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急性肝损伤状态下蒙药地格达-4味汤、栀子加肋柱花药对及栀子单味药中栀子苷血清含量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包明兰 巴根那 +1 位作者 白梅荣 叶日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9-381,共3页
目的:通过血清药物化学方法,追踪观察单味药、药对及全方中入血指标性化学成分栀子苷在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揭示栀子单味药在地格达-4味汤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初步探讨地格达-4味汤保肝效应的有效成分。方法:色谱条件:Dimaonsil... 目的:通过血清药物化学方法,追踪观察单味药、药对及全方中入血指标性化学成分栀子苷在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揭示栀子单味药在地格达-4味汤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初步探讨地格达-4味汤保肝效应的有效成分。方法:色谱条件:Dima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22:78);流速:1 m L·min-1;柱温:30℃;波长:238nm;选择急性肝损伤大鼠为研究对象,地格达-4味汤、栀子加肋柱花药对及栀子单味药为示例药物观察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中栀子苷含量变化。结果:栀子与肋柱花药对相应时间点血中栀子苷含量均高于单味栀子和全方;地格达-4味汤全方相应时间点血中栀子苷含量均低于单味栀子及药对。结论:经方法学考察,本试验方法简单、易行,实验结果可靠,可用于含栀子苷血清的测定;栀子与肋柱花组合产生了增强栀子苷含量的作用而栀子与肋柱花、瞿麦、胡黄连组合产生了消弱栀子苷含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地格达-4味汤 栀子单味药 栀子加肋柱花药对 栀子苷 血清含量
原文传递
胃癌病变分期与相关肿瘤标志物血清含量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明 季晓鹏 +1 位作者 李会军 宋华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97-498,共2页
关键词 胃癌患者 血清含量 相关肿瘤标志物 关系探讨 病变分期 CA724 CA199 临床分期
下载PDF
放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含量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郭艳 石梅 +2 位作者 韩良辅 范风云 魏丽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6期1536-1536,共1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清含量 临床意义 放射疗法
下载PDF
天疱疮对IL-6与TNF-α血清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淑华 林麟 +2 位作者 王海燕 胡涛 高美华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免疫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其血清浓度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6例寻常型天疱疮(PV)和14例红斑型天疱疮(...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免疫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其血清浓度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6例寻常型天疱疮(PV)和14例红斑型天疱疮(PE)治疗前以及8例皮损消退后血清IL-6与TNF-α水平。结果:天疱疮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种细胞因子血浓度均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均P<0.01),随皮损消退其含量下降(P<0.05)。结论:天疱疮患者血清中IL-6与TNF-α水平与天疱疮病情活动性相关,IL-6和TNF-α及细胞免疫可能参与了天疱疮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IL-6 TNF-Α ELISA 血清含量
下载PDF
含雄黄蒙药哈它嘎各其-7对大鼠血清砷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阿木古楞 吴萨如拉 +2 位作者 孟克吉日嘎拉 松林 娜琴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7期25-26,共2页
目的:建立和完善大鼠血清可溶性砷含量测定方法并观察蒙药哈它嘎各其-7不同给药方式对大鼠血清砷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外伤对照组、外伤低剂量组、外伤中剂量组、外伤高剂量组、灌胃对照组、灌胃低剂量组、灌胃中剂量组、... 目的:建立和完善大鼠血清可溶性砷含量测定方法并观察蒙药哈它嘎各其-7不同给药方式对大鼠血清砷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外伤对照组、外伤低剂量组、外伤中剂量组、外伤高剂量组、灌胃对照组、灌胃低剂量组、灌胃中剂量组、灌胃高剂量组,建立模型连续给药7 d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砷含量。结果:各组大鼠血清砷含量随着给药剂量增加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组的SD大鼠血清中砷含量高于灌胃组,大鼠血清中砷含量与给药剂量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它嘎各其-7 血清含量 ICP-MS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和健康孕妇体内血清维生素D含量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余玲 罗娟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2期37-40,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糖尿病与健康孕妇体内血清维生素D含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择取2022年1—12月在黄冈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时间段内的90名健康孕妇,纳入...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糖尿病与健康孕妇体内血清维生素D含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择取2022年1—12月在黄冈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时间段内的90名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对两组血清维生素D、HbA1c指标水平进行检测,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清维生素D含量及HbA1c指标水平的差异性、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正常组血浆25-OH-D水平高于高HbA1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指标水平和维生素D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与健康孕妇相比,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维生素D含量更低,且维生素D含量和HbA1c指标水平之间关系为负相关,对维生素D含量进行检测,能够为孕妇是否出现妊娠糖尿病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血清维生素D含量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差异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园海 陆文文 +4 位作者 温怀凯 褚茂平 吴蓉洲 陈其 项如莲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54-355,共2页
目的动态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变化规律,探讨VEGF与KD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动态测定48例KD急性期及其缓解期患儿血清VEGF含量。结果①KD急性期血清VEGF含量高于KD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q分别... 目的动态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变化规律,探讨VEGF与KD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动态测定48例KD急性期及其缓解期患儿血清VEGF含量。结果①KD急性期血清VEGF含量高于KD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q分别为13.35、19.07,P均<0.01);KD缓解期血清VEGF含量下降,但较对照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q=6.18,P<0.05)。②非冠状动脉损害组VEGF含量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损害组(q=6.87,P<0.01)。③KD急性期患儿血VEGF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615,P<0.01)。结论VEGF参与KD的病理生理过程,KD患儿血清VEGF升高初期可能为血管内皮损伤后的保护性反应,而持续不降的VEGF可能与KD冠状动脉损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含量变化 川崎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患儿 C反应蛋白(CRP) 血清VEGF 冠状动脉损害 酶联免疫吸附 病理生理过程 血管内皮损伤 正常对照组 保护性反应 缓解期 急性期 变化规律 动态研究 试验方法 动态测定 KD 统计学
原文传递
银屑病患者血清IL-8、IP-10的含量及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士军 崔建和 薛梅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IL-8、IP-10在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47例银屑病患者,应用RIA检测了白介素-8(IL-8)的血清含量;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了患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血清含量。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IL-8、IP-10含量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IL-8、IP-10在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47例银屑病患者,应用RIA检测了白介素-8(IL-8)的血清含量;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了患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血清含量。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IL-8、IP-1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IL-8、IP-10参与银屑病的病理过程,检测IL-8、IP-10对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10 血清IL-8 银屑病患者 ELIsA法检测 血清含量 RIA检测 诱导蛋白 病理过程 白介素 干扰素 正常人
下载PDF
鼻咽癌血清L-岩藻糖,β_2微球蛋白含量的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永强 董卫东 王桂茹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1-311,共1页
关键词 鼻咽癌 L-岩藻糖 Β2微球蛋白 血清含量 放射疗法
下载PDF
慢性缺氧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含量的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浩 陈文彬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31-631,共1页
建立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用原位杂交法观察肺、心、脑、肾等器官bFGFmRNA的表达,以探讨bFGF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建立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用原位杂交法观察肺、心、脑、肾等器官bFGFmRNA的表达,以探讨bFGF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碱性成纤维细胞 BFGF 肺动脉高压 血清含量
原文传递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6、IL-8含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项阳 韩清韶 《四川医学》 CAS 2000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L— 6、IL— 8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夹心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 6、IL— 8含量。结果 哮喘和COPD血清中IL— 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此两组疾病中IL— 6含...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L— 6、IL— 8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夹心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 6、IL— 8含量。结果 哮喘和COPD血清中IL— 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此两组疾病中IL— 6含量较对照组升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哮喘组与COPD组比较 ,IL— 6、IL— 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L— 8参与了哮喘和COPD的发病过程 ,而IL— 6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阻塞性肺疾病 IL-6 IL-8 血清含量
下载PDF
关节炎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丙霖 郑烈 王想福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第13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炎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关节炎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及雷公藤阳性对照组各指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阳性对照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各指标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炎丸能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丸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含量
下载PDF
老年人维生素A、E血清水平含量分析
13
作者 刘孝贤 王慧贞 +4 位作者 王泽燕 杨华芳 雍正蓉 周建华 郁沛芳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4年第2期85-86,共2页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物质。它的缺乏可导致机体紊乱,甚至引起疾病;特别是近年来发现维生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我们于1989年利用大面积体检机会在本医院外二科实验室大力帮助支持下,对193例体检者进行维生素A、E的含量检测,探...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物质。它的缺乏可导致机体紊乱,甚至引起疾病;特别是近年来发现维生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我们于1989年利用大面积体检机会在本医院外二科实验室大力帮助支持下,对193例体检者进行维生素A、E的含量检测,探讨与老年疾病的关系,以达到无病早防、既病防变,合理用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类 老年疾病 血清水平 含量检测 既病防变 微量物质 合理用药 老年健康 血清含量 年龄分组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含量
14
作者 吕天河 梅素珍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59-60,共2页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病毒侵入机体后累及多脏器损伤,在发热期即有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肝脏对铁的代谢具有重要作用。转铁蛋白(transferrtin,TF)在铁的代谢中担负运输功能已得到确认。为了解EHF血清TF水平,...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病毒侵入机体后累及多脏器损伤,在发热期即有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肝脏对铁的代谢具有重要作用。转铁蛋白(transferrtin,TF)在铁的代谢中担负运输功能已得到确认。为了解EHF血清TF水平,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53例EHF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TF含量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对象: (一)EHF患者:53例(男41,女12)系我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病人,年龄15~60岁,平均35岁。按入院时病情划分为轻型14例,中型21例,重型12例,极重型6例。所有病例按全国EHF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血清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转铁蛋白 血清含量 肝损伤
下载PDF
妊高征患者血清IL—2,IL—8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
15
作者 何晓春 刘晓丽 +1 位作者 张玉芳 刘青 《甘肃科技》 2002年第4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妊高征患者 IL-2 IL-8 血清含量测定 细胞因子 免疫学
下载PDF
恶性肿瘤病人检测血清Cu-Zn-SOD含量的临床评价
16
作者 欧阳诚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60-61,共2页
我们用RIA检测了58例恶性肿瘤(MT)病人的血清SOD-1含量(其中19例做了治疗前、后含量改变的观察)并与42例正常人和31例良性肿瘤(BT)病人的血清SOD-1含量相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MT和BT病人的确诊:根据病人的临... 我们用RIA检测了58例恶性肿瘤(MT)病人的血清SOD-1含量(其中19例做了治疗前、后含量改变的观察)并与42例正常人和31例良性肿瘤(BT)病人的血清SOD-1含量相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MT和BT病人的确诊: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X线摄片、彩色B超、内镜、CT、核磁共振显象结果以及手术和/或病理诊断,其中3~5项的结果。 二、分组: (一)MT病人组:58例(男39,女19);年龄24~77(平均57.14)岁,其中肺癌34例、胃癌9例、食道癌7例、恶性淋巴瘤3例、原发性肝癌和结肠癌术后肝胆管转移各2例及右舌缘鳞癌1例。 (二)BT病人组:31例(男17,女14);年龄26~60(平均44.43)岁,包括甲状腺腺瘤12例,子宫肌瘤8例,宫颈息肉2例,皮肤血管瘤6例,肝血管瘤、声带息肉和前庭大腺囊肿各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SOD 血清含量 疗效 RIA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动物血清IgG含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蒋卫 陈来同 +1 位作者 胡晓倩 聂力嘉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测定动物血清IgG制品含量的方法。方法研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动物血清IgG含量的可行性,并将其与免疫单扩散法进行方法学的比较。结果相比免疫单扩散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得到的结果稳定,线...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测定动物血清IgG制品含量的方法。方法研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动物血清IgG含量的可行性,并将其与免疫单扩散法进行方法学的比较。结果相比免疫单扩散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得到的结果稳定,线性相当好。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动物血清IgG制品含量,该测定方法数据稳定,线性关系好,准确性高,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血清IgG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免疫单扩散
下载PDF
不同剂量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对雏鸡脾重与血清NO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包永占 史万玉 +4 位作者 秦建华 赵炳芳 李祥利 李呈敏 包永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雏鸡 球虫免疫 血清NO含量 脾重 寄生虫感染 非特异免疫机制
下载PDF
眼针疗法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血清NO含量NO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健 王鹏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485-486,共2页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4—血管阻断法制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取眼针肝区、心区、肾区。共治疗30天,并与西药尼莫通相对照。实验前后分别进行...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4—血管阻断法制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取眼针肝区、心区、肾区。共治疗30天,并与西药尼莫通相对照。实验前后分别进行Y—型迷宫测试及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测量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明显,眼针组、尼莫通组学习记忆障碍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P<0.01)。模型组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升高,一氧化氮(NO)含量升高。眼针组、尼莫通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眼针疗法可改善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降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NO含量 NOS活性 血管性痴呆 针灸疗法 学习记忆 眼针
下载PDF
孕妇补充牛奶对体内血清叶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树成 王尚明 +11 位作者 李丽 胡那顺 朱金财 郎四海 李长江 范德刚 张玲 李云峰 张斌 高宇 孙大力 王介东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3-746,共4页
目的:观察汉族和蒙古族孕妇每日补充牛奶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清中叶酸含量变化。方法:采用群体对照的方法,以I125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含量,分析比较孕前和孕早期3个月是否服用叶酸片的未孕、孕早期(5~7周)妇女,以及是否补充牛奶的孕1... 目的:观察汉族和蒙古族孕妇每日补充牛奶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清中叶酸含量变化。方法:采用群体对照的方法,以I125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含量,分析比较孕前和孕早期3个月是否服用叶酸片的未孕、孕早期(5~7周)妇女,以及是否补充牛奶的孕16周、孕32周妇女及其分娩时脐带血中的血清叶酸含量。结果:在未孕和孕早期未服用叶酸片的汉族、蒙古族妇女的血清叶酸含量无差异(P﹥0.05),补充叶酸片妇女血清叶酸含量均明显增加(P﹤0.001)。孕前和孕早期3个月无论是否服用叶酸片的妇女,其孕16周、孕32周及其脐带血中的叶酸含量,补充牛奶者均高于未补充牛奶者(P﹤0.001)。孕妇血中叶酸含量随着孕期的延长逐渐下降,补充牛奶者体内叶酸含量明显增加,使其下降趋势明显改善(P﹤0.001),叶酸缺乏者明显减少(P﹤0.001)。结论:补充牛奶可使孕妇体内血清叶酸含量明显增加,汉族和蒙古族孕妇间未见差异(P﹥0.05)。饮用牛奶可有效提高叶酸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血清叶酸含量 牛奶 出生缺陷 孕妇 孕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