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血磷脂酸及其受体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肖欣 魏佳莉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00-704,共5页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和体液中,是一种分子量在430~480 Dd的生物活性磷脂[1],与特异性LPA受体(LPAR1~LPAR6)结合,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酶C、Rho激酶和苏氨酸蛋白激酶等激活下游信号级联反应...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和体液中,是一种分子量在430~480 Dd的生物活性磷脂[1],与特异性LPA受体(LPAR1~LPAR6)结合,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酶C、Rho激酶和苏氨酸蛋白激酶等激活下游信号级联反应,从而发挥其效应,如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甚至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和纤维化。过去几十年,众多研究表明LPA-LPAR信号通路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血磷脂酸 血磷脂酸受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汲晶 李景春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plasma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1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与分析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plasma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1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检测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67例患者中,平均神经功能缺损状态NIHSS评分为(18.32±2.15)分,其中>21分17例(重度组)。重度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受教育程度、合并疾病等与非重度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非重度组的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非重度组的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高于非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显著高于非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都存在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为影响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比较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状态越差的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脑脊液 血磷脂酸 相关性 多因素分析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自分泌运动因子/溶血磷脂酸信号损伤对糖稳态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朱政全 梁斌 +5 位作者 石明连 谷云艳 周先丽 梁成钦 刘永明 苏何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17-25,共9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溶血磷脂酸(LPA)信号对糖稳态的损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分析HBV对ATX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BV细胞株HepG2215、稳定表达HBV反式调节蛋白HBx和PreS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溶血磷脂酸(LPA)信号对糖稳态的损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分析HBV对ATX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BV细胞株HepG2215、稳定表达HBV反式调节蛋白HBx和PreS2的HBx-HepG2和PreS2-HepG2细胞、对照组HepG2细胞的ATX蛋白表达水平。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Bx和PreS2对ATX启动子作用。构建稳定表达HBx和Pre-S2的小鼠分泌胰岛素细胞HBx-NIT、PreS2-NIT,检测两者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利用rAAV8-1.3HBV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复制HBV小鼠模型,NC为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的C57BL/6小鼠。小鼠按2 g/kg腹腔注射葡萄糖进行糖耐量试验(GTT)。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血糖分析仪分别检测小鼠血清LPA、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浓度。结果HepG2215细胞ATX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HepG2(P<0.05)。PreS2与ATX启动子共转染组萤光素酶活性高于ATX启动子转染组(P<0.05),HBX与ATX启动子共转染组的萤光素酶活性高于ATX启动子转染组(P<0.05)。HBx-HepG2细胞ATX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HepG2细胞(P<0.05),PreS2-HepG2细胞高于HepG2细胞(P<0.05)。添加不同浓度LPA后NIT细胞胰岛素分泌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μmol/L LPA相对表达量与胰岛素分泌呈负相关(r=-0.990,P<0.05)。HBx-NIT细胞添加Ki16425前的胰岛素水平低于NIT细胞(P<0.05),PreS2-NIT细胞低于NIT细胞(P<0.05)。NIT、HBx-NIT和PreS2-NIT细胞添加Ki16425后的胰岛素水平较添加前高(P<0.05)。实验组血清LPA相对表达量、平均空腹血糖浓度、注射葡萄糖后的60、120 min平均血糖浓度和血糖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注射葡萄糖后15 min血清胰岛素浓度、血清胰岛素水平的AUC值较对照组低(P<0.05)。用HBV小鼠GTT血糖AUC绘制的ROC曲线显示,曲线面积为0.770(95%CI:0.556,0.984),特异性为60.00%(95%CI:0.122,0.738),敏感性为90.00%(95%CI:0.555,0.998)。用HBV小鼠空腹血糖浓度绘制的ROC曲线显示,曲线面积为0.865(95%CI:0.703,1.027),特异性为80.00%(95%CI:0.444,0.975),敏感性为60.00%(95%CI:0.262,0.878)。实验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小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HBV反式调节蛋白HBx和Pre-S2上调ATX的表达,增强ATX/LPA信号,导致胰岛素分泌抑制,糖耐量异常,糖稳态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反式调节蛋白 自分泌运动因子/溶血磷脂酸信号 糖稳态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对意大利蜜蜂进食的影响
4
作者 朱佳琦 杜开书 +1 位作者 杨萌 张曌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5,共8页
【目的】探究肠道细菌代谢产物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蜜蜂摄食行为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饲喂普通的蔗糖溶液,处理组饲喂含有LPA的蔗糖溶液,构建补充LPA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模型,利用群体水平取食... 【目的】探究肠道细菌代谢产物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蜜蜂摄食行为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饲喂普通的蔗糖溶液,处理组饲喂含有LPA的蔗糖溶液,构建补充LPA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模型,利用群体水平取食测定法和个体水平取食测定法计算意大利蜜蜂6日龄成蜂的取食量,利用食物敏感度测定方法检测LPA对意大利蜜蜂成蜂食物敏感度的影响,最后对意大利蜜蜂成蜂的头、胸、腹和整个个体分别进行重量测定。【结果】LPA会减少意大利蜜蜂成蜂在群体水平上的取食量,对照组和处理组的群体水平每日平均取食量分别为4.23和2.38 mL。LPA不会影响意大利蜜蜂成蜂在群体水平上对食物的敏感度,也不会影响意大利蜜蜂成蜂在个体水平上对不适口食物的消耗量。分析不同饥饿水平意大利蜜蜂成蜂个体水平食物消耗量发现,LPA会使意大利蜜蜂成蜂个体水平上的饥饿感钝化,即使是饥饿状态下,处理组成蜂的取食量未能达到对照组的正常水平。对比意大利蜜蜂成蜂头、胸、腹和整个个体的重量发现,LPA降低成蜂的食物摄入导致头、胸、腹和整个个体重量显著下降。【结论】蜜蜂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LPA会抑制宿主意大利蜜蜂成蜂的食物摄入,进而引起体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血磷脂酸 摄食行为 细菌 取食量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调控骨改建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勤 向琳 宫苹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699-704,共6页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机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小分子甘油磷脂。其在人体内分布广泛,与其受体LPA 1-6结合后,经复杂的下游信号转导机制,介导细胞增殖、迁移等多种细胞学行为,进而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炎症、创伤愈合等生...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机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小分子甘油磷脂。其在人体内分布广泛,与其受体LPA 1-6结合后,经复杂的下游信号转导机制,介导细胞增殖、迁移等多种细胞学行为,进而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炎症、创伤愈合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LPA在调控骨代谢方面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骨相关细胞,另一方面可以作为骨组织中神经-血管-免疫-骨的潜在交联因子,为骨改建提供良好的微环境,进一步影响骨再生。该文就溶血磷脂酸调控骨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磷脂酸 骨改建 G蛋白偶联受体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可溶性ST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洪静雪 黄钟 +1 位作者 张妤 卢献灵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可溶性ST2(sST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6月收治的42例急性加重COPD患者作为急性加重期组,接受治疗后,将其纳入稳定期组,并将40例健康受试...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可溶性ST2(sST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6月收治的42例急性加重COPD患者作为急性加重期组,接受治疗后,将其纳入稳定期组,并将40例健康受试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各组的基本资料及外周血,检测COPD患者及对照组的肺功能,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LPA和sST2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的LPA、sST2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LPA、s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LPA水平均与sST2水平呈正相关;急性加重期LPA、sST2水平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白蛋白呈正相关,LPA水平与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率呈正相关,sST2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稳定期LPA、sST2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呈负相关,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呈正相关,LPA水平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呈正相关,sST2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LPA和sST2的水平在COPD患者外周血中升高,两者水平呈正相关,并且与肺功能、临床指标相关,提示LPA和sST2可能共同参与慢阻肺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磷脂酸 可溶性ST2 慢性炎症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在巨噬细胞中作用的分子机制及潜在临床价值
7
作者 赵嘉怡 杨晓 杨晓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2-1530,共9页
巨噬细胞是一类重要免疫细胞,主要来源骨髓中的髓系祖细胞,具有吞噬和抗原呈递、参与先天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功能。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活跃的磷脂信号分子,可以诱导巨噬细胞的分化和极化,可以调节巨噬细胞的迁... 巨噬细胞是一类重要免疫细胞,主要来源骨髓中的髓系祖细胞,具有吞噬和抗原呈递、参与先天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功能。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活跃的磷脂信号分子,可以诱导巨噬细胞的分化和极化,可以调节巨噬细胞的迁移和浸润,还可以调节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本文以LPA在巨噬细胞中的作用为切入点,综述了近年来LPA在巨噬细胞中作用的分子机制,LPA通过诱导相关调节因子和细胞因子,在巨噬细胞的分化和极化中发挥重要作用;LPA受体介导相关信号通路调节巨噬细胞的迁移和浸润;ATX/LPA信号轴及相关细胞因子参与巨噬细胞的炎症调节。此外,还综述了LPA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疾病中的调控作用及潜在临床价值。目前,LPA在巨噬细胞中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深入研究LPA在巨噬细胞中的受体表达、生物学作用及调控机制,将为巨噬细胞相关疾病和癌症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磷脂酸 巨噬细胞 肿瘤免疫 癌症 细胞信号
原文传递
血浆溶血磷脂酸受体1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刘涛 张辉 徐凡叶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R1)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R1)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浆LPAR1水平,根据观察组患者发病30 d后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7)和预后不良组(n=63)。观察组患者的预后不良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LPAR1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LPAR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出血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浆LPAR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R1>4.22μg/L、NIHSS评分>(23.62±2.55)分均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LPAR1水平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57(95%CI:0.753~0.869),截断值为3.68μmol/L,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3%、85.6%。【结论】血浆LPAR1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 压性 受体 血磷脂酸/ 预后
原文传递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袁翀飞 贺新民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5期176-179,共4页
目的 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衡阳市中医医院于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 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衡阳市中医医院于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5、7、14 d,治疗组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降低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对抑制血小板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浆溶血磷脂酸水平
下载PDF
水稻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LPAT)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籽粒油脂合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华盛 李堂 +6 位作者 熊亮 王福军 李曙光 顾海永 何高 罗文永 梁世胡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5-935,共11页
【目的】挖掘水稻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LPAT)基因家族成员信息,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在水稻籽粒油脂合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OsLPAT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结构、系统进化树、... 【目的】挖掘水稻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LPAT)基因家族成员信息,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在水稻籽粒油脂合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OsLPAT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结构、系统进化树、组织表达谱以及激素和逆境表达谱等分析。利用比较代谢组和转录组学的方法,分析OsLPAT家族各成员在水稻籽粒油脂合成中的作用。【结果】水稻基因组中LPAT家族包含5个成员,分别命名为OsLPAT1~OsLPAT5。除OsLPAT1外,其他成员均含有4~6个外显子,且各成员均包含Acyltransferase C-terminus(PF01553)结构域;进化分析显示,LPAT基因在单子叶植物中较为保守;OsLPAT2的表达受多种逆境条件及激素诱导,OsLPAT3和OsLPAT5的表达受到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的强烈诱导,而OsLPAT4则特异性地受到渗透胁迫的诱导;比较代谢组和转录组学分析显示,OsLPAT家族各成员分别在籽粒发育的不同阶段发挥功能,从而促进油脂(Triacylglycerol,TAG)合成。【结论】水稻基因组中存在5个LPAT基因,其表达受到不同激素的诱导,可能在水稻激素响应过程中发挥作用。该家族成员参与了不同发育阶段籽粒中的油脂前体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的合成,从而正调控籽粒中的油脂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 生物信息学 油脂合成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受体3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谭晓丽 阮乔 +1 位作者 于德清 陈吉霜 《生物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80-183,共4页
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可在溶血磷脂酸(LPA)的诱导下触发细胞内信号转导,从而使细胞增殖、存活、浸染,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运动,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等。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卵巢癌、宫颈癌、... 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可在溶血磷脂酸(LPA)的诱导下触发细胞内信号转导,从而使细胞增殖、存活、浸染,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运动,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等。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LPAR3与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对LPAR3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研究展开综述,以期对LPAR3作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磷脂酸 血磷脂酸受体3 女性恶性肿瘤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作用的分子机制及潜在临床价值
12
作者 李红 杨晓 杨晓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8-1015,共8页
血管系统构成了人体最大的表面。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于血管内壁的一层扁平上皮细胞,具有内分泌、血管生成和构成生物屏障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维持血管系统稳态和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 血管系统构成了人体最大的表面。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于血管内壁的一层扁平上皮细胞,具有内分泌、血管生成和构成生物屏障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维持血管系统稳态和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活跃的磷脂信号分子,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还可以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和血管生成。本文以LPA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为切入点,综述了近年来LPA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作用的分子机制。LPA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细胞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在白细胞的募集、滚动和黏附中发挥重要作用;LPA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在调节血管壁通透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LPA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行为和功能,在血管生成和成熟中发挥作用。此外,还综述了LPA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中的潜在临床价值,包括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再灌注、阿尔兹海默病、肿瘤和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目前,LPA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详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深入研究LPA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受体表达、生物学作用及调控机制,将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磷脂酸 管内皮细胞 管内皮功能失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溶血磷脂酸在眼部疾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宋钊曦(综述) 谭薇(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3036-3040,共5页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甘油磷脂,它特异性地通过LPA受体与G蛋白耦连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细胞应激、信号传导、炎症反应、细胞保护等多种病理生理活动。LPA在眼部组织细胞中普遍存在并具有多...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甘油磷脂,它特异性地通过LPA受体与G蛋白耦连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细胞应激、信号传导、炎症反应、细胞保护等多种病理生理活动。LPA在眼部组织细胞中普遍存在并具有多种生理效应,如通过刺激角膜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角膜伤口愈合;诱导细胞外基质纤维化加重青光眼进展;通过晶状体上皮细胞增加游离钙浓度加重白内障的发展。此外,它在视网膜脱离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LPA及其受体在眼部疾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磷脂酸 角膜愈合 白内障 青光眼 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溶血磷脂酸、dickkopf同源物1、人附睾蛋白4水平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任尚霞 李若冰 张格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0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溶血磷脂酸(LPA)、dickkopf同源物1(DKK1)、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比较不同国际妇...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溶血磷脂酸(LPA)、dickkopf同源物1(DKK1)、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比较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LPA、DKK1、HE4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高于Ⅰ、Ⅱ、Ⅲ期患者,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高于Ⅰ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深度≥1/2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和无肌层浸润患者,肌层浸润深度﹤1/2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高于无肌层浸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LPA、DKK1、HE4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LPA、DKK1、HE4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LPA、DKK1、HE4单独检测。结论LPA、DKK1、HE4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血磷脂酸 dickkopf同源物1 人附睾蛋白4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溶血磷脂酸及其受体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建好 李留霞 +1 位作者 郭瑞霞 乔玉环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中的水平及其受体在胎盘组织的表达。方法:应用生化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浆LPA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20例...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中的水平及其受体在胎盘组织的表达。方法:应用生化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浆LPA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妊娠妇女胎盘组织LPA受体Edg4和Edg7的表达,以初步探讨LPA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组(P<0.05),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组别血浆LPA水平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溶血磷脂酸受体蛋白Edg4、Edg7主要在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高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呈浅黄或棕黄色。Edg4、Edg7在子痫前期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组。结论:血浆LPA及其在胎盘组织中的溶血磷脂酸受体蛋白Edg4、Edg7可能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血浆LPA水平有望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磷脂酸 血磷脂酸受体Edg4 Edg7 妊娠期高压疾病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及其极性相似总磷脂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义军 吴琴 陈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发作期偏头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总磷脂(AP)的水平。方法测定30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偏头痛组)与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LPA和AP的水平。结果偏头痛组血浆LPA水平[(4.0±2.7)μmol/L]高于对照... 目的探讨发作期偏头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总磷脂(AP)的水平。方法测定30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偏头痛组)与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LPA和AP的水平。结果偏头痛组血浆LPA水平[(4.0±2.7)μmol/L]高于对照组[(2.6±2.3)μmol/L](P<0.05);偏头痛组血浆AP水平[(5.8±2.8)μmol/L]高于对照组[(4.2±2.4)μmol/L](P<0.05)。结论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存在脑组织缺血和血小板活化,易于发生血栓形成,可能是其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血磷脂酸 血磷脂酸极性相似总磷脂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对离体培养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慧林 乔健天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9-764,共6页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双标技术观察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galactocerebroside-positive,Gal-C阳性)和星形胶质细胞(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双标技术观察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galactocerebroside-positive,Gal-C阳性)和星形胶质细胞(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positive,GFAP阳性)的影响,并且用RT-PCR技术对NSCs可能表达的LPA受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加入不同浓度(0.01~3.0μmol/ L)LPA,第7天进行检测时,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峰值出现在1.0μmol/L LPA组,少突胶质细胞所占百分比从对照组的8.5%增加到32.6%;(2)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几乎不受LPA的影响,第7天时各LPA处理级星形胶质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3)RT-PCR结果显示,大鼠胚胎NSCs的LPA_1和LPA_3受体表达明显,而LPA_2受体表达很弱。以上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LPA可能作为细胞外信号,通过LPA_1和LPA_3受体促进大鼠胚胎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和生成,但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过程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血磷脂酸 血磷脂酸受体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与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娜 王志宏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3-205,共3页
溶血磷脂酸(1ysophosphatidicacid,LPA)是目前已知的结构最简单的甘油磷脂.其系统命名为:1-酰基-3-磷酸甘油.属于脂类中的小分子物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LPA在体内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细胞内的具有生长因... 溶血磷脂酸(1ysophosphatidicacid,LPA)是目前已知的结构最简单的甘油磷脂.其系统命名为:1-酰基-3-磷酸甘油.属于脂类中的小分子物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LPA在体内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细胞内的具有生长因子样活性的脂质调节剂,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故称之“多功能磷脂信使”。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PA与肾纤维化的关系密切,本文就LPA的基本情况及其与肾纤维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磷脂酸 血磷脂酸受体 肾纤维化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及其受体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亚楠 陶敏 +4 位作者 涂福平 左云 段卫明 刘永标 宋宇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4-266,270,共4页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及其3种受体亚型(LPA1、LPA2、LPA3)在卵巢上皮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24例卵巢上皮癌和18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织中LPA1、LPA2、LPA3的表达...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及其3种受体亚型(LPA1、LPA2、LPA3)在卵巢上皮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24例卵巢上皮癌和18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织中LPA1、LPA2、LPA3的表达;用生化测定法检测24例卵巢上皮癌和18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患者和10例健康妇女的血浆LPA水平。结果:LPA2与LPA3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织(P值均〈0.001),而LPA1在这两者间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患者及健康妇女(P值均〈0.001),后两者间血浆LP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Ⅲ-Ⅳ期患者的血浆LPA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PA及其受体LPA2、LPA3可能在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癌 血磷脂酸 血磷脂酸受体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及其极性相似磷脂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连生 陈稚丽 +7 位作者 郝树森 尹永海 王冬欣 马娟春 李军 张丽英 陈午盛 康红霞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9期1103-1104,共2页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及其极性相似磷脂(AP)二者在辅助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的优势性。方法选取慢性脑供血不足确诊患者1005例,分别用抽提、浓缩、分离、显色的方法测定血浆中LPA和AP水平。结果 525例女性患者中LPA增高287例,AP...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及其极性相似磷脂(AP)二者在辅助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的优势性。方法选取慢性脑供血不足确诊患者1005例,分别用抽提、浓缩、分离、显色的方法测定血浆中LPA和AP水平。结果 525例女性患者中LPA增高287例,AP增高341例,480例男性患者中LPA增高268例,AP增高324例。AP检测率明显高于LPA(P<0.01)。结论与LPA相比,AP在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更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磷脂酸 血磷脂酸极性相似磷脂 脑供不足 优越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