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凝学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魏连波 粟德林 +4 位作者 叶任高 刘素雁 马军 马志刚 高云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血凝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31例RNS为实验组,另设31例正常对照。两组均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血凝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31例RNS为实验组,另设31例正常对照。两组均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的变化。结果:ⅧR:Ag、Fbg、PAgT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高,AT-Ⅲ、Plg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APTT时间显著缩短,P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ⅧR:Ag、AT-Ⅲ与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1b)呈正相关,Fbg、PAgT与A1b呈负相关。结论 RNS存在严重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因子Ⅷ 纤维蛋白 血凝学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的血凝学变化:附45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光华 余志敏 +4 位作者 罗运九 任志德 何威逊 陈珍珠 尚小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4-225,共2页
本文采用琼脂基质圆盘测定法对45例经肾穿刺检查的原发性肾病进行血凝学检测,包括纤维蛋白原,Ⅷ因子相关抗原,抗凝血酶原Ⅲ,血浆素原和纤溶总活力。本组分为难治性肾病(14例)及非难治性肾病(31例)。检测结果与正常值对照经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琼脂基质圆盘测定法对45例经肾穿刺检查的原发性肾病进行血凝学检测,包括纤维蛋白原,Ⅷ因子相关抗原,抗凝血酶原Ⅲ,血浆素原和纤溶总活力。本组分为难治性肾病(14例)及非难治性肾病(31例)。检测结果与正常值对照经统计学处理,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血凝学变化
下载PDF
妊高征血凝学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侯明 江森 张茂宏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1992年第6期322-324,共3页
根据妊高征时血液高凝状态与病情进展相平行这一特点,近年来国内外就妊高征时凝血及纤溶系统一系列血凝学指标变化的意义及临床检测价值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结果表明:诸如 vWF/因子Ⅷ活性、Fn、AT-Ⅲ、PAI 等指标对妊高征的预测、诊... 根据妊高征时血液高凝状态与病情进展相平行这一特点,近年来国内外就妊高征时凝血及纤溶系统一系列血凝学指标变化的意义及临床检测价值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结果表明:诸如 vWF/因子Ⅷ活性、Fn、AT-Ⅲ、PAI 等指标对妊高征的预测、诊断、预后及防治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 血凝学 综合征
下载PDF
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凝学所见二例
4
作者 王淑娟 袁家颖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4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抗磷脂抗体阳性 血凝学 肾动脉狭窄畸形 肾脏贫性颗粒性萎缩
下载PDF
探讨血凝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志英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8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凝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治疗并进行血凝学检验的患者43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432例患者分成2组,分别是对照组(216例)和研究组(216例).对照组以常规方式进行血凝学检验,研... 目的 探讨血凝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治疗并进行血凝学检验的患者43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432例患者分成2组,分别是对照组(216例)和研究组(216例).对照组以常规方式进行血凝学检验,研究组严格执行血凝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比2组分析结果的准确率,重现性,误差值等数据.结果 研究组血凝学检验的准确率为98.5%,对照组准确率为75.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和误差值等指标相比对照组也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凝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必须引起重视并切实规范的执行分析前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学检验 分析前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凝学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淑娟 程蕙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398-401,共4页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血凝学
原文传递
胎盘绒毛上皮的血液凝固学功能
7
作者 付建武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1994年第4期229-231,共3页
本文概述了胎盘绒毛上皮具有的血液凝固学功能,并探讨了胎盘绒毛血液凝固学(以下简称血凝学)功能异常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各种病态。由于胎盘绒毛上皮具有血凝学的生理功能,故更可能顺利地促进胎儿与胎盘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因此,建... 本文概述了胎盘绒毛上皮具有的血液凝固学功能,并探讨了胎盘绒毛血液凝固学(以下简称血凝学)功能异常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各种病态。由于胎盘绒毛上皮具有血凝学的生理功能,故更可能顺利地促进胎儿与胎盘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因此,建议今后应基于血凝学的观点,期望对妊高征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建立临床上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绒毛上皮 血凝学 妊娠高
下载PDF
经静脉植入起搏器前后凝血学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纪垣 《日本医学介绍》 1996年第5期221-221,共1页
经静脉植入起搏器前后凝血学的研究心律失常患者植人起搏器(PM)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但植入PM后,部分病例出现脑栓塞或肺栓塞,这不仅对生命预后,而且对日常生活都有较大影响。通常经静脉植入的PM,因静脉内存在电极导管,而... 经静脉植入起搏器前后凝血学的研究心律失常患者植人起搏器(PM)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但植入PM后,部分病例出现脑栓塞或肺栓塞,这不仅对生命预后,而且对日常生活都有较大影响。通常经静脉植入的PM,因静脉内存在电极导管,而影响了局部血流或血液凝固性,易在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植入 起搏器
下载PDF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学变化的影响
9
作者 郭沂涟 毕建忠 +2 位作者 侯朝霞 尚伟 许继平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研究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凝学及D二聚体的影响,以及对脑梗死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抽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血,测定用降纤酶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凝学与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降纤酶治疗前后血液... 目的:研究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凝学及D二聚体的影响,以及对脑梗死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抽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血,测定用降纤酶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凝学与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降纤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血凝学2项指标CT和PPT、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降纤酶组与常规治疗组的全血粘度、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凝学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纤酶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粘度,尤其是纤维蛋白原、HCT,并使D二聚体升高,但不增加出血倾向,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变 血凝学 D-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 降纤酶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玉霞 白静 王红阳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凝功能的影响。[方法]23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8例)、观察组(11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凝功能的影响。[方法]23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8例)、观察组(11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参附注射液。动态监测内皮细胞功能包括E选择素(s E-selectin)和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血凝学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栓弹力图检测(TEG);血气分析包括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应用中医证候评分评价病情好转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s E-selectin、v WF、血凝学指标、血气指标以及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SaO_2、PaCO_2以及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 E-selectin、v WF、APTT、D-D、TEG的R值和K值低于对照组,PLT、a角和MA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轻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内皮功能损伤、改善血凝状态,有利于患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内皮功能 血凝学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凝血及纤溶指标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静华 焦晓阳 +2 位作者 蔡应木 吴映娥 李微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5期6004-6005,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r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m,DIC)中的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63例急性早...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r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m,DIC)中的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6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1)APL-初诊组PLT、Fb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D-Dime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APL-CR组各项纤溶及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3)动态监测APL并DIC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发现,APL-CR组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早于获得CR的时间,而且凝血指标的恢复早于纤溶指标的恢复。结论:凝血及纤溶指标的监测,对APL患者早期DIC的诊断、指导临床积极进行纠正治疗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 急性/并发症 弥漫性管内/病因 固因子/分析 纤维蛋白溶解
下载PDF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光凤 李晓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4期551-553,共3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综合征,多继发于肿瘤、感染、严重损伤和病理产科等多种疾病;以全身性凝血功能亢进、继发性纤溶亢进为特征;常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本文就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综合征,多继发于肿瘤、感染、严重损伤和病理产科等多种疾病;以全身性凝血功能亢进、继发性纤溶亢进为特征;常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本文就DIC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管内/病因 弥漫性管内/病理生理 静脉栓形成 早幼粒细胞 急性 感染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凝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立民 张建 +2 位作者 戈艳蕾 李球兵 王红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重症肺炎患者2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分别87、87、89例。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重症肺炎患者2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分别87、87、89例。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氢化可的松100 mg/次静脉滴注,2次/d;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参附注射液100 m L/次,以20 m L/h连续静脉泵入,2次/d。三组均治疗7 d。治疗前及治疗24、72、96、120 h检测内皮细胞功能指标:E选择素(s E-select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并做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凝血形成速率(α角)、凝血最终强度(MA值);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结果治疗96、120 h,B、C组APACHEⅡ评分低于A组(P均<0.05),C组低于B组(P均<0.05)。治疗48、72 h,C组s Eselectin、v WF、D-D及TEG的R值、K值低于A、B组,PLT高于A、B组(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减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改善凝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重症 老年人 参附注射液 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用于预防肺心病失代偿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守方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6期8854-885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肺心病失代偿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效果。方法:将19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96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IU/次,2次/d)及对照组(97例,未使用药物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肺心病失代偿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效果。方法:将19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96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IU/次,2次/d)及对照组(97例,未使用药物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观察两组临床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8.4%)(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有预防肺心病失代偿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并发症 弥漫性管内/病因 肝素 低分子量/治疗应用 药/治疗应用 人类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明 王春焕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2049-2051,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STH显性DIC评分系统将其分为两组:凝血功能正常组和DIC组,正常组患儿48例,DIC...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STH显性DIC评分系统将其分为两组:凝血功能正常组和DIC组,正常组患儿48例,DIC组患儿52例。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测其pH值、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以及硬肿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组中表现出反应差、拒乳和体温异常的患儿数分别为32例(68%),21例(45%),24例(50%),DIC组中表现出反应差、拒乳和体温异常的患儿数分别为36例(69%),31例(60%),28例(55%),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儿的pH值,A-aDO2分别为(7.35±0.85),(37.30±6.84)mmHg,DIC组患儿的pH值,A-aDO2分别为(7.13±0.48),(47.2±11.6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及正常组中患儿小腿硬肿发生率分别为8.3%、23.1%,DIC组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及正常组中患儿臀部硬肿发生率分别为12.5%、25.0%,DIC组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拒乳,体温异常,严重的酸中毒和硬肿等都是新生儿败血症发生DIC的重要诱导因素,对出现以上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该加强凝血功能的检测,以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并发症 婴儿 新生 疾病 弥漫性管内/病因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开心散对老龄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卞慧敏 龚婕宁 +1 位作者 俞晶华 陆跃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研究开心散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1月龄大鼠为衰老模型,6月龄大鼠为青年对照组,用复方开心散进行治疗,检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和KPTT、PT、纤维蛋白原。结果21月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 目的研究开心散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1月龄大鼠为衰老模型,6月龄大鼠为青年对照组,用复方开心散进行治疗,检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和KPTT、PT、纤维蛋白原。结果21月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6月龄组,红细胞变形能力则较6月龄组明显降低,KPTT明显缩短(P<0.05或0.01)。开心散则能够降低21月龄大鼠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延长KPTT时间,作用优于开心散原方和脑复康组。结论复方开心散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利于减少或延缓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散 老年鼠 液流变 血凝学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房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斌全 何红 +1 位作者 鲁端 王建安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9-63,共5页
为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房血栓形成临床相关因素 ,对 6 9例风心二狭患者行经胸及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活性 ,抗凝血酶 (AT-... 为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房血栓形成临床相关因素 ,对 6 9例风心二狭患者行经胸及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活性 ,抗凝血酶 (AT- )活性 .结果显示风心二狭左房血栓形成者与无血栓形成者比较年龄偏大 ,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心房纤颤发生率高 .超声心动图上可见血栓形成者左房内径较大 ,左室射血分数低下 ,二尖瓣口面积较小 ,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情况少见 ,且左房血栓形成者均有左房自发性回声 (SEC) ,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左房血栓形成者 .血凝学检查左房形成血栓者红细胞压积 (Hct)较高 ,AT- 活性低于无左房血栓形成者 (P<0 .0 1) ,而纤溶活力左房血栓形成者反而高于无左房血栓形成者 ,表现为 t PA活性较高 ,PAI- 1活性相对较低 (P<0 .0 5)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左房 SEC、AT- 活性、年龄、二尖瓣口面积是左房血栓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 .说明风心二狭患者左房血栓的形成不仅与血流的机械性梗阻 ,而且与机体抗栓能力的下降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栓形成 多因素分析 超声心动图 血凝学检查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和再出血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沂涟 许继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1-2,共2页
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血凝学及 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SAH后发生脑血管痉挛 (CVS)、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元损伤 (DID)及再出血的意义 ,以指导治疗 ,动态检测了 30例SAH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凝学及 D-... 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血凝学及 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SAH后发生脑血管痉挛 (CVS)、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元损伤 (DID)及再出血的意义 ,以指导治疗 ,动态检测了 30例SAH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凝学及 D-二聚体变化 ,并与 5 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比较。结果 SAH患者发病 10天内全血粘度 (高、低切 )、血浆粘度和 D-二聚体持续增高 ,f蛋白原初始增高、1周后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 ;SAH组凝血时间 (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PT)明显缩短 ,P<0 .0 1。认为 SAH患者急性期处于高粘、高凝、高纤溶状态 ,此为 SAH急性期应用扩容及抗纤溶药物预防 C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 液流变 血凝学 D-二聚体 管痉挛 性神经元损伤 再出
下载PDF
提高血栓与出血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的全面性
19
作者 吴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561-563,共3页
血栓与出血性疾病见于临床各科室,对于出凝血疾病,全面完整的诊断才能帮助临床治疗决策。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名及亚型、病变部位、作用靶点、对整体功能影响程度、伴发疾病及用药。对于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也应关注这五要素,完... 血栓与出血性疾病见于临床各科室,对于出凝血疾病,全面完整的诊断才能帮助临床治疗决策。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名及亚型、病变部位、作用靶点、对整体功能影响程度、伴发疾病及用药。对于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也应关注这五要素,完整诊断应包括:原发疾病及亚型、血栓或出血部位、血凝学异常的靶点及程度、整体凝血状态评估、伴发疾病及用药。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要点亦有不同。该文针对血栓和出血性疾病,分别阐述临床诊断五方面要点,以期帮助临床检验人员规范出凝血疾病诊断的全面性,提升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学 临床诊断 诊断要素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发现阴道前壁裂伤致大血肿、DIC 1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晓洁 周蕾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3165-3166,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术 手术中并发症 阴道/损伤 产后出/病因 弥漫性管内/病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