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预后与血清果糖胺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宋斌 万琳 邵卫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7期2341-234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预后与血清果糖胺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102例脑出血患者按血清果糖胺值分为升高组与非升高组,分析入院后血清果糖胺与急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及灶周水肿与血清果糖胺升高具...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预后与血清果糖胺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102例脑出血患者按血清果糖胺值分为升高组与非升高组,分析入院后血清果糖胺与急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及灶周水肿与血清果糖胺升高具有相关性(P<0.05),脑出血血肿变化与血清果糖胺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严密监控血糖,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脑出血 血清果糖胺
下载PDF
血清果糖胺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任立晟 初开秋 +3 位作者 周淑华 田清武 伦立民 陈颖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6年第5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清果糖胺(FMN)和血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DM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FMN及空腹血糖(FBG)检测,并对DM患者再进行餐后2h血糖及FMN测定。结果DM患者血清中空腹及餐后FMN与对照组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清果糖胺(FMN)和血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DM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FMN及空腹血糖(FBG)检测,并对DM患者再进行餐后2h血糖及FMN测定。结果DM患者血清中空腹及餐后FMN与对照组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而患者组中空腹与餐后FMN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FMN与FBG及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r=0.57,P<0.01;r=0.60,P<0.001)。结论FMN与血糖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对DM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果糖胺 联合检测 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 无显著性差异 患者血清 对照组 临床意义 疗效监测 相关性 组分 诊断 方法 测定
下载PDF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及血清果糖胺检测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刘丛 张成生 +1 位作者 刘福贞 范映忠 《成都医药》 2002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血糖监测与伤情、预后及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 5 1例颅脑损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 5 1例进行血糖及血清果糖胺检测 ,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伤组的血糖增高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血糖监测与伤情、预后及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 5 1例颅脑损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 5 1例进行血糖及血清果糖胺检测 ,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伤组的血糖增高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而血清果糖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脑伤组中轻、中、重型之间血糖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重型中死亡组血糖初测与复测有显著差异 ,而存活组则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血糖的增高与脑伤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 ,经治疗后血糖趋于正常者 ,预后良好。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糖 血清果糖胺 急性期 血清学检验
下载PDF
血清果糖胺NBT还原法自动化分析评价
4
作者 邓荣春 曾玉琼 +1 位作者 徐连强 曹毅 《江西医学检验》 2006年第3期265-265,214,共2页
关键词 血清果糖胺 自动化分析 还原法 NBT 血清蛋白质 糖化血清蛋白 蛋白质分子 糖化反应 结合过程 非离子型
下载PDF
血清果糖胺的自动分析
5
作者 李清华 张建英 杨昌国 《江西医学检验》 1994年第1期5-9,共5页
关键词 血清果糖胺 糖尿病 治疗 自动分析 观察指标 糖化血清蛋白 血葡萄糖 指导 准确 对比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血清果糖胺检测的实用性分析
6
作者 杨晓艳 李艳 +1 位作者 张慧 淡莉 《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86813X)》 2000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血清果糖胺(FRA)与血糖(FBG)升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硝基四氮唑兰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6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RA和FBG含量。结果:FRA与FBG浓度呈正比升高,密切相关,其中控制良好者FBG、FRA值与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血清果糖胺(FRA)与血糖(FBG)升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硝基四氮唑兰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6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RA和FBG含量。结果:FRA与FBG浓度呈正比升高,密切相关,其中控制良好者FBG、FRA值与正常对照组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控制不佳和尚可者FBG、FRA值明显高于控制良好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FRA直接反应高血糖非酶促糖化终产物(AGEs)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血清果糖胺 升高 FBG 对照组 正常 高血糖 实用性分析 结论 差异
下载PDF
血清果糖胺分析对急性脑血管病血糖增高原因的鉴别诊断
7
作者 姚齐龙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5期474-474,共1页
关键词 血清果糖胺 急性脑血管病 血糖增高 鉴别诊断 病因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清果糖胺与血糖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康模 李春林 林翔 《四川医学》 CAS 1992年第4期208-209,共2页
应用国产试剂,合成高纯度的果糖胺标准物——DMF,建立了测定血清糖化蛋白——果糖胺(FA)的新方法,测得50例正常人血清FA为1.66±0.17(1.12~1.96)mmol/L,不同年龄、男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86例糖尿病患者血清FA为2.87±0.58(2.0... 应用国产试剂,合成高纯度的果糖胺标准物——DMF,建立了测定血清糖化蛋白——果糖胺(FA)的新方法,测得50例正常人血清FA为1.66±0.17(1.12~1.96)mmol/L,不同年龄、男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86例糖尿病患者血清FA为2.87±0.58(2.00~3.84)mmol/L、果糖胺、血糖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血清FA与测定当天、前2周和4周的血糖有显著性正相关。表明血清果糖胺测定对糖尿病的诊断、血糖控制和临床疗效观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果糖胺 血糖 糖尿病
下载PDF
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霖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联合检测空腹血糖(FPG)、血清果糖胺(FMN)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住院接受治疗前后的FPG、FMN和HbA1c进... 目的分析并研究联合检测空腹血糖(FPG)、血清果糖胺(FMN)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住院接受治疗前后的FPG、FMN和HbA1c进行测定,并与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FPG、FMN和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FPG、FMN及HbA1c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联合检测FPG、FMN及HbA1c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够判断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控制和减少糖尿病发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联合检测 空腹血糖 血清果糖胺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成年人血清果糖胺正常值探讨
10
作者 王林仁 安桂仙 车焕荣 《浙江医学》 CAS 1995年第1期63-64,共2页
血清果糖胺(Fructosamine,简称FTS)尚少有通过大量正常人调查的统一正常值报道,为此我们调查了本地区20~69岁783名正常成年人和257例糖尿病患者的FTS值,以探讨FTS正常参考值范围,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1)正常人:经体检无... 血清果糖胺(Fructosamine,简称FTS)尚少有通过大量正常人调查的统一正常值报道,为此我们调查了本地区20~69岁783名正常成年人和257例糖尿病患者的FTS值,以探讨FTS正常参考值范围,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1)正常人:经体检无糖尿病、无糖尿病史及家族史者,空腹血糖(FBS)正常(按WHO标准3.9~5.6mmol/L,真糖法测定),空腹尿糖阴性的人群。他(她)们有工人、农民、职员、机关干部、居民、医务人员等;年龄20~69岁,分5个年龄段,共783名;其中男426名、女357名。(2)患者: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257例。诊断标准按WHO,即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及空腹血糖)≥(7.8mmol/L,测定方法同正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血清果糖胺 正常值 糖尿病 正常人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果糖胺检测在妊娠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连丽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7期88-89,共2页
目的分析与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血清果糖胺(FRU)检测在妊娠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82例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健康妊娠者作为A组(87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者作为B组(31例)、妊娠糖尿病者作为C组(64例),对三组进行HbAl... 目的分析与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血清果糖胺(FRU)检测在妊娠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82例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健康妊娠者作为A组(87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者作为B组(31例)、妊娠糖尿病者作为C组(64例),对三组进行HbAlc与FRU检测以及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比三组上述检测水平差异以及A、C组上述指标阳性率。结果 C组FRU水平明显高于A、B组,且B组FRU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HbAlc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OGTT、FRU、GCT、HbAl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25%、76.56%、84.38%、90.63%,均明显高于A组的5.75%、13.79%、8.05%、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与FRU检测能够诊断出妊娠糖尿病疾病,可作为其临床诊断指标,并能指导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价,应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果糖胺 妊娠糖尿病
下载PDF
NBT法测定血清果糖胺的探讨
12
作者 李炎 关素媛 +2 位作者 徐玲芳 刘莹 崔志国 《黑龙江医学》 CAS 1992年第8期28-28,共1页
果糖胺是血浆中葡萄糖分子与蛋白质分子通过非酶反应形成的一种酮胺,又称糖化蛋白。糖尿病患者血清果糖胺明显增高。果糖胺可反映2—3周以前的血糖平均水平,在血浆中的含量比较稳定。
关键词 血清果糖胺 NBT法 非酶反应 糖化蛋白 葡萄糖分子 混合血清 碳酸盐缓冲液 正常参考值 搪尿病 终止液
下载PDF
糖尿病检测血清果糖胺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光成 应荣斌 钟振兴 《河北医学》 CAS 1996年第4期311-312,共2页
检测203例NIDDM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2,4,8周的血清果糖胺(FM)及空腹血糖(FBG)结果与5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第8周FBG和FM呈正相关P<0.01。FM反映糖尿... 检测203例NIDDM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2,4,8周的血清果糖胺(FM)及空腹血糖(FBG)结果与5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第8周FBG和FM呈正相关P<0.01。FM反映糖尿病214周间的血糖水平,随FBG升降,能较快评定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清果糖胺 空腹血糖
下载PDF
血清果糖胺测定快速鉴别隐性2型糖尿病与应激性血糖增高 被引量:1
14
作者 经小梅 王晓惠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990-990,共1页
关键词 血清果糖胺 2型糖尿病 血糖
下载PDF
血清果糖胺和血糖检测对急性脑出血高血糖原因的判定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欣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血糖检测与血清果糖胺对急性脑出血高血糖原因的判定情况。方法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性高血糖组(43例)与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组(47组),同时通过临... 目的研究分析血糖检测与血清果糖胺对急性脑出血高血糖原因的判定情况。方法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性高血糖组(43例)与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组(47组),同时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诊断性试验对两组患者高血糖的原因进行判定。结果糖尿病性高血糖组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性似然比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检测与血清果糖胺综合分析是鉴别急性脑出血高血糖原因的可信指标,对临床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果糖胺 血糖检测 急性脑出血 高血糖 原因
下载PDF
血清果糖胺测定在糖尿病病人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马恩龙 董枫 宋真 《大连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70-71,共2页
1983年Jahnson等发表了一种测定糖化蛋白质的新方法,即通过测定血清中果糖胺水平评价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果糖胺是血浆蛋白质与葡萄糖分子在非酶糖化过程中经过重排形成醛酮缩合物,后者在碱性条件下,被还原试剂硝基蓝四唑还原为甲脂,... 1983年Jahnson等发表了一种测定糖化蛋白质的新方法,即通过测定血清中果糖胺水平评价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果糖胺是血浆蛋白质与葡萄糖分子在非酶糖化过程中经过重排形成醛酮缩合物,后者在碱性条件下,被还原试剂硝基蓝四唑还原为甲脂,甲脂在530nm波长处有一特定的吸收峰。利用此特性,便能较好地评价血清中果糖胺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果糖胺 糖尿病病人 临床应用 内分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硝基蓝四唑 实验研究 非酶糖化 血浆蛋白质 糖化蛋白
下载PDF
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17
作者 夏和平 刘勇(通讯作者)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4-34,3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血清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并与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 目的:探讨血清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血清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并与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清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果糖胺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能准确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与控制情况,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近期和长期血糖控制信息灵敏而可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清果糖胺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唐良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B12期87-88,共2页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果糖胺(FMN)3个指标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9例患有2型糖尿病者作为观察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己糖激酶法来检测患者的血清FBG、免疫透射比...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果糖胺(FMN)3个指标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9例患有2型糖尿病者作为观察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己糖激酶法来检测患者的血清FBG、免疫透射比浊法来检测全血HbAlc及用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来检测血清FMN,对比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观察组3项指标的统计结果均明显高于时照组(P〈O.05),两组问有显著性差异。FBG与HbAlc和FMN相关性良好,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和0.66,由此证明:HbAlc、FMN和FBG是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糖尿病组有20%FBG升高,但FMN在正常范围,其特异性较HbAlc差。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bAlc、FMN与FBG之相关性良好。联合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果糖胺与空腹血糖可较为全面地提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信息,对诊断、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血清果糖胺 糖化血红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血清果糖胺的测定
19
作者 关丽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23期68-68,70,共2页
近年来,随着临床生化检测方法学的成熟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一些与糖尿病诊断密切相关的生化指标也逐渐成为常规检查项目。血清果糖胺(FRU)是血液中葡萄糖与白蛋白以非酶促反应产生的衍生物,可反应最近2周~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 近年来,随着临床生化检测方法学的成熟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一些与糖尿病诊断密切相关的生化指标也逐渐成为常规检查项目。血清果糖胺(FRU)是血液中葡萄糖与白蛋白以非酶促反应产生的衍生物,可反应最近2周~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指标之一。实践证明,FRU可以做为糖尿病诊断及随访简单、有效的辅助指标,有利于发现夜间及无症状低血糖,有利于糖尿病持续、稳定、安全达标。开展果糖胺试验可以反应患者测定前2周~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临时血糖浓度的干扰,可作为评价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状况的一个灵敏可靠指标[1],因此,用于评价糖尿病短期控制程度及药物疗效具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清果糖胺 测定
下载PDF
72例糖尿病患者血清果糖胺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孙建芝 夏炳妍 +1 位作者 丛培英 姜杰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2年第1期26-26,共1页
果糖胺(frctosamine,简称FA)亦称血清糖化蛋白,它是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与葡萄糖经非酶催化的糖基化反应而形成的,其反应过程是缓慢,相对不可逆的,持续于血清蛋白14-20天生命期中,其合成速率与蛋白所处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因此... 果糖胺(frctosamine,简称FA)亦称血清糖化蛋白,它是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与葡萄糖经非酶催化的糖基化反应而形成的,其反应过程是缓慢,相对不可逆的,持续于血清蛋白14-20天生命期中,其合成速率与蛋白所处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果糖胺的比例能反映糖尿病患者2-3周内血糖总体水平,为此我们观察了72例糖尿病患者血清果糖胺治疗前后的含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血清果糖胺 检测 血清蛋白 血清糖化蛋白 糖基化反应 合成速率 含量变化 非酶催化 反应过程 生命期 葡萄糖 白蛋白 治疗 血糖 浓度 环境 方法 对象 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