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8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样采集部位及采血后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1
作者 钱菁菁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血样采集部位及采血后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8月于江苏盛泽医院行血常规检验的门诊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比较不同血样采集部位血常规检验结果及不同检... 目的:分析血样采集部位及采血后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8月于江苏盛泽医院行血常规检验的门诊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比较不同血样采集部位血常规检验结果及不同检测时间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静脉血样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水平低于末梢血样,血小板计数(PLT)高于末梢血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静脉血样1、2、3号WBC、PLT、RBC、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样采集部位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且不同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无明显影响,临床检验血常规应以静脉为首选采血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样采集部位 采血后检测时间 血常规
下载PDF
血样采集部位及采血后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崔忠岩 曹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8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价值,评价血样采集部位、采血后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为血常规检验工作提供参考,以确保检验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血样提供者,总计200例。血样采集部位包括静脉血、...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价值,评价血样采集部位、采血后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为血常规检验工作提供参考,以确保检验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血样提供者,总计200例。血样采集部位包括静脉血、末梢血,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血常规,比较不同血样采集部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检验结果。另外,对比采血后检测时间(采血后0~30 min、2 h、4 h)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样采集部位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WBC、PLT、RBC、Hb)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采血后0~30 min血常规检测WBC、Hb、PLT、RBC指标水平明显有别于采血后2 h以及4 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血后2 h、4 h血常规检测WBC、Hb、PLT、RBC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样采集部位、采血后不同检测时间均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为了避免采血部位、检测时间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血样采集部位建议静脉采血,采血后检测时间越早越好,以采血后30 min内为宜,以最大程度上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 末梢血 血样采集部位 采血检测时间 血常规检验
下载PDF
引起牛血样粪便疾病分类辨识诊治
3
作者 石义 黄振强 +1 位作者 韦兰松 李崇斌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第12期35-37,共3页
牛血样粪便疾病是以出血性下痢为主要特征,临床中主要以血样血丝样、黑褐色、黑色、橘红色、紫红色、紫黑色等粪便,或稀或稠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文对引起牛血样粪便疾病进行分类辨识诊断并列举防治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血样粪便 分类辨识 诊治
下载PDF
血样收集的一般程序和使用器械
4
作者 马姚静 朱少华 《中外医疗》 2011年第33期187-187,共1页
本文探讨关于采集诊断血样的一般程序,以供医院抽血的医生、护士或其它医护人员给病人采集血样作指导,也可用于给生产皮肤穿刺类器械的制造商以参考。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几种一次性的用于采集,处理诊断用血样的器械。
关键词 血样采集 血样采集技术 婴儿血样采集 采血针 皮肤穿刺
下载PDF
不同定位方法在新生儿血样本采集中的应用及对一针穿刺成功率、足跟瘀斑、疼痛的影响
5
作者 刘凤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定位方法在新生儿血样本采集中的应用及对一针穿刺成功率、足跟瘀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江西省瑞金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11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血样本采集定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定位方法在新生儿血样本采集中的应用及对一针穿刺成功率、足跟瘀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江西省瑞金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11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血样本采集定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足跟两侧定位法进行穿刺,观察组采用三角形定位法进行足跟穿刺。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足跟瘀斑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评分以及两组新生儿采血所需时间、血标本直径、血标本合格率。结果两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足跟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采血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标本直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角形定位法进行足跟穿刺对提高新生儿血样本采集时一针穿刺成功率及降低足跟瘀斑发生率有一定效果,可显著增大血标本直径,缩短采血时间,减轻针刺时新生儿疼痛不适,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方法 新生儿 血样本采集 一针穿刺成功率 足跟瘀斑 穿刺疼痛
下载PDF
血样本延迟送检对血气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桂玲 王归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37-1138,共2页
关键词 血样本延迟送检 血气分析 血样采集 血样保存
下载PDF
动、静脉血样常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学 高长青 +1 位作者 张赤铭 牛丽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5期927-927,共1页
近年来,由于监护设备及监护水平的提高,动脉留置针的应用越来越多,临床上针对血常规的标本采集仍以静脉血样为主,如静脉血样本较难采集,也可以动脉血样检验血常规。本实验通过同一个体、同时采集的动静脉血为原始数据,对二者得出的检验... 近年来,由于监护设备及监护水平的提高,动脉留置针的应用越来越多,临床上针对血常规的标本采集仍以静脉血样为主,如静脉血样本较难采集,也可以动脉血样检验血常规。本实验通过同一个体、同时采集的动静脉血为原始数据,对二者得出的检验结果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样 检测结果 动脉留置针 标本采集 监护水平 监护设备 血样检验 原始数据
下载PDF
婚礼当天新郎醉驾,糊涂朋友托人调包了检测血样
8
作者 方菲 陈静娴 《方圆》 2023年第9期36-39,共4页
离开急诊科,刘燕倪就用微信语音通知任小军:不知道监控能否拍到,反正血样已经换成功了调包计,这个在影视剧中常出现的情节,近日却在四川省大竹县的一家医院里真实上演,而胆大的调包人,居然是当着医院值班人员和交警的面完成了这次“偷... 离开急诊科,刘燕倪就用微信语音通知任小军:不知道监控能否拍到,反正血样已经换成功了调包计,这个在影视剧中常出现的情节,近日却在四川省大竹县的一家医院里真实上演,而胆大的调包人,居然是当着医院值班人员和交警的面完成了这次“偷梁换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值班人员 急诊科 影视剧 大竹县 糊涂 血样
下载PDF
一次性静脉血样采集针应用分析及发展趋势
9
作者 韩昀初 于会华 宋立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37-0040,共4页
如今,静脉血样采集是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最常运用的采血技术是真空采血,这也是医疗行业中较为先进的技术。一次性静脉血样采集针,也常常被称作双向无菌针,一般由穿刺针、采血针及软管所构成。真空采血的操作较为方便,避免... 如今,静脉血样采集是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最常运用的采血技术是真空采血,这也是医疗行业中较为先进的技术。一次性静脉血样采集针,也常常被称作双向无菌针,一般由穿刺针、采血针及软管所构成。真空采血的操作较为方便,避免给患者造成过多痛苦,并且由于精度高与安全性好等优势大力推广于医疗方面。另外,使用一次性静脉血样采集针开展采血时,不会过于限制采血量,保护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基于此,本文探讨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其优点、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样采集针 临床运用 发展趋势 优点 不足
下载PDF
山羊垂体门脉和颈静脉血样同时收集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孝荣 王建辰 +2 位作者 王强华 马新武 李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文描述了一种实用的山羊垂体门脉和颈静脉血样同时收集法。试验中应用该法收集了19例山羊垂体门脉和颈静脉血样,并对其中7例血样分别进行血浆GnRH和LH水平的检测,然后根据两种血样红细胞压积比值曲线校正GnRH测值。结... 本文描述了一种实用的山羊垂体门脉和颈静脉血样同时收集法。试验中应用该法收集了19例山羊垂体门脉和颈静脉血样,并对其中7例血样分别进行血浆GnRH和LH水平的检测,然后根据两种血样红细胞压积比值曲线校正GnRH测值。结果表明,手术后颈静脉血浆的LH平均水平与手术前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血浆样品的激素测值分别反映了GnRH和LH的水平及其相应关系。因而认为,本试验所建立的采样法既能收集山羊垂体门脉血样,又能保持垂体的正常内分泌功能,对于内分泌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门脉血样 颈静脉血样 LH GNRH 山羊
下载PDF
酒驾案中违反法定程序采集血样及鉴定意见证据如何定性
11
作者 吴优 《森林公安》 2023年第6期13-16,共4页
一、案情简介被告人陈某曾于2015年4月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某A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罚款1900元。后该陈某因涉嫌犯危险驾驶罪,于2018年1月12日被A市公安局取保候审。A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陈某犯危险驾驶罪:2... 一、案情简介被告人陈某曾于2015年4月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某A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罚款1900元。后该陈某因涉嫌犯危险驾驶罪,于2018年1月12日被A市公安局取保候审。A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陈某犯危险驾驶罪:2017年11月11日21时许,被告人陈某在驾驶证暂扣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反法定程序 危险驾驶罪 取保候审 机动车驾驶证 鉴定意见 采集血样 驾驶证暂扣 驾驶机动车
下载PDF
血样ALT水平值在放置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毅 薛萍 徐宁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了解全血标本ALT活性测定值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献血者全血标本分别置于30、2 0、4℃保存 ,分别放置 0、8、2 4、4 8、72、96、1 2 0、1 4 4、1 6 8h后离心 ,检测ALT活性。结果 在 3种血样保存可能存在的常规工作... 目的 了解全血标本ALT活性测定值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献血者全血标本分别置于30、2 0、4℃保存 ,分别放置 0、8、2 4、4 8、72、96、1 2 0、1 4 4、1 6 8h后离心 ,检测ALT活性。结果 在 3种血样保存可能存在的常规工作温度条件下 ,ALT在 8~ 1 2h都有轻微的下降 ,2 4h有升高的趋势 ,特别是在 2 0℃和 30℃放置的血样在 72h后大幅度升高 ,在 96h溶血已经非常明显 ,再进一步检测已经没有意义 ;4℃放置的血样ALT测定值可基本稳定 1周 ,1周后溶血。结论 认识全血标本ALT值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性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贮存时间 血样 贮存温度 全血血样 献血者
下载PDF
血清快速分离胶提高实验动物血样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军 朱新勤 弥艾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8-48,F003,共2页
关键词 血清快速分离胶 血样处理 动物实验 血清生化成分 血样质量 血液检验
下载PDF
FAAS法对人体血样中铅、锌和铁的测定与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林 《现代科学仪器》 2001年第5期35-37,共3页
本文使用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体血样中铅、锌、铁的方法。确立了最佳样品处理方法和仪器的工作条件。在拟定的实验条件下 ,测定铅的特征浓度为 0 0 10ug/ml/ 1%吸收 ;测定锌的特征浓度为 0 0 0 2ug/ml1/ %吸收 ;测定铁的特征... 本文使用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体血样中铅、锌、铁的方法。确立了最佳样品处理方法和仪器的工作条件。在拟定的实验条件下 ,测定铅的特征浓度为 0 0 10ug/ml/ 1%吸收 ;测定锌的特征浓度为 0 0 0 2ug/ml1/ %吸收 ;测定铁的特征浓度为 0 0 14ug/ml/ 1%吸收。回收率分别为铅 99 2 %~ 10 1 5 % ,锌 92 5 %~ 98 6 % ,铁98 8%~ 10 3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AS血样 人体血样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探讨
15
作者 张凡 《当代临床医刊》 2020年第2期139-139,126,共2页
目的探讨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判断两种血样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静脉血样100份)和对照组(末梢血样100份),经过血... 目的探讨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判断两种血样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静脉血样100份)和对照组(末梢血样100份),经过血常规检测后,分析其检测结果,对比其差异性。结果观察组血样在0min、10min、30min的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和血红蛋白含量(Hb)水平高于同一时间段的对照组(P<0.05),两组血样不同时段的红细胞计数(RB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在0min、10min、30min等不同时段,观察组血样的WBC、RBC、PLT和Hb等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而对照组血样在30min的WBC水平较于0min、10min明显降低(P<0.05),在30min的PLT水平较于0min、10min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样和静脉血样的检测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静脉血样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不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在多次、重复检验中,能够保障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梢血样 静脉血样 血常规检测
下载PDF
人体血样吸收光谱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志敏 辛玉军 +3 位作者 王乐新 朱卫华 郑敏 郭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生命科学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针对人体血液检测这一重要课题,采用光谱分析技术,提出通过对人体血清的吸收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将其应用于疾病诊断这一国内外较少涉足的研究课题。比较了正常血样血清和异常血清的吸收光谱特性。... 生命科学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针对人体血液检测这一重要课题,采用光谱分析技术,提出通过对人体血清的吸收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将其应用于疾病诊断这一国内外较少涉足的研究课题。比较了正常血样血清和异常血清的吸收光谱特性。研究发现,正常与异常血清在大部分波段上的吸光度都是相似的,但在278nm附近吸光度有比较明显的差别;高血糖血清在285nm处的吸光度与正常血清相比明显增强,并且峰值位置产生了一定的漂移,表现出吸收光谱在吸光度和峰值位置的异常;而高血脂血清在414nm处有个较之正常血清比较明显的吸收峰。因此,通过比较光谱特性,为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血液分析的新方法。与已有的血液检测方法相比,所提出的血液光谱特性分析方法具有检测方便、分析简单、快速和易于推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光谱 血样检测 疾病诊断
下载PDF
3种保存血样方法对猪总DNA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中禄 王勇 +2 位作者 朱富旭 吴丰春 魏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索不同保存血样方法对猪全血中总DNA制备的影响。方法:采取全血4℃保存(方法Ⅰ)、沉淀白细胞加消化液室温保存(方法Ⅱ)和全血加SDS-EDTANa2缓冲液室温保存(方法Ⅲ)等3种方法保存血样,用常规方法制备总... 目的:探索不同保存血样方法对猪全血中总DNA制备的影响。方法:采取全血4℃保存(方法Ⅰ)、沉淀白细胞加消化液室温保存(方法Ⅱ)和全血加SDS-EDTANa2缓冲液室温保存(方法Ⅲ)等3种方法保存血样,用常规方法制备总DNA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方法Ⅰ、Ⅱ均能得到较纯净、完整的DNA,方法Ⅲ得率高、简便,但DNA有一定降解。结论:因方法Ⅱ勿需低温冷藏,可作为野外远距离采血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样保存 猪全血 总DNA 制备
下载PDF
预溶稀释血与全血样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彭海维 方宗君 +3 位作者 杨容 顾慧芳 付小玲 王长江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预溶稀释血样本与全血样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的差异程度及样本放置不同时间对HbA1c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全血及预溶稀释血2种样本在即刻、放置4℃24 h及48 h 3个时间段内的HbA1c含量并进行比... 目的探讨采用预溶稀释血样本与全血样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的差异程度及样本放置不同时间对HbA1c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全血及预溶稀释血2种样本在即刻、放置4℃24 h及48 h 3个时间段内的HbA1c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比较DQ-2000全自动低压液相HbA1c检测仪(简称DQ-2000)和Rio-Rad D-10全自动高压液相HbA1c检测仪(简称HPLC)间的相对偏差。结果 DQ-2000与HPLC的相对偏差为3.54%,全血及预溶稀释血样本精密度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全血样本精密度稍好于预溶稀释血。全血及预溶稀释血样本保存不同时段的HbA1c浓度均低于全血即刻浓度(P<0.001)。以全血样本即刻HbA1c浓度为参比,预溶稀释血样本即刻测定HbA1c浓度的相对偏差与其余各时段比较为最小,48 h内相同时段全血样本相对偏差较预溶稀释血小,预溶稀释血及全血样本放置4℃24 h起HbA1c测定值开始下降,部分样本在放置48 h后检测结果会有所回升,但其偏差在实验室允许误差范围内。延长保存时间至72、120 h时,部分高浓度样本测定值会急剧下降,而低浓度样本测定值会明显上升,且下降与上升均无相关性,预溶稀释血样本未出现这种情况,相对较稳定。结论采用全血样本检测HbA1c精密度较高,放置4℃48 h内稳定性较好。若样本保存时间超过48 h,采用预溶稀释血更为稳定。预溶稀释血及全血样本4℃保存时间越长其检测结果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血样 保存
下载PDF
溶血样本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詹彤 高美霞 +2 位作者 薛敏 吴敏慧 唐荣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2年第3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法 抗原检测 献血 血样 乙肝表面抗原
下载PDF
乳糜血样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结果的影响及消除 被引量:10
20
作者 左春磊 汪海清 +3 位作者 孙召东 刘波 蒋红周 朱学涛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乳糜血样的脂浊程度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Hb)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分析,对乳糜血样采取血浆置换的方法,使血液分析仪能够准确测定血红蛋白。方法健康体检者75例并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血浆置换等量的25μl,50μl,75μl脂肪乳... 目的探讨乳糜血样的脂浊程度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Hb)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分析,对乳糜血样采取血浆置换的方法,使血液分析仪能够准确测定血红蛋白。方法健康体检者75例并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血浆置换等量的25μl,50μl,75μl脂肪乳,模拟不同程度的乳糜标本,观察脂肪乳对血液分析仪测定Hb的影响;临床输入脂肪乳住院患者乳糜血样70例,分别直接上机测定和低速离心后进行血浆置换后上机测定,观察血浆置换等量生理盐水的方法,消除乳糜因素对血液分析仪测定Hb的影响。结果本次实验中75例健康体检者加入不同量的脂肪乳后引起Hb假性增高,置换后增加比为3.77%、6.41%、1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脂肪乳含量的增加,对Hb的影响也增大。70例乳糜血样患者,低速离心进行血浆置换前后检测Hb,降低比例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测定乳糜血样血红蛋白假性增高,随着脂肪乳含量的增加对Hb的影响也增大,可用生理盐水置换等量血浆的方法消除脂浊影响,保证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血样 血液分析仪 血红蛋白 消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