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浆法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体会
1
作者 王姣杰 张玉红 李建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7期6790-6790,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 血液成分除去法
下载PDF
成分输血的组成、储存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蒋灵霓 王忠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846-848,共3页
成分输血是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性地输给所需成分的输血方法。近年来,我国成分输血取得了长足性发展,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以来,实现了从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的转变,成... 成分输血是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性地输给所需成分的输血方法。近年来,我国成分输血取得了长足性发展,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以来,实现了从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的转变,成分输血在临床的应用更为广泛。本文就成分输血的组成、储存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除去法 输血 供血者 研究
下载PDF
成分输血对治疗慢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国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12期1549-1551,共3页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输血方法将152例慢性贫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3例,给予全血治疗;观察组79例,给予成分输血治疗,每次输入悬浮红细胞制品1~2 U.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Hb...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输血方法将152例慢性贫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3例,给予全血治疗;观察组79例,给予成分输血治疗,每次输入悬浮红细胞制品1~2 U.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等水平,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和RBC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Hb和R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间隔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2.54%(2/79),低于对照组26.03%(1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分输血能有效纠正慢性贫血患者症状,节约血源,延长间隔时间,且并发症少,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血液成分除去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无促凝剂快速分离血清方法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熊朝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4-44,46,共2页
目的探索无促凝剂快速分离血清,以便患者血液尽快检验。方法用手指轻轻弹动玻璃试管,将离心后血球上层的血小板与血浆混匀,置水箱10~25min即可分离血清。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标本都能分离出满意的血清,与普通法分离的血清在21个生化项目... 目的探索无促凝剂快速分离血清,以便患者血液尽快检验。方法用手指轻轻弹动玻璃试管,将离心后血球上层的血小板与血浆混匀,置水箱10~25min即可分离血清。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标本都能分离出满意的血清,与普通法分离的血清在21个生化项目上测定比较,其数据经统计学处理,r=0.99998,P=0.827,两者相关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促凝剂快速分离血清方法,速度快,效果好,可以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凝药 血液成分除去法 观察
下载PDF
去白细胞血液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蒋永江 陈继昌 +3 位作者 龙苹 林墨菊 蒋庆军 潘智军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032-1033,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去白细胞血液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换血前后白细胞的变化。方法对1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行外周动静脉同步连续换血,换血量160ml/kg,换血前后检查血糖、肾功能、肝... 目的探讨采用去白细胞血液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换血前后白细胞的变化。方法对1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行外周动静脉同步连续换血,换血量160ml/kg,换血前后检查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凝血一套、血气分析、血培养、血常规。换血后24、48h监测白细胞数。结果换血后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外周血白细胞暂时下降,24h后复查均显著上升,达正常范围,未导致明显感染,治愈出院。结论去白细胞血液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婴儿 新生 血液成分除去法 白细胞去除术
下载PDF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卢小莲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744-745,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血液成分除去法 血液成分输血 血液 血浆 血小板
下载PDF
医院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分析
7
作者 周正东 杜诗库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458-459,共2页
对当地3年来的供血情况进行分析,年用血总量及成分输血率逐年提高,年平均递增924%及1419%,总体上成分血比例偏低。使用成分血以红细胞制品为主,尤其是RCC居多。全血用量呈下降趋势。现阶段临床上普遍存在着成分输... 对当地3年来的供血情况进行分析,年用血总量及成分输血率逐年提高,年平均递增924%及1419%,总体上成分血比例偏低。使用成分血以红细胞制品为主,尤其是RCC居多。全血用量呈下降趋势。现阶段临床上普遍存在着成分输血不合理应用,部分医生对成分血的认识尚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全血 血液成分除去法 成分输血
下载PDF
浅议加强和规范临床输血及成分输血
8
作者 李志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6期1407-1408,共2页
关键词 输血 血液成分输血 血液成分除去法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几种血站型白细胞滤器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民才 金玉 +3 位作者 邵春燕 卓海龙 潘纪春 王全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对两种国产血站型白细胞滤器和一种进口滤器进行质量比较。方法:分别用3种滤器对采血后2、4、6h以内的全血进行过滤,观察进行过滤前后的白细胞去除率、红细胞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h内滤... 目的:对两种国产血站型白细胞滤器和一种进口滤器进行质量比较。方法:分别用3种滤器对采血后2、4、6h以内的全血进行过滤,观察进行过滤前后的白细胞去除率、红细胞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h内滤过的血液白细胞去除率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4h内滤过的血液白细胞去除率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6h内滤过的血液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红细胞回收率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随保存时间延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35d保存期内都在正常范围。结论:国产的滤器也能够有效地滤除热血中的白细胞,但所有去白后的血液都应该在21d之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除去法 血液保存 白细胞滤器
下载PDF
2005年与2010年大量输血患者临床用血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慧盈 赵玮 罗蔓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075-1077,共3页
目的为制定大量输血患者合理成分输血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5年和2010年大量输血患者各种血液成分输注情况,分析不同性别、血型、治疗结果的患者人均红细胞输用量,计算不同科室患者各血液成分搭配输注比例,比较输血后患者凝... 目的为制定大量输血患者合理成分输血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5年和2010年大量输血患者各种血液成分输注情况,分析不同性别、血型、治疗结果的患者人均红细胞输用量,计算不同科室患者各血液成分搭配输注比例,比较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2010年较2005年总用血量增加,主要为血浆用量增加,红细胞用量减少;女性患者、AB血型患者人均红细胞用量低于男性患者和其他血型患者,死亡患者明显高于治愈患者,两年统计结果一致;不同科室选择各种血液成分应用比例不同,2005年红细胞∶血浆比例为7.9∶1.0,患者死亡率为21.62%,比2010年(红细胞∶血浆比例为2.1∶1.0,患者死亡率为4.44%)明显增高(χ2=4.9,P<0.05);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检测2005年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比2010年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g)降低(P<0.05)。结论大量输血时根据病情制定合理输血方案,选择有效血液成分,可减少大量输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红细胞 悬液 血液成分除去法 成分应用比例
下载PDF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在血液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莹 晏佳楠 +1 位作者 刘先桃 马丽丽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42-644,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治疗血液病的疗效,分析影响其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3例患者应用COBE Spectra型血细胞分离机进行92次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分析临床效果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7例患者血浆置换后,5例(71... 目的:观察应用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治疗血液病的疗效,分析影响其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3例患者应用COBE Spectra型血细胞分离机进行92次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分析临床效果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7例患者血浆置换后,5例(71.43%)临床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指标取得明显改善。27例治疗性白细胞患者WBC、11例血小板单采患者PLT采集后显著下降(均P<0.05),且下降值与采前相应初始值均呈正相关(r=0.871、0.949,均P<0.01)。8例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患者RBC、Hb及血细胞比容采集后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临床药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除去法 细胞分离 仪器和设备
原文传递
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在DI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伟 肖亚雄 叶静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2916-2917,共2页
目的探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产后以及肺栓塞等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产后、肺栓塞诱发明确诊断为DIC患者42例,按照输入成分随机分为输入新鲜单采... 目的探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产后以及肺栓塞等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产后、肺栓塞诱发明确诊断为DIC患者42例,按照输入成分随机分为输入新鲜单采血小板10U组、输入冷沉淀10U组和同时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各10U组。结果 3组患者于单独输注冷沉淀、新鲜单采血小板以及联合输注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测定比较,分别单独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均有治疗效果,联合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后除D-二聚体变化不明显外,其余测定显示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在DIC患者治疗中,联合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具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血液成分除去法 输血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2008年深圳市儿童医院临床用血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文 陈月生 +2 位作者 刘新刚 蒋一红 邵彦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028-1029,共2页
关键词 输血 血液成分除去法 适应证
下载PDF
白细胞清除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15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超 邢精红 +3 位作者 陈军 杨岳琴 唐永明 陈继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176-1177,共2页
目的 :观察白细胞清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连续流动性血细胞分离机循环分离血液 ,去除白细胞辅助治疗白血病共 15例 ,其中髓系白血病组 9例 ,淋系白血病组 6例 ,并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Hb ,WBC ,Plt值及临床症状的变... 目的 :观察白细胞清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连续流动性血细胞分离机循环分离血液 ,去除白细胞辅助治疗白血病共 15例 ,其中髓系白血病组 9例 ,淋系白血病组 6例 ,并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Hb ,WBC ,Plt值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下降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细胞白血病 血液成分除去法 白细胞清除术 治疗
下载PDF
冷沉淀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印图 李莉华 《华北国防医药》 2003年第2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冷沉淀 临床应用 血液成分除去法 止血 粘固作用
下载PDF
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翟晓文 吴玥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0年第3期116-118,共3页
输血是重要的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输血引起的免疫学改变,细胞因子的调节以及输血与感染、肿瘤和器官移植排斥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 输血 血液成分除去法 细胞活素类 机体免疫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黎劲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血液成分除去法 白细胞 血液成分输血
下载PDF
输血对闭合性肝、脾外伤病人术后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志强 张瑞明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输血对闭合性肝、脾外伤病人术后感染的影响,指导合理输血。方法:选择本院2004-01~2006-01期间220例闭合性肝、脾破裂外伤手术病人,其中93例输普通悬浮红细胞,53例输注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74例未输血。对3组病人术后感... 目的:探讨输血对闭合性肝、脾外伤病人术后感染的影响,指导合理输血。方法:选择本院2004-01~2006-01期间220例闭合性肝、脾破裂外伤手术病人,其中93例输普通悬浮红细胞,53例输注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74例未输血。对3组病人术后感染率及输血量与感染率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术后感染率为11.83%。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组术后的感染率为5.66%,未输血组术后感染率为5.41%,后二组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组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与肝、脾外伤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有关,并抑制伤口的愈合,以输普通悬浮红细胞组明显。提示对外伤病人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必须输血者应采用成分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除去法 手术后感染 肝、脾外伤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黄敏 雷震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80-1782,共3页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影响及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44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根据输注血液成分的不同分为常规输血的对照组72例和去白细胞输血...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影响及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44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根据输注血液成分的不同分为常规输血的对照组72例和去白细胞输血的实验组7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8d测定肌酸激酶及同功酶(CK,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LDH1),并观察围手术期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X线胸片的变化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血清心肌生化指标比术前均明显提高,但两组之间的血清心肌生化指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X线胸片、术后的RI、机械通气OI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不能减轻心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无助于缩短手术患者心肺损伤的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液成分除去法 体外循环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25例双重血浆分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
20
作者 张赤兵 邓世芬 刘东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血液成分除去法 脊柱炎 强直性/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