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5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性能评价
1
作者 关茵 张国平 +2 位作者 刘文超 裴垚昶 郭超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06例ABO疑难血型实施血清学检测(吸收放散试验)等,同时对其实施基因分型检测(荧光定量PCR试验),以基因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所得结果与基因测序... 目的分析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06例ABO疑难血型实施血清学检测(吸收放散试验)等,同时对其实施基因分型检测(荧光定量PCR试验),以基因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所得结果与基因测序一致性,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以基因测序为金标准,血清学检测所得结果一致性为中度,基因分型检测所得结果一致性很好。通过比较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灵敏度、特异度可知,两种检查方式所得特异度、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分型灵敏度、特异度更高(P<0.05)。结论基因分型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总体上来说,基因分型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快速、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ABO疑难血型 基因分型 血清学检测 基因测序
下载PDF
ABO正反定型不符的白血病患者血型鉴定与临床分析
2
作者 李茜 张智慧 +6 位作者 高力立 彭沫溱 陈璐 赵梓昕 寸伟 罗臻 苏品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5期695-699,共5页
目的 对1例白血病患者ABO血型鉴定异常结果进行鉴定与回顾性分析,旨在为同类患者血型相容性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血清学检测进行ABO血型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ABO血型基因分型;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检测ABO启动子... 目的 对1例白血病患者ABO血型鉴定异常结果进行鉴定与回顾性分析,旨在为同类患者血型相容性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血清学检测进行ABO血型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ABO血型基因分型;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检测ABO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患者ABO血型正定型结果为O型,反定型结果为A型,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试管法重复试验,4℃时可见A1c凝集;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红细胞表面存在A抗原,提示正定型结果为A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基因分型检测基因型为AO1,表型为A型;甲基化检测发现患者ABO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66.7%,明显高于随机选取的5例正常对照组标本平均甲基化率。结论 白血病患者ABO抗原减弱可能导致血型误判,疾病状态下患者AB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增高可能与其ABO抗原减弱密切相关,须结合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和血型基因甲基化检测方法进一步判断患者血型鉴定异常的原因,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BO血型鉴定 血清学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甲基化
下载PDF
抗-c、E干扰孕妇ABO血型鉴定并致新生儿溶血病一例报告
3
作者 郭雨萌 杨洪燕 侯瑞琴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患者孕妇,33岁,孕2产1,因“PLT减少11年,停经37+4周,胎心监护异常”于2021年6月9日以“妊娠合并PLT减少,胎心监护异常”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孕妇外院建档,未规律产检。入院查Hb 111 g/L,PLT 34×10^(9)/L。既往有输血史。考虑胎... 患者孕妇,33岁,孕2产1,因“PLT减少11年,停经37+4周,胎心监护异常”于2021年6月9日以“妊娠合并PLT减少,胎心监护异常”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孕妇外院建档,未规律产检。入院查Hb 111 g/L,PLT 34×10^(9)/L。既往有输血史。考虑胎儿宫内窘迫,紧急行剖宫产术。术前备血发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抗体筛查阳性。新生儿肤色苍白,三凹征,SpO_(2)低,重度溶血性贫血。血型鉴定:孕妇检查包括ABO正反定型、Rh分型试验、血型意外抗体筛查及鉴定、抗体效价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宫内窘迫 血型鉴定 输血史 新生儿溶血病 抗体筛查 胎心监护异常 溶血性贫血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抗-M抗体对血型鉴定及临床输血的影响
4
作者 李丽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观察抗-M抗体对血型鉴定及临床输血的影响。方法8500例首次血型鉴定患者,通过微柱凝胶实验进行血型分析,采用抗人球蛋白实验(AT)对其进行抗体鉴定,采用放散实验、吸收实验消除不规则抗体的影响,使用交叉配血实验分析标本交叉配血结... 目的观察抗-M抗体对血型鉴定及临床输血的影响。方法8500例首次血型鉴定患者,通过微柱凝胶实验进行血型分析,采用抗人球蛋白实验(AT)对其进行抗体鉴定,采用放散实验、吸收实验消除不规则抗体的影响,使用交叉配血实验分析标本交叉配血结果,测定抗-M抗体效价。结果血型鉴定时借助微柱凝胶法、全自动血型仪,结果显示8500份标本中,正反定型相符8432份,正反定型不符68份。其中18份正反定型不符典型标本,经开展反定型试管法结果可见,A、B、O细胞管均呈阳性,而对照管结果呈阴性。去除标本中的2、3、6、8、9、11、12、13、15、17、18号,剩余7份抗-M抗体标本的患者行备血申请,分别与相应血型的供血者开展配血试验,利用盐水法,筛出阴性供血者,在借助凝聚胺配血试验,无凝集者提示配血成功。有3例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接受了血液成分输注,如悬浮红细胞等,未见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疗效显示输注有效。结论明确因抗-M类不规则抗体所致交叉配血不合或反定型不符的标本,经2-巯基乙醇处理、吸收试验,可将其干扰消除,取得实验正确结果,并且在4℃温度下,可使抗-M类盐水抗体冷反应性检测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安全 抗-M抗体 交叉配血 ABO血型鉴定
下载PDF
56℃加热灭活病毒与常温放置对试管法血型鉴定结果的影响
5
作者 卓秋强 李国库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66-1568,共3页
目的:通过56℃加热灭活病毒的方式,观察与常温放置对试管法血型鉴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2月本血站各科室送检至本科室的血液标本共40例,每例患者血液标本均分为2份,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使用试管法检测两组血型的变... 目的:通过56℃加热灭活病毒的方式,观察与常温放置对试管法血型鉴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2月本血站各科室送检至本科室的血液标本共40例,每例患者血液标本均分为2份,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使用试管法检测两组血型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两组红细胞凝集强度;并选择来自相同血液标本的观察组2例A型血、2例B型血,对照组2例A型血、2例B型血,进行IgM型抗-A、抗-B和抗-M效价检测。结果:两组血型检测结果一致(Kappa值=1.000);观察组凝集强度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标本和对照组4例标本抗-A、抗-B、抗-M效价检测结果相同(Kappa值=1.000)。结论:经过56℃加热灭活后对试管法血型鉴定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可用于实验室对于血液标本检测前的处理,以减少检验人员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管法血型鉴定 56℃加热灭活 常温放置 病毒
下载PDF
ABO血型鉴定中人源抗体的应用与评价
6
作者 左琴琴 张良子 +6 位作者 吴大洲 张泳 褚晓月 张薇薇 王红 毛娟 徐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928-931,共4页
目的评价ABO血型鉴定中单克隆定型试剂及人源抗-A/B在吸收放散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单克隆定型试剂及人源抗-A/B与标准A、B、O、AB 4种表型红细胞在4℃、室温、37℃条件下反应比较特异性;与A1/B细胞反应的效价、凝集时间及凝集强度评价亲... 目的评价ABO血型鉴定中单克隆定型试剂及人源抗-A/B在吸收放散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单克隆定型试剂及人源抗-A/B与标准A、B、O、AB 4种表型红细胞在4℃、室温、37℃条件下反应比较特异性;与A1/B细胞反应的效价、凝集时间及凝集强度评价亲和力;对29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检测,评价单克隆定型试剂及人源抗-A/B在吸收放散试验中对弱抗原的检出能力。结果人源抗-A/B特异性及亲和力较低,单克隆定型试剂有交叉反应性,人源抗-A/B在吸收放散试验中可以检出大部分的弱抗原,且不存在交叉反应性。结论在ABO血型鉴定试验中,人源抗-A/B结合吸收放散试验可以作为鉴定ABO弱抗原的补充,血清学试验中选择合理的试剂及相应的方法学,才能得出准确结果,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鉴定 人源抗体 吸收放散试验
原文传递
血型鉴定卡式法与试管法比对实验的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晓卿 张捷 +2 位作者 钟国萍 于顺来 徐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2531-2532,共2页
目的:评价卡式法和试管法的检测性能,从而对其应用于临床输血中血型鉴定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评估依据。方法:用血型诊断试剂卡方法对1015例标本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并与传统的试管法进行比对实验。结果:1015例标本ABO、RhD的血... 目的:评价卡式法和试管法的检测性能,从而对其应用于临床输血中血型鉴定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评估依据。方法:用血型诊断试剂卡方法对1015例标本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并与传统的试管法进行比对实验。结果:1015例标本ABO、RhD的血型鉴定符合率为99.9%。结论:血型诊断试剂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临床输血诊断产品,且较试管法操作更为简便、省时、易于判断,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结果更易于保存,且不足之处可用试管法加以补充和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卡式法血型鉴定 试管法血型鉴定 比对实验
下载PDF
检测MNS抗体性质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黄巧莉 苏晓晶 +1 位作者 邱小兰 范玉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检测MNS抗体性质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龙岩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0月经血清学检测存在MNS抗体的70例患者,均接受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分析MNS血型系统(melnick-needles syndrome)抗体性质... 目的探讨检测MNS抗体性质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龙岩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0月经血清学检测存在MNS抗体的70例患者,均接受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分析MNS血型系统(melnick-needles syndrome)抗体性质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检测MNS抗体特异性结果以抗-M最多,占比为88.57%,而抗-N、抗-S、抗-Mur分别次之,占比为5.71%、4.29%、1.43%;意外抗体以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为主,占比为84.29%,其次为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IgM+IgG,分别占比为12.86%、2.86%。70例患者中,A型血24例(34.29%);B型血20例(28.57%);O型血13例(18.57%);AB型血13例(18.57%)。结论MNS抗体的患者中,在血清抗体分析上,主要是以抗-M为主,抗体性质则主要以IgM为主;在临床上,可以根据ABO血型是否出现正反定型不符及明确交叉配血结果,并结合实际病情,完善相关的综合性评估结果,可确保对于患者开展输血治疗的准确度,为确保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提供相关的支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MNS 抗体性质 血型鉴定 MNS血型系统 交叉配血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抗-M抗体影响血型鉴定及对临床输血的影响
9
作者 陆玉婷 马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61-0063,共3页
探讨血型鉴定受到抗-M抗体的影响,以及抗-M抗体对临床输血产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输血科18例抗-M抗体导致的O型红细胞对照管凝集标本,对这些标本实施全自动血型仪微柱凝胶卡初检、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以及实验室检测,对比临床... 探讨血型鉴定受到抗-M抗体的影响,以及抗-M抗体对临床输血产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输血科18例抗-M抗体导致的O型红细胞对照管凝集标本,对这些标本实施全自动血型仪微柱凝胶卡初检、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以及实验室检测,对比临床各项检测数据。结果 初检结果中正反定型相符与正反定型不符的数量分别为2例和16例;自身细胞对照管全部为阴性,A、B、O细胞管则全部都是阳性;IAT盐水法检测后全部都是阳性,MNS血型结果则全部为NN;不同温度下所有标本都出现一定的凝集梯度;IAT法、凝聚胺法相合的标本数量为12例,与以上三种方法都不相合的标本数量共14例;胆红素与尿胆原结果都为阴性,全部4例标本都没有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考虑到抗-M类抗体自身的特性,建议提前了解是否存在抗-M类抗体,有助于更好的进行临床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在献血的时候也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M抗体 血型鉴定 临床输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抗–M抗体对血型鉴定、输血相容性检测及临床输血的影响
10
作者 魏典典 曹丛雪 李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4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抗–M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探讨提前识别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及临床输血的意义。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于河南宏力医院输血科行血型鉴定但于交叉配血时出现O型红细胞全凝集的受试者12例,经反定型鉴定确定血型影响... 目的:分析抗–M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探讨提前识别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及临床输血的意义。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于河南宏力医院输血科行血型鉴定但于交叉配血时出现O型红细胞全凝集的受试者12例,经反定型鉴定确定血型影响因素为抗–M抗体,直接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IAT)等方法进行抗体鉴定,证实抗–M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并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及凝聚胺等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影响消除,后再采用正反定型确认已处理的红细胞和血清,患者的交叉配血采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交配血试验和DAT卡式配血试验完成。其后回顾性分析手术围术期输血患者输血反应。结果:12例受试者中正反定型不符11例,正反定型相符1例,但反定型DAT复查时发现ABO细胞管对照凝集,而自身细胞对照管均未见凝集现象。经抗体鉴定均检出抗–M抗体,且其中7例检出免疫球蛋白(Ig)M+IgG抗体。9例受试者交叉配血,其中4例均有输注血液成分,但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且输血后均输注有效。结论:抗–M抗体可引起正反定型不符或交叉配血不合,但这类血清在经吸收、放散试验及凝聚胺等方法处理后,可消除抗–M抗体带来的干扰,获得正确血型鉴定结果。在血型鉴定时增加O型红细胞对照管则可明显提高抗–M抗体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M抗体 血型鉴定 输血相容性检测 临床输血
下载PDF
《实用临床输血手册》出版: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输血前血型鉴定及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价值探讨
11
作者 路红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I0005-I0005,共1页
书名:《实用临床输血手册》主编:刘久波、罗杰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011921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措施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利于维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输血过程中,不规则抗体容易引起... 书名:《实用临床输血手册》主编:刘久波、罗杰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011921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措施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利于维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输血过程中,不规则抗体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治疗者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临床输血 治疗者 价值探讨 输血前
下载PDF
国产SA-120自动血型分析仪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王晨 潘丹 +2 位作者 白丽丽 冯玉杰 张鹏宇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1778-1783,共6页
目的 评价国产SA-120自动血型分析仪在ABO及Rh(D)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国产SA-120自动血型仪及进口Ortho Vision Max自动血型分析仪分别对我院2022年4月至2022年9月间住院患者5 862例血型样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 目的 评价国产SA-120自动血型分析仪在ABO及Rh(D)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国产SA-120自动血型仪及进口Ortho Vision Max自动血型分析仪分别对我院2022年4月至2022年9月间住院患者5 862例血型样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比对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对仪器判读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仪器性能及配套试剂间的比较。结果 两种血型仪检测ABO及Rh(D)血型结果的一次判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血型仪在使用上各具优势。结论 SA-120自动血型仪能够准确有效地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但对于判读失败的结果仍应结合试管法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ABO血型 RH(D)血型 自动血型分析仪
下载PDF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分析
13
作者 范雪明 林建 李丽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1期161-165,共5页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输血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象,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分析,分别进行血型鉴定、输血检验,血型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法、盐水试管法,...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输血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象,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分析,分别进行血型鉴定、输血检验,血型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法、盐水试管法,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采用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比较不同检验方法的血型鉴定和输血结果。结果微柱凝胶法和盐水试管法鉴定血型结果相比,正反定型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聚凝胺法相比,微柱凝胶法的交叉配血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盐水试管法(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用于临床患者的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工作,可获得较高成功率,且该方法鉴定血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较高。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专家共识》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输血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盐水试管法 服务质量
下载PDF
ABO疑难血型鉴定及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分析
14
作者 杨色娟 刘小六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9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ABO疑难血型鉴定及正反定型不符原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92例ABO疑难血型血液标本。所有血液标本采用盐水试管法进行血型正反定型,并采用凝聚胺法、吸收放散试验对血型进行进一步检... 目的:分析ABO疑难血型鉴定及正反定型不符原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92例ABO疑难血型血液标本。所有血液标本采用盐水试管法进行血型正反定型,并采用凝聚胺法、吸收放散试验对血型进行进一步检测。统计三种方法检测血型正反定型的符合率,并分析盐水试管法正反定型不符合的原因,完成ABO血型鉴定。结果:92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显示,盐水试管法、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吸收放散试验检测血型正反定型符合率分别为44.57%(41/92)、51.09%(47/92)、77.17%(71/92)。盐水试管法正反定型不符合的主要原因为AB亚型、弱B抗原、弱A抗原、无抗-B抗体A型、无抗体O型。92例ABO疑难血型中,A亚型29例,B亚型50例,AB亚型13例。结论:临床通过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吸收放散试验对ABO疑难血型进行正反定型,可提高血型鉴定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疑难血型 血型鉴定 不规则抗体 正反定型
下载PDF
对比卡式微柱凝胶技术与聚凝胺法在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价值
15
作者 王梅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目的 研究血型鉴定、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行卡式微柱凝胶技术、聚凝胺法检验效果。方法 采集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本院1 000例接受输血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卡式微柱凝胶技术,n=500)与对照组(聚凝胺法,n=50... 目的 研究血型鉴定、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行卡式微柱凝胶技术、聚凝胺法检验效果。方法 采集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本院1 000例接受输血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卡式微柱凝胶技术,n=500)与对照组(聚凝胺法,n=500),比较两组的血型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ABO血型检出率(99.60%)、RhO血型检出率(99.80%)及不规则抗体检出率(3.00%)均高于对照组(98.20%、98.60%、1.20%),χ^(2)=4.5041、4.5363、3.9399,P=0.0338、0.0331、0.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能尽早鉴定血型、提高不规则抗体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卡式微柱凝胶 聚凝胺法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下载PDF
毛细管超速离心法在临床输血无效患者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邓卫宁 李景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618-620,共3页
【目的】探讨毛细管超速离心法在临床输血无效患者的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两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5例输血无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法鉴定患者是否为Rh血型,并对患者的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结果... 【目的】探讨毛细管超速离心法在临床输血无效患者的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两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5例输血无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法鉴定患者是否为Rh血型,并对患者的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毛细管超速离心法检测,15例患者中基本确定了2例疑难血型患者血型为O型血,同时辅助鉴定了13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特性。【结论】毛细管超速离心法可用于临床输血无效患者的血型鉴定,能够为患者输血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速离心法/方法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输血
原文传递
基于微柱凝胶试验(MGT)免疫检测技术在输血科交叉配血及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7
作者 叶樱花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21期196-198,共3页
目的:对微柱凝胶试验(Microcolumn gel test,MGT)免疫检测技术在输血科交叉配血及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22年7月至2022年9月接诊的73例体检人员,分别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试验(MGT)免疫检测技术分别... 目的:对微柱凝胶试验(Microcolumn gel test,MGT)免疫检测技术在输血科交叉配血及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22年7月至2022年9月接诊的73例体检人员,分别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试验(MGT)免疫检测技术分别对患者输血科交叉配血及血型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行微柱凝胶检测技术检测后输血科交叉配血及血型鉴定的检出率略高(P<0.05),检测结果对比金标准,微柱凝胶检测技术诊断输血科交叉配血及血型鉴定准确率、灵敏度较高(P<0.05)。结论:微柱凝胶试验(MGT)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输血科交叉配血、血型鉴定中价值显著,不仅操作简单,且检测结果快速可靠、长期有效,保存便利,准确性极高,对提高输血治疗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免疫检验 试管法 交叉配血 血型鉴定
下载PDF
精准ABO血型鉴定与精准输血的价值研究
18
作者 郝秋丽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7期2097-2099,共3页
目的:研究精准ABO血型鉴定与精准输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新郑市人民医院需进行输血的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66)与对照组(n=66),对照组采用常规ABO血型鉴定,试验组采用精准ABO血型鉴定。分析ABO血... 目的:研究精准ABO血型鉴定与精准输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新郑市人民医院需进行输血的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66)与对照组(n=66),对照组采用常规ABO血型鉴定,试验组采用精准ABO血型鉴定。分析ABO血型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分布特点,比较两组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与D抗体阳性率。结果:132例需输血患者中,A型血31例,占比23.48%(31/132),B型血28例,占比21.21%(28/132),O型血53例,占比40.15%(53/132),AB型血20例,占比15.15%(20/132);其中20~39岁、40~59岁、≥60岁年龄段中血型分布均为AB型<B型<A型<O型;医院132例需输血患者中,男性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分别为17例(12.88%)、15例(11.36%)、28例(21.21%)、11例(8.33%),女性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分别为14例(10.61%)、13例(9.85%)、25例(18.94%)、9例(6.82%),男性与女性血型分布均为AB型<B型<A型<O型;与对照组[12.12%(8/66)、13.64%(9/66)]相比,试验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3.03%(2/66)]、D抗体阳性率[1.52%(1/66)]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5、6.925,P<0.05)。结论:ABO血型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中分布不同,对患者进行精准ABO血型鉴定可为临床精准输血提供依据,有助于临床匹配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ABO血型 精准输血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的影响
19
作者 叶在凌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106-107,110,共3页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对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AIHA患者40例,对其均进行输血前3项检查,统计自身抗体分型、ABO分型以及Rh血型鉴定结果,温、冷及混合型...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对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AIHA患者40例,对其均进行输血前3项检查,统计自身抗体分型、ABO分型以及Rh血型鉴定结果,温、冷及混合型抗体的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结果。结果:40例AIHA患者,DAT均为阳性,强度在+~++++,以++和+++占比较高,分别为35.00%和35.00%;IAT也均为阳性,强度在+~++++,以++和+++占比较高,分别为35.00%和37.50%;抗体类型中医温抗体型为主,占比52.50%,冷抗体和混合抗体分别为8例(20.00%)和11例(27.50%)。40例AIHA患者中,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17例(42.50%),不符23例(57.50%),DAT阳性强度+~++++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率逐渐升高(χ2=8.048,P<0.05);不同抗体类型中,血型正反定型相符18例(45.00%),不符22例(55.00%),不同抗体类型中不符的发生率存在差异(χ2=7.025,P<0.05)。40例AIHA患者交叉配血中,18例(45.00%)相和,22例(55.00%)不相和,DAT阳性强度+~++++中,交叉配血不相和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0.322,P<0.05),但不同抗体类型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χ2=1.319,P>0.05)。结论:AIHA患者以温抗体型为主,DAT强度与血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和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型鉴定 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
20
作者 吴敏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7期108-111,共4页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免溶贫)对于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配血的患者共364例为本次研究的试验对象,均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统计自免溶贫发生率,分...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免溶贫)对于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配血的患者共364例为本次研究的试验对象,均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统计自免溶贫发生率,分析自免溶贫患者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强度情况,计算自免溶贫患者的抗体类型和不同DAT强度、不同抗体类型的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率、交叉配血相合率。结果 本组364例配血患者中自免溶贫患者38例,发生率10.44%。38例自免溶贫患者的DAT与IAT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强度均集中在++~+++之间;抗体类型以温抗体为主。在DAT试验阳性程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率随之下降,且交叉配血相合率也有显著降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抗体类型患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率、交叉配血相合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免溶贫患者的常见抗体为温抗体,且DAT强度同交叉配血相合与否、血型相符与否有一定相关性,在发生交叉配血不相合及血型不相符的情况时需要通过吸收放散试验进行改善,以保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免溶贫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