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增胜 聂玉玲 +4 位作者 郎涛 张晓燕 蔺思颖 王晓敏 毛敏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治疗DSA阳性患者,检测移植前后DSA水平,主要评估分析其植入情况。结果8例DSA性患者7例获得供者细胞稳定植入,嵌合率均为100%,1例血小板植入不良。经过DFPP、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处理后为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3911±2499),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01),8例患者中有3例转为弱阳性。干细胞回输第3天复测MFI(907士997),较干细胞回输前再次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5,P=0.002)。8例患者仅1例发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脱敏联合大剂量IVIG和利妥昔单抗,尽量输注高剂量的干细胞,可以降低DSA水平促进供者干细胞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供者特异性抗体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改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
2
作者 吴承高 刘威 +5 位作者 况林菊 刘强 熊伟 胡飘萍 张长林 乐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综合治疗组和DPMAS+HPE组,倾向得分匹配消除组间混杂偏差,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2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3例HBV-ACLF病例,其中治疗组13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1次DPMAS+HPE。237例单纯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经倾向得分匹配(PSM)后纳入1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下降幅度(446.5 vs 159.0、317.0 vs 92.0、5.2 vs 0.3)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DPMAS+HPE治疗是HBV-ACLF患者30 d和90 d死亡独立保护因素(30 d:OR=0.497,P<0.05;90 d:OR=0.436,P<0.05);治疗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 d:50.71%vs 44.12%,P<0.05;90 d:30.15%vs 22.79%,P<0.05)。结论DPMAS+HPE能改善HBV-ACLF患者肝功能和短期生存率,可作为1种有效治疗HBV-ACLF患者的人工肝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预后转归
原文传递
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结果
3
作者 邹波 朱龙川 +2 位作者 甘达凯 张鑫垚 姚雪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2,359,共6页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信封法将100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信封法将100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护肝、退黄、降酶、抗病毒、预防出血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血浆置换(PE)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LPE+DP⁃MAS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90 d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90 d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E+DPMAS联合治疗ACLF患者,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功能 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2例
4
作者 丛慧颖 崔宏伟 +3 位作者 于天为 陈小刚 李杰 董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肿瘤治疗的革命性突破,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可以引起各系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发生。本文报道2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接受ICI治疗后出现TEN的病例,分别为1例早期SJS/TEN病例和1例难治性TEN病例,两例患者均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肿瘤治疗的革命性突破,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可以引起各系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发生。本文报道2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接受ICI治疗后出现TEN的病例,分别为1例早期SJS/TEN病例和1例难治性TEN病例,两例患者均应用血浆置换治疗作为一线治疗,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合系统性内科治疗,2例患者后期均获得痊愈且无复发。ICI相关TEN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故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及及时救治至关重要。此2病例早期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效果较好,为ICI相关重度irAE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治疗儿童AQP4-Ig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1例及文献分析
5
作者 张耀元 李树军 +2 位作者 麻赫锴 任瑞娟 王志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主要由体液免疫参与的抗原—抗体介导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谱,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女性居多,儿童病例占3%~5%[1]。国际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小组(Internation...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主要由体液免疫参与的抗原—抗体介导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谱,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女性居多,儿童病例占3%~5%[1]。国际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小组(International Panel for Neuromyelitis Optica Diagnosis,IPND)2015年提出广义NMOSD概念,包括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极后区综合征、间脑综合征、急性脑干综合征、急性大脑综合征在内6项核心临床特征(Cor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CCC),并以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作为分层,制定AQP4-IgG阳性、AQP4-IgG阴性或AQP4-IgG未知状态诊断标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4抗体 血浆置换 儿童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血浆置换治疗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范潇月 刘建英 +2 位作者 张悦 洪芹 陈琳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HBV-ACLF患者根据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DPMAS序贯P...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HBV-ACLF患者根据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DPMAS序贯PE组(n=45例)和PE组(n=47例)。PE组接受单纯PE治疗,DPMAS序贯PE组接受DPMAS序贯P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及12周时的好转率及存活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及12周时的血清炎性因子、内毒素水平(ET)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周好转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好转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4周及12周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4周及12周时,DPMAS序贯PE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ET水平低于PE组(均P<0.05);DPMAS序贯PE组治疗4周时的MELD评分低于PE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DPMAS序贯PE治疗HBV-ACLF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内毒素水平,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加急性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内毒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去淋巴细胞血浆置换治疗急进性肾炎Ⅰ型并膜性肾病1例
7
作者 李禹蒙 邢丽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急进性肾炎是一组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病情发展极为迅速,是肾内科一种急危重症疾病。本文报道1例急进性肾炎I型合并膜性肾病。患者女,33岁,因“发热10 d,血尿7 d,血肌酐升高3 d”于2021年5月31日收入哈... 急进性肾炎是一组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病情发展极为迅速,是肾内科一种急危重症疾病。本文报道1例急进性肾炎I型合并膜性肾病。患者女,33岁,因“发热10 d,血尿7 d,血肌酐升高3 d”于2021年5月31日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无咳嗽、咳痰、咯血,自行口服“布洛芬”治疗;7 d前出现肉眼血尿,伴尿急、尿痛、腰痛、眼睑水肿,自觉尿量减少,全程血尿,无血块,无关节痛,无双下肢水肿;3 d前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头孢菌素”治疗,查血肌酐243.5μmol/L。既往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急进性肾炎 膜性肾病
下载PDF
肾移植非糖尿病患者血浆置换或透析的危险因素
8
作者 王乐 陈颖力 +3 位作者 张凯璐 张银福 杜瑞妮 高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6期953-957,共5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非糖尿病患者血浆置换或透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的50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9例,女158例,年龄15~65岁。根据移植后1年内有无血浆置换或透析,... 目的探讨肾移植非糖尿病患者血浆置换或透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的50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9例,女158例,年龄15~65岁。根据移植后1年内有无血浆置换或透析,分为有治疗组(49例)和无治疗组(458例)。采用非参数检验、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置换或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无治疗组相比,有治疗组术后第8天空腹血糖(FPG)≥7.8 mmol/L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比例较高,术后第8天胱抑素C(CysC)和肌酐水平较高,肾小球滤过率较低(χ^(2)=5.202、5.030,Z=-4.676、-5.002、-4.93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第8天FPG≥7.8 mmol/L[OR=1.216,95%置信区间(CI)1.003~1.473,P<0.05]和术后第8天CysC(OR=1.610,95%CI 1.300~1.995,P<0.05)是血浆置换或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第8天FPG和CysC两个临床指标可用来评估是否增加肾移植非糖尿病患者血浆置换或透析的风险,以便早期评估、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糖尿病 血浆置换 透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文苑 祝娟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1,共6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CLF合并AKI...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CLF合并AKI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分为DPMAS序贯PE联合CRRT组(观察组,n=31),DPMAS序贯PE组(对照组,n=59)。收集所有患者入院一般资料、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包括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指标等,计算eGFR、MELD-Na评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内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8.4%(15/31),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27.1%(16/59)(χ^(2)=4.071,P=0.044)。两组血液净化方式均可有效改善TBil、ALT、AST、PTA、Scr、PCT、CRP、e GFR及MELD-Na评分(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PLT及Hb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而BUN、Alb、INR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AST、Scr、PCT、e GFR、MELD-Na评分、Hb、PLT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PMAS序贯PE联合CRRT模式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改善肾功能,稳定机体内环境,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肾损伤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下载PDF
血浆置换在小儿肾脏风湿疾病治疗的应用及护理
10
作者 周佳 张慧 +6 位作者 周清 赵蕊 沈霞 刘帆 徐虹 沈茜 方晓燕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分析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在小儿肾脏风湿疾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观察,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21年1月—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和风湿科收治并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患儿,家属签署知... 目的分析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在小儿肾脏风湿疾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观察,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21年1月—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和风湿科收治并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经颈内静脉建立血管通路,对9例患儿进行28例次血浆置换治疗。并对患儿的原发病、治疗前后指标、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儿28例次TPE治疗期间患儿出现过敏反应9例次(32.1%)、低钙血症9例次(32.1%)、低血压4例次(14.2%)、体外循环凝血1例次(3.6%)、导管功能不良1例次(3.6%),28例次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均顺利完成血浆置换治疗。无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在血浆置换过程中,应对不同疾病儿童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对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带来的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确保血浆置换临床运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小儿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彭雪娇 叶诗洋 +3 位作者 黄小勇 姜安丽 廖明燕 王晓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7-241,共5页
血浆置换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神经病学、血液病学及代谢紊乱性疾病等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但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国内暂时未普遍使用。本文就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等特点,对血浆... 血浆置换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神经病学、血液病学及代谢紊乱性疾病等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但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国内暂时未普遍使用。本文就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等特点,对血浆置换治疗方法及其对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治疗机制、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 治疗机制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在重症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钟瑶 夏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4-248,共5页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在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疗效肯定。PE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去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补充正常的血浆成分等。在对寻常型天疱疮、中毒性表皮松解综合症和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等重症免疫相...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在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疗效肯定。PE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去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补充正常的血浆成分等。在对寻常型天疱疮、中毒性表皮松解综合症和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等重症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治疗中,PE的应用愈加广泛。本篇综述就近年来PE在国内外重症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概述,为临床重症皮肤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症皮肤病 寻常型天疱疮 中毒性表皮松解综合症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联合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3~4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
13
作者 周小红 杨景 袁明娟 《肝脏》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评估血浆置换(PE)和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治疗3~4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接诊的64例3~4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E联合DPMAS治疗32例,单纯药物治疗32例... 目的评估血浆置换(PE)和双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治疗3~4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接诊的64例3~4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E联合DPMAS治疗32例,单纯药物治疗32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TBil、ALT、AST、凝血功能指标(PT)的变化,并对不良临床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PE联合DPMAS组的总有效率为87.5%(28/32),比单纯药物组的65.6%(21/32)明显提高。PE联合DPMAS组在降低胆红素和提高凝血功能(P值分别为0.017和0.025)方面有更好的表现,而两组治疗后转氨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97和0.10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PE联合DPMAS治疗3~4级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重症妊娠急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贾学锋 刘攀 +1 位作者 龙海飞 彭昕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重症妊娠急性脂肪肝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血浆灌流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重症妊娠急性脂肪肝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血浆灌流治疗,观察组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FIB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Scr、BUN、T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重症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急性脂肪肝 血浆灌流 血浆置换 肝肾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1例
15
作者 周潇清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7期50-51,共2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由于内源性胰岛素缺乏,可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本文报道DKA合并严重高脂血症患者1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基层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青少年 高脂血症
下载PDF
评价舒适护理应用于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
16
作者 石晓君 何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94-0197,共4页
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80例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舒适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睡眠障碍... 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80例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舒适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睡眠障碍得分、生存质量评分、肝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舒适护理用于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 重型肝炎 疗效
原文传递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浆置换发生滤器破膜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陈雪 包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89-0092,共4页
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SAP)患者行血浆置换过程发生滤器破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自制血浆置换资料调查表对102例行血浆置换的HL-SAP患者进行数据收集。结果 17例(16.67%)患者发生了滤器破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机... 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SAP)患者行血浆置换过程发生滤器破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自制血浆置换资料调查表对102例行血浆置换的HL-SAP患者进行数据收集。结果 17例(16.67%)患者发生了滤器破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是否烦躁、患者上机前24小时液体入量、上机前甘油三脂、下机跨膜压是HL-SAP患者血液置换中发生滤器破膜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SAP患者血浆置换时滤器破膜的发生率比较高,若增加患者行血浆置换前24h液体入量,或者烦躁患者在行血浆置换过程中适当心理护理或者适当药物镇静,可减少滤器破膜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浆置换 破膜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治疗犬免疫介导性溶血危象
18
作者 贾尧 张立敏 鞠淑英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利用药物和输血治疗1例犬免疫介导性溶血危象病例效果不佳,遂立即采用治疗性血浆置换,置换结束时红细胞压积升至29.7%,平均血红蛋白质量下降至29.1 pg,胆红素浓度下降至245μmo1/L,纠正了患病犬溶血表现并改善了其体况,这为之后的手术... 利用药物和输血治疗1例犬免疫介导性溶血危象病例效果不佳,遂立即采用治疗性血浆置换,置换结束时红细胞压积升至29.7%,平均血红蛋白质量下降至29.1 pg,胆红素浓度下降至245μmo1/L,纠正了患病犬溶血表现并改善了其体况,这为之后的手术及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血浆置换 免疫介导性溶血贫血 新鲜冰冻血浆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下载PDF
血浆置换与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应用
19
作者 韦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4-007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血浆置换和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进一步对比这两种方法在增强患者病情稳定性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 对AIHA患者群体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并将他们...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血浆置换和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进一步对比这两种方法在增强患者病情稳定性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 对AIHA患者群体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并将他们分为两个独立的组别:第一组接受了血浆置换手术,而第二组则进行了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输血操作。每一个病例在入院时都已经完成了血液成分的检测和血小板的数量统计。我们对病人进行了全面的临床资料整理,这其中涵盖了溶血指标、生存率、住院时长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在输注前和输注后的不同时间段,都对所有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动进行了详细记录。通过统计学的手段,我们分析了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结果 不论是采用血浆置换的方法还是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的方法,都在提升溶血指数、提高存活率以及减少住院时间等多个方面展示了显著的治疗成效。两个治疗组出现不良事件的频率是相似的。血浆置换和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都为AIHA患者带来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在增强病情稳定性和提升生活品质上,血浆置换的效果可能更为突出。另外,血液净化技术本身带有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也可能导致一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者死亡。结论 在挑选合适的治疗手段时,我们必须深入考虑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疾病的独特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下载PDF
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比较研究
20
作者 陈宁 马力 +2 位作者 张乾 安逸远 刘俊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7期86-89,共4页
目的:对比为肝衰竭患者提供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08例,采用电脑抽号法的方式将其进行分组处理,以研究组、常... 目的:对比为肝衰竭患者提供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08例,采用电脑抽号法的方式将其进行分组处理,以研究组、常规组作为两组的命名,各54例,对研究组患者提供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对常规组患者提供全量血浆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改善效果更优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控制效果更理想(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佳(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指征(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对于肝衰竭患者而言,全量血浆置换术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治疗对比,为其提供后者进行治疗,这种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肝功能,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控制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量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置换血浆置换 肝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