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痛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韦红艳 韦广萍 覃莉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00-0103,共4页
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痛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入院的痛风患者100例和同时期进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以及观察组(痛风患者)。研究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血... 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痛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入院的痛风患者100例和同时期进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以及观察组(痛风患者)。研究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痛风活动度评分。同时,将痛风活动度评分<2.5分的50名观察组患者划分为观察1组,将评分≥2.5分的50名患者分为观察2组。针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1组与观察2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组间比较,探究该指标与痛风患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2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观察1组。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痛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可应用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方式评价痛风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因此,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在痛风的诊疗工作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血浆纤维蛋白原 活动度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血浆纤维蛋白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伟 宋娟 +2 位作者 常钰玲 张丽翠 赵海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病历资...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病历资料,统计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病例数。比较骨转移、非骨转移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白细胞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肌酐、Gleason评分、体重指数(BMI)以及有无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多因素logistic分析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高危因素。参照病理检查结果,计算血浆纤维蛋白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准确性、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60例前列腺癌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16例骨转移,占26.67%;骨转移患者与非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分期中T3~T4期比例、PSA、血浆纤维蛋白原、Gleaso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临床分期T3~T4期(β=1.123,OR=2.078,95%CI=1.505~4.387)、Gleason评分升高(β=0.776,OR=2.001,95%CI=1.909~2.168)、血浆纤维蛋白原高表达(β=1.786,OR=3.376,95%CI=2.543~11.908)是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参照病理检查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准确性为93.33%、特异度为97.73%、灵敏度为81.2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越高,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就越大,可以作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前列腺特异抗原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登盛 管保章 蒋亚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肾功能相关性,评价其在不同肾功能状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首次确诊收治的193例APE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肾脏病饮食改良公式(MDRD)...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肾功能相关性,评价其在不同肾功能状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首次确诊收治的193例APE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肾脏病饮食改良公式(MDRD)计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利用eGFR分期将研究对象按照慢性肾脏病(CKD)分为CKD1-4组,比较不同肾小球滤过率组间临床资料(包括基础资料及实验室资料)指标的差异性;分析不同组内FIB与肾功能(血浆尿素、血胱抑素C、血肌酐、尿蛋白)的相关性;最后进行4组患者FIB与eGFR的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组间基线资料比较中年龄、血气PO2、尿酸、血淀粉酶、BNP及肌钙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观察指标水平比较只有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肾功能观察指标在患者组间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相关分析得到不同组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与血胱抑素C(r=0.2980,P<0.05)、尿蛋白(r=0.3480,P<0.05)、血肌酐(r=0.6550,P<0.05)呈正相关关系;FIB与eGFR的回归分析显示,CKD3组及CKD4组中eGFR是影响FIB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可作为肺栓塞发生时凝血功能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APE患者中肾功能损伤越严重,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血浆纤维蛋白原 肾功能
下载PDF
STEMI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及对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宋荣刚 任静 金昭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9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究与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及对经皮冠状动脉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 目的 探究与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及对经皮冠状动脉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STEMI患者作为STEMI组(n=178),另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EEMI)组(n=160)、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150)以及对照组(n=140),对比四组人员的一般资料、血脂指标,血清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STEMI组按照血清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高低分组,对比不同亚组下行PCI治疗术后的近期预后表现。结果 STEMI组、NSTE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 LDL-C)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NSTE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脂蛋白a表达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均较高,STEMI组、NSTE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血清脂蛋白a表达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均较高,STEMI组与NSTEMI组相比血清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Ⅲ组相比,Ⅱ组与Ⅰ组相比PCI治疗术后的近期预后表现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在STEMI患者可呈现出异常升高的高表达水平,同时也可对PCI术后近期预后带来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脂 血清脂蛋白A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鹏 李鑫钊 +4 位作者 梁清 张治国 刘林 韩从辉 刘大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7期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水平与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148例初诊为PCa的患者资料,其中骨转移85例(57.4%)为骨转移组,无骨转移63例(42...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水平与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148例初诊为PCa的患者资料,其中骨转移85例(57.4%)为骨转移组,无骨转移63例(42.6%)为无骨转移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FIB水平、前列腺体积、骨转移情况、年龄、体重指数(BMI)、住院时长。分析FIB、PSAD与PCa骨转移的关系。结果两组FIB、PSA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诊断PCa骨转移最佳截断点为3.840 g/L,灵敏度为54.1%,特异度为81.0%;PSAD预测PCa骨转移最佳截断点为0.393 ng/(ml·cm^(3)),灵敏度为83.5%,特异度为63.5%。logistic回归分析示FIB、PSAD与PCa发生骨转移呈正相关(OR=2.180、2.251,P<0.001)。结论FIB、PSAD其水平与骨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在诊断PCa骨转移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前列腺癌 骨转移
下载PDF
高龄剖宫产孕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栓弹力图参数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世萍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64-366,共3页
目的 探讨高龄剖宫产孕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栓弹力图参数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入高龄剖宫产孕妇80例,根据产后是否发生出血将其中40例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纳入产后出血组,其余40例未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纳入... 目的 探讨高龄剖宫产孕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栓弹力图参数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入高龄剖宫产孕妇80例,根据产后是否发生出血将其中40例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纳入产后出血组,其余40例未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纳入非产后出血组;测定并比较两组Fib水平及血栓弹力图参数,分析其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胎儿性别、吸烟史及饮酒史等一般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组的出血量明显高于非产后出血组(P<0.05);产后出血组的FIB明显低于非产后出血组(P<0.05),其余凝血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产后出血组的K值时间长于非产后出血组,MA值小于非产后出血组(P<0.05),组间Angle、α角、R值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K值、ma值在预测产后出血发生均有意义(P均<0.05),OR值分别为3.856、3.352、4.765。上述参与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产后出血患者的产前Fib及TEG参数存在明显异常,可作为评估高龄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重要预测指标,从而帮助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准确的干预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剖宫产 血浆纤维蛋白原 血栓弹力图参数 产后出血
下载PDF
消渴丸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与对血糖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董玖钰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探究消渴丸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与对血糖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330例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5例。分别予常规治疗、常规+消渴丸治疗... 目的:探究消渴丸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与对血糖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330例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5例。分别予常规治疗、常规+消渴丸治疗,比对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FBG、2hPG、HbA1c、FIB水平比对照组低,MNSI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消渴丸能提高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降低血糖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利于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 消渴丸 血糖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血浆纤维连接蛋白与^(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系
8
作者 刘文涓 刘雄英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与^(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Graveshyperthyroidism,GH)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收的^(131)I治疗后随访1年的214例GH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与^(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Graveshyperthyroidism,GH)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收的^(131)I治疗后随访1年的214例G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甲减组140例,无甲减组74例,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血浆FN、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水平、^(131)I治疗剂量间的差异。选取有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及进行两两成对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间性别、TPOAb、TGAb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的年龄、^(131)I治疗剂量和血浆F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131)I治疗剂量和血浆FN与最终预测结果相关(P<0.05),其OR值分别为0.896、1.005。两两比较中年龄为20~39岁组和40~59岁组间早发甲减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剂量为203.5~351.5 MBq组和370~555 MBq组间早发甲减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FN是新发现的早发甲减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血浆FN浓度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早发甲减,可作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连接蛋白 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31)I治疗
下载PDF
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杨晓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0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经临床有效治疗...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经临床有效治疗后,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患者占比为70.59%(48/68),植物生存(植物生存组)患者占比为20.59%(14/68),死亡(死亡组)患者占比为8.82%(6/68)。①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组内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后3 d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入院时,治疗后1、2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物生存组患者治疗后2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1、2周,死亡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7.20±1.78)、(7.29±1.80)g/L高于植物生存组的(5.19±1.53)、(4.04±1.60)g/L及预后良好组的(4.03±0.87)、(2.11±0.71)g/L,植物生存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组内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后3 d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入院时,治疗后1、2周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1、2周,死亡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1.92±0.54)、(2.04±0.41)mg/L高于植物生存组的(1.46±0.42)、(1.29±0.31)mg/L及预后良好组的(1.14±0.29)、(1.08±0.26)mg/L,植物生存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能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提供有益参考信息,值得重视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浆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预后
下载PDF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抗凝血酶-Ⅲ、血红蛋白联合D-二聚体对预测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杨丽萍 张伟峰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5期59-60,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抗凝血酶-Ⅲ、血红蛋白联合D-二聚体对预测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0例无产后出血的健...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抗凝血酶-Ⅲ、血红蛋白联合D-二聚体对预测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0例无产后出血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基本情况,血浆纤维蛋白、抗凝血酶-Ⅲ、血红蛋白联合D-二聚体表达水平,并分析对于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瘢痕子宫、产次、妊娠周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分娩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Fbg、AT-Ⅲ、Hb、D-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Fbg、AT-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b、D-D水平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bg、AT-Ⅲ、D-D均为产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均可能对孕妇产后出血具有一定影响,Fbg、AT-Ⅲ、D-D均为产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临床可以考虑对孕妇应用Fbg、AT-Ⅲ、D-D三者联合对产后出血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血浆纤维蛋白 抗凝血酶-Ⅲ 血红蛋白 D-二聚体
下载PDF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修复皮肤创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焱 徐爽 苏陵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0-251,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浆纤维结合蛋白修复皮肤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皮肤创伤患者随机分成两 组,Fn观察组和红汞对照组,创面做常规清洗后,分别涂Fn制剂及红汞。结果 Fn观察组用药次数少,平均20次 左右,平均停止渗出时间为9... 目的 观察血浆纤维结合蛋白修复皮肤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皮肤创伤患者随机分成两 组,Fn观察组和红汞对照组,创面做常规清洗后,分别涂Fn制剂及红汞。结果 Fn观察组用药次数少,平均20次 左右,平均停止渗出时间为9.5h,平均愈合时间为5d,一期愈合率为90%,无一例感染,而且止痛效果较好。结论 Fn制剂修复皮肤创伤临床疗效优于红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 修复 创作 临床应用 Fn制剂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玥 周瑜 +3 位作者 张建容 周中淑 王礼 杨清武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692-3694,共3页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水平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病发展类型将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水平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病发展类型将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每组各60例。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Fb的变化情况。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Fb较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水平和Fb在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提示严密监控患者血小板参数和Fb的变化情况对脑梗死的治疗,以及疾病演变的判断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李凤山 王振海 刁士元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6例脑梗死患者(CI组)、2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CI组)和48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浆Fib及CRP含量。在CI患者入院当天和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6例脑梗死患者(CI组)、2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CI组)和48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浆Fib及CRP含量。在CI患者入院当天和4周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结果CI组和LCI组血浆Fib、CRP水平和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NDS重型患者血浆Fib、CRP含量明显高于中型、轻型患者(均P<0.01);中型患者血浆CRP含量显著高于轻型患者(P<0.01)。血浆Fib和CRP含量异常组患者住院4周时显著进步和进步的比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无变化和死亡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ACI患者血浆Fib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病情重的患者升高更明显;血浆Fib、CRP含量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晓生 曲惠青 +1 位作者 鹿树军 王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6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并分析FIB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2例,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150例)和单纯T2DM无并发症组(102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100例...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并分析FIB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2例,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150例)和单纯T2DM无并发症组(102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收集3组临床资料,比较纤维蛋白酶(FIB)水平。再根据FIB水平将DPN组分为低FIB水平(FIB≤4 mg/dl)亚组65例和高FIB水平(FIB>4 mg/dl)纤维蛋白酶亚组(85例),观察两亚组临床资料分布特点,检测神经传导速度。采用Pearson单因素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IB的影响因素。结果 (1) DPN组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FIB均高于NC组和T2DM组(P <0.05);T2DM组FPG、2 h PG、Fins、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HDL-C、FIB及吸烟例数均高于NC组(P <0.05)。(2) FIB>4 mg/dl亚组年龄、糖尿病(DM)病程、BMI、FPG、2 hPG、Fins、Hb A1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MA-IR及吸烟例数均高于FIB≤4 mg/dl亚组(P <0.05)。(3) FIB>4 mg/dl亚组SCV和MCV较FIB≤4 mg/dl亚组降低(P <0.05)。(4)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FIB水平与年龄、糖尿病(DM)病程、体重指数(BMI)、FPG、HbA1c、TC、TG、LDL-C及吸烟呈正相关(P <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TG、HbA1c及吸烟为FIB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DPN患者血浆FIB水平升高,神经传导速度下降,BMI、TG,HbA1c及吸烟是DPN患者FIB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血浆纤维蛋白原 神经传导速度 相关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术真 李拴德 +5 位作者 李丽娜 原亚文 韩雪玲 杨喜民 赵永侠 唐宗椿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5-106,11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结合蛋白 ( Fn)在急性颅脑损伤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EN 63 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 9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轻、中、重型各 3 0例 )血浆 Fn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伤后早期患者血浆 Fn水平即明显高...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结合蛋白 ( Fn)在急性颅脑损伤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EN 63 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 9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轻、中、重型各 3 0例 )血浆 Fn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伤后早期患者血浆 Fn水平即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0 1 ) ,伤情越重血浆 Fn升高越明显。Fn高峰期出现在伤后第 3、7天后随病情恢复逐步下降。结论 血浆 Fn水平变化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动态检测患者血浆 Fn水平变化 ,有助于临床观察颅脑损伤的演变过程 ,并可间接了解患者的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 FN 免疫学 抗体
下载PDF
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脑梗死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包继明 袁惠娟 +1 位作者 刘远辉 张东淑 《江苏中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g)并进行分析。结果: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 目的:探讨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g)并进行分析。结果: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的TC水平与其余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型患者LDL-C水平与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痰湿蒙神型、风火上扰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痰湿蒙神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Fg水平与其余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及血浆Fg水平与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两者均可作为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指导中医微观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医证型 血脂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青 陈彤 +2 位作者 王洁 倪彬 尹岭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3年第3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方法对 2 12 4名老年个体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 ,按脑梗死诊断标准分为脑梗死组非脑梗死组 ,在脑梗死组的 333人中 ,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化验 ,在非脑梗死组中完...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方法对 2 12 4名老年个体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 ,按脑梗死诊断标准分为脑梗死组非脑梗死组 ,在脑梗死组的 333人中 ,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化验 ,在非脑梗死组中完全随机按 1∶ 2抽取 6 6 6人作为对照 ,亦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检查 ,行 t检验。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应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 ,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浆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聚集率 老年人 相关性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莉春 李勇 +1 位作者 傅健 施万菁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8年第3期265-266,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雯 张湖萍 +1 位作者 文晖 成蓓 《微循环学杂志》 2006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65例患者分为3组:UAP组(n=23)、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2)和对照组(n=20)。UAP组又分为有并发症组(n=17)和无并发症组(n=6)两个亚组。入院时取静脉血检...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65例患者分为3组:UAP组(n=23)、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2)和对照组(n=20)。UAP组又分为有并发症组(n=17)和无并发症组(n=6)两个亚组。入院时取静脉血检查血糖、血脂、血浆Fib水平和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等。UAP组48h后重复检测Fib和CRP。结果:UAP组CRP、Fib血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P组CRP、Fib血浆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院时,有并发症组血浆Fib和CRP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48h后,有并发症组的Fib、CRP血浆水平较入院时高(P<0.05),而无并发症组较入院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48h前后血浆Fib和CRP水平的变化,可能反映了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患者 蛋白含量 血浆纤维 不稳定型 动脉血栓形成 血浆FIB 反应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