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对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改善评价
1
作者 房霞 王鑫 +2 位作者 管运英 杨谦 曹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76-0078,共3页
分析胃癌手术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起始于2018年1月,终止于2021年12月,期间我院共计收治胃癌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纳入34例,余下34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运用... 分析胃癌手术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起始于2018年1月,终止于2021年12月,期间我院共计收治胃癌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纳入34例,余下34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运用肠外营养,观察组运用早期肠外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肌酐、尿素氮以及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53.54±7.55)h、住院时间(10.21±3.54)d、营养支持时间(5.34±2.19)d较对照组排气时间(76.54±3.98)h、住院时间(15.24±2.22)d、营养支持时间(8.54±2.17)d更短(P<0.05);观察组总蛋白(65.54±9.56)g/L、前白蛋白(254.87±10.64)mg/L清蛋白:(34.55±6.25)g/L较对照组总蛋白(51.54±4.25)g/L、前白蛋白(200.54±10.87)mg/L、清蛋白(28.54±4.74)g/L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两例,其中包含了一例腹胀以及一例腹泻,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为七例,包含了两例腹胀,一例呕吐,两例腹泻以及两例误吸,总发生率为20.59%(7/34);2组比较,P<0.05;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肌酐(70.59±5.19)μmol/l、尿素氮(5.49±1.03)mmol/l以及淋巴细胞计数(1.27±0.21)×109/L较对照组肌酐(67.49±12.15)μmol/l、尿素氮(5.35±1.05)mmol/l以及淋巴细胞计数(1.84±0.62)×109/L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 运用该种治疗方式杜奕雨胃肠手术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对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可应用推广,表现出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早期肠内营养 血清白蛋白水平 改善评价
下载PDF
蓝光联合益生菌口服治疗早产儿黄疸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斌 黄青 吴素文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蓝光联合益生菌对早产患儿黄疸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出现黄疸的早产患儿99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患儿仅接受蓝光治疗,乙组患儿在甲组的基础上接受贝飞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丙组患儿在甲组的基础上接受... 目的:探讨蓝光联合益生菌对早产患儿黄疸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出现黄疸的早产患儿99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患儿仅接受蓝光治疗,乙组患儿在甲组的基础上接受贝飞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丙组患儿在甲组的基础上接受亿活(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比不同组患儿的疾病恢复情况。结果:乙组、丙组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三组患儿的胆红素(TCB)含量以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接受治疗3个月及治疗8个月后患儿的TCB含量均下降,三组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接受治疗后乙组、丙组两组患儿的血清白蛋白增加量明显大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益生菌的基础上联合蓝光进行出现黄疸的早产儿的黄疸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儿血清白蛋白含量的同时明显降低患者体内的TCB含量,安全性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益生菌 早产儿黄疸 血清白蛋白水平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患者早期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樊大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34-335,共2页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恢复的关系的差别,评价早期将血清白蛋白达到合理水平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7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第1~3天血清白蛋白水平≥30 ...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恢复的关系的差别,评价早期将血清白蛋白达到合理水平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7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第1~3天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 20例,为I组,其余27例为II组。I组肛门排气时间为(72.6±4.6)h,II组肛门排气时间为(92.3±6.6)h,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发生率I组少于II组(P<0.0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保持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清白蛋白水平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朝辉 祁兴顺 +2 位作者 BAI Z GUO X TACKE F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173,共1页
【据《Therap Adv Gastroenterol》2019年10月报道】题: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住院期间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与死亡之间的关系(作者Bai Z等)肝性脑病是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严重失代偿事件。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可能促进肝性脑病... 【据《Therap Adv Gastroenterol》2019年10月报道】题: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住院期间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与死亡之间的关系(作者Bai Z等)肝性脑病是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严重失代偿事件。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可能促进肝性脑病的发生并加速肝硬化伴肝性脑病患者的死亡。近来有证据表明,输注人白蛋白可能会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且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该研究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住院期间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之间的关系。研究纳入了2010年1月-2019年2月期间入住北部战区总医院的肝硬化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显性肝性脑病发生和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计算比值比(OR)与95%置信区间(95%CI)。通过ROC曲线分析来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预测显性肝性脑病发生和死亡的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水平 肝性脑病 住院期间 肝硬化患者 失代偿 终末期肝硬化 置信区间 蛋白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源性死亡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赵翔宇 王逸 +3 位作者 殷安康 孙学英 唐乙月 焦云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0期4-6,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源性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CI,于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一般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再经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源性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CI,于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一般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CI术后心源性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中500例患者PCI术后均持续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未出现失访患者。随访期间,共有35例患者心源性死亡,死亡率为7.00%,将其归为心源性死亡组,存活的465例患者归为存活组,存活率为93.00%。心源性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性别、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吸烟史、心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白蛋白水平(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源性死亡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早期纠正血清白蛋白水平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水平 老年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源性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书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8期62-63,共2页
目的 探讨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脓毒症50例,严重脓毒症48例,脓毒性休克44例,对三组患儿均在纳入研究之后24h检测血清白蛋白,... 目的 探讨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脓毒症50例,严重脓毒症48例,脓毒性休克44例,对三组患儿均在纳入研究之后24h检测血清白蛋白,观察并对比各组患儿预后及低白蛋白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脓毒症组30例(60.0%)患儿发生低白蛋白血症,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分别为41例(85.4%)和44例(100.0%),各组患儿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低白蛋白血症患儿病死率、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PCIS评分、病死率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P<0.05).结论 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低白蛋白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脓毒症患儿发病率,患儿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其预后具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血清白蛋白水平 预后
原文传递
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徐雅欣 秦历杰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11期1-4,8,共5页
目的探讨抢救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decompensatedheartfailure,ADHF)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患者6个月内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抢救间进行前瞻性的病历资料收集。本研究连续性入选自2017... 目的探讨抢救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decompensatedheartfailure,ADHF)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患者6个月内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抢救间进行前瞻性的病历资料收集。本研究连续性入选自2017年1月1日—2017年11月30日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抢救间并明确诊断为ADHF的患者共103例,随访6个月,以患者生存情况和是否再住院分别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再住院组和非再住院组,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患者生存和再住院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3例ADHF患者,中位年龄为69(59~81)岁,其中男性占全部患者的52.4%,生存组和死亡组中年龄、血钠、尿素氮、血清白蛋白水平、BNP(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时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P=0.039)偏低,老龄(P=0.021)和入院时BNP(P=0.001)水平升高是ADHF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6个月内再住院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两组中基线资料均无差异。结论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高龄和入院时BNP水平升高是ADHF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血清白蛋白水平 6个月内死亡率 再住院率
原文传递
蓝光联合益生菌口服治疗早产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陶荣华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第S01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蓝光联合益生菌在进行出现黄疸的早产患儿的疾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出现黄疸的早产患儿99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黄疸的消除治疗,治疗时间为8 d,对比三组患儿的... 目的分析探讨蓝光联合益生菌在进行出现黄疸的早产患儿的疾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出现黄疸的早产患儿99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黄疸的消除治疗,治疗时间为8 d,对比三组患儿的黄疸消失情况以及患儿的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乙丙两组患儿在治疗有效率的对比中高于甲组患儿的,对比有意义(P<0.05),甲组、乙组、丙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患儿的胆红素(TCB)含量以及血清白蛋白含量(P>0.05),接受治疗8天后患儿的TCB含量均下降,三组的含量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乙丙两组患儿的血清白蛋白增加量明显大于甲组(P<0.05)。结论蓝光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明显提高黄疸患儿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并降低患儿体内中的TCB含量,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益生菌 早产儿黄疸 血清白蛋白水平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焕丽 贾泽博 刘振社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年第4期321-327,共7页
目的分析结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一线含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的结肠癌患者205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检测患者化疗前后血清ALB等生化指标水平,分... 目的分析结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一线含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的结肠癌患者205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检测患者化疗前后血清ALB等生化指标水平,分析不同近期疗效及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ALB水平情况,并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不同ALB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ALB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化疗后205例研究对象中CR、PR、SD、PD患者分别为3例(1.46%)、104例(50.73%)、72例(35.12%)、26例(12.68%);化疗后ALB<35 g/L的患者占比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ALB平均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后,PD患者ALB水平均低于其他3组(均P<0.05)。化疗后,PR、SD患者ALB水平均下降(均P<0.05)。化疗前,年龄<60岁者ALB水平高于年龄≥60岁者,肝转移患者ALB水平低于未发生肝转移患者;化疗后,年龄<60岁者ALB水平高于年龄≥60岁者,ZPS评分0分者ALB水平高于1~2分者,CEA>4.3 ng/m L者ALB水平低于≤4.3 ng/mL者(均P<0.05)。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88.2%、69.3%、50.9%,中位生存时间40个月;化疗前后ALB≥35 g/L者总生存时间均长于ALB<35 g/L者(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前后ALB水平、肝转移与否、化疗前CEA水平与患者累积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后ALB水平是患者累积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化疗后患者的ALB平均水平较化疗前下降,不同近期疗效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其化疗前后ALB水平不同,化疗后ALB水平是累积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化疗 血清白蛋白水平
下载PDF
基础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与膀胱恶性肿瘤治疗后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沈伟 陈建华 +1 位作者 沈俭 包卫东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9期1438-1440,共3页
目的探讨基础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与膀胱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转移风险的关联研究。方法选取膀胱恶性肿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相同的基础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检测。比较两组人员的基础血清白蛋... 目的探讨基础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与膀胱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转移风险的关联研究。方法选取膀胱恶性肿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相同的基础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检测。比较两组人员的基础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白细胞计数(WBC)、CRP(C-反应蛋白)水平、两组人员膀胱黏膜中ALB表达情况、ALB在正常膀胱组织与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LB与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基础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白细胞计数(WBC)、CRP(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膀胱黏膜中ALB阳性数、高表达数、低表达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LB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分期的膀胱癌组织中,浸润型中ALB阳性表达率高于非浸润型中ALB阳性表达率(P<0.05);在不同分级的膀胱癌组织中,G 3中ALB阳性表达率高于G 1、G 1分级中ALB阳性表达率(P<0.05);女性中ALB阳性表达率高于男性中ALB阳性表达率(P<0.05);>65岁患者体内ALB阳性表达率高于≤65岁ALB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3 cm的ALB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3 cm的ALB阳性表达率。结论膀胱恶性肿瘤转移风险的关联研究过程中,基础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可以作为膀胱恶性肿瘤转移风险的观察指标,转移风险的发生与基础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血清蛋白(ALB)水平 膀胱恶性肿瘤 转移风险 研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祖素云 王爽 +2 位作者 杨凤兰 陈宝贵 马明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63-164,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急性严重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机制为管腔在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情况下发生闭塞,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1]。在诊治AMI患者的过程中,寻找敏感而特异的血清学标记物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2]。在AMI的形成过程中,炎...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急性严重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机制为管腔在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情况下发生闭塞,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1]。在诊治AMI患者的过程中,寻找敏感而特异的血清学标记物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2]。在AMI的形成过程中,炎性反应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属于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合成主体为肝脏,通常情况下肝功能损害及营养不良患者具有较低的水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水平 急性心肌梗死 变化 病变严重程度 关系
下载PDF
医院人血白蛋白的用药合理性分析
12
作者 吴晓婷 潘鸿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4期147-149,153,共4页
目的分析某医院人血白蛋白的用药合理性,为临床人血白蛋白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合理用药系统,随机抽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某医院使用人血白蛋白的住院患者62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点评分析,统计分析人血白蛋白的应用科室及... 目的分析某医院人血白蛋白的用药合理性,为临床人血白蛋白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合理用药系统,随机抽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某医院使用人血白蛋白的住院患者62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点评分析,统计分析人血白蛋白的应用科室及不合理率、患者用药前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人血白蛋白应用不合理的原因。结果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的患者共620例,其中以神志病科(老年病科)、呼吸内科及重症医学科应用最多。应用不合理126例,不合理率为20.32%(126/620),其中神志病科(老年病科)、肿瘤外科、泌尿外科不合理率较高。用药前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主要集中在25~29 g/L,占比71.13%。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的患者共71例,占比11.45%。用药不合理类型以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为主,其次为无适应证用药、用于术后促进创口愈合、营养支持等。结论该院人血白蛋白被广泛应用在多科室的疾病治疗中,在用药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加强人血白蛋白的用药监督工作,避免出现滥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蛋白 血清白蛋白水平 用药合理性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某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分析
13
作者 赵静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8期124-127,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怀柔医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北京怀柔医院2022年1-6月住院患者中使用人血白蛋白的相关数据,共计454例,采用Excel 2007及SPSS 21.0软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 目的了解北京怀柔医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北京怀柔医院2022年1-6月住院患者中使用人血白蛋白的相关数据,共计454例,采用Excel 2007及SPSS 21.0软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用药原因、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消耗数量和金额等进行记录、统计与分析。结果人血白蛋白用量排名前三的科室分别是普外科、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和肿瘤科,占总用量的55.09%;用药前206例(45.37%)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26~30 g/L;有146例(32.16%)申请原因不合理,主要原因是需要较高渗透压的大手术(10.79%),其他原因有外周水肿(3.08%)、营养支持(3.08%)和低蛋白血症(2.86%)等,涉及的人血白蛋白共有9550 g,增加了401100元(34.61%)的医疗成本。结论本院人血白蛋白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必要完善人血白蛋白审批表,并提醒医务人员在临床用药实践中严格遵守审批表适应证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蛋白 血清白蛋白水平 临床使用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血清钙离子浓度及白蛋白水平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欣 仇红霞 +3 位作者 王菊娟 宋梦 段丽敏 田甜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钙离子浓度及白蛋白水平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初诊sHLH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将患者按疗效标准分为好转组和进展组,探讨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钙离子浓度及白蛋白水平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初诊sHLH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将患者按疗效标准分为好转组和进展组,探讨血清钙离子浓度和白蛋白水平在患者中的变化、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以20例正常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淋巴瘤相关性和非肿瘤相关性HLH组患者的血清钙离子浓度、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降低(P值均〈0.05);与治疗前比较,好转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钙离子浓度、血清白蛋白水平均升高(P值均〈0.01),进展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P=0.002),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②初诊时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与ANC、PLT、HGB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铁蛋白呈负相关(P〈0.05);初诊时血清钙离子浓度/〉1.92mmol/L组患者的总生存期较〈1.92mmol/L组延长(266d对95d,P=0.006)。③初诊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ANC、HGB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铁蛋白呈负相关(P〈0.05);初诊时血清白蛋白水平≥26.7g/L组患者的总生存期较〈26.7g/L组延长(263d对95d,P=0.023)。④患者组治疗前血清钙离子浓度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01),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相关性(P=0.079)。结论血清钙离子浓度及白蛋白水平在sHLH患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水平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嗜血细胞性 预后 血清钙离子浓度
原文传递
更正
15
作者 实用老年医学编辑部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11-311,共1页
《实用老年医学》2024年第38卷第2期《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病人术后康复的意义》作者石晓云为通信作者,Email:sxy85990924@126.com。特此更正。
关键词 手术病人 术后康复 实用老年医学 老年髋关节骨折 血清白蛋白水平 更正
下载PDF
双歧因子口服液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秀惠 邱雁宾 +2 位作者 金荣华 常德成 苏纯信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8年第S1期129-131,共3页
肝硬化活动期,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和内毒素血症,且与肠道微生态环境改变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对此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为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我院于1997年对双歧因子口服液冶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进行临床观察,现小结如下。 1
关键词 双歧因子 肝肾阴虚型 临床观察 肝炎后肝硬化 内毒素血症 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异常 血清白蛋白水平 服液 治疗后
下载PDF
怎样判断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17
作者 刘士敬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1年第9期50-50,共1页
肝硬化是慢性乙肝发展的结果,标志着肝脏经历了长期的损害,肝组织已有弥漫性肝纤维化及结节形成。由慢性乙肝发展成为肝硬化这一演变过程,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显性过程,也可以是在“暗中”进行的,一发现就诊断为肝硬化。肝硬化有重有轻,预... 肝硬化是慢性乙肝发展的结果,标志着肝脏经历了长期的损害,肝组织已有弥漫性肝纤维化及结节形成。由慢性乙肝发展成为肝硬化这一演变过程,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显性过程,也可以是在“暗中”进行的,一发现就诊断为肝硬化。肝硬化有重有轻,预后有好有坏,怎样科学判断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呢? 表示病情较轻,相对平稳,预后相对较好的肝硬化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水平 慢性乙肝 肝性脑病 失代偿期肝硬化 血清胆红素 肝纤维化 凝血酶原活动度 血清凝血酶原 早期肝硬化 精神神经症状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桂兰 唐圣桃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7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ICU接收的80例患者,所有入选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将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查阅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并记录研究所...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ICU接收的80例患者,所有入选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将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查阅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可能导致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29例发生肺部感染,占36.25%;51例未发生肺部感染,占63.75%;两组性别、年龄、通气体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15分)、机械通气时间(>5 d)、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均为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APACHEⅡ评分>15分、机械通气时间>5d、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临床应予以上述因素高度重视,以期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血清白蛋白水平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 机械通气时间 抗生素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糖皮质激素间歇冲击治疗(摘要)
19
作者 叶西明 黄晶晶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9年第S1期43-43,共1页
目的:研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8例病毒性肝炎,男2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1岁,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在应用保肝药物和支持疗法的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 目的:研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8例病毒性肝炎,男2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1岁,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在应用保肝药物和支持疗法的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间歇治疗,用地塞米松5mg静注,每周1次,每2周查肝功能1次,治疗前后分别做B超,并观察血常规、血糖、尿常规、尿糖、血压、柯兴氏综合征、出血、感染和激素治疗反跳等情况。结果:经地塞米松每周1次5mg间歇性治疗,除大结节型肝硬变外,其他各型肝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PT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糖皮质激素 冲击治疗 柯兴氏综合征 血清总胆红素 血清白蛋白水平 地塞米松 治疗反跳 治疗作用 传染病
下载PDF
慢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20
作者 袁桂玉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1999年第3期9-9,共1页
对慢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有的患者心理负担过重,丧失正常生活的信心,有的对本病的危害认识不深或有病乱投医,而未接受合理的治疗,这些对慢性肝炎的治疗都是不利的。我国对病毒性肝炎作为连续攻关课题投入了巨额资金和人力... 对慢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有的患者心理负担过重,丧失正常生活的信心,有的对本病的危害认识不深或有病乱投医,而未接受合理的治疗,这些对慢性肝炎的治疗都是不利的。我国对病毒性肝炎作为连续攻关课题投入了巨额资金和人力,在病毒性肝炎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某些方面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调节免疫 阿昔洛韦 慢性肝病 合理用药 世界先进水平 抗病毒治疗 研究成果 血清白蛋白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