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妊娠期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金丹 刘彦 +1 位作者 倪鑫 孙刚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3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早产药物,早产、贫血、肝功能损害及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对妊娠期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妊娠以及早产等妊娠期疾病时母体CRH水平的变化。结果:各孕周早产孕妇血浆CRH较... 目的:探讨治疗早产药物,早产、贫血、肝功能损害及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对妊娠期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妊娠以及早产等妊娠期疾病时母体CRH水平的变化。结果:各孕周早产孕妇血浆CRH较正常对照孕妇显著升高(P<0.05)。经有效药物治疗后,血浆CRH明显回落。贫血、肝功能损害及足月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可使血浆CRH水平升高(P<0.05)。孕37周前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对血浆CRH水平无影响(P>0.05)。结论:妊娠期血浆CRH水平与早产关系密切,有可能成为预测早产的有效指标。以血浆CRH水平预测早产时,应注意排除贫血及肝功能损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妊娠期疾病 关系 放射免疫方法 测定 妊娠合并症
下载PDF
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尚合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8期19-21,共3页
目的:通过在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分析这两种物质含量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慢性脑梗死患者43例患者作为对... 目的:通过在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分析这两种物质含量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慢性脑梗死患者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两组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进行测定,观察其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皮质醇水平明显偏低时,患者的预后较好,上述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时间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进行测定,对其病情程度的判断及预后具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增长受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桂琼 刘正飞 +1 位作者 何毛毛 王晓东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624-626,共3页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e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特有的并发症,其严重危害是突然胎死宫内,具体机制尚未明了,可能是急性缺氧的结果,与子宫-胎盘-胎儿单位功能及其血流调节有关。胎盘小叶血管无神经分布...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e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特有的并发症,其严重危害是突然胎死宫内,具体机制尚未明了,可能是急性缺氧的结果,与子宫-胎盘-胎儿单位功能及其血流调节有关。胎盘小叶血管无神经分布,子宫-胎盘-胎儿单位血管床血流调控依赖于局部产生和循环中的血管舒张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是近年研究较多的血管活性物质,主要由胎盘组织分泌,是妊娠期特殊标志物,对子宫-胎盘-胎儿单位血管具有强效的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PREGNANCY 血管舒张因子 子宫-胎盘 患者 血管活性物质 胎盘组织分泌
原文传递
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武 朱建华 关伟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5期54-56,F0003,共4页
目的了解较长期使用雷公藤甲素对正常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连续灌胃7周,其中空白对照组10只:2%丙二醇2ml/kg,bid;雷公藤甲素组10只:2%丙二醇雷公藤甲素混溶液20μg/kg,bid。用放... 目的了解较长期使用雷公藤甲素对正常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连续灌胃7周,其中空白对照组10只:2%丙二醇2ml/kg,bid;雷公藤甲素组10只:2%丙二醇雷公藤甲素混溶液20μg/kg,bid。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ACTH在两组大鼠垂体中的表达。结果雷公藤甲素组血浆ACTH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ACTH在雷公藤甲素组大鼠垂体中的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雷公藤甲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可能作用机制之一是兴奋垂体ACTH神经细胞,使垂体分泌、释放ACTH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大鼠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张武 关伟 朱建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64-65,共2页
目的:了解较长期使用雷公藤甲素对正常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连续灌胃7周,其中空白对照组10只:2%丙二醇2mL·kg-1,日2次;雷公藤甲素组10只:2%丙二醇雷公藤甲素混溶液20... 目的:了解较长期使用雷公藤甲素对正常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连续灌胃7周,其中空白对照组10只:2%丙二醇2mL·kg-1,日2次;雷公藤甲素组10只:2%丙二醇雷公藤甲素混溶液20μg·kg-1,日2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浆CRH含量。结果:雷公藤甲素组血浆CRH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雷公藤甲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可能作用机理之一是兴奋下丘脑CRH神经细胞,使下丘脑合成、分泌CRH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大鼠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原文传递
穴位刺血对变应性鼻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ACTH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永红 吕琳 +4 位作者 陈红 董晔 韦金育 李延 韦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方法:以卵清蛋白建立大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穴位刺血治疗前后鼻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并设立中药穴位敷贴、二丙酸氯地米... 目的:探讨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方法:以卵清蛋白建立大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穴位刺血治疗前后鼻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并设立中药穴位敷贴、二丙酸氯地米松喷雾治疗对照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结果:变应性鼻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血浆ACT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穴位刺血治疗后上述部位的ACTH水平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穴位敷贴及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相似(P>0.05)。结论:穴位刺血疗法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ACTH有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对变应性鼻炎 大鼠 实验性变应性鼻炎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穴位刺血疗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 二丙酸氯地米松 中药穴位敷贴 血浆ACTH 治疗前后 健康对照组 正常对照组 卵清蛋白 喷雾治疗 比较结果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肾上腺性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7
作者 周霖 苏丽婷 +2 位作者 程贝贝 李金磊 苗元庆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6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合并肾上腺性库欣综合征(AC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收治的PA患者71例,根据是否合并ACS分为观察组(PA合并ACS患者,16例)和对照组(单纯PA患者,55...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合并肾上腺性库欣综合征(AC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收治的PA患者71例,根据是否合并ACS分为观察组(PA合并ACS患者,16例)和对照组(单纯PA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症、发病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年龄及病灶长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血清钾、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立位肾素活性、立位血醛固酮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1 d内24∶00时的血清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 d内不同时点(8∶00、16∶00、24∶00)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在病理结果、肾上腺双侧病变性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PA患者比较,PA合并ACS患者年龄及病灶长径更大,且血清皮质醇、血浆ACTH波动幅度更大,临床可根据这些临床特点提前做好筛查与诊断,及时检出合并ACS情况并针对性处理,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性库欣综合征 临床特点 实验室检查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病一例报告
8
作者 黄俊 黄晨 +1 位作者 陈立军 吴世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1-841,共1页
患者,女,23岁.2015年3月10日因体质量增加、出现皮肤紫纹2年,血压升高1个月入院.未婚未育.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2次/d,血压控制不佳;无糖尿病史.心脏黏液瘤手术史5年.发病以来月经不规律.查体:血压最高达240/190 mmHg(1 mmHg=0.13... 患者,女,23岁.2015年3月10日因体质量增加、出现皮肤紫纹2年,血压升高1个月入院.未婚未育.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2次/d,血压控制不佳;无糖尿病史.心脏黏液瘤手术史5年.发病以来月经不规律.查体:血压最高达240/190 mmHg(1 mmHg=0.133 kPa);满月脸,水牛背,皮肤明显紫纹,可见痤疮和多毛.实验室检查: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0.2 pmol/L(正常值1.6~ 13.9 pmol/L),血皮质醇628 nmol/L (正常值171~563 nmol/L);大、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均不能被抑制,尿儿茶酚胺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硝苯地平控释片 血压控制不佳 皮肤紫纹 血压升高 体质量增加 心脏黏液瘤
原文传递
垂体性库欣病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何新尧 陈晓 +4 位作者 施秀华 卞留贯 孙青芳 王卫庆 宁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35-539,共5页
目的分析垂体性库欣病经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切除术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2例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术后相关激素下降水平,判定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疗效。结果 ... 目的分析垂体性库欣病经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切除术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2例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术后相关激素下降水平,判定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疗效。结果 122例库欣病经蝶手术的患者,经过统计分析,其中111例缓解,11例不缓解,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的术后血皮质醇水平差异在各时间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尿皮质醇水平差异在术后1~2 d和术后3~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库欣病的有效首选方法。术后血清皮质醇水平、24 h尿皮质醇水平以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是库欣病患者经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切除术后疗效评估的最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病 血清皮质 24h尿皮质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经蝶手术
下载PDF
海医学员的防御机制和个性及其对远航中ACTH变化的影响
10
作者 陶凯忠 吴海生 +2 位作者 郭明珠 陶恒沂 蒋春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调查海军医学专业(海医)本科学员的防御机制和个性,并分析其与远航中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变化的关系。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30名海医学员远航前和远航第5天血浆ACTH含量,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以团体方式测验学... 目的:调查海军医学专业(海医)本科学员的防御机制和个性,并分析其与远航中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变化的关系。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30名海医学员远航前和远航第5天血浆ACTH含量,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以团体方式测验学员的防御机制和个性。结果:远航期间,血浆ACTH水平显著增高(P<0.01),增幅与压抑、理想化、否认和成熟防御机制相关显著(P<0.05,P<0.01),与个性特质相关不显著。个性特质,特别是神经质与某些防御机制相关显著(P<0.05,P<0.01)。结论:海医学员的防御机制与其个性特质相关,对应激反应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机制 个性 远航 ACTH 海军医学专业 本科学员 调查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载PDF
BCPT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CORT、ACTH含量及下丘脑CRH mRNA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尹艳艳 郑丽芳 +1 位作者 阚红卫 明亮 《中国药理通讯》 2005年第3期36-36,共1页
目的研究一种拟青霉代谢产物提取物(BCPT)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CORT、ACTH含量及下丘脑CRH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温和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制造大鼠抑郁模型,采用糖水消耗量法观测动物的奖赏反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目的研究一种拟青霉代谢产物提取物(BCPT)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CORT、ACTH含量及下丘脑CRH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温和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制造大鼠抑郁模型,采用糖水消耗量法观测动物的奖赏反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ticotropic hormone,ACTH)含量;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下丘脑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y)mRNA的表达。结果BCPT40、80mg.kg^-1可不同程度增加慢性应激大鼠糖水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抑郁 MRNA表达 应激大鼠 CORT ACTH 下丘脑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CRH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肛门疾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李龙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3期26-28,33,共4页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肛门疾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肛门疾病术后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接受...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肛门疾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肛门疾病术后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和24h疼痛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可的松(cortisol,COR)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疼痛评估结果及24h疼痛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CTH、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肛门疾病术后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降低术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电刺激 肛门疾病 术后疼痛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的松
下载PDF
含0.05%丙酸氯倍米松的新型泡沫制剂短期治疗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安全有效: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13
作者 Vena G.A. Cassano N. +2 位作者 D'Argento V. Milani M. 罗素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32-33,共2页
Background: Delayed pressure urticaria (DPU)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earance of typical painful skin lesions (weals) after pressure stimulus. Oral corticosteroids are effective treatments but long-term therapy is p... Background: Delayed pressure urticaria (DPU)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earance of typical painful skin lesions (weals) after pressure stimulus. Oral corticosteroids are effective treatments but long-term therapy is problematic. A new topical formulation of clobetasol propionate 0.05%in thermophobic foam (CF) (Olux) has recently become available. The foam is easy to apply, with low skin residues. Objectives: To evaluate in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the efficacy, tolerability and safety of CF in the topical treatment of DPU. Methods: Twenty-six subjects with a positive history of DPU (13 men, mean age 44 years) were enrolled in a 4-week trial. CF or the corresponding placebo were applied twice daily. Drug applic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most affected areas and in a target area where a standardized pressure challenge test was performed at baseline and at week 4.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scoring skin lesions regarding erythema, oedema and itching (0, no sign; 4, severe signs) and by calculating the area of the pressure challenge-induced lesion. Safety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plasma levels of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and cortisol. Results: CF significantly (P = 0.0001) reduced lesion area by 84%in comparison with baseline values and by 97%in comparison with the placebo group values. Lesion area in the CF group was reduced from 144 cm2 to 21 cm2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sion area and clinical lesion scores were observed in the placebo group (lesion area 201 cm2 at baseline; 216 cm2 after 4 week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improvement was observed in all treated skin areas in the CF group. Mean ±SD erythema score was reduced by CF from 1.8 ±0.6 at baseline to 0.6 ±0.5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P = 0.001). Similar modifications were observed also for oedema (from 1.6 ±0.6 to 0.2 ±0.5) and itching score. Nonsignificant modifications of plasma levels of ACTH, cortisol and glucose were observed in both study groups, in comparison with baseline values. No adverse events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trial in either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s: CF is effective, safe, convenient and well tolerated in the short-term treatment of D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慰剂对照 短期治疗 对照试验 外用制剂 泡沫材料 压力性 安全性 荨麻疹 迟发性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载PDF
高功率脉冲微波辐射对大鼠脑结构及功能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吕士杰 田志杰 +3 位作者 姜艳霞 王程 芦晓晶 潘文干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研究高功率脉冲微波辐射对大鼠垂体功能和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100,200mW/cm2强度辐照54只雄性Wistar大鼠,辐照后6,24和48h活杀大鼠取材。采用放免、电镜等方法,研究微波辐射对大鼠垂体、血浆前阿黑皮素原(PO... 目的研究高功率脉冲微波辐射对大鼠垂体功能和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100,200mW/cm2强度辐照54只雄性Wistar大鼠,辐照后6,24和48h活杀大鼠取材。采用放免、电镜等方法,研究微波辐射对大鼠垂体、血浆前阿黑皮素原(POMC)衍生肽含量的影响和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特点。结果高功率脉冲微波照射后6h,大鼠垂体β-内啡呔(β-Ep)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浆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1)。海马超微结构观察,100mW/cm2辐射后48h组表现为核变形,胞浆空化,线粒体肿胀。200mW/cm2辐射后6h组,表现为核变形,核膜粗糙,线粒体空化;48h组表现为核膜破裂,染色质溶解,线粒体嵴缺失。结论高功率脉冲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下丘脑-垂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热应激大鼠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功能,提高对热应激刺激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β-内啡呔(β-Ep)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海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