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3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癫痫持续状态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
作者 祝秋玉 刘国军 +1 位作者 郭苏婵 简崇东 《右江医学》 2024年第4期371-375,共5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常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易误诊为颅内感染或其他颅内疾病,大多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且急危重,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现对笔者收治的1例TTP患者的诊疗经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常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易误诊为颅内感染或其他颅内疾病,大多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且急危重,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现对笔者收治的1例TTP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总结,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加深对TTP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迟发型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2
作者 方玮玥 姚荣欣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4-66,共3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isintegrin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13,ADAMTS13)活性缺乏导致微血管血栓形成.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以急性小脑梗死起病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3
作者 金佳伟 陈黄莹 裘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凶险的、罕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经典表现为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的三联征,或加之肾脏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凶险的、罕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经典表现为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的三联征,或加之肾脏损害及发热的五联征。TTP常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颅脑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多灶性急性或慢性脑梗死,易被漏诊或误诊。本文报道1例具备五联征,以头晕头痛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提示急性孤立性大面积小脑梗死的获得性TTP病例1例,以期为TTP的早期识别与诊治提供临床经验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小脑梗死 诊断
下载PDF
1例胰腺炎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李松 汤庆 +4 位作者 黄铭 唐宁 陈俊昆 向旭 胡松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临床上胰腺炎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病例较为少见,笔者通过对一例临床病例的回顾及文献复习,明确这类疾病的诊治要点及相关鉴别性实验室检查。当临床表现为胰腺炎合并血小板重度减少时,应进行外周血形态学检查,外周血如果出... 临床上胰腺炎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病例较为少见,笔者通过对一例临床病例的回顾及文献复习,明确这类疾病的诊治要点及相关鉴别性实验室检查。当临床表现为胰腺炎合并血小板重度减少时,应进行外周血形态学检查,外周血如果出现裂红细胞,且凝血常规检查不能完全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应及时送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抑制物测定排查TTP。对于确诊胰腺炎合并获得性TTP者,除了常规支持治疗外,尽早给予血浆置换、免疫抑制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红细胞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胰腺炎
下载PDF
美国FDA批准Adzynma用于治疗先天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
作者 夏训明(编译)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3-143,共1页
美国FDA于2023年11月9日批准武田(美国)制药公司(Takeda Pharmaceuticals U.S.A.Inc.)研发的新药Adzynma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先天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ongenital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TTP)。cTTP是一种非常罕见... 美国FDA于2023年11月9日批准武田(美国)制药公司(Takeda Pharmaceuticals U.S.A.Inc.)研发的新药Adzynma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先天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ongenital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TTP)。cTTP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主要病因是患者ADAMTS13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机体不能生产一种名为ADAMTS13的酶,而ADAMTS13则是调节机体凝血功能必不可少的。ADAMTS13的缺失会引起全身微小血管出现血栓。据估计,全美国cTTP患者不到1000人。Adzynma因此获FDA授予孤儿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DAMTS13 微小血管 凝血功能障碍 孤儿药 儿童治疗 制药公司 主要病因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预后与疗效分析
6
作者 袁芬 陈建军 +2 位作者 雷平 李林 周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8-1454,共7页
目的:总结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参数特征,分析疾病预后、急性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TTP患者的诱因、临床特征、实验室参数、治疗方案等资料,比较各因素在死亡组与生存组... 目的:总结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参数特征,分析疾病预后、急性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TTP患者的诱因、临床特征、实验室参数、治疗方案等资料,比较各因素在死亡组与生存组的组间差异;分析各因素与预后、急性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59例TTP患者中,1名4岁男童为遗传性TTP,其余58例为获得性TTP(39例为特发性TTP,19例为继发性TTP),其中男27例,女31例,中位年龄54(11-84)岁。36例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测定,34例(94.44%)患者存在酶活性降低,特发性与继发性TTP患者ADAMTS13酶活性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死亡组、存活组比较,年龄(64岁vs 51岁)、ALT/AST比值(0.61 vs 0.36)、血浆置换(TPE)次数(3次vs 8次)与持续时间(3 d vs 9 d)等因素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PE次数(OR=5.175,95%CI:1.169-22.914,P=0.030)、ALT/AST比值(OR=4.387,95%CI:1.019-18.891,P=0.047)与死亡率相关。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精神障碍程度(HR=0.200,95%CI:0.084-0.474,P<0.001)、起病至TPE启动时间(HR=0.288,95%CI:0.114-0.726,P=0.008)、治疗方案(HR=0.336,95%CI:0.125-0.902,P=0.030)与TTP急性期疗效相关。结论:高ALT/AST比值的TTP患者死亡率高;足次、足程血浆置换者死亡率低。重度神经精神障碍、诊治时间延迟、TPE无反应加用利妥昔单抗者疗效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DAMTS13 血浆置换 预后
原文传递
儿童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与临床预后:单中心回顾性数据分析
7
作者 傅玲玲 马洁 +6 位作者 魏沄沄 马静瑶 姚佳峰 张利强 王瑞欣 杨碧熙 吴润晖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 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ongenital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TTP)是一种罕见疾病,其中儿科患者病情更重,需要预防性替代治疗以避免远期不良预后。本研究旨在通过单中心数据分析,了解儿童cTTP治疗及临床预后... 目的 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ongenital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TTP)是一种罕见疾病,其中儿科患者病情更重,需要预防性替代治疗以避免远期不良预后。本研究旨在通过单中心数据分析,了解儿童cTTP治疗及临床预后的现状,为开展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15年至2021年间确诊的cTTP的起病情况、治疗模式、发作频率等临床数据,通过随诊了解肾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例cTTP患儿(男1例、女6例)均婴幼儿起病(生后数小时至28月龄),ADAMTS13酶活性为零,且均为复合杂合突变,本研究中14个ADAMTS13突变类型中8个为首次报道。中位随访时间为5.2(0.6~6.9)年,末次随访中位年龄为7(3.3~14.5)岁。均应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替代治疗:2例预防治疗患儿急性发作频率分别为0.7和1.4次/年,无并发症出现;5例按需治疗患儿平均急性发作频率为3.32(1.0~6.0)次/年,其中3例出现肾损伤并发症。结论 本研究表明ADAMTS13酶活性几乎完全缺乏而导致的婴幼儿期cTTP发病病情较重。为控制病情反复发作和预防肾、脑微血管损伤远期并发症发生,需尽早开展更有效的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婴幼儿 治疗 临床预后
下载PDF
氯吡格雷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曹成 鲁菲菲 +3 位作者 刘健 王玉 王丽昕 顾纯林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327-2332,共6页
目的了解氯吡格雷诱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针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1例冠脉造影后使用氯吡格雷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改变、血小板下降的病例进行分析。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PubMed数据库... 目的了解氯吡格雷诱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针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1例冠脉造影后使用氯吡格雷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改变、血小板下降的病例进行分析。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PubMed数据库中关于氯吡格雷诱发TTP的案例报道,结合本例病人信息,分析、讨论氯吡格雷诱发TT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在数据库中共检索到病例报道类文献11篇,共13例病人(包括本例病人)纳入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62.1±16.3)岁。用药原因多为冠脉造影和(或)支架植入术后,主要发生在用药后2~14 d,临床症状以神经症状最为常见,其次为发热、瘀斑、尿色深等,部分病例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以血小板急剧下降,外周涂片见破碎红细胞,轻中度贫血以及乳酸脱氢酶升高最为多见。治疗主要以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为主,经治疗后大部分病人(11/13)在2周内好转,2例预后不佳。结论氯吡格雷诱发TTP多发生用药后2周内,其临床表现变异性大,出现血小板急剧下降者应尽早完善相关检查以协助诊断,明确诊断或高风险者须谨慎补充血小板,及早行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物不良反应 氯吡格雷
下载PDF
难治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9
作者 张洋 华天凤 +2 位作者 郑瑶 肖文艳 杨旻 《医学新知》 CAS 2023年第3期237-242,共6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罕见疾病,常累积全身多系统,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血浆置换和糖皮质激素常作为TTP的首选治疗措施。难治性TTP是指经5次血浆置换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仍未...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罕见疾病,常累积全身多系统,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血浆置换和糖皮质激素常作为TTP的首选治疗措施。难治性TTP是指经5次血浆置换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仍未见改善。本文报道一例经血浆置换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未缓解的难治性TTP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后病情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利妥昔单抗 血浆置换
下载PDF
我如何治疗免疫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0
作者 郑兴龙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罕见但有致命性的血栓性血液病。TTP分遗传型(hereditary)和免疫型(immune-mediated)。遗传型TTP是由于ADAMTS13(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罕见但有致命性的血栓性血液病。TTP分遗传型(hereditary)和免疫型(immune-mediated)。遗传型TTP是由于ADAMTS13(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1 repeats,13)基因缺陷所致,而免疫型TTP则由ADAMTS13的自身抗体抑制了其血浆活性所致。准确和及时地对疑诊TTP的患者进行诊断和分型,并将TTP与补体介导的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complement-mediated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cHUS)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相鉴别,是近年来靶向治疗成功的关键。血浆ADAMTS13活性和抑制物(或自身抗体)的检测对TTP可疑患者的诊断和进一步处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三期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均表明,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类固醇皮质激素(corticosteroids)、卡普拉西族单抗(caplacizumab)和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四联疗法对急性免疫性TTP的治疗有效且安全。这种新疗法,可显著加速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减少治疗期间病情的反复,并缩短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住院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这种四联疗法可能降低TTP所致的死亡率和持续性微血栓所致的并发症。本文将如何诊断和处理TTP的一些最新进展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机制 诊断和治疗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张婷 郭红艳 +2 位作者 潘铭 黄建霞 王玉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0期158-159,163,共3页
张某,男,67岁,主因“肠套叠手术后4天,发热伴意识障碍1天”于2022年5月9日收入某院重症医学科。入院前患者因“肠套叠”于当地县医院行“肠套叠复位术”,术后第3天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6.31×10^(9)/L,中性粒细胞(N)14.03×1... 张某,男,67岁,主因“肠套叠手术后4天,发热伴意识障碍1天”于2022年5月9日收入某院重症医学科。入院前患者因“肠套叠”于当地县医院行“肠套叠复位术”,术后第3天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6.31×10^(9)/L,中性粒细胞(N)14.03×10^(9)/L,淋巴细胞(L)1.14×10^(9)/L,红细胞(RBC)4.00×10^(12)/L,血红蛋白(Hb)131.00 g/L,血小板(PLT)20×10^(9)/L,血肌酐(SCr)225μmol/L,尿素氮(BUN)20.64 mmol/L,白蛋白(Alb)29 g/L;第4天复查血常规示:PLT 12×10^(9)/L,SCr 235μmol/L,BUN 24.65 mmol/L,Alb 20 g/L,患者出现嗜睡、言语混乱、发热、少尿等临床表现,测体温最高为39℃,每日尿量约400 ml,遂转院至兰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利妥昔单抗 人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12
作者 沈鸣雁 王晓燕 韩琳秋 《天津护理》 2023年第5期592-594,共3页
总结1例重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多学科积极合作,开通绿色通道给予血浆置换治疗;严密防范出血风险,落实预见性护理;做好环孢素给药护理及浓度监测;分阶段开展心理护理。经过17 d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护理
下载PDF
18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
13
作者 张莉 覃春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37-0039,共3页
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疾病特征及疗效,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 2022 年3月我院诊治TTP患者18例临床资料,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结果 全... 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疾病特征及疗效,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 2022 年3月我院诊治TTP患者18例临床资料,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结果 全部患者均出现血小板减少及贫血,83.4%合并神经精神症状,50%合并发热症状,16.6%合并乏力,11.1%患者合并腹痛症状,5.5%患者合并肉眼血尿。63%患者合并肾功能损害,18例患者中只有8例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又称ADAMTS13活性检测,其活性均低于正常。22.2%患者未治疗后死亡;9例(50%)治疗有效出院。72.2%患者予以激素包括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或者泼尼松治疗。有8例(占44.4%)行血浆置换;有4例(占22.2%)患者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结论 TTP患者通过早期诊治疗效良好,同时血浆ADAMTS13 检测可辅助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浆置换
下载PDF
膜式血浆分离器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袁湘宁 张影莉 +5 位作者 唐文彬 袁琼婧 钟永 王琼 周巧玲 肖湘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膜式血浆分离器行血浆置换(PE)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为TTP并接受PE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住院患者9例,观察PE治疗前后患者... 目的观察膜式血浆分离器行血浆置换(PE)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为TTP并接受PE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住院患者9例,观察PE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8例患者存活(5例完全缓解、3例好转),1例患者(原发性TTP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PE 1次后死亡。PE治疗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体温恢复正常;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升高(P<0.01);乳酸脱氢酶(LDH)、间接胆红素(IBIL)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膜式血浆分离器行PE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TTP患者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激素 免疫抑制剂 疗效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神经精神表现和病理改变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明伟 王鲁宁 钟定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31-1033,F003,共4页
报道 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神经精神表现及其中 1例的脑病理结果 ,分析其临床与病理联系。2例病人均为青年女性 ,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证据 ,其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有语言表达困难、尖叫、谵语、偏瘫以... 报道 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神经精神表现及其中 1例的脑病理结果 ,分析其临床与病理联系。2例病人均为青年女性 ,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证据 ,其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有语言表达困难、尖叫、谵语、偏瘫以及意识障碍 ,都表现为急进性过程。例 1仅给予激素等治疗 ,于发病 4天后死亡 ,另 1例及时给予血浆置换加激素治疗 ,临床症状和和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例 1的脑病理改变为大脑、脑干、小脑广泛分布的中小血管透明样血栓形成 ,海马、颞叶等皮层神经元严重的缺血缺氧性改变。研究表明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神经系统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其病理基础为广泛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灌注不良、缺血缺氧而非脑实质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神经精神表现 病理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 脑病理状态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崔静 朱铁楠 +2 位作者 邹农 陈苗 赵永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利妥昔单抗,每周375 mg/m2,连续2~4周治疗3例难治及复发性TTP,并进行每3个月1次的随访观察。结果 3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血...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利妥昔单抗,每周375 mg/m2,连续2~4周治疗3例难治及复发性TTP,并进行每3个月1次的随访观察。结果 3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是在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的第7天(4~12d)。中位随访12个月(9~18个月),3例患者疾病均无复发,治疗期间和随访期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可有效治疗难治性或慢性复发性TTP,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樊春秋 赵弘 +1 位作者 黄小钦 武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分析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TTP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2002~2010年国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TTP患者26例,其中5例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 目的分析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TTP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2002~2010年国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TTP患者26例,其中5例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和血液科住院患者,21例来源于7篇文献报道,对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是否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进行预后分析。结果首发症状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的TTP,早期分别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脑血管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疾病早期大多数患者即有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并随着疾病发展进行性下降;头部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正常、脑梗死、脑出血和脑白质病变。结论不典型脑炎和脑血管病患者,尤其伴有血液系统异常时,应想到TTP的可能,及早进行外周血涂片并监测血常规和肾功能,早期明确诊断,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神经精神症状 临床特点 诊断
下载PDF
血浆置换成功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报道 被引量:13
18
作者 彭侃夫 赵洪雯 +4 位作者 余荣杰 孙岩 王军霞 吴亿 吴雄飞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815-816,818,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12例TTP患者,以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进行血浆置换,每日1次,血浆置换次数中位数为7次(1~9次)。结果血浆置换治疗12例患者中10例存活。血浆置换治疗后12-72h,10...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12例TTP患者,以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进行血浆置换,每日1次,血浆置换次数中位数为7次(1~9次)。结果血浆置换治疗12例患者中10例存活。血浆置换治疗后12-72h,10例存活患者清醒;血浆置换4次后发热消退,皮下无新鲜出血点和淤斑,黄疸消失,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数逐渐升高。结论血浆置换治疗TTP疗效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下载PDF
6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石茂静 高伟波 +1 位作者 黄文凤 朱继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0-214,共5页
目的:对6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1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 目的:对6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1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溶血指标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又称ADAMTS13)。根据离院时的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浆置换的差异。计算PLASMIC评分,与ADAMTS13分组比较,判断PLASMIC评分预测ADAMTS13的准确性。结果:61例TTP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48±17)岁。五联征表现者48例,仅有三联征者9例,其余4例无神经精神症状。死亡27例(44.3%),存活34例(55.7%)。61例TTP患者的血小板(12.9±9.5)×109/L,血红蛋白(66.5±20.7)g/L,外周血破碎红细胞3%(2%,7%),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为360(200,457)mg/L,乳酸脱氢酶1508(811,2134)U/L,出凝血方面基本正常。30例患者的ADAMTS13值49.0(40.8,61.3)μg/L,10例患者ADAMTS活性<5%,其余21例未查。PLASMIC评分为6~7分者58例,5分者2例,4分者1例。PLASMIC预测ADAMTS13减少或活性降低的灵敏度高达97.5%。死亡组NLR较存活组高,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X)总量和次数均较存活组显著减少,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X能明显提高TTP患者存活率。PLASMIC评分可方便、快捷地预测ADAMTS13活性降低的可能性,利于TTP的及早诊断和PEX治疗。NLR可反映全身炎症过程,但在TTP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血浆置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