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1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搏血氧灌注指数与血乳酸浓度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冰 赵晓晓 +2 位作者 贺玉娟 张卫星 冯希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灌注指数(PI)与血乳酸浓度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46例患有ROP的...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灌注指数(PI)与血乳酸浓度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46例患有ROP的患儿为ROP组,另外82例未患ROP者为非ROP组。入院后记录早产儿基本资料,采用Masimo Radical-7(USA)SpO_(2)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连续监测早产儿PI,采用ABL90FLEX血气分析仪监测早产儿血乳酸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I及血乳酸浓度对ROP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后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15.393,P_(组间)<0.001);ROP组早产儿出生后1 h、12 h、24 h PI较非ROP组明显下降,出生后48 h至96 h轻度下降,两组早产儿PI于出生后96 h后趋于平稳;ROP组早产儿出生后96 h内各时间点PI均低于非ROP组早产儿(均为P<0.05);两组不同时间与组别间存在交互效应(F_(交互)=5.061,P_(交互)<0.001)。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91.158,P_(组间)<0.001);ROP组早产儿出生后1 h血乳酸浓度较非ROP组明显上升,出生后12 h、24 h血乳酸浓度较非ROP组轻度升高;ROP组早产儿出生后各时间点血乳酸浓度均高于非ROP组(均为P<0.05);两组不同时间与组别间不存在交互效应(F_(交互)=0.567,P_(交互)>0.05)。早产儿出生后1 h、12 h、24 h的PI及出生后1 h血乳酸浓度预测ROP的AUC分别为0.77、0.82、0.83、0.82,出生后1 h、12 h、24 h的PI及出生后1 h血乳酸浓度联合预测ROP的AUC为0.94,高于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结论PI及血乳酸浓度对ROP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指数 血乳酸浓度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乳酸/白蛋白与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金鑫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70-7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乳酸/白蛋白(LAR)与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247例,入组时存在胃肠功能障碍143例(AGI分级Ⅰ级68例、Ⅱ级75例)、胃肠功能衰竭104例(AGI分级Ⅲ级5... 目的 探讨血乳酸/白蛋白(LAR)与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247例,入组时存在胃肠功能障碍143例(AGI分级Ⅰ级68例、Ⅱ级75例)、胃肠功能衰竭104例(AGI分级Ⅲ级51例、Ⅳ级53例),随访12个月判断预后。比较不同胃肠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情况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查尔森共病指数(CC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量表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及实验室相关指标[降钙素原(PCT)、乳酸(LAC)、白蛋白(ALB)、LAR],绘制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指标预测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预测价值。根据LAR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LAR低、高水平者,比较其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 247例患者随访12个月生存105例、死亡142例,其中AGI分级为Ⅰ、Ⅱ、Ⅲ、Ⅳ级的老年脓毒症患者生存率分别为61.8%(42/68)、44.0%(33/75)、31.4%(16/51)、26.4%(14/53),随着AGI分级的增加老年脓毒症患者生存率逐渐降低(P<0.05)。胃肠功能障碍的老年脓毒症患者LAR、LAC、SOFA评分均低于胃肠功能衰竭者(P均<0.05),二者性别构成比及年龄、BMI、CCI、APACHEⅡ评分、MAP、PCT、ALB比较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R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程度的AUC及95%CI为80.365 8(74.767 1~85.934 4),最佳临界值为1.315、敏感度为77.88%、特异度为74.13%,均高于LAC、SOFA评分;LAR低水平者121例、LAR高水平者126例,LAR低水平者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LAR高水平者(P<0.05)。生存的老年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LAR、LAC均低于死亡者且ALB高于死亡者(P均<0.05),二者性别构成比及年龄、BMI、CCI、MAP、PCT比较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R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及95%CI为84.070 0(74.796 6~86.017 3),最佳临界值为1.030、敏感度为83.10%、特异度为65.38%,AUC及敏感度均高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LAC、ALB;LAR低水平者生存率高于LAR高水平者(P<0.05)。结论 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LAR水平升高与胃肠道功能损伤程度加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白蛋白 脓毒症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预后
下载PDF
血乳酸、高迁移率族蛋白B 1对新生儿肺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寅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血乳酸、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新生儿肺炎(NP)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NP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出生的120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乳酸、HMGB1... 目的:分析血乳酸、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新生儿肺炎(NP)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NP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出生的120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乳酸、HMGB1水平。治疗后评估NP患儿的预后,比较不同预后NP患儿血乳酸、HMGB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乳酸、HMGB1单项及联合检测对N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乳酸、HMG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NP患儿血乳酸、HMGB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N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HMGB1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NP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17、0.825,且联合检测高于二者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HMGB1联合检测对N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高于二者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预后不良 血乳酸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预测
下载PDF
血乳酸、IL-6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梁旭 李国旗 +1 位作者 张红玉 库尔班江·吐尔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探讨血乳酸、IL-6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血气分析及血常... 目的:探讨血乳酸、IL-6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血气分析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并进行SOFA评分。所有患者随访28 d,根据患者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46例和死亡组99例,比较两组血乳酸、IL-6及SOFA评分的区别,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基本资料,确定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乳酸、IL-6及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乳酸、IL-6、SOFA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最后,基于R语言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重抽样500次后,绘制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乳酸水平、IL-6及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为68%(99/14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乳酸、IL-6、SOFA评分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OFA评分、有糖尿病、高血乳酸、高IL-6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乳酸、IL-6、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死亡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乳酸、IL-6、SOFA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AUC依次为0.863、0.850、0.897、0.949。血乳酸最佳截断值为2.950 mmol/L时,诊断敏感度为77.800%,特异度为89.100%;IL-6最佳截断值为100.970 pg/mL时,诊断敏感度为70.700%,特异度91.300%;SOFA评分最佳截断值为7.500分时,诊断敏感度为93.900%,特异度为80.400%;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0.900%,特异度为89.100%。结论:血乳酸、IL-6、SOFA评分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此次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及临床适用度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分析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 IL-6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 脓毒症
下载PDF
血乳酸及ROX指数在经鼻湿化高流量氧疗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杨玉梅 梁锡铭 +2 位作者 孙志峰 来纯云 赵静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探究血乳酸(Lac)及ROX指数在经鼻湿化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82例接受HFNC治疗的AECOPD... 目的探究血乳酸(Lac)及ROX指数在经鼻湿化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82例接受HFNC治疗的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FNC持续治疗48 h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53例)和无效组(2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Lac和ROX指数,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FNC治疗无效的相关因素;用ROC曲线分析血Lac与ROX指数对HFNC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无效组年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治疗前和治疗12 h后血Lac均高于有效组(P<0.05),白蛋白(ALb)水平、治疗前和治疗12 h后氧合指数及ROX指数低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偏高、治疗前和治疗12 h后血Lac偏高是影响HFNC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前和治疗12 h后ROX指数偏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治疗前和治疗12 h后血Lac、治疗前和治疗12 h后ROX指数预测HFNC治疗无效的AUC(95%CI)分别为0.680(0.568~0.779)、0.730(0.621~0.822)、0.776(0.670~0.860)、0.823(0.723~0.899)。结论高龄AECOPD患者HFNC治疗前和治疗12 h后血Lac水平偏高与ROX指数偏低是影响HFNC持续治疗48 h无效的危险因素,且治疗前及治疗12 h后血Lac与ROX指数均可作为评估HFNC治疗效果的可靠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经鼻湿化高流量氧疗 血乳酸 ROX指数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对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李红梅 陈正徐 高婉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究动脉血乳酸(Lac)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对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患儿液体复苏治疗期间是否发生脓毒症休克分为休... 目的 探究动脉血乳酸(Lac)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对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患儿液体复苏治疗期间是否发生脓毒症休克分为休克组和转归组。筛查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的影响因素,评估动脉血Lac、SAA预测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的效能。结果 92例脓毒症患儿中进展至脓毒症休克38例(41.30%)。休克组动脉血Lac、SAA、儿科序贯器官衰竭评估(p SOFA)评分高于转归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转归组(P<0.05)。动脉血Lac(OR=3.601)、SAA(OR=3.688)、p SOFA评分(OR=3.579)、GCS评分(OR=0.254)是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的影响因素(P<0.05)。动脉血Lac、SAA单一及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809、0.884。结论 动脉血Lac、SAA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有关,且在预测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中的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休克 患儿 血乳酸 清淀粉样蛋白A
下载PDF
超声评估下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血乳酸、ScvO_(2)及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刘汝明 张健昌 +2 位作者 覃炳军 李盘石 刘绍明 《医师在线》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下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收治于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n=52)和...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下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收治于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n=52)和超声+常规组(n=53),常规组根据常规指标指导液体复苏,超声+常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行重症超声检查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入科时、入科6 h、12 h、24 h、48 h氧代谢指数(血乳酸、ScvO_(2)、氧合指数)、临床结局指标(72 h复苏液体量、机械通气时间、升压药使用天数、ICU入住时间)及临床结局指标达标率;统计分析两组预后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28d死亡率]。结果(1)氧代谢指数:随着患者入科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血乳酸、氧合指数均逐渐降低,ScvO_(2)均逐渐上升(P<0.05);超声+常规组入科12 h血乳酸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入科6 h、12 h ScvO_(2)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血乳酸、氧合指数及Scv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结局指标:超声+常规组机械通气时间、升压药使用天数、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超声+常规组入科72h复苏液体总入量少于常规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结局指标达标率:超声+常规组6 h血乳酸指标达标率高于常规组(P<0.05);超声+常规组6 h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Early 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EGDT)、24 h血乳酸、48 h血乳酸、6 h ScvO_(2)、24 h ScvO_(2)、48 h ScvO_(2)达标率均高于常规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预后情况:超声+常规组MODS发生率仅13.21%(7/5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2.69%(17/52)(P<0.05);超声+常规组28 d死亡率达3.77%(2/53),低于常规组的9.62%(5/52),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在超声评估下,液体复苏效果更好,对患者血乳酸及ScvO_(2)水平有改善作用,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降低MODS发生率及28d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 重症超声 血乳酸 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预后影响
下载PDF
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变化分析
8
作者 陈秀青 张其俊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D-D)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接诊的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7例、存活组61例。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对68例急诊多...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D-D)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接诊的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7例、存活组61例。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对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进行划分,其中轻中度伤组55例(ISS评分≤25分)、重伤组13例(ISS评分>25分)。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轻中度伤组和重伤组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急诊多发伤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与预后及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重伤组患者的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伤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多发伤的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及损伤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r 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变化均与急性多发伤患者的死亡风险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在急诊救治中,监测这些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多发伤 rSIG休克指数 初始血乳酸 D二聚体
下载PDF
RBP、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夏明香 吴占庆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756-1760,共5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视黄醇结合蛋白、血乳酸及其清除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展示出重要的临床价值。深入探讨视...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视黄醇结合蛋白、血乳酸及其清除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展示出重要的临床价值。深入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血乳酸浓度及乳酸清除率与重症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可帮助指导临床决策,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对视黄醇结合蛋白、血乳酸及其清除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方面的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与价值,以期为临床医师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视黄醇结合蛋白 血乳酸 乳酸清除率
下载PDF
血乳酸检测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高艳艳 杨婧 +1 位作者 张丽 艾美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分析血乳酸检测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12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 目的分析血乳酸检测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12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乳酸检测,计算乳酸清除率(LCR),比较观察组、对照组血乳酸水平。观察组根据LCR分为高LCR组(n=63)和低LCR组(n=57),比较两组入院24 h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根据观察组入院24 h是否好转,分为好转组(n=55)和未好转组(n=65),比较两组入院24 h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CR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乳酸水平为(8.62±1.95)mmol/L,高于对照组[(5.26±0.3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CR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16±0.62)mmol/L、(14.26±1.27)分、1.59%,均分别低于低LCR组[(7.85±1.44)mmol/L、(21.95±3.44)分、1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06±0.34)mmol/L、(13.02±2.62)分、1.69%,均分别低于未好转组[(7.95±1.46)mmol/L、(20.95±3.75)分、1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LCR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4.625,P<0.05)。结论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血乳酸水平会逐渐增高,通过检测血乳酸并计算LCR,可对患者预后作出准确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血乳酸 性低容量休克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外周灌注指数、血乳酸、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对脓毒症液体复苏预后的评估价值
11
作者 徐美玲 吴婉君 容永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33-36,41,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灌注指数(PI)、血乳酸(Lac)和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Pv-aCO_(2)/Ca-vO_(2))对脓毒症液体复苏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灌注指数(PI)、血乳酸(Lac)和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Pv-aCO_(2)/Ca-vO_(2))对脓毒症液体复苏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液体复苏。根据患者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复苏6 h后的PI、Lac、Pv-aCO_(2)/Ca-vO_(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I、Lac、Pv-aCO_(2)/Ca-vO_(2)对脓毒症液体复苏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存活组复苏6 h后的PI高于死亡组,Lac、Pv-aCO_(2)/Ca-vO_(2)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Lac、Pv-aCO_(2)/Ca-vO_(2)预测脓毒症液体复苏不良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66.67%、75.00%、79.17%,特异度分别为87.93%、86.21%、91.38%,截断值分别为0.350、4.625、1.720。联合预测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4.83%(AUC=0.962)。结论PI、Lac、Pv-aCO_(2)/Ca-vO_(2)评估对脓毒症液体复苏治疗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液体复苏 外周灌注指数 血乳酸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与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陆丽丽 王见斌 +1 位作者 杨帆 孔德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32-35,4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与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1例重症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49例和...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与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1例重症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49例和死亡组32例。观察死亡组、生存组临床特征及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的关系;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9,8.785,2.746,P<0.05);死亡组机械通气比例、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和PCT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7,4.940,t=8.256,12.474,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乳酸、D-二聚体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9,9.702,3.086,P<0.05);Pearson相关性,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机械通气、APACHE-II评分≥22.28分和血乳酸浓度≥3.58 mmol/L均为影响重症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联合检测预测重症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21(P<0.05)。结论重症感染患者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D-二聚体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其中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浓度均为影响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血乳酸 D-二聚体 重症感染
下载PDF
新生儿细菌性肺炎降钙素原、血乳酸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高艳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6期59-62,共4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细菌性肺炎降钙素原(PCT)、血乳酸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44例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细菌性肺炎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4例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非细菌性... 目的 分析新生儿细菌性肺炎降钙素原(PCT)、血乳酸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44例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细菌性肺炎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4例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非细菌性肺炎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PCT及血乳酸水平。根据预后将44例细菌性肺炎新生儿进行分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血清PCT及血乳酸水平,分析新生儿细菌性肺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血清PCT及血乳酸水平对新生儿细菌性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良好组的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CT、血乳酸水平是新生儿细菌性肺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预测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29。结论 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在细菌性肺炎及预后不良新生儿中较高,二者均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对细菌性肺炎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可通过动态检测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评估细菌性肺炎新生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细菌性肺炎 降钙素原 血乳酸 预后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鑫 赵鸿雁 +3 位作者 王昕 苏善道 郭文静 赵丹丹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9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LAC)/血清白蛋白(ALB)比值(LAR)对重症医学科(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392例入住ICU就诊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191例及死亡组201例。比较两组入住ICU后24 h内的白细胞...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LAC)/血清白蛋白(ALB)比值(LAR)对重症医学科(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392例入住ICU就诊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191例及死亡组201例。比较两组入住ICU后24 h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降钙素原、ALB、LAC,计算查尔森共病(CCI)指数、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量表系统Ⅱ(APACHEⅡ)及LA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LAR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根据ROC曲线中LAR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LAR者及高LAR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验证高LAR患者与低LAR患者之间是否存在生存差异。结果死亡组LAC、LAR及CCI指数、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均<0.05),两组PCT、WBC、Hb、PLT、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CI指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LAC、LAR预测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依次为0.604、0.651、0.695、0.623、0.659。根据ROC曲线中LAR的截断值将ICU脓毒症患者分为高LAR者145例及低LAR者247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LAR脓毒症患者ICU病死率高于低LAR患者(P均<0.05)。结论LAR对ICU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 白蛋白 血乳酸/白蛋白比值 预后 脓毒症
下载PDF
血乳酸、胆碱酯酶、APACHEⅡ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芬 吴润玲 +2 位作者 马蕾 李娅红 杨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23-25,97,共4页
目的探讨血乳酸、胆碱酯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后14 d是否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52例... 目的探讨血乳酸、胆碱酯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后14 d是否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44例)。收集两组的血乳酸、胆碱酯酶检测数据,计算24 h血乳酸清除率,记录APACHEⅡ评分。分析APACHEⅡ评分与24 h血乳酸清除率、入院72 h胆碱酯酶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两组的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 d,死亡组的血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的胆碱酯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2 h,死亡组的胆碱酯酶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的24 h血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48 h,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ra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与24 h血乳酸清除率、入院72 h胆碱酯酶呈负相关(P<0.001)。结论血乳酸、胆碱酯酶、APACHEⅡ评分可作为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 胆碱酯酶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老年患者 重症肺炎 预后
下载PDF
血脂及血乳酸在儿童CLD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殷春兰 赵瑞芹 +2 位作者 付海燕 白革兰 程丽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54-758,763,共6页
目的:分析血脂及血乳酸在儿童胆汁淤积性肝病(CLD)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CL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评估其肝功能损伤程度,依据不同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n=68)、中度组(n=47)及重度组(n=35);将同... 目的:分析血脂及血乳酸在儿童胆汁淤积性肝病(CLD)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CL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评估其肝功能损伤程度,依据不同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n=68)、中度组(n=47)及重度组(n=35);将同期56名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常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水平、肝炎病毒标志物[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DNA)、巨细胞病毒(CMV)-DNA、抗甲肝病毒(HA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丙肝病毒(HCV)-DNA、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纯疱疹病毒(HSV)-DNA]及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血乳酸、肝功能指标[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TG、TC、LDL、HDL、乳酸与GGT、TBA、ALT、AST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BC、H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WBC、PLT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19例CMV-DNA为阳性,其余EBV-DNA、抗HAV、HBsAg、HBsAb、HBcAb、HCV-DNA、梅毒、HIV、HSV-DNA等病毒指标两组均为阴性;观察组TC、TG、LDL、乳酸、GGT、TBA、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观察组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CLD患儿TC、TG、LDL、乳酸与GGT、TBA、ALT、AST均呈正相关(P<0.05),HDL与GGT、TBA、ALT、AST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CLD患儿血常规、CRP、血脂及血乳酸水平表达异常,且血脂及血乳酸与患儿肝功能损伤程度具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 儿童 胆汁淤积性肝病
下载PDF
补体水平、凝血指标、血乳酸及血压预测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价值
17
作者 单琦 张永杰 陈文娜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补体水平、凝血指标、血乳酸及血压预测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6例,其中未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分为脓毒症组86例,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分为肾损伤组40例。同时选... 目的探讨补体水平、凝血指标、血乳酸及血压预测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6例,其中未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分为脓毒症组86例,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分为肾损伤组40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其外周血进行补体水平、凝血指标、血乳酸水平检测及进行血压监测。筛选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指标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和肾损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及血乳酸数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补体C3及平均动脉压水平明显降低(P<0.05)。肾损伤组APTT、D-二聚体、血乳酸均高于脓毒症组(P<0.05),补体C3、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脓毒症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补体C3、APTT、D-二聚体、血乳酸、血压及年龄均为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补体C3的预测效能最高。约登指数最大时(0.619)对应临界值为0.82 g/L,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00%、81.90%。结论补体C3、APTT、D-二聚体、血乳酸及血压均与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有关,且对其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功能 血乳酸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乳酸、肌钙蛋白、凝血指标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
18
作者 侯燕燕 田颖 +3 位作者 陈新卫 谢晨星 黄艳丽 战海涛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2期1788-1792,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乳酸(Lac)、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凝血指标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病情程度和生存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9例,根据入院后24 h内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乳酸(Lac)、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凝血指标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病情程度和生存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9例,根据入院后24 h内是否发生休克分为两组,发生休克者48例为脓毒性休克组,未发生休克者81例为脓毒症组。检查患者外周血Lac、cTnI、cTn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差异。结果脓毒性休克组Lac、cTnI、cTnT、APTT、PT、TT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5),而Fib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5)。Lac、cTnI、cTnT、APTT、PT、TT与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Fib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脓毒性休克、脓毒症患者治疗后24、72 h时组Lac、cTnI、cTnT、APTT、PT及TT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Fib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脓毒性休克组死亡患者治疗前后Lac、cTnI、cTnT、APTT、PT及TT及Fib变化值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治疗前后Lac、cTnI、cTnT、PT及TT及Fib变化值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0.684、0.688、0.724、0.726和0.690(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病情越严重,其血乳酸、肌钙蛋白、凝血指标表现越差,同时各指标呈持续加重;血乳酸、肌钙蛋白、凝血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值在预测脓毒休克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乳酸 肌钙蛋白 指标 病情程度 预后
下载PDF
Pcv-aCO_(2)/Ca-cvO_(2)、外周灌注指数联合血乳酸在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高伟超 罗凯 张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2982-298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外周灌注指数联合血乳酸(Lac)在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收治...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外周灌注指数联合血乳酸(Lac)在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5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28 d的预后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13例)。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收治重症监护病房当天(T0)及经过复苏治疗6 h(T1)后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外周灌注指数(PPI)、血乳酸(Lac)及血气分析结果,分析28 d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v-aCO_(2)/Ca-cvO_(2)、PPI、Lac及三者联合对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复苏前MAP、PPI、Lac及Pcv-aCO_(2)/Ca-cvO_(2)均较存活组差(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HR、CVP、Pcv-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后,两组患者血流灌注指数、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参数都有所改善,但死亡组患者各参数恢复情况均较存活组差(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复苏6 h后PPI、Lac、Pcv-aCO_(2)/Ca-cvO_(2)比值均与28 d病死率相关,是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v-aCO_(2)/Ca-cvO_(2)约登指数(0.692)最大时对应截断值为1.48,曲线下面积为0.867,预测患者28 d死亡敏感度为85.29%,特异度为83.87%;PPI约登指数(0.686)最大时对应截断值为1.71,曲线下面积为0.884,预测患者28 d死亡敏感度为91.18%,特异度为77.42%;Lac约登指数(0.627)最大时对应截断值为5.30,曲线下面积为0.859,预测患者28 d死亡敏感度为85.29%,特异度为77.42%;三者联合预测患者28 d死亡敏感度为88.24%,特异度为90.32%。结论PPI、Lac、Pcv-aCO_(2)/Ca-cvO_(2)是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 外周灌注指数 血乳酸 脓毒症休克
下载PDF
西维来司他钠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乳酸、CRP及TGF-β_(1)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樊敬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8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西维来司他钠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乳酸、C反应蛋白(CRP)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影响。方法4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19例)和B组(23例);A组患者接受综合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西维来司他钠治疗。另选... 目的研究西维来司他钠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乳酸、C反应蛋白(CRP)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影响。方法4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19例)和B组(23例);A组患者接受综合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西维来司他钠治疗。另选取15例轻症脑卒中患者作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血乳酸、CRP及血TGF-β_(1)水平。结果治疗前及治疗2、7 d后,A组血乳酸分别为(2.81±0.96)、(2.23±0.77)、(1.85±0.52)mmol/L,CRP分别为(98.49±5.16)、(56.72±7.72)、(31.22±7.14)mg/L。治疗前及治疗2、7 d后,B组血乳酸分别为(3.08±0.87)、(2.31±0.85)、(1.78±0.63)mmol/L,CRP分别为(95.33±6.11)、(48.74±5.69)、(26.88±5.73)mg/L。C组血乳酸、CRP分别为(2.08±0.52)mmol/L、(18.34±5.88)mg/L。C组血乳酸低于A组和B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RP水平低于A组和B组治疗前及治疗2、7 d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治疗前血乳酸、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7 d后,A组和B组血乳酸、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组CRP水平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治疗2、7 d后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2、7 d后,A组血TGF-β_(1)分别为(92.16±20.25)、(112.09±35.92)、(183.04±21.22)μg/L,B组血TGF-β_(1)分别为(88.58±22.77)、(168.02±58.16)、(212.13±33.44)μg/L,C组血TGF-β_(1)为(110.25±20.46)μg/L。C组的血TGF-β_(1)水平高于B组和A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前血TGF-β_(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7 d后,A组和B组血TGF-β_(1)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7 d后血TGF-β_(1)水平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维来司他钠可以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血乳酸及CRP水平,提高血TGF-β_(1)水平,可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维来司他钠 重症脑卒中 血乳酸 C反应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_(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