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调控血栓调节蛋白表达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潘应强 沈骏 +2 位作者 潘杰 史睿 张攀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415-418,共4页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深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模型组、利伐沙班组、血栓通胶囊组和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进行DVT造模。对照组和深静脉血栓模型...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深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模型组、利伐沙班组、血栓通胶囊组和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进行DVT造模。对照组和深静脉血栓模型组灌胃3 mL生理盐水;利伐沙班组灌胃2.6 mg/kg利伐沙班片;血栓通胶囊组灌胃0.45 g/kg血栓通胶囊;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灌胃2.6 mg/kg利伐沙班片和0.45 g/kg血栓通胶囊。连续给药7 d。观察凝血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组织、血栓质量,ELISA法和qRT-PCR检测TM、MCP-1、I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利伐沙班组和血栓通胶囊组相比,联合组APTT、PT、TT显著升高,FIB含量显著降低;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明显减少;TM、MCP-1、ICAM-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内皮细胞组织切片显示联合组细胞结构损伤轻微,有极少炎症细胞附着(均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可提高血栓调节蛋白表达,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血栓通胶囊 血栓调节蛋白 抗凝 溶栓 炎症 大鼠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和一氧化氮合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汪宁 孙军 +7 位作者 刘义 锋高军 刘圆方 裴双 杨银雪 张在行 张冬焕 温昌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7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90例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临床血管内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90例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临床血管内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光光度法检测AIS患者血清TM、NOS水平,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后7 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将AIS患者分为END组(≥15分)29例和非END组(<15分)61例。对AIS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A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M、NOS水平对AIS患者发生END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END组TM、NOS水平分别为(16.07±3.69)IU/mL、(30.21±4.60)U/mL,分别高于非END组的(12.37±2.97)IU/mL、(25.27±3.72)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非END组比较,END组患者年龄较大,发作至入院时间较长,TM、NOS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发作至入院时间长、TM水平高、NOS水平高均为A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M水平预测AIS患者发生END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1.28%、86.19%、0.779,NOS水平预测AIS患者发生END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68.64%、84.29%、0.724。结论发生END的AIS患者血清TM、NOS水平较高,TM、NOS可作为预测AIS患者发生END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栓调节蛋白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马丽霞 韦新焕 +3 位作者 杜晓菲 曹振环 柳雅立 张晶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水平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硬化患者478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360例)和死亡组(11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水平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硬化患者478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360例)和死亡组(11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TM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478例患者中男319例,女159例,年龄19~86岁,平均(56.7±11.3)岁;随访时间为9.57(7.56,37.28)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越低(OR=0.972,95%CI:0.959~0.984,P<0.001)、血浆TM水平越高(OR=1.075,95%CI:1.040~1.112,P<0.001)的肝硬化患者发生死亡/肝移植的风险越高。ROC曲线结果显示,TM预测肝硬化患者死亡的AUC为0.663(95%CI:0.612~0.717,P=0.034),诊断临界值为16.05 ng/ml,灵敏度为0.6733,特异性为0.5932。结论血浆TM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肝硬化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在热射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何龙平 宋景春 +5 位作者 彭恩兰 钟林翠 林青伟 宋晓敏 邓星平 窦建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 L]、TAT[2.6(1.5,7.2)ng/m L]、PIC[0.7(0.4,1.0)μg/m L]、t-PAIC[3.8(2.1,7.0)ng/m 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 L]、TAT[23.4(10.4,44.3)ng/m L]、PIC[2.0(0.9,5.2)μg/m L]和t-PAIC[17.0(8.3,44.1)ng/m 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及t-PAIC为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M联合t-PAIC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39~0.993,P<0.001),当TM>8.2 TU/m L、t-PAIC>8.7 ng/m L时,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69.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4.1%。结论热射病患者的TM、TAT、PIC和t-PAIC可升高,TM联合t-PAIC对热射病诊断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衰竭 热射病 中暑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聂宁 鲁彦 +2 位作者 王惠雨 李斌 周荣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7期188-190,204,共4页
脓毒症是伴有高病死率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炎性反应失控和凝血功能障碍贯穿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内皮细胞是脓毒症炎性反应及凝血过程中重要的靶细胞及效应细胞,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内皮细胞表面合成的抗... 脓毒症是伴有高病死率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炎性反应失控和凝血功能障碍贯穿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内皮细胞是脓毒症炎性反应及凝血过程中重要的靶细胞及效应细胞,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内皮细胞表面合成的抗凝因子,也是内皮细胞损伤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已有研究表明,TM进入血液循环后成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可以预测脓毒症的发生及预后,以TM为治疗靶点的新型抗凝药物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recombinant human soluble thrombomodulin,rhTM)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本文将综述TM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脓毒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清营凉血方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大鼠肾组织超微结构及血栓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郑舒文 王柏森 王圣治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34-38,共5页
目的:观察清营凉血方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大鼠肾组织病理结构、超微结构和血栓调节蛋白(TM)表达的影响,探讨清营凉血方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25只大鼠随机分为5只正常组和20只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脂... 目的:观察清营凉血方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大鼠肾组织病理结构、超微结构和血栓调节蛋白(TM)表达的影响,探讨清营凉血方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25只大鼠随机分为5只正常组和20只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联合干姜造就HSPN瘀热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营凉血方低、高剂量(11.05 g/kg、44.18 g/kg)组及氯沙坦钾片(7.13 mg/kg)组,每组5只。实验造模12周,每组给药5周,给药结束后,分别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肾组织IgA沉积情况,采用ELISA及WB法分别观察血清及肾组织中TM的表达情况。结果:清营凉血方可以减少肾组织中IgA沉积,所有给药组相较于模型组IgA沉积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清营凉血方低、高剂量可以显著减少血清及肾组织中TM的表达(P<0.01)。结论:清营凉血方可以降低肾组织IgA沉积,修复肾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足细胞足突融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及肾组织TM的表达,改善血管内皮结构,减缓足细胞损伤,改善肾小球滤过屏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清营凉血方 血栓调节蛋白 足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孕期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产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亚文 周巧娟 +1 位作者 赵爱 邵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2期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PE)患者孕期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与产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PE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检测孕期TM水平,并根据产后6周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流扩张值将其分...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PE)患者孕期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与产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PE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检测孕期TM水平,并根据产后6周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流扩张值将其分为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组和血管内皮功能正常组。分析产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TM对血管内皮功能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PE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47例。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M高于血管内皮功能正常组(P<0.05)。PE患者孕期TM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呈负相关(r=-0.416,P<0.05)。SBP、DBP、hsCRP、TM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因素(OR=3.592、2.641、4.675、3.872,P<0.05)。孕期TM预测产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cut-off值为44.87μg/L,曲线下面积为0.865,灵敏度为85.11%,特异度为83.61%。结论PE患者孕期TM水平与产后血管内皮功能具有密切关联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血栓调节蛋白 产后血管内皮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
8
作者 向文柳 柯本 房向东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81-86,91,共7页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目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ESRD)除了接受透析和肾移植外,无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肾源的稀缺和肾脏替代治疗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都是目前无法攻克的难题。肾纤维化是慢...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目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ESRD)除了接受透析和肾移植外,无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肾源的稀缺和肾脏替代治疗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都是目前无法攻克的难题。肾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理表现,有效控制肾纤维化对CKD的防治至关重要。血栓调节蛋白(TM)是一种具有明确的抗炎、抗凝作用的跨膜蛋白,近年发现TM还具有抗细胞凋亡和抗纤维化的生物特性,这意味着其在CKD预防、治疗中的巨大潜力。文章就TM功能及其在肾脏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深入探讨TM与肾脏疾病的关系和相关机制,以期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肾纤维化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舜雯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4033-14037,共5页
代谢综合征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在疾病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监测把控血管内皮功能有望成为代谢综合征疾病防治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血管内皮损伤... 代谢综合征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在疾病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监测把控血管内皮功能有望成为代谢综合征疾病防治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即血栓调节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旨在为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 血栓调节蛋白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血栓调节蛋白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
10
作者 陈夏 文海杰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8期578-582,共5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血栓调节蛋白(TM)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血栓调节蛋白(TM)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105例)和认知正常组(55例),根据MMSE评分的不同将认知障碍组患者分为轻度组(57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16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及Hcy、TFPI、TM水平。对比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认知正常组患者以及认知障碍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sistic回归分析筛选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比较轻度、中度、重度认知障碍患者Hcy、TFPI、TM水平,分析Hcy、TFPI、TM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患者吸烟史、高血压病占比、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Hcy、TM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高,TFPI水平比健康对照组低,且认知障碍组患者吸烟史占比、FBG、TC、Hcy、TM水平均比认知正常组高,TFPI水平比认知正常组低(P均<0.05);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为FBG、Hcy、TM、TFPI(OR=1.517、1.507、1.749、1.679,P均<0.05);中、重度认知障碍组患者Hcy、TM水平均比轻度认知障碍组高,而TFPI水平比轻度认知障碍组低,且重度认知障碍组患者Hcy、TM水平比中度认知障碍组高,TFPI水平比中度认知障碍组低(P均<0.05);Hcy、TM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MMSE评分、MoCA各项评分均呈负相关,而TFPI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Hcy、TM水平上升、TFPI水平下降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出现血管性认知障碍之间有密切联系,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可对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是否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进行判定,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凝血致活酶 血栓调节蛋白 脑缺血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血栓调节蛋白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分析
11
作者 朱颖捷 朱巍立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4期512-515,共4页
子宫内膜癌是以阴道出血或排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因尚未明确的妇科肿瘤疾病,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有研究认为异常DNA甲基化[1]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2],DNA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对于散发性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诊... 子宫内膜癌是以阴道出血或排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因尚未明确的妇科肿瘤疾病,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有研究认为异常DNA甲基化[1]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2],DNA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对于散发性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周芮琪[4]则发现CHST11低甲基化诱导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且与临床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血栓调节蛋白 DNA甲基化
下载PDF
肺动脉CTA量化指标联合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赵永华 白雪梅 《医学临床研究》 2023年第11期1754-1757,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量化指标联合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西安市长安区医院收治的92例疑似PE患者,根据肺动脉CTA检查情况分为PE组(55例)、非PE组(37例)... 【目的】探讨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量化指标联合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西安市长安区医院收治的92例疑似PE患者,根据肺动脉CTA检查情况分为PE组(55例)、非PE组(37例),根据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高危组(20例)、非高危组(35例).比较PE组、非PE组的肺动脉CTA指标及sTM水平,分析其对PE的诊断价值;比较高危组、非高危组的肺动脉CTA指标及sTM水平,分析肺动脉CTA指标及血清sTM对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PE组右心室最大内径与左心室最大内径比值(RVD/LVD)、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距离比值(RVLD/LVLD)、Qanadli栓塞指数均高于非PE组(P<0.05).PE组sTM水平低于非PE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VD/LVD、RVLD/LVLD、Qanadli栓塞指数、sTM及四者联合诊断P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729、0.750、0.715、0.902.高危组RVD/LVD、RVLD/LVLD、Qanadli栓塞指数均高于非高危组(P<0.05),sTM水平低于非高危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VD/LVD、RVLD/LVLD、Qanadli栓塞指数、sTM及四者联合评估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704、0.735、0.741、0.702、0.907.【结论】肺动脉CTA指标RVD/LVD、RVLD/LVLD、Qanadli栓塞指数及sTM联合诊断PE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效能良好,可为临床诊断、治疗PE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影像诊断 肺栓塞/诊断 血管造影术 血栓调节蛋白/血液
原文传递
普罗布考对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水平 洪绍彩 +1 位作者 邓平 吴智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随机分为淀粉组、普罗布考组(给予普罗布考每天500 mg/kg)和对照组。第14周末处死动物进行主动脉病理学检测,酶联免疫吸...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随机分为淀粉组、普罗布考组(给予普罗布考每天500 mg/kg)和对照组。第14周末处死动物进行主动脉病理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浓度。结果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0周时明显升高,普罗布考干预6周后胆固醇水平显著小于淀粉组(P<0.05),较8周时明显降低(P<0.01)。高胆固醇饮食14周后淀粉组主动脉可见明显的斑块形成,普罗布考组斑块面积虽较对照组增厚,但显著小于淀粉组(51.54%±8.32%比84.81%±9.35%,P<0.01);淀粉组主动脉内膜较对照组显著增厚,普罗布考组主动脉内膜厚度虽较对照组厚,但显著小于淀粉组(0.58±0.17 mm比1.62±0.18 mm,P<0.01)。正常饮食兔的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很低(0.65±0.25μg/L),高胆固醇饮食后逐渐升高,与淀粉组比较普罗布考干预6周后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4.31±1.45μg/L比9.82±1.55μg/L,P<0.01);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呈正相关(r=0.72,P=0.008)。结论普罗布考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作用可能与其降脂及降低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保护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普罗布考降低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法 普罗布考 动脉粥样硬化 高胆固醇血症 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杏丁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饰 胡海云 +1 位作者 王学玉 丁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观察杏丁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 N)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的影响。方法:60例D 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杏丁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抽血测TM、vW F、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目的:观察杏丁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 N)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的影响。方法:60例D 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杏丁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抽血测TM、vW F、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及血黏度。结果:杏丁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M、vW F、FIB及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全血黏度下降(P<0.05),A PTT显著延长(P<0.01),且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D N患者体内存在内皮的损伤,高凝倾向。对D N患者早期使用杏丁治疗,可以有效地保护其血管内皮系统,改善其体内的高凝状态,对延缓疾病的进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银杏素 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糖尿病肾病患者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治疗组 杏丁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肾病(DN)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调节蛋白改变与超敏肌钙蛋白T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琪 张金红 +3 位作者 王运平 王峥辉 陈烨 杨晓莉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364-365,368,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的变化与超敏肌钙蛋白T(hypersensitivity troponin T,hsTn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AMI患者(AMI组)和健康...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的变化与超敏肌钙蛋白T(hypersensitivity troponin T,hsTn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AMI患者(AMI组)和健康人(对照组)各30例(名),采集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TM的浓度,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MI组TM、肌酐(简称Cr)及TM/Cr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与hsTnT呈正相关(r=0.524,P<0.05),TM/Cr与hsTnT呈正相关(r=0.725,P<0.05)。结论 AMI患者TM明显增加,TM与hsTnT呈正相关,且TM/Cr可做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血栓调节蛋白/肌酐比值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33G/A基因多态性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敏 姜义道 +2 位作者 尹刚 李滔 毛承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启动子区-33GA基因多态性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BPPV患者60例作为BPPV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启动子区-33GA基因多态性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BPPV患者60例作为BPPV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ELP)检测所有研究对象TM-33G/A基因多态性。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BPPV的危险因素。结果 BPPV组TM-33G/A位点G/A点突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A、AA型BPPV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GG型患者(P<0.05),GA型BPPV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AA型患者(P<0.05);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TM-33G/A GA型、AA型是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M-33G/A位点突变与BPPV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眩晕 血栓调节蛋白-3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亚军 严钟德 田进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 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1例2型DM患者血浆TM的水平;用...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 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1例2型DM患者血浆TM的水平;用放免法测定尿白蛋白(u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TH糖蛋白(THP)的排泄率,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DM组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即出现TM水平增加(P<0.05),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的增加,血浆TM水平递增。(2)血浆TM水平与UAE、α1-MG、β2-MG呈正相关,与THP呈负相关。结论 (1)血浆IM水平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2)血浆TM与UAE、α1-MG、β2-MG、TH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DM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TM
下载PDF
慢性肾小球疾病血浆和尿血栓调节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卢兴国 沈汉超 +2 位作者 陈佳兮 刘长生 贾金康 《血栓与止血学》 1998年第3期105-107,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血浆和尿血栓调节蛋白(PTM和UTM)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PTM和UTM。结果:105例PTM水平中慢性肾小球肾炎(CGN,35.21±16.06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20.21±7.04μg/L),肾病综合征(NS,71.08... 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血浆和尿血栓调节蛋白(PTM和UTM)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PTM和UTM。结果:105例PTM水平中慢性肾小球肾炎(CGN,35.21±16.06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20.21±7.04μg/L),肾病综合征(NS,71.08±42.41μg/L)和慢性肾功能衰竭(CRF,126.21±60.39μg/L)又依次递增,疾病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91例UTM结果相反,CGN(253.68±126.6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350.10±108.47μg/L),NS(159.23±86.93μg/L)和CR(93.08±61.82μg/L)又依次递增,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发现PTM与BUN、Scr、血和尿β_2MG呈正相关(r=0.5926、0.478、0.5559和0.4409,P均<0.01),与Ccr呈负相关(r=0.6143,P<0.001);UTM与Ccr呈正相关(r=0.6988),与BUN、Scr和血β_2MG呈负相关(r=-0.5039、-0.3888、-0.6020,P均<0.05)。结论慢性肾小球疾病存在PTM和UTM的明显异常,并随疾病的严重度而PTM递增,DTM递减,认为检测TM可作为肾小球血管内皮损伤的敏感指标、并可判断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尿液血栓调节蛋白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栓调节蛋白及内皮蛋白C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银平 乔佑杰 +4 位作者 武子霞 钱芳芳 姚咏明 于燕 吴瑶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后两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术后2、8、24、48和72h亚组,每组8只。留取肝、肺组织,分别检查各组动物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肝、肺组织TM和EPCR的mRNA有一定表达。CLP后2h肝、肺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8~48h肝、肺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P均〈0.01),至伤后72h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治疗组CLP后8h和24h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48h和72h的基因表达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从基因水平影响脓毒症动物组织TM及EPCR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血栓调节蛋白 内皮蛋白C受体
下载PDF
化痰祛瘀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蛋白及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文忠 曹锐 +2 位作者 庞宝森 朱宏勋 李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法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dulin,TM)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内科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62例...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法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dulin,TM)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内科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62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服化痰祛瘀汤,疗程为14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PC、PS、TM含量。结果治疗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37);两组NIHS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组治疗后血浆PC、PS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24,0.028),且PC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49)。结论化痰祛瘀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血浆PC、PS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化痰祛瘀 血浆蛋白C S 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