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FIB、D-D变化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苏煜 周志鸿 王强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9期1733-1734,共2页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变化并探讨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47例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及介入治疗后不同疗效的血浆FIB、D-D表达水平。结果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浆FIB、D-D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变化并探讨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47例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及介入治疗后不同疗效的血浆FIB、D-D表达水平。结果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浆FIB、D-D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肺癌患者治疗效果为PD 9例、NC 11例、PR 15例和CR 12例,随疗效逐渐好转血浆FIB、D-D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FIB和D-D表达变化与介入疗效显著相关,可作为肺癌患者介入疗效评估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后 血浆fib 肺癌患者 治疗前后 临床意义 血浆纤维蛋白原 治疗效果 D-二聚体
下载PDF
两种方法对溶栓治疗病人血浆Fib含量测定结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基敏 王学哲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血浆fib 含量测定 溶栓治疗 病人用 结果比较 PT-DER法 CLAUSS法 全自动血凝仪 治疗监测 治疗后
下载PDF
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其血浆Fib、DD的影响
3
作者 杨瑞雪 赵玉霞 朱媛媛 《疑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其血浆Fib和DD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4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加祛瘀消斑胶囊治疗组 (治疗组 )和常规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 0例。采用相应药物治疗 ...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其血浆Fib和DD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4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加祛瘀消斑胶囊治疗组 (治疗组 )和常规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 0例。采用相应药物治疗 4周后 ,观察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及硝酸酯类药物的停减率 ,以及血浆Fib、DD水平变化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及硝酸酯类药物减停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降低Fib、DD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祛瘀消斑胶囊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Fib、DD水平 ,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消斑胶囊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浆fib 血浆DD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D-D含量和AT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献群 范俊丽 +1 位作者 吴业勤 常江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2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活性变化 血浆fib 临床意义 血浆纤维蛋白原 检测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下载PDF
血浆FIB对胃癌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玉环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7期982-984,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FIB对胃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A组)和同期良性胃肿瘤患者100例(B组)及同期身体健康人群100例(C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血浆FIB水平以及不同分类下胃癌患者的血浆FIB水平。结果相对B、C组患... 目的研究血浆FIB对胃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A组)和同期良性胃肿瘤患者100例(B组)及同期身体健康人群100例(C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血浆FIB水平以及不同分类下胃癌患者的血浆FIB水平。结果相对B、C组患者,A组患者血浆FIB浓度显著升高,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分期方面,相对Ⅰ、Ⅱ期患者,Ⅲ、Ⅳ期患者的血浆FIB水平显著升高;在淋巴结转移方面,相对无转移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浆FIB水平显著升高;在远处转移方面,相对无转移患者,有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浆FIB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FIB水平与胃癌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很大的关系,可以作为胃癌患者临床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浆fib 检测 诊断
下载PDF
辨证分型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浆FIB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延阵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期102-10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102例,按照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气虚血瘀型、气虚痰瘀型,分别作为观察A组、观察B组各39例,其余24例患者... 目的:研究分析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102例,按照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气虚血瘀型、气虚痰瘀型,分别作为观察A组、观察B组各39例,其余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A组患者给予通冠胶囊治疗,观察B组患者给予冠心方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IB含量及血脂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浆FIB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TC含量显著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治疗后血浆FIB含量显著低于观察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T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治疗后HDL-C显著高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冠心方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痰瘀型患者能够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两种药物均能有效降低患者总胆固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术 血浆fib 血脂 气虚血瘀 气虚痰瘀
原文传递
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FIB、DD、TNF-α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关博 陈立新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6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FIB、DD、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FIB、DD、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及临床疗效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率为22.73%(10/44),总有效率为95.45%(42/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3/44)和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与14 d,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IB显著高于对照组,DD及TNF-α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急性CH患者的疗效较常规治疗好,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急性脑出血 血浆fib、DD、TNF-α
下载PDF
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浆...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组的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1),血浆FIB、FDP轻度上升(P<0.05)。结论:通过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掌握患者体内的纤溶活性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D-
下载PDF
艾灸大椎穴、关元穴对中老年患者血浆SOD、MDA及FIB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崔华良 宋少军 +1 位作者 姜旭光 宋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9期95-97,共3页
目的艾灸大椎穴、关元穴,观察其对中老年患者血浆SOD、MDA及FIB的影响。方法将中老年患者142例配对分成2组,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但艾灸组同时接受灸大椎穴、关元穴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浆SOD、MDA及FIB的改变情况,同时观察其基础... 目的艾灸大椎穴、关元穴,观察其对中老年患者血浆SOD、MDA及FIB的影响。方法将中老年患者142例配对分成2组,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但艾灸组同时接受灸大椎穴、关元穴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浆SOD、MDA及FIB的改变情况,同时观察其基础疾病的疗效情况。结果2组患者血浆SOD、MDA及FIB均有改善,基础疾病也有好转,且艾灸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艾灸组可以明显改善中老年患者血浆SOD、MDA及FIB,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疗法 大椎穴 关元穴 血浆SOD、MDA及fib
下载PDF
银杏叶治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苏雷 胡玲 +4 位作者 刘妙玲 史鸿云 张峰 臧爱民 宋子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392-5394,共3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治疗老年肿瘤患者对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以及血小板(PLT)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12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 目的研究银杏叶治疗老年肿瘤患者对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以及血小板(PLT)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12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以及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叶注射液,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两组Fib、D-D及PLT计数,分析肿瘤转移程度与血浆Fib、D-D水平及PLT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改善率为72.58%(45/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45%(31/58);无效率为8.06%(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69%(12/58)(均P<0.05)。观察组的稳定率为19.35%(12/62),与对照组的25.86%(15/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ib(3.71±0.33)g/L,D-D(281.24±32.32)μg/L,PLT(300.92±19.83)×109/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4.83±0.48)g/L,(523.46±60.39)μg/L,(360.71±30.24)×109/L,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3.98±0.26)g/L,(396.57±49.29)μg/L,(340.78±18.26)×109/L(均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可知,肿瘤转移程度与血浆Fib、D-D水平以及PLT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0.725,0.864,0.893;P=0.002,0.000,0.000)。结论银杏叶注射液可较好地改善老年肿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肿瘤 血液高凝状态 血浆fib D-D PLT计数
下载PDF
COPD患者血浆ET-1、FIB检测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李海军 杨发满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6期539-540,共2页
近年来由于吸烟、职业、性别、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COPD的发病率、死亡率呈现逐年升高之势,现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我国近年来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COPD发病率及死亡率与国外相似[1],相关研究报道认为血浆 FI... 近年来由于吸烟、职业、性别、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COPD的发病率、死亡率呈现逐年升高之势,现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我国近年来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COPD发病率及死亡率与国外相似[1],相关研究报道认为血浆 FIB及 ET-1与 COPD发病率具有相关性,笔者就血浆 FIB及ET-1与COPD患者发病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内皮素-1(ET-1)
下载PDF
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FIB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艳花 范颖 刘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浆fib 检测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雯 张湖萍 +1 位作者 文晖 成蓓 《微循环学杂志》 2006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65例患者分为3组:UAP组(n=23)、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2)和对照组(n=20)。UAP组又分为有并发症组(n=17)和无并发症组(n=6)两个亚组。入院时取静脉血检...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65例患者分为3组:UAP组(n=23)、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2)和对照组(n=20)。UAP组又分为有并发症组(n=17)和无并发症组(n=6)两个亚组。入院时取静脉血检查血糖、血脂、血浆Fib水平和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等。UAP组48h后重复检测Fib和CRP。结果:UAP组CRP、Fib血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P组CRP、Fib血浆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院时,有并发症组血浆Fib和CRP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48h后,有并发症组的Fib、CRP血浆水平较入院时高(P<0.05),而无并发症组较入院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48h前后血浆Fib和CRP水平的变化,可能反映了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患者 蛋白含量 血浆纤维 不稳定型 动脉血栓形成 血浆fib 反应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涛 徐朝焰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23期3541-3541,共1页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风湿性疾病中的~大类,其中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在我国并不少见,可造成患者多个系统的损害,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在...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风湿性疾病中的~大类,其中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在我国并不少见,可造成患者多个系统的损害,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IB)水平的升高。现就我院2007年5—8月收治的50例CTD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IB水平变化情况,分析讨论血浆FIB检测在CTD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血浆纤维蛋白原 检测 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性疾病 血浆fib 诊治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卫红 陈友轩 林镜明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5期929-930,共2页
目的观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124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组)患者、30例治疗后吸收好转期(治疗后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FIB和D-D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观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124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组)患者、30例治疗后吸收好转期(治疗后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FIB和D-D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组)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升高,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后组血浆FI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D-D仍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变化与病情相关,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监测疗效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原 结核性胸膜炎 D-二聚体 患者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血浆fib 治疗前后 水平变化
下载PDF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16
作者 李竹琴 刘凤岐 王彦松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2,共1页
目的 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的影响。方法 30例DCM患者,年龄26~70岁,心功能(NYAH分级)Ⅲ或Ⅳ级,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n=15)。治疗组13,4或T4,5棘突间隙穿刺置管... 目的 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的影响。方法 30例DCM患者,年龄26~70岁,心功能(NYAH分级)Ⅲ或Ⅳ级,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n=15)。治疗组13,4或T4,5棘突间隙穿刺置管于硬膜外腔,每间隔2h硬膜外腔注射0.5%利多卡因3~5ml,辅以适当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常规予药物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用微量毛细管加热沉淀法测定静脉血血浆FIB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左室舒张末内径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增加,血浆FIB浓度降低(P〈0.05)。结论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能改善DCM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FIB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0.5%利多卡因 硬膜外腔注射 血浆fib 心功能改善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GMP-140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华亮 张页 +2 位作者 战祥辉 戴劲 苗会娜 《医学信息》 2010年第5期1292-1293,共2页
目的 通过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ro)、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htelet α-granulemembranceprotein-140GMP-140)水平的变化,揭示其临床相关性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全自动... 目的 通过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ro)、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htelet α-granulemembranceprotein-140GMP-140)水平的变化,揭示其临床相关性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全自动血液凝仪、ELISA(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法检测病变组100例ACS患者(其中AMI56例,UAP44例)和对照组健康成人50例的血清纤维蛋白原、血清血小板GMP-140水平。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ACS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结果高于UAP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CS组血浆GMP-140测定结果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GMP-140水平测定结果高于UAP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GMP-140水平高低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GMP-140水平较正常水平显著升高,表明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及GMP-140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提示以上标志物含量的测定可作为ACS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也为ACS的临床干预及病情预后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监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杨铮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481-482,共2页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多功能血浆球蛋白,在机体受到损伤时,其血浆浓度成倍增高,直接参与凝血过程。研究发现,多种疾病都可导致FIB水平升高,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证实血浆FIB水平增加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多功能血浆球蛋白,在机体受到损伤时,其血浆浓度成倍增高,直接参与凝血过程。研究发现,多种疾病都可导致FIB水平升高,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证实血浆FIB水平增加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上监测FIB的水平对于预测血栓性疾病,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水平 心脑血管疾病 血浆球蛋白 监测 血浆fib 血栓栓塞性疾病 应用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194例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怡雯 王海燕 姚桂玲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759-760,共2页
关键词 心绞痛 心肌梗死 脑梗死 脑出血 血浆纤维蛋白原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血浆纤维蛋白原 检测结果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价值 血浆fib 危险因素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静 涂峰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6期424-425,共2页
目的评价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降纤酶首次剂量为10IU,第2、3次剂量为5I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隔日1次。在发病24h内开始治疗。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评... 目的评价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降纤酶首次剂量为10IU,第2、3次剂量为5I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隔日1次。在发病24h内开始治疗。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评定指标包括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降纤酶治疗后血浆FIB水平明下降(P<0.001),没有增加出血事件及其它副作用的发生率,治疗后14d临床有效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纤酶通过降低血浆FIB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近期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降纤酶治疗 临床分析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0.9%生理盐水 血浆纤维蛋白原 血浆fib 急性期脑梗死 统计学检验 治疗基础 静脉滴注 常规治疗 水平测定 评定指标 出血事件 近期疗效 对照组 治疗后 安全性 24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