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3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泛血管医学时代“脑心同治”手术与展望
1
作者 尚彦国 王轩 +3 位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李春海 王联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同治”手术又使“泛血管医学”概念更加完整与深化。现阶段坚持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基础进行手术实施设计,“脑心同治”手术将在未来突破传统的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同期手术范畴,过渡到以血管重建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从外科手术角度扩大“泛血管医学”概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障碍 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脑心同治(非MeSH词) 血管医学(非MeSH词) 血管重建(非MeSH词) 综述
下载PDF
应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外科干预
2
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理学改变,常同时累及心血管和脑血管,需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外科同时手术干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还是分期手...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理学改变,常同时累及心血管和脑血管,需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外科同时手术干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还是分期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尚未形成一致性意见。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深入、手术技术的改进和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为外科手术同时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障碍 血管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的“脑心同治”
3
作者 施铭岗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二者为同源性疾病,可共病,这也是“脑心同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随着药物治疗和手术技术改进,“脑心同治”得以实现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综述“脑心同治”策略,以为心脑血...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二者为同源性疾病,可共病,这也是“脑心同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随着药物治疗和手术技术改进,“脑心同治”得以实现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综述“脑心同治”策略,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障碍 血管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微血管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黄琪 隋向前 +4 位作者 蒋凤春 何武剑 裴德安 王士生 胡永宾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74-78,共5页
目的测定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rimarymicrovascular angina,PMVA)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v WF水平的改变。方法明确诊断PMVA的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测定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rimarymicrovascular angina,PMVA)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v WF水平的改变。方法明确诊断PMVA的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麝香保心丸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WF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vWF(50.93±32.98)μg/L治疗后v WF(49.65±35.12)μg/L,麝香保心丸组治疗前v WF(27.45±25.02)μg/L治疗后v WF(17.37±15.68)μg/L。治疗后vWF下降值麝香保心丸组(10.08±16.47)μg/L较常规治疗组(1.28±12.37)μg/L更明显,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具有血管内皮保护功能,PMVA患者能从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脂肪组织及其衍生成分在创面修复和血管化中的作用
5
作者 赵立新 唐庆喜 张克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120-2125,共6页
背景: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的血管化对创面愈合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干细胞来源库,目前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的脂肪成分被用于研究和治疗,其促进血管再生和软组织修复的能力被广泛研究。目的:综述血管化在... 背景: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的血管化对创面愈合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干细胞来源库,目前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的脂肪成分被用于研究和治疗,其促进血管再生和软组织修复的能力被广泛研究。目的:综述血管化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总结脂肪组织及其衍生成分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血管化和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证实脂肪组织及其衍生成分在血管和软组织工程中具有卓越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至2023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软组织修复,伤口愈合,血管化,血管新生,脂肪组织,间质血管成分细胞,脂肪源微血管片段,纳米脂肪,脂肪干细胞基质胶”,英文检索词为“soft tissue repair,wound healing,vascularization,angiogenesis,adipose tissue,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adipose tissue-derived microvascular fragment,nanofat,adipose extracellular matrix/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gel”,并纳入少量年份久远的经典文献。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与文章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69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创面愈合是一项重要的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组织受到损伤时,如创伤、手术、烧伤、肿瘤、感染以及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缺损等;(2)创伤部位足够的血管化对组织修复、局部稳态的重新构建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3)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干细胞来源库,目前已有多种不同的脂肪成分被用于研究和治疗;(4)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成分和制备优势,脂肪组织将在未来的组织工程研究和治疗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修复 伤口愈合 血管 脂肪组织 间质血管成分细胞 脂肪源微血管片段 纳米脂肪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图像特征的比较
6
作者 罗洁 李小平 王婵婵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OCTA与ICGA检查,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OCTA与ICG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ICG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7例,异常分支血管网21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0例,因出血遮挡无异常表现2例,检出率为96.00%(48/50)。OCT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6例,异常分支血管网19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1例,无异常表现4例,检出率为92.00%(46/50);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400)。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816,P<0.001)。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83%(45/46)、75.00%(3/4)和92.00%(46/50)。结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病变一致性较高,ICGA检查表现为异常分支血管网者,OCTA检查可见相似表现;ICGA检查表现为特征性息肉样病灶者,OCTA检查可见明显强信号亮点;ICGA与OCTA检查显示病灶形态及位置具有一定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图像特征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疗策略
7
作者 张江伟 丁小明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随着肾移植供受者评估标准、器官获取保存方案、手术技术等不断进步,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是肾移植较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移植物丢失及受者死亡,严重影响肾移植效果。因此,本文就肾移植术后常见血管并发... 随着肾移植供受者评估标准、器官获取保存方案、手术技术等不断进步,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是肾移植较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移植物丢失及受者死亡,严重影响肾移植效果。因此,本文就肾移植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包括血管狭窄、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血管破裂、血栓等的发生概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并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诊治情况,总结肾移植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的诊疗策略,以期为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肾移植疗效和受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血管并发症 血管狭窄 动脉夹层 假性动脉瘤 血栓 供者来源性感染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胎盘植入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相关指标诊断价值
8
作者 樊春云 杨明珠 +1 位作者 祝玉芳 李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 探究胎盘植入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相关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常规超声检查疑似胎盘植入的12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最终临床诊断及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观察... 目的 探究胎盘植入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相关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常规超声检查疑似胎盘植入的12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最终临床诊断及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观察组(n=35,胎盘植入)与对照组(n=90,非胎盘植入)。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征、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及血管新生指标[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析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新生指标与胎盘植入的关系,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新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孕妇,PI、RI及sFl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S/D、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后,PI、RI、S/D、VEGF、sFlt-1均仍为胎盘植入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I、RI、S/D、VEGF、sFlt-1诊断胎盘植入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717、0.626、0.797、0.793,各指标联合诊断胎盘植入的AUC为0.870。胎盘植入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I、RI与VEGF呈负相关,与sFlt-1呈正相关(P<0.05);S/D与VEGF呈正相关,与sFlt-1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胎盘植入孕妇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新生具有明显相关性,且临床监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新生指标对胎盘植入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子宫动脉 血流动力学参数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下载PDF
组胺的血管效应
9
作者 蒋再聪(综述) 刘杰(审校)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组胺(Histamine,His)是被研究较多的血管效应分子之一。当机体受到刺激时,His释出到胞外,与靶细胞上的His特异受体(Receptors,R)结合,发生血管效应。挖掘His血管效应研究文献发现,有关His导致各种血管效应(血管收缩、血管扩张、血管通... 组胺(Histamine,His)是被研究较多的血管效应分子之一。当机体受到刺激时,His释出到胞外,与靶细胞上的His特异受体(Receptors,R)结合,发生血管效应。挖掘His血管效应研究文献发现,有关His导致各种血管效应(血管收缩、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再生等)的说法不一,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效应 特异受体 血管扩张 血管收缩 血管再生 组胺 靶细胞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量化分析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参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楠 杨冬妮 +6 位作者 谷愉 刘健 杨世琳 郭莹 单志明 刘丽 赵伟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得到在黄斑区3 mm×3 mm浅层毛细血管丛和深层毛细血管丛的OCTA图像。去除大血管后分别计算毛细血管灌注密度、血管长度密度(VLD)和平均血管直径(AVD)并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该参数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早期改变的能力。结果:比较三组间VLD和A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noDR组的AVD均显著增加(P<0.05)。mNPDR组患者深层及浅层的VLD较noDR组显著下降(均P<0.01)。深层AVD鉴别noDR组与健康受试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鉴别mNPDR组和健康受试者的AUC最高为0.920,其次为深层VLD(AUC=0.899),显著高于其他参数。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前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深层及浅层AVD均显著高于健康人,VLD均显著高于mNPDR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深度AVD较其他参数更能检出noDR患者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灌注密度 血管长度密度 血管直径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机制及其在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高丹 张信信 +1 位作者 韩骅 晏贤春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0-104,F0003,共6页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在结构上紧密相连,在功能上互相影响。VECs可通过直接(Notch信号通路)或间接(细胞因子、外泌体)方式调控VSMCs表型转变,以应对缺...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在结构上紧密相连,在功能上互相影响。VECs可通过直接(Notch信号通路)或间接(细胞因子、外泌体)方式调控VSMCs表型转变,以应对缺氧、炎症或异常机械力等刺激并维持血管稳态,该过程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动脉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VECs调控VSMCs表型转变的机制及其在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动脉血管疾病 表型转变 血管稳态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血管生成及骨血管偶联的影响
12
作者 祁琳 韩鑫羽 +2 位作者 祁璐 王越 张磊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血管生成及骨血管偶联的影响。方法采用MTS法探究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探究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量的影响;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探究成骨细...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血管生成及骨血管偶联的影响。方法采用MTS法探究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探究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量的影响;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探究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管腔形成长度的影响;胎鼠跖骨血管生成实验用于研究红景天苷对内皮细胞出芽面积的影响。结果与条件培养液组比较,经红景天苷处理后的条件培养液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景天苷组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数量及HUVEC管腔形成长度与条件培养液组相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景天苷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处理组的内皮细胞出芽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上述作用均能被抗VEGF抗体Avastin阻断。结论红景天苷是一种较好的促血管生成药物单体,且可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水平促进骨血管偶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血管偶联
下载PDF
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CAPE)体系的方法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潞 张雪燕 +7 位作者 曹也丁 李卫 姚焰 薄致远 魏良 蔡军 杨进刚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6,共14页
目的:构建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Cardiovascular Acade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CAPE)体系,并对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进行排名。方法:由心血管疾病领域人员和图书情报人员提取医学主题词表(MeSH)、Embase同义词... 目的:构建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Cardiovascular Acade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CAPE)体系,并对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进行排名。方法:由心血管疾病领域人员和图书情报人员提取医学主题词表(MeSH)、Embase同义词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心血管疾病相关术语,建立心血管术语词表(即阜外词表),设定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血管疾病、心律失常、肺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和瓣膜性心脏病等9个亚学科,实现亚学科分类、心血管术语词、入口词的映射。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数据库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心血管领域论文,并对元数据进行去重融合;应用阜外词表对论文中主题词、题目、关键词、摘要等4个位置的内容进行检索匹配,生成论文“位置-心血管术语词-频次”的信息表,计算每一篇论文心血管学科相关度积分及亚学科积分。对论文的机构名、学者名进行规范化清洗,基于心血管强相关(相关度积分≥4分)原创性论文开展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学术影响力的评价。针对全国医疗机构(心血管)的科技评价,还采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授权发明专利、获奖成果、科研平台、注册试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药物临床试验登记数据]等数据。结果:检索到全球2016~2022年心血管领域论文1545103篇,剔除摘要、书籍、传记、新闻、视频、音频、撤稿、更正声明后为1178019篇,使用阜外词表标引“心血管强相关”论文518058篇。还采集到11143项心血管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382项心血管相关有效授权发明专利、103项心血管相关国家级获奖成果、24个心血管相关国家科研平台、2084项CDE心血管相关药物临床试验登记等数据。经组织心血管疾病及其亚学科专家团队针对各自亚学科论文进行核对和验证,改进学科分类规则,最终锁定11项指标构建了心血管疾病和9个亚学科领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6~2022年,中国发表心血管疾病研究论文数量增幅为123.5%,共发表约7.68万篇,平均每天约30篇,仅次于美国(约11.41万篇),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期刊引证报告(JCR)分区和中国科学院分区论文占比仅居世界第八位。在2020~2022年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原创研究论文影响力综合评估中,仅2家中国医疗机构进入前20名。结论:CAPE项目基于2016~2022年多源数据基础,首次探索建立了心血管领域机构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CAPE) 阜外词表 血管疾病 科技评价
下载PDF
造福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
14
作者 叶伟 《中国科技财富》 2024年第3期21-23,共3页
心血管系统堪称人类的“生命之网”,心血管疾病也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老龄化程度加剧、生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目前,众多企业瞄准心血... 心血管系统堪称人类的“生命之网”,心血管疾病也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老龄化程度加剧、生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目前,众多企业瞄准心血管治疗赛道加快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血管疾病 血管系统 老龄化程度 人类健康 生命健康 生活节奏
下载PDF
骨髓CD11b^(+)巨噬细胞分泌VEGF-A165b抑制老年小鼠新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张文晨 刘元值 +2 位作者 孙文静 成宪武 赵光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小鼠缺血组织中骨髓(BM)源性CD11b^(+)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165b抑制老年小鼠新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8周龄小鼠(对照组)和>72周龄小鼠(观察组)后肢缺血模型,每组6只,分别于术前、术后第0、4、7... 目的探讨老年小鼠缺血组织中骨髓(BM)源性CD11b^(+)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165b抑制老年小鼠新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8周龄小鼠(对照组)和>72周龄小鼠(观察组)后肢缺血模型,每组6只,分别于术前、术后第0、4、7、14天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LSBFI)评估血流恢复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于术后第4天,对巨噬细胞(Mac-3)进行染色,计算巨噬细胞数量,于第14天对CD31+巨噬细胞进行染色检测两组缺血后肢肌肉中毛细血管密度。采用Western印迹,于术后第4天检测两组缺血肌肉组织中VEGF-A、丝氨酸精氨酸蛋白剪接因子(SC35)、Wnt5a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qPCR)于术后第4天检测两组缺血肌肉组织中BM源性CD11b^(+)巨噬细胞裂解物及缺血肌肉中VEGF-A165b、Wnt5a mRNA水平。采用含有观察组BM源性CD11b^(+)巨噬细胞的特殊培养液在缺氧条件下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24 h,计算每个板口的6个区域中出芽数量和长度评估CD11b^(+)巨噬细胞分泌的VEGF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LSBFI显示,观察组后肢缺血呈现低灌注信号(深蓝色),而对照组呈现高灌注信号(红色)。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缺血后肢肌肉中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缺血肌肉组织中VEGF-A、SC35、Wnt5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BM源性CD11b^(+)巨噬细胞中及缺血肌肉组织中VEGF-A165b、Wnt5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HUVEC芽的数量和长度,与不含有观察组小鼠BM源性的CD11b^(+)巨噬细胞的培养液相比,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衰老可通过VEGF-A165b机制损害缺氧组织的新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由Wnt5a-SC35信号通路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A 血管内皮生长A165b WNT5A
下载PDF
二代定量血流分数评估血管腔直径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孙明明 谈文开 +2 位作者 贾乾君 胡天宇 黄美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3,21,共7页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PCI治疗中有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检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96例的资料。以PCI治疗后IVUS测量的植入支架的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为“金标准”,用QFR2、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进行比较,探讨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96例CHD患者(100条血管,植入157枚支架)入选本研究。QFR2、QCA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P=0.481)和远端(P=0.083)血管腔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FR2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r=0.892,P<0.001)和远端(r=0.880,P<0.001)血管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优于QCA与IVUS测量的近端(r=0.723,P<0.001)和远端(r=0.718,P<O.001)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9,平均差值的95%可信区间[LOA]为-0.55~0.37)、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6,LOAs为-0.64~0.31)的血管腔直径与IVUS的一致性均优于QCA(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2,LOAs为-0.83~0.78;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4,LOAs为-0.96~0.69)。结论与QCA相比,QFR2在测量血管腔直径方面同IVUS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QFR2显示的血管腔直径对于帮助术者选择合适的支架尺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定量血流分数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
下载PDF
针刺预处理对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17
作者 高华嵩 周佳晓 +2 位作者 石磊 刘强 冉大为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281-287,296,共8页
目的 探讨针刺预处理方法对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Post-stroke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PSVCI)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将48只5~6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 目的 探讨针刺预处理方法对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Post-stroke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PSVCI)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将48只5~6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12只,每组分7 d、14 d两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针刺组针刺“百会”“水沟”、双侧“风池”“内关”“神门”,药物组予盐酸氟桂利嗪混悬液腹腔注射,针刺组和药物组1次/d干预,连续7 d;模型组正常条件下饲养7 d,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7 d后,针刺组、药物组和模型组同时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VCI大鼠模型。模型制备后正常饲养,1周后对各7 d亚组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蛋白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on Disenty, AOD)、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otch 1、Dll 4相对表达量;2周后对各14 d亚组大鼠除上述检测外再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针刺组14 d亚组比较,药物组14 d亚组、模型组14 d亚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针刺组14 d亚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与针刺组两个亚组比较,药物组两个亚组VEGF蛋白表达AOD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两个亚组VEGF蛋白表达的AOD值与模型组两个亚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实验结果显示,与针刺组两个亚组比较,药物组同时相亚组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针刺组比较,模型组同时相两个亚组VEGF蛋白表达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药物组同时相两个亚组比较,7 d针刺组、14 d针刺组Notch 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两个时相Notch 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同时相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针刺组、14 d针刺组与药物组同时相亚组Dll 4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两个时相亚组与模型组同时相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通督调神法针刺提前干预,能够有效提高VCI大鼠模型大脑组织内VEGF蛋白含量、Notch 1、Dll 4 mRNA相对表达量,能够促进VCI大鼠海马组织及大脑组织血管新生,进而预保护V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预处理 血管性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与视网膜血管异常的相关性研究及进展
18
作者 陈思颖 赵新湘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动态的全脑微血管疾病,是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对CSVD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诊断主要基于MRI对6种神经影像的识别[2-3]。但神经影像对观察微观血流的变化存在局限性,无法检测...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动态的全脑微血管疾病,是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对CSVD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诊断主要基于MRI对6种神经影像的识别[2-3]。但神经影像对观察微观血流的变化存在局限性,无法检测CSVD亚临床早期的微血管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视网膜血管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出血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血管瘤剥除术与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疗效比较
19
作者 贾江坤 余淼 +6 位作者 贾萌 徐健 王佳佳 宋红霞 申权 薛焕洲 陈旭晓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血管瘤剥除术与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HH)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HH患者68例,接受腹腔镜下血管瘤剥除术治疗34例,接受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34例。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结...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血管瘤剥除术与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HH)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HH患者68例,接受腹腔镜下血管瘤剥除术治疗34例,接受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34例。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剥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和住院花费分别为(144.6±37.2)min、(402.3±132.5)mL、(257.2±48.6)mL和(3.2±0.7)万元,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切除组【分别为(169.5±42.8)min、(537.4±155.8)mL、(335.4±71.2)mL和(3.6±0.6)万元,P<0.05】;在术后3 d,剥除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71.6±14.8)U/L和(48.8±9.2)U/L,均显著低于切除组【分别为(83.1±15.7)U/L和(57.6±10.6)U/L,P<0.05】;术后,剥除组出现胸腔积液、切口液化、切口感染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7.6%,与切除组的26.5%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辅助下血管瘤剥除术与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巨大HH均为有效的手术方案,但血管瘤剥除术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腹腔引流量,可根据情况适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腹腔镜 血管瘤剥除术 解剖性肝切除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