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梅毒血清学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王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4-0037,共4页
研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梅毒血清学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为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患者,所有患者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将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为金标准,... 研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梅毒血清学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为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患者,所有患者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将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筛查方法的筛查效果。结果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筛查效果均优于酶联法(P<0.05)。结论 梅毒血清学筛查过程中实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筛查,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免疫分析法 梅毒 血清学筛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产前血清学筛查联合胎儿超声软指标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林铿 刘建珍 +1 位作者 欧阳碧微 夏敏玲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0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 观察产前血清学筛查联合胎儿超声软指标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染色体核型检查的2000例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行产科超声及唐氏综合征产前筛... 目的 观察产前血清学筛查联合胎儿超声软指标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染色体核型检查的2000例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行产科超声及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比较超声软指标、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及两者联合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 2000例孕妇中,经染色体核型检查诊断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胎儿23例(1.15%),其中21-三体综合征9例,18-三体综合征7例,13-三体综合征5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2例。超声软指标检查结果异常的胎儿中,表现为NT增厚及鼻骨发育异常占比较多,分别为34.48%、20.69%。采用超声软指标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61%、99.49%、99.30%;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为86.96%、99.70%、99.55%;超声软指标联合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为95.65%、99.95%、99.90%。超声软指标联合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 产前血清学筛查联合胎儿超声软指标能提高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诊断价值,其特异性及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血清学筛查 超声软指标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 染色体非整倍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8333例妊娠中期孕妇血清学筛查结果分析
3
作者 韩慧玲 杨晓 +1 位作者 闫磊 陈雨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S02期6-11,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中期孕妇血清学筛查结果,探讨中孕期血清学筛查在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进行中孕期血清学产前筛查的18333例孕妇,分析筛查结果与孕妇年龄、孕周等的相关性,逐年的筛查人数... 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中期孕妇血清学筛查结果,探讨中孕期血清学筛查在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进行中孕期血清学产前筛查的18333例孕妇,分析筛查结果与孕妇年龄、孕周等的相关性,逐年的筛查人数变化趋势、以及高危人群的分布情况,评估中孕期血清学筛查的意义。结果在筛查的18333例孕妇中,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共1473例,占比8.03%。其中21-三体综合征筛查高危1067例,占比5.82%、18-三体综合征筛查高危63例,占比0.34%、神经管缺陷(NTD)筛查高危343例,占比1.87%,三种疾病筛查的阳性率与行业标准基本持平,显示本实验室质控效果较好。同等条件下,高龄组孕妇筛查阳性率要显著高于低龄组孕妇,筛查阳性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三项筛查指标随孕周发生变化,结果显示在孕15~19周筛查结果保持相对稳定,与规范建议的15~20+6周保持一致。2011-2021年间筛查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分析与当前生育现状和疫情的爆发相关。对427例高危孕妇随访中,有1例NTD高危的孕妇在行NIPT检测后确诊。以上结果均提示中孕期产前筛查在当前生育政策下的必要性。结论规范开展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加强质量控制,结合其他产前诊断技术,尤其是对高龄孕妇给予及时适当的产前指导,对预防出生缺陷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孕期血清学筛查 回顾性分析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孕妇妊娠中期血清学筛查结果与妊娠结局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黄晓曼 谢钱茹 邵子瑜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3年第6期39-41,45,共4页
目的:分析妊娠中期孕妇血清学筛查结果,探讨不同筛查风险与母胎不良结局的关联。方法:选取2019—2021年在合肥市新站区接受孕中期血清学筛查的孕妇,评估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分别计算3种疾病高... 目的:分析妊娠中期孕妇血清学筛查结果,探讨不同筛查风险与母胎不良结局的关联。方法:选取2019—2021年在合肥市新站区接受孕中期血清学筛查的孕妇,评估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分别计算3种疾病高风险和低风险的发生率,并随访获得妊娠结局,分析不同风险组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在接受妊娠中期血清学筛查的11 821名孕妇中,检出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560人,检出率为4.74%;检出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28人,检出率为0.24%;检出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风险孕妇53人,检出率为0.45%。实际随访获得妊娠结局的孕妇共11 606人,其中,高风险组孕妇自然流产、死胎、出生缺陷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分别为1.12%、1.60%、4.17%和3.37%,显著高于低风险组(0.32%、0.30%、1.16%和2.12%)。高风险组孕妇靶向疾病、其他染色体疾病、其他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1.12%、1.12%和1.44%,均高于低风险组(0.05%、0.02%和0.65%)。结论:妊娠中期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与自然流产、死胎、出生缺陷、出生低体重等母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出生缺陷的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血清学筛查 唐氏筛查 妊娠结局 优生优育
下载PDF
妊娠中期唐氏血清学筛查对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朱勤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中期唐氏血清学筛查对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西省浮梁县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档并进行妊娠中期唐氏血清学筛查的2799例孕妇临床资料。采集孕妇空腹静脉血,采用微粒子化学发... 目的研究妊娠中期唐氏血清学筛查对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西省浮梁县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档并进行妊娠中期唐氏血清学筛查的2799例孕妇临床资料。采集孕妇空腹静脉血,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游离雌三醇(uE3)及甲胎蛋白(AFP)、抑制素A(INH-A),统计妊娠中期唐氏血清学筛查结果,比较不同唐氏筛查风险级别孕妇的不良反应妊娠结局。结果2799例进行妊娠中期唐氏血清学筛查的孕妇中低风险有82.96%(2322/2799),临界风险9.97%(279/2799),高风险7.07%(198/2799);高风险组治疗性引产(2.02%)、剖宫产率(36.87%)高于临界风险组(0.36%、27.96%)、低风险组(0.09%、19.98%),临界风险组剖宫产率高于低风险组,高风险组死胎发生率(1.01%)高于低风险组(0),高风险组巨大儿(15.15%)及早产发生率(5.05%)高于临界风险组(8.96%、1.79%)、低风险组(5.00%、1.77%),临界风险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低风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期唐氏血清学筛查可作为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辅助检查,妊娠中期唐氏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临界风险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对该类孕妇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期 母体血清学筛查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梅毒血清学筛查在婚前检查的价值分析
6
作者 周锦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25-0027,共3页
感染梅毒后不仅会危害身体健康,导致患者出现抑郁心理,同时还会影响正常生育,因此婚前筛查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婚前检查中,梅毒血清学筛查发挥的作用及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覃塘区婚前检查的4414人... 感染梅毒后不仅会危害身体健康,导致患者出现抑郁心理,同时还会影响正常生育,因此婚前筛查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婚前检查中,梅毒血清学筛查发挥的作用及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覃塘区婚前检查的4414人,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血清学检验方法进行梅毒感染筛查。按照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分组,分为TRUST组、ELISA组与TRUST和ELISA联合检测组,对比筛查结果。结果 汇总不同组别阳性检出率、假阳性检出率与阴性检出率并进行组间比较,ELISA组阳性检出率52(1.18%)高于TRUST组32(0.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组阳性检出率为50(1.13%)低于ELISA组52(1.18%),但联合检测组假阳性检查率为2(0.05%)高于ELISA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婚前实施梅毒筛查,能够及时发现梅毒感染,对控制病情发展,促进优生优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梅毒血清学筛查应选择TRUST和ELISA联合检测,能够保证筛查的准确度,可有效避免疾病不必要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学筛查 婚前检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在产前诊断和妊娠结局预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游翠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138-0140,共3页
探析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对妊娠结局预测和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产前筛查的3184名单胎孕妇中的1200名,所有孕妇均采用罗氏411仪器检测血清中AFP和HCG+β水平,并运用艾博罗产筛软件系统进行评... 探析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对妊娠结局预测和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产前筛查的3184名单胎孕妇中的1200名,所有孕妇均采用罗氏411仪器检测血清中AFP和HCG+β水平,并运用艾博罗产筛软件系统进行评估,对妊娠结局和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1-三体综合征占比5.5%、18-三体综合征占比0.75%、开放性神经管缺陷占比1.16%。35岁以上与35岁以下的高危妊娠妇女为74:15 (P<0.05);在高危妊娠妇女(35岁以上)中,有27.02%的染色体异常,而在高危妊娠妇女(35岁以下)中,有5.40%的染色体异常, P<0.05;不良妊娠结局分别是高风险孕妇(大于等于35岁)18.91%大于高风险孕妇(小于35岁)的6.66%,(P<0.05)。结论 经过产前诊断和妊娠结局预测后发现在孕中期进行血清学筛查非常有必要,对降低出生缺陷起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中期 血清学筛查 产前诊断 妊娠结局
下载PDF
8726名孕妇孕中期血清学筛查结果分析
8
作者 黄玲 卢惠兰 +2 位作者 孟登弘 郦晓燕 黄燕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黄山市8726名孕妇孕中期血清学筛查结果。方法收集8726名孕妇孕中期血清学筛查结果,根据筛查结果分为高风险组、临界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通过定量测定孕妇血液中与妊娠有关的生化标记物[甲胎蛋白(AFP)、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目的分析黄山市8726名孕妇孕中期血清学筛查结果。方法收集8726名孕妇孕中期血清学筛查结果,根据筛查结果分为高风险组、临界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通过定量测定孕妇血液中与妊娠有关的生化标记物[甲胎蛋白(AFP)、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游离雌三醇(uE3)]浓度,结合孕妇年龄、体质量、孕周等因素对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ES)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NTD)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结果8726名孕妇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出3种疾病高风险孕妇575名,高风险检出率6.59%(575/8726),其中DS高风险224名,检出率2.57%(224/8726);ES高风险9名,检出率0.10%(9/8726);ONTD高风险342名,检出率3.92%(342/8726)。575名筛查高风险孕妇中,ONTD高风险占比最高,为59.48%(342/575),DS占比38.96%(224/575),ES占比1.57%(9/575)。不同年龄孕妇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19岁年龄孕妇高风险检出率最高(10.59%),30~34岁年龄孕妇高风险检出率次之(7.97%)。不同孕周孕妇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5名筛查出的高风险孕妇均选择进一步检查,包括羊水穿刺64名、先行无创产前筛查(NIPT)314名及单纯超声检查197名。随访结果,224例DS高风险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8名;9例ES高风险孕妇不良妊娠结局3名;342例ONTD高风险孕妇不良妊娠结局28名。结论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对预防出生缺陷有重要作用,规范开展血清学筛查,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中期 血清学筛查 高风险 出生缺陷
下载PDF
270例母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结果分析
9
作者 宋胜楠 卢守莲 +1 位作者 唐艳 王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在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人群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介入性产前诊断病例中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共270例,分为单纯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A组186例)... 目的:探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在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人群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介入性产前诊断病例中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共270例,分为单纯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A组186例)和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合并其他产前诊断指征组(B组84例),分析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在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人群中的检出情况。结果:270例CNV-seq检测均成功,257例同时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255例培养成功。CNV-seq共检出胎儿CNVs 47例(17.4%),其中致病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pCNVs)19例(7.0%)、临床意义不明的CNV(VUS)13例(4.8%)、可能良性及良性15例(5.6%)。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提示致病性异常的有11例;CNV-seq额外检出32例CNV,其中pCNVs7例、VUS 11例,良性和可能良性14例。CNV-seq漏检2例染色体平衡易位、3例染色体多态性。A组与B组相比,pCNVs检出率分别为1.6%(3/186)、19.0%(1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US检出率分别为4.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人群,通过介入性产前诊断,同时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NV-seq检测,可以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产前筛查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血清学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非高龄孕妇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季修庆 林颖 +5 位作者 胡平 李璃 刘安 周静 蒋涛 许争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对血清学标志物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非高龄孕妇(18-34岁)进行产前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4 168例血清学标志物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非高龄孕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cff DNA),... 目的探讨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对血清学标志物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非高龄孕妇(18-34岁)进行产前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4 168例血清学标志物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非高龄孕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cff DNA),对检测结果为高危的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个别病例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验证。结果 NIPT结果显示共有41例孕妇为高风险,阳性率为0.98%,包括32例21-三体综合征(T21),4例18-三体综合征(T18),1例13-三体综合征(T13),4例性染色体异常;经胎儿核型分析证实为30例T21,2例核型正常;另外9例NIPT检测其他染色体非整体结果为高风险者经胎儿核型分析证实为3例T18,1例T13,2例性染色体异常;1例经NIPT检测为45,XO,而胎儿核型分析为46,XX,del(X)(q23→q25),array-CGH验证缺失片段大小为11.6×106bp。结论 NIPT用于血清学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非高龄孕妇检测可减少侵入性的产前诊断,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仍需有创检查进行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胎儿游离DNA 血清学筛查 高风险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在不同血清学筛查风险值及不同年龄孕妇中检测染色体异常的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裴元元 胡亮 +3 位作者 冉健 温丽娟 朱雁媚 魏凤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不同血清学筛查风险值及不同年龄孕妇中检测染色体异常的价值,为实验室筛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了早期血清学筛查与NIPT的单胎妊娠孕妇11 517例,按孕妇年龄及血清学筛查与N...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不同血清学筛查风险值及不同年龄孕妇中检测染色体异常的价值,为实验室筛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了早期血清学筛查与NIPT的单胎妊娠孕妇11 517例,按孕妇年龄及血清学筛查与NIPT结果将研究对象分组,对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及NIPT提示结果异常的孕妇,建议进一步产前诊断。结果无论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率、临界风险率还是NIPT异常检出率,高龄组均高于低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IPT检测21三体、18三体的阳性预测值(84.62%,33.33%)明显高于血清学筛查(42.86%,28.57%)。以年龄分组,两种技术在不同年龄组检测21三体和18三体的阳性预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相较于血清学筛查,通过NIPT异常结果提示可额外确诊染色体病。结论 NIPT可有效降低血清学筛查的漏诊,有效预防染色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血清学筛查 阳性预测值
下载PDF
绵阳地区1358例孕妇TORCH感染的血清学筛查 被引量:10
12
作者 彭碧 陈勇 曾白华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543-545,共3页
目的了解绵阳地区妊娠妇女TORCH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358例孕妇血清同时进行TORCH的IgM和IgG检测。结果孕妇TORCH(TOX、RV、CMV、HSVⅠ和HSVⅡ)IgM抗体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0.15%、1.18%、0.37%、0.44%、0.22%;... 目的了解绵阳地区妊娠妇女TORCH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358例孕妇血清同时进行TORCH的IgM和IgG检测。结果孕妇TORCH(TOX、RV、CMV、HSVⅠ和HSVⅡ)IgM抗体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0.15%、1.18%、0.37%、0.44%、0.22%;TORCH-IgG抗体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6.12%、63.99%、94.70%、92.49%、17.82%。TORCH相关抗体检查4种筛查结果:lgG(+)IgM(-):TOX83例,RV869例,CMV1286例,HSVⅠ1256例,HSVⅡ242例;IgG(-)IgM(+):TOX1例,RV7例,CMV3例,HSVⅠ5例,HSVⅡ3例;IgG(+)IgM(+):TOX1例,RV9例,CMV2例,HSVⅠ1例,HSVⅡ0例;IgG(-)IgM(-):TOX1273例,RV473例,CMV67例,HSVⅠ96例,HSVⅡ1113例。结论孕前或孕期妇女同时进行TORCH-IgM/IgG检测,可及时了解孕妇TORCH感染阶段,尽早采取方法和措施,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TORCH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清学筛查 优生优育
下载PDF
早孕期和中孕期胎儿非整倍体血清学筛查的规范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段红蕾 胡娅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6-488,共3页
胎儿非整倍体血清学筛查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是对21-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的筛查,筛查指标有母血清PAPP-A、总HCG或游离β-HCG、AFP、μE3、抑制素A。
关键词 血清学筛查 非整倍体 胎儿 游离Β-HCG 中孕期 早孕期 18-三体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
下载PDF
孕期血清学筛查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林苑 董兴盛 +1 位作者 王德刚 江陵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6期313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预产期年龄≥35岁)孕期血清学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产前诊断的2 133例高龄孕妇,包括血清学产前筛查及介入性产前诊断检查胎儿染色体的结果。结果:在2 133例高龄孕妇中,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共47例,总的阳...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预产期年龄≥35岁)孕期血清学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产前诊断的2 133例高龄孕妇,包括血清学产前筛查及介入性产前诊断检查胎儿染色体的结果。结果:在2 133例高龄孕妇中,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共47例,总的阳性率为2.20%。孕期未行血清学筛查的高龄孕妇1 112例,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18例,阳性率为1.62%;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的高龄孕妇705例,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29例,阳性率为4.11%;血清学筛查低风险的高龄孕妇316例,未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结论:孕期血清学筛查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血清学筛查 胎儿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血清学筛查联合胎儿非整倍体产前无创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邱洁 杨晓华 +4 位作者 方虹 张红云 马竞 陈熙 吴琼玲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4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孕期血清学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提高染色体疾病的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方法孕期适时机会血清学筛查23039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学联合二联筛查早孕9-13+6周,妊娠相关蛋白P... 目的探讨孕期血清学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提高染色体疾病的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方法孕期适时机会血清学筛查23039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学联合二联筛查早孕9-13+6周,妊娠相关蛋白PAPP-A和游离β-HCG,中孕15-20+6周三联筛查甲胎蛋白AFP、游离β-HCG、游离E3检测激素水平,应用Multicalc软件评估风险值,21-三体风险分割值1:270,≥1:270为高风险,1:270~1:500临界风险。18三体风险分割值1:350,≥1:350为高风险,1:350-1:800为临界风险值。结果筛查出高风险1546例,占6.71%,临界风险值3257例,占14.17%,无创产前诊断2842例占59.17%,介入性产前诊断550例占11.54%。产前诊断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共27例,其中非整倍体19例,占0.39%,其他染色体异常8例,占0.16%,知情告知签字不落实产前诊断发生出生缺陷7例,调查表明临界风险选择无创样本例数占59.17%,羊水样本例数占11.54%,无创检测高风险数经羊水再次核型分析一致性达100%。结论血清学产前筛查联合无创产前胎儿非整倍体DNA检测可提高产前诊断效率,特别对临界风险值瓶颈线的突破起关键性作用,降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病率快捷、安全,较介入性产前诊断易于接受、推广,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筛查 无创产前诊断 胎儿染色体DNA非整倍体基因检测
下载PDF
血清学筛查联合胎儿非整倍体产前无创基因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谭振华 王玥莹 +1 位作者 廖子慧 李海珠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学筛查联合胎儿非整倍体产前无创基因检测(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产科就诊,并运用NIPT技术进行胎儿染色体疾病检测的2 000例孕妇为研... 目的:探讨血清学筛查联合胎儿非整倍体产前无创基因检测(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产科就诊,并运用NIPT技术进行胎儿染色体疾病检测的2 0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血清学筛查及NIPT的临床资料。结果:血清学筛查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4.35%(287/2 000),NIPT检出率为8.90%(178/2 000),联合筛查检出率为5.60%(112/2 000)。血清学筛查联合NIPT检测诊断染色体异常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显著高于单纯血清学筛查或者NIPT检测(P<0.05)。适龄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2.14%(28/1 307),高龄组检出率为9.24%(64/6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是导致胎儿染色体疾病的重要因素,与高龄孕妇孕周早期采用血清学筛查联合NIPT法可提高产前诊断效率,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筛查 产前无创基因检测 胎儿染色体疾病 非整倍体
下载PDF
超声NT、血清学筛查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联合筛查高危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580例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侯桂玉 郭跃文 +2 位作者 蒋丽江 何小红 欧阳晓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颈部半透明层厚度(NT)、血清学筛查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联合筛查高危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及追踪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门诊产科高危孕妇共580例,对其进行超声NT、血清学筛查...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颈部半透明层厚度(NT)、血清学筛查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联合筛查高危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及追踪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门诊产科高危孕妇共580例,对其进行超声NT、血清学筛查与NIPT联合筛查。结果:其中NIPT提示异常8例(其中21-三体高风险:2例;18-三体高风险:3例;可疑47,XYY:1例;染色体多态改变2例)。妊娠结局:1例胚胎停止发育,终止妊娠;4例引产;3例继续妊娠,新生儿表现健康。需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高危孕妇仅1.4%,避免了95%以上的唐氏筛查假阳性病例进行侵入性的产前诊断。结论:应用超声NT、血清学筛查与NIPT联合筛查高危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有效降低了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数量,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和减少胎儿丢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半透明层厚度 血清学筛查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染色体非整倍体 超声
下载PDF
TORCH感染的血清学筛查 被引量:10
18
作者 江婷 刘成程 陈冬梅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了解TORCH感染的血清学筛查及其在新生儿先天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800例孕妇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弓形虫IgM/IgG抗体(TOX-IgM/IgG)、抗风疹病毒IgM/IgG抗体(RV-... 目的:了解TORCH感染的血清学筛查及其在新生儿先天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800例孕妇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弓形虫IgM/IgG抗体(TOX-IgM/IgG)、抗风疹病毒IgM/IgG抗体(RV-IgM/IgG)、抗巨细胞病毒IgM/IgG抗体(CMV-IgM/IgG)、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IgM/IgG抗体(HSVⅠ-IgM/IgG)、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IgM/IgG抗体(HSVⅡ-IgM/IgG),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TORCH 10项的感染率。结果:TORCH 10项阳性率比较:TOX-IgG:1.0%,TOX-IgM:0.13%,RV-IgG:85.8%,RV-IgM:1.13%,CMV-IgG:98.3%,CMV-IgM:0.38%,HSVⅠ-IgG:97.5%,HSVⅠ-IgM:0.5%,HSVⅡ-IgG:12.12%,HSVⅡ-IgM:0.13%;TORCH10项检查4种筛查结果的比较:IgG(+)IgM(-):TOX 8例,RV 678例,CMV 783例,HSVⅠ776例,HSVⅡ97例;IgG(-)IgM(-):TOX 791例,RV 113例,CMV 14例,HSVⅠ20例,HSVⅡ702例;IgG(+)IgM(+):TOX 0例,RV 8例,CMV 3例,HSVⅠ4例,HSVⅡ0例;IgG(-)IgM(+):TOX 1例,RV 1例,CMV 0例,HSVⅠ0例,HSVⅡ1例。结论:孕前及孕期TORCH筛查,防止孕前、孕期的TORCH感染,以便及时采取方法和措施,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对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CH感染 血清学筛查 优生优育 孕妇
下载PDF
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颖元 欧阳颖 阮扬皓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5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四联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28例孕中期孕妇产检的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结果。对孕妇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基(β-hCG)、游离雌三醇(uE3)及抑制素A]进行...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四联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28例孕中期孕妇产检的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结果。对孕妇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基(β-hCG)、游离雌三醇(uE3)及抑制素A]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筛查结果为高风险阳性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予以确诊。分析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诊断情况及与孕妇年龄的关系。结果2015年筛查出高危孕妇280例(8.53%),同意接受羊膜腔穿刺219例(78.21%),其中唐氏综合征5例,拒绝做羊膜腔穿刺的61位孕妇中,有2例为唐氏综合征。2016年筛查出高危孕妇244例(7.06%),同意接受羊膜腔穿刺228例(93.44%),其中唐氏综合征4例。2017年筛查出高危孕妇219例(5.94%),同意接受羊膜腔穿刺192例(87.67%),其中唐氏综合征6例。后期随访均未发现余下病例中有唐氏综合征发生。2015~2017年期间,唐氏综合征筛查的特异度均>90%,且灵敏度均>80%,误诊率逐年下降。2015~2017年期间,高龄孕妇(年龄≥35岁)的患儿唐氏综合征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非高龄孕妇(年龄<3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孕妇患儿唐氏综合征阳性率均>0.45%。结论孕中期采用血清学四联筛查并结合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等产前诊断,是预防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中期 血清学筛查 唐氏综合征 检出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