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液学指标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婉莹 车艳 +2 位作者 沈春健 姚健 施春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65-168,共4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颤动(房颤),可提高患者死亡率和治疗成本,炎症反应在术后房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最近,部分学者探究了外周血液学指标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全身免疫炎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颤动(房颤),可提高患者死亡率和治疗成本,炎症反应在术后房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最近,部分学者探究了外周血液学指标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血小板质量指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等指标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旨在阐明外周血液学指标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房颤的关系,为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和制订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学指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血液学指标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顾雪婷 亚力坤·亚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317-1322,共6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因夜间睡眠过程中出现上呼吸道阻塞及狭窄导致的以血氧饱和度降低、伴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为特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神经、体液、内分泌因素密切相关。OSAHS病理生理机制复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因夜间睡眠过程中出现上呼吸道阻塞及狭窄导致的以血氧饱和度降低、伴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为特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神经、体液、内分泌因素密切相关。OSAHS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可引起全身各系统及器官损害,并对外周循环血液学指标水平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主要对OSAHS参与影响的主要血液学指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病理生理机制 血液学指标
下载PDF
血液学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陈影 周兴建 赵波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学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疾病活动度评分{基于C反应蛋白的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CRP(3)]},将130例RA患者分为低活动组[DAS28-CRP(3)≤5.1]87例和高活动组[DAS28-CRP(3)>5.1]43例,比较... 目的探讨血液学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疾病活动度评分{基于C反应蛋白的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CRP(3)]},将130例RA患者分为低活动组[DAS28-CRP(3)≤5.1]87例和高活动组[DAS28-CRP(3)>5.1]43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等临床资料。血液学指标与DAS28-CRP(3)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A高活动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对RA高活动度的诊断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高活动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PLT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RBC体积分布宽度/PLT体积分布宽度(RDW/PDW)、PLT计数/PLT体积分布宽度(PLT/PDW)均高于低活动组(P<0.05)。Spearman相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NLR、PLR、RDW/PDW、PLT/PDW与DAS28-CRP(3)均呈正相关(r=0.266,P=0.002;r=0.488,P<0.001;r=0.250,P=0.004;r=0.40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LR、RDW/PDW、PLT/PDW均是RA高活动度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PLR、RDW/PDW、PLT/PDW对RA高活动度的诊断效能均较高(P<0.001)。结论NLR、PLR、RDW/PDW、PLT/PDW可评估RA的活动度,且对RA高活动度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活动度 血液学指标
下载PDF
几种临床血液学指标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
4
作者 韦秀锦 兰利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7-0080,共4页
探讨几种临床血液学指标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择100例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均进行血液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 探讨几种临床血液学指标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择100例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均进行血液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对比两组检查及诊断结果。结果 病例组的TM、TAT、t-PAIC、PIC指标检测结果分别为(3.76±1.14)TU/mL、(6.42±1.52)ng/mL、(17.69±4.61)ng/mL、(1.79±0.53)μg/mL,与健康组的(8.92±2.56)TU/mL、(2.71±0.53)ng/mL、(7.63±2.07)ng/mL、(0.41±0.12)μg/mL相比均有明显差异;经logistic归回分析,各项检测指标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疾病诊断中,各指标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7.14%,显著高于其他指标单独检测的75.24%、79.05%、82.86%、81.90%,P<0.05。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过程中,TM、TAT、t-PAIC、PIC检查指标与疾病存在密切相关性,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并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用于观察和评估疾病进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学指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
原文传递
血液学指标在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袁芳琴 王藤 +2 位作者 郭文杰 何侠 尹丽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581-586,共6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液学指标在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儿童及青少年(≤20岁)鼻咽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学检查,患者接受单纯调强放疗或调强放疗联合化疗、靶向等综合治疗模式。随访终...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液学指标在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儿童及青少年(≤20岁)鼻咽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学检查,患者接受单纯调强放疗或调强放疗联合化疗、靶向等综合治疗模式。随访终点为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4岁、无同步化疗、治疗前血液学指标(高NLR、高PLR、高LDH、高LAR)与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较差的OS、PFS有关(均P<0.05),无同步化疗、治疗前高LAR(P=0.019)是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治疗前血液学指标中高NLR、PLR、LDH、LAR与较差的OS、PFS相关,其中,治疗前高LAR是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儿童 青少年 血液学指标 预后
下载PDF
常用血液学指标评定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细菌感染和预后价值研究
6
作者 邓珂欣 罗红春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 探讨常用血液学指标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细菌感染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5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ACLF患者208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细菌感染的... 目的 探讨常用血液学指标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细菌感染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5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ACLF患者208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细菌感染的血液学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对细菌感染的判定价值,应用Cox回归分析预后。结果 在本组208例ACLF患者中,并发细菌感染143例(68.8%),其中腹腔感染占51.5%,肺部感染占22.5%,尿路感染占2.4%,败血症占0.6%,其他部位感染23.0%。119例为单部位感染,24例为多部位感染;108例(51.9%)好转出院,100例(48.1%)死亡;感染组年龄为(48.4±12.6)岁,显著大于未感染组【(43.9±12.4)岁,P<0.05】,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PCT水平分别为7.0(4.8,8.9)×109/L、5.0(3.3,6.7)×109/L和0.9(0.4,1.2)n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6.0(4.6,7.3)×109/L、4.1(2.9,5.1)×109/L和0.5(0.3,0.9) ng/ml,P<0.05】;感染组血清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而RBC、Hb、白蛋白、ALT、AST、胆碱酯酶、Na+、PTA和AFP水平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经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中性粒细胞计数、TBIL、Na+和PTA为影响ACLF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独立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分别以Hb≤117.5 g/L、中性粒细胞计数≥5.1×109/L、TBIL≥261.0μmol/L、Na+≤137.5 mmol/L和PTA≤34.5%为截断点,判定ACLF患者细菌感染的AUC分别为0.645、0.627、0.724、0.658和0.645,上述指标联合判断的AUC最大,为0.810,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6%和79.4%;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BIL和PTA是影响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常用的血液学指标可辅助判断ACLF患者感染和不良预后,补充常用感染指标的不足,有助于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细菌感染 血液学指标 血清指标 预后评估
下载PDF
冬奥会医疗保障人员闭环管理前后血液学指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姚冬奇 张石磊 +7 位作者 肖浩 高占玺 高羽高 李云婷 蔺美霖 于洋 侯谦 张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91-196,共6页
目的 探讨冬奥会医疗保障人员在闭环管理下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0日期间的78名张家口冬奥村医疗保障人员作为受试对象,测定其闭环管理前后的各项血液学指标,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 目的 探讨冬奥会医疗保障人员在闭环管理下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0日期间的78名张家口冬奥村医疗保障人员作为受试对象,测定其闭环管理前后的各项血液学指标,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性别、年龄、婚姻、学历、体重指数(BMI)、是否规律体育锻炼、睡眠质量、工作时长、夜班工作时长、穿防护服时长、焦虑自测量表(SAS)评分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闭环管理后医疗保障人员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血小板(platelet, PLT)、肌酐(creatinine, Cr)、尿酸(uric acid, UA)和尿素(urea)显著升高(P<0.05);Hb升高<10 g/L组与≥10 g/L组在夜班工作时长、SAS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AS评分是独立危险因素;新发高尿酸血症组与非新发高尿酸血症组在性别、年龄、是否规律体育锻炼、SAS评分、穿防护服工作时长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性别、是否规律体育锻炼、穿防护服时长、SAS评分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医疗保障人员在闭环管理下的健康状况值得引起重视,SAS评分能够预测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规律体育锻炼、减少穿防护服工作时长可降低焦虑状态,在一定程度预防相关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闭环管理 血液学检测指标 焦虑自测量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龄产妇妊娠期血液学指标变化及妊娠并发症分析
8
作者 单既刚 鹿海英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1期206-207,共2页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不同妊娠期间的血液学指标变化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50名高龄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50名适龄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孕中期、孕晚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不同妊娠期间的血液学指标变化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50名高龄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50名适龄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孕中期、孕晚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促甲状腺激素(TS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游离甲状腺素(F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孕早、中、晚期观察组空腹血糖(FB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伴发疾病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加强监测不同妊娠时段高龄产妇血液学指标变化,可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产妇 妊娠期 血液学指标 妊娠伴发疾病
下载PDF
血液学指标联合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邱少汕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4期2992-29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学指标检测联合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9月汕头市妇幼保健院检查的245例患者分为三组,其中地中海贫血组135例(α-地中海贫血组90例,β-地中海贫血组45例);缺铁... 目的:探讨血液学指标检测联合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9月汕头市妇幼保健院检查的245例患者分为三组,其中地中海贫血组135例(α-地中海贫血组90例,β-地中海贫血组45例);缺铁性贫血组30例和正常组80例。每位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结果:地中海贫血组患者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均比正常组患者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比正常组患者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血红蛋白A_(2)(HbA_(2))比正常组患者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V、MCH、RDW对地中海贫血组患者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诊断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15、6.261、32.154,P<0.01)。结论:MCV、MCH、RDW等血液学指标联合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学指标 血红蛋白电泳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血液学指标、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骆雯雅 朱晓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8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学、钙磷代谢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惠东县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血液...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学、钙磷代谢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惠东县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治疗期间均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且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红细胞压积(Hct)及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肌酐(SCr)、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素氮(BUN)、尿素清除指数,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B、Hct、Ca水平、尿素清除指数均升高,P、iPTH、SCr、β_(2)-MG、BUN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更大;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血液学指标,调节钙磷代谢紊乱,改善患者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血液学指标 钙磷代谢 肾功能
下载PDF
水温对虹鳟血液学指标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5
11
作者 何福林 向建国 +2 位作者 李常健 李治章 陈开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369,共7页
采用显微记数法和使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贝克曼CX-3电解质分析仪,检测水温14℃、19℃和23℃时虹鳟血液红细胞数量和血清有机成分与无机微量元素的含量或活性。结果表明:水温14—23℃范围内,虹鳟红细胞数量随水温上升急剧减少... 采用显微记数法和使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贝克曼CX-3电解质分析仪,检测水温14℃、19℃和23℃时虹鳟血液红细胞数量和血清有机成分与无机微量元素的含量或活性。结果表明:水温14—23℃范围内,虹鳟红细胞数量随水温上升急剧减少;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谷草转氨酶活性随水温上升先升高后降低;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含量随水温上升而增加,白蛋白、血糖和总胆固醇含量随水温上升先增加后减少,甘油三酯含量随水温上升而减少;血清中铜元素含量变化比率大,钾、磷、钙、镁、钠、氯、铁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分析了虹鳟在温水环境中生化因子变化规律,为冷水性鱼类虹鳟温水驯化和基因工程技术提供可借鉴的技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水温 血液学指标
下载PDF
壳寡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2
12
作者 孙立威 文华 +5 位作者 蒋明 吴凡 刘伟 田娟 仲维玮 张明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3-49,共7页
用添加质量分数0.00(对照组)、0.10%、0.30%、0.50%和0.70%壳寡糖的饲料饲喂初始体重(3.81±0.23)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10周,研究不同浓度壳寡糖的添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血... 用添加质量分数0.00(对照组)、0.10%、0.30%、0.50%和0.70%壳寡糖的饲料饲喂初始体重(3.81±0.23)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10周,研究不同浓度壳寡糖的添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血脂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4个不同浓度添加组中,添加质量分数0.50%壳寡糖能显著提高幼鱼的增重率(P〈0.05)、特定生长率(P〈0.05),并降低饲料系数(P〈0.05);添加质量分数0.3%和0.5%壳寡糖能显著提高幼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P〈0.01);添加质量分数0.10%、0.30%、0.50%壳寡糖能显著提高幼鱼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同时,各浓度的壳寡糖均能明显提高幼鱼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P〈0.05),并降低幼鱼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添加壳寡糖可提高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调节血脂水平,添加量以质量分数0.30%~0.5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壳寡糖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血液学指标
下载PDF
不同比例膨化豆粕替代鱼粉对虹鳟生长、体成分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陆阳 杨雨虹 +2 位作者 王裕玉 王雷 王瑞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1-227,共7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比例膨化豆粕替代鱼粉对虹鳟生长、体成分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450尾虹鳟鱼,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试验期90 d。选择初始条件一致、体重为(4.00±0.04)...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比例膨化豆粕替代鱼粉对虹鳟生长、体成分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450尾虹鳟鱼,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试验期90 d。选择初始条件一致、体重为(4.00±0.04)g的虹鳟为试验对象,基础日粮中含50%的鱼粉,以膨化豆粕为替代蛋白源并进行植酸酶预处理,各组分别含有0(对照组)、13.60%、27.20%、40.80%和54.40%的膨化豆粕,相应替代基础日粮中0、20%、40%、60%和80%的鱼粉蛋白。结果表明:各试验组虹鳟的脏体比、肥满度、全鱼和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膨化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加,虹鳟的各项生长及饲料利用指标在对照组与20%~60%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80%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80%的试验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膨化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最适比例为26.90%。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膨化豆粕对鱼粉蛋白的最大替代量为60%,当替代比例为26.90%时获得最佳生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膨化豆粕 增重率 血液学指标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对花鲈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血液学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虞为 杨育凯 +13 位作者 陈智彬 林黑着 黄小林 周传朋 杨铿 曹煜成 黄忠 马振华 李涛 王珺 王芸 荀鹏伟 黄倩倩 于万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7,共11页
采用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T1)、2%(T2)、3%(T3)、4%(T4)和5%(T5)的6组实验饲料,养殖均质量为(25.49±0.20)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 8周,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消化酶、血液学指标及抗氧化... 采用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T1)、2%(T2)、3%(T3)、4%(T4)和5%(T5)的6组实验饲料,养殖均质量为(25.49±0.20)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 8周,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消化酶、血液学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螺旋藻可显著提高花鲈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并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螺旋藻可以提高花鲈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但对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T3、T4和T5组的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T4和T5组的红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溶菌酶活性、免疫球蛋白M和补体4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T4和T5组的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T4和T5组的丙二醛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花鲈饲料中螺旋藻的适宜添加量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花鲈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血液学指标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稀土元素铈和钐对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申秀英 许晓路 +2 位作者 章子贵 巩菊芳 赵建杰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2-504,共3页
关键词 血液学指标 改变 大鼠 RE 二倍体细胞 正常 狭窄 摄入 生理状态 剂量
下载PDF
蚓激酶对实验动物血栓及相关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许超千 焦军东 +2 位作者 孙宏丽 龚冬梅 杨宝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67-1369,共3页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蚓激酶 血液学指标 实验动物 新型药物 心肌梗死 常见病 多发病 发病率
下载PDF
嘉陵江大鳍和瓦氏黄颡鱼血液学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罗毅平 袁伦强 +1 位作者 曹振东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研究了大鳍和瓦氏黄颡鱼血液学指标的季节变化及种间差异 ,旨在为探讨三峡工程所引起的环境变化 ,对两种鱼所产生的生理生态学影响提供基础资料。于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6月期间 ,分春、夏、秋和冬 4个季节在嘉陵江水土镇以下... 研究了大鳍和瓦氏黄颡鱼血液学指标的季节变化及种间差异 ,旨在为探讨三峡工程所引起的环境变化 ,对两种鱼所产生的生理生态学影响提供基础资料。于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6月期间 ,分春、夏、秋和冬 4个季节在嘉陵江水土镇以下江段共采集大鳍 111尾 ,瓦氏黄颡鱼 12 4尾。测定了这两种鱼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清葡萄糖浓度、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和血清总蛋白浓度等 6项血液学指标。结果表明 ,两种鱼的多项血液学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季节间差异 ,血液指标的变化趋势并不是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繁殖期两种鱼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均显著降低。两种鱼的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浓度存在种间差异 ,瓦氏黄颡鱼的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浓度均显著高于大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鱼 瓦氏黄颡鱼 浓度 季节 节间 繁殖期 血红蛋白含量 血液学指标 血清葡萄糖 甘油三酯
下载PDF
SPF级Wistar种8周龄大鼠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被引量:17
18
作者 齐娜 郭建强 +1 位作者 苏忆兰 蒋致诚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4-475,共2页
关键词 SPF级 Wistar种大鼠 血液学指标 生化指标 正常参考值 毒理学
下载PDF
野生和养殖裂腹鱼血液学指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永祥 肖玲远 +3 位作者 严太明 赵海涛 沈诗军 周定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5-910,共6页
对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的野生和养殖个体血液学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重口裂腹鱼野生组的红细胞长径和短径、红细胞核长径和短径、嗜中性粒细胞长径和短径、淋巴细胞长径和短径、总蛋白和甘油三酯与齐口裂腹鱼野生组相应指... 对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的野生和养殖个体血液学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重口裂腹鱼野生组的红细胞长径和短径、红细胞核长径和短径、嗜中性粒细胞长径和短径、淋巴细胞长径和短径、总蛋白和甘油三酯与齐口裂腹鱼野生组相应指标差异显著;齐口裂腹鱼野生组的嗜中性粒细胞长径、嗜中性粒细胞短径、淋巴细胞长径、淋巴细胞短径和淋巴细胞核长径显著大于养殖组;重口裂腹鱼野生组的红细胞短径明显小于养殖组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野生组血液中TP、GLU和TG显著低于齐口裂腹鱼养殖组;重口裂腹鱼野生组TG、T-CHO与养殖组重口裂腹鱼差异显著。这些差异说明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在生理适应方面存在差异,养殖活动对它们的生理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重口裂腹鱼 血液学指标 形态学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浓度菲对中华倒刺鲃几种血液学指标和肝胰脏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岳南南 王汨 +3 位作者 闫玉莲 李健 罗其勇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4-311,共8页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初始体重为(42.80±0.32)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饲喂菲(PHE)含量为0、429.17、861.38和1289.87μg PHE/g的人工配合饲料16周,测定鱼体的血液学指标以及肝胰脏指数的变化,以检验...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初始体重为(42.80±0.32)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饲喂菲(PHE)含量为0、429.17、861.38和1289.87μg PHE/g的人工配合饲料16周,测定鱼体的血液学指标以及肝胰脏指数的变化,以检验中华倒刺鲃受到含PHE食物暴露胁迫后的毒理学反应。结果显示:血清中的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和总蛋白在各实验处理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血糖含量随PHE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染毒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球蛋白含量在500μg PHE/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含量则在500μg PHE/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这两个指标在其余含毒饲料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谷丙转氨酶活力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仅在最高浓度组(1500μg PHE/g组)时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谷草转氨酶活力也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000和1500μg PHE/g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肝糖原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各组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各实验处理组的肌糖原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个染毒饲料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肝胰脏指数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各染毒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讨论我们认为:中华倒刺鲃受到含PHE食物胁迫后血糖升高,而糖原含量和血清蛋白降低的现象应当是动物受到胁迫后能量需求升高的适应性反应,肝胰脏指数的升高是鱼体对PHE食物暴露胁迫在器官水平上的代偿性反应,而两种转氨酶在有毒饲料处理组鱼体的升高则表明PHE对肝脏造成了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饲料菲 鲃中华倒刺 血液学指标 糖原 肝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