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脑出血患者空气波气压治疗仪治疗作用及对四肢血液循环的影响
1
作者 姚梦丝 梁精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空气波气压治疗仪对老年脑出血(CH)治疗效果及四肢血液循环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8例老年CH患者,奇偶数均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用药物治疗,观察组用空气波气压治疗仪(AWPTI)。分析上下肢血流动... 目的 探讨空气波气压治疗仪对老年脑出血(CH)治疗效果及四肢血液循环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8例老年CH患者,奇偶数均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用药物治疗,观察组用空气波气压治疗仪(AWPTI)。分析上下肢血流动力学、脑血管功能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上下肢血流动力学、脑血管流速、脑血管流量、神经传导速度均比对照组高(P <0.05);血管外周阻力、动态阻力、炎性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 对老年CH患者行AWPTI治疗,可改变肢体血流动力学,调节炎症状态,促进血脑屏障修复,保护脑血管及神经功能,减少血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波气压治疗仪 老年脑出血 四肢血液循环 脑血管功能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两种血液循环观察方法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后的护理对比研究
2
作者 陈少颜 吴丽珍 +1 位作者 潘间儿 夏晓丹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对比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后的两种血液循环观察方法及其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诊的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奇偶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奇数为... 目的:对比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后的两种血液循环观察方法及其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诊的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奇偶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观察组患者护理中采用分区血液循环观察和护理的方式。分析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概率、血管危象时间以及二次手术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0.00%,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血管危象时间为(12.0±1.5)h,对照组为(14.0±2.1)h,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为0.00%,对照组为26.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中,采用分区血液循环观察和护理的方法,能更早发现患者血管危象的发生以及降低二次手术率,早期干预提升患者血液循环的改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游离移植术 分区血液循环 观察护理
下载PDF
指向核心概念建构的“血液循环”课例研究
3
作者 许欢 卢珺珺 《理科考试研究》 2024年第8期61-63,共3页
以“血液循环”学习内容为例,以帮助呼吸衰竭重症患者设计简易救治系统模型为驱动任务,学科知识与驱动任务双线并融,帮助学生建构围绕血液循环的核心概念知识体系.
关键词 核心概念 血液循环 任务驱动 心脏
下载PDF
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液循环驱动泵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作用
4
作者 汪俊 游丽 杨新燕 《医师在线》 2024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液循环驱动泵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52例老年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6)、观察组(n=26),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液循环驱动泵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52例老年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6)、观察组(n=26),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液循环驱动泵治疗,观察两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指标、临床疗效及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15%)较对照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较对照组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血栓形成最大幅度(MA)较对照组低,凝血反应时间(R)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液循环驱动泵可以提高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指标,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血液循环驱动泵 危重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角度探析“营卫生会”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惠惺 侯怡飞 +7 位作者 金珏 陈晓 朱杨壮壮 苏琳 刘洺希 祝晓雯 邹纯朴 胥孜杭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38-43,共6页
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角度探析“营卫生会”理论。营卫之气在人体内营周不休,发挥防御、温养、调节、营养等作用,与现代医学血液循环在人体内循环往复运行,发挥物质运输、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实现血液防御、调节内分泌等功能颇... 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角度探析“营卫生会”理论。营卫之气在人体内营周不休,发挥防御、温养、调节、营养等作用,与现代医学血液循环在人体内循环往复运行,发挥物质运输、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实现血液防御、调节内分泌等功能颇为相似。“营卫生会”与人体血液循环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营卫生会”的含义又远不止于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 营气 卫气 营卫生会 血液循环
原文传递
一种血液循环模型的构建与使用
6
作者 张泓鑫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23年第1期64-65,共2页
将人体血液循环中肺循环、体循环的过程设计成模型,让学生在学习“物质运输途径”一节中,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脏跳动、血液流动、双循环之间的关系以及氧气在不同位置含量变化的关系。
关键词 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过程 模型制作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三棱莪术汤对骨关节炎大鼠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的影响
7
作者 欧阳峰松 向忠军 +2 位作者 熊瑛 丁乐 刘桐言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70-1673,共4页
目的探讨三棱莪术汤对骨关节炎大鼠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50只清洁级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三棱莪术汤7 d组、三棱莪术汤14 d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之外,其余4组采用冷-固联合诱导法结... 目的探讨三棱莪术汤对骨关节炎大鼠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50只清洁级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三棱莪术汤7 d组、三棱莪术汤14 d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之外,其余4组采用冷-固联合诱导法结合物理刺激制备骨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后灌胃给药。观察大鼠膝关节肿胀程度并测定脏器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浆前列腺素E2、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生化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吸光度值,计算血清SOD活力。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塞来昔布组、三棱莪术汤7 d组、三棱莪术汤14 d组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疗程结束后塞来昔布组、三棱莪术汤7 d组、三棱莪术汤14 d组低于模型组,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胸腺出现一定程度萎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三棱莪术汤7 d组、三棱莪术汤14 d组胸腺脏器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棱莪术汤7 d、14 d组脾脏器指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组IL-1β、TNF-α、SOD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前列腺素E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塞来昔布组、三棱莪术汤7 d组、三棱莪术汤14 d组IL-1β、TNF-α、SOD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前列腺素E2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血栓素B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6-酮-前列腺素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塞来昔布组、三棱莪术汤7 d组、三棱莪术汤14 d组血栓素B2明显低于模型组,6-酮-前列腺素F1α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三棱莪术汤对骨关节炎大鼠的疗效确切,作用机制与改善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有关,可能通过抗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来改善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莪术汤 骨关节炎 免疫功能 血液循环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及血液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娟 华志 陈其剑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9期1576-1579,共4页
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加阿替普酶溶栓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阿替普酶溶栓,对照组单用阿替普酶溶栓。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 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加阿替普酶溶栓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阿替普酶溶栓,对照组单用阿替普酶溶栓。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阻力指数(RI)、血流峰值时间(TTP)、平均血流量(Qmean)、脑血容量(CBV)、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CRP、IL-8、IL-10、TNF-α、RI、TTP、MDA、Hcy、NIHSS低于对照组(P<0.05),但Qmean、CBV、SOD、AD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加阿替普酶溶栓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血液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症状快速减轻,缓解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液循环 阿替普酶 醒脑开窍针刺法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腹水浓缩回输术联合特利加压素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液循环状态及血清缩血管物质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赵夏平 刘凯 武淑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1867-1870,共4页
目的:探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腹水浓缩回输术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后血液循环状态及血清缩血管物质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我科2021年8月—2022年5月收治的8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腹水浓缩回输术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后血液循环状态及血清缩血管物质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我科2021年8月—2022年5月收治的8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44例给予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腹水消退效果、血液循环状态、血清缩血管物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腹围、腹水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4h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和脾静脉血流速度(V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腹水浓缩回输术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可减轻患者腹水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态,减低血清缩血管物质水平,且药物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浓缩回输术 特利加压素 失代偿期肝硬化 血液循环状态 血清缩血管物质水平
下载PDF
血液和血液循环生理学实验课课程思政融入的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娜 付锋 +7 位作者 张淑苗 刘亚莉 顾晓明 樊荣 贾敏 李军 李娟 裴建明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88-490,495,共4页
目的探讨生理学实验课课程思政融入的必要性,并分析生理学实验课思政融入对学员理论课成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级和2019级八年制学员各30名,其中2018级学员实验课授课模式为传统授课模式,2019级学员实验课授课模式是在传统授课模... 目的探讨生理学实验课课程思政融入的必要性,并分析生理学实验课思政融入对学员理论课成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级和2019级八年制学员各30名,其中2018级学员实验课授课模式为传统授课模式,2019级学员实验课授课模式是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增设了思政内容的融入。结果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员对课程思政融入的效果总体比较满意,学员普遍认为进行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是有必要的;成绩统计结果显示,2019级实验组学员相关试题得分率明显高于2018级对照组学员(P<0.05)。结论生理学实验课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对学员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帮助,能够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加深学员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血液循环 生理学实验
原文传递
倍他司汀对前庭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循环的改善作用
11
作者 孙卫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6期7-9,共3页
目的探究在Epley手法复位治疗基础上使用倍他司汀治疗前庭性眩晕对患者临床症状、血液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莱西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前庭性眩晕患者(11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7例,Epley手法复位治疗)和观察... 目的探究在Epley手法复位治疗基础上使用倍他司汀治疗前庭性眩晕对患者临床症状、血液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莱西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前庭性眩晕患者(11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7例,Epley手法复位治疗)和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使用倍他司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并于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视觉模拟量表眩晕评分、计时平衡试验时间、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双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清γ球蛋白、神经特异性蛋白、神经生长因子的变化,以及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前庭症状指数、视觉模拟量表眩晕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计时平衡试验时间延长,且观察组更长;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左、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加快,且观察组更快;血清γ球蛋白、神经特异性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复发率及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Epley手法复位治疗基础上使用倍他司汀治疗前庭性眩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眩晕 倍他司汀 Epley手法复位 血液循环
下载PDF
血液循环驱动泵联合治疗对脊柱结核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及预后影响
12
作者 林洁 乌筱莹 丁丽麒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循环驱动泵联合治疗对脊柱结核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脊柱结核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观... 目的:探讨血液循环驱动泵联合治疗对脊柱结核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脊柱结核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液循环驱动泵治疗。比较两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22%、4.44%,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及FIB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vs 24.44%,P<0.05)。结论:血液循环驱动泵联合治疗脊柱结核术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术后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及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血液循环驱动泵 利伐沙班 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血液黏稠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计划性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对关节骨伤患者术后康复及血液循环的影响
13
作者 赵小莉 刘亚利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508-1509,共2页
目的探讨计划性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对关节骨伤患者术后康复及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关节骨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实验组(n=50)。对照组给予计划性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对比不同护理方案对于关节骨伤... 目的探讨计划性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对关节骨伤患者术后康复及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关节骨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实验组(n=50)。对照组给予计划性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对比不同护理方案对于关节骨伤患者术后康复、生活质量及血液循环的影响。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血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骨伤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动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关节骨伤患者采取计划性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可以促进关节骨伤患者术后康复及血液循环,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性护理 穴位按摩 关节骨伤 术后康复 血液循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建构方法三则
14
作者 陆晓金 费晓艳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3年第3期78-80,共3页
由常规教学效果可知,人体的血液循环知识抽象而难以理解,往往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使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建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进行操作与演示,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有助于学生从多方面思考,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模型的制作,不仅能... 由常规教学效果可知,人体的血液循环知识抽象而难以理解,往往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使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建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进行操作与演示,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有助于学生从多方面思考,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模型的制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促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教具 模型建构 物理模型 血液循环
原文传递
基于问题设计探究活动,建构血液循环途径模型
15
作者 张文超 《生物学教学》 2023年第11期88-89,共2页
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整合改进实验,突破血液循环途径一节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完成血液循环途径模型的建构。
关键词 血液循环途径 探究实践 义教课标
下载PDF
以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结合间歇充气加压疗法对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血液循环、足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16
作者 李文娟 魏建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以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结合间歇充气加压疗法在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75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7)与观察组(n=8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探讨以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结合间歇充气加压疗法在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75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7)与观察组(n=8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结合间歇充气加压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胫后动脉与足背动脉血管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足部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13.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结合间歇充气加压疗法可促进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足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 间歇充气加压疗法 跟骨骨折 下肢血液循环 足部功能
下载PDF
血液循环实验创新设计
17
作者 崔义 《湖北教育》 2023年第1期64-64,共1页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对心脏和血管的位置了解较多,对人在不同状态下心跳不同也深有同感,但是他们对心脏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存在诸多理解障碍。如对“是什么力量让心脏跳动的”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是“血液”“血管”“呼吸”“肺”等。...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对心脏和血管的位置了解较多,对人在不同状态下心跳不同也深有同感,但是他们对心脏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存在诸多理解障碍。如对“是什么力量让心脏跳动的”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是“血液”“血管”“呼吸”“肺”等。这说明他们对心脏的结构、作用不清楚。对“血液为什么会流动”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是“不流就会堵住”“因为人的运动”等。这说明他们对心脏和血管的一致性作用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循环 理解障碍 深有同感 结构与功能 实验创新设计 心脏 一致性 血管
下载PDF
红蓝光治疗仪在改善血液粘度和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18
作者 高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89-0092,共4页
评估红蓝光治疗仪在改善血液粘度和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创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红蓝光治疗仪治疗,对比血液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疼痛指标... 评估红蓝光治疗仪在改善血液粘度和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创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红蓝光治疗仪治疗,对比血液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疼痛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指标数据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蓝光治疗仪在创伤患者治疗中,可降低疼痛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改善血液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光治疗仪 血液粘度 血液循环 伤口愈合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循环透析患者心理状态波动及其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杨淑莹 吴国锋 +2 位作者 文碧艺 黄艳珊 胡霭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51-0054,共4页
分析维持性血液循环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波动情况,并探究其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广州市某三级医院2021.11~2022.5接收的162例行维持性血液循环透析患者纳入研究,评估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的心理状态波动情况,比较不同心理状态... 分析维持性血液循环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波动情况,并探究其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广州市某三级医院2021.11~2022.5接收的162例行维持性血液循环透析患者纳入研究,评估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的心理状态波动情况,比较不同心理状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透析时间、婚姻状况及收入水平的维持性血液循环透析患者的CD-RISC评分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男性CD-RISC评分高于女性,高年龄患者的CD-RISC评分低于低年龄患者,文化程度与CD-RISC评分呈正比,而透析时间与CD-RISC评分呈反比,未婚患者的CD-RISC评分高于已婚患者,且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CD-RISC评分越高。而独居与亲人同住患者的CD-RISC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CD-RISC评分范围的维持性血液循环透析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且CD-RISC评分越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越好,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循环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波动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透析时间、婚姻状况及收入水平均存在一定联系,而心理弹性较强、心理状态波动程度较低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服药依从性,故在患者行维持性血液循环透析期间应注意关注其心理状态波动情况,及时予以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减少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循环透析 心理状态 服药依从性 文化程度 透析时间 收入水平
下载PDF
基于思维进阶的建模教学策略——以“血液循环的途径”为例
20
作者 段虎 《理科考试研究》 2023年第18期63-65,共3页
本文基于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认知规律,创设“认知记忆→理解抽象→分析阐述→综合评价→迁移运用→质疑创新”的思维进阶逻辑,提出“创设情境,问题引疑→初建基础结构模型→再建过程路径模型→三建物质变化模型→重建整体模型→综合运用... 本文基于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认知规律,创设“认知记忆→理解抽象→分析阐述→综合评价→迁移运用→质疑创新”的思维进阶逻辑,提出“创设情境,问题引疑→初建基础结构模型→再建过程路径模型→三建物质变化模型→重建整体模型→综合运用模型→回归情境,解决问题”的教学路径,促进学生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进阶 建模教学 血液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