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栓形成患者炎症指标(CRP、WBC、Nper、N)与血栓分子标记物(DD、ATⅢ、VWF)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少雄 谢伟贤 +3 位作者 邓爱红 黄泽棋 简咏芬 江志兰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3年第4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入院脑血栓形成患者于血栓发生前的炎症指标与血栓分子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88名首次入院且入院后3天内发生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血栓发生前抽血检测... 目的:探讨首次入院脑血栓形成患者于血栓发生前的炎症指标与血栓分子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88名首次入院且入院后3天内发生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血栓发生前抽血检测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总数(WBC)、嗜中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Nper)、嗜中性粒细胞计数(N)和血栓分子标记物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VWF 因子(VWF)。同一时间同一患者用EDTA抗凝管和柠檬酸钠管按要求采取静脉血各2ml并立即测定各项指标,CRP用微量全血法测定,WBC、Nper和N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测定,DD、ATⅢ、VWF用贝克曼ACL 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器检测。结果:(1)DD与CRP(r=0.237,p=0.027)有相关性,与WBC, Nper,N无相关性。(2)ATⅢ与CRP, WBC, Nper, N无相关性(3)VWF与CRP(r=0.487,p=0.008), WBC(r=0.251,p=0.017), Nper(r=0.239,p=0.025), N(r=0.260,p=0.012)有相关性。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炎症指标与血栓分子标记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脑血栓形成患者于血栓发生前可能存在炎症与血栓形成间的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炎症 血栓分子标记物
下载PDF
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的结构功能及其血栓前分子标记物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方宇 刘惠莲 +3 位作者 杨克平 杨华 蔡君 金笛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对H型、非H型高血压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血管的结构功能以及血栓前分子标记物含量变化进行比较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析。方法选取2016至2017年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Hc... 目的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对H型、非H型高血压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血管的结构功能以及血栓前分子标记物含量变化进行比较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析。方法选取2016至2017年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Hcy水平分为两组,其中Hcy>10μmol/L称为H型组,共计100例,而Hcy≤10μmol/L则为非H型组,共计130例,同时选取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患者的血管的结构功能以及血栓前分子标记物含量变化。结果相比于非H型组高血压患者,H型组的斑块更大同时数目较多,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行分级比较,我们发现H型组高血压患者比非H型组在3级程度上所占比例显著增高,0级程度较低;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无论是左侧还是右侧的ba PWV相比于非H型组都有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群的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看到两组高血压患者的GMP-140、vWF、Fbg、D-dimer的含量都具有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H型组高血压患者相比而言,H型组患者的血栓前分子标记物也具有明显的上升(P<0.05)。结论高水平的Hcy会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管的结构与功能都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降低患者血管弹性的同时产生血管斑块,并且血栓前分子标记物含量的增高,提示了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血栓分子标记物 血管结构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