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9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高政 屈占军 +3 位作者 国鹏飞 刘伟丽 赵庆哲 江磊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099-1109,共11页
目的:本研究作为回顾性研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我中心接受经导管主... 目的:本研究作为回顾性研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我中心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术前用药、术前和术后NLR、PLR化验检查、术中相关资料、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再入院、死亡等数据并使用ROC曲线、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Cox回归、生存曲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根据不同时间NLR、PLR等对1年预后的预测作用使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通过Cox回归模型和生存曲线继续进行预后分析,以风险比(Hazard Ratio, HR)表示死亡风险及再入院风险大小;以Log-Rank p表示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的差异,p < 0.05时考虑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本研究中共入选103例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1年永久起搏器植入率21.4%,1年再入院率14.6%,1年死亡率5.8%。ROC曲线:1年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前NLR (AUC:0.755,最佳截断值:2.98,p < 0.0001)、术后NLR (AUC:0.732,最佳截断值:6.82,p = 0.001)。术前PLR (AUC:0.650,最佳截断值:112.45,p = 0.031)、术后PLR (AUC:0.663,最佳截断值:179.66,p = 0.020)。1年再入院术前NLR (AUC:0.759,最佳截断值:2.35,p = 0.001)、术后NLR (AUC:0.594,最佳截断值:10.37,p = 0.246)。术前PLR (AUC:0.663,最佳截断值:116.97,p = 0.044)、术后PLR (AUC:0.479,最佳截断值:495.52,p = 0.793)。术前NLR (AUC: 0.848, p < 0.0001)。1年死亡:术前NLR (AUC:0.790,最佳截断值:2.75,p = 0.017)、术后NLR (AUC:0.840,最佳截断值:9.22,p = 0.005)。术前PLR (AUC:0.675,最佳截断值:181.27,p = 0.151)、术后PLR (AUC:0.409,最佳截断值:659.25,p = 0.456)。Cox回归:高术前NLR组术后1年再入院风险增加(HR: 9.56, p = 0.003),高术前NLR组术后1年再入院率29.3%,低术前NLR组术后1年再入院率3.6% (Log-Rank p = 0.0003)。高术前NLR组术后1年死亡风险增加(HR: 11.68, p = 0.025),高术前NLR组1年生存率84.4%,低术前NLR组1年生存率98.6% (Log-Rank p = 0.0044)。结论:在本研究中术前NLR可以较好的预测TAVR术后1年植入起搏器、再入院及死亡,术后NLR预测能力次之,术前PLR和术后PLR的预测能力较差。高术前NLR显著增加1年再入院的风险以及死亡的风险,高NLR组具有更高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 预测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对肾上腺皮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毕天祥 郭一铭 +1 位作者 王朝亮 李琦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对肾上腺皮质癌(A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11—2022-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57例A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30例;年龄(48.21±15.85)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对肾上腺皮质癌(A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11—2022-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57例A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30例;年龄(48.21±15.85)岁(范围:4~72岁)。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评价NLR、PLR对AC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CC患者的NLR、PLR均显著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P<0.001、P=0.080)。NLR、PL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06和208.68。单因素分析显示,ACC患者预后效果和NLR、PLR水平,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是否进行手术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水平、肿瘤大小是ACC患者的肿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较高水平的NLR、PLR提示ACC可能性大,NLR可能是影响A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作为一种新的预测ACC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癌 中性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其预测的价值
3
作者 王薇 田慧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0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7例,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n=23),心功能Ⅲ级(n=26),心功能Ⅳ级(n=18)。同时选取20例体...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7例,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n=23),心功能Ⅲ级(n=26),心功能Ⅳ级(n=18)。同时选取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功能,对各组PLR、B型钠尿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F组PLR、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随着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LR与BNP、hs-CRP呈正相关(r=0.546,P=0.000;r=0.522,P=0.000);PLR与LVEF呈负相关(r=-0.291,P=0.017)。BNP的AUC值明显高于PLR、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4,P=0.014;Z=2.961,P=0.003);hs-CRP与PLR之间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61,P=0.447)。结论 CHF患者PLR水平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增高,PLR可能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潜在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 心功能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对喉鳞状细胞癌预后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邱招凤 秦江波 +4 位作者 赵亚会 常玮 郭笑林 顾大成 陈灿月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46-750,共5页
喉鳞状细胞癌(LSCC)是头颈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类型之一,由多种致癌因素共同影响所致且预后欠佳。LSCC预后因素包括个体状况、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有无远处转移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等,均不能准确评估LSCC预后,因此,探寻... 喉鳞状细胞癌(LSCC)是头颈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类型之一,由多种致癌因素共同影响所致且预后欠佳。LSCC预后因素包括个体状况、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有无远处转移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等,均不能准确评估LSCC预后,因此,探寻新的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炎症因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对LSCC预后价值较高且备受关注,因此本文将探讨NLR、PLR与LSCC预后价值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预后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欣 李永霞 +2 位作者 胡丹 张傢钧 杨永秀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2007年10月-2017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04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受试者...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2007年10月-2017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04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确定NLR、PLR截点值,将患者分别分为低NLR(NLR<2.24)组、高NLR(NLR≥2.24)组,低PLR(PLR<151.4)组、高PLR(PLR≥151.4)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分析NLR、PLR与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法对分类变量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NLR、PLR与年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宫旁受累、淋巴结转移及FIGO分期等临床特征有显著关系(P<0.05);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NLR组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明显低于低NLR组(P<0.05),具有预测作用,高PLR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PLR组(P<0.05),而PLR对无进展生存率无预测价值(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1,P<0.01)和PLR(P<0.01,P<0.01)为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NLR、PLR易于检测、方便廉价、重复性好,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术前指标,但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和长期随访验证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4
6
作者 曲幽 杜闯 李靖若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年第6期505-510,共6页
目的评价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接受新辅助化疗的24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 目的评价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接受新辅助化疗的24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PLR值作为截断值,按照>截断值和≤截断值分为高PLR组、低PLR组。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PLR水平与其是否达到pCR的关系。结果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PLR为146.7,以之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PLR(>146.7)组48例和低PLR(≤146.7)组194例。本研究中,90例(37.2%)患者达到pCR,缓解率最高的分子分型是三阴性46例(65.7%)及Her-2扩增型18例(33.3%)。χ2检验分析表明,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分子分型以及患者PLR都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是否达到pCR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表明,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及PLR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是否达到pCR显著相关,低PLR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pCR率显著高于高PLR组患者(OR=0.450,95%CI=0.204~0.995,P=0.048)。结论PLR是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是否达到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病理完全缓解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对胃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焦若男 魏新 +2 位作者 赵思 巫雪茹 黄光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903-1909,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字化...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纳入关于PLR和胃癌患者预后关系的中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选择文献和提取数据资料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29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13696名胃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高水平PLR的胃癌患者,其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缩短(HR=1.13,95%CI:1.03~1.24,P=0.01),但是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HR=1.19,95%CI:0.79~1.81,P=0.41)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HR=1.10,95%CI:0.88~1.37,P=0.41)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治疗前高水平PLR是胃癌患者OS较短的重要临床预后指标,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评价胃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但是仍需要更多大规模、多中心、更全面的实验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小板 淋巴细胞 预后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狭窄的关系
8
作者 刘佳丽 张和平 +2 位作者 段志强 李栋 杨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62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资料,其中资料完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95例,有AVF狭窄的患者245例被分为1组,无AVF狭窄的患者150例为2组。记录患者的常规生化值和全血细胞计数值。结果:①1组患者NLR5.07(4.00,6.66)vs.3.46(2.63,4.15),PLR169.52(127.56,227.11)vs.125.66(89.31,165.31)及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s-CRP)1.90(0.80,2.99)vs.0.82(0.42,1.27),水平均高于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lndex,BMI)、AVF吻合方式、穿刺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结果显示NLR(OR=2.195,95%CI=1.674~2.878,P<0.001),PLR(OR=1.008,95%CI=1.002~1.012,P=0.007),Hs-CRP(OR=2.170,95%CI=1.607~2.751,P<0.001)三者均是HD患者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析显示,NL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99(95%CI=0.756~0.838,P<0.001),PLR 0.694(95%CI=0.646~0.740,P<0.001),Hs-CRP 0.717(95%CI=0.670~0.761,P<0.001),三者均可预测AVF狭窄,预测最佳临界值分别为NLR 4.08,PLR 122.49,Hs-CRP 1.62,并且3个指标联合预测效果更佳(AUC 0.870,95%CI=0.833~0.901,P<0.001),灵敏度79.18%,特异度81.33%。结论:NLR、PLR和Hs-CRP均是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狭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的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潘瑞 王滔 +2 位作者 王兆 周长健 温建立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转归的早期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连续收治的290例初治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包...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转归的早期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连续收治的290例初治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和血常规各项指标(入院24 h内)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临床诊疗与预后指标等。将病人分为SAP组(105例)与非SAP组(185例),分析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值;然后将SAP组分为NLR和PLR升高组(45例)与非升高组(60例),分析比较其临床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基线平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病人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更高[6(5,8)分比17(14,20)分,1(1,2)分比4(3,4)分,均P<0.001],NLR和PLR在SAP病人中均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和PLR最佳诊断值分别为6.58,157.89。SAP病人中,NLR和PLR升高与非升高病人相比,升高组住院时间更长(P=0.003)、禁食时间更长(P<0.001)、引流管数量更多(P<0.001)、住院费用更高(P=0.002)、死亡率更高(P=0.047)。结论NLR和PLR升高对SAP早期具有诊断与预后预测价值,警惕非SAP病人病情迅速进展为SAP;对于SAP病人,NLR和PLR升高提示病人病情危重,转归与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托芸 尚静 王瑜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0期20-22,共3页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给医疗部门带来巨大负担。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一种新型炎症标志物,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与心力衰竭存在...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给医疗部门带来巨大负担。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一种新型炎症标志物,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与心力衰竭存在关联。本文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PLR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小板 淋巴细胞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炎症标志物 综述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及左室射血分数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陈崇杰 昃峰 +8 位作者 段江波 李鼎 王龙 吴寸草 何金山 周旭 杨丹丹 李学斌 张海澄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探索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的158例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术后3~12个月有无复发分为复... 目的探索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的158例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术后3~12个月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收集患者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术前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LR和LVEF对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进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这两个指标对诊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作用,确立诊断界值。分析用PLR和LVEF判断心房颤动复发结果的关联性和一致性(配对χ2检验),根据结果确定联合试验的必要性。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术前左心房内径(LAD)、PLR、LVEF、三酰甘油(TG)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LR及LVEF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LR及LVEF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2及0.581,联合指标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AUC为0.682;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串联试验和并联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串联试验较单一试验特异度提高。结论术前高PLR和低LVEF可以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根据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需求,推荐采用PLR及LVEF串联试验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复发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射血分数 联合试验
下载PDF
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计数(MPVLR)联合APACHE II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郭宇琴 刘红玲 +2 位作者 陶武 王念 姚钰竹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330-337,共8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计数(MPVLR)联合APACHE II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该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脓毒症患者的28 d预后情况分... 目的:探讨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计数(MPVLR)联合APACHE II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该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脓毒症患者的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确诊脓毒症后24 h内血小板体积(MPV)、淋巴细胞(LYM)计数的最差值,并计算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计数(MPVLR)、APACHE II评分及SOFA评分。随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再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患者127例,生存组患者76例,死亡组患者51例。死亡组患者更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计数(MPVLR)、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及年龄均高于生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to-lymphocyte ratio (MPVLR) combined with the APACHE II score in predicting th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sepsis.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screened patients with sepsi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0 to August 2023 were included and categorized into the survival group and the non-survival group based on 28-day outcomes of sepsis patients. Clinical date and the worst of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 lymphocyte (LYM) count values within 24 hours of sepsis diagnosis were collected, MPVLR and APACHE II scores were calculated. Multifactor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sepsis patients, and then a subject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was constructed to assess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each indicator on the prognosis of sepsis patients. Results: A total of 127 patients were included, with 76 in the survival group and 51 in the non-survival group. Patients in the non-survival group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PV, MPVLR, APACHE II scores, SOFA scores and age compared to the survival group (P < 0.05). In contrast,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counts in the surviv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survival group (P < 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PVLR and APACHE II score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28-day mortality in sepsis patients (P < 0.05).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values for MPVLR, APACHE II scores, and their combination were 0.840, 0.800, and 0.885, respectively. Notably, the MPVLR combined with the APACHE II score showed the best predictive value, with an AUC of 0.824. It demonstrated excellent predictive performance, achieving a sensitivity of 94.6% and a specificity of 82.4%. Conclusion: APACHE II scores and MPVLR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28-day mortality in sepsis patients, and their combined use provides higher predictiv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APACHE II评分 血小板平均体积 淋巴细胞计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下载PDF
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评分与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
13
作者 郁松 肖辉 +4 位作者 梁俊强 乔羽 张贤生 陈阳 杜耀安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HALP)评分在预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71.47...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HALP)评分在预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71.47±5.26)岁,年龄范围为65~82岁。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出现SIRS分为SIRS组(n=14)和无SIRS组(n=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发生SIRS的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ALP评分与单一指标预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发生SIRS的价值。结果SIRS组与无SIRS组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HAL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IPSS评分[OR=1.633,95%CI(1.330,2.005)]、血红蛋白[OR=0.708,95%CI(0.617,0.812)]、白蛋白[OR=0.740,95%CI(0.645,0.849)]、血小板[OR=0.949,95%CI(0.929,0.970)]、HALP评分[OR=0.723,95%CI(0.627,0.835)]均为患者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ALP评分较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单独检测有更高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为0.881,灵敏度为0.923,特异度为0.743,约登指数为0.666,截断值为34.53分。结论HALP评分可帮助预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电切术后发生SIRS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血红蛋白 白蛋白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和甲胎蛋白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周洁 高国生 金青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期23-26,31,共5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患者221例,收集其一般资料、相关检测指标及随访信息。利用受试者工作... 目的评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患者221例,收集其一般资料、相关检测指标及随访信息。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获取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将PLR和AFP分别分为高和低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肝移植患者PLR和AFP的AUC分别为0.706、0.710(P<0.05)。高PLR组5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79.1%、69.0%;低PLR组169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94.2%、92.2%。高AFP组5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5%、75.1%、69.2%;低AFP组166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8%、95.2%、91.9%。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肝癌、凝血酶原时间、Child-Turcotte-Pugh分级、PLR水平和AFP水平是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高PLR、高AFP是影响肝移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时间长、高PLR、高AFP是影响肝移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将其作为简便、可行的预后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甲胎蛋白 肝移植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15
作者 张言佳 王颖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验证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T2DM患者432例,根据是否伴有DPN将其... 目的 验证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T2DM患者432例,根据是否伴有DPN将其分为DPN组(316例)和NDPN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PLR、NLR、MLR及SII与DPN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2DM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LR、NLR和SII预测T2DM患者发生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DPN组患者比较,N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患者比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PLR、NLR、MLR及SII更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II仅与FPG呈正相关;NL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PG、TC均呈正相关;ML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TC、高血压状态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G、NLR、PLR及SII均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和SII对T2DM患者发生DPN的诊断效能较好。结论 NLR、SII对诊断T2DM患者发生DPN具有一定价值,临床上可考虑将其纳入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补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TACE序贯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陈节 李杨鼎薪 +4 位作者 王勇 李艳 李均彪 秦闫威 许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将中位NLR、PLR作为临界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高、低NLR或PLR组间基线特征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OS、PFS图,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与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关因素。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NLR、PLR分别为2.08、90。低NLR、PLR组与高NLR、PLR组相比,OS显著改善[1100 d(95%CI=1047.7~1153.7)比683 d(95%CI=552.5~814.8);1076 d(95%CI=996.4~1156.2)比721 d(95%CI=583.0~859.8)](均P<0.01),PFS更长[720 d(95%CI=361.6~1078.4)比298 d(95%CI=47.0~205.8);545 d(95%CI=292.3~797.7)比270 d(95%CI=213.5~326.5)](均P<0.05)。高NLR(HR=2.193,95%CI=1.358~3.541,P=0.001;HR=37.883,95%CI=4.836~296.760,P=0.001),高PLR(HR=2.117,95%CI=1.306~3.434,P=0.002;HR=6.547,95%CI=2.367~18.113,P<0.01)是不良PFS、OS的预测因素。结论术前NLR和PLR对TACE序贯MWA治疗效果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 微波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7
作者 李存刚 李新生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4期148-150,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急性胰腺炎组,根据...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急性胰腺炎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患者(n=35)、中度患者(n=33)、重度患者(n=17),另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PCT、PLR、NLR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清PCT、PLR、NLR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组血清PCT、PLR、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血清PCT、PLR、NLR水平均高于中度患者和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APACHEⅡ评分均高于中度患者和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PLR、NLR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血清PCT、PLR、NLR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小板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相关性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预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18
作者 文静 刘妍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6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行MHD治疗的22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行MHD治疗的22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1年内的预后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死亡组(n=42)和生存组(n=18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并计算NLR、PL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终末期肾病MHD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NLR、PLR联合检测对终末期肾病MHD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NLR、PLR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42、9.32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LR高水平均为终末期肾病M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5.172、5.215,P<0.05);NLR、PLR联合检测预测终末期肾病MHD患者死亡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指标。结论:NLR、PLR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预测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史蓓蕾 蒋文玥 王超萍 《系统医学》 202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gional busi⁃ness partnership,RBP)的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gional busi⁃ness partnership,RBP)的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并将其进一步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DKD组,另外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76名为对照组。对3组RBP和PLR的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并采用ROC曲线评价其诊断DKD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PLR、RB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DKD组PLR、RB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LR预测DKD的AUC为0.692,RBP的AUC为0.854,RBP和PLR联合检测的AUC为0.883,联合检测优于单独检测。结论PLR联合RBP在预测DKD效能优于单独指标,对患者后期疾病的预后转归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下载PDF
应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水平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点的关系
20
作者 胡松林 邸雅 +1 位作者 刘灿章 闫杰 《临床荟萃》 202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应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T/LYM,PLR)与冠心病合(CHD)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住院患者,同时接受... 目的应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T/LYM,PLR)与冠心病合(CHD)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住院患者,同时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及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检查的CHD合并T2DM的患者86例。根据患者的PLR中位数水平分为两组:高PLR水平组(n=43)和低PLR水平组(n=43)。通过VH-IVUS检查,探讨PLR与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点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血液指标中PLR水平为37.22~331.76,中位数为119.22,其中低PLR组斑块面积、外弹力膜面积、坏死核心组织容积比例、纤维脂肪组织容积比例、斑块负荷、斑块总容积均低于高PL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LR与斑块面积(r=0.398,P=0.000)、外弹力膜面积(r=0.299,P=0.005)、斑块负荷(r=0.338,P=0.001)、斑块总容积(r=0.263,P=0.014)呈正相关。结论PLR水平可作为一项判断斑块面积及斑块容积的一项研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2型 血小板 淋巴细胞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