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0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MIC-Ⅳ数据库分析血清铁蛋白与重症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邵紫欣 汪何 +4 位作者 莫伟 姜开文 王霜玲 毕建璐 倪伟智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症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患者的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MIMIC-Ⅳ数据库中重症DK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60天的生存状况,将重症DKD患者分为生存组(n=87)和死亡... 目的 探讨重症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患者的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MIMIC-Ⅳ数据库中重症DK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60天的生存状况,将重症DKD患者分为生存组(n=87)和死亡组(n=659);根据入院后60天的SF水平,将重症DKD患者分为低SF组(SF≤333ng/ml,n=373)和高SF组(SF>333ng/ml,n=373)。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不同SF水平重症DKD患者的生存率,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重症DKD患者60天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746例重症DKD患者,60天全因死亡率为11.6%。死亡组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SF、急性肾损伤、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值均高于生存组,而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则低于生存组。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SF组患者的60天生存率明显低于低SF组(χ2=12.163,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F(HR=1.0001,95%CI:1.0001~1.0002)为重症DKD患者6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SF水平是重症DKD患者6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清铁蛋白 预后 MIMIC-Ⅳ数据库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血尿酸的关系
2
作者 王亚雯 李凯 +4 位作者 蔡静 郭梅琦 潘斌晶 闫均新 刘靖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血尿酸(SUA)的关系,为临床上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351例,根据SF的四分...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血尿酸(SUA)的关系,为临床上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351例,根据SF的四分位数水平将其分为4组:Q1组(SF<76.2 ng/mL,87例)、Q2组(SF为76.2~138.9 ng/mL,88例)、Q3组(SF为139.0~240.9 ng/mL,87例)、Q4组(SF≥241.0 ng/mL,89例),比较不同SF水平组患者SUA水平、HUA患病率的差异。根据是否合并HUA将T2DM患者分为HUA组(54例)和非HUA组(297例),比较两组之间SF水平及高铁蛋白血症患病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SF与SUA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HU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T2DM患者Q4组SUA水平[(344.54±105.94)μmol/L]高于Q1组[(308.34±79.60)μmol/L,P<0.05],不同SF水平组间HUA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SF水平[174.50(105.40,295.25)ng/mL]高于非HUA组[129.00(69.55,226.0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患者高铁蛋白血症的患病率(18.52%,10/54)与非HUA组(17.17%,51/2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SUA与SF呈正相关(rs=0.110,P=0.04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T2DM患者SF与SUA呈独立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2DM患者SF与HUA呈独立正相关(OR=1.003,P=0.023)。结论T2DM患者SF水平与SUA密切相关,SF是T2DM患者HU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清铁蛋白 血尿酸 高尿酸血症
原文传递
孕期血清铁蛋白动态变化及其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
3
作者 程颖 孙美果 +4 位作者 张儒君 杜斌斌 钟琦 江敏敏 沈彤 《安徽医学》 2024年第4期414-419,共6页
目的分析孕期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孕周SF水平与分娩结局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规律产检且连续3次SF检测的孕妇665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期SF的动态变化... 目的分析孕期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孕周SF水平与分娩结局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规律产检且连续3次SF检测的孕妇665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期SF的动态变化,用线性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不同孕周SF与分娩结局间的相关性,并构建SF动态变化与分娩结局的群组轨迹模型。结果随着孕周增加,SF水平下降,铁缺乏率增加。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孕8~16周、孕16~24周SF与分娩结局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4-32周SF水平与新生儿身长(β:−0.009,95%CI:−0.015~−0.003)、新生儿体质量(β:−3.331,95%CI:−5.201~−1.461)及分娩孕周(β:−0.013,95%CI:−0.019~−0.008)呈负相关。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拟合显示,孕8~16周SF、孕16~24周SF与分娩结局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整体>0.05),孕24~32周SF与分娩孕周和新生儿身长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整体<0.05,P非线性>0.05),与新生儿体质量呈非线性相关关系(P整体<0.05,P非线性<0.05)。群组轨迹模型显示,SF浓度下降较快组早产率高于SF浓度下降中等组和较慢组(P<0.01),SF不同变化轨迹类型与新生儿体重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24~32周SF水平升高与分娩孕周、新生儿身长和体质量相关,孕期SF持续下降与早产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分娩结局 线性回归 限制性立方样条 群组轨迹模型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变化的影响
4
作者 李继红 孙晨 +2 位作者 虞菲 崔志刚 刘颖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其体内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69例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者1年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从而探讨单采血小板不同...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其体内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69例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者1年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从而探讨单采血小板不同频次的捐献者体内储铁情况,以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铁剂制品。结果1年内单采小板捐献者献血频次与SF成负相关,随着献血频次的增加,SF水平不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水平除不同献血频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初次与多次比较组、多频次女性捐献者组、多频次男性捐献者组Hb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年内单采血小板次数>16次的男性捐献者和1年内单采血小板次数>10次的女性捐献者应减少再次招募的频次,如有必要可以增加单采血小板前SF的检测,若发现铁缺乏,则延长献血间隔期,适量增加铁剂制品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固定捐献者 献血频次 血红蛋白 血清铁蛋白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在风湿性疾病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江旖旎 黄志敏 +2 位作者 刘晓羽 邱少彬 吴金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37-0040,共4页
剖析血清铁蛋白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纳本院2022.02-2023.02的60例风湿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后都施行化学发光法对血清铁蛋白水平的测定,观察关节疼痛、肌痛等临床症状改善状况,血沉、C反应蛋白等血清学下降情况等评价临床疗效,... 剖析血清铁蛋白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纳本院2022.02-2023.02的60例风湿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后都施行化学发光法对血清铁蛋白水平的测定,观察关节疼痛、肌痛等临床症状改善状况,血沉、C反应蛋白等血清学下降情况等评价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显著改善组、部分改善组、无效组。观察组间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 3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水平对比中:治疗8周后,显著改善18例,部分改善32例,无效10例;显著改善组、部分改善组血清铁蛋白水平相比治疗前降低(P<0.05);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水平对比没有差异(P>0.05)。显著改善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下降幅度更大。治疗前显著改善组、部分改善组患者生活质量无差异(P>0.05),治疗后显著改善组更高(P<0.05)。结论 对于风湿性疾病患者而言,免疫治疗等方案的疗效和血清铁蛋白水平相关,疗效愈理想,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越多,可把血清铁蛋白当作疗效观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风湿性疾病 免疫治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血清铁蛋白、维生素D及骨钙素水平与早产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邱彩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20-0123,共4页
妊娠期妇女,分析血清铁蛋白(SF)、维生素D、骨钙素(BGP)与其早产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妊娠期妇女资料,包含50例早产妊娠期妇女(设为B组)、50例足月妊娠期妇女(设为A组)资料(入组时间:2019.06~2020.06),比较两组SF、维生素D、BG... 妊娠期妇女,分析血清铁蛋白(SF)、维生素D、骨钙素(BGP)与其早产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妊娠期妇女资料,包含50例早产妊娠期妇女(设为B组)、50例足月妊娠期妇女(设为A组)资料(入组时间:2019.06~2020.06),比较两组SF、维生素D、BGP检查结果,分析其与早产相关性。结果 维生素D:B组<A组;SF、BGP:B组>A组(P<0.05);维生素D与早产负相关,SF、BGP与早产正相关(P<0.05);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维生素D、SF、BGP对早产诊断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4.81ng/mL、75.23ng/mL、14.53μg/L;维生素D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6.00%、84.00%。结论 维生素D缺乏,SF、BGP水平升高会增加早产风险,建议加强监测及针对性指导,以保证妊娠质量,降低早产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血清铁蛋白 早产
下载PDF
纳入血清铁蛋白的列线图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
7
作者 吴晓玉 谢丹丹 +2 位作者 陈佳娜 倪连红 李维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71-676,共6页
目的:建立纳入血清铁蛋白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并评估该模型。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包括铁蛋白在内的21个变量,确定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评估和校准。结果:列线... 目的:建立纳入血清铁蛋白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并评估该模型。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包括铁蛋白在内的21个变量,确定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评估和校准。结果:列线图模型纳入了铁蛋白、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用药规律性以及体重指数等6个变量。纳入血清铁蛋白的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13(95%CI:0.748-0.879)。内外部验证的校准曲线表现良好,决策曲线提示阈值概率范围在10%-90%之间,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净收益值。结论:血清铁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一种新的列线图模型,包括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铁蛋白、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用药规律性,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早期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列线图 预测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及营养状况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相关性
8
作者 汤林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及营养状况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5例进行研究,按照是否再发健侧髋部骨折将患者分为再发组(45例)和未再发组(6...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及营养状况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5例进行研究,按照是否再发健侧髋部骨折将患者分为再发组(45例)和未再发组(60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铁蛋白含量、营养指标等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与股骨转子间骨折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相关性。结果再发组与未再发组患者的性别、初次手术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年龄大于未再发组,体质量指数(BMI)低于未再发组,骨密度T值低于未再发组,合并内科疾病患者占比高于未再发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低于未再发组(P<0.05)。再发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高于未再发组,相关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MNA-SF评分)检测值均低于未再发组(P<0.05)。再发组患者营养状况较未再发组患者差(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铁蛋白含量与骨密度T值呈明显负相关(r=-0.720,P<0.001),MNA-SF评分与骨密度T值呈明显正相关(r=0.76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8)、骨密度(OR=4.529)、血清铁蛋白含量(OR=1.108)、合并内科疾病(OR=5.423)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OR=0.696)、MNA-SF评分(OR=0.071)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OR=0.668)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含量越高,营养状况越差,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越易再发骨折。年龄、骨密度、血清铁蛋白含量、合并内科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BMI、MNA-SF评分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高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健侧髋部骨折再发 血清铁蛋白 营养状况 骨密度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铁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
9
作者 刘力 向旭霞 +1 位作者 刘秋月 程云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2-0155,共4页
探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指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实施检测,观察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发生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本院的患者中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 探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指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实施检测,观察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发生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本院的患者中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根据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予以分组,分为增厚组(35例)、未增厚组(25例),并另选同期内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均实施血清铁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同时对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予以检查,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的血清Fer和Hcy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施分组后显示,在增厚组中,血清Fer测得数值、Hcy测得数值均高于未增厚组别的数值,同时也高于对照组的检测数值;并且未增厚组的血清Fer测得数值和Hcy测得数值也显示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血清铁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后,可助于发现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铁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关系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疾病活动性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淑乔 曹志新 +1 位作者 朱剑 张黎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疾病活动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137例于我院住院确诊的AAV患者,根据SF水平将其分为SF升高组(95例)和SF正常组(4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疾病活动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137例于我院住院确诊的AAV患者,根据SF水平将其分为SF升高组(95例)和SF正常组(4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F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了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AAV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SF升高组伯明翰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血肌酐(SCr)、SF水平及常见受累部位为肾脏患者比例均高于SF正常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3水平均低于SF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VAS≥15分、肾脏受累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是SF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F升高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SF正常组(P=0.008)。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SCr水平升高、C3水平降低和SF水平升高是AAV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C3水平降低和SF水平升高是AAV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F水平与AAV疾病活动性有关,是AAV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疾病活动性 预后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王虎明 高玉骞 +1 位作者 李丽莉 徐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1145-1148,1176,共5页
目的探讨对恶性腹腔积液进行血清铁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的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恶性腹腔积液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 目的探讨对恶性腹腔积液进行血清铁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的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恶性腹腔积液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D-D)联合检测对不同病因的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评价,将获得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其余为对照组。测量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截断值对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进行多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腹腔积液患者SF、Hcy、D-D联合检查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水平与恶性腹腔积液程度有关(P<0.05),原因不同。血清水平经治疗后明显降低(P<0.001),24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减轻。实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F、Hcy、D-D联合检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SF、Hcy、D-D联合检测可对恶性腹腔积液治疗的反应性及预后进行谨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腹腔积液
下载PDF
骨髓细胞学、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查对不明原因贫血的诊断价值研讨
12
作者 王香玲 英一铭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0121-0124,共4页
探讨不明原因贫血的诊断中,骨髓细胞学、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样本为我院180例不明原因贫血患者与100例健康受检者,时间为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基于骨髓细胞学、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探讨不明原因贫血的诊断中,骨髓细胞学、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样本为我院180例不明原因贫血患者与100例健康受检者,时间为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基于骨髓细胞学、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180例不明原因贫血的病情诊断中,其中占比最高的为缺铁性贫血病例,该类型患者细胞内外铁降低显著;诊断中依旧有20例患者贫血原因未明;通过分析血清铁蛋白与骨髓细胞内外铁指标,发现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指标与骨髓细胞内外铁指标为正相关,骨髓细胞内外铁随血清铁蛋白指标升高而增加;将骨髓细胞学联合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诊断方式联合用于不明原因贫血病情的诊断中,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数据占比均为同项最高,统计学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骨髓细胞学,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查对不明原因贫血的诊断价值显著,可有效实现不明原因贫血的病情诊断,实现后续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制定,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学 染色 血清铁蛋白检查 不明原因贫血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血清铁蛋白和血小板相关参数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晓宁 许克东 +3 位作者 张晶 邢斌瑜 申存毅 王欢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患者血清铁蛋白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20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0例胰腺炎患者。将HLAP患...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患者血清铁蛋白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20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0例胰腺炎患者。将HLAP患者根据HLAP严重程度分为轻度HLAP组和重度HLAP组。在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血清铁蛋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MPV、血小板计数和血清铁蛋白对HLAP严重程度的预测能力。结果470例胰腺炎患者中62例(13.2%)为HLAP,其中轻度HLAP 20例,重度HLAP 42例。与轻度HLAP组相比,重度HLAP组入院后第1、3、5天血小板显著降低(P<0.05),且第1、3、5、7天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P<0.05)。入院后第1天血小板计数(AUC=0.741),入院后第3天血清铁蛋白水平(AUC=0.758)和入院后第5天血清铁蛋白水平(AUC=0.732)对重度HLAP的预测能力较强。结论血清铁蛋白和血小板相关参数与HLAP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铁蛋白和MPV有助于正确判断HLAP的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清铁蛋白 血小板 病情 预后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结合红细胞参数及形态学检查在妊娠期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虹娟 赵辉 +3 位作者 刘雅琳 王福刚 贺勇 蒋能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地区血清铁蛋白结合红细胞参数及形态学检查在妊娠期铁缺乏症(ID)和缺铁性贫血(ID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就诊于克拉玛依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237例妊娠期ID和IDA患者分别作为ID组(138例)和...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地区血清铁蛋白结合红细胞参数及形态学检查在妊娠期铁缺乏症(ID)和缺铁性贫血(ID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就诊于克拉玛依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237例妊娠期ID和IDA患者分别作为ID组(138例)和IDA组(99例),IDA组中轻度IDA 52例,中度IDA 47例。另选取同期产检正常的195例妊娠期女性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铁蛋白(SF)、外周红细胞参数,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对比分析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D组的SF、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计数(RBC)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可见ID组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与对照组相比,IDA组的SF、RBC、Hb、HCT、MCV、MCH、MCHC明显降低,RDW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可见IDA组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异常形态红细胞占48%~81%;对照组、ID组、轻度IDA组、中度IDA组的SF呈递减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ID和IDA患者SF、Hb、HCT、MCV、MCH及MCHC偏低,RDW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结合红细胞参数及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妊娠期ID和ID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早期预防与合理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形态 缺乏症 性贫血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改变与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含量变化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宇萌 张海燕 刘立新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3期197-207,共11页
目的 系统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存在及病理改变与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12月发表的NAFLD的存在及病理改变与血清铁蛋白和... 目的 系统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存在及病理改变与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12月发表的NAFLD的存在及病理改变与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含量变化的关系的中英文文献。对文献进行二次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2篇文献,合计4 1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血清铁蛋白(SMD=0.93,95%CI:0.85~1.01,P=0.000)和血清铁(SMD=0.57,95%CI:0.37~0.76,P=0.000)含量较高;与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相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SMD=0.59,95%CI:0.41~0.78,P=0.000)含量较高,而血清铁(SMD=0.14,95%CI:0.00~0.29,P=0.057)含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的存在与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含量增多具有相关性,并且NAFLD病理改变越严重,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含量越高。因此,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在NAFLD进展中的因果作用及NAFLD的发病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清 血清铁蛋白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初治自身免疫性肝炎晚期肝纤维化的关系
16
作者 裴宇梅 张智慧 连丽丽 《肝脏》 2023年第8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初治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肝纤维化状态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92例AIH患者,根据肝活检结果,分为非晚期纤维化组(n=57)和晚期纤维化组(n=35)。肝纤维化分期评估基于Batts-Ludwig...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初治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肝纤维化状态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92例AIH患者,根据肝活检结果,分为非晚期纤维化组(n=57)和晚期纤维化组(n=35)。肝纤维化分期评估基于Batts-Ludwig评分系统,其中定义F3、F4期为晚期肝纤维化,F0~F2期为非晚期肝纤维化,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AIH晚期肝纤维化的因素。结果非晚期纤维化组年龄、IgG、TBil、PT、铁蛋白以及TSI分别为(51.0±11.8)岁、14.9(12.8,18.9)g/L、17.1(11.6,32.7)μmol/L、(12.2±1.0)s、124.3(44.6,305.4)μg/L及33.2(23.0,57.8)%,均低于晚期肝纤维化组的(58.1±9.3)岁、18.5(15.8,24.2)g/L、28.2(15.7,92.7)μmol/L、(13.9±1.2)s、352.7(183.0,740.6)μg/L及55.0(41.2,69.8)%(P<0.05);而非晚期纤维化组Alb、PLT、转铁蛋白、UIBC以及TIBC分别为(41.0±4.8)g/L、(210.4±36.5)×10^(9)/L、2.7(2.3,3.2)g/L、39.0(23.4,51.2)μmol/L及64.0(56.5,71.0)μmol/L,分别显著高于晚期肝纤维化组的(38.1±5.1)g/L、(122.3±23.5)×10^(9)/L、2.4(2.1,2.8)g/L、25.1(16.3,31.4)μmol/L及55.6(50.7,60.8)μmol/L(P<0.05)。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清铁与铁蛋白、TSI呈正相关(r=0.44、0.93),与转铁蛋白、UIBC和TIBC呈负相关(r=-0.44、-0.82、-0.25);血清铁、铁蛋白和TSI与年龄、TBil和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30、0.49、0.24;0.34、0.39、0.40;0.37、0.52、0.29),而转铁蛋白、UIBC和TIBC与年龄、TBil和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41、-0.22、-0.24;-0.38、-0.52、-0.94;-0.36、-0.25、-0.48);血清铁、铁蛋白和TSI与ALT、AST呈正相关(r=0.34、0.45;0.42、0.47;0.33、0.45),而UIBC与ALT、AST呈负相关(r=-0.31、-0.40);血清铁和TSI与Alb、PLT呈负相关(r=-0.39、-0.20),而转铁蛋白、UIBC和TIBC与Alb、PLT呈正相关(r=0.35、0.34;0.53、0.33;0.40、0.39);TSI与PT呈正相关(r=0.23,P<0.05),TIBC与PT呈负相关(r=-0.22,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IgG(OR=1.10,95%CI:1.03~1.21)、PLT(OR=0.98,95%CI:0.97~0.99)、PT(OR=1.73,95%CI:1.16~2.68)和铁蛋白(OR=1.02,95%CI:1.01~1.04)是预测AIH患者晚期肝纤维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初治AIH患者中血清铁蛋白升高与晚期肝纤维化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血清铁蛋白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足发生的相关性
17
作者 张贺成 魏苏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111-1114,1119,共5页
目的 探究老年T2DM病人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糖尿病足(DF)发生的相关性及阈值效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T2DM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DF,分为DF组(48例)和无DF组(NDF组,60例)。曲线拟合分... 目的 探究老年T2DM病人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糖尿病足(DF)发生的相关性及阈值效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T2DM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DF,分为DF组(48例)和无DF组(NDF组,60例)。曲线拟合分析SF水平与D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并通过阈值效应分析找到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当SF>570 ng/mL时,随着SF水平升高,DF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OR=0.975,95%CI:0.860~0.998,P<0.01)。HbA1c>9.5%、TC>5.5 mmol/L、血肌酐(Scr)>97.0 μmol/L、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70.0 mL/(min·1.73 m~2)、SF>570.0 ng/mL以及糖尿病肾病(DN),均为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A1c、TC、Scr、eGFR、SF以及DN预测DF发生的效能均较高,其中SF最高。结论 随着SF水平升高,DF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SF对于DF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临床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以期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清铁蛋白 糖尿病足 相关性
下载PDF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特点及临床价值
18
作者 彭湾湾 张波 +1 位作者 薛君力 曾姣娥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2期36-40,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并发肌少症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的水平特点,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男性T2DM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骨骼肌...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并发肌少症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的水平特点,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男性T2DM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骨骼肌质量参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诊断界值定义肌少症,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T2DM并发肌少症,65例)和非肌少症组(单纯T2DM,65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SF水平及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SF与各项临床指标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肌少症组SF水平高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SF与年龄、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DM病程、SMI、骨骼肌量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SF水平升高(OR=1.078,95%CI:1.039~1.118)是老年男性T2DM患者并发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BMI(OR=0.033,95%CI:0.009~0.122)和骨骼肌量(OR=0.354,95%CI:0.247~0.508)是老年男性T2DM患者并发肌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SF水平升高是老年男性T2DM患者并发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肌少症 血清铁蛋白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及红细胞参数在孕产妇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玉林 董显琴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3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及红细胞参数在孕产妇缺铁性贫血(ID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期间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IDA孕产妇5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孕产妇5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平...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及红细胞参数在孕产妇缺铁性贫血(ID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期间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IDA孕产妇5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孕产妇5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析SF与红细胞参数对孕产妇IDA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的SF、MCV、MCH、MCHC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而RDW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孕产妇IDA时,S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各项红细胞参数,而RDW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其他红细胞参数。将SF和RDW联合检测时,诊断IDA的灵敏度为90.22%,特异度为96.45%,明显比单独检测高。结论血清SF以及红细胞参数在诊断孕产妇IDA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血清SF联合红细胞参数RDW可以明显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 红细胞参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