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黄丹 张占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73-477,共5页
虽然有可及的预防性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然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全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约为3.9%,其中我国约为6.1%[1]。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和肝脏恶性肿瘤是慢性HBV感... 虽然有可及的预防性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然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全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约为3.9%,其中我国约为6.1%[1]。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和肝脏恶性肿瘤是慢性HBV感染的主要不良结局[2]。从临床视角,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依次经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非显著肝炎活动(NSHA)和显著肝炎活动(SHA)以及HBeAg阴性NSHA和SHA[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自然史 HBEAG血清转换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晶 陈小苹 +4 位作者 陈学福 陈文莉 陈仁 马晓军 罗晓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9-853,共5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的临床疗效并探讨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方法:100例入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600 mg,每天1次,治疗52周进行疗效评估。以52周出现HBeAg血清转换有无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基线ALT、基线H...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的临床疗效并探讨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方法:100例入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600 mg,每天1次,治疗52周进行疗效评估。以52周出现HBeAg血清转换有无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基线ALT、基线HBeAg、基线HBV DNA、治疗期间HBV DNA变化模式(12、24、36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治疗期间HBeAg变化模式(12、24、36周HBeAg下降>1 log及12、24、36周HBeAg下降>2 log)1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替比夫定治疗52周完全病毒学应答率81%,HBeAg血清转换率31%,病毒学突破率4%。治疗52周时HBeAg血清转换与基线HBeAg值相关(P<0.01),而与基线ALT值和基线HBV DNA无相关性。其中基线HBeAg≤500 PEIU/ml与HBeAg>500 PEIU/ml的患者52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按其作用强弱依次为:24周时HBeAg下降>2 log PEIU/ml;12周时HBeAg下降>1 log PEIU/ml;基线HBeAg值,HBV DNA未能进入。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HBeAg血清转换的预测因素以24周HBeAg下降>2 log PEIU/ml的预测效果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 HBEAG血清转换 预测因素
下载PDF
泛昔洛维加拉米夫丁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血清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绍白 徐克成 +2 位作者 翁绍纪 雷春 叶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泛昔洛维加拉米夫丁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对血清 HBeAg血清转换的影响。方法 54例慢性乙型肝炎,根据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分为A、B、C三组,各组随机分为两种用药模式:(1)联合用药(Ⅰ):泛昔洛... 目的观察泛昔洛维加拉米夫丁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对血清 HBeAg血清转换的影响。方法 54例慢性乙型肝炎,根据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分为A、B、C三组,各组随机分为两种用药模式:(1)联合用药(Ⅰ):泛昔洛维(FCV) 250mg,t.i.d×6mo加拉米夫丁(LMD)100mg,qd×6mo;(2)单一用药(Ⅱ):LMD100mg,qd×6mo。结果在A、B、C三组中,各组联合用药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者,(P<0.05);治疗前血清ALT>ULN(正常上限)5倍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ALT在ULN 2~5倍或< ULN 2信者。结论联合用药可提高 HBeAg血清转换率,恢复免疫系统对 HBV核衣壳抗原的免疫应答,促进 HBV清除。治疗前血清ALT水平也是影响HBeAg血清转换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拉米夫丁 泛昔洛维 血清转换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换持久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秀云 蔡皓东 +1 位作者 朱玫 姚光弼 《肝脏》 2006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3年以上患者的血清转换率和停药后持久率,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 167例CHB患者,每天服用拉米夫定100mg,持续3年以上,连续2次以上出现血清转换(间隔3个月),即HBeAg转阴和抗HBe...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3年以上患者的血清转换率和停药后持久率,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 167例CHB患者,每天服用拉米夫定100mg,持续3年以上,连续2次以上出现血清转换(间隔3个月),即HBeAg转阴和抗HBe转阳,继续服药6~12个月后,停药并随访1年以上。服药第1年每月,以后第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血清病毒学标志、丙氨酸转氨酶(ALT)、HBV DNA定量及YMDD变异等项目。HBV基因分型应用型特异性PCR方法。结果 共有45例患者出现血清转换(27.0%),继续服药6~12个月后停药并随访1年以上,9例出现血清学重新激活,血清转换持久率为80.0%。经单因素统计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血清转换率和停药后持久率与基线ALT水平呈正相关,与基线HBVDNA水平和治疗后YMDD变异呈负相关。结论 CHB患者出现血清转换后继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以上,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持续转换。对血清转换率和持久率有显著影响意义的因子为基线ALT、治疗后YMDD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血清转换
下载PDF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影响HBeAg血清转换的免疫学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曹辉 张玮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72-376,共5页
宿主的免疫系统功能决定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最终转归。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能快速降低病毒载量,恢复宿主的免疫功能,HBe Ag血清转换就是宿主免疫系统功能部分恢复的标志。本文介绍了近五年这个领域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探... 宿主的免疫系统功能决定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最终转归。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能快速降低病毒载量,恢复宿主的免疫功能,HBe Ag血清转换就是宿主免疫系统功能部分恢复的标志。本文介绍了近五年这个领域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探讨了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与HBe Ag血清转换的相关性,为提高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HBe Ag血清转换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血清转换 先天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HBsAg/抗-HBs血清转换后病情复发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黄醒 张振华 +5 位作者 张礼周 袁敏 张亚飞 苏倩 李旭 尹华发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HBsAg血清转换后再转为阳性对病情的影响。方法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治疗发生HBsAg血清转换,而后再现HBsAg阳性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HBV DNA和HBeAg等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HBsAg血清转换后再转为阳性对病情的影响。方法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治疗发生HBsAg血清转换,而后再现HBsAg阳性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HBV DNA和HBeAg等变化情况。结果 5例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时间为3~15个月,在治疗开始后3~18个月发生HBsAg转阴;3例HBeAg阳性患者在HBsAg转阴之前或同时出现HBeAg转阴,但未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5例患者HBsAb持续存在6~18个月后消失,且HBsAg在同时或之后复阳;1例患者在治疗后30个月时HBV DNA为3.36×106copies/ml,ALT为98u/L,开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1例患者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发生白癜风。结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sAg血清转换后再转为阳性可能与患者未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时间不够长或肝内存在HBV cccDNA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HBSAG 血清转换 复发
下载PDF
血清转换后的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3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焦以庆 马秀云 《肝脏》 2003年第1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血清转换 拉米夫定 停药 肝炎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时出现HBeAg血清转换与其治疗前ALT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曹阳 赵燕芹 冼建中 《广州医药》 2002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出现HBeAg血清转换与其治疗前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 12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其ALT水平分为三组 ,分别为大于正常值上限 5~ 10倍、 2~ 5倍及正常值上限至其 2倍之间 ,用拉米夫定 10 0m...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出现HBeAg血清转换与其治疗前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 12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其ALT水平分为三组 ,分别为大于正常值上限 5~ 10倍、 2~ 5倍及正常值上限至其 2倍之间 ,用拉米夫定 10 0mg/d治疗 1年 ,观察三组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 :三组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4 7 5 %、2 7 5 %、 12 5 % ,三组之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出现HBeAg血清转换与其治疗前ALT水平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HBEAG血清转换 治疗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出现从HBeAg至抗-HBe自发血清转换之后肝病活动性变化的探讨
9
作者 柯伟民 黄仰甦 +2 位作者 邓洪 李建国 姚集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86-187,共2页
目的 为了弄清慢性乙型肝炎出现从HBeAg 至抗- HBe 自发血清转换之后,肝病的活动性是否减轻。方法 在除外重叠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引起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急性发作的前提下,分别比较慢性乙型肝炎HBeAg 阳... 目的 为了弄清慢性乙型肝炎出现从HBeAg 至抗- HBe 自发血清转换之后,肝病的活动性是否减轻。方法 在除外重叠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引起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急性发作的前提下,分别比较慢性乙型肝炎HBeAg 阳性组和从HBeAg 至抗- HBe 自发血清转换组出现肝病急性发作的严重性指标。结果 肝病急性发作的间隔时间、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死亡的发生率在慢性乙型肝炎HBeAg 阳性组和从HBeAg 至抗-HBe 自发血清转换组两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P> 0 .50 ~0 .05) 。结论 这些结果提示,慢性乙型肝炎出现从HBeAg 至抗- HBe 自发血清转换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乙型肝炎 HBEAG 自发血清转换 肝病活动性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HBeAg血清转换持久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建坤 侯金林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5年第7期277-279,284,共4页
拉米夫定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有效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HBeAg血清转换常作为判断抗乙肝病毒(HBV)疗效的指标。拉米夫定疗效及HBeAg血清转换持久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决定拉米夫定治疗前应注意考虑患者的多因素影响,把握好... 拉米夫定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有效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HBeAg血清转换常作为判断抗乙肝病毒(HBV)疗效的指标。拉米夫定疗效及HBeAg血清转换持久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决定拉米夫定治疗前应注意考虑患者的多因素影响,把握好适应证,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持久的HBeAg血清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 HBEAG血清转换 持久性 多因素
下载PDF
拉米夫定发生基因突变后继续治疗中出现HBsAg血清转换1例
11
作者 徐国光 陈良 +1 位作者 蒋音 巫善明 《肝脏》 2012年第10期756-757,共2页
患者,男,63岁。患慢性乙型肝炎十余年,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HBeAg(+),曾因反复肝生化指标异常,诊断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先后使用中西药物治疗,疗效欠佳。1999年9月8日因"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活检Ishak评分为5分... 患者,男,63岁。患慢性乙型肝炎十余年,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HBeAg(+),曾因反复肝生化指标异常,诊断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先后使用中西药物治疗,疗效欠佳。1999年9月8日因"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活检Ishak评分为5分入组NUCB4006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拉米夫定(LAM)临床对照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HBSAG 血清转换 继续治疗 基因突变 HBEAG(+) 生化指标异常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HBeAg血清转换后乙型肝炎病毒复发的预测因素
12
作者 范兴良 张丹丹(译) 王灵台(校)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7-147,共1页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测因素之前罕有报道,值得进一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133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HBe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乙型肝炎复发的判定标准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2倍正常上...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测因素之前罕有报道,值得进一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133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HBe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乙型肝炎复发的判定标准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2倍正常上限(ULN),伴有杂交法可检测到血清HBVDNA。结果研究对象中。男75例,女58例,平均年龄(28.2±6.9)岁。其中108例的HBVDNA为基因B型,25例为基因C型。HBeAg阳性阶段ALT水平〈2ULN、2~5ULN、〉5ULN的例数分别为49、40、44。HBeAg发生血清转换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6±3.7)年。HBeAg血清转换后平均随访(5.8±4.6)年中,26例患者出现乙型肝炎复发,每年的复发率为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血清转换 乙型肝炎复发 慢性乙型肝炎 预测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清HBVDNA HBeAg阳性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病人的HBeAg血清转换的预测因素分析
13
作者 张照华 王磊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2期5-6,12,共3页
目的:自然的干扰素治疗诱导的HBeAg血清转换,通常提法对HBV的长期抑制和持久的病情缓解。本文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病人的HBeAg血清转换的预测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119例HBeAg阳性的慢乙肝病人予以拉米夫定治疗6-12个月,分... 目的:自然的干扰素治疗诱导的HBeAg血清转换,通常提法对HBV的长期抑制和持久的病情缓解。本文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病人的HBeAg血清转换的预测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119例HBeAg阳性的慢乙肝病人予以拉米夫定治疗6-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时检测ALT、HBVM和HBV DNA含量。并对治疗24周和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进行分析。结果:①治疗前ALT≥5×ULN组和3×ULN≤ALT×ULN组治疗24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ALT<3×ULN组(P值分别为0.01;0.05)。②治疗前BV DNA<1.5×10^4fg/ml组治疗24周的HBeAg血清转换率较HBV DNA≥1.5×10^4fg/ml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48周时有显著差异(P<0.01)。③治疗前HBeAg<230 N/S组HBeAg≥230N/S组治疗24周时和治疗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治疗4周时HBeAg的下降幅度≥505组较<50%组治疗24周时和治疗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①治疗前ALT显著升高,HBV DNA水平较低是HBeAg血清转换更重要预测指标。②治疗前HBeAg水平高低与HBeAg血清转换似乎无关,但治疗早期HBeAg下降幅度大于50%者,HBeAg血清转换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HBEAG血清转换 预测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非活动性携带者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转换前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C型全序列比较
14
作者 范兴良(译) 王灵台(校)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48-248,共1页
关键词 血清转换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肝细胞癌 携带者 活动性 乙型肝炎病毒(HBV) 序列比较 C型
下载PDF
替比夫定对HBeAg抗原阳性慢性乙肝ALT水平与HBeAg血清转换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白鹄 梅存金 +3 位作者 胡茂平 张建 黄海滨 袁依慧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4期3080-3081,共2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与抗原血清转换的关系。方法选择HBV-DNA<109且ALT水平分别为2~4倍正常上限升高与大于4倍升高值且小于10倍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替比夫定600mg/d,1次/d,同...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与抗原血清转换的关系。方法选择HBV-DNA<109且ALT水平分别为2~4倍正常上限升高与大于4倍升高值且小于10倍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替比夫定600mg/d,1次/d,同时应用甘草酸制剂。结果1年后HBeAg血清转换率,ALT>4倍正常上限组为43%,ALT2~4倍组为30%,P<0.05有显著差异。两组ALT复常率,>4倍组72%,2~4倍组78%,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V-DNA<109且ALT水平较高的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较高,为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个性化方案制定、为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有限疗程,提供了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慢乙肝 HBEAG血清转换 乙型肝炎病毒 替比夫啶 丙氨酸转移酶(ALT)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IL-37的水平与HBeAg血清转换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晶晶 李庆彦 +3 位作者 管珊 刘春华 贺玉凯 陶昌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45-1548,1552,共5页
目的:观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期间外周血IL-37表达的变化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HBeAg阳性的CHB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为本院健康志愿者。检测各... 目的:观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期间外周血IL-37表达的变化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HBeAg阳性的CHB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为本院健康志愿者。检测各组血清中IL-37、IL-6、CRP的水平。并于0、12、24、36、48周动态观察IL-37表达的变化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中IL-3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q=22.716,P<0.01)。经抗病毒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中IL-37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9.480,P<0.001)。IL-37与ALT、IL-6、CRP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697,0.725,0.895,P均<0.001),与HBV DNA无相关性(r=0.136,P>0.05)。结论:在HBeAg阳性CHB患者中IL-37可能参与了HBV感染的过程,并能够反映肝脏炎症的程度。经过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IL-37可能参与了HBeAg血清学转换的过程。IL-37可作为慢性乙肝治疗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37 替比夫定 HBEAG血清转换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血清转换型复发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洪伟 艾翠芳 +2 位作者 刘莹 罗晓静 黄前川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962-96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M)血清转换型复发的实验室诊断和预测指标。方法对33例M蛋白血清转换的MM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未发生M蛋白血...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M)血清转换型复发的实验室诊断和预测指标。方法对33例M蛋白血清转换的MM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未发生M蛋白血清转换的33例MM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初诊时,血清转换组本周蛋白(Bence-Jones protein,BJP)水平、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蛋白电泳图谱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发生血清转换后,患者M蛋白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显著下降(P值均<0.01),BJP、血清肌酐(creatinine,Cr)、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sFLC的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1),骨髓瘤浆细胞形态明显变化;血清转换组sFLC先于BJP变化61.37±19.26 d,严重肾功能受损时,BJP水平可不再上升,甚至下降,而sFLC水平变化与病情相一致;血清转换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24个月和43个月,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4,P<0.01)。结论初诊时,BJP或sFLC水平显著升高的MM患者,治疗过程中易发生M蛋白血清转换型复发,并且预后往往不良,监测sFLC可早期预测M蛋白血清转换型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蛋白 血清转换 实验室表现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左旋咪唑搽剂联合拉咪夫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
18
作者 罗红 聂青和 甘雪婷 《武警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观察左旋咪唑搽剂联合拉咪夫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 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分为A、B、C 3组,各组随机分为两组,用药方式:(1)联合用药组:左旋咪唑搽剂(LL)5ml均匀涂于四肢皮肤上,2/... 目的观察左旋咪唑搽剂联合拉咪夫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 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分为A、B、C 3组,各组随机分为两组,用药方式:(1)联合用药组:左旋咪唑搽剂(LL)5ml均匀涂于四肢皮肤上,2/周,拉咪夫啶(LMI)100 mg口服,1/d,连续用药6个月。(2)单一用药组:拉咪夫啶(LMI)100 mg口服,1/d,连续用药6个月。结果在A、B、C 3组中联合用药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治疗前血清ALT>ULN(正常上限)2-5倍者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ALT在ULN<2倍或正常者。结论联合用药可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前ALT水平也是影响HBeAg血清转换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咪唑搽剂 拉咪夫啶 联合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血清转换
下载PDF
YMDD变异后继续应用拉米夫定发生血清转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传梅 马秀云 《抗感染药学》 2004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HBV感染者出现YMDD变异后继续治疗的血清学变化。方法: 随访63例患者服用拉米夫定3a,观察发生YMDD变异及变异后继续长期服用拉米夫定的e抗原/e抗体的血清转换及HIV DNA水平。结果:63例患者中共有46例出...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HBV感染者出现YMDD变异后继续治疗的血清学变化。方法: 随访63例患者服用拉米夫定3a,观察发生YMDD变异及变异后继续长期服用拉米夫定的e抗原/e抗体的血清转换及HIV DNA水平。结果:63例患者中共有46例出现HBV多聚酶序列中YMDD基序变异,变异率为73.0%。变异后42例患者继续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其中7例患者出现了e抗原/e抗体的血清转换。结论:拉米夫定相关性病毒变异发生后,继续治疗仍有少部分患者发生血清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乙型肝炎 病毒变异 血清转换
下载PDF
HIV RNA试验能检测供血者血清转换前的窗口期早期HIV-1感染
20
作者 ApriliG 黄飞 周庆申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年第6期568-568,共1页
背景 采用NAT技术检测HIV可以进一步降低最近HIV感染的窗口期。关于供血者输血传播病毒基因筛选的成本效益还存在争论。研究设计和方法 维罗纳输血机构自2001年10月开始采用单份样品NAT检测所有供血者HCV和HIV-1。
关键词 HIV RNA试验 检测 供血者 血清转换 窗口期 早期HIV-1感染 艾滋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