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7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临床意义
1
作者 余永春 张益明 +3 位作者 何龙平 彭恩兰 邓星平 宋景春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性凝血病时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PNR)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自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7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脓毒症性凝血病将... 目的探讨脓毒症性凝血病时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PNR)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自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7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脓毒症性凝血病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405)与脓毒症性凝血病组(n=265)。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指标,应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变量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脓毒症性凝血病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NR、血红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脓毒症组;脓毒症性凝血病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C-反应蛋白、血乳酸、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及ICU病死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较脓毒症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森林分析显示,本研究重要变量排序首位为PNR。PNR诊断脓毒症性凝血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5%可信区间:0.68~0.88,P<0.01),取最佳截断值为13.1时,敏感度为79.8%,特异度为63.8%。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PNR≥13.1组28 d存活率是PNR<13.1组的1.46倍(95%可信区间:1.04~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R可作为预测脓毒症性凝血病的生物标志物之一,PNR比值<13.1的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病 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在重度脓毒症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余诗凯 刘慧强 +4 位作者 林青伟 邓星平 周叶 彭恩兰 宋景春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4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PNR)在脓毒症性脑病(SA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03月至2021年09月收治的111例SAE患者,根据脑电图分级将患者分为轻度异常组(n=53)和重度异常...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PNR)在脓毒症性脑病(SA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03月至2021年09月收治的111例SAE患者,根据脑电图分级将患者分为轻度异常组(n=53)和重度异常组(n=58)。收集患者入科2h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指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SAE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NR对重度SAE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与SAE轻度异常组比较,重度异常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SOFA评分、ICU病死率明显升高,PT、TT、TEG-K时间值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PNR、GCS评分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及PNR为发生重度SA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NR诊断重度SAE的曲线下面积为0.680(95%CI:0.581~0.680),敏感度60.4%,特异度74.15%,最佳截断值为25.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NR<25.5组与PNR≥25.5组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R与重度SAE发生风险显著相关,重度SAE患者的PNR可显著降低,PNR<25.5时轻度SAE可能发展为重度S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脑电图 血小板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浙恩 李煜堃 +2 位作者 陈嘉安 张建成 金光军 《浙江医学》 2025年第7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对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至2022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2.0中14048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N/LPR三分位数分为Q1(<0.018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对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至2022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2.0中14048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N/LPR三分位数分为Q1(<0.0185)组4683例、Q2(0.0185~<0.0481)4682例和Q3(0.0481~5.9505)组4683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30 d院内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LPR与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N/LPR对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血尿氮素、血肌酐、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钙、血钾、急性生理学评分Ⅲ、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Q1组、Q2组、Q3组30 d院内生存率分别为90.82%、87.59%、7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校正本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变量情况下,N/LPR 0.0481~5.9505是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02,95%CI:1.219~2.374,P=0.002)。N/LPR预测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的AUC、灵敏度、特异度、截断值分别为0.748、0.659、0.724、0.257。结论N/LPR对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值 脓毒症 院内死亡 预测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的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潘瑞 王滔 +2 位作者 王兆 周长健 温建立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转归的早期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连续收治的290例初治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包...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转归的早期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连续收治的290例初治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和血常规各项指标(入院24 h内)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临床诊疗与预后指标等。将病人分为SAP组(105例)与非SAP组(185例),分析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值;然后将SAP组分为NLR和PLR升高组(45例)与非升高组(60例),分析比较其临床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基线平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病人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更高[6(5,8)分比17(14,20)分,1(1,2)分比4(3,4)分,均P<0.001],NLR和PLR在SAP病人中均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和PLR最佳诊断值分别为6.58,157.89。SAP病人中,NLR和PLR升高与非升高病人相比,升高组住院时间更长(P=0.003)、禁食时间更长(P<0.001)、引流管数量更多(P<0.001)、住院费用更高(P=0.002)、死亡率更高(P=0.047)。结论NLR和PLR升高对SAP早期具有诊断与预后预测价值,警惕非SAP病人病情迅速进展为SAP;对于SAP病人,NLR和PLR升高提示病人病情危重,转归与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5
作者 张言佳 王颖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验证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T2DM患者432例,根据是否伴有DPN将其... 目的 验证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T2DM患者432例,根据是否伴有DPN将其分为DPN组(316例)和NDPN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PLR、NLR、MLR及SII与DPN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2DM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LR、NLR和SII预测T2DM患者发生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DPN组患者比较,N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患者比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PLR、NLR、MLR及SII更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II仅与FPG呈正相关;NL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PG、TC均呈正相关;ML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TC、高血压状态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G、NLR、PLR及SII均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和SII对T2DM患者发生DPN的诊断效能较好。结论 NLR、SII对诊断T2DM患者发生DPN具有一定价值,临床上可考虑将其纳入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补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TACE序贯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陈节 李杨鼎薪 +4 位作者 王勇 李艳 李均彪 秦闫威 许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将中位NLR、PLR作为临界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高、低NLR或PLR组间基线特征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OS、PFS图,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与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关因素。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NLR、PLR分别为2.08、90。低NLR、PLR组与高NLR、PLR组相比,OS显著改善[1100 d(95%CI=1047.7~1153.7)比683 d(95%CI=552.5~814.8);1076 d(95%CI=996.4~1156.2)比721 d(95%CI=583.0~859.8)](均P<0.01),PFS更长[720 d(95%CI=361.6~1078.4)比298 d(95%CI=47.0~205.8);545 d(95%CI=292.3~797.7)比270 d(95%CI=213.5~326.5)](均P<0.05)。高NLR(HR=2.193,95%CI=1.358~3.541,P=0.001;HR=37.883,95%CI=4.836~296.760,P=0.001),高PLR(HR=2.117,95%CI=1.306~3.434,P=0.002;HR=6.547,95%CI=2.367~18.113,P<0.01)是不良PFS、OS的预测因素。结论术前NLR和PLR对TACE序贯MWA治疗效果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 微波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刘谊蓉 田得宽 +1 位作者 王婷婷 冯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参数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6月于西宁... 目的探究血小板参数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6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D治疗的DN患者。收集患者入院后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患者2年内生存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ROC曲线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NLR对DN患者PD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其中生存组66例,死亡组17例。相较于死亡组,生存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NL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更低(t=6.071、5.093、3.730、3.604、19.166、23.365,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水平PLT(OR=1.879,95%CI:1.355~2.607,P<0.001)、MPV(OR=2.063,95%CI:1.504~2.828,P<0.001)、PDW(OR=1.998,95%CI:1.449~2.755,P<0.001)、NLR(OR=1.828,95%CI:1.282~2.606,P=0.001)、Scr(OR=2.924,95%CI:1.712~4.993,P<0.001)、BUN(OR=2.746,95%CI:1.653~4.561,P<0.001)为DN患者PD后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PLT(AUC=0.714,P=0.007)、MPV(AUC=0.788,P<0.001)、PDW(AUC=0.750,P=0.002)、NLR(AUC=0.741,P=0.002)可作为DN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指标,四者联合预测(AUC=0.838,P<0.00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4%、88.2%。结论MPV、PDW、PLT、NLR、Scr、BUN水平为DN患者PD后死亡的影响因素。MPV、PDW、PLT、NLR表达水平能有效预测行PD治疗的DN患者生存情况,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血小板参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预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文静 刘妍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6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行MHD治疗的22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行MHD治疗的22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1年内的预后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死亡组(n=42)和生存组(n=18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并计算NLR、PL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终末期肾病MHD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NLR、PLR联合检测对终末期肾病MHD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NLR、PLR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42、9.32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LR高水平均为终末期肾病M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5.172、5.215,P<0.05);NLR、PLR联合检测预测终末期肾病MHD患者死亡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指标。结论:NLR、PLR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预测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洪锦 陶武 +2 位作者 聂诗雨 刘秋宇 王念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06-609,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入院28 d是否死亡将161例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108例)和死亡组(53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入院28 d是否死亡将161例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108例)和死亡组(53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PLT计数及N/LPR、NLR并分组进行比较。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生存组外周血LYM、PLT计数均显著高于死亡组,而女性患者比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NEU、NLR、N/LPR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PR、NLR降低是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N/LPR最佳截断值为18.5时,对应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高于当NLR最佳截断值为21.73时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N/LRP的预测价值优于NLR。结论 N/LPR是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价值优于N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脓毒症 28天死亡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血小板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白蛋白、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计数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晓云 王琛 +1 位作者 顾若琪 张权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白蛋白、D-二聚体(D-D)、中性粒细胞计数(NE)、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计数(PL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例CA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重症组与普通组各10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 目的:探究白蛋白、D-二聚体(D-D)、中性粒细胞计数(NE)、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计数(PL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例CA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重症组与普通组各10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并找出与CAP严重程度的预测关系。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出临界值。结果:重症CAP组年龄大、男性多、呼吸急促、糖尿病患者多、发热人数多,与普通C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普通CAP组比较,重症CAP组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淋巴细胞(LYM)、PLT水平低,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NE、D-D、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P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水平高于普通C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ALB、PLT与病情转归呈负相关,D-D、NE、PLR则呈正相关,均是CAP患者发生重症CA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从高到低为ALB、D-D、NE、PLR、PLT。结论:ALB、D-D、NE、PLR、PLT均与CAP严重程度有关。ALB、D-D、NE、PLR增高,PLT减少均是肺炎患者发生重症CAP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记物 社区获得性肺炎 白蛋白 D-二聚体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脂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11
作者 梁会 王惠梅 +1 位作者 杨玮蔚 陈招进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脂蛋白a[Lp(a)]的水平及其在AP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脂蛋白a[Lp(a)]的水平及其在AP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3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器官衰竭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56)和预后不良组(n=13),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对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P患者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与AP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中,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预测AP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793、0.827、0.757,敏感度分别为92.31%、92.31%、84.62%、76.92%,特异度分别为75.00%、66.07%、76.79%、71.43%。结论: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与AP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在预测AP患者预后中均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脂蛋白A 诊断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对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
12
作者 杨惠安 俞晓玲 +1 位作者 官升灿 韩荔芬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比值对重症肺炎(SP)并发脓毒症28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SP并发脓毒症病人为研究对象。记...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比值对重症肺炎(SP)并发脓毒症28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SP并发脓毒症病人为研究对象。记录病人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计算NLR、PLT/MPV、24h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根据病人28d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NLR、PLT/MPV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P并发脓毒症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最佳截断值进行亚组分析,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P并发脓毒症病人28d累积生存率。结果共纳入92例病人,28 d病死30例,存活62例,28 d病死率为32.6%。病死组病人的NLR为17.88(13.72,27.63),显著高于存活组NLR的11.55(8.85,15.55);病死组病人的PLT/MPV显著低于存活组PLT/MPV(均P<0.05)。与存活组比较,病死组病人的MPV、降钙素原(PCT)及APACHEⅡ评分均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住院天数缩短(均P<0.05)。SP并脓毒症病人NLR、PLT/MPV均与APACHEⅡ评分呈中度相关(r=0.52、-0.68,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PLT/MPV、APACHEⅡ评分是影响SP并发脓毒症病人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传统指标APACHEⅡ评分相比较,NLR、PLT/MPV对SP并脓毒症病人28d死亡预后均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77、0.68比0.73,Z=0.65、1.01,均P>0.05];NLR预测价值优于PLT/MPV(Z=2.18,P=0.029);三项指标联合显示出更高的预测价值(AUC=0.81)。NLR最佳截断值为11.72时,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53.2%;PLT/MPV最佳截断值为10.36时,灵敏度为53.3%,特异度为79.0%。与NLR<11.72组(36例)比较,NLR≥11.72组(56例)病人PCT、28d病死率上升(均P<0.01);与PLT/MPV≥10.36组(64例)比较,PLT/MPV<10.36组(28例)病人PCT、28d病死率上升(均P<0.01),各亚组间28d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LR、PLT/MPV是SP并发脓毒症病人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28d死亡风险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NLR预测价值优于PLT/MPV,二者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 预后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在急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汤子鸣 宁峥 王士杰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在急性感染患者中预估病情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院后完善血常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在急性感染患者中预估病情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院后完善血常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的检测,选取148例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或减少的急性期感染患者,比较C反应蛋白(CRP)、IL-6、NLR、RPR与PCT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MedCalc 16.2统计软件比较CRP和NLR、RPR二者联合预测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的急性期感染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CRP的AUC为0.784,CRP联合NLR的AUC为0.783,NLR联合RPR的AUC为0.728。与CRP相比,NLR联合RPR判断严重感染的特异性高。结论NLR、RPR有助于判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的急性期感染患者的感染严重程度,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统计学 非参数 ROC曲线 曲线下面积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及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对反应性关节炎诊断效能的分析
14
作者 胡君萍 温晓婷 +3 位作者 张靖悦 彭思绫 黄金华 许珂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5期14-19,26,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反应性关节炎(ReA)诊断效能及与疾病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79例ReA患者为ReA组,92例健康...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反应性关节炎(ReA)诊断效能及与疾病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79例ReA患者为ReA组,92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ReA组与健康对照组的NLR、PLR、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性ReA患者NLR、PLR与血常规、CRP、ESR的相关性,且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NLR、PLR及在ReA的诊断价值。最后比较治疗前后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RP、ESR和NLR、PLR的变化。结果:ReA组NLR、PLR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感染<2周发病的ReA患者NLR、PLR高于感染≥2周发病者(P<0.05)。ReA组NLR、PLR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CRP、ESR呈正相关,PLR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NLR、PLR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根据ROC曲线,NLR诊断ReA的最佳截断值为3.41(敏感性为57.00%,特异性为96.70%,AUC=0.81),PLR诊断ReA的最佳截断值为140.58(敏感性为77.20%,特异性为77.20%,AUC=0.85),且NLR与PLR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78.80%,特异性为91.00%,AUC=0.85;而CRP诊断ReA的最佳截断值为8.16(敏感性为78.50%,特异性为100.00%,AUC=0.89),ESR诊断ReA的最佳截断值为19.50(敏感性为84.80%,特异性为96.70%,AUC=0.91),NLR、PLR联合诊断的效能高于NLR、PLR单一检测,而略低于CRP和ESR(Z=4、Z=3.58,P<0.05)。进一步比较ReA患者治疗前后,NLR、PLR显著减低(P<0.05)。结论:NLR、PLR可用于辅助诊断ReA,且对患者的感染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两者在反映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两者联合的诊断效果更好,但其诊断效果不如CRP和E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在子痫前期风险预警中的价值
15
作者 李幸霖 翁占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294-1302,共9页
目的:对比分析子痫前期患者正常妊娠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子痫前期风险预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9月妇产科住院分娩的... 目的:对比分析子痫前期患者正常妊娠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子痫前期风险预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9月妇产科住院分娩的464名孕妇进行研究,其中有372例孕妇为正常妊娠孕妇,92例为子痫前期患者,分为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分别计算两组受试者NLR与PLR数值,比较两组数值的变化,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NLR与PLR在子痫前期中预测判断的临床价值,评估子痫前期危险因素。结果:正常妊娠组与子痫前期组NLR、PLR水平比较存有明显差异,子痫前期组NL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L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比不同孕期,NLR、PLR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孕妇年龄及孕前体质量指数均无关;ROC曲线下NLR预测子痫前期面积为0.725,最佳临界值为4.2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4%和78.3%;PLR预测子痫前期面积为0.68,最佳临界值为122.7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和60.3%,NLR ≥ 4.30,PLR ≤ 122.75,两项指标均为子痫前期预测独立危险因素,量指标联合预测AUC为0.854,最佳临界值为4.28,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4.3%和88.4%。结论:NLR、PLR作为非特异性系统验证指标,与子痫前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子痫前期预测和评估,有助于评估子痫前期疾病进展情况与严重程度,具有风险预警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 预警 子痫前期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及癌胚抗原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朱华 《交通医学》 2024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85例结直肠癌患者...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85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121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NLR、PLR及CEA水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NLR、PLR和CEA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NLR、PLR及CEA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LR、PLR及CEA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患者PLR明显高于<5 cm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与NLR、PLR及CEA水平无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LR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2,最佳截断值0.371,敏感度68.0%,特异度69.1%;CEA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704,最佳截断值0.320,敏感度36.9%,特异度95.1%;PLR和CEA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4,敏感度63.9%,特异度84.6%。结论:PLR及CEA单独检测对鉴别结直肠肿瘤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的的诊断效能,可能是诊断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癌胚抗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淑玲 王颖熠 +3 位作者 吴晶晶 梁天嵩 郑颖娟 杨道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T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 目的: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T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1月至2016年12月新诊断的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并对患者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分组间的临床特征和近期疗效差异。我们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确定与生存相关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它们的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62和228.8。治疗前NLR和PLR与B症状和EBV DNA拷贝数相关(P<0.05)。不同NLR、PLR分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LR(P=0.009)、PLR(P=0.008)和LDH(P=0.019)是ENKT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NLR或高PLR的患者OS率较低(P<0.001)。结论:治疗前NLR和PLR可作为结外NK/T淋巴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高NLR、高NLR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计数联合D-二聚体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潇慧 王新伟 武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联合D-二聚体(D-dimer,D-D)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联合D-二聚体(D-dimer,D-D)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31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治疗出院后进行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并根据相关标准对患儿预后进行评估,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98)和预后不良组(n=112)。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全部患儿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资料,记录入院时患儿早期预警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并收集诊断患儿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发生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PLT计数、D-D预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SOFA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NLR、D-D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LT计数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将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混杂因素,连续变量原值收入,结果表明,NLR、D-D水平是预后的保护因素(OR<1,P<0.05),PLT计数水平是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三项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9,灵敏度为94.95%,特异度为82.14%,准确度为90.32%,三者联合预测效能价值高。结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外周血NLR、PLT计数、D-D水平显著升高,三项联合检测在预测患儿28 d后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计数 D-二聚体 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 儿童 预测
下载PDF
肿瘤免疫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结肠癌术后预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婧雯 李袁飞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81-1387,I0003,共8页
目的探究免疫评分(IS)单独及联合外周血炎症标志物对结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结肠癌根治术8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5年的跟踪随访。收集病人所有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通过免... 目的探究免疫评分(IS)单独及联合外周血炎症标志物对结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结肠癌根治术8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5年的跟踪随访。收集病人所有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通过免疫组化对所有病人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免疫评分。行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构建列线图(nomogram)模型和时间依赖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tROC曲线)等分析比较临床病理因素、免疫评分、外周血炎症标志物等与病人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关系。结果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免疫评分水平与病人的TNM分期(38例Ⅰ~Ⅱ期,43例Ⅲ~Ⅳ期,P=0.006)、术前糖类抗原199(64例CA199≤35μg/L,17例CA199>35μg/L,P=0.038)有关。免疫评分(IS≥3比IS<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2.82比NLR>2.82)、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113.15比PLR>113.15)、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35μg/L比CA199>35μg/L)是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将有预后价值的变量整合,建立OS和D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C指数为0.79和0.76,校准曲线均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tROC曲线也证明了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结肠癌术后的预后价值高于单一指标和传统的TNM分期系统,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年OS)、0.85(5年OS)、0.84(3年DFS)、0.82(5年DFS)。结论免疫评分联合NLR、PLR、CA199对结肠癌病人术后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结肠癌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免疫评分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疾病活动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20
作者 张江南 唐莎 +4 位作者 王渊 杨莉莉 田易 赵婷婷 张静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经肾活检确诊为AAV的128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t检验或秩... 目的评估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经肾活检确诊为AAV的128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比组间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结果PNR与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r=-0.268,P=0.002)负相关,PNR水平对疾病活动的预测效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2。根据PNR的最佳截点值(26.4)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PNR≥26.4)(n=105)和低水平组(PNR<26.4)(n=23)。与低水平PNR组相比,高水平组患者预后情况明显优于低水平组(P<0.001),PNR与肾脏预后不良独立相关(OR=2.54,95%CI:1.1-5.88,P=0.029)。结论PNR降低提示AAV活动性增强及预后不良,有望成为评估活动性及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管炎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