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狭窄的关系
1
作者 刘佳丽 张和平 +2 位作者 段志强 李栋 杨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62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资料,其中资料完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95例,有AVF狭窄的患者245例被分为1组,无AVF狭窄的患者150例为2组。记录患者的常规生化值和全血细胞计数值。结果:①1组患者NLR5.07(4.00,6.66)vs.3.46(2.63,4.15),PLR169.52(127.56,227.11)vs.125.66(89.31,165.31)及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s-CRP)1.90(0.80,2.99)vs.0.82(0.42,1.27),水平均高于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lndex,BMI)、AVF吻合方式、穿刺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结果显示NLR(OR=2.195,95%CI=1.674~2.878,P<0.001),PLR(OR=1.008,95%CI=1.002~1.012,P=0.007),Hs-CRP(OR=2.170,95%CI=1.607~2.751,P<0.001)三者均是HD患者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析显示,NL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99(95%CI=0.756~0.838,P<0.001),PLR 0.694(95%CI=0.646~0.740,P<0.001),Hs-CRP 0.717(95%CI=0.670~0.761,P<0.001),三者均可预测AVF狭窄,预测最佳临界值分别为NLR 4.08,PLR 122.49,Hs-CRP 1.62,并且3个指标联合预测效果更佳(AUC 0.870,95%CI=0.833~0.901,P<0.001),灵敏度79.18%,特异度81.33%。结论:NLR、PLR和Hs-CRP均是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狭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AST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琦 赵艳 张永宏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lymphocyte rate,PLR)联合AST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早期(<2年)复发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首都医...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lymphocyte rate,PLR)联合AST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早期(<2年)复发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RFA作为一线治疗的HCC患者6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影响HCC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早期复发的效能。结果68例患者中22例血脂代谢异常,16例高氨血症,31例有家族史,39例有抗病毒史。性别、AST、PLR对预后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PLR预测早期复发的AUC为79.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72%;AST预测早期复发的AUC为73.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50%。利用PLR、AST联合检测预测预后情况的AUC为84.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和82%。结论PLR和AST联合检测对HCC患者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成为评估HCC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常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肝癌 射频消融 复发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赞赞 王瑞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30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病人的NLR、PLR。...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30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病人的NLR、PLR。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分为不同亚组,进一步比较各亚组NLR、PLR的差异,并分析NLR、PLR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NLR、PLR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Gensini积分的增加,NLR、PLR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LR、PLR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NLR与PLR有望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 相关性 预测因子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预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准确性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溶海 梁建光 汪学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2-806,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预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STEMI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预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STEMI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组)和30例同龄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统计三组入选次日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PLR。观察组入选时均无LVSD且均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1年,随访时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并根据检测结果将观察组分为LVSD组(EF≤50%,n=63)和非LVSD组(EF>50%,n=35)。比较LVSD组和非LVSD组PLR,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LR与NSTEMI患者LVSD发生率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PLR预测NSTEMI患者LVSD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PLR与STE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观察组PL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SD组PLR最低值为66.86,最高值为744.68,平均PLR为169.78±44.96;非LVSD组PLR最低值为22.68,最高值为324.55,平均PLR为100.47±32.67,两组PLR最低值、最高值及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R与NSTEMI患者LVSD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r=0.876,P<0.01)。阈值为474.58时PLR预测NSTEMI患者LVSD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较高,PLR预测NSTEMI患者LVSD的价值良好。结论 PLR在NSTEMI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LVSD发生率相关,PLR预测NSTEMI患者LVSD的价值良好,且阈值为474.58时预测效果最优,因此对于出现PLR明显升高的NSTEMI患者需警惕其LVSD的发生并尽早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
5
作者 张艳 梁玉振 +1 位作者 陶源 顾树江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106-109,163,共5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及100例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预后效果分亚组(预后良好者为观察1组、预后不良者为观察2组)。比较不同组别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NLR、PLR、RDW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期患者的NLR、PLR、RDW较Ⅲ期、Ⅳ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NLR、PLR、RDW较观察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RDW升高以及Ⅲ~Ⅳ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病发后NLR、PLR、RDW水平显著上升且分期越高则水平越高,3个指标升高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效果有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效果 淋巴结转移 判断价值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血清胃泌素-17、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的鉴别价值
6
作者 霍佳宁 李姣姣 +1 位作者 霍小艳 霍刚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7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抗体联合血清胃泌素-17(G-17)、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检测对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治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抗体联合血清胃泌素-17(G-17)、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检测对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治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收治的94例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萎缩性胃炎组,回顾性分析同期102例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早期胃癌组。比较两组患者Hp抗体阳性率,血清G-17、IL-6水平及全血PLR水平;比较早期胃癌组中Hp抗体阳性患者和Hp抗体阴性患者血清G-17、IL-6及全血PLR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p抗体、血清G-17、IL-6、全血PLR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早期胃癌组Hp抗体阳性占比及血清G-17、IL-6、全血PLR水平均高于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中Hp抗体阳性患者血清G-17、IL-6及全血PLR水平均高于Hp抗体阴性患者;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p抗体、血清G-17、IL-6及全血PLR均能鉴别诊断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且联合检测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相较于老年萎缩性胃炎,老年早期胃癌患者Hp抗体阳性占比、血清G-17、IL-6及全血PLR水平均较高,且血清G-17、IL-6及全血PLR升高均与Hp感染密切相关,均可用于鉴别诊断老年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且联合检测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萎缩性胃炎 早期胃癌 幽门螺杆菌抗体 胃泌素-17 细胞介素-6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脑钠肽前体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张翠云 王燕 徐立婷 《中国医刊》 2025年第4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钠肽前体(pro-BNP)、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13...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钠肽前体(pro-BNP)、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132例接受三联吸入疗法治疗的AECOPD患者,治疗7 d后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评估治疗反应性,根据评估结果分为反应性良好组(47例,CAT评分较入院时改善≥2分)和反应性不良组(85例,CAT评分较入院时改善<2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IGF-1水平、pro-BNP水平及PLR,分析IGF-1、pro-BNP、PLR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对AECOPD患者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并分析不同水平IGF-1、pro-BNP、PLR对AECOPD治疗反应性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反应性不良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pro-BNP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LR均高于反应性良好组,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IGF-1水平低于反应性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与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pro-BNP、PLR与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校正其他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F-1、pro-BNP、PLR均为AECOPD患者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GF-1、pro-BNP、PLR联合预测AECOPD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5(95%CI 0.879~0.971)。结论血清IGF-1、pro-BNP及PLR与AECOPD三联吸入疗法的治疗反应性密切相关,也是AECOPD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三者联合有助于提高对AECOPD三联吸入疗法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脑钠肽前体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雾化吸入 治疗反应性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计数联合D-二聚体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潇慧 王新伟 武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联合D-二聚体(D-dimer,D-D)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联合D-二聚体(D-dimer,D-D)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31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治疗出院后进行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并根据相关标准对患儿预后进行评估,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98)和预后不良组(n=112)。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全部患儿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资料,记录入院时患儿早期预警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并收集诊断患儿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发生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PLT计数、D-D预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SOFA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NLR、D-D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LT计数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将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混杂因素,连续变量原值收入,结果表明,NLR、D-D水平是预后的保护因素(OR<1,P<0.05),PLT计数水平是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三项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9,灵敏度为94.95%,特异度为82.14%,准确度为90.32%,三者联合预测效能价值高。结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外周血NLR、PLT计数、D-D水平显著升高,三项联合检测在预测患儿28 d后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计数 D-二聚体 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 儿童 预测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冠心病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林 陈玥 张宝红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冠心病(CH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05-2019-10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70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CHD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冠心病(CH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05-2019-10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70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CHD组(130例)与对照组(非CHD组,40例);并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将130例CHD患者分为CHD低危组(45例)、CHD中危组(50例)及CHD高危组(35例)。比较4组研究对象PLR、NLR、RDW水平及Gensini积分,采用Pearson法分析PLR、NLR、RDW水平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PLR、NLR、RDW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对CH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CHD患者PLR、NLR及R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D患者Gensini积分、PLR、NLR及RDW水平均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P<0.05);CHD患者PLR、NLR及RDW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39、0.431、0.573,P<0.05);PLR、NLR、RDW单独及联合诊断CH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值分别为0.782、0.776、0.767及0.875。结论:机体内PLR、NLR、RDW水平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与CH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细胞分布宽度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对于缺血性肠病预后的判断 被引量:4
10
作者 仲海艳 张永琪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血液学参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肠病的老年患者39例,将其血常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并比较患者入院时、入院第4天或... [目的]研究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血液学参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肠病的老年患者39例,将其血常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并比较患者入院时、入院第4天或者第5天(治疗中)以及出院时的白细胞计数(WB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YMP)。计算并评价PLR、NLR。[结果]患者在入院时与治疗中各参数的比较中,只有LYMP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07);而在治疗中与出院时的各参数比较中,均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而在入院时与出院时的比较中,除了PLT差异不明显(P=0.189),其余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YMP、PLR、NLR均为缺血性肠病的预后判断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BC、LYMP、PLR、NLR对于缺血性肠病的预后判断均有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WBC 0.309;LYMP 0.401;PLR 0.681;NLR 0.781.[结论]对于缺血性肠病患者,PLR和NLR对其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肠病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预后判断 回归分析 ROC曲线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高政 屈占军 +3 位作者 国鹏飞 刘伟丽 赵庆哲 江磊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099-1109,共11页
目的:本研究作为回顾性研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我中心接受经导管主... 目的:本研究作为回顾性研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我中心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术前用药、术前和术后NLR、PLR化验检查、术中相关资料、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再入院、死亡等数据并使用ROC曲线、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Cox回归、生存曲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根据不同时间NLR、PLR等对1年预后的预测作用使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通过Cox回归模型和生存曲线继续进行预后分析,以风险比(Hazard Ratio, HR)表示死亡风险及再入院风险大小;以Log-Rank p表示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的差异,p < 0.05时考虑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本研究中共入选103例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1年永久起搏器植入率21.4%,1年再入院率14.6%,1年死亡率5.8%。ROC曲线:1年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前NLR (AUC:0.755,最佳截断值:2.98,p < 0.0001)、术后NLR (AUC:0.732,最佳截断值:6.82,p = 0.001)。术前PLR (AUC:0.650,最佳截断值:112.45,p = 0.031)、术后PLR (AUC:0.663,最佳截断值:179.66,p = 0.020)。1年再入院术前NLR (AUC:0.759,最佳截断值:2.35,p = 0.001)、术后NLR (AUC:0.594,最佳截断值:10.37,p = 0.246)。术前PLR (AUC:0.663,最佳截断值:116.97,p = 0.044)、术后PLR (AUC:0.479,最佳截断值:495.52,p = 0.793)。术前NLR (AUC: 0.848, p < 0.0001)。1年死亡:术前NLR (AUC:0.790,最佳截断值:2.75,p = 0.017)、术后NLR (AUC:0.840,最佳截断值:9.22,p = 0.005)。术前PLR (AUC:0.675,最佳截断值:181.27,p = 0.151)、术后PLR (AUC:0.409,最佳截断值:659.25,p = 0.456)。Cox回归:高术前NLR组术后1年再入院风险增加(HR: 9.56, p = 0.003),高术前NLR组术后1年再入院率29.3%,低术前NLR组术后1年再入院率3.6% (Log-Rank p = 0.0003)。高术前NLR组术后1年死亡风险增加(HR: 11.68, p = 0.025),高术前NLR组1年生存率84.4%,低术前NLR组1年生存率98.6% (Log-Rank p = 0.0044)。结论:在本研究中术前NLR可以较好的预测TAVR术后1年植入起搏器、再入院及死亡,术后NLR预测能力次之,术前PLR和术后PLR的预测能力较差。高术前NLR显著增加1年再入院的风险以及死亡的风险,高NLR组具有更高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预测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陈敏 顾伟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研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择取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23年7月。随访12个月,对患者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进... 研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择取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23年7月。随访12个月,对患者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进行检测,观察预后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 就PLR而言,治疗后的检测值同治疗前相比更低,P<0.05;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0.00%,1年总生存率为55.00%;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组间对比,低PLR组长于高PLR组,P<0.05;PCNS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LDH、ECOG评分≥2、高IELSG评分、高MSKCC评分、高PLR(P<0.05)。结论 PLR能够作为判断PCNSL患者预后的一项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预后 判断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在老年颅内出血患者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及预后影响
13
作者 唐玥 田雅丽 +1 位作者 颜伟 吴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在老年颅内出血患者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老年颅内出血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3例导管拔除后予以利...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在老年颅内出血患者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老年颅内出血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3例导管拔除后予以利伐沙班口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43例单纯溶栓患者为对照组。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5)。观察组血浆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PL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71±0.14)mg L vs.(0.83±0.22)mg L、(3.52±0.38)g L vs.(4.37±0.42)g L、(220.83±53.1)vs.(281.12±89.73)],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14±1.31)s vs.(14.18±1.52)s、(44.29±4.53)s vs.(40.28±4.1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8、9.841、3.784、3.137、4.271,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肢与健肢肘上、肘下20 cm处周径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52±0.23)cm vs.(1.83±0.27)cm、(1.02±0.12)cm vs.(1.69±0.3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31、11.87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DVT形成的生理机制与PLR相关,PLR指标对DVT的形成及预后评估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颅内出血患者 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下载PDF
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指数对AECOPD患者ICU病死率的预测效果
14
作者 姚欢 钱宇杰 张洁如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评估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HALP)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ICU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21年8月—2022年11月就诊于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AECOPD的患者共计13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评估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HALP)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ICU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21年8月—2022年11月就诊于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AECOPD的患者共计13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数据。结局指标为患者在ICU内死亡情况。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HALP指数对AECOPD患者ICU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绘制HALP指数预测ICU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据ROC曲线计算HALP指数的最大约登指数所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通过ROC曲线确定HALP指数的最佳截断值,依照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组间生存情况。结果所观察138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在ICU内死亡,病死率为15.2%。依照是否死亡进行分组,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年龄,冠心病患病率,肌肝(Cr)、尿素氮(BUN)、K+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HALP指数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的升高与ICU病死率呈明显正相关(P=0.023,HR=1.199,95%CI:1.026~1.402)。HALP指数的升高与ICU病死率呈明显负相关(P=0.007,HR=0.762,95%CI:0.626~0.927)。HALP指数预测AECOPD患者ICU病死率的AUC为0.901,最大约登指数为0.734,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82.9%。HALP指数的最佳截断值为15.75。依照HALP指数>15.75和≤15.75进行分组,结果显示两组总体存活时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5,P<0.001)。结论HALP指数的降低与AECOPD患者ICU病死率增加呈明显正相关,提示HALP指数能够作为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指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ICU病死率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比值、预后营养指数预后营养指数、细胞角质蛋白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21-1与胸腺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王总飞 易昌盛 +4 位作者 钱鑫 申思宁 郑燕 刘奇 邢文群 《癌症进展》 2024年第9期995-998,1003,共5页
目的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后营养指数(PNI)、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R-FA21-1)与胸腺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方法选取125例胸腺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及... 目的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后营养指数(PNI)、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R-FA21-1)与胸腺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方法选取125例胸腺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临床特征胸腺瘤患者PLR、PNI、CYFRA21-1。对胸腺瘤患者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不同预后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PLR、PNI及CYFRA2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织学类型、Masaoka分期、肿瘤直径胸腺瘤患者PLR、CYFRA2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织学类型、Masaoka分期胸腺瘤患者P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n=98)和预后不良组(n=27)患者组织学类型、Masaoka分期、PLR、PNI、CYFRA2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Masaoka分期、PLR、PNI、CYFRA21-1均是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论PLR、PNI、CYFRA21-1在胸腺瘤中高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是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营养指数 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哮喘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1
16
作者 时光 赵俊伟 明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62例为病例组及1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其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患者分为危重组87例、非危重组175例。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并计算NLR和PLR。比较3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哮喘危重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哮喘非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PLR显著高于哮喘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哮喘非危重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84、0.873、0.795(均P<0.01)。N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2.5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1.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NLR、PLR均升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放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血小板/淋巴细胞 预后营养指数及CA19-9与胰腺腺癌放疗后预后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建辉 罗妍 +2 位作者 陈晓 徐向升 周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及糖类抗原19-9(car...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及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3月空军总医院61例经病理确诊为胰腺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电子病历查询患者治疗前检验结果,通过电子病历记录或电话随访获得患者OS。采用Kaplan-Meier方法构建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分析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结果:利用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NLR、PLR、CA19-9增高、PNI降低、TNM分期晚,患者生存期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P=0.029,OR 2.344,95%CI:1.090~5.041);PN(IP=0.026,OR 0.477,95%CI:0.248~0.917)是胰腺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LR、PLR、PNI等是评价胰腺癌患者预后较为简单、有效的可靠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的比值 预后营养指数 CA19-9 预后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培 刘苗 +1 位作者 叶剑荣 袁仕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87-1890,1896,共5页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121例SLE患者与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121例SLE患者与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与缓解组,分析NLR、PLR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NLR和 PLR分别为4.78(2.82~7.80)和197.56(137.27~285.52),对照组NLR和 PLR分别为1.75(1.51~2.11)和113.84(98.65~131.11);SLE患者NLR和 PL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活动组的NLR和 PLR分别为5.99(3.49~10.47)和206.81(151.33~333.47),缓解组的NLR和 PLR分别为4.02(2.16~5.37)和182.09(115.00~247.14);活动组NLR、PLR与缓解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LEDAI评分与NLR、PLR呈正相关( r =0.372、0.232, P <0.05)。结论: NLR、PLR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度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哲 张灵 +2 位作者 刘洁 张斌 高炳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水平,探讨PD-1在IT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血液科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水平,探讨PD-1在IT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血液科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ITP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0.15 mg/(kg·d)的地塞米松静脉输注,1次/d或0.8 mg/(kg·d)的甲泼尼龙静脉输注,1次/d,病情好转后改为1 mg/(kg·d)泼尼松顿服,一共连续治疗4周。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情况。观察研究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表达率的变化,按治疗效果将研究组分成完全反应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不同治疗效果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计数高于治疗前,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研究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表达率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完全反应组和有效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表达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无效组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全反应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阳性表达率低于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上调可能与ITP患者疾病发展程度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程序性死亡因子-1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血小板平均体积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联合检测在老年AECOPD近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广生 李月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8-9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相关性及近期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2例老年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入院时的MPV...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相关性及近期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2例老年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入院时的MPV、WBC、NC、LC、PLT、CRP、DD、FIB、PaO_2,并记录急性加重期的肺功能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于3个月后患者处于COPD稳定期时,门诊复查血常规、凝血全项、CRP、动脉血气及肺功能,52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PV与WBC、NLR、CRP、DD、FIB、FEV_1%、FEV_1/FVC%的相关性;结果:与COPD稳定期及对照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WBC、NLR、DD、FIB及CRP水平升高,FEV_1、FVC、FEV_1%、FEV_1/FVC%降低,MPV水平在急性加重期明显降低。MPV<8.35fl作为分界点预测COPD的急性加重,敏感性约为84.6%,特异性约为86.5%;COPD急性加重期MPV降低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CRP、DD及FIB增高相关。结论:MPV及NLR可作为老年COPD病情评估的潜在炎症指标,监测MPV水平可能对于预测老年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小板平均体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急性加重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