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8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的阿司匹林剂量调整方案在儿童先心病抗栓治疗中是否更优
1
作者 鲁中原 周宇子 +6 位作者 于东泽 杨帆 姜亚洲 魏嵬 朱之苑 王旭 李守军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8-33,39,共7页
目的 以高危血栓风险先心病儿童为对象,针对阿司匹林治疗反应多样性及近远期血栓发生率仍较高的问题,评价基于血小板功能检测目标导向的阿司匹林个体化抗栓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是否优于传统固定剂量的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注... 目的 以高危血栓风险先心病儿童为对象,针对阿司匹林治疗反应多样性及近远期血栓发生率仍较高的问题,评价基于血小板功能检测目标导向的阿司匹林个体化抗栓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是否优于传统固定剂量的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注册研究(ChiCTR2000036446)。纳入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自2020年4月~2021年4月所有行先心病手术并且需要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6岁内患儿。所有入组患儿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固定剂量组3 mg/(kg·d)和剂量调控组。剂量调控组在3剂和6剂阿司匹林后分别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AA)检测。对3剂后PAG-AA>20%者,阿司匹林加量至6 mg/(kg·d);6剂后PAG-AA仍>20%者,联用氯吡格雷0.2 mg/(k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月包括死亡在内的累计血栓事件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比阿司匹林反应低下、血栓事件与出血不良事件,两组患者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接受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3 mg/(kg·d),1次/d]连续3剂后,不同个体的PAG-AA存在较大差异。剂量调控组通过增加阿司匹林剂量,延长阿司匹林使用时间与联合用药,整体阿司匹林反应性得到了改善,但与固定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术后3月接受随访期间以及最终复查时均无死亡病例发生,两组阿司匹林反应低下病例的血栓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别。Spearman相关性检测显示阿司匹林低反应与血栓事件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与固定剂量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方案相比,基于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的阿司匹林剂量个体化抗栓治疗方案并不具有优越性,并不能显著降低先天性心脏病高危血栓风险患儿术后早期3月内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血栓事件与阿司匹林反应低下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率 阿司匹林 剂量 先心病 血栓事件 出血事件
原文传递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2
作者 陈海宏 王继伟 刘一鸣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5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MAC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7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MAC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7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住院的13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到2023年5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24.10±1.93)个月,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21例(MACE组),占15.7%,其中心肌梗死3例、心源性死亡1例、心力衰竭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3例。MACE组的性别、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吸烟、饮酒等与非MAC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较非MACE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34例患者中,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小板聚集率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存在相关性(r=0.72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聚集率为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访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高,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多伴随血小板聚集率增高,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血小板聚集率 相关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支架内血栓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血小板聚集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及不良预后因素分析
3
作者 金孟浩 吴丽君 孙孟坊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血小板聚集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及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基因型分为快代谢组(n=...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血小板聚集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及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基因型分为快代谢组(n=29)、中代谢组(n=37)及慢代谢组(n=14),各组患者均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治疗12个月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earman法对血小板聚集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后12个月后,3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r=0.716,P <0.05),与血小板抑制率呈负相关(r=-0.531,P <0.05);快代谢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慢代谢组(P <0.05)。根据是否发生不良预后分为两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患有高血压、是否患有糖尿病、血脂是否异常、基因型及血脂聚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率过高、血脂异常、年龄较大、体质量指数较高是影响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并且血小板聚集率过高、血脂异常、年龄较大及体质量指数较高将提高患者发生不良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小板聚集率 基因多态性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4
作者 林璋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对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云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n=50,支架取栓术+常规... 目的:研究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对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云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n=50,支架取栓术+常规抗凝治疗)、研究组(n=65,对照组治疗方案+替罗非班),对比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等指标。结果:术后1 d,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CI可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支架取栓术 替罗非班 血小板聚集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对三七治疗阿司匹林抵抗的评价
5
作者 王琰 王辉 +6 位作者 张熙 雷娜 李雯 张雯 徐阳 魏伟 张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用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抵抗的疗效。方法征集脑卒中后阿司匹林治疗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和基础治疗+三七(3 g/d)治疗组,连续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治疗前、治疗14 d、治疗30 d... 目的用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抵抗的疗效。方法征集脑卒中后阿司匹林治疗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和基础治疗+三七(3 g/d)治疗组,连续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治疗前、治疗14 d、治疗30 d为时间点采集数据,分析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差异。结果两组基础治疗后抗血小板聚集率不达标,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6.30±3.30)%,(26.20±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加用三七治疗14 d,对照组和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5.89±2.46)%,(15.1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加用三七治疗30 d,对照组和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4.35±2.97)%,(10.30±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添加中药三七治疗脑卒中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可使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达到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血小板聚集率 光学比浊法 三七治疗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评价脓毒症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6
作者 郑聪颖 林小飞 +1 位作者 李江书 张国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评价脓毒症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基本资料及可能影响患儿近期预后的生化指标,所有患儿入院后随访28 d统计其生存情况。分析影响脓毒症患儿近期预...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评价脓毒症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基本资料及可能影响患儿近期预后的生化指标,所有患儿入院后随访28 d统计其生存情况。分析影响脓毒症患儿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情况,分析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预测脓毒症患儿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118例脓毒症患儿随访期间死亡20例,生存98例。死亡组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2(pediatric logistic organ dysfunction-2,PELOD-2)评分、氧合指数、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乳酸均高于生存组,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低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ELOD-2评分、乳酸、PCI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是影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118例脓毒症患儿中脓毒症未休克患儿69例,脓毒症休克患儿49例,脓毒症休克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均高于脓毒症未休克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近期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75.00%、70.00%、80.00%,特异度分别为74.49%、80.61%、88.78%,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0.768、0.913。结论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近期预后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小板聚集率 血小板黏附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7
作者 张翔宇 马义辉 +2 位作者 张庭保 李正伟 陈劲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215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1 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术后复查CT、MRI评估出血性和缺血性并发症。结...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215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1 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术后复查CT、MRI评估出血性和缺血性并发症。结果术后发生缺血性并发症16例(7.4%),出血性并发症14例(6.5%)。术前血小板聚集率≤15%的病人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11.8%)较血小板聚集率>15%的病人(3.1%)明显增高(P<0.05)。而血小板聚集率与缺血性并发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降低了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缺血风险,并且使术前血小板聚集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而术前血小板聚集率过低可能是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当血小板聚集率≤15%时,需警惕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未破裂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 出血性并发症 缺血性并发症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血清Lp-PLA2、血小板聚集率、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张翥 祁建成 +2 位作者 陶亮亮 范修才 吴景盛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248-125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小板聚集率(PAG)、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6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小板聚集率(PAG)、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62例老年CHD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并接受1年随访,记录患者1年内出现MACE情况,根据是否出现MACE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0例)和未发生组(132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血清Lp-PLA2、PAG、MPV/PLT,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老年CHD患者MACE的关系,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患者入院时血清Lp-PLA2、PAG、MPV/PLT及3项联合预测1年内出现MACE的价值。结果发生组年龄≥75岁占比、合并高血压占比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患者血清Lp-PLA2、PAG、MPV/PLT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Lp-PLA2、PAG、MPV/PLT是影响老年CHD患者MACE发生的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Lp-PLA2、PAG、MPV/PLT、3项联合预测老年CHD患者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817、0.841、0.939。结论Lp-PLA2、PAG、MPV/PLT过表达与老年CHD患者发生MACE有紧密联系,住院期间可通过检测Lp-PLA2、PAG、MPV/PLT水平评估MACE发生风险,及时进行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小板聚集率 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 冠心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年龄校正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与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左心耳血栓的关系
9
作者 谭盼 王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3期4393-4396,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校正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PagT)与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左心耳血栓(LAA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LAAT病人作为LAAT组,另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无LAAT的风湿性瓣膜病病人作... 目的:探讨年龄校正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PagT)与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左心耳血栓(LAA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LAAT病人作为LAAT组,另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无LAAT的风湿性瓣膜病病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年龄校正D-二聚体、PagT,分析年龄校正D-二聚体、PagT与风湿性瓣膜病病人合并LAAT的关系以及年龄校正D-二聚体、PagT诊断LAAT的价值。结果:LAAT组年龄、心房颤动病程、高血压占比、心房颤动血栓发生危险度评分系统(CHA_(2)DS_(2)-VASc)评分、左房内径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耳排空速度、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LAAT组D-二聚体、年龄校正D-二聚体阳性率、PagT均高于对照组(P<0.05)。CHA_(2)DS_(2)-VASc评分、D-二聚体、年龄校正D-二聚体阳性率、PagT是风湿性瓣膜病合并LAAT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校正D-二聚体诊断风湿性瓣膜病合并LAA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D-二聚体(P<0.05),联合年龄校正D-二聚体和PagT诊断风湿性瓣膜病合并LAA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年龄校正D-二聚体和PagT单独诊断(P<0.05)。结论:风湿性瓣膜病合并LAAT病人年龄校正D-二聚体阳性率和PagT值增高,且与LAAT的发生相关,在LAAT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瓣膜病 左心耳血栓 年龄校正D-二聚体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聚集率对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孙莉 阚李梅 +3 位作者 张莹 马群伟 应长江 周晓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416-142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聚集率(PAR)对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T2D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分为非抑郁组(37例)及抑郁组...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聚集率(PAR)对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T2D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分为非抑郁组(37例)及抑郁组(43例)。检测患者PAR、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PV、PAR、PDW及联合检测对T2D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空腹C肽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LT、MPV、PDW及以胶原、花生四烯酸和肾上腺素诱导的PAR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MPV(OR=2.619,95%CI 1.022~6.713)、PDW(OR=1.709,95%CI 1.011~2.890)及以花生四烯酸诱导的PAR(OR=1.070,95%CI 1.021~1.121)是T2D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V、PDW、以花生四烯酸诱导的PAR对T2DD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833、0.951,灵敏度分别为84.44%、80.00%、93.33%,特异度分别为65.71%、88.57%、97.14%;三者联合检测对T2DD诊断的AUC为0.972,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7.14%。结论 高MPV、PDW及以花生四烯酸诱导的PAR是T2D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T2DD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三者联合检测诊断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PAI-1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聚集率交互作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1
作者 张建军 靳志雄 +1 位作者 胡常晖 黄秀萍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8-53,共6页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聚集率交互作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聚集率交互作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下肢DVT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表达及多重PCR扩增目标区域后再进行高通量测序PAI-1基因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估算PAI-1基因4G/5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和血小板聚集率与DVT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分析PAI-1 SNP与血小板聚集率的交互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89.56±51.27)×10^(12)/L vs(209.16±71.91)×10^(12)/L]水平降低;D-二聚体(0.96±1.27 mg/L vs 0.45±1.26 mg/L)、PAI-1(33.26±10.12 mg/ml vs 15.14±8.56mg/ml)、卧床时间(4.12±1.20 h vs 2.32±0.78 h)和血小板聚集率(55.25%±15.56%vs 35.75%±16.23%)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5,2.550,12.227,11.249,7.757,均P <0.05)。观察组PAI-1 4G/5G基因型4G4G,4G5G和5G5G基因频率分别为41.25%,47.50%和11.25%,对照组分别为12.50%,67.50%和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5,P <0.001)。观察组PAI-1 4G/5G等位基因4G,5G频率分别为65.00%,35.00%,对照组分别为46.25%,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4,P <0.001)。与5G5G基因型患者相比,基因型4G5G,4G4G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依次升高(35.25%±12.55%vs 45.78%±13.45%,56.48%±1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7,P <0.001)。PAI-1 4G/5G位点基因型4G4G(OR=5.248,95%CI:1.787~17.124)、携带等位基因4G(OR=4.268,95%CI:1.897~15.252)和血小板聚集(OR=5.514,95%CI:1.815~21.148)是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AI-1 4G/5G位点基因型4G4G与血小板聚集率在患者下肢DVT易感性中呈正向交互作用(3.135<1.864×2.024,为次相乘模型)。结论 PAI-1 4G/5G位点基因型4G4G和血小板聚集率在患者下肢DVT易感性中呈正向交互作用且易感性显著增加,应引起临床上重视并早期制定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聚集率 交互作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及其拆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血小板聚集率及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
12
作者 鹿艺星 孙月蒙 +5 位作者 孙燕 宗毓麟 闫淑鑫 骈雪 高誉珊 李宇航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067-1073,共7页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及其拆方对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基因E敲除(ApoE^(-/-))小鼠血小板聚集率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72只Apo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饲养,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芍药散组、柔肝缓急组、健脾化浊组、活血散瘀组和...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及其拆方对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基因E敲除(ApoE^(-/-))小鼠血小板聚集率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72只Apo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饲养,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芍药散组、柔肝缓急组、健脾化浊组、活血散瘀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每组12只。12只普通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饲养。各组小鼠持续灌胃干预16周后,剥离小鼠主动脉,使用改良油红O对主动脉进行染色,使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百分比;通过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并给予活血散瘀疗效评价;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油红O染色斑块面积占比、血小板聚集率以及主动脉血管ICAM-1、VCAM-1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降低小鼠斑块面积占比、血小板聚集率、主动脉血管ICAM-1、VCAM-1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散瘀疗效评价显示,当归芍药散组以及活血散瘀组对ApoE^(-/-)小鼠活血散瘀疗效显著(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及其拆方均能不同程度的减少ApoE^(-/-)小鼠斑块面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ICAM-1、VCAM-1的表达。其中活血散瘀方剂要素在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调节粘附因子方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当归芍药散 方剂要素 血小板聚集率 内皮细胞粘附因子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吴德乾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8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血小板聚集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心功能指标(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内径值、左室收缩内径值)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胸闷、胸痛、心悸不宁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率、左室舒张内径值、左室收缩内径值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较好地缓解心绞痛症状,利于改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提升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参麦注射液 血小板聚集率 心功能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袁旭 张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24-26,共3页
目的 分析盐酸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常规治疗)与研究组(n=... 目的 分析盐酸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常规治疗)与研究组(n=48,盐酸替罗非班+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8 h后,研究组的蛋白酶活化受体(PA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后,研究组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0 d后,研究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盐酸替罗非班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路雅茹 秦勤 李广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7-609,共3页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PAG)的变化,探讨其与UA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110例UAP患者(UAP组)与111例对照(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PAG)的变化,探讨其与UA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110例UAP患者(UAP组)与111例对照(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Lp(a)、Fg水平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PAGM)的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Lp(a)、Fg水平及PAGM与UAP的关系。结果:(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UAP组Lp(a)、Fg水平及PA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223±0.156)比(0.170±0.124)mmol/l,P=0.005;(3.619±0.726)比(3.303±0.646)mg/dl,P=0.001;(45.427±11.002)%比(38.888±7.844%,P<0.01),两组BMI、FBG、TC、TG、LDL-c、HDL-c、VLDL-c、apoA、apoB及血小板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PAGM与Fg水平呈正相关(r=0.167,P=0.013),与Lp(a)水平无相关性(r=0.064,P=0.345),Lp(a)与Fg水平正相关(r=0.254,P<0.001)。(4)Logistic回归分析高Lp(a)、Fg水平及PAG与不稳定心绞痛发生有关。结论:UAP患者Lp(a)、Fg水平及PAG均显著升高,是UAP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脂蛋白(a)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聚集率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对ACS短期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评估价值分析
16
作者 陈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27-0029,共3页
探讨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对ACS短期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溧阳市中医医院检验科于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2034例病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以所观察到的短期内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按I组组别(共计1... 探讨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对ACS短期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溧阳市中医医院检验科于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2034例病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以所观察到的短期内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按I组组别(共计1420例,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与II组(共计614例,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划分,对两组实施细致化检测,就血小板聚集率数据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数据同心血管不良事件关联加以分析,同时通过运用ROC曲线对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指标评估,并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引发ACS短期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因素。结果 II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平均体积显著高于I组,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率曲线下面积(AUC)0.845(0.754-0.954),血小板平均体积曲线下面积(AUC)8.885(0.804-0.963);由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血小板聚集率项目、血小板平均体积项目是ACS短期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分析血小板聚集率数据、血小板平均体积数据,可对ACS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提供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率 ACS 短期 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 评估价值
下载PDF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与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仲婷婷 张耀元 +4 位作者 王欢欢 孙凡 张淑娟 薛茜 邹玉安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837-841,共5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与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病例组,n=60)及未合并糖尿病组(参照组,n=60),病例组根据其美国国立卫生研... 目的分析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与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病例组,n=60)及未合并糖尿病组(参照组,n=60),病例组根据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根据预后情况又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外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参照组发病48 h内及正常对照组体检时的MAR、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比较病例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发病48 h、发病第7天及发病3个月)的MAR水平,比较病例组中不同神经功能缺损亚组和不同预后亚组的MAR水平,并分析病例组MAR水平与FBG、HbAlc、NIHSS评分及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AR、FBG及HbAlc水平比较,病例组>参照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发病后不同时点MAR水平比较,发病48 h>发病第7天>发病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MAR水平比较,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预后不良者的MAR水平高于预后良好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MAR水平与FBG、HbAlc水平及NIHSS、m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MAR与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远期预后相关,可反映患者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最大聚集 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血糖 神经功能缺损 相关性
下载PDF
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上颌牙周炎患牙拔牙创凝血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陆萌萌 庄晓华 高益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者在上颌牙周炎患牙拔除后正常凝血所需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和术前合理的停药天数。方法:选取90例接受单颗上颌重度牙周炎患牙拔除的服药者(100 mg/d),分为前牙组(A组)、前磨牙组(B组)和磨牙组(C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者在上颌牙周炎患牙拔除后正常凝血所需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和术前合理的停药天数。方法:选取90例接受单颗上颌重度牙周炎患牙拔除的服药者(100 mg/d),分为前牙组(A组)、前磨牙组(B组)和磨牙组(C组),每组30例,包括术前不停药、停药3d和5d者各10例。对其行以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的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检测(LTA)后实施拔牙,根据拔牙创凝血分级表(Ⅰ级为正常,Ⅱ、Ⅲ级出血量依次增加)评估病例,分析术前不停药、不同停药时间对创面凝血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SPSS11.6)探讨使用PAgT(AA诱导值)预判术后正常凝血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1Ⅱ级病例在A组中为3例不停药和1例停药3d者,在B组中为5例不停药、2例停药3d和1例停药5d者,在C组中为6例不停药、4例停药3d和1例停药5 d者;3组其余病例为Ⅰ级。2A、B、C组AA诱导值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0.15%、13.25%和16.5%。结论: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100 mg/d)在拔除单颗上颌前牙、前磨牙、磨牙重度牙周炎患牙前经LTA-AA检测,如PAgT≥10.15%、13.25%和16.5%,可预计拔牙创凝血正常,术前可不停药;反之出血量增加,前牙病例可停药3 d,前磨牙、磨牙病例可停药5 d,并完善创面止血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率 拔牙 凝血 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检测
原文传递
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41
19
作者 张明亮 沈玉华 +5 位作者 张立敏 李大鹏 殷实 李玥 徐金铭 王伟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667-3669,共3页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在急诊PCI...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在急诊PCI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QTd的变化。结果急诊PCI治疗前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急诊PCI后,无室性心律失常出现,QTd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P<0.05);氯吡格雷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明显(P<0.05);氯吡格雷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替格瑞洛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下降更明显(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及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更快、更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缩短QT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QT离散度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