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寄生抗血小板激活因子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管增伟 刘雪辉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0年第2期73-76,共4页
本文以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为检测指标,追踪观测了中草药槲寄生对PAF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从槲寄生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体外试验证实对... 本文以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为检测指标,追踪观测了中草药槲寄生对PAF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从槲寄生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体外试验证实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显著性抑制作用。提示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是槲寄生抗PAF的有效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 血小板激活因子 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血小板激活因子与精子获能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建军 肖丽娟 杨增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92,共4页
血小板激活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 ,能明显促进精子的获能过程 ,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降解血小板激活因子抑制精子的获能。
关键词 血小板激活因子 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 精子获能
下载PDF
人细胞内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重组蛋白的构建、纯化及酶活性研究
3
作者 陈晓莹 徐静 +1 位作者 杨军伟 张怡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构建人细胞内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重组蛋白并加以纯化,利用不同底物研究酶活性。方法细胞内Ⅰ型PAF-AHβ亚基基因进行PCR扩增,目的基因经纯化、连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蛋白,提取质粒行琼脂... 目的构建人细胞内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重组蛋白并加以纯化,利用不同底物研究酶活性。方法细胞内Ⅰ型PAF-AHβ亚基基因进行PCR扩增,目的基因经纯化、连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蛋白,提取质粒行琼脂糖凝胶电泳、NdeⅠ和HindⅢ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诱导蛋白表达和纯化,15%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分别以乙酸苯酯、l-O-hexadecyl-2-deoxy-2-thioacet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2-Thio PAF)和1-myristoyl-2-(4-nitrophenylsuccinyl)phosphatidylcholine为底物(后两者为血浆型PAF-AH的商业化底物),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纯化后重组蛋白的酶活性,以血浆型PAF-AH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人细胞内PAF-AHⅠ型β亚基重组蛋白构建正确,纯化后在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与阳性对照血浆型PAF-AH比较,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同样能够水解乙酸苯酯,具有芳香酯酶活性;能快速水解2-Thio PAF,但不能水解1-myristoyl-2-(4-nitrophenylsuccinyl)phosphatidyl-choline。结论成功构建人细胞内Ⅰ型PAF-AH重组蛋白,其对血浆型PAF-AH的两个商业化底物具有完全不同的水解能力,以此可快速区分细胞内和血浆型PAF-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 血浆型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 重组蛋白 纯化 酶活性 底物
下载PDF
血浆血小板激活因子酰基脱水酶与心血管疾病
4
作者 姚道阔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2年第4期232-234,共3页
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为强有力的炎症介导剂 ,PAF酰基脱水酶 (PAF AH )能水解PAF使其失活 ,在一些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如在缺血与再灌注 (I/R)中起保护作用 ,也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
关键词 血小板激活因子 心血管疾病 血小板激活因子酰基脱水酶 血浆 PAF PAF-AH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1
5
作者 陈文梅 金鸣 +2 位作者 吴伟 李金荣 杨树东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41-744,共4页
目的 观察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对血小板聚集性、5 HT释放、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红花总黄色素的抑制作用。方法 红花水煎液经硅胶吸附法除杂质得到红花总黄色素 ,以比浊法及邻苯二甲醛 (OPT)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其对PAF诱导... 目的 观察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对血小板聚集性、5 HT释放、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红花总黄色素的抑制作用。方法 红花水煎液经硅胶吸附法除杂质得到红花总黄色素 ,以比浊法及邻苯二甲醛 (OPT)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其对PAF诱导家兔洗涤血小板 (WRP)聚集及 5 HT释放的影响。以Fura 2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 红花总黄色素抑制PAF诱发的WRP聚集、5 HT释放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PAF 2 .0× 10 - 9mol·L- 1 时 ,0 .2 1,0 .42 ,0 .85 ,1.6 9g·L- 1 红花总黄色素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依次为 2 8.0 % ,32 .9% ,6 0 .0 % ,79.4% ;5 HT释放抑制率分别为 4.70 % ,12 .9% ,32 .9% ,5 8.4% ;同时 4.1,6 .5 ,10 .3 ,16 .7,2 6 .7mg·ml- 1 红花总黄色素剂量依赖地抑制 8× 10 - 1 0 mol·L- 1 PAF引起的血小板内游离钙增高。结论 红花总黄色素可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总黄色素 血小板激活因子 血小板聚集 中药
下载PDF
红花黄酮成分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作用 被引量:37
6
作者 陈文梅 金鸣 +3 位作者 吴伟 李金荣 臧宝霞 朴永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81-885,共5页
目的 观察红花黄酮成分杨梅素 (Myr)和山奈酚 (Kae)对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诱导的兔洗涤血小板聚集、5 HT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影响。方法 以比浊法测定家兔洗涤血小板 (WRP)聚集 ,邻苯二甲醛 (OPT)荧光法测定 5 HT浓... 目的 观察红花黄酮成分杨梅素 (Myr)和山奈酚 (Kae)对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诱导的兔洗涤血小板聚集、5 HT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影响。方法 以比浊法测定家兔洗涤血小板 (WRP)聚集 ,邻苯二甲醛 (OPT)荧光法测定 5 HT浓度 ,Fura 2荧光探针测定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 Myr和Kae体外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PAF诱发的WRP聚集及 5 HT释放。Myr抑制WRP聚集的IC50 为 17 5 μmol·L- 1 ;抑制 5 HT释放的IC50 为6 4 1μmol·L- 1 。Kae抑制聚集、释放作用的IC50 分别为 73 7μmol·L- 1 和 12 8μmol·L- 1 ;同时Myr和Kae均能明显抑制PAF引起的血小板内游离钙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素 山奈酚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激活因子 5-羟色胺 游离钙 红花 黄酮成分
下载PDF
芦丁抑制家兔血小板激活因子诱导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文梅 金鸣 +3 位作者 吴伟 李金荣 臧宝霞 朴永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 :观察芦丁对家兔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诱导血小板聚集、5 羟色胺 (5 HT)释放、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以比浊法测定家兔洗涤血小板 (WRP)聚集率 ,邻苯二甲醛(OPT)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5 HT含量 ,以Fura 2... 目的 :观察芦丁对家兔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诱导血小板聚集、5 羟色胺 (5 HT)释放、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以比浊法测定家兔洗涤血小板 (WRP)聚集率 ,邻苯二甲醛(OPT)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5 HT含量 ,以Fura 2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芦丁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AF(9 5 5× 10 - 9mol/L)诱发的WRP聚集、5 HT释放作用 ,IC50 分别为0 73、1 13mmol/L ;同时 6 8 3、136、2 74、5 45 μmol/L芦丁剂量依赖地抑制PAF(4 78× 10 - 10 mol/L)引起的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增高。结论 :芦丁可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5 HT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5-羟色胺 游离钙 芦丁 血小板激活因子 血小板活化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红花总黄色素体外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结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金鸣 吴伟 +1 位作者 陈文梅 李金荣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 观察硅胶吸附法制得的红花总黄色素体外对氚标记血小板激活因子 (3HPAF)血小板受体结合的影响 ,试图证明该药为一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方法 以洗涤的家兔血小板 (WRP) ,血小板膜 (PM)及血小板膜蛋白 (PMP)为受... 目的 观察硅胶吸附法制得的红花总黄色素体外对氚标记血小板激活因子 (3HPAF)血小板受体结合的影响 ,试图证明该药为一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方法 以洗涤的家兔血小板 (WRP) ,血小板膜 (PM)及血小板膜蛋白 (PMP)为受体制剂 ,配体为3HPAF进行受体结合实验 ,观察红花总黄色素对3HPAF受体结合的抑制作用。结果  3种浓度3HPAF作为配体进行WRP受体结合实验 ,不同浓度的红花总黄色素抑制3HPAF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均可见明显的量效关系 ;3种浓度3HPAF作为配体进行PM受体结合实验 ,不同浓度的红花总黄色素抑制3HPAF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均可见明显的量效关系 ;两种浓度3HPAF作为配体进行PMP受体结合实验 ,不同浓度的红花总黄色素抑制3HPAF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均可见明显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总黄色素 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拮抗剂 体外抑制 硅胶吸附法
下载PDF
血浆血小板激活因子与急性肺损伤相关性及“神农33”注射液对其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50
9
作者 王学谦 胡晓翌 +2 位作者 李瑾 刘继英 吴胜群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含量变化情况及“神农33”注射液对PAF及ALI的影响。方法:给Wistar大鼠静脉注射LPS,制成ALI模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L...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含量变化情况及“神农33”注射液对PAF及ALI的影响。方法:给Wistar大鼠静脉注射LPS,制成ALI模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LPS攻击后1小时大鼠血浆PAF含量,观察LPS攻击后3小时大鼠肺湿、干重,光镜观察大鼠肺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ALI组动物的肺湿重、湿干重比、肺含水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肺病理组织学改变明显且严重。ALI组大鼠血浆PA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独给予“神农33”注射液无明显降低PAF的作用(P>0.05),而以“神农33”注射液保护的大鼠PAF含量明显低于ALI组,同时肺损伤也较轻。结论:PAF在LPS诱导的ALI中起重要作用,“神农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激活因子 内毒素 肺损伤 神农33
下载PDF
乙酰胆碱和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变化与血管性痴呆发生机制的相关性(英文) 被引量:18
10
作者 蔺心敬 胡常林 +2 位作者 李吕力 钟维章 罗永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6期2270-2272,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乙酰胆碱和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变化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发生机制的意义。方法Wistar大鼠共3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和对照组(B组)。模型组用0号丝线间歇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共阻断双侧颈总动脉3次... 目的动态观察乙酰胆碱和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变化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发生机制的意义。方法Wistar大鼠共3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和对照组(B组)。模型组用0号丝线间歇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共阻断双侧颈总动脉3次,每次间隔10min,同时尾静脉放血2ml,对照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用比色法和高效薄层色谱法,分别测定血管性痴呆大鼠手术后,第2,3,5天海马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含量。结果手术后第2,3,5天大鼠海马ACh含量,在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20.53,P<0.05);而PAF含量两组间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F=2.98,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ACh含量的持续降低,可能是V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PAF则可能主要参与急性脑缺血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脑缺血后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血小板激活因子 含量变化 血管性痴呆 发生机制 相关性 大鼠
下载PDF
食品红花黄色素抗血小板激活因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文梅 金鸣 +3 位作者 吴伟 李金荣 臧宝霞 朴永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01-201,240,共2页
关键词 食品 红花黄色素 血小板激活因子 红花 活血化瘀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葶苈子黄酮对血小板激活因子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伟 金鸣 +1 位作者 李金荣 董宁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39-1541,共3页
目的研究葶苈子黄酮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的家兔中性粒细胞(PMN)和洗涤家兔血小板(WRP)的聚集及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比浊法观察PAF诱导的PMN(或WRP)聚集;PAF诱导已着色PMN(或WRP)黏附,比色法测定此PMN(或WRP)破膜后溶液吸光度,表... 目的研究葶苈子黄酮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的家兔中性粒细胞(PMN)和洗涤家兔血小板(WRP)的聚集及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比浊法观察PAF诱导的PMN(或WRP)聚集;PAF诱导已着色PMN(或WRP)黏附,比色法测定此PMN(或WRP)破膜后溶液吸光度,表示其黏附活性。结果葶苈子黄酮可明显抑制PAF诱导的PMN和WRP聚集及黏附活性的升高(P<0.05)。结论葶苈子黄酮具有拮抗PAF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葶苈子黄酮 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血小板激活因子及其拮抗剂银杏内酯B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13
作者 焦向英 罗宁 +1 位作者 支建明 赵荣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87,共7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激活的多核形中性粒细胞 (PMN)是否具有低浓度氧自由基模拟缺血预适应 (IP)对缺血再灌注 (IR)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冠脉左前降支 30min ,再灌注 3h制备大鼠心脏IR模型。以缺血前给... 目的 探讨外源性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激活的多核形中性粒细胞 (PMN)是否具有低浓度氧自由基模拟缺血预适应 (IP)对缺血再灌注 (IR)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冠脉左前降支 30min ,再灌注 3h制备大鼠心脏IR模型。以缺血前给予 2次 5min缺血 ,10min再灌注作为IP。实验分为6组 ,IR组、IR +PAF组和IR +银杏内酯B(GB、PAF拮抗剂 )组 ,分别于缺血前 2 5和 10miniv生理盐水、PAF(3μg·kg- 1)和GB (5mg·kg- 1) ;IP +IR组、IP +IR +PAF组和IP +IR +GB组分别于IP 2次 10min再灌注开始时iv相应药物。观察分析心功能、梗死面积、PMN计数、心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TUNEL阳性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给予PAF明显加重IR引起的心脏损伤、PMN浸润及凋亡的程度 ;GB对IR引起的心功能下降没有明显影响 ,但明显减少梗死面积、PMN浸润及凋亡细胞 ;PAF明显削弱IP的保护作用 ;GB对IP作用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IR后PMN浸润可能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PAF激活PMN可能不具有模拟IP对IR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反而取消IP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小板激活因子 银杏内酯B 缺血预适应 中性粒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牛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产生血小板激活因子的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笃新 芮耀诚 +1 位作者 曾国钱 沈有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7-29,共3页
本文采用匀浆及149μm尼龙网过滤法分离脑微血管,并用胶原酶处理后接种于培养瓶中,静置一周后.可见有散在的细胞生长,再经一周后可长成致密单层。细胞经光镜、电镜检查均符合平滑肌细胞的特征。光镜下可见细胞呈梭形,火焰状排列,电镜下... 本文采用匀浆及149μm尼龙网过滤法分离脑微血管,并用胶原酶处理后接种于培养瓶中,静置一周后.可见有散在的细胞生长,再经一周后可长成致密单层。细胞经光镜、电镜检查均符合平滑肌细胞的特征。光镜下可见细胞呈梭形,火焰状排列,电镜下可见为平滑肌细胞特征的肌丝。VIII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呈阴性,培养的脑徽血管平滑肌细胞,在A-23187刺激下可产生少量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etor,PAF),其产量较内皮细胞要少.这也是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重要区别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激活因子 微血管 平滑肌
下载PDF
三磷酸肌醇信号途径参与血小板激活因子诱导豚鼠心室肌细胞钙浓度增高 被引量:6
15
作者 初文峰 孙宏丽 +3 位作者 乔国芬 朴闲美 董德利 杨宝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是否影响心室肌细胞钙离子浓度([Ca^(2+)]i)以及通过哪条信号转导通路起作用。方法采用酶法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用PAF刺激细胞;用Fluo-3/AM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Ca^(2+)]i;用2-氨乙基硼酸二苯酯(2-APB)... 目的观察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是否影响心室肌细胞钙离子浓度([Ca^(2+)]i)以及通过哪条信号转导通路起作用。方法采用酶法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用PAF刺激细胞;用Fluo-3/AM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Ca^(2+)]i;用2-氨乙基硼酸二苯酯(2-APB)和雷诺定(ryanodine)分别阻断IP3和雷诺定信号通路。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结果无论在有钙还是无钙台氏液,PAF(1pmol·L-1~10nmol·L-1)都能增加心肌细胞[Ca^(2+)]i,其作用能够被2-APB2μmo·lL-1阻断,而不能被雷诺定200μmol·L-1阻断。PAF1nmol·L-1对ICa-L没有明显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电流密度分别为-(11.0±1.9)和-(10.5±1.3)pA·pF-1。结论PAF能增加豚鼠心室肌细胞[Ca^(2+)]i,IP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激活因子 信号传导 心肌 细胞内 2-氨乙基硼酸二苯酯 肌醇1 4 5-三磷酸 膜片钳技术 全细胞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缓解血小板激活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升高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金鸣 裴崇强 +1 位作者 臧宝霞 王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观察红花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缓解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发的内皮细胞炎症介质表达升高的作用。方法:培养Eahy926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加入HSYA,以PAF刺激后提取总RNA,RT-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细胞间黏... 目的:观察红花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缓解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发的内皮细胞炎症介质表达升高的作用。方法:培养Eahy926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加入HSYA,以PAF刺激后提取总RNA,RT-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AF刺激后内皮细胞IL-1β、IL-6、ICAM-1及VCAM-1 mRNA表达水平升高,HSYA可缓解这种变化。结论:HSYA能够缓解PAF诱发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介质IL-1β、IL-6、ICAM-1及VCAM-1 mRNA表达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血小板激活因子 炎症介质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血浆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玉娟 吴胜群 +3 位作者 姜铁民 蔡伟 徐新女 刘宏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术 血浆 血小板激活因子 含量检测 心绞痛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通过活化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引起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怡敏 张宏方 +6 位作者 周雪宁 徐洋洋 王媛媛 叶峥嵘 史琳娜 环诚 寇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PAFR)在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感染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HBE细胞分为对照组、银杏内酯B(GB)处理组、A.baumannii感染组、A.baumannii感染联合GB处理组。使用临床分离的A.baumannii... 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PAFR)在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感染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HBE细胞分为对照组、银杏内酯B(GB)处理组、A.baumannii感染组、A.baumannii感染联合GB处理组。使用临床分离的A.baumannii感染HBE细胞,GB处理组分别用1×10~3CFU/m L、1×10~5CFU/m L和1×10~7CFU/m L的A.baumannii感染HBE细胞,A.baumannii感染联合GB处理组则先用10μmol/L GB阻断PAFR活性而后进行1×10~3CFU/m L A.baumannii感染。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BE细胞PAFR、磷酸化的Janus激酶1(p-JAK1)、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p-STAT1)的蛋白水平,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使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aumannii感染的HBE细胞中PAFR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细胞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内MDA水平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JAK1和p-STAT1蛋白水平增加。结论 A.baumannii感染的HBE细胞PAFR活化,激活JAK1/STAT1信号通路促进HBE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PAFR) HBE细胞 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
原文传递
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海马乙酰胆碱和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变化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蔺心敬 胡常林 +4 位作者 李正国 于立佐 李桂萍 李怀菊 于振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PAF)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比色法和高效薄层层析法,分别测定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手术后,第2、3、5天海...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PAF)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比色法和高效薄层层析法,分别测定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手术后,第2、3、5天海马ACh和PAF含量。结果 手术后第2、3、5天大鼠海马ACh含量,在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AF含量两组间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ACh含量的持续降低,可能是Va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PAF则可能主要参与急性脑缺血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脑缺血后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模型 乙酰胆碱 血小板激活因子
下载PDF
过敏性哮喘豚鼠血小板激活因子的变化及川芎嗪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于化鹏 李平升 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7-320,共4页
本研究采用生物定量测定方法观察了豚鼠实验性哮喘时血浆lyso-pAF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PAF的变化。结果显示:致敏组豚鼠哮喘发作时血浆lyso-PA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ALF中PAF水平也... 本研究采用生物定量测定方法观察了豚鼠实验性哮喘时血浆lyso-pAF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PAF的变化。结果显示:致敏组豚鼠哮喘发作时血浆lyso-PA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ALF中PAF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伴有血浆及BALF中TXB_2、TXB_2/6-酮-pGF1α水平的升高(P<0.01)。致敏+川芎嗪组豚鼠血浆lyso-pAF明显低于致敏组豚鼠(P<0.05),其BALF中PAF水平也有明显降低(P<0.05)。提示过敏性哮喘豚鼠发作期PAF产生增多,川穹嗪对PAF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血小板激活因子 川芎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