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AIS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刘茹慧 梁志刚 +1 位作者 徐璐瑶 詹焱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07-110,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征。抗血小板治疗一直是AIS急性期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AIS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征。抗血小板治疗一直是AIS急性期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AIS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可增加出血风险,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通过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发挥强效抗血栓作用。目前,阿昔单抗、替罗非班和依替巴肽三种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已被批准用于临床。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单独治疗,或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或联合血管内治疗,在预防AIS进展、抑制支架血栓形成、改善功能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均展现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以提高其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人源性抗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 Fab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崔宇杰 董宁征 +2 位作者 庞爱明 白霞 阮长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0-201,204,共3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Fab噬菌体抗体库,为进一步从抗体库中筛选人源性抗GPIIb/IIIaFab抗体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和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直接从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抗-GPIIb/IIIa)阳性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细胞中提取总RNA... 目的:构建人源性Fab噬菌体抗体库,为进一步从抗体库中筛选人源性抗GPIIb/IIIaFab抗体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和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直接从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抗-GPIIb/IIIa)阳性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扩增抗体轻链和重链Fd基因。经SacI/XbaI和XhoI/SpeI双酶切,依次将PCR产物插入噬粒载体pComb3H相应位点,电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以辅助噬菌体VCSM13进行超感染,构建成人源性Fab噬菌体抗体库。结果:成功地构建库容量达6.2×106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Fab噬菌体抗体库。结论:构建了人源性Fab抗体库,并达到建库标准,可进一步从中筛选人源性Fab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抗体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PCR 血小板糖蛋白 iib/iiia
原文传递
血栓形成机制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章靓 陈旺 +1 位作者 庞文生 胡娟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68-271,共4页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终末共同途径,因而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预防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本文对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近年来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抗血栓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血栓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 拮抗剂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谢双锋 尹松梅 +6 位作者 杨国雷 聂大年 李益清 王秀菊 马丽萍 吴裕丹 王景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四肽Arg-Gly-Asp-Ser(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CD62p表达的作用,探讨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终浓度5μmol/L,下同)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四肽Arg-Gly-Asp-Ser(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CD62p表达的作用,探讨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终浓度5μmol/L,下同)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集率(rPA,max)、静息血小板和ADP诱导的血小板CD62p表达,检测不同浓度RGDS对ADP诱导的rPA,max的抑制率和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5种浓度(50、100、200、400、800μmol/L)的RGDS对rPA,max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正常人静息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3.5±0.6)%;ADP激动的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65.6±1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0、100μmol/L的RGDS对血小板CD62p表达无抑制作用;当RGDS浓度≥200μmol/L时(200、400、800μmol/L),其可抑制血小板CD62p的表达;RGDS对rPA,max的抑制作用和其对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作用相关。【结论】RGDS浓度<200μmol/L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无影响;RGDS浓度≥200μmol/L时,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释放反应;与RGDS显著的抗聚集效应相比,其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比较小;RGDS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的作用与其抗血小板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RGDS CD62P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活性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如辉 刘梅颜 +2 位作者 胡大一 于泓 刘文红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6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活性表达的作用。方法:对60名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检测血小板CD62PE恬性,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后根据冠状动脉损害程度评分。所有患者检测FIB... 目的:探讨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活性表达的作用。方法:对60名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检测血小板CD62PE恬性,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后根据冠状动脉损害程度评分。所有患者检测FIB、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分析FIB与血小板CD62PE活性及冠状动脉危险评分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结果:以FIB浓度正常值400mg/dL为分界点,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两组,分析两组间的血小板CD62PE活性表达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发现两组间差别明显。偏相关分析在控制了其它危险因素后,显示FIB浓度与CD62PE活性表达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仍呈相关性;进一步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逐步去除高血压、血糖、血脂如TG,CHO,LDL-c等因素的作用后,发现FIB浓度和CD62PE活性表达对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的作用有显著性。结论:高浓度的FIB可促进血小板糖蛋白CD62PE受体的表达,从而促进血小板活化,并且这可能是FIB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中间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 活性表达 受体 血小板CD62P 血小板糖蛋白 冠心病患者 纤维蛋白 PE 促进 作用
下载PDF
房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_b/Ⅲ_a受体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孙燕淑 祁芸芸 袁家颖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 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CM )对 2 2例房颤患者静脉血中GPⅡb/Ⅲa 的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 2 6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结果 :房颤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 显...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 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CM )对 2 2例房颤患者静脉血中GPⅡb/Ⅲa 的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 2 6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结果 :房颤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房颤患者中的持续房颤组高于阵发房颤组 (P <0 .0 1)。结论 :房颤引起血小板激活 ,激活程度可能与房颤持续时间有关。房颤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检测GPⅡb/Ⅲa 对评估房颤患者的栓塞危险性及指导抗凝、减少栓塞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患者 GPⅡb/Ⅲa 受体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栓塞 血小板激活 持续 变化 评估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激活在再灌注心肌无复流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冯金华 赖文岩 +3 位作者 区文超 刘俭 宾建平 刘伊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8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的表面标志物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活性在心肌再灌注无复流形成前后的改变,为心肌无复流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成年杂种犬的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心肌声学造影判断心肌无复流的造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缺血... 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的表面标志物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活性在心肌再灌注无复流形成前后的改变,为心肌无复流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成年杂种犬的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心肌声学造影判断心肌无复流的造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缺血3 h后再灌注以前和3 h再灌注以后,有复流与无复流心肌的外周静脉血(PVB)和冠状窦静脉血(SVB)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活性。结果心肌缺血后再灌注以前PVB和SVB中的GPⅡb/Ⅲa受体活性均明显增高(P<0.001),提示血小板激活;3 h再灌注后心肌有复流和无复流组SVB中GPⅡb/Ⅲa受体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P<0.001),心肌无复流组受体活性下降的更加显著(P<0.01),说明心肌微循环内发生了血小板受体的消耗,意味着有血小板的聚集。结论心肌缺血可以激活血小板,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可以使心肌微循环内发生血小板的粘附聚集,这与再灌注无复流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很可能是其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 治疗 外周静脉血 冠状窦静脉血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爱华 贾建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研究膜糖蛋白(GP)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正常对照组228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32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进一步分组讨论,得出GP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 目的研究膜糖蛋白(GP)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正常对照组228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32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进一步分组讨论,得出GP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脑血管病组HPA-2基因M基因型为20.7%(T/M17.2%、MM3.5%),对照组为7.0%(T/M7.0%,MM0),经卡方检验,χ2=17.946,df=1,P=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A-2基因M基因型对照组为7.0%,栓塞组为9.8%,腔隙性脑梗死组为17.5%,大面积梗死组38.2%。组间比较,对照组与栓塞组M基因型基因频率比较P=0.4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大面积梗死组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GPⅠbα基因HPA-2作为应变量,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作为协变量,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得出HPA-2基因多态性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糖蛋白受体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I b α 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爱华 贾建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研究GP I bα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聚合链式反应对正常对照组228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32例进行研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GP I bα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GP I bα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聚合链式反应对正常对照组228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32例进行研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GP I bα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Kozak序列C等位基因(TC 33.4%, CC 4.3%)的比例达到37.7%。对照组C等位基因(TC 21.2%,CC 21.8%)的比例为23%,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 X2=17.378,df=1,P=0.03,具有显著性差异。Kozak序列C等位基因脑栓塞组21.6%;腔梗组28.1%;大面积梗塞组36.3%;对照组与脑栓塞组比较,X2=3.086,df=1,P=0.079,没有显著性差异。与腔梗组比较X2=1.854,df =1,P=0.173,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大面积梗塞组比较X2=4.293,df=1,P=0.038,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I bα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糖蛋白受体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ACS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血小板聚集率的研究——附80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苗青 薛玲 +3 位作者 李亮 吴伟利 傅向华 陈会强 《新医学》 2009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ACS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测定80例ACS患者[其中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45例]和同期5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ACS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测定80例ACS患者[其中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45例]和同期5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比较。P-选择素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采用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检测。结果:VAMI组的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8±0.4)%、(5.7±0.3)%、(67±10)%,UA组相应为(5.6±0.3)%、(5.5±0.4)%、(55±10)%,对照组相应为(2.6±0.3)%、(3.3±0.2)%、(46±8)%。AMI组和UA组的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均为P<0.01),而AMI组上述3项指标的水平均较UA组高(P<0.05~0.01)。结论:ACS患者的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正常人高,对上述3项指标的检测有助于ACS类型的筛选,早期发现AMI,以便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P-选择素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血小板聚集率 早期干预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力松 华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70-373,共4页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 受体拮抗剂 介入治疗 PTCA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冠脉病灶特征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表达率的联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晓沂 刘志忠 张金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确立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灶特征与血小板膜GPⅡb Ⅲa受体表达率的联系。方法 :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 31例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下病灶特征分为 :复杂病变组和简单病变组 ,流式细胞仪检测每例患者外周血糖蛋白 (GP)Ⅱb ... 目的 :确立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灶特征与血小板膜GPⅡb Ⅲa受体表达率的联系。方法 :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 31例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下病灶特征分为 :复杂病变组和简单病变组 ,流式细胞仪检测每例患者外周血糖蛋白 (GP)Ⅱb Ⅲa受体呈阳性表达的血小板比率 ,比较组间GPⅡb Ⅲa受体表达差异。 9例健康成人作健康观察组。结果 :冠脉造影示对应于心电图变化的罪犯病灶19例为复杂病变 ,12例为简单病变。复杂病变组血小板膜GPⅡb Ⅲa受体表达率 (5 9± 1 6 ) % ,显著高于简单病变组 2 2± 0 8% (P <0 0 1)。结论 :UAP患者冠造显示为复杂性病变者多伴有血小板膜GPⅡb Ⅲa受体表达率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小板糖蛋白 Ⅱb/Ⅲa受体表达率 UAP 病灶特征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在冠状动脉疾病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俊堂 《中国医药导刊》 2000年第1期44-46,共3页
1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 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受体分两类,即整合素类和非整合素类。整合素类糖蛋白受体由(和(两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有其独立的基因编码,两者于巨核细胞组合成一个功能单位,参与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参与血小板聚集... 1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 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受体分两类,即整合素类和非整合素类。整合素类糖蛋白受体由(和(两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有其独立的基因编码,两者于巨核细胞组合成一个功能单位,参与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参与血小板聚集的糖蛋白受体只有GPⅡb/Ⅲa(α_2bβ_3),存在于血小板膜表面,在血小板激活时大量表达,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玻联蛋白(vitronetin)受体(α_vβ_3)存在于内皮细胞、破骨细胞、血小板等,参与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和血管再狭窄的形成有关(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 糖蛋白受体 应用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苗青 吴伟利 +3 位作者 李亮 薛玲 郝国贞 傅向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99-150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收集ACS患者59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19例,2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设为对照组。测定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C反应蛋白(C...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收集ACS患者59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19例,2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设为对照组。测定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C反应蛋白(CRP),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ACS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SA患者(P<0.01)及对照组(P<0.01)。结论 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CRP在有无冠心病的人群及不同严重程度的冠心病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对其检测有助于临床上识别和预测易损斑块,发现易损病人,以便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止疾病恶化,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残率、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P-选择素 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彤 杨俊 +1 位作者 吴泳昕 武丽萍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09-210,共2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冠心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2004至2006年700名冠心病患者接受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常规应用拜阿司匹林,氯比格雷,降脂药物,...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冠心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2004至2006年700名冠心病患者接受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常规应用拜阿司匹林,氯比格雷,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转化酶抑制剂及低分子肝素.术中出现急性血栓形成14例,术后出现亚急性血栓形成6例,发现无血流或馒血流即冠状动脉内注入应用国产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7ml,随后以7ml/h持续泵入36 h,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用药后抬高的ST段立即恢复正常,无血流或馒血流现象均改善,血流恢复到TiMiⅡ~Ⅲ级.无一例造成严重并发症,亦无一例死亡.结论 国产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治疗冠心病PCI术中、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形成 急性及亚急性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替罗非班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进展与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石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6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本文介绍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进展与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及结论:作为抗血小板药中的一支奇葩,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进展十分迅速,对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选择性高,在治疗血... 目的:本文介绍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进展与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及结论:作为抗血小板药中的一支奇葩,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进展十分迅速,对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选择性高,在治疗血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方面展现了良好的治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血栓 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评价
下载PDF
比伐卢定对比肝素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在PCI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17
作者 江龙 杨人强 +11 位作者 程晓曙 詹瑞 樊瀛丽 胡利娟 武文峰 王海红 李银花 高峰 关啸 鲁昆 杨士伟 王绿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I0031-I0031,共1页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冠心病重要的治疗方法,可明显减少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及再次住院率。但PCI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及出血等不良结果,目前常规使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预防并发症,但有伴发出血的风险。...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冠心病重要的治疗方法,可明显减少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及再次住院率。但PCI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及出血等不良结果,目前常规使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预防并发症,但有伴发出血的风险。目前认为出血为PCI患者死亡率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比伐卢定作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显著减少PCI术后出血风险。目前有多项随机化试验对比比伐卢定和肝素加GPIs在PCI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证实比伐卢定比肝素加GPIs更能减少出血风险,但对其他临床事件如心肌梗死、死亡率等均有不同的结果。循证医学代表现代医学的前进方向,其核心思想是根据研究结果选择最佳治疗药物;Meta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通过增大样本量来增加研究结论的可信度,解决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比伐卢定 肝素 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受体拮抗剂 Mata分析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b/Ⅲa及其受体拮抗剂与冠心病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颖超 任志亮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7年第9期1082-1085,共4页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是血小板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受体,在凝血过程中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激活导致GPⅡb/Ⅲa构型发生变化,继而使GPⅡb/Ⅲa受体与配体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加强,纤维蛋白原在相邻血小板分子间形成桥梁,导...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是血小板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受体,在凝血过程中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激活导致GPⅡb/Ⅲa构型发生变化,继而使GPⅡb/Ⅲa受体与配体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加强,纤维蛋白原在相邻血小板分子间形成桥梁,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加速。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临床实验已证实其在PTCA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研究GPⅡb/Ⅲa及其受体拮抗剂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文对GPⅡb/Ⅲa及其受体拮抗剂与冠心病作一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冠心病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ETBT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唐宁 尹世玉 +1 位作者 卡米拉 张碧玉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依替巴肽(Eptifibatide,ETBT)对血小板聚集、释放、收缩血块和促凝活性等的影响。方法:在正常人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不同浓度ETBT,分别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依替巴肽(Eptifibatide,ETBT)对血小板聚集、释放、收缩血块和促凝活性等的影响。方法:在正常人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不同浓度ETBT,分别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rPAmax)、血小板CD62p表达百分率、血块收缩率和血小板3因子(PF3)有效性,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获得ETBT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率。结果:各种浓度(0.5~5.0μM)ETBT均对rPAmax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随ETBT浓度增加而增加;较高浓度(5.0~10μM)ETBT对血块收缩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ETBT(0~80μM)ETBT对血小板CD62p表达(P=0.425)和PF3有效性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ETBT显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对血小板CD62p表达和促凝作用的影响较小;ETBT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血块收缩的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聚集作用 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释放 临床实验 依替巴肽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Ⅰa-Ⅱa基因研究的进展
20
作者 陈森 王爱玲 余元勋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6-78,共3页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Ⅰa-Ⅱa(GPⅠa-Ⅱa)又名血小板胶原受体粘合素a2β1,能介导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基质胶原,为血小板发挥粘附和聚集功能的主要成分,在血栓形成及止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正常人群中该受体数量有很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这...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Ⅰa-Ⅱa(GPⅠa-Ⅱa)又名血小板胶原受体粘合素a2β1,能介导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基质胶原,为血小板发挥粘附和聚集功能的主要成分,在血栓形成及止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正常人群中该受体数量有很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差异与转录该蛋白的基因某些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小板糖蛋白 止血 血栓形成 血小板粘附 正常人群 基因研究 血管 GP 胶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