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病人血管内插管细菌学调查
1
作者 黄志群 戴爱萍 曾立云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6-57,共2页
为进一步减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各血管内插管所致感染机会,作者对98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病人各血管内插管275处进行了细菌学调查,发现动脉、静脉插管细菌检出数无明显区别,而左房插管与前二者比较,细菌检出数显著减少(P<0.05)... 为进一步减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各血管内插管所致感染机会,作者对98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病人各血管内插管275处进行了细菌学调查,发现动脉、静脉插管细菌检出数无明显区别,而左房插管与前二者比较,细菌检出数显著减少(P<0.05)。各血管内插管留置时间越长,致感染的机会愈大。并对菌群、药物敏感试验特点及预防插管感染等进行了简要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管内插管 细菌学调查
下载PDF
血管内插管的感染病因 被引量:1
2
作者 RobertJ.Sherertz,MD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1年第2期93-93,共1页
纤维蛋白鞘是血管内插管的感染来源,它通常在中央静脉导管放置3天后形成。但只有大约50%的纤维蛋白鞘培养结果呈阳性。在那些培养结果阳性的病例中,细菌开始繁殖的时间因导管不同部位各不相同:皮下平均5.1天,导管尖端平均8.6天,导... 纤维蛋白鞘是血管内插管的感染来源,它通常在中央静脉导管放置3天后形成。但只有大约50%的纤维蛋白鞘培养结果呈阳性。在那些培养结果阳性的病例中,细菌开始繁殖的时间因导管不同部位各不相同:皮下平均5.1天,导管尖端平均8.6天,导管腔内平均13.1天。导管上的细菌越多,就越可能发生炎症或血液感染。因导管导致血液感染的危险从小于2/1000器械使用天数(外周静脉留置针,外周穿刺中央静脉导管PICC,隧道式中央静脉导管,皮下输液装置),10/1000器械使用天数(动脉导管和Swan-Ganz导管),30~50/1000k器械使用天数(多通路中央静脉导管和肾透析插管)。影响血管内插管感染发生的内源性因素包括:宿主情况,细菌类型,导管材料以及制造工艺。人类非常容易感染葡萄球菌,兔子却不这样。表面葡萄球菌需要粘多糖才能引起导管感染。硅胶材料的导管比聚氨酯、聚氯乙烯及特氟隆材料更容易发生感染,这可能与它的过度活化作用有关。影响血管内插管感染发生的外源性因素包括:无菌屏障的范围,皮肤消毒剂种类,穿刺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整个输液系统被外物介入的次数,高营养输液(酵母菌最易繁殖),5%葡萄糖溶液(革兰氏阴性菌最易繁殖)以及脂质乳液(糠疹癣菌最易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插管 感染 病因 高营养输液
下载PDF
赛丁格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颜珊 刘光娣 +1 位作者 刘逸文 唐梦琳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4期142-146,153,共6页
赛丁格技术是一种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介入操作技术,它通过穿刺、导丝插入和导管置入等步骤,实现了血管内插管的安全有效。赛丁格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动脉导管插管、血管介入治疗以及脏器穿刺置管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具有操作简... 赛丁格技术是一种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介入操作技术,它通过穿刺、导丝插入和导管置入等步骤,实现了血管内插管的安全有效。赛丁格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动脉导管插管、血管介入治疗以及脏器穿刺置管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风险低、操作灵活性强等特点。本文对赛丁格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应用现状以及优劣势做一综述,以期为医学介入操作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丁格技术 介入操作 血管内插管 血管穿刺
下载PDF
预防插管相关性感染的指南
4
作者 谢芳 《国外药讯》 2002年第11期4-4,共1页
关键词 预防 插管相关性感染 血管内插管
下载PDF
微创技术已引入泌尿外科
5
作者 王国民 《健康促进》 2002年第2期8-9,共2页
关键词 微创技术 泌尿外科 经皮血管内插管 腹腔镜 内镜
下载PDF
微创泌尿外科进展概况 被引量:22
6
作者 彭光平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1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泌尿外科 微创伤 经皮血管内插管 现代医学发展 传统外科手术 治疗仪器 人体生物学 腹腔镜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