕变及室温压缩蠕变研究成果,对钛合金的压缩蠕变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钛合金室温压缩蠕变和高温拉伸蠕变的区别。基于对钛合金蠕变后微观组织的观察和分析,比较了扩散控制型蠕变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机理(如钛合金室温蠕变过程中的位错运动、饱和蠕变现象等),指出了在钛合金室温蠕变过程中存在应力阈值,分析了高应力诱导型钛合金室温蠕变机理。同时针对我国深海装备用钛合金的压缩蠕变行为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及难点进行了概述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扩散控制型蠕变 高应力诱导型压缩蠕变 压缩蠕变 蠕变机理
下载PDF
(TiB_2-TiC)/Al复合材料的蠕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晓蓉 郭永春 +1 位作者 夏峰 武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127,共5页
以活塞用铝硅合金为基体,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了3种铝基复合材料(0.1wt%TiB_2、0.03wt%TiC和(0.1wt%TiB_2+0.03wt%TiC)),测试了这3种材料在350℃、25~32 MPa载荷下的蠕变性能,观察了损伤部位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这3种复合材料的蠕变... 以活塞用铝硅合金为基体,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了3种铝基复合材料(0.1wt%TiB_2、0.03wt%TiC和(0.1wt%TiB_2+0.03wt%TiC)),测试了这3种材料在350℃、25~32 MPa载荷下的蠕变性能,观察了损伤部位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这3种复合材料的蠕变速率均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其中,0.03wt%TiC/Al和0.1wt%TiB_2/Al复合材料的抗蠕变性能优于(0.1wt%TiB_2+0.03wt%TiC)/Al复合材料,且这两种材料的蠕变断裂形式均为准解理和部分韧窝的混合型断裂;在Ti B_2和Ti C共同作用时,α-Al晶粒细化明显,晶界比表面积增大,晶界滑移显著,(0.1wt%TiB_2+0.03wt%TiC)/Al复合材料的蠕变塑性和蠕变抗力均下降,蠕变断裂机理为沿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TiC)/Al复合材料 蠕变行为 蠕变机理
原文传递
基于非牛顿流体的聚乙烯材料介观蠕变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铭 徐献忠 +1 位作者 刘梦云 李晨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92-10097,共6页
基于非牛顿流体Ostwald-de Waele方程和介观体系,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分析聚乙烯材料蠕变特性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聚乙烯材料的蠕变机制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亲水性等进行了测试表征,验证了该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利用稳态蠕变... 基于非牛顿流体Ostwald-de Waele方程和介观体系,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分析聚乙烯材料蠕变特性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聚乙烯材料的蠕变机制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亲水性等进行了测试表征,验证了该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利用稳态蠕变本构方程与幂律流体的一致性对粘弹性材料进行了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参数与非牛顿流体系数具有相似的物理意义,聚乙烯材料蠕变的主要变形机制为界面滑移产生的粘性变形,而应力松弛则为界面滑移、粘滞力和单元弹性的共同作用。使用基于稳态蠕变方程的应力松弛模型,对聚乙烯材料的应力松弛行为进行了分析,结合材料蠕变机制,提出了聚乙烯材料的介观松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聚乙烯材料 介观 蠕变机理 应力松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